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与盲审办法

合集下载

关于对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盲审的通知

关于对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盲审的通知

关于对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盲审的通知尊敬的各位导师:根据学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学位论文质量保障的要求,经研究生院研究委员会研究决定,为确保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独立性和学术性,在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指导下,对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盲审。

现向各位导师通知如下:一、盲审范围和须知1.盲审范围:本次盲审适用于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毕业的学位论文。

3.评审方法:评阅专家根据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创新性、实践性及论文结构和写作规范等指标进行评审,以保证论文的质量。

二、论文提交及盲审安排1.论文提交: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应按照学院的要求和时间节点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和提交工作。

2.盲审安排:学校将根据论文题目、学科领域和专家的专业背景等因素,认真筛选评阅专家,并严格按照学院的规定和时间节点完成盲审工作。

三、评审结果和学位授予1.评审结果:评阅专家将分别对学位论文进行评审,并提交评审意见和打分表。

评审结果经学院研究生教育委员会审核通过后,由学术委员会进行终审。

2.学位授予:学位论文评审通过并满足学校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将被授予博士学位。

四、学术道德和知识产权保护1.学术道德:学位论文的撰写应遵守学术道德,不得有抄袭、造假等行为。

评阅专家对发现的学术不端行为应及时报告,并由学院和研究生院进行处理。

五、其他事项1.准备工作:学校将提供必要的技术和软件支持,确保盲审工作的顺利进行。

2.盲审意见回复:学校将及时将评审意见和论文打分反馈给学生,供学生改进和完善学位论文。

综上所述,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盲审对于保障学位论文的质量和独立性具有重要意义。

现望各位导师积极配合,确保盲审工作的顺利进行,为确保研究生教育质量和证书的权威性作出贡献。

谢谢各位的支持和合作。

研究生院。

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流程

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流程

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流程
1、修完培养计划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达到规定的总学分
2、完成学位论文初稿并通过导师审阅
预答辩一般安排在论文中期检查合格之后、正式答辩之前1-2个月内进行。

应留有足够时间让博士生在预答辩后修改论文,
学科聘请3- 5名副教授以上级同行专家(副教授级专家需有博士学位)组成预答辩小组,设 1 名预答辩负责人。

聘请一位答辩秘书负责博士生预答辩至答辩的相关事务。

博士生本人的导师应参加预答辩,但不作为预答辩小组成员。

预答辩小组成员审阅材料
学位论文初稿、开题报告、专家的开题论证意见、学位论文中期总结报告、学位
论文中期检查评价和建议等材料应于预答辩前十天提交预答辩小组成员评阅。

公开(涉密论文除外)举行预答辩会
1、博士生介绍论文内容并重点论证论文的创新性、关键性结论;
2、导师对博士生的研究情况作全面介绍;
3、预答辩小组成员对学位论文初稿进行质疑,对论文的创新性、学术水平、工作量、
论文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的立论依据、研究成果、关键性结论等做出评价并得出结论报告。

基本合格合格不合格
修改后送审论文送审论文重新预答辩
修改论文,论文定稿并经论文定稿并经导师审根据预答辩小组意见,全导师审阅、同意送审后,阅、同意送审后,进行面修改论文,经导师审核进行学位论文评审。

学位论文评审。

后,重新进行预答辩。

博士预答辩制度

博士预答辩制度

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制度
在博士学位论文提交审查之前,为充分吸纳导师及同行的建议,实施博士论文预答辩制度。

需强调的是,预答辩并非正式答辩的预演,而是一个旨在提出建议、优化论文及培养博士研究生的环节。

导师及学生应秉持谦逊接纳的态度,认真听取各专家的意见,以确保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得以保障或大幅提升,从而确保博士生顺利毕业。

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组建由5-7名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要求专家具备副教授及以上职称,实现老、中、青相结合。

2.博士生需就论文目前的进展、存在的不足、发表的文章及成果情况进行陈述,专家组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

3.预答辩专家组需填写《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学术评语表》,并尽快将该表反馈给博士生。

4.博士生根据预答辩专家的评审意见修改论文,经导师同意并签字后,方可开展正式的论文评阅工作。

5. 《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学术评语表》与学位论文盲评材料一同提交。

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流程

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流程

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流程博士学位是高等教育领域最高级别的学位,要获得博士学位,除了完成一定数量的学分和研究任务外,还需要经过博士学位论文的撰写和答辩。

