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常见慢性病防治知识doc资料
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及其防护

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及其防护慢性疾病是指发展缓慢并且长期存在的疾病,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更容易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扰。
本文将介绍几种在老年人中常见的慢性疾病,并提供一些有效的防护方法。
一、高血压高血压是指动脉血压持续升高,达到或超过140/90mmHg(毫米汞柱)的状态。
老年人很容易罹患高血压,这可能与年龄相关的动脉硬化、肥胖、缺乏锻炼、不健康饮食等因素有关。
为了预防高血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保持合理的体重:限制每天摄入的热量,注意饮食平衡;2.坚持适度运动: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3.控制盐摄入:减少盐分对身体的负担;4.戒烟限酒:避免长时间暴露于二手烟;5.定期测量血压:及早发现并控制高血压。
二、糖尿病糖尿病是由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抵抗导致的慢性代谢紊乱疾病,是老年人中较为普遍的慢性疾病之一。
主要分为1型和2型两种类型,其中2型糖尿病在老年人中更为常见。
下面是几个帮助预防或控制糖尿病的方法:1.保持健康饮食:低脂、高纤维、低盐、适量碳水化合物饮食;2.限制甜食摄入:减少吃含有大量蔗糖和果糖的食物;3.定期锻炼身体:提高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能力和降低胰岛素阻抗;4.控制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来达到健康体重;5.按医生指示用药:对于确诊的患者,可以根据医生建议规范用药。
三、冠心病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和损害的慢性疾病。
老年人由于年龄增长、血管硬化等因素,更容易受到冠心病困扰。
以下是冠心病防护的措施:1.健康饮食:少油、少盐、低胆固醇;2.戒烟限酒:减少对心脏的伤害;3.进行适度锻炼:如散步、慢跑等;4.保持健康体重:减轻体重对心脏的负担;5.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以免诱发冠脉供血不足。
四、中风中风也称为脑卒中,是指大脑供血受阻或出血导致神经功能丧失的现象。
高龄和存在其他慢性疾病都会增加中风的发生率。
预防中风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保持合理的体重:减轻对心血管系统的负担;2.定期检查血压和血脂:及早发现并控制高血压和高血脂;3.戒烟限酒:避免对心脑血管造成损害;4.控制糖尿病:维持良好的血糖平稳状态;5.定期体检:包括动脉硬化、心血管系统等方面的检查。
慢性病防治和健康生活知识讲座

慢性病防治和健康生活知识讲座教育系统职工慢性病防治和健康生活知识讲座之慢性病防治知识问与答一、慢性病基本知识1.什么是慢性病?答:慢性病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简称,是指病程为长期,很难或几乎不能治愈的疾病。
主要包括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肺部疾患、肝肾疾病等。
2.慢性病有哪些共同特点?答:慢性病常见、多发,起病缓、病程长,经常反复发作,治疗效果不显着,有些几乎不能治愈,增长幅度快、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
3.慢性病的危害有多大?答:目前,慢性病已是造成人类死亡和残疾的最主要问题,并带来不堪重负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2005年全球总死亡人数为5800万,其中近3500万死于慢性病。
中低收入国家由心脏病、脑卒中、肿瘤、慢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造成的死亡占全世界的80%,且呈快速上升和年轻化趋势。
在我国,几乎80%的死亡可归因于慢性病。
不仅如此,慢性病已不再是富贵病。
二、慢性病危险因素知识问答4.慢性病有哪些共同的危险因素?答:危险因素是指机体内外存在的使疾病发生和死亡概率增加的诱发因素,包括个人特征、环境、遗传因素等等。
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包括:性别(男性)、年龄、职业、婚育状况(对女性而言)、遗传因素、社会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水果和蔬菜摄入不足、缺乏身体活动和吸烟等。
上述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水果和蔬菜摄入不足、缺乏身体活动和吸烟等都是可以控制的。
5.年龄与慢性病有何干系?答:年龄越大,发生各种慢性病的几率越大。
慢性病多发生在中老年(40-60岁),但其病变的积累每每从青少年开始。
慢性病的防治应该越早越好。
仅供个人研究参考6.性别与慢性病有何关系?答:与女性比拟,男性患心血管病突发事件的大概性大而且早。
除肿瘤,除少数妇科肿瘤外,多半也是男性高于女性。
因此男性本身就是一个危险因素。
女性绝经后,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迅速上升,并逐渐赶上同年龄段的男性。
常见老年慢性病的防治与护理

常见老年慢性病的防治与护理四川省自贡市荣县社会救助福利服务中心四川荣县 643100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居民死亡谱、疾病谱不断发生变化,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逐渐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
