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信号检测论”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实验七---信号检测论报告

实验七---信号检测论报告

信号检测论有无法检验对线段长短的感受性【摘要】实验采用心理物理学中的信号检测论的有无法,测量被试对线段长短的判断,通过ROC曲线检验被试对判别线段长短的感受性。

通过研究可得到以下结论:被试对于判别线段长短的感受性波动较大,且被试掌握的判定标准不符合“同一被试的辨别力相对稳定”的规律。

所得结论与一般规律相违背,主要是因为实验操作时没有严格控制好主客观因素,造成较大误差。

【关键词】信号检测论、有无法、ROC曲线、1、前言自从费希纳开创了心理物理学的研究之后,此领域受到众多心理学家的关注并在理论和方法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最终形成了现代心理物理学,其中一个重要方面的内容就是信号检测法(郭秀艳、杨治良2005)。

信号检测论是信息论的重要分支,1954年美国心理学家W.P.Tanner和J.A.Swets把它应用于人的知觉过程,使心理物理学方法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朱滢2009)。

信号检测论是现代心理物理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他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以往人们对阈限的理解,将个体客观的感受性和主观动机、反应偏好等加以区分,从而解决了传统心理物理学所无法解决的问题。

信号检测论被引入心理学其中不外乎于两个原因:(1)信号检测论本身的发展;(2)心理学的发展需要有新的理论加入 (杨治良1988)。

实验通过ROC曲线检验被试对判别线段长短的感受性。

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简称ROC曲线(ROC curve)在心理学上又称为感受性曲线(sensitivitycurve),这就是说,曲线上各点反映着相同的感受性,它们都是对同一信号刺激的反应,不过是在几种不同的判定标准下所得的结果(杨博民1989)。

实验采用信号检测论有无法测定被试对线段长短辨别的感受性;学习信号检测法实验中的有无法。

2.1被试乐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09级心理学班4名同学,其中男生1名,女生3名,年龄均在19—23岁,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以前均没有参加过类似实验。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信号检测论evalute method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信号检测论evalute method