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是论文答辩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是为了检验学生论文答辩能力,让学生提前对自己的论文进行自审、修改和完善。

下面是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的一般流程:一、准备工作阶段1.提交论文在预答辩之前,博士生需要首先完成论文的撰写工作,并按学校规定的格式和要求提交给导师和学院相关部门。

学院会组织专家组对论文进行初审,确保论文内容满足学位要求。

2.确定答辩委员会学院会根据论文的研究方向和内容,从相关领域的专家中组建一个符合要求的答辩委员会。

答辩委员会通常由导师担任主席,其他成员由导师提名并经学院审核和确认。

3.提交答辩材料在确认答辩委员会之后,博士生需要准备答辩材料,并按要求提交给委员会成员。

答辩材料通常包括论文摘要、研究背景、论文主要内容、创新点与贡献、论文结构等。

二、预答辩阶段1.宣布答辩通知学院会向答辩委员会成员发送答辩通知,并确定答辩时间和地点。

2.学生自审在答辩前,博士生需要对自己的论文进行认真自审和修改,确保论文的质量和内容达到要求。

3.答辩报告博士生需要根据答辩材料,准备一个详细的答辩报告,包括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实验结果和分析、创新性和应用前景等。

4.预答辩会议在预答辩会议上,博士生需要向答辩委员会成员介绍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回答委员会提出的问题和疑点。

委员会成员会对论文内容进行评议,提出建议和修改意见。

5.修改论文根据答辩委员会的反馈意见,博士生需要对论文进行修改和完善。

三、准备正式答辩阶段1.修改论文博士生根据预答辩会议的讨论和建议,对论文进行修改和完善。

2.打印绑定论文修改完成后,博士生需要按学校要求,将论文打印成一定数量的绑定本,提交给学院相关部门。

3.提交报告摘要除了绑定本论文,博士生还需要撰写一个报告摘要,并按学院要求提交。

博士答辩盲审要求

博士答辩盲审要求

博士答辩盲审要求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说说博士答辩盲审那点事儿。

咱就好比要去攀登一座高峰,这盲审啊,就是登顶前的关键关卡!
那盲审到底有啥要求呢?首先啊,你的论文得像一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从选题到研究方法,再到结论,都得无懈可击呀!比如说,你要是选了个平平无奇的题目,那不是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啦?就像跑步比赛,你穿个拖鞋咋能跑得快呀!
然后呢,论文的逻辑得像一串紧密相连的珍珠,一环扣一环,不能有丝
毫混乱。

如果你的论述颠三倒四,那评审专家能看得下去吗?这就好比搭积木,底层不稳,整个就会轰然倒塌啊!
盲审专家那可是火眼金睛啊!他们会仔细审查你的每一个细节,就像侦
探在找线索一样。

你论文里的一点点小错误都可能被揪出来哦!比如参考文献的格式不对,哎呀,那不就糟糕啦!咱可得像爱护宝贝一样精心呵护咱们的论文呀!
还有哦,创新性也是至关重要的呀!不能老是炒别人的剩饭呀,得有点自己的独特见解,就像在黑暗中点亮一盏明灯!不然凭啥让人家认可你是博士呀!
总之,博士答辩盲审可不是闹着玩的,这是一场严肃的战斗!咱可得全力以赴,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可别在这关键时候掉链子呀!我觉得呀,只要咱认真对待,就一定能通过这一关,走向胜利的彼岸!加油吧!。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与盲审办法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与盲审办法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与盲审办法发布时间:2012-12-29 文章来源:原创文章浏览次数:13为提高我校博士学位论文质量,保证博士学位论文在评审过程中的客观公正性,全面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一、预答辩工作(一)预答辩是指在学位论文定稿之后,由博士生所在学院组织专家对学位论文进行审查,指出学位论文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修改意见,对学位论文质量进行初始把关。

(二)博士生培养学院负责确定学位论文预答辩小组成员、小组负责人和秘书,预答辩小组至少应由本学科领域的3位专家组成,博士生指导教师不得作为预答辩小组成员。

(三)论文定稿后,学位申请人填写《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登记表》,在预答辩会议前一周将学位论文送交预答辩小组专家,同时将预答辩登记表交预答辩小组负责人。

