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学报投稿要求

合集下载

动物营养学报投稿要求

动物营养学报投稿要求

论文格式示范12一水肌酸对肥育猪胴体组成及肌肉系水力的影响3某某某1某某某1* 某某某1某某2(1. 某某大学饲料科学研究所动物分子营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29;452. 浙江宁波某某有限公司,宁波315124)6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一水肌酸(creatine monohydration, CMH)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胴体组成和78系水力的影响及其机理探讨。

(方法)选用体重70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48头,按试验要求随机分为92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分别饲喂含CMH为0或0.25%的日粮,饲养试验时间为30 d。

(结果)结果表明,CMH对猪日增重无显著影响(P>0.05);CMH显著提高了肥育猪的眼肌面积(P<0.05),1011而对屠宰率、瘦肉率、胴体直长、胴体斜长、腹脂重、脂肪率、背膘厚、皮肤比率、骨骼比率等无显著12影响(P>0.05);CMH还使试验组猪的背最长肌率显著提高(P<0.05),股二头肌率有提高趋势但差异13不显著,而对其它骨骼肌重率无明显影响(P>0.05);CMH使肥育猪宰后24 h背最长肌和半膜肌的滴水14损失明显降低(P<0.05)、pH显著提高(P<0.05),而肌肉中乳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

(结论)结果15提示,饲料中添加一水肌酸可通过降低肌肉中乳酸的积累,提高肌肉的pH,从而降低宰后肌肉的滴水损失,改善肉质。

(用几句精炼简短的话表达结论)1617关键词:一水肌酸;胴体组成;肌肉系水力;肌肉pH;乳酸;肥育猪18(研究的重要意义)近年来,在猪饲料中添加肌酸对仔猪、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等影响1920方面已有一些国内外文献报道[1-2]。

(前人研究进展)一些学者及笔者的前期研究表明肌酸[3]有......的作21用......。

(研究的切入点) ......。

(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

动物营养学报综述格式 -回复

动物营养学报综述格式 -回复

动物营养学报综述格式-回复【动物营养学报综述格式】一、综述标题及目录综述标题:动物营养学报综述:[主题]目录:1. 引言2. 动物营养基础知识3. 研究方法与技术4. 进展与应用5. 结论6. 参考文献二、引言引言部分主要介绍动物营养的重要性以及该综述的主题,概述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意义和现实应用。

三、动物营养基础知识该部分着重讲解动物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包括动物营养需求、消化吸收、代谢过程、营养元素等相关知识。

1. 动物营养需求:详细介绍不同动物在生长发育、育种和生产方面的营养需求。

2. 消化吸收:探究动物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和消化过程,包括饲料的加工与利用等。

3. 代谢过程:介绍动物体内营养物质的代谢途径以及相关的调控机制。

4. 营养元素:介绍动物所需的营养元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的作用、来源和摄入量。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该部分详细论述动物营养学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包括动物实验设计、样品采集与处理、营养指标测定、数据分析等。

1. 动物实验设计:介绍动物营养学中常见的实验设计方法,包括随机分组实验、配对设计实验等。

2. 样品采集与处理:详细介绍各类样品的采集方法和处理过程,包括饲料样品、动物组织和血液样品等。

3. 营养指标测定:阐述常用的动物营养指标测定方法,如体重测定、饲料消耗测定、生长速度测定等。

4. 数据分析:介绍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用以解释实验结果和验证研究假设。

五、进展与应用该部分总结动物营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成果。

1. 营养需求研究:综述过去几年来致力于动物营养需求研究的新发现和理论进展。

2. 营养改良与强化:介绍不同饲料配方和添加剂对动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如饲料改良、草料改良和饲养管理的创新。

3. 营养与健康:概述营养与动物健康之间的关系,包括动物饲养环境和饲养方式对动物健康的影响等。

4. 营养与环境:介绍动物饲养对环境的影响,包括排泄物处理和废物利用等。

中国兽医学报投稿格式

中国兽医学报投稿格式

2.内容按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撰写。

文稿内容按顺序包括: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中文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英文题目、英文作者及工作单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

