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血清ANGPTL6水平及其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
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不同方法评价的冠脉病变程度相关性分析

国际医药卫生 导报 2 0年 第 l 01 6卷 第 2 0期
I MHGN,O tb r2 1 co e 0 0.V l 6 N .0 0 _ 02 1
蛋 白和脑钠肽 的水平变化及意义. 中国心血管病研 究 ,2 0 ,7f)4 3 4 5 0 9 : 2 — 2 6 【] 叶任高 ,叶再英 .内科 学【 .6 .北京 :人 民卫 2 M1 版
的冠脉 S N A Y T X评分高于正常尿酸水平冠心病患 者 , 尿酸独立地影响冠心病患者 的冠脉病变 血 严重程度 ,而单纯按照冠脉病 变支数评 价 ,未能发现 血尿 酸水 平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相关性 。
【 关键词 】 尿 酸 ;冠心 病 ;危 险 因素 ;S T X评 分 YN A
ifa n mma in a dc rn r e r d s a e l t n o o a yh a t ie s :p o p c ie o rs e t v
s d du dtd ]B , 0 0 3 1 7 5 1 9 t y n p ae[ . MJ 2 0 , 2 ( 25 u a J 9—
tv oe n, ln c lo t o i epr ti ci i a u c me, d r se ossr t sa - an e t n i a e f
N tr, 18 ,3 2 ) 1 . a e 9 8 3 (:4 1 u 5
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高 Hc 、 、T 低 F VB2HD y TC G, A、 、 L均 为 C HD 的 危 险 因素 。统计 分析结 果见 表 3 。
表 2 不 同冠 脉 病 变 支 数 C HD 患者 血 清 H y水平 c
比较 ( ±s t lL) , mo/  ̄
: ! ! ! : !:! ! !!: : 圭: :: : 圭: ! : : : : ! !! :: ! 圭 : 圭 !: :: :
1 2 研 究 方 法 .
1 2 1 冠状 动脉 造影 : . . 冠状 动脉 狭窄 程度 由本 院心
内科专 业 医师进 行判 断 , 主干 、 左 左前 降支 、 回旋 支 、
右冠 状 动 脉 中任 何 一 支 狭 窄 程 度 ≥ 5 者 定 为 O
CH D 。
( HD) 动脉 粥样硬 化 的独立危 险 因素之 一L , y C 、 1 Hc ]
脉 粥样 硬化 的发 生 。( ) Hc 可 引起 白细 胞 介 4高 y还
倚床研奔
董
莉 , 悦 喜 王
素一 (L 6 和组 织 因子 的增 加 , 而 致血 栓形 成[ 6 I 一) 从 1 。 ( )高 Hc 5 y使 血 小 板黏 附性 、 集 性 增 强 , 加凝 聚 增 血 因子 V 和 X 的活 性 , 制组 织 纤 溶酶 活 性 , 低 抑 降 抗 血栓形 成 因 子 II I 的活 性 和纤 溶 物 质 的 作 I和 V
2 结 果
少 一支狭 窄程 度≥ 5 者定 为 CHD, O 狭窄 < 5 者 0
为非 C HD。排 除 肝 、 、 肾 甲状 腺 疾 病 和 糖 尿 病 、 肿
瘤 、 液 病 、 化 系统 疾病 患 者 。两 组年 龄 、 别 等 血 消 性 的分 布无统 计学差 异 ( >0 0 ) P .5 。 2 1 CHD 组 及 非 C . HD 组 血 清 Hc 、 A、 1、 y F VBz
冠心病易感性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冠状动脉粥样硬 化性 心脏病 简称 冠心 病 , 是 一 种 严 重
龄3 7~ 8 0岁 , 平均( 5 4 . 2 8±1 1 . 1 8 ) 岁, 同 时 选 取 存 体 检 中 心 体 检 的 健康 者 1 5 7例 , 其 中男 性 9 7例 , 女性 6 0例 , 年龄 3 5~ 7 8岁 , 平均 ( 5 3 . 8 4- 4 - 1 0 . 2 6 ) 岁 。纳 入 标 准 : ( 1 ) 冠 心 病 患 者
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有关。 关键词 : 冠心 病 ; c反 应 蛋 白 ; 基 多 态性 ; 冠状动脉病变 ; 相 关 性
d o i : 1 0. 3 9 6 9 /i . i s s n . 1 0 0 9—6 4 6 9 . 2 01 5 . 1 1 . 0 4 1
C反应蛋 白基因 多态性 可能与 冠心病易感性 无 关, 但可 能与
急性 时相蛋 白。C R P水 平 与血脂 、 【 f 『 【 压、 遗 传 因素 、 生 活方
式、 环境 因素等有关 , 其 中遗传 素是导致 C R P水平个体差
异的关键 因素 。为了探讨冠心病易感性 及其 与冠状动脉
病 变 严 重 程度 , 本 文 以 在 我 院接 受治 疗 的 4 7 0例冠 心病 患者 为 研 究 对 象进 行研 究 , 现 将 研 究 结果 报 道 如下 。 1 资料 与方 法 1 . 1 一 般 资 料 选 取 2 0 0 9年 1月 至 2 0 1 3年 1 2月 在 我 院
t i v e p r o t e i n, C R P ) 是 在 机 体 损 伤 或 炎 症 时 肝 脏 迅 速 合 成 的
均经过冠脉造影 确诊 ; ( 2 ) 患者临床资料保存 完好 ; ( 3 ) 所有 研究对象及家属 知情 同意 , 能配合研 究。排除标 准 : ( 1 ) 严
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毛玉;徐文俊;宋浩明;刘洋;周琳【期刊名称】《中国动脉硬化杂志》【年(卷),期】2013(21)11【摘要】目的探讨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评估血清GGT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传统危险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方法顺序选取413名ACS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采用Gensini积分法评估病变累及血管支数及狭窄程度。
分别检测血清GGT、丙氨酸转氨酶(AL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酸(UA)、脑钠尿肽(BNP)。
结果Gensini积分高分组血清GGT明显升高(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logGGT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密切相关,且与2型糖尿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其中TC对GGT影响最强。
进一步研究Gensini积分与血清GGT及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显示logGensini与GGT、ALT、年龄、病变血管支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
