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学案】2020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52贞观之治精练精析 岳麓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贞观之治教案 岳麓版 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贞观之治教案 岳麓版 教案
科举常设科目:唐朝科举的常设科目是和。
5.唐太宗在为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史称。
让小组讨论
补充:如何评价“唐太宗”?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中的习题
教学重点难点
“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集体智慧
个人设计
教学反思
[导入新课]
提问:隋朝为什么会像秦王朝一样建立不久就爆发了农民起义?结果如何?
教师指出:在隋朝统治土崩之际,群雄并起,一些隋朝官员乘机起兵反隋,其中就有后来建立唐朝的李渊、李世民父子。
一、玄武门之变
1、唐朝的建立
2、玄武门之变
二、轻徭薄赋
1、原因 2、表现 3、作用
三知人善任
1、原因 2、表现 3、作用
四、加强中央集权
五、完善科举制度
六、“贞观之治”的含义
自主学习,明晰要点:
玄武门之变1.唐朝建立:年,建立唐朝,定都。
2.唐太宗的名字叫,他在位期间的年号为“”,他发动,做了皇帝。
播放《隋唐英雄传》中的情节,激趣导入。
可让学生谈谈你心目中的“玄武门之变”
让学生自学讨论
第2课贞观之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唐太宗与玄武门之变,轻徭薄赋、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加强中央权力,完善科举制度;贞观之治。
过程与方法
搜集有关唐太宗的史料,运用“自学——问题——讨论”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唐太宗是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接受隋亡的教训,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因而出现了“贞观之治”。通过对其统治措施和政绩的教学,加深学生对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前进所起作用的理解。
《贞观之治》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第二课的教学内容。在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也是整个古代历史的重点,所以本课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为了上好本课,我在课下备课时候做了充分准备,从网上搜集了相当丰富的文字材料和图片等资料。我对上好这节课信心十足。希望学生能从这些资料中找到相关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课堂上学生的状态看上去也不错,被很多生动有趣的图片和史料所吸引,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所以上完这节课我的自我感觉良好,因为一定会很成功。可是在学生的作业中却发现了不少的问题,有很多很重要的基础知识都没有掌握住。我很纳闷,于是问学生缘故。学生大都反应:资料、史料太多,而课堂时间有限,学生还没把资料看完,我就已经讲课,因此学生反应不过来,教学效果就不是那么好。这节课之后我查看了课标要求,才知道七年级的历史课不必讲述太多的课外知识,只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史实就可以了。我对这节课进行了认真的反思,使我明白一个道理:为了将课上的生动一些,补充一些必要的资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也并不是补充的资料越多越好,而是要把握一个度,教学内容要适当,要看实际情况去定夺,当然也不要太少。

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岳麓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岳麓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岳麓版第一章: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1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的开通学习隋朝的统一过程和意义了解大运河的构造和作用1.2 隋唐时期的经济发展探究江南地区的开发和手工业的发展认识货币演变和商业都市的兴起1.3 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探索科学技术的进步,如天文、数学、医学等分析唐诗、书法、绘画等艺术成就第二章:国家与社会的发展2.1 宋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学习宋朝的建立过程和重要政治制度理解冗官、冗兵、冗费的问题2.2 宋朝的经济与社会生活探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认识城市风貌和生活习俗的变化2.3 宋朝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探索科学技术的进步,如印刷术、指南针等分析宋词、书法、绘画等艺术成就第三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3.1 明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学习明朝的建立过程和重要政治制度理解内阁制度及其影响3.2 明朝的经济与社会生活探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认识城市风貌和生活习俗的变化3.3 明朝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探索科学技术的进步,如天文、数学、医学等分析诗词、戏曲、书画等艺术成就第四章:近代化的探索4.1 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学习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过程和结果4.2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探究洋务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结果4.3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学习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了解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及其影响第五章:烽火岁月与幸福生活5.1 土地革命与红军长征学习土地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过程和意义5.2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探究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5.3 建国以来的社会变迁与幸福生活回顾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认识社会变迁和幸福生活的重要性第六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6.1 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学习三大改造的背景、过程及其意义理解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过程6.2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探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认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就与失误6.3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就与不足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就,如工业、农业、科技、文化等思考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不足与经验教训第七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7.1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学习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及其意义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过程7.2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探索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7.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各个领域的全面发展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趋势第八章: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8.1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学习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及其意义理解全面深化改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影响8.2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探究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意义及其基本原则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性8.3 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的成效与展望分析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的成效思考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的未来发展第九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9.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及其意义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领域的战略布局9.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目标探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目标及其实现路径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目标的重要性9.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各个领域的生动实践思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第十章:弘扬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0.1 民族精神的时代价值学习民族精神的内涵、特点及其时代价值理解民族精神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作用1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实践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意义及其实践要求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性10.3 弘扬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举措分析弘扬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举措思考如何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一章: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11.1 自然资源的种类与利用学习自然资源的分类,如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理解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的重要性11.2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探究环境问题的产生、环境污染的种类及其影响认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在我国的实践11.3 我国环境保护的政策与措施分析我国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及其执行情况思考环境保护对人民生活质量的影响十二章:科技创新与科学精神12.1 科技创新的意义与作用学习科技创新的定义、特点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科技创新在我国发展中的重要地位12.2 我国科技创新的成就与挑战探究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历程、主要成就及存在的挑战认识科技创新对国家竞争力的提升作用12.3 科学精神与创新文化分析科学精神的核心内涵及其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思考创新文化建设对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意义十三章:全球问题与我国的国际地位13.1 全球问题的认识与应对学习全球问题的种类,如气候变化、能源安全、恐怖主义等理解全球问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及国际合作的重要性13.2 我国的国际地位与作用探究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变化认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13.3 我国的国际战略与外交政策分析我国的国际战略目标、外交政策及其执行情况思考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发展趋势十四章:生活中的法律知识14.1 法律的基本概念与作用学习法律的基本特征、种类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对公民权益的保护意义14.2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探究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及其实现途径认识公民在法律面前的平等地位14.3 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及其解决途径分析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思考学习法律知识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十五章:健康生活与心理素质15.1 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学习健康生活的基本原则、习惯及其对身心健康的益处理解健康生活方式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15.2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探究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问题的产生及其影响认识心理调适的方法与技巧15.3 提高心理素质,塑造健全人格分析提高心理素质的途径、心理素质对个人发展的影响思考如何培养健全人格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至第五章主要介绍了我国从古代到近代的历史变迁,重点掌握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和变革。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贞观之治”同步检测(含解析) 岳麓版-岳麓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试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贞观之治”同步检测(含解析) 岳麓版-岳麓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试题

