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名字里蕴涵的文化

合集下载

中国人名中的文化体现

中国人名中的文化体现

作文T型台/思想芦苇中国人名区别于外国人名之处,在于其大多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与文言文有些类似,中国人的名字能通过简单的几个字传达出特定的意思——汉字的每个字都有其固定的意思,又能与其他字组合,在不同人的理解和不同语境下呈现出不同的含义。

我认为,中国人的人名主要可以体现时代特征与价值观。

先说说时代特征。

中国人取名的方式有多种,总体来看,许多时期有避讳和用排行称呼两种方法。

“避讳”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与思想压制。

上层阶级连名字的用字都体现出一种极其蛮横的“垄断性”——他们用过的字平民百姓就不能染指;“以排行命名”则体现家庭中的等级秩序,父兄为大,强调“孝”与“顺”。

这两种起名方式贯穿了中国古代历史,也代表着两种思想立于封建社会的核心地位。

除此以外,各个时代还有其常用的字词。

殷商时期,人们开始用干支纪日,因此命名中常带“甲乙丙丁”等词。

周至春秋战国不讲究用字,人名随意简单,如“孔丘”“李耳”,没有什么特殊含义。

在汉唐这种鼎盛朝代,民风豪迈勇猛,尤其唐代有尚武风气,故有“苏武”“扬彪”“苏定方”之类名字。

魏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舍半生给茫茫大漠敦煌的樊锦诗,在毕业后毅然选择了这座千里之外的西部小镇。

无论条件多么粗粝,无论世外多么纷华,她都“能甘”于此,“不染”于外,坚守五十余年。

他们纷华不染,无畏浮云遮妄心,珍藏精神的轻盈。

由此观之,一个人的一生是平庸无奇还是璀璨夺目,能否做到“粗粝能甘,纷华不染”堪称关键变量。

所以,如何透过社会现象把握生活的本真价值,如何穿越繁杂的都市霓虹寻找自我的存在意义,如何摒弃虚伪的觥筹交错和心理压力实现最初的梦想,应该成为我们亟待思考的一个问题。

谨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惟有粗粝能甘,纷华不染,方能成为人中俊杰,昂首面对世界,踏歌而行!(指导教师:胡高清/编辑:关晓星)中国人名中的文化体现□湖南省雅礼中学郭馨仪15作文T型台/思想芦苇“僧”“法”“宝”“玄”。

中外名字的文化含义

中外名字的文化含义

中外名字的文化含义一、引言名字是一个人的标识,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称谓,更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含义。

无论是中文名字还是外国名字,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意义。

本文将以中外名字的文化含义为主题,探讨名字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二、中文名字的文化含义1. 字义解析中文名字通常由一个或多个汉字组成,每个汉字都有其独特的意义。

例如,“张”字代表着展开、扩大的意思,因此“张三”这个名字传达着一个人开阔、积极向上的性格特点。

2. 姓氏文化中文姓氏源远流长,代表着家族的血脉和传承。

例如,“李”姓是中国最常见的姓氏之一,它源于古代的贵族姓氏,代表着尊贵和高贵的身份。

因此,取名为“李世民”的人往往被赋予了崇高的期望和责任感。

3. 命名理念中国人在给孩子取名时,往往会考虑到吉祥、美好的寓意。

例如,“秋香”这个名字寓意着如秋天的芬芳和美丽,给人一种温婉、优雅的感觉。

这种命名理念反映了中国人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三、外国名字的文化含义1. 姓氏文化不同国家的姓氏文化各不相同,代表着不同的家族和血统。

例如,英国的姓氏“Smith”意为铁匠,象征着工匠精神和技艺,而德国的姓氏“Schneider”则是指裁缝,代表着纪律和精确。

2. 名字来源外国名字的来源多种多样,可以是宗教、历史、文学等方面。

例如,“David”这个名字源于圣经中的大卫,代表着英勇和智慧。

而“Juliet”这个名字则来自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寓意着浪漫和激情。

3. 拼写和发音外国名字的拼写和发音通常与其文化背景和语言有关。

例如,法国名字“Pierre”在英语中读作“Peter”,而在法语中读作“Pee-air”。

这种差异反映了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和语音特点。

四、中外名字的文化交流1. 名字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名字的翻译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为了更好地传达名字的文化含义,翻译者需要考虑到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差异。