结论血清GGT参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发展,检测GGT对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总页数】6页(P1013-1018)【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y-谷氨酰转肽酶;氧化应激;GENSINI积分【作者】毛玉;徐文俊;宋浩明;刘洋;周琳【作者单位】上海市同济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相关文献】1.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影响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J], 韩玉龙;梁立龙;许明生;张建;杨林飞2.血清维生素D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J], 范益博;幺天保;马珺;袁安彩;杜勇平;邵琴;卜军3.血清Lp-PLA2 GGT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J], 贾梦奇;贵双俊;刘士超;郭平;简立国4.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清蛋白/尿肌酐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性分析[J], 刘彬彬;张月兰5.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尿酸水平及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J], 谷尚武;冯红;陈瑶;曾迪;何小莉;张兴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冠心病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与冠状动脉钙化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冠心病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与冠状动脉钙化程度的相关性研究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与冠状动脉钙化程度相关性。
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10例,按冠脉钙化积分将其分为轻度钙化组50例(钙化积分200)。
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使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检测冠脉钙化病变,并使用冠脉钙化积分评价冠脉病变的钙化程度,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
结果中重度钙化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324.74±21.34)μ/L明显高于冠脉轻度笱化组(29.92±8.23)μL (P<0.05)。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碱性磷酸酶是冠状动脉钙化程度的相关危险因素(OR=1.686,P<0.05)。
结论本研究表明,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是冠心病患者存在冠脉钙化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也与冠心病患者冠脉钙化程度相关,可以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应用于临床。
标签:冠心病;血清碱性磷酸酶;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case,CHD)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管壁形成粥样斑块造成血管腔狭窄所致心脏病变。
血管钙化并不仅是一种单纯的退变,大量钙沉着最常见于老年患者及严重斑块处,血管壁钙化表示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出现。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碱性磷酸酶(ALP)参与了心血管钙化的发病过程,加速冠脉的粥样硬化。
本文通过对冠心病血清学检测指标ALP检测,评价冠心病患者发生冠脉钙化的风险。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冠脉钙化积分将其分为轻度钙化组50例(钙化积分0.05)。
见表2。
2.3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ALP、LDL-C等变量与冠心病患者冠脉钙化具有相关性(P<0.1),将这些变量纳入多元logistics回归模型,多项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LP的P=0.003(P<0.05),LDL-C的P=0.072(P>0.05)。
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方法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组(AMI组30例和UAP组30例),将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所有人均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Hcy,分析血清Hcy水平与Gensini评分的关系。
结果和对照组血清Hcy水平相比,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MI组与UAP组)的血清Hcy 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和UAP组的血清Hcy水平对比发现,前者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比AMI组和UAP 组的Gensini评分发现,前者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ACS 患者血清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标签:急性冠脉综合征;同型半胱氨酸;关系实践提示,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可能存在病理联系。