3.格式文字部分的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6 000汉字。

中文部分用5号字,1.5倍行距,各边空白不小于30 mm;英文部分用小5号字,隔行打印,各边留45 mm空白。

4.首页注释首页地脚处注释内容及格式如下:收稿日期:yyyy-mm-dd基金项目:基金项目类别(项目编号)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职称,学位。

*通信作者,E-mail5.中文标题、作者姓名及单位中文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字。

全部作者姓名按署名顺序排列,姓名之间以“,”分隔;作者单位:应写正式全称,后加省(区)城市名,邮政编码。

多个单位的情况下,单位之间以“;”分隔。

英文标题:一般不超过100个字符。

英文标题中除第一个词的首写字母及专用名词应大写以外,一律小写,第一个词不用冠词。

作者姓名:排列顺序与中文相同;姓名之间以“,”分隔。

作者姓名应按汉语拼音写法;姓前名后,均不缩写。

姓的全部字母大写。

名的第一字母大写,其余小写。

单位的英文应写正式全称。

城市名称及省名称和邮政编码后加国名。

6.摘要摘要应从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4个层次进行论述。

摘要不分段,独立成篇,意义完整,用词准确,数据精炼,简明扼要,其中符号和缩略语应在摘要中定义,字数不少于200字。

英文摘要100~200单词。

其中缩略语首次出现应加以说明。

英文摘要一般不用第一人称作主语,多用被动语态和过去式阐述。

7.关键词应为3~8个,关键词之间用“;”分隔。

英文的关键词除缩写和固定用法外,一般单词和单词的首字母均小写。

英文关键词其内容、数量和顺序,均与中文关键词对应。

除专有名词第一字母应大写以外一律小写。

关键词之间用“;”分隔。

动物营养学报综述格式

动物营养学报综述格式

动物营养学报综述格式摘要:一、引言1.动物营养学的重要性2.综述的目的和意义二、动物营养学的基本概念1.营养需求与营养供给2.能量与营养物质代谢三、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方法1.试验设计与试验方法2.营养评估与监测技术四、动物营养学的应用1.畜牧业生产与管理2.饲料工业与饲料添加剂研发五、动物营养学的发展趋势1.精准营养与个性化喂养2.绿色养殖与可持续发展六、我国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现状与展望1.研究成果与技术水平2.产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七、结论1.动物营养学的重要贡献2.未来研究与发展方向正文:一、引言随着科技进步和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动物营养学在我国农业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动物营养学关注动物的营养需求、饲料资源利用和营养物质代谢等方面,旨在为养殖业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综述了动物营养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应用领域,以及我国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现状与展望,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者提供参考。

二、动物营养学的基本概念1.营养需求与营养供给动物营养学关注动物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生理状态下的营养需求,以及饲料中的营养物质供给。

营养需求包括能量、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供给需满足动物的生长、繁殖、抗病等生理功能。

2.能量与营养物质代谢能量代谢是动物生命活动的基础,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的代谢途径和调控机制是动物营养学的研究重点。

能量代谢与动物的生长、繁殖、肉质等密切相关,营养物质代谢包括消化、吸收、转运、利用等过程。

三、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方法1.试验设计与试验方法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离不开科学严谨的试验设计和方法。

试验设计包括随机分组、对照组设置、处理因素等,试验方法包括饲养试验、代谢试验、营养评估等。

2.营养评估与监测技术营养评估是根据动物的生长、生理指标、肉质等评价饲料和饲养效果。

监测技术包括动物生产性能监测、饲料营养价值评价、营养物质代谢监测等。

四、动物营养学的应用1.畜牧业生产与管理动物营养学为畜牧业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指导养殖者合理搭配饲料、调整饲养管理措施,提高生产效益。