Experiment ReportName:曾翘楚Major:Psychology No: 2012213970 Report time: 4.28Signal detection theory –evaluate method1.Introduction1.1 Experiment objectiveLearn the signal detection theory and evaluate method which is one of its basic processes by recognize picture.1.2 Experiment contentSignal detection theory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information theory. It can measure not only people’s reaction of signal stimulate, but also noise simulate. Thus, it can distinguish sensitivity from criterion of judgment and express them in different data.1.3 Experiment meaningAmerican psychologists W.P.Tanner and J.A.Swets use signal detection theory in the procedure of human’s perception which led psychological physics to a new period. Evaluate method is a basic experiment process. For evaluate method, participants are required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re is signal or not, at the same time, they have to evaluate their choice according to a certain class, that is how much degree are they sure about their decision.Compared with the other method of signal detection theory, using evaluate method can obtain more information of participant at the same time. We can get more than two criteria, and in that case, we can draw ROC lines after one experiment.2.Method2.1 Subject4 college students of psychology department in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at the age of 19 to 21. All participants are normal intelligence and memory. Two students among them are female.2.2 Equipment or materialTwo sets of pictures and one set includes 60 different pictures which is used as signal; the other set includes 60 different pictures which is similar to the first set is used as noise. Psykey procedure. Keyboards and computers.2.3 DesignThis is with-in subject design. Participants are required to judge the picture displayed on screen had been remember before and then evaluate the convince degree.2.4 Procedure1. The instruction of experiment will show on the screen.2. In the process of remember, 60 signals will be displayed randomly one by one, and participants need toremember these pictures as correct as possible.3. After that, we will enter into the process of judgment. In this part, both signals and noise will be mixedand displayed randomly one by one. Participants are asked to judge that whether the picture is signal or not and how much degree do they certain.4. 1 represents 0% sure which means totally sure about that they haven ’t seen the picture. 2 means 25% sure;3 means 50% sure;4 means 75% sure and5 represents they totally sure that they have seen the picture. After making a decision, they should press the corresponding numbering key.5. Lead participants read the instruction and make sure that they understan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experiment and correct way to operate the computers. 6. Computers will record the reaction of participants. 7. Collect data and analyze it.3. Results3.1 original tableParticipant 1:1 2 3 4 5 Total SN N6 500 51 14 249 260 60Participant 2:Participant 3:1 2 3 4 5 Total SN N6 557 20 13 244 060 60Tables above described the reaction of each participant in experiment.3.1 sorted table-the number of signal of noise judged by participant under different confidence degree1 2 3 4 5 Total SN N3 374 112 66 045 660 60Participant 1:participant 2:Participant 3:1+2+3+4+5 2+3+4+5 3+4+5 4+5 5 SN N60 6054 547 347 244 0Tables above counted the total reactions of each participant under different internals.3.2 participants ’ judgment to stimulate under four certain levels Participant 1:participant 2:Participant 3C1C2C3C41+2+3+4+5 2+3+4+5 3+4+5 4+5 5 SN N 60 6054 1054 553 449 21+2+3+4+5 2+3+4+5 3+4+5 4+5 5 SN N 60 6057 2353 1251 645 6C1 C2 C3 C4 hit false 0.82 0.030.88 0.070.9 0.170.9 0.17C1 C2 C3 C4 hit false 0.75 0.10.85 0.10.88 0.20.95 0.38hit false 0.730.780.030.780.050.90.08Even under the forth criteria, the false reaction is very low which is only 0.08. It suggests that the criterion of third participant is high. Higher criterion leads him or her to more difficult to make “yes” decision. In that case, he or she has fewer false rates while has lower hit rate either.3.3ANOVAparticipant SS Mean square df D’β F Sig.1 438.325 297.675 119 249.738 .0002 421.967 276.033 119 223.197 .0003 383.592 205.408 119 136.029 .000Compare these three participants’ reaction, we can inform that all p=.000<.05, which means three participants ar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significantly.3.5 ROC CurveAccording to the ROC Curve above, we can