贞观之治一、选择题1.汉承秦制,唐袭隋规,都出现了盛世。

然而,秦朝与隋朝却二世而亡,某校四位同学归纳分析了四种主要原因,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A.甲同学:周边少数民族入侵B.乙同学:横征暴敛苛政黩武C.丙同学:宦官擅权外戚临朝D.丁同学:统治集团内讧变乱【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秦的暴政引发秦末农民起义,最终导致秦朝的灭亡;隋炀帝后期的暴虐无道,导致隋末农民起义,最后隋朝灭亡。

故选B。

2.(2015·聊城质检)唐朝,一个值得我们骄傲并深入探究的时代。

它在隋末的废墟上昂扬勃兴,为中国人绘制了一幅恢宏壮丽的历史画卷。

下列与唐朝建立无关的事件是(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唐朝的建立者是李渊,不是李世民。

3.玄武门之变是中国历史上最扑朔迷离、最惊心动魄的宫廷政变之一,这次政变的发动者是谁(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是李世民。

4.唐太宗认为,隋朝之所以覆亡,是因为“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

因此,他“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

唐太宗的做法说明他(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唐太宗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采取一系列开明的政策,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故选A。

5.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说明唐太宗(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唐太宗把统治者与人民的关系比作舟与水的关系,说明他从隋朝灭亡中,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残暴的统治是要被人民推翻的。

6.唐太宗采取的措施中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的是( )①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②“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③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④大量荒地被开垦,经济繁荣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①②③是唐太宗采取的措施,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课《贞观之治》导学案 岳麓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课《贞观之治》导学案 岳麓版

第2课贞观之治1.背诵唐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2.概述“贞观之治”的内容,分析“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3.简述“玄武门之变”,认识“玄武门之变”和唐太宗取得的政绩之间的联系。

4.重点:“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贞观之治”的内容。

1.玄武门之变(1)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玄武门之变:唐朝建立后不久,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做了皇帝。

627年,李世民改年号为“贞观”。

2.轻徭薄赋(1)背景: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

(2)措施:①多次减免租税,保证农民的土地和耕作时间。

②大力提倡节俭,力戒奢侈浪费。

(3)作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想一想: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的体现是什么?针对隋朝徭役赋税沉重导致灭亡的问题,唐太宗多次减免租税,保证农民的土地和耕作时间。

大力提倡节俭,力戒奢侈浪费。

3.知人善任,重视纳谏(1)理论依据:唐太宗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

(2) 实践:唐太宗重视选官用人,又能虚怀若谷、从谏如流。

列一列:唐太宗时期的名臣有哪些?①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为相,人称“房谋杜断”。

②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和能征善战的大将李靖、李勣等。

4.加强中央权力(1)完善三省六部制创立发展目的作用隋朝贞观年间,增加宰相人数加强中央权力既有利于防止宰相专权,又能集思广益,减少政策失误(2)精简机构:①目的:节省财政开支,提高行政效率。