动物营养学报学术期刊写作中常见问题-文档资料

动物营养学报学术期刊写作中常见问题-文档资料

结束体重 (kg)
1.6~2.4
最短试验期
最少试验重复和 动物数量
35天 112天* 168天
肉鸭 产蛋鸭
育肥用火 鸡
出壳 25周龄
35天 168天
84天
出壳 开始产蛋(30 周龄) 出壳
每个处理 6 个有 效重复,每个重 复 15 只 , 性 别 比例相同
种用火鸡 后备 种用火鸡
6个月 全程**
* 仅当肉仔鸡的有效性评价试验数据无法提供时进行 ** 仅当育肥用火鸡的有效性评价试验数据无法提供时进行
能及组织黑色素含量的影响。 (方法)选用29日龄泰和乌骨鸡270只, 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试验鸡分别饲喂在基础 饲粮(铜含量为4.77 mg/kg)中添加0、5、15、30、60、125 mg/kg铜的 饲粮,饲养至56日龄。 (结果)结果表明:饲粮添加适量铜可显著影响
5~8周龄泰和乌骨鸡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P<0.05),且在
最少试验重复 和个有 效重复,每个 受 精 至 断 奶 , 重复4只,性别 至少为两个繁 比例相同 殖周期* 分娩前 2 周至断 奶
泌乳母兔
第一次受精
* 仅当需要测定繁殖指标时进行
选取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2 400只,随机分为4 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公母各占1/2,各重复 之间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饲喂不添加……的基 础饲粮,其为参照美国NRC(1994 )营养需要配制的粉状配 合饲料,基础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试验组饲喂在基础
(前人研究进展)Kleinjans等[7] ………益生菌
可改善××生产性能.............,但…………...

动物学研究杂志投稿格式

动物学研究杂志投稿格式

动物学研究杂志投稿格式
在动物学研究杂志投稿时,您需要遵循以下格式要求:
1. 题目:应言简意赅,能够准确地反映文章的主题。

中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0个字,英文题目不超过10个实词,实词首字母需大写。

2. 作者署名:应是对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做出主要贡献,并能对文章内容负责的人。

3. 单位:应写作者单位的标准全称及所在地和邮编。

4. 摘要:中文摘要放在文首。

内容必须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主要数据)和结论。

用第三人称叙述。

英文摘要放在中文摘要下面,其内容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或略详于中文摘要。

5. 关键词:一般为3~5个,中英文对应,分别列在中英文摘要下面。

6. 前言:结合文献阐述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状况及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7. 正文:材料与方法对材料的来源及方法的出处应详细陈述;结果的数据要完整,微观形态的稿件应有实验照片作为依据,文字叙述要简洁明了,与图表内容相互呼应;讨论应依据前言的内容、结果的数据、现象展开讨论,以达到解决问题或得出结论的目的。

8. 图表:力求精选,反应同一数据的图与表不能重复。

其序号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在文中引用处注明。

以上格式要求仅供参考,具体格式要求可能因期刊不同而有所差异,建议查询具体的投稿指南或联系期刊编辑部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2018年《动物营养学报》审稿专家名单