常见的老年慢性病有哪些?该如何进行防治和护理?下面进行简要的论述。
1.何为慢性病?慢性病是一组潜伏期长、发病隐匿、难以治愈疾病的总称,我国慢性病患者已超过2亿人,占总人口的20%,且每人患有2-3种疾病。
由于慢性病病程长,治愈率低,其病发率逐年上涨,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肿瘤、糖尿病等,是老年人的常见慢性病。
2.老年慢性病的特点近年来,我国老年慢性病呈现这样几个特点:(1)脂肪肝、糖尿病、血管疾病等发病率上涨,这可能和老年人体重增加,生活条件改善,降低新陈代谢能力,紊乱糖脂代谢相关。
(2)老年人是肿瘤疾病的高发人群,和环境污染、吸烟相关的肺癌已稳居肿瘤疾病的第一位。
而且,和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相关的乳腺癌、结肠癌等发病率也不断上涨。
(3)相较于城市,农村老年慢性病的患病率较高。
这是因为农村生活水平、医疗水平低,老年人保健意识淡薄、医疗服务水平低。
(4)常见的老年慢性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具有共同的因素,比如缺乏运动、高脂饮食、吸烟等。
研究证实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都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因素。
3.常见老年慢性病的防治和护理由于老年慢性病较多,受篇幅限制本文无法全部阐述,就当前最多发慢性病的防治和护理对策进行如下介绍。
3.1糖尿病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为:年龄>40岁,有糖尿病家族史者;肥胖、冠心病、高血压者;新生儿营养不良者,伴有多尿、多饮、体重减轻等症状,治疗原则为:(1)控制饮食。
在日常饮食中,禁食水果和甜食,少吃藕、白薯等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
多吃富含维生素C、B的食物,多吃韭菜、玉米、白菜、小麦等高纤维食物。
不吃动物肝脏、蛋黄、黄油等食物,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禁止吸烟喝酒。
(2)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可降低体重,增强体力,家属可带领其进行游泳、健美操、散步、跑步等,时间和强度根据患者情况而定。
老年人慢性病防治基本知识

三不宜
• 糖尿病人日常饮食也要警惕“三不宜” • 不宜吃各种糖、蜜饯、水果罐头、汽水、果汁、果酱、冰淇淋、甜饼干、 甜面包及糖制糕点等,因为这些食品含糖很高,食用易出现高血糖; • 不宜吃含高胆固醇的食物及动物脂肪,如动物的脑、肝、心、肺、腰、 蛋黄、肥肉、黄油、猪牛羊油等,这些食物易使血脂升高,易发生动脉 粥样硬化; • 不宜饮酒,酒精能使血糖发生波动,空腹大量饮酒时,可发生严重的低 血糖,而且醉酒往往能掩盖低血糖的表现,不易发现,非常危险。
• 三、吃硬不吃软
• 糖尿病饮食中,同样是干的,我们更推荐‘硬一点’而不是‘软 一点’。道理与上面相同。 • 四、吃绿不吃红 • 食物太多,很多病人不能确定哪个我是该吃的,哪个是不该吃的。 一般绿色的,多是含有叶绿素的植物,如:青菜。而红色的含糖 相对较高,不宜食用。如吃同样重量的黄瓜和西红柿,西红柿可 以明显升糖。所以,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绿色’的一般比较 保险
三、 高血压病
•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综 合征”,它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因其导致的脑卒 中、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靶器官损害不仅致残率高、致死率 高,而且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 • 我国现有超过2 亿的高血压患者,每年由于血压升高而过早死亡 150万人,每年300 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其中一半与高血压有关, 高血压每年花费医药费400 亿元。
典型的症状为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消瘦;
糖 尿 病 的 症 状
疲乏
尿 多
口渴
消 瘦
搔 痒
DM
1 诊标准
• 空腹血糖(FPG)分类: <6.1mmol/L (110mg/dl) 正常(Normal)
≥6.1 ~ <7.0 (126mg/dl) 空腹血糖受损 (IFG)
老年人慢病健康教育讲座

老年人慢病健康教育讲座一、前言老年人慢病健康教育讲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公共服务活动,它可以帮助老年人了解自己身体的状况,掌握正确的保健知识和方法,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老年人慢病健康教育讲座进行详细介绍。
二、讲座内容1. 慢性病的种类在讲座中应该介绍常见的慢性病种类,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
对于每一种慢性病都应该详细介绍其发生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内容。
2. 健康饮食讲座中应该强调合理膳食对于预防和治疗慢性病的重要性。
老年人应该掌握正确的饮食知识,避免摄入过多脂肪、盐分和高能量食物。
同时,还应该注意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保证足够的纤维素和维生素摄入。
3. 适量运动讲座中还应该介绍适量运动对于预防和治疗慢性病的重要性。
老年人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每天坚持一定时间的运动。
同时,还应该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久坐。