例如,中国名字“李明”在英文中可以翻译为“Lee Ming”,保留了姓氏和名字的原汁原味。

姓名蕴含丰富的文化底蕴

姓名蕴含丰富的文化底蕴

姓名蕴含丰富的文化底蕴
伴随社会的进步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姓名亦从发端到演变,逐渐赋予宏富、复杂的内涵,从简单的"代号"嬗变为包含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文字学、文学、美学、音韵学、易学等内容的"综合文化"。

1、姓名的传承性:姓名的产生形式(一般为长辈为晚辈命名)就揭示了一种血缘关系,一种家族关系,可谓为"传宗接代";表示姓氏的继承,又表示家族成员之间血脉相连,表明生命基因的延续。

尤其,人们长期按"字辈谱"命名的方式,更是有浓厚的宗族观念和文化特色,表达着几代人甚至数十代人之间的血缘亲合关系,把人的个体生命延续意识和家族亲缘关系传承下去,形成家族坚不可摧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2、姓名的意愿色彩:根据汉字丰富的内涵,人们赋予姓名形形色色的含义。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走正道,能有所作为,在为子女取名时往往寄寓美好的期望。

因此姓名又凝聚着对新生命的深厚情谊和殷切期望,也隐喻着不同的理想抱负、情趣、爱好与追求:有的希望光宗耀祖,有的希望吉庆安康,有的希望成就一番事业,不一而足。

3、姓名的时代性:人之取名,沿于时尚,因时而变,与社会背景、环境、形势及时代精神风貌密切相关。

我们仔细研究人名演变的历史就会发现,名字的起用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息息相关。

从封建社会人们追求功名富贵到建国后"建国"、"
国庆"、" 超英"、"文革"、"卫东"等弥溢浓烈的政治色彩,再到当今社会姓名追求标新立异、与众不同。

在名字中都折射出不同时代特定时期的人文氛围和价值取向。

名字的意义与象征

名字的意义与象征

名字的意义与象征人的名字是个特别而重要的存在,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名字不仅仅是一个标签,更是一个个体与他人交流、认知和理解的桥梁。

名字背后深蕴着丰富的意义和象征,它可以反映个体的文化背景、家庭传统,以及个人的特征和个性。

本文将探讨名字的意义与象征,以及名字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一、命名传统与文化背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命名传统和文化背景差异很大。

在中国文化中,名字通常由两个字构成,分别是“姓”和“名”。

姓氏代表一个家族,是一个人的世袭身份,也具有社会地位的象征。

名字通常取自于文化典籍、哲学思想、传统美德等等,试图通过名字来寄托家长的期望和祝福,传递着家族的价值观和情感。

而在西方文化中,名字往往由一个或多个名字构成,可以借鉴于历史人物、圣经故事、诗歌等各种来源。

名字的选择也受到宗教信仰、个人喜好以及流行文化的影响。

二、名字的个性与特征名字可以反映个体的特征和个性。

有些名字本身就蕴含着一定的意义,比如“红”字通常象征着热情与活力,“峰”字则代表着高耸与雄伟。

此外,名字还可以通过音韵或者字义的相近来表达对个体特点的描述,比如一个名字中含有“美”的字,可以暗示着这个人拥有美丽的容颜或者善良的内心。

名字也可以根据个体的性别来进行选择,有些名字更适合男孩,有些则更适合女孩。

通过合适的名字选择,父母可以试图探索和表达婴儿的特质和个性,同时也为孩子的一生构建了框架和期望。

三、名字的象征意义名字作为一个符号,象征着人的身份、命运和价值观。

在某些文化中,人们相信名字能够影响一个人的命运和运势。

许多家长会在给孩子起名字时,尽量选取吉祥、有寓意的名字,希望能给孩子带来好运和幸福。

此外,名字也反映了社会对于个体的期待和要求。

例如,在某些职业中,名字可能被认为是成功的先决条件,因此人们会选择更加响亮、有份量感的名字,以增加自己的社会竞争力。

对于某些特殊群体来说,名字也可以是身份认同和集体意识的象征,在构建自我认同和归属感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姓名中的文化内涵