2018年《动物营养学报》审稿专家名单

2018年《动物营养学报》审稿专家名单衷心感谢各位专家在2018年对《动物营养学报》的大力支持和辛勤劳动,希望2019年继续得到您的支持和厚爱!现将2018年审稿专家(396人)名单刊登如下,个人信息如有错漏之处,敬请勘正!(竖排,以姓名汉语拼音字母为序)终审专家高秀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侯水生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计成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蒋宗勇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教授博士乐国伟江南大学教授博士李福昌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博士刘建新浙江大学教授博士卢德勋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齐广海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单安山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汪儆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汪以真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王洪荣扬州大学教授博士王康宁四川农业大学教授薛敏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杨琳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赵广永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周小秋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博士朱伟云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同行评议专家艾春香厦门大学副教授博士艾庆辉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敖长金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白云峰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边连全沈阳农业大学教授卜登攀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曹华斌江西农业大学教授博士曹俊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曹阳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教授博士曹云鹤中国农业大学副研究员博士曹志军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博士陈安国浙江大学教授博士陈宝江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陈本建甘肃农业大学副教授陈昌福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陈代文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博士陈甫青岛农业大学副教授博士陈辉河北农业大学副教授博士陈立侨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陈乃松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博士陈清华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陈四清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陈文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陈孝煊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义强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博士陈勇新疆农业大学教授博士代建国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博士戴求仲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戴兆来中国农业大学副研究员博士淡瑞芳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博士邓君明云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邓俊良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博士邓雪娟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高级畜牧师博士刁其玉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丁斌鹰武汉轻工大学教授丁轲河南科技大学副教授博士丁丽敏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博士丁路明兰州大学副教授博士丁雪梅四川农业大学副教授博士丁志丽湖州师范学院副教授博士董国忠西南大学教授博士董尚智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研究员董晓芳中国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博士董晓慧广东海洋大学教授博士杜荣山西农业大学教授博士杜瑞平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副研究员博士杜震宇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范志勇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方洛云北京农学院副教授博士冯京海中国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博士冯琳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博士冯志华河北农业大学副教授博士付京花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博士高春起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博士高峰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高民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高腾云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高振华广东海洋大学教授博士戈贤平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葛长荣云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耿爱莲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副研究员博士弓剑内蒙古师范大学副教授博士龚道清扬州大学教授博士谷子林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顾宪红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管武太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管越强河北大学教授博士光翠娥江南大学副教授博士郭东新沈阳农业大学副教授博士郭荣富云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郭小权江西农业大学教授博士郭旭生兰州大学教授博士郭艳丽甘肃农业大学教授博士韩兆玉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博士杭苏琴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郝力壮青海大学副研究员博士何吉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贺建华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贺平丽中国农业大学副研究员博士贺永惠河南科技学院教授博士贺喜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洪美玲海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侯扶江兰州大学教授博士侯先志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博士侯永清武汉轻工大学教授博士胡彩虹浙江大学教授博士胡毅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胡志勇山东农业大学副教授博士华雪铭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博士黄大鹏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授黄冠庆广东海洋大学副教授黄凯广西大学教授博士黄瑞林中国科学院研究员黄兴国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黄志清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博士季海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博士贾刚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博士贾玉山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博士贾志海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江青艳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姜宁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授博士蒋桂韬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蒋慧塔里木大学教授蒋可志杭州师范大学副研究员博士蒋林树北京农学院教授博士蒋守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焦会朋科隆大学博士孔祥峰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博士孔祥浩河北北方学院教授博士赖长华中国农业大学研究员博士雷岷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冷向军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博士黎观红江西农业大学教授博士黎明宁波大学副教授博士李爱科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李春梅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李大彪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博士李二超海南大学教授博士李飞兰州大学副教授博士李凤娜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博士李光玉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李海英新疆农业大学教授博士李建国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李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李丽立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李梦云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李秋凤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李升和安徽科技学院教授博士李思聪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李思明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李素芬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授博士李铁军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博士李卫芬浙江大学研究员博士李文立青岛农业大学教授李垚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李勇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博士李志琼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博士李祖光浙江工业大学教授博士梁萌青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廖秀冬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林波广西大学副研究员博士林海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博士林雪彦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博士刘波南京农业大学研究员博士刘大程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博士刘大森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刘国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刘国世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刘磊山东农业大学副教授博士刘强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博士刘强山西农业大学教授博士刘显军沈阳农业大学副教授博士刘晓牧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刘亚娟河北农业大学副研究员刘艳芬广东海洋大学教授博士刘铀广东海洋大学教授博士刘玉兰武汉轻工大学教授博士娄玉杰吉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卢立志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鲁康乐集美大学博士吕林中国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博士栾新红沈阳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罗海玲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罗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罗绪刚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罗智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雒秋江新疆农业大学教授博士马静云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马秋刚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马现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马泽芳青岛农业大学教授博士毛湘冰四川农业大学副教授博士苗树君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授博士闵育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教授博士明建华湖州师范学院副教授