(四)预答辩小组听取申请人对论文主要内容和创新点的报告,审查申请人取得的研究成果是否达到授予博士学位的要求、学位论文撰写是否规范、成果表述是否恰当、创新点描述是否确切等,指出学位论文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形成预答辩小组结论。

(五)根据预答辩小组的意见,通过预答辩的申请人对学位论文进行修改和完善,时间不少于两周。

修改后的论文经指导教师审查同意后,提出学位论文评审和答辩申请。

(六)没有通过预答辩的申请人,须根据预答辩小组的意见对学位论文进行修改,至少两个月后方可重新提出预答辩申请。

(七)《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登记表》待申请人根据预答辩小组提出的意见对其学位论文进行修改并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后,在学位论文送审时一并送交研究生院学位与评估办公室。

二、盲审工作(一)盲审是指送审学位论文中不出现学位论文作者和指导教师姓名,评阅专家信息对学位论文的作者和指导教师保密。

(二)博士学位论文全部实行盲审。

盲审时间安排在每年3月和9月进行。

(三)研究生院负责论文送审和盲审意见回收统计工作。

(四)各学院在收到学位申请人的博士学位论文(一式三份)后,应仔细检查其博士学位论文是否符合盲审要求,并将论文与专家评阅表送至研究生院学位与评估办公室。

博士生预答辩操作流程

博士生预答辩操作流程

博士生预答辩操作流程1.筹备阶段:博士生在提交博士论文之前,需要与导师沟通,确定答辩时间和地点,并提交答辩申请。

博士生还需要准备答辩材料,包括答辩报告、论文摘要、成果展示等。

2.答辩公告:学校、学院会根据博士生提交的答辩申请,发布答辩公告,公告中包括答辩时间、地点、组织机构等信息,同时通知评委会成员参加答辩。

3.答辩组织:学校会组建一个评委会,由导师和其他相关专家组成。

评委会的主要任务是对博士生的研究工作进行评审和评估,对博士生进行提问和评分。

4.答辩过程:答辩一般包括开场白、答辩报告、提问环节和总结等。

博士生在答辩报告中对自己的研究工作进行详细介绍和总结,包括研究目的、方法、实验结果和结论等。

答辩结束后,评委会成员可以对博士生的研究进行提问,博士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进行回答。

5.评审和评分:评委会成员会根据博士生的答辩报告和回答问题的表现,进行评审和评分。

评分主要包括对博士生论文质量、研究深度和学术水平的评估。

6.结果公示:完成答辩后,学校会对答辩结果进行公示。

一般情况下,学校会在答辩结束后的几天内公布答辩结果。

7.答辩后处理:如果博士生答辩通过,学校会授予其博士学位,使之正式毕业。

如果答辩未通过,学校会要求博士生进行修正,再次进行答辩。

总之,博士生预答辩是评估博士生研究成果和学术能力的重要环节,其操作流程包括筹备阶段、答辩公告、答辩组织、答辩过程、评审和评分、结果公示以及答辩后处理等步骤。

通过答辩,学校可以全面了解博士生的研究工作,并为其授予博士学位提供参考依据。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与盲审办法 (含复议审批表)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与盲审办法 (含复议审批表)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与盲审办法为保障学位授予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教研厅〔2019〕1号)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相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我校博士学位论文评审分为两部分:论文评阅和论文盲审。

一、论文评阅博士学位论文评阅由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各培养单位组织。

每篇论文须聘请至少两位具有教授(或者具有博导资格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同行专家担任评阅人,其中博导至少1位。

评阅论文的寄送、评阅意见书的回收、评阅意见的汇总和反馈均由各培养单位指定秘书负责,博士生本人不得参与。

论文评阅人应对论文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创造性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供答辩委员会参考。

论文评阅结果的认定和处理参照论文盲审的规定。

二、论文盲审博士学位论文盲审由学校学位管理办公室组织,以校外“双盲”通讯评议的方式进行,每篇论文送审三份。

由相同或相关学科专业的专家进行评审。

三、评审期和逾期论文评审期一般为30天(自论文提交评审并送出之日起至论文评审意见返回当天)。

超过评审期的论文,该份评审意见视为逾期通过。

评审逾期,可组织论文答辩,但逾期返回的评审意见仍将如实提交答辩委员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委员会,供论文答辩和学位审查参考。