大量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冠心病(CHD)、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就是Hcy水平增高[1]。
而近些年,国内外研究人员不断对Hcy与心肌梗死及其预后的关系进行研究。
为了探讨ACS患者血清Hcy水平以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特作此研究,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本院2013~2014年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将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0例纳入UAP组,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6~76岁;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纳入AMI组,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45~74岁。
另外将同期到我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48~74岁。
所有患者年龄、性别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UAP组、AMI组、对照组中的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在本次研究开始前的一年内均未服用维生素B族、叶酸。
女性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df rneC n ls nP< .5.o c s n:h w r g f B Llvl irltdr kfcosofm l HDT edtcino B Lpa ni otn rl i er iee c ocui ( 00 ) n l i T el ei I ess ea s t aeC .h e t f I ly r toe n al f o C uo o n oT e e i a rt e e o T a mp a y
者 8 3 ,根 据冠状 动脉造影结 果分为对照组 、冠状 动脉粥样 硬化症组 、冠 心病组 ,后者又根据 病变部 位分为单支病 变组、双支病变 组和三支病 8例 变组 ,测定血清 T I B L水平 。 结果 : 血清 T I B L水平在各组间均存在 显著性差 异 ( P均 < . ) 而绝经后冠心 病组、冠脉动脉 粥样 硬化症组血 清 T I 00 ; 5 BL 水平显著低于绝 经前,差 异有统计学 意义 ( < . ) 结论 : 尸均 O0 。 5 血清 T I B, L水平降低与女性 冠心病 的发 生及其严重程度 有着密切 的关 系,对 女性冠心 病的早期预 防、诊治及评估预后、疗效具有一定的价值 。
s de 8 mae ains i ooayagorpyw ow r et fl tdH si l fi guu i ri o pi2 0 cmb r 0 1 codn t id8 3f l t twt crn r n iga h h ee rae i a i e opt j n s nv syf m A r 0 9t Dee e 1 ,acrig u e p e h t dn i a ao a e t r l o 2
大学 附属 医院心内科行 冠状 动脉造 影的女性 患者 8 3 ,年龄 数 ±标准差 ( - ) 8例 - 表示 ,组 间差异采用 t S 检验, < .5 P 00 为差 异有 3~ 4岁,平均 (23 ± . ) 18 6 .1 99 岁,依据 是否 绝经 将入 选病 例分为 统计学 意义 。 3 绝经 前组 2 9例 ,年龄 3— 3 0 15 岁,平均 f . ± . ) 4 1 7 8 岁,绝 经后 2 结果 33 1 与对照组相比,血清 T I BL水平在冠心病组 ( 单支、双支、三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SUA、25(OH)D、血脂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临床研究发现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
临床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的耐糖性及脂代谢功能紊乱,胰岛素抵抗性强,极易引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出现破裂等风险提升[2]。
也有临床研究发现,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高尿酸血会增加冠心病患者死亡风险,且血脂异常也是引起冠心病、糖尿病、心肌梗死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3]。
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是临床实验室指标之一,常用来评估患者血液系统中维生素D状态,其作为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4]。
血清胆红素也是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和重要因素之一[5]。
本研究旨在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血脂和25(OH)D水平变化,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收治的99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
纳入标准:(1)患者均符合临床糖尿病及冠心病诊断标准[6-7];(2)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者;(2)认知功能障碍或具有精神类疾病;(3)既往冠脉搭桥术、血管支架植入等手术史;(4)家族遗传过敏史。
根据冠脉病变程度SYNTAX评分将观察组患者分为三组,其中轻度组(SYNTAX<22分)32例,中度组(SYNTAX为23~32分)31例,重度组(SCORAD>33分)36例。