博士缪晓青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博士倪士峰西北大学副研究员博士倪学勤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博士宁中华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牛化欣内蒙古民族大学教授博士欧阳克蕙江西农业大学教授博士潘康成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博士潘庆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朴香淑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齐德生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齐智利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博士谯仕彦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瞿明仁江西农业大学教授博士曲湘勇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曲永利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授博士任莹武汉轻工大学副教授任志华四川农业大学副教授博士单体中浙江大学研究员博士邵庆均浙江大学教授博士邵涛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施寿荣中国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博士施永海上海市水产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石波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史彬林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博士史兆国甘肃农业大学教授宋代军西南大学副教授博士宋小珍江西农业大学教授博士宋志刚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博士苏勇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孙海洲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孙会吉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孙龙生扬州大学副教授博士孙满吉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孙鹏中国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博士孙盛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孙哲北京中农华威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博士谭青松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博士谭支良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博士唐德富甘肃农业大学副教授博士陶秀萍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田刚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田亚东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佟建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屠焰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万发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汪海峰浙江农林大学教授博士汪水平西南大学副教授博士王爱民盐城工学院教授博士王安东北农业大学研究员王宝维青岛农业大学教授王长康福建农林大学教授王成章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王春维武汉轻工大学教授王凤来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王根林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王海宽天津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王红英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王纪亭山东农业大学副教授博士王际英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研究员王佳堃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王军军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王丽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王丽芳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副研究员博士王利华青岛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王林枫河南农业大学副教授博士王林云南京农业大学教授王梦芝扬州大学教授博士王敏奇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王秋菊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副教授博士王润莲广东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王述柏青岛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王松波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王涛吉林农业大学副教授博士王恬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王维娜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王卫国河南工业大学教授王修启华南农业大学研究员博士王秀青宁夏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王永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教授王占彬河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王志祥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王志跃扬州大学教授王中华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王忠华浙江万里学院教授博士王忠艳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王周平江南大学教授博士王子荣新疆农业大学教授博士魏宏逵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博士文利新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吴德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博士吴灵英武汉轻工大学教授吴锐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吴文旋贵州大学教授博士吴小波江西农业大学副教授博士吴小易海南大学教授博士吴信中国科学院副研究员博士吴中红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博士武书庚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夏伦志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向枭西南大学副教授博士谢和芳西南大学教授博士解鹏沈阳农业大学副教授胥保华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博士徐钢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徐后国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徐良梅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徐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徐奇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徐善良宁波大学教授徐盛玉四川农业大学副研究员博士徐世文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徐晓锋宁夏大学副教授博士徐子伟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许贵善塔里木大学副教授博士闫俊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博士闫素梅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博士杨彩梅浙江农林大学副教授博士杨飞云重庆市畜牧科学院研究员博士杨桂芹沈阳农业大学教授博士杨海明扬州大学教授博士杨家晃广西大学研究员杨金龙重庆市畜牧科学院研究员博士杨连玉吉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杨锐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杨维仁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博士杨小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杨鹰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博士杨云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教授博士姚斌中国农业科学院教授博士姚军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姚康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博士姚文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姚新奎新疆农业大学教授叶继丹集美大学研究员博士叶元土苏州大学教授易丹武汉轻工大学副教授博士易中华江西农业大学副教授博士尹福泉广东海洋大学副教授博士尹靖东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尹清强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游金明江西农业大学教授博士余冰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博士余勃南昌大学副教授博士余东游浙江大学研究员博士原居林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博士原现军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博士袁建敏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袁缨沈阳农业大学教授臧素敏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曾秋凤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博士曾祥芳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博士曾志将江西农业大学教授博士占今舜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博士占秀安浙江大学研究员博士张爱忠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授博士张炳坤中国农业大学副研究员博士张春晓集美大学副教授博士张董燕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副研究员博士张海彬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张海军中国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博士张克英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博士张利平河北大学教授博士张敏红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张乃锋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张日俊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张石蕊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张拴林山西农业大学教授博士张微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博士张文举石河子大学教授博士张显华内蒙古民族大学教授张晓明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学炜天津农学院教授博士张彦娇中国海洋大学副教授博士张英杰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张永根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张源淑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章世元扬州大学教授博士赵峰中国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博士赵国琦扬州大学教授博士赵红霞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赵华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博士赵丽红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博士赵胜军武汉轻工大学副教授博士赵志辉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郑长山河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郑春田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周传社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博士周根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周桂莲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周汉林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周立斌广东惠州学院教授博士周歧存宁波大学教授博士周秋白江西农业大学教授博士周岩民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周玉香宁夏大学教授博士周振雷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朱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朱伟青岛农业大学教授博士朱新平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庄平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邹晓庭浙江大学教授博士左建军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博士《动物营养学报》编辑部2019年元旦。