姓名中的文化内涵

姓名中的文化内涵大干世界,芸芸众生,人人都有姓名。

正如著名学者饶宗颐说过的那样:“人是历史舞台上的角色,人名是他们的标志,离开了人名,一部二十四史,真是无从说起。

”中国人的姓名以汉字表示,汉族及部分少数民族直接以汉字取名,其他少数民族则音译为汉字表示,姓氏与名字构成了中国人的姓名。

最初姓名的来源有图腾崇拜,也有因地名而产生的。

姓氏的产生演变史就是一部早期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历史。

相较于今天的“姓、名”而言,古人的“姓、氏、名、字、号”构成复杂,内涵也多。

在取名的时间、负责取名的人、取名含义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原始社会初期,孩子的命名权掌握在母亲手里,如《史记·周本记》说到周的始祖后稷,其名日“弃”,正是他母亲姜螈所取。

到先秦时期,命名权转入父亲之手,命名多在孩子出生3个月时,但当其长到20岁行冠礼(成人礼)后,若平辈或晚辈再直呼其名显然已不合适,因而便需要取“字”,由平辈及晚辈称呼。

“字”多是对“名”的解释与补充、延伸,与“名”互为表里,意义相互关联。

此外,也有由象征着父权的祖父取名、象征着君权的皇帝赐名的情况。

大体上,古人的姓名具有如下四大类内涵:一是对于自然的热爱,二是对富贵吉祥的追求,三是对健康长寿的渴望,四是对理想志向的体现。

早在春秋时期,有人便提出取名的五个原则和六条禁忌。

五个原则是:信、义、类、假、象。

所谓信,即以出生时与生俱来的特殊标记为名;所谓义,是根据出生时的祥瑞现象命名;所谓类,是可以取与其父亲类似的名字;所谓假,是可以假托万物之名;所谓象,是以相似之物命名。

六条禁忌是:不能以国家为名,不能以官职为名,不能以山川為名,不能以隐疾为名,不能以牲畜为名,不能以器币为名。

汉代取名流行单字,在先秦人常用的伯、仲、叔、季四字基础上,又增加了元、长、次、幼、少、公、翁、侯、宾、士、民、郎等字。

就连皇室都喜欢以单字取名,如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文帝刘恒。

魏晋南北朝时期,取二字名风气逐渐抬头,出现两大特点:一是助词“之”受宠,名字带“之”成为时尚,地位高者或权力大者,名字里往往带“之”字,比如为《三国志》作注的南朝宋人裴松之、北魏著名道士寇谦之等。

论姓名反映的社会文化

论姓名反映的社会文化

论姓名反映的社会文化人名的实质是一种标记符号,是个人的特称。

虽然它与个人没有任何联系,却具有特定的意义和价值,是能够代指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特殊符号。

人名与姓氏不同,姓氏是宗族的标志。

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名字都有一定的含义。

人名与社会历史、风俗习惯、文化观念等密切相连,反映特定历史阶段的文化和心理。

姓名不仅仅是符号系统,也是一种分类体系。

人名的产生、发展变化都是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

姓名体系是在人的实践中形成的,其意义也要在实践中体现。

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人类社会实践的多样性、认知对象的复杂性、文化心理活动的易变性等等,更加丰富了人名所表达的社会文化意义。

一、人名与社会历史语言的历史发展跟生物的进化有许多相似之处,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与社会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人名作为一种称谓,不仅可以反映出社会历史的发展,还从一个侧面保留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痕迹。