另选取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四组受试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TC increase,TG increase,LDL-C increase,SUA increase,HDL-C decrease,and25(OH)D decrease were risk factors for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P<0.05).Conclusion The deficiency and insufficiency of25(OH)D and poor cholesterol metabolism were found in CHD patients with type2diabetes mellitus.The increase of TC,TG,LDL-C,and SUA and the decrease of HDL-C and25(OH)D are risk factors for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Key words】Coronary heart disease;Type2diabetes;Blood uric acid;Glycated hemoglobin;25hydroxyvitamin D[25(OH)D];Correlation表1不同组别受试者的一般资料比较[例(%),x-±s]Table1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among the four groups[n(%),x-±s]组别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对照组χ2/F值P值例数36313230男性15(41.67)12(38.71)12(37.50)15(50.00)女性21(58.33)19(61.29)20(62.50)15(50.00)1.1930.754平均年龄(岁)59.43±11.3259.35±11.1557.33±13.1558.31±13.280.2100.886体质量指数(kg/m2)27.72±3.2626.73±3.2426.75±3.2827.35±3.400.7200.540糖尿病史(年)5.43±1.245.43±1.245.63±1.54-2.0320.362性别1.2方法抽取所有受试者空腹静脉血,检测血尿酸(SUA)水平、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25(OH)D相关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0, 10(5), 714-723Published Online May 2020 in Hans. /journal/acmhttps:///10.12677/acm.2020.105111ANGPTL6 Level in Patient with CoronaryHeart Diseas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LesionsLei Ren, Fangfang Xia, Mingqing Xing, Hongyan Dai*Qingdao Municip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Received: Apr. 15th, 2020; accepted: May 1st, 2020; published: May 8th, 2020AbstractBackground and Objective: Angiogenin-related growth factor (ANGPTL6) can increase energy consumption to resist obesity, improve insulin sensitivity and reduce insulin resistance; it also improves limb reperfusion in ischemic mice, greatly reducing the risk of amputation and long-term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Many studies have predicted that ANGPTL6 might be as-sociated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However, few studies had been done so far o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Our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the level of ANGPTL6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degree of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and clinical indicators. Methods: A to-tal of 500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of Qingdao Municipal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18 were collected. All patients received coronary angiography, from which 120 patients with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ge, gender, body mass index, history of diabetes, history of hypertension, and history of smoking were screened. Serum ANGPTL6 level in 40 case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40 cases of stable angina pectoris (SAP) and 40 cases of normal control group were measur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assay. Ac-cording to the angiography results, the degree of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was calculated by Gen-sini score,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NGPTL6 and Gensini score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serum ANGPTL6 level of AMI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ANGPTL6 concentration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stable angina pectoris and normal group (P > 0.05).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stable angina pectoris, ANGPTL6 concent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Gensini score (r = −0.514, P < 0.05; r = −0.467, P < 0.05). Conclus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ts level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coronary artery se-verity, suggesting that ANGPTL6 might be potentially associated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KeywordsANGPTL6,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Stable Angina Pectoris (SAP)*通讯作者。