animals杂志投稿要求

animals杂志投稿要求

Animals杂志投稿要求一、关于Animals杂志Animals杂志是一本致力于探讨动物世界各种现象、行为及保护问题的专业杂志。

我们欢迎来自各领域的作者向本杂志投稿,分享您对动物世界的独特观察和见解。

二、投稿主题要求1.动物行为观察与分析:可分享您对动物行为的观察与分析,包括独特的繁殖行为、社交行为等方面。

2.生态环境保护:关注动物生存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探讨人类活动对动物世界的影响。

3.物种保护与繁育:分享物种保护项目经验与成果,探讨如何有效进行物种保护工作。

4.动物医学研究:介绍新颖的动物医学研究成果,探讨动物医学对动物健康的影响。

5.动物故事分享:分享与动物相关的真实故事,或者您与动物之间的亲密经历。

三、投稿格式要求1.字数要求:本杂志要求文章字数不少于800字。

2.排版要求:采用简洁清晰的排版,段落分明,内容连贯。

3.语言要求:中英文均可,但英文稿件需提供中文翻译。

4.参考文献:如有参考文献,请标注完整的引用信息。

5.发表权责:投稿成功后,文章版权归Animals杂志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四、投稿方式请将稿件发送至编程邮箱********************,邮件标题注明“投稿-题目”,并在正文中附上您的联系方式以便我们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我们将在收到稿件后的三个工作日内进行初步评估,如有需要,我们将与您取得进一步沟通。

五、投稿注意事项1.遵守原创规定:请确保投稿作品为原创内容,未曾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2.遵守道德规范:文章内容应符合社会道德规范,不得含有任何违反法律法规及伦理道德的内容。

3.稿件编辑:投稿过程中,编辑部可能会进行必要的修改与润色,但不会改变原稿的主旨。

4.评审周期:投稿后,编辑部将在一个月内完成评审工作,您可随时向我们查询投稿状态。

希望以上投稿要求能为您提供一定帮助,期待您的精彩投稿!如果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帮助,请随时联系我们。

谢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格式示范一水肌酸对肥育猪胴体组成及肌肉系水力的影响1某某某1某某某1* 某某某1某某2(1. 某某大学饲料科学研究所动物分子营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29;2. 浙江宁波某某有限公司,宁波 315124)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一水肌酸(creatine monohydration, CMH)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胴体组成和系水力的影响及其机理探讨。

(方法)选用体重70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48头,按试验要求随机分为2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分别饲喂含CMH为0或0.25%的日粮,饲养试验时间为30 d。

(结果)结果表明,CMH对猪日增重无显著影响(P>0.05);CMH显著提高了肥育猪的眼肌面积(P<0.05),而对屠宰率、瘦肉率、胴体直长、胴体斜长、腹脂重、脂肪率、背膘厚、皮肤比率、骨骼比率等无显著影响(P>0.05);CMH还使试验组猪的背最长肌率显著提高(P<0.05),股二头肌率有提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而对其它骨骼肌重率无明显影响(P>0.05);CMH使肥育猪宰后24 h背最长肌和半膜肌的滴水损失明显降低(P<0.05)、pH显著提高(P<0.05),而肌肉中乳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