汉民族人名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姓名符号系统,包括姓、氏、名、字、小名、大名、讳名、笔名、艺名、化名、法名等。

在上古以姓明血缘和婚姻,以氏别贵贱。

姓氏是封建社会区别等级贵贱和血统关系的标志。

人名也是文化的载体,人名的内容决定着人名的形式,同时人名的内容又取决于相应的民族文化。

人名和其他语言现象一样,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充当了存储、运载、传播的工具。

透过人名可以探索当时社会的文明程度及人们的生产生活状况。

如汉民族最早的古姓中,大多数是从“女”的:姬、姚、姜、姞、妫、妊、姒等,这些古姓储存了当时母系氏族社会的文化信息,反映了在生产力低下的原始社会,妇女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状况。

在原始社会中,“熊”、“竹”、“石头”、“高山”、“雷”、“电”等这些动植物名称或自然现象,最开始是作为氏族名称出现的,反映了生产力水平和文明程度十分低下的原始社会中氏族人们的“图腾崇拜”。

这里的“名”是氏族名,而非单个人的名字。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中,有一类“盼子型”的发噱名字,如招弟、跟弟、爱弟、领弟、引弟。

中国人的姓名文化与生命价值观

中国人的姓名文化与生命价值观

中国人的姓名文化与生命价值观在中国文化中,命名通常是一个极其注重的过程,因为一个人的名字不仅仅代表着他或她的身份,还代表着他或她的生命价值观。

中国人相信人名的好坏、吉凶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命运和人生。

因此,中国人在起名的时候通常会考虑多种因素,如音律、文化背景、历史背景、五行、寓意等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人的姓名文化与生命价值观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一个人的成长与生活。

一. 中国人的姓名文化在中国文化中,人名和字号通常带有极大的意义。

一个人的名字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标志,还反映了这个人的性格、品格、命运和家庭背景。

在中国古代,起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在家庭中,通常是父亲、祖父或其他长辈担任这个任务。

他们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如音律、五行、寓意、文化背景等,以确保给孩子取一个好名字。

在这些因素中,音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们相信一个名字如果听起来不好,则会对这个孩子的个性和命运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 姓名和生命价值观中国人认为,人名的好坏、吉凶与人的命运、事业和人际关系密切相关。

因此,一个人的姓名通常会被认为是与他或她的命运、性格、品德和家庭背景紧密相连的部分。

在中国文化中,有许多关于如何给婴儿起好名字的传统。

例如,许多名字拥有着寓意,相信好名字总能为人带来好运、平安和幸福。

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起名是一种非常神圣的活动。

三. 姓名文化对于生命价值观的影响在中国文化中,姓名文化对于生命价值观的影响非常深刻。

人们相信,一个名字不仅代表着人的身份,还代表着他或她的品格和生命价值观。

许多中国人认为,好的名字不仅能为人带来好运和财富,而且还能对于人的品格和生命价值观产生长远的影响。

许多名字的含义与中国文化和历史的有关。

例如,“文”和“武”两个字,通常代表了古代皇族的品质和能力,所以许多父母喜欢把这些字作为他们孩子的名字。

四. 姓名与个人品性人名与个人品性之间的关系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很重要的观念。

许多人相信,人的姓名和个人品性之间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

名字的社会文化背景与社会作用

名字的社会文化背景与社会作用

名字的社会文化背景与社会作用人名是个体的标志,也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每个人的名字都蕴含着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承载着其所处社会中的某种作用。

名字既是一个人的身份象征,又能反映出所在文化的价值观和传统观念。

本文将从社会文化背景和社会作用的角度来探讨名字的意义。

一、名字的社会文化背景1.1 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传统社会中,名字通常与家族、血统和传承有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取名往往依据周易、五行、八字等观念来决定,强调名字与个人命运的关联。