know that even though three ROC Curve is separate to each other while the tendency of ROC Curve is similar to each other.This is the first participant’s ROC Curve, and we can see that the line is far from upper-left point, which means his or her sensibility is not very good, while this phenomenon is uncommon.This is the second participant’s ROC Curve, and we can inform that his or her sensibility is better than the first one which is on the usual level.This is the third participant’s ROC Curve, and I find it quite different from others. I used the same way to deal with data and draw the picture, while I got different result. I have no idea about it.I tried another way to draw these picture, and I got this.According to the ROC Curve above, we can know that even though three ROC Curve is separate to each other while the tendency of ROC Curve is similar to each other.4.Discussion4.1 Discuss in general.According to all pictures above, we can easily find that lines are smooth and gentle. ROC Curve’s slope is shifting down. With the decreasing of criteria, false rate of participants increase significantly.4.2 Other effect.The real result is different from theory. Maybe that due to some extraneous variables are making difference, such as the position participant were or lasting time and way of stimulate displayed, even environment around participants and emotion would have an effect on result.4.3 Difference between participantsWe can easily inform that different participant has different sensibility. Participants’ own criterions may be the main reason why this happen. Higher criteria lead to lower hit rate and false rate and in reverse.4.5 compared with other methodCompared with the other method of signal detection theory, using evaluate method can obtain more information of participant at the same time. We can get more than two criteria, and in that case, we can draw ROC lines after one experiment.5.ConclusionSignal detection theory –evaluate method is a useful way to measure sensibility and distinguish sensibility from threshod.6.ReferenceBoming Yang, 心理实验纲要,P42-617.Appendix(可将原始数据单附于页面后)=====结果分数=====----------------------------------类型12345合计----------------------------------信号 6 0 1 4 49 60噪音50 5 1 2 2 60----------------------------------=====备注=====测验耗时:691秒[参数表]图片评价时间(毫秒)=5000图片呈现时间(毫秒)=2000图片间隔时间(毫秒)=1000=====详细反应=====图片名称类型判断噪音 1噪音 1噪音 2信号 5噪音 1噪音 1信号 5信号 5噪音 1噪音 1信号 5信号 5噪音 1信号 5噪音 1噪音 2 噪音 1 信号 5 噪音 1 信号 1 噪音 1 信号 5 信号 5 噪音 1 噪音 1 信号 5 噪音 1 噪音 1 噪音 1 噪音 1 噪音 1 信号 5 噪音 1 信号 5 信号 4 噪音 1 信号 5 信号 5 噪音 1 噪音 1 噪音 1 噪音 5 信号 5 噪音 1 信号 5 信号 5 信号 1 噪音 1 噪音 1 噪音 1 噪音 1 信号 1 信号 5 信号 5 噪音 1 噪音 2 信号 5 信号 5 信号 5 信号 4 信号 5 噪音 1 噪音 1 信号 5 信号 4 信号 5 信号 5 信号 5 噪音 1 噪音 1信号 5 信号 5 信号 4 噪音 1 噪音 1 噪音 2 噪音 1 信号 5 噪音 1 信号 5 信号 1 信号 5 信号 5 信号 5 噪音 1 噪音 1 信号 5 噪音 1 信号 5 噪音 4 噪音 1 信号 5 信号 1 噪音 1 信号 5 信号 5 噪音 3 信号 5 噪音 5 信号 5 噪音 1 噪音 2 噪音 1 信号 5 信号 5 信号 5 噪音 4 信号 5 噪音 1 噪音 1 信号 3 信号 5 噪音 1 信号 1 信号 5 信号 5 信号 5 噪音 1=====结果分数=====(男)----------------------------------类型12345合计----------------------------------信号 3 4 2 6 45 60噪音37 11 6 0 6 60----------------------------------=====备注=====测验耗时:593秒[参数表]图片评价时间(毫秒)=5000图片呈现时间(毫秒)=2000图片间隔时间(毫秒)=1000=====详细反应=====图片名称类型判断信号 5噪音 1噪音 2噪音 1信号 5信号 5噪音 1信号 5噪音 1噪音 1信号 5噪音 3噪音 1噪音 5信号 5信号 5 噪音 5 信号 5 噪音 1 信号 5 噪音 2 噪音 1 噪音 1 噪音 5 信号 5 信号 5 信号 5 信号 5 信号 5 信号 5 信号 5 噪音 2 信号 1 噪音 1 信号 5 噪音 1 信号 4 信号 4 信号 3 噪音 5 噪音 1 信号 5 信号 4 信号 4 信号 5 噪音 2 信号 5 信号 2 噪音 1 信号 5 噪音 2 信号 5 信号 5 噪音 1 信号 5 噪音 3 噪音 2 信号 1 信号 5 噪音 2 信号 5 噪音 5 信号 5 信号 4 噪音 2 噪音 1 噪音 1 信号 5 噪音 2 噪音 1噪音 1 信号 5 信号 2 信号 5 噪音 2 噪音 1 信号 5 噪音 3 信号 1 信号 3 噪音 3 噪音 1 信号 2 信号 5 噪音 2 信号 2 噪音 1 噪音 1 信号 5 信号 5 噪音 1 信号 4 信号 5 噪音 1 噪音 1 噪音 1 信号 5 信号 5 噪音 1 信号 5 噪音 1 噪音 1 信号 5 噪音 1 信号 5 信号 5 噪音 1 噪音 1 信号 5 信号 5 信号 5 噪音 3 噪音 1 噪音 1 噪音 3 噪音 1 噪音 1 信号 5=====结果分数=====----------------------------------类型12345合计----------------------------------信号 6 7 0 3 44 60噪音55 2 1 2 0 60----------------------------------=====备注=====测验耗时:656秒[参数表]图片评价时间(毫秒)=5000图片呈现时间(毫秒)=2000图片间隔时间(毫秒)=1000=====详细反应=====图片名称类型判断信号 5噪音 1信号 5噪音 1噪音 1噪音 1噪音 4信号 2噪音 1噪音 1信号 5噪音 1噪音 1信号 5噪音 4噪音 3 信号 5 噪音 1 噪音 1 噪音 1 信号 5 信号 2 信号 5 信号 5 噪音 1 信号 2 信号 5 信号 5 信号 5 信号 5 噪音 1 信号 5 噪音 1 噪音 1 噪音 1 噪音 1 信号 5 信号 1 噪音 1 噪音 1 信号 5 信号 5 信号 1 噪音 1 噪音 1 信号 1 信号 5 信号 1 信号 4 信号 5 信号 5 信号 4 信号 5 噪音 1 信号 5 噪音 1 噪音 1 噪音 1 信号 5 噪音 1 噪音 1 噪音 1 信号 5 噪音 1 噪音 1 信号 5 噪音 1 噪音 1 信号 5 噪音 1噪音 1 噪音 1 信号 2 噪音 1 噪音 1 噪音 1 信号 5 信号 5 噪音 1 信号 5 噪音 1 信号 5 噪音 1 噪音 1 信号 5 噪音 1 信号 5 噪音 1 信号 5 信号 5 噪音 1 信号 5 噪音 2 噪音 1 信号 2 信号 2 信号 5 信号 5 信号 5 信号 5 信号 1 噪音 1 噪音 1 噪音 1 信号 5 信号 5 噪音 1 信号 1 噪音 1 信号 5 信号 4 信号 5 信号 5 噪音 2 噪音 1 信号 5 噪音 1 噪音 1。