任蕾 等冠心病患者血清ANGPTL6水平及其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任 蕾,夏芳芳,邢明青,戴红艳*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山东 青岛收稿日期:2020年4月15日;录用日期:2020年5月1日;发布日期:2020年5月8日摘要背景和目的:血管生成素相关生长因子(ANGPTL6)能增加能量消耗,抵抗肥胖;加强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缺血小鼠肢体再灌注,降低截肢及长期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研究预测ANGPTL6可能与心血管疾病有关。
然而,目前在冠心病方面的研究很少。
本研究旨在确定ANGPTL6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临床参数间的关系。
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入住青岛市市立医院心内科患者500例。
所有患者均接受冠脉造影检查,从中筛选出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吸烟史等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的120例患者,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稳定型心绞痛(SAP)和正常对照组各40例患者血清ANGPTL6浓度。
根据造影结果,用Gensini 评分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析ANGPTL6与Gensini 评分相关性。
结果:AMI 患者血清ANGPTL6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SAP 组ANGPTL6浓度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 > 0.05)。
AMI 和SAP 患者血清ANGPTL6浓度与Gensini 评分显著负相关(r = −0.514, P < 0.05; r = −0.467, P < 0.05)。
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ANGPTL6水平与冠状动脉严重程度呈负相关,提示ANGPTL6与冠心病具有潜在相关性。
关键词ANGPTL6,冠心病(CHD),急性心肌梗死(AMI),稳定型心绞痛(SAP)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licenses/by/4.0/1. 引言冠心病由于粥样斑块累及冠状动脉继发高死亡率备受关注。
目前许多相关血清预测因子已被研究。
其中瘦素可刺激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血清高表达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复杂性、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的存在以及不良临床结果呈正相关[1]。
FGF21对氧化应激引起的内皮损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缺血性心肌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2]。
瘦素、FGF21等脂肪因子参与肥胖和胰岛素抵抗过程,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血管生成素相关生长因子ANGPTL6,又称AGF ,是血管生成素家族成员。
其基因编码于人类染色任蕾等体19p13.2,大部分由肝细胞分泌,在大脑、心肌细胞、造血细胞和血浆中少量分布[3][4][5]。
研究证实,ANGPTL6缺乏小鼠表现出明显的肥胖和胰岛素抵抗。
高表达ANGPTL6可抑制小鼠肝细胞的糖异生[6]。
ANGPTL6被认为是治疗糖尿病和肥胖症的有效药物,尤其在代谢综合征治疗方面[7]。
ANGPTL6通过激活ERK 1/2-eNOS-NO通路诱导血管生成和表皮增殖,增加肌肉组织毛细血管网,改善细胞供氧需求[3][8],从而增加缺血肢体的血流量。
研究发现,体外补充ANGPTL6小鼠缺血肢体截肢率降低了80% [9]。
Bourcier等报道家族性颅内动脉瘤与罕见的ANGPTL6基因突变促进血管再生有关[10]。
Nie等发现下肢血管疾病患者血清ANGPTL6明显升高,高水平的ANGPTL6与心血管疾病总死亡率呈正相关[11]。
虽然这些发现提示ANGPTL6与血管疾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但直接有关冠心病的研究至今未被报道。
本研究分别探讨了AMI和SAP患者血清中ANGPTL6水平的变化,以期明确其在冠心病的研究价值。
2. 对象和方法2.1. 研究对象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入住青岛市市立医院心内科患者500例。
所有患者均接受冠脉造影检查,从中筛选出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吸烟史等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的120例患者,包括AMI组、SAP组及正常对照组各40例。
实验组包括AMI组、SAP组。
AMI组按照《2018 ACC急性心肌梗死指南》诊断标准:出现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证据且伴有心肌损伤,检出肌钙蛋白升高超过99%参考值上限,并至少存在以下5种情况之一:1) 新发缺血的心电图改变;2) 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3) 新出现病理性Q波;4) 与缺血性病因相一致的丢失心肌的影像学证据或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5) 通过尸检或血管造影发现冠状动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