例如,在男孩取名时常用“文”、“武”等字,寓意希望他成为有学问或有能力的人;而在女孩取名中经常使用与美丽和温柔有关的字眼。

这些传统文化的影响使得名字在社会中承载着更多的期望和压力。

1.2 宗教信仰的影响在宗教信仰较为盛行的社会中,名字往往与信仰相关。

例如,在基督教社区,一些人会选择以圣经中的圣徒命名,以表达对宗教信仰的坚定和虔诚。

而在佛教国家,一些人会使用具有佛教意义的名字来纪念佛教文化。

这些宗教信仰所营造的社会文化背景,使得名字在社会中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

二、名字的社会作用2.1 人际关系中的作用名字在人际关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人的名字往往能够传递出他的性别、年龄、地域、民族等信息,从而在人们的交往和沟通中起到桥梁的作用。

另外,名字还可以影响他人对一个人的第一印象,进而影响到彼此之间的交往方式和结果。

有些名字会让人感觉亲切和友好,而另一些名字可能给人带来冷漠和疏远的感觉。

因此,选择一个好听、容易记忆并且能够传递积极意义的名字对一个人的社交关系具有一定影响。

2.2 职业发展中的作用名字在职业发展中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在职场中,一个与职业相关或者含义积极的名字可以让人对一个人的能力和素质产生积极的第一印象。

同时,名字与职业的匹配度也会给人一种专业和信任感。

比如,在医学领域中,医生的名字通常会使用与医学相关的字眼,如“宏”,“康”,以表达对患者健康的祝愿和关怀。

因此,一个恰当的名字选择对于职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浅析姓名里蕴含的文化外语学院英语笔译专业2013 级学号浅析姓名里蕴含的文化【摘要】古语有云:“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严峻老师说:“一个响亮的、优雅的、有品位的名字有利于社会交往,提高亲和力,增强人际关系,有利于事业发展。

古人说:“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

”确实如此,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名字在人的一生中具有重要意义,并非只是一个无实际意义的符号。

【关键词】名字;意义;文化每个人自呱呱坠地,便有了一个伴随一生的名字。

提到名字,第一反应可能只是把它作为一个符号,一个将所有者与他人区别的代表符号。

而事实上,名字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代表符号,其中还包含了很多本质内涵。

诸如品质、出身、长辈的期盼、社会地位、文化心理等都或多或少地体现在一个人的名字当中。

甚至,在历史和社会的锤炼下,很多名字都已经不再是一个人的代表,也不再是那一个两个汉字所限有的文字意义,而是承载了更多的文化内涵,成为一种标志或是精神上的东西。

一、起源(一)姓氏“姓”字右女坐生,为“女生”二字,由妇女生人,才有姓。

“姓”表示人所始出为生,借草木出土为生而代指人降生,人出于女所以为女生。

女有子为母,命姓始于姆【1】。

在古中国有很长一段时间“姓”和“氏”可不是一个概念。

姓,所代表的是氏族的血统,是源于同一女性始祖的具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族属所共有的符号标志。

它最早是氏族图腾标志,有了文字后,才形诸文字。

氏,是姓的支系,是姓族的分支标记,氏是源于同一父性始祖的被分出去的各支系(庶子)的开氏始祖的符号标志是大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的称呼。

到了秦,实行了郡县制,取消了裂土分封,分宗命氏的基础被取消了,姓与氏就逐渐模糊。

到了汉代,姓与氏已经趋于合一,汉末,姓与氏已经一体化了。

姓氏之中包涵着很多的中国文化,就拿皇帝赐姓来说,有光荣的,也有悲哀的。

南明唐王赐郑成功为国姓爷,代表了郑成功的荣耀,可以说是光宗耀祖,这也被后人所津津热到。

而刘邦赐项羽的后代姓刘,虽然在古时与皇帝赐同姓是莫大荣幸的事情,然而作为一代英豪的项羽,在败给刘邦后,连姓别都给他改了,在我的观点看来项羽不仅仅失去了开朝机会,更是连祖先都丢了。