(结论)结果提示,饲料中添加一水肌酸可通过降低肌肉中乳酸的积累,提高肌肉的pH,从而降低宰后肌肉的滴水损失,改善肉质。

(用几句精炼简短的话表达结论)关键词:一水肌酸;胴体组成;肌肉系水力;肌肉pH;乳酸;肥育猪(研究的重要意义)近年来,在猪饲料中添加肌酸对仔猪、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等影响方面已有一些国内外文献报道[1-2]。

(前人研究进展)一些学者及笔者的前期研究表明肌酸[3]有......的作用......。

(研究的切入点) ......。

(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一水肌酸:纯度≥99%(Sigma)。

1.2 试验动物及日粮试验动物选用“杜长大”三元杂交猪,参照美国NRC(1998)肥育猪的营养需要配合成粉状全价料,基础日粮配方及营养水平见表1。

1.3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选择体重70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48头,按饲养试验要求随机分为两组,每组设三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公母各半,分别饲喂添加CMH为0或0.25%的日粮。

试验猪采用群饲,自由采食,自由饮水。

试验预试期7 d,期间对试验猪进行打耳号、驱虫和防疫注射;正试期为30 d, 至猪体重达100 kg左右结束。

试验期间每日记录料耗,饲养试验结果时,禁食(自由饮水)24 h后称重,计算试验猪的日平均采食量、日增重和料重比。

表1 基础日粮组成和营养水平(风干基础)Table 1 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levels of basal diets (air dry basis) %项目 Items含量 Content原料 Ingredients玉米Corn68.10豆粕Soybean meal13.00麸皮Wheat bran15.00磷酸氢钙CaHPO4 1.10石粉Limestone 1.20食盐Salt0.40赖氨酸Lysine0.201) 1.00预混料Premix合计Total100.00营养水平 Nutrient levels2)13.60消化能 DE/(MJ/kg)粗蛋白质 CP13.81粗脂肪 EE 1.95钙 Ca 1.53磷 P0.701)预混料可为每千克全价料提供The premix provides following per kg diet:Fe(as ferrous sulfate) 70 mg; Cu (as copper sulfate) 100 mg; Zn (as zinc sulfate) 60 mg; Mn 20 mg; VA 400 IU; VD3 500 IU; VE 40 IU; 核黄素 riboflavin 6.2 mg; 烟酸 nicotinic acid 22 mg; 泛酸 D-pantothenic acid 22 mg; VB12 0.02 mg; 生物素 biotin 0.15 mg; 胆碱 choline 0.92 mg。

(或每kg预混料中含有Provided per kg of premix:...)2)消化能根据原料组成计算所得,其余为实测值。

DE is calculated value. Other nutrient levels are measured values.1.4 屠宰试验饲养试验结束后,从每个重复中选体重相近的猪各2头,共12头,在禁食(自由饮水)24 h后进行屠宰。

1.5 胴体分割按常规方法进行胴体分割,去头、蹄、尾及内脏(肾脏除外),称重。

取左半胴体,按解剖位置依次分出背最长肌(longissinus dorsi, LD)、股二头肌(biceps femoris, BF)、股四头肌(quadriceps femoris, QF)、半膜肌(semimembranosus, SM)、半腱肌(semitendinosus, ST),称取重量,其余部位按肌肉、脂肪、皮和骨骼分割成四部分,计算瘦肉率、脂肪比率、皮肤比率、骨骼比率等,并印画第十肋处背最长肌截面,用积分仪计算其面积(LDA)。

称腹脂(leaf fat)重、心、肝、肾、头重。

右半胴体用于测量胴体直长、斜长、背膘厚。

1.6 样品收集取30 g左右的背最长肌(左测胴体第十肋处)和半膜肌各4块,其中各一块用塑料袋包装好悬挂于4 ℃冰箱中,测定宰后24 h的肌肉滴水损失;其余的装于塑料袋中于4 ℃冰箱中保存,待分析用。