4. 心理健康讲座中还应该介绍心理健康对于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影响。
老年人应该学会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同时,还应该注意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等负面情绪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三、讲座形式1. 线上讲座线上讲座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形式。
可以通过视频、直播等方式进行讲解,老年人可以在家中通过手机或电脑观看学习。
这种形式具有便捷性和灵活性,但需要注意老年人技术水平不高可能会存在技术问题。
2. 线下讲座线下讲座是传统的形式,可以在社区、医院等场所进行。
这种形式具有互动性和实践性,老年人可以直接与专业人士交流和互动。
但需要注意现在疫情的影响,需要做好防疫措施。
3. 宣传资料除了讲座形式外,还可以通过宣传资料的方式向老年人宣传慢病健康知识。
如制作海报、手册、小册子等,方便老年人随时查看学习。
四、讲座效果1. 增强健康意识通过讲座,老年人可以了解到自己身体的状况和保健知识,增强自己对于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老年人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一、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1.饮食:营养均衡的饮食是老年人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
老年人应尽量选择新鲜、多样、适量的食物,避免过多的咸、甜、油腻等食物,合理安排饮食结构,注意保持饮食卫生。
2.运动:老年人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心肺功能,增强抵抗力,延缓老化。
老年人可选择散步、太极拳、游泳等低强度、有氧性的运动,每天坚持30分钟左右的运动。
3.睡眠:良好的睡眠对老年人的健康至关重要。
老年人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熬夜和打盹,确保每天睡眠时间达到7-8小时。
二、老年人慢性病的防治1.高血压防治:老年人应定期测量血压,控制体重,避免食用高盐食物,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戒烟限酒,并根据医嘱规范用药。
2.糖尿病防治:老年人应定期测量血糖,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控制饮食中的糖分摄入量,适量运动,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习惯,并按医嘱规范使用药物。
3.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老年人应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合理安排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及时就医治疗,根据医嘱用药。
4.骨质疏松预防:老年人应多进行户外活动,晒太阳,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避免过度减重和药物滥用。
5.肿瘤防治:老年人应坚持合理饮食,注重膳食营养的均衡,戒烟限酒,保持规律运动。
三、老年人常见疾病的早期识别和预防1.认识中风的症状: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痛、头晕、面部肌肉无力、言语困难、一侧身体无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治疗。
2.防治老年痴呆:老年人要保持积极的心态,进行大脑锻炼,阅读书籍,做数独、填字游戏等,避免长时间单一的反复工作,保持充足的睡眠。
3.癌症的早期发现:老年人要定期进行肿瘤筛查,包括乳腺癌、宫颈癌、结直肠癌等。
注意早期的肿块、异常出血等症状。
4.关注老年人抑郁症状:老年人遭遇生活变故、家庭矛盾等易导致抑郁。
注意观察老年人的心情变化,如出现长期的情绪低落、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四、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注意事项1.防止跌倒:老年人在居家环境中要保持地面干燥,避免摔滑。
慢性病防治知识宣传材料

慢性病防治知识宣传材料1、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组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病,分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类。
其基本病理生理为绝对或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代谢紊乱,临床上出现“三多一少”,多食、多饮、多尿和消瘦(体重减轻)。
2、引起糖尿病的因素有哪些?(1)遗传因素;(2)病毒感染;(3)自身免疫功能低下;(4)神经因素;(5)其它因素如化学毒物等。
3、如何预防糖尿病?糖尿病是多因素引起的,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预防:(1)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不吸烟,少饮酒,合理营养,经常锻炼。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居有规律,劳逸结合。
(3)保持心情舒畅,精神开朗。
(4)及早治疗各类炎症以及病毒感染。
4、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指在安静休息时血压增高,收缩压高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高于90毫米汞柱,并伴有一定的临床症状。