(二)名、字与“姓”和“氏”一样,在古代,“名”与“字”也有它的区别,不像我们现在是一个词一起用。

字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

古代婴儿出生三个月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

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时举行笄礼取字【2】。

春秋鲁国大夫申繻提出取名的五条原则:“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

以名生为信,以德命为义,以类命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

”【3】古人取名,大体遵循“信、义、象、假、类”这五条原则。

古代的这些取名原则,到了现在有的已经淘汰,有的还在继续使用。

二、姓名的特点(一)辨别性无论汉语国家的姓名还是英语国家的姓名,都基本上能从名字本身辨别男女,尽管有时会有个别男孩取女孩的名,女孩取男孩的名的情况出现,但这种现象并不常见,一般情况下人们也会刻意避免这种情况。

总体来说,各种民族的姓名都遵循辨别性的一般原则,避免了交际中的误解和对本人产生的消极心理影响。

(二)避讳性避讳性是汉语名字的一个显著特点,除了我们所知的避讳帝王的名字外,晚辈子孙还会避讳长辈的名字,为的是对长辈表达尊重,苏轼祖父名序,他连写文章都会吧“序”写成“叙”,此为家讳。

我国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名丘。

人们为了表达对圣人的尊敬,也会避讳自己名字中带丘字,我国原本姓“丘”的都改成了“邱”,此为圣讳。

三、名字的意义名字一般是由父母和长辈取的,一线的不仅是不同家庭在思想观念、文化素养、情趣追求、社会层次上的差异,还代表着一个人的外在形象、人生品味和文化素养。

一个小小的名字包含着父母尊长最丰富、最深刻、最诚恳的情感。

以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寄托和抱负为名。

如,建国、治国、安国、定国、建华、永清、永康、永发、长生、超尘、招弟、志坚、志强、志高等。

以出生时的季节或天气为名。

如,春生、秋生、冬生、雨生、雪生等。

以出生地点为名。

如,衡(阳)生、京(北京)生、沪(上海)生、黄河、长江、湘(湖南)生等。

以植物、花卉为名。

常用于女子名。

如,梅、桃、菊、荷、莉、兰、花等。

以生辰八字为名。

这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的取名习俗,以生辰八字与金、木、水、火、土“五行”对照排算,缺某一行则以该行之字取名。

如缺水,名字中就要有水字或带“氵”的字;如缺木,名字中就要有木字或带“木”旁的字。

以历史事件为名。

这主要盛行于当代。

如,解放、新生、卫国、卫东、向东、跃进、振华等。

名字具有鲜明的时代感,这也许是中国人名字的最大特点。

现在也有好多人追求时尚,为孩子取了洋味儿十足的名字,比如叫丽娜,杰克,琳达等。

四、名字中隐含的心理状态通过对各种取名方式的简单总结,我们不难发现,不同的人在取名字时有着不同的心理状态。

(一)审美心理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汉语、汉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作为以汉字为载体的名字,往往就包含了一种有意无意的审美内涵。

很多人在给孩子起名字的时候都希望给人一种儒雅蕴藉、动人心肠之感,如“宇哲”;或读起来掷地有声、音律动听,如“振华”;或是看起来形式优美,让人过目不忘,如“圆圆”。

他们认为,名字基本上就代表了一个人的个性气质、性格特征等,而成为人们判断一个人好与坏或是优与劣的依据。

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依靠名字赢在第一印象上。

(二)期望心理名字绝大多数为家庭的长者(父母或祖父母)所起,或多或少、有意无意反映了父母对子女的期望。

就像上面提及到的以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寄托和抱负而起名的“建国”、“志坚”等正是这种心理的最好证明。

于是,许多名字当中便蕴含着对生命的追求与祝愿、对富贵的向往与渴望、对美德的眷顾与景仰等。

我想这种将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寄托等放在子女的的名字当中的动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父母借助与取名寄托心理有关的行为影响子女:另一方面是希望子女借助对自己名字的理解以及周围人群对名字意义的理解而产生相应的行为。

名字中内含的寓意,会给人带来愉快的联想,甚至成为激励人积极进取的动力。

当所有人都对你的名字做出期许的理解的时候,当孩子明白这种意义的时候,很可能就会无意识地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最后成为期许模式的人。