1.7 肌肉中乳酸含量测定取背最长肌和半膜肌各一块,称重,立即放入盛有0.5 mM 30%KOH的10 mL带塞玻璃试管中.使组织完全浸泡在KOH溶液中,将试管塞住,迅速置于沸水中消化20~25 min。

取出试管放在冰水中冷却,参照血液乳酸超微量测定方法分析肌肉乳酸含量。

计算方法如下:100 g肌肉所含乳酸的毫克数=OD1/OD2×C×V1/V2×100/W(其中OD1为测定管光密度;OD2为标准管光吸光度;C为标准液含量;V1为组织匀浆总量;V2为用于显色反应的组织匀浆量;W为肌肉样品毫克数)。

1.8 肌肉中pH值测定取背最长肌和半膜肌各一块,称重,剁碎,均分成三份,分别置于三角烧杯中,各加入90 mL蒸馏水,在摇床中摇动30 min,然后用定性滤纸过滤于烧杯中备用。

用酸度计测定24 h时肌肉的pH变化。

1.9 数据处理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数据处理与分析采用SAS 6.12的GLM程序进行,以P<0.05作为差异显著性判断标准。

2 结果2.1 肥育猪生长性能肥育猪的生长性能见表2。

与对照组比较,日粮中添加0.25%CMH 使日增重有提高趋势(P>0.05),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无明显变化(P>0.05)。

表2 CMH对肥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Table 2 Effect on growth performance of finishing pigs fed CMH项目 Items0% CMH0.25% CMH始重 Initial Weight/kg70.56±3.1771.78±3.11末重 Final Weight/kg101.11±12.73104.01±13.26日增重 ADG/g730.33±103.52732.78±105.18采食量 ADFI/kg 2.92±0.04 2.95±0.07料重比 F/G 3.31±0.04 3.24±0.062.2 肥育猪内脏器官相对重量由表3可见,CMH对肥育猪内脏器官相对重量无明显影响。

…………2.3 肥育猪胴体组成胴体组成见表4。

由表4可见,CMH显著提高了猪的眼肌面积,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猪眼肌面积增加了9.1%(P<0.05)。

而对肥育猪的屠宰率、瘦肉率、胴体直长、胴体斜长、腹脂重、脂肪率、背膘厚、皮肤比率、骨骼比率等无显著影响(P>0.05)。

表4 CMH对肥育猪胴体组成的影响Table 4 Effects of CMH on carcass composition in finishing pigs %项目 Items0% CMH0.25% CMH屠宰率 DP74.65±3.1275.28±3.20瘦肉率 PDL60.49±3.2361.84±3.31脂肪率 PDF20.56±1.1819.50±1.15皮肤比率 PDS8.29±0.618.22±0.58骨骼比率 PDB10.94±0.5210.27±0.49腹脂重 LFW/kg 3.66±0.71 3.61±0.262.24±0.23 2.16±0.21背膘厚Back fatthickness/cm眼肌面积 LDA/cm236.62±4.14b39.96±4.26a胴体直长/cm97.50±3.3299.37±2.21胴体斜长/cm83.54±2.5683.79±2.10同行肩标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下表同。

In the same row, values with different small letter superscripts mean 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differ rent capital letter superscripts mean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1). The same as below.2.4 不同骨骼肌重量比率由表5可见,CMH对猪不同骨骼肌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猪的背最长肌率提高了11.9%(P<0.05);股二头肌率有提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其它骨骼肌重率无明显影响。

………..2.5 肌肉滴水损失CMH对宰后24 h的肌肉滴水损失影响见表6。

由表可见,添加CMH 对肥育猪宰后24 h肌肉滴水损失有明显影响。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背最长肌滴水损失减少了27.7%(P<0.05),半膜肌滴水损失降低了31.4%(P<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