②措施:针对当时“民少吏多”的情况,合并州县,大力精简机构。

说一说:三省分别是哪些?各省的职能分别是什么?中书省,起草政令;尚书省,行政实施;门下省,负责审核。

5.完善科举制度*议一议: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诗赋考试好不好,为什么?唐朝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对于唐朝文学繁荣和发展、诗歌艺术的普及与提高是有利的。

对于确立唐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

2019-2020学年度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2课 贞观之治知识点练习九十九

2019-2020学年度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2课  贞观之治知识点练习九十九

2019-2020学年度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2课贞观之治知识点练习九十九第1题【单选题】某同学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曲辕犁的发明”“妇女喜好骑马、打球、弈棋等活动”“诗仙李白”“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的相关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由此可知他研究的课题是( )A、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C、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小明同学在历史作业中介绍某古代帝王:他率部征战天下,为大唐建立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秦王,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

在位23年,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

他是( )A、李世民B、李渊C、武则天D、李隆基【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图的帝王,其统治被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以下对这一帝王的描述错误的是( )A、她的年号是开元B、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C、她注重发展生产,重用人才D、她的统治使唐朝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和繁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是坐着。

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来到自己前面指给他看,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经被撤掉了。

此后,宰相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

这件事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宋太祖不准宰相坐下议事B、宰相大臣开始处于从属地位C、宰相大臣事务繁多D、君主专制的加强【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明朝“析中枢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主要是( )A、决策B、行政C、监察【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近年来,许多历史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得到广大观众喜爱。

其中,有一部电视剧描述了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从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那么,这部电视剧有可能是( )A、《孝庄秘史》B、《汉武大帝》C、《贞观长歌》D、《康熙王朝》【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关于下表,填写正确的是( )A、安史之乱、贞观之治B、贞观之治、安史之乱C、黄巢起义、安史之乱D、安史之乱、黄巢起义【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秦始皇“废分封,设郡县”;汉武帝实行“郡国并行制和内外朝制”;孝文帝“采用汉制,习儒家经典”;武则天“设武举、开殿试”;清雍正“以军机处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

七年级岳麓版历史下册全册教案及课后练习题

七年级岳麓版历史下册全册教案及课后练习题

七年级岳麓版历史下册全册教案及课后练习题第一章: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学目标】1. 了解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2. 掌握隋唐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隋朝的统一、大运河的开通、唐朝的建立等。

3. 认识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如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

【课后练习题】1. 简述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2. 列举隋唐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

3. 描述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情况。

第二章:物质的交流与融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陶瓷业的发展,如东汉青瓷、南朝瓷器、唐代越窑青瓷等。

2. 掌握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如市坊制度、柜房、飞钱等。

3. 认识中国古代陆路和海路丝绸之路的特点,如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等。

【课后练习题】1. 简述中国古代陶瓷业的发展。

2. 列举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3. 描述中国古代陆路和海路丝绸之路的特点。

第三章:发达的科学技术【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意义,如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

2. 掌握中国古代其他科技成就,如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

3. 认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课后练习题】1. 简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意义。

2. 列举中国古代其他科技成就。

3. 描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第四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如封建制度、科举制度等。

2. 掌握中国古代的礼仪习俗,如婚礼、丧葬、节庆等。

3. 认识中国古代的民间风俗,如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

【课后练习题】1. 简述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

2. 列举中国古代的礼仪习俗。

3. 描述中国古代的民间风俗。

第五章:国家的统一与民族关系【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的国家统一过程,如秦朝的统一、汉朝的统一等。

2. 掌握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如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民族融合等。

3. 认识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如和亲政策、羁縻政策等。

【课后练习题】1. 简述中国古代的国家统一过程。

2019-2020年岳麓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2课 贞观之治课后练习二

2019-2020年岳麓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2课  贞观之治课后练习二

2019-2020年岳麓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2课贞观之治课后练习二第1题【单选题】“在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时,京剧艺术表演家尚长荣出演京剧《贞观盛事》中耿直进谏的名臣……”你知道尚长荣扮演角色是( )A、程咬金B、李世民C、魏征D、秦叔宝【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被北方少数民族尊为“天可汗”的是( )A、唐高祖B、唐太宗C、唐玄宗D、唐高宗【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唐太宗告诫臣下:“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种思想源自(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政府职能转变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也是2013年“两会”的中心议题。

历史上唐太宗命房玄龄精简中央机构,将中央文武官员由2000多人减为643人,将州、县分别合并为358个和1551个。

唐初采取这些措施主要是针对( )A、“分封制王权衰落”B、“宰相专权”C、“相权和行省权力膨胀”D、“民少吏多”【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2011年11月,尤小刚导演的电视剧《唐太宗秘史》开拍,在这部电视剧中可能出现的事件有( )①魏征直言②文成公主入藏③玄奘西游④任姚崇为相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一组反映中国古代历史的影视图片,请你按照时间顺序将其排列( )A、①③②④B、③①②④C、③②①④D、②①③④【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下列有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618年建立B、建立者是李渊C、定都咸阳D、全国归于统一【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