中国高血压分级标准正常血压:收缩压<120mmHg和舒张压<80mmHg正常高值:收缩压120~139mmHg和舒张压80~89mmHg2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mmHg或舒张压90~99mmHg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160~179mmHg或舒张压100~109mmHg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10mmHg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高血压早期症状高血压作为中国第一疾病,患病人群越来越大,因此,人们对高血压也越来越关注。
那么,高血压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呢,其实高血压早期多无症状,偶尔体检时发现血压增高,或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劳累后感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失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可能系高级精神功能失调所致。
早期血压仅暂时升高,随病程进展血压持续升高,脏器受累。
如果这个时候你发现自己身上有这些症状就需要及时确诊,这个时候你就应该尽早调节血脂、降低血糖、防止吸烟损伤、增强免疫功能等。
常见老年慢性病防治及护理课件

控制热量摄入
避免过度摄入热量,以预防肥胖和 慢性病的发生。
适量运动
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 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有 助于提高身体机能和免疫力。
PART 05
常见老年慢性病管理策略 与建议
REPORTING
WENKU DESIGN
PART 05
常见老年慢性病管理策略 与建议
REPORTING
加强社区医疗服务
总结词:及时干预
详细描述:加强社区医疗服务,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连续的医疗 服务,及时发现并干预慢性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加强社区医疗服务
总结词:及时干预
详细描述:加强社区医疗服务,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连续的医疗 服务,及时发现并干预慢性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
01
02
03
培养健康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让老年人 认识到保持健康的重要性, 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普及健康知识
向老年人传授常见慢性病 的预防、早期发现和自我 管理知识,让他们了解如 何科学地维护自身健康。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鼓励老年人养成健康的生 活习惯,如合理膳食、适 量运动、戒烟限酒等,降 低慢性病发生风险。
重要手段。
糖尿病的护理
定期监测血糖,保持心情舒畅 ,注意保暖等。
糖尿病防治
01
02
03
04
糖尿病概述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 性疾病,长期高血糖可能导致
多种并发症。
糖尿病的预防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 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
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人常见慢性病防治知识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健康教育大课堂”————老年人常见慢性病防治知识第一章高血压血压是什么?血压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血管壁的压力,它是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动力。
心室收缩,血液从心室流人动脉,此时血液对动脉的压力最高,称为收缩压。
心室舒张,动脉血管弹性回缩,血液仍慢慢继续向前流动。
但血压下降,此时的压力称为舒张压。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是120/80mmHg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最高血压=年龄+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代器质性等,以器官重塑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
休息5分钟以上,2次以上非同日测得血压≥140/90mmHg可以诊断为高血压。
引发高血压的重要因素●性别、年龄与高血压;女性在更年期以前,患高血压的比例较男性略低,但更年期后则与男性患高血压病的概率无明显差别,高血压患者甚至高于男性。
●不良生活习惯与高血压:过多的钠盐、大量饮酒,膳食中过多脂肪的摄入,均可引发高血压。
有经常熬夜习惯的人易患高血压病,而生活井然有序,平时早睡早起者患高血压比例低。
●工作压力过重与高血压: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各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随之,人体将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其中,体内的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它们会引起血管的收缩,心脏负荷加重,引发高血压。