当然这不是觉得的,只是说好的名字大多数时候都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封建迷信心理其实从广义上来说,审美心理和期望心理也都属于迷信心理。

不过我这里把封建迷信另起一行,是针对于那些比较消极的方面。

甚至有人认为“姓名”即“性命”。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历程,封建迷信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对神灵的信奉、对星象的观测、对生辰八字的计算等都影响到人们的取名心理。

所以很多有这方面顾及的人通过对各方面的推测,如果认为孩子的命运当中有某些缺陷或不详之处,都会通过以取名来弥补。

如上文讨论过,若命中缺水,名字中就要有水字或带“氵”的字;如缺木,名字中就要有木字或带“木”旁的字。

希望以此来保障孩子的一生的平安与幸福。

除了上述三种常见的心理状态以外,名字当中还有很多其他的心理。

甚至还有很多无心理的名字,就是纯粹把名字当成一种代表符号的。

这里就不一一说了。

五、名字中蕴含的文化如果要说姓名中所隐藏的心理状态是人们有意识地加入的,那么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则是在这种心理的基础上,从姓名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出发,对其进行的更进一步的研究与了解。

有了这些心理的加盟,再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姓名也从简单的代表符号嬗变为包含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字学、文学、美学、音韵学等内容的综合性文化。

姓名的产生形式(一般为长辈为晚辈命名)就揭示了一种血缘关系,一种家族关系,可谓为“传宗接代”;表示姓氏的继承,又表示家族成员之间血脉相连,表明生命基因的延续。

尤其,人们长期按“字辈谱”命名的方式,更是有浓厚的宗族观念和文化特色,表达着几代人甚至数十代人之间的血缘亲合关系,把人的个体生命延续意识和家族亲缘关系传承下去,形成家族坚不可摧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根据汉字丰富的内涵,人们赋予姓名形形色色的含义。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走正道,能有所作为,在为子女取名时往往寄寓美好的期望。

因此姓名又凝聚着对新生命的深厚情谊和殷切期望,也隐喻着不同的理想抱负、情趣、爱好与追求:有的希望光宗耀祖,有的希望吉庆安康,有的希望成就一番事业……,不一而足。

简而言之,就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取名心理来选取具有相应意义的词来作为取名用字。

人之取名,沿于时尚,因时而变,与社会背景、环境、形势及时代精神风貌密切相关。

我们仔细研究人名演变的历史就会发现,名字的起用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息息相关。

从封建社会人们追求功名富贵到建国后“建国”、“国庆”、“超英”、“文革”、“卫东”等弥溢浓烈的政治色彩,再到当今社会姓名追求标新立异、与众不同。

在名字中都折射出不同时代特定时期的人文氛围和价值取向。

(四)姓名的精神性最初的时候,一个名字只是属于一个人或为数不多的几个人。

但是回首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名字经历了历史的洗涤和磨练,不再那么具体,而是上升为一种精神性的东西。

很多特殊的名字也就成为了民族文化一个特殊的部分。

诸如“孔子”、“康熙”、“毛泽东”、“詹天佑”,已经超越了个人的范围,而形成了一种精神力量。

在平常的社会交往中,高雅、深邃的名字,往往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妙如诗、美如画、醇如酒,令人难以忘怀。

而庸名俗字则给一件很平常的东西,经精美的饰物包装,就会收到非凡的效果。

语音的优美多变,字义的丰富玄妙;字形的多姿多彩——以灵活生动和气韵传神的汉字,选择富有时代内涵和审美情趣的好名字,足可以装饰人生,增添异彩。

总之,姓名所代表的含义不仅仅是那几个字的含义,其中更是包含了历史的信息,和未来的希望,所以它也成为了一门学科,姓名所继承的中国古老而又博大精深的文化,必将一代代的传承和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1】王大有,寻根万年中华【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1【2】何晓明,姓名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桓公六年》,北京:中华书局,198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