下列属于“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有( )①唐太宗实行轻徭薄赋②推行土地改革和三大改造③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女性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贞观之治(第4课时)名师教案 岳麓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贞观之治(第4课时)名师教案 岳麓版

第2课贞观之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学习,了解贞观之治的基本史实。

2、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材料分析和历史故事,使学生加深对唐太宗的认识,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多媒体播放影视片断及文献图片资料,让学生可以更形象更直观的掌握本课的知识点2、通过分组讨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对历史材料和历史故事的分析来突破教学难点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认识到唐太宗的开明思想及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学会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客观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贞观之治”内容【教学难点】本课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的统治作出恰当的评价。

【学情分析】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对历史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兴趣,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理性分析历史的能力,但是由于他们的知识储备还不够充分,他们在理性分析历史事实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对他们进行引导。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互动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多媒体展示法,材料分析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影视剧《贞观长歌》片断。

学生漫谈“你所熟悉的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皇帝?”师:大家刚才看到的是电视剧《贞观长歌》的片段,结合这个片段和自身的知识积累,哪位同学来谈一下“你所熟悉的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皇帝?”学生活动师:在同学们眼中的唐太宗是一位。

的君主,历史上真实的唐太宗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唐太宗其人”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唐太宗画像,简介唐太宗其人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他是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次子,善骑射,喜好读书文史,在反隋和唐朝统一的战争中功勋卓著,李渊曾为其加号“天策上将”,任尚书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贞观之治
一、选择题
1.“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下列与唐高祖有关的是( )
①开通运河②统一全国
③长安称帝④重用魏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玄武门之变”是一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其发动者是( )
A.杨坚
B.李世民
C.房玄龄
D.魏征
3.“贞观之治”中的“贞观”是( )
A.国号
B.庙号
C.谥号
D.年号
4.唐太宗认为,隋朝之所以覆亡,是因为“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

因此,他“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

唐太宗的做法说明他( )
A.注意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B.认为崇尚节俭便可巩固统治
C.认识到重视人才的必要性
D.认识到虚心纳谏的重要性
5.(2020·南京学业考)贞观初年,太宗常常告诫臣下不可浪费民力,他主张( )
A.统一铸造五铢钱
B.轻徭薄赋
C.废除丞相
D.闭关锁国
6.(2020·嘉兴中考)唐太宗吸取“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闭口不说话),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的教训,注重( )
A.虚心纳谏
B.轻徭薄赋
C.科举选才
D.微服私访
7.唐朝时期负责政务的六个重要行政单位分别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合称“六部”,六部的领导机构是( )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御史大夫
8.南宋后期的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说:“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严羽以为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是唐朝( )
A.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B.科举制度,考试诗赋
C.知识分子队伍空前强大
D.士人群体的刻苦钻研
9.(2020·汕头学业考)“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

缙绅(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进士科的兴衰反映了科举制度演变
B.所有人才从进士科选出
C.进士科是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科目
D.缙绅都要参加进士科考试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材料二 (经唐太宗治理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

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贞观初年的什么情况?
(2)为什么后来会出现材料二中描述的情况?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李渊在太原起兵反抗隋炀帝的暴政,并于618年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最后兼并各割据势力,全国又归于统一。

开通运河与隋炀帝有关,重用魏征与唐太宗有关。

2.【解析】选B。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做了皇帝。

3.【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

4.【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唐太宗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采取一系列开明的政策,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5.【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根据“贞观”可推断材料中的人物为唐太宗,而选项中与唐太宗相关的事件只有B。

A为汉武帝所为,C为明太祖朱元璋所为,D出现在清朝。

6.【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材料中的“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闭口不说话)”导致的结局是“不闻其过,遂至灭亡”,可以看出由于隋炀帝的暴虐,臣下闭口不说话,不注重采纳臣下的意见是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因此唐太宗虚心纳谏。

7.【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六部”是设在尚书省下分管具体政务的机构。

8.【解析】选B。

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这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可见,B与题意相符。

9.【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分析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的意思。

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可知,隋唐时期,入朝为官的大臣,即使官职再高,如果不是进士出身,终感觉很遗憾。

这说明进士科在当时很重要,是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科目。

10.【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和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两则材料把贞观初期民不聊生的局面和其后的盛世局面作了对比,考查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历史问题本质的能力,在进行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历史知识即可作答。

第(2)题可从政治、经济、制度建设、人民的辛勤劳动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社会经济凋敝。

(2)唐太宗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加强中央权力;完善科举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