四、评审成绩结构评审成绩由四个分项指标和评审结论两部分组成。

具体见下表指标评价要素分人文社科、理工科两类,评价等级分A、B、C、D四档。

评审结论为四种:1.同意论文答辩;2.基本同意,稍作修改后答辩;3.建议作大幅度修改;4.不同意进行论文答辩。

评阅成绩由培养单位录入博士学位申请系统,盲审成绩由学位办录入博士学位申请系统,盲审意见书由学位办定期反馈给培养单位,由研究生工作秘书转博士生、导师、院系分管领导及学位点责任教授等相关人员。

五、评审结果的认定评审结果根据返回的评审结论综合而成。

评审结果分为四种:“通过”、“基本通过”、“异议”和“不通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与盲审办法
时间:2011-2-28 10:14:39 来源:zhang 阅读次数:278
为提高我校博士学位论文质量,保证博士学位论文在评审过程中的客观公正性,全面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一、预答辩工作
(一)预答辩是指在学位论文定稿之后,由博士生所在学院组织专家对学位论文进行审查,指出学位论文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修改意见,对学位论文质量进行初始把关。

(二)博士生培养学院负责确定学位论文预答辩小组成员、小组负责人和秘书,预答辩小组至少应由本学科领域的3位专家组成,博士生指导教师不得作为预答辩小组成员。

(三)论文定稿后,学位申请人填写《***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登记表》,在预答辩会议前一周将学位论文送交预答辩小组专家,同时将预答辩登记表交预答辩小组负责人。

(四)预答辩小组听取申请人对论文主要内容和创新点的报告,审查申请人取得的研究成果是否达到授予博士学位的要求、学位论文撰写是否规范、成果表述是否恰当、创新点描述是否确切等,指出学位论文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形成预答辩小组结论。

(五)根据预答辩小组的意见,通过预答辩的申请人对学位论文进行修改和完善,时间不少于两周。

修改后的论文经指导教师审查同意后,提出学位论文评审和答辩申请。

(六)没有通过预答辩的申请人,须根据预答辩小组的意见对学位论文进行修改,至少两个月后方可重新提出预答辩申请。

(七)学院研究生秘书在预答辩结束后,将《***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登记表》复印件交研究生部学位办公室,原件由申请人本人保管,待申请人根据预答辩小组提出的意见对其学位论文进行修改并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后,在学位论文送审时一并送交研究生部学位办公室。

二、盲审工作
(一)盲审是指送审学位论文中不出现学位论文作者和指导教师姓名,评阅专家信息对学位论文的作者和指导教师保密。

(二)博士学位论文全部实行盲审。

盲审时间安排在每年3月和9月进行。

(三)研究生部负责盲审专家的选定、论文送审和盲审意见回收统计工作。

(四)研究生部建立按二级学科分类的专家数据库,每个二级学科由10—15名专家构成。

列入数据库的专家一般应是国内著名大学或重点科研机构的博士生指导教师。

(五)研究生部在收到学位申请人的博士学位论文(一式三份)后,应仔细检查其博士学位论文是否符合盲审要求,并将论文与专家评阅表送评阅人进行评审。

(六)研究生部负责将隐去专家信息后的专家评审意见反馈给申请人和指导教师。

(七)盲审专家对学位论文的评阅意见分为四档,具体为:同意答辩(总分≥80分)、同意修改后答辩(70≤总分<80)、修改后重新送审(60≤总分<70)、不同意答辩(总分<60)。

三份评阅意见中有一份为不同意答辩或者有一份为修改后重新送审,视为未通过盲审,学位申请人应对论文进行修改,修改时间一般不少于六个月,修改完成后重新进行预答辩和盲审。

三份评阅意见中有一份以上(含一份)为同意修改后答辩,其余评阅意见为同意答辩,视为基本通过盲审,学位申请人应对论文进行修改,修改结果经指导教师和学科负责人审核同意后参加答辩。

三份评审意见全部为同意答辩,视为通过盲审,可参加答辩。

(八)学位申请人可以提出盲审过程中需要回避的专家一名。

学位申请人对专家评阅结果有异议的,经指导教师和学科负责人同意后可以提出复审申请,研究生部提交校外专家进行复审。

(九)学校将根据盲审通过率对相关学位点和指导教师进行奖惩,具体办法另行制订。

三、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研究生部负责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