●性格与高血压:一些促使血管收缩的激素在发怒,急躁时分泌旺盛,而血管收缩便会引起血压的升高,长期如此,将会引发高血压。
●超重,肥胖与高血压:体重与血压有高度的相关性。
超重、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较高。
●遗传与高血压:大量的临床资料证明高血压与遗传因素有关。
●吸烟与高血压: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压升高。
●饮酒与高血压;随着饮酒量的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电逐渐升高,长期这样,高血。
压发病率增大。
过度饮酒还有导致中风的危险。
高血压病人六不宜不宜抬举重物:当全身用力抬举重物时,血压可升高50—100毫米汞柱或更高。
不宜情绪激动:无论好事还是坏事均可引起情绪改变,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不宜用力排便:特别是便秘时,长时间用力易使血压升高,如果蹲便,突然站起,更容易发生意外。
不宜洗冷热水澡:水温的冷热刺激,可使血管过度收缩或扩张,特别是坐浴时,如水面过高,压迫心脏更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
不宜烟酒过量不宜气温骤降:夏季空调不宜设的温度很低,室内外温差太大寒冷刺激可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高血压的危害1.高血压是中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常并发中风(脑卒中),脑出血的80%由高血压引起,脑梗死的发生多与血压升高有关。
2.高血压是冠心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可并发冠心病,血压升高常诱发心绞痛。
3.高血压是心肌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是引发急性心肌梗死或突然死亡的“元凶”。
4.高血压常并发肾功能不全,导致尿毒症,最终需要肾移植或透析而支付巨额医疗费。
5.高血压常并发眼底病变,造成视力减退或失明,丧失工作和生活能力。
6.高血压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性至少增加6倍。
高血压是91%心力衰竭患者的致病原因之一。
心力衰竭常导致患者丧失工作能力。
7.其他:如果高血压常与糖尿病并存,成倍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生危险。
高血压常与血脂异常并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从而引发冠心病或脑梗死。
预防高血压病“八项注意”●“少盐少脂多运动”,戒烟限酒减压力,按时服药是关键,谨遵医嘱是保障”。
减少食盐摄入量。
高血压病患者每天摄入盐量应少于4克,大约小汤匙每天半匙,尤其对盐敏感的患者要更少。
●保证合理膳食,高血压病患者饮食应限制脂肪摄入,少吃肥肉、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糕点、甜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鱼,蘑菇,低脂奶制品等。
●有效控制体重可预防高血压。
减肥最有效的方法是节制饮食,减少每天摄入的总热量。
●戒烟●限酒。
有肾功不全者禁酒。
●增加体力活动。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减肥和维持正常体重,可采用慢跑,快步,游泳、骑自行车、体操等形式的体力活动,每次活动,一般以30到60分钟为宜,强度因人而异。
●注意心理。
社会因素。
高血压病患者应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大起大落。
●如果通过3至6个月的非药物治疗,血压控制良好,可继续维持。
如无效,则应改用降压药物治疗,不能因为年轻或无明显症状而不用药。
治疗高血压须防“五乱”一乱:不规则用药。
导致血压大幅度波动所造成的危害,远远超过增高的血压,它可以引起血管内膜的损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二乱:随意停药。
停服降压药物后,血压往往在2—3天内便再次增高,而且有些降压药物倍他乐克等不可骤然停药。
三乱:频繁换药。
降压药物均要在用药后的两周左右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四乱:不愿联合用药。
依靠少数药物降压,势必增加川药量,诱发药物不良反应。
小剂量联合用药,能较好地控制血压,不同作用的药物相互之间互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五乱:凭自我感觉用药。
自行增减降压药量,必须从小剂量开始。
以免导致血压大起大落。
最好是能得到医生的指导。
预防高血压日常保健1.正常人每年至少测两次血压,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合理饮食:什么都吃,但别多吃。
3.防止肥胖:肥胖者患高血压机会多2—4倍。
4.少吃盐:北方高血压多,因为吃盐多。
5.不吸烟:吸烟者高血压机会比常人多8倍,大量吸烟者平均减少寿命6—8年。
6.不大量饮酒:饮酒越多血压越高,并且影响药效。
7.尽量做到心情愉快、情绪稳定、乐观向上、淡薄功利。
切忌情绪波动,大喜大悲。
8.避免熬夜、劳累、紧张、郁闷等不良因素。
9.坚持长期适量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
第二章糖尿病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糖高及尿中有糖。
在糖尿病的早期,病人无任何症状,当血糖明显升高时,病人才有多尿,多饮,多食及体重减轻。
俗称“三多一少”。
重症糖尿病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情况。
久病之后,可出现心脏病变,脑卒中,慢性肾功能衰竭,视力下降以至失明,下肢坏疽、致残,致亡等不幸后果。
发病机理糖尿病与遗传、环境两大因素有关。
通常认为遗传为患者提供了对糖尿病的易感性,生病则为环境因素造成。
Ⅰ.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不论I型或Ⅱ型均较肯定。
糖尿病遗传给下一代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遗传容易发生糖尿病的体质,即突变基因遗传,临床称之为糖尿病易感性。
糖尿病易感者,极易发生糖尿病。
Ⅱ.环境因素糖尿病环境因素复杂,但多是人为的因素,如:心理紧张。
情绪压抑、生活节奏紊乱、饮食过于油腻、品种单一及过于精细、酗酒暴食,运动量减少等。
糖尿病的主要危害糖尿病的主要危害来源于并发症,主要包括: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糖尿病酸中毒,以上三种为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死亡率极高。
慢性并发症: 1.眼部并发症:包括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等,其中视网膜病变为糖尿病眼底特异性病变,眼部并发症临床表现主要为视物模糊,甚至失明。
2.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可损害肾脏的所有结构,临床表现蛋白尿、水肿、高血压、氮质血症、尿毒症。
3.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动脉硬化发病早且发展快,易并发冠心病、心肌梗塞、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大约占糖尿病人死亡原因的70%以上。
4.神经病变:糖尿病可累及神经系统的任何部分,包括周围神经病变、颅神经病变、植物神经病变、脊髓病变及患母的婴儿神经病变。
其中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灼热、触电,虫爬、蚂蚁走等感觉异常,还可有软弱无力,活动障碍、瘫痪等运动异常。
5.感染:糖尿病极易并发感染,最常见的有肺结核及皮肤。
口腔、泌尿系、胆系感染,糖尿病人一旦出现感染,最好找专科医生诊治。
糖尿病防治措施(1)防止和纠正肥胖。
(2)避免高脂肪饮食。
(3)饮食要保证合理体重及工作,生活的需要。
食物成分合理,碳水化合物以非精制、富含可溶性维生素为好,占食物食物总热量的15%-20%(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例大于1.5),蛋白质占食物总热量的10%—15%。
多吃蔬菜。
(4)增加体力活动,参加体育锻炼。
(5)避免或少用对糖代谢不利的药物。
(6)积极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
(7)戒除烟酒等不良习惯。
(8)对中老年人定期进行健康体检,除常规空腹血糖外,应重视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
糖尿病患者饮食禁忌 1、不适宜吃精粮:动物内脏、蟹黄、鱼卵、鸡皮、猪皮、猪肠;花生、瓜子、核桃、松子、甘蔗、水果、土豆、芋头、甘薯、藕、淀粉、荸荠等。
2、烹饪方式最好是清炖,水煮,凉拌等,不可太咸,食盐摄入量6克以下为宜。
3、忌辛辣,戒烟限洒。
症状糖尿病症状可总结为“三多一少”,所谓“三多”是指“多食、多饮、多尿”,“一少”指“体重减少”。
糖尿病的预防一、不暴饮暴食,生活有规律,吃饭要细嚼慢咽,多吃蔬菜,尽可能不在短时间内吃含葡萄糖、蔗糖量大的食品,这样可以防止血糖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对保护胰腺功能有帮助,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一定要记住!二、性生活有规律,防止感染性疾病;不要吃过量的抗生素。
有些病毒感染和过量抗生素会诱发糖尿病。
三、多加锻炼身体,少熬夜。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我国目前有超过9200万的糖尿病患,此病到目前前为止是一种不能根治,但可以良好控制的疾病。
如果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正确运用好现在的三类基本疗法,包括饮食、运动、降糖药物在内的综合疗法,而进行终生性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如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颐养天年。
糖尿病患者应学会自我保健知识,积极预防各种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避免致残、致死。
四、糖类摄入相对来说,糖尿病人不能吃糖是指日常饮食不能直接食用蔗糖和葡萄糖,果糖是可以吃的,果糖的分解不需要胰岛素的参与。
但是蜂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与葡萄糖,请患者慎食蜂蜜。
糖尿病饮食原则1、避免肥胖,维持理想且合适的体重。
2、定时定量,每餐饮食按照计划份量进食,不可任意增减。
3、少吃油煎、炸、油酥及猪皮、鸡皮、鸭皮等含油脂高的食物。
4.烹调多采用蒸、煮、凉拌、涮、烤、烧、灿、卤等方式,不可太咸,食盐摄入量6克以下为宜。
5、饮食不可太咸,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例如腰花、肝,肾等动物内脏类食物。
6、烹调宜用植物性油脂。
7、配合长期性且适当的运动、药物、饮食的控制止。
8、经常选用含纤维质高的食物,如未加工的蔬果等。
9、含淀粉质高的食物及中西式点心均应按计划的份量食用,不可随意吃,以免过量吸取。
10、少吃精制糖类的食物,如炼乳、蜜饯。
11、多使用苦瓜或苦瓜茶,苦瓜降糖更安全、无任何副作用,糖尿病预防和控制要比治疗简单的多。
控制血糖应达到以下标准:★空腹血糖6.1(110) ~7.0(126)mmoL/L(mg/d1)餐后2小时血糖7.8(140)~11.1(200)mmoL/L(mg/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