信号检测论_实验报告

信号检测论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信号检测论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 掌握信号检测论实验方法,包括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

3. 分析信号检测论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探讨其在不同领域中的价值。

二、实验背景信号检测论(Signal Detection Theory,简称SDT)是心理学中一种重要的理论和方法,主要研究个体在感知和判断过程中的心理机制。

该理论认为,人们在感知外界刺激时,总是受到噪声的干扰,而信号检测论旨在研究个体在噪声中如何识别和判断信号。

三、实验方法1. 实验设计实验采用2(刺激类型:信号与噪音)× 2(判断标准:接受信号、拒绝信号)的混合设计。

2.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包括信号、噪音、判断标准等。

3. 实验程序(1)被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人。

(2)实验开始前,主试向被试讲解实验目的、实验流程及注意事项。

(3)被试依次进行信号和噪音的判断,主试记录被试的判断结果。

(4)实验结束后,主试向被试表示感谢。

四、实验结果1. 数据收集根据实验记录,统计被试对信号和噪音的判断次数。

2. 数据分析(1)计算被试的辨别力指数(d'):d' = Z(SN) - Z(N),其中Z(SN)为信号判断的Z得分,Z(N)为噪音判断的Z得分。

(2)计算被试的判断标准(C):C = Z(SN) - Z(N),其中Z(SN)为信号判断的Z 得分,Z(N)为噪音判断的Z得分。

五、讨论1.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1)被试在信号和噪音的判断上存在差异,表明信号检测论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价值。

(2)被试的辨别力指数和判断标准在不同刺激类型和判断标准下存在差异,表明信号检测论可以揭示个体在感知和判断过程中的心理机制。

2. 信号检测论的应用信号检测论在心理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1)认知心理学:研究个体在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中的心理机制。

(2)临床心理学:评估个体的认知功能,为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信号检验论实验报告(3篇)

信号检验论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信号检测论(Signal Detection Theory,SDT)是心理学中用于研究个体在噪声环境中对信号的识别和判断的理论。

该理论强调个体在感知和决策过程中的主观因素,并通过对信号和噪声的辨别能力进行量化分析,揭示个体在感知过程中的心理机制。

本次实验旨在探讨信号检测论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通过模拟信号和噪声环境,考察被试在不同条件下的信号识别能力和决策倾向。

二、实验目的1. 了解信号检测论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 探讨信号和噪声对被试识别能力的影响。

3. 分析被试在不同先验概率下的决策倾向。

三、实验方法1.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2(信号与噪声)× 2(先验概率)的混合实验设计,即信号与噪声两个因素各分为两个水平,先验概率因素也分为两个水平。

实验流程如下:(1)向被试介绍实验目的和规则;(2)展示信号和噪声样本,并要求被试判断样本是否为信号;(3)记录被试的判断结果,包括击中、虚报、漏报和正确否定。

2. 实验材料(1)信号样本:随机生成的具有一定频率和振幅的正弦波;(2)噪声样本:随机生成的白噪声;(3)先验概率:信号出现的概率和噪声出现的概率。

3. 被试招募20名年龄在18-25岁之间的志愿者,男女比例均衡。

四、实验结果1. 信号检测指标(1)击中率(Hit Rate):被试正确识别信号的概率;(2)虚报率(False Alarm Rate):被试错误地将噪声识别为信号的概率;(3)漏报率(Miss Rate):被试错误地将信号识别为噪声的概率;(4)正确否定率(Correct Rejection Rate):被试正确否定噪声的概率;(5)似然比(Likelihood Ratio):信号与噪声的似然比,用于衡量被试对信号的识别能力。

2. 先验概率对信号检测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先验概率对被试的信号检测指标有显著影响。

当信号先验概率较高时,被试的击中率和正确否定率显著提高,虚报率和漏报率显著降低;当信号先验概率较低时,被试的击中率和正确否定率显著降低,虚报率和漏报率显著提高。

信号检测论实验报告

信号检测论实验报告

连续标题:信号检测论下先验概率信号检测论下先验概率对被试判定标准的影响王文博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摘要本实验方法是信号检测论--有无法,目的在于考察不同先验概率对被试的影响和被试对信号和噪音的辨别能力。

实验被试为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本科二年级学生一名,实验要求被试在不同先验概率下进行重量类型信号噪音的判别,信号出现的先验概率次序依次为50%、20%、80%,并计算被试在不同情况下辨别力指标d’和判定标准β,绘制ROC曲线,通过ROC 曲线测出被试对信号和噪音的辨别能力。

结果显示,信号(SN)的先验概率越大,被试的判断标准β也越随之变松;同时被试辨别力d’也受到先验概率的影响。

信号检测论下先验概率对被试判定标准的影响信号检测论(Signal detection theory,SDT)是现代心理物理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以往人们对阈限的理解,将个体客观的感受性和主观的动机、反应偏好等加以区分,从而解决了传统心理物理学所无法解决的问题。

先验概率(Prior probability)是指根据以往经验和分析得到的概率,如全概率公式,它往往作为"由因求果"问题中的"因"出现,在本实验中即为给定的信号出现概率。

实验用两个不同重量的刺激作为“信号”和“噪声”随机呈现。

根据被试的击中率和虚报率计算辨别力d’和判定标准β并绘制操被试操作特性曲线即ROC曲线。

研究假设被试的判断标准和辨别力会受到先验概率的影响,先验概率越大,判断标准越松。

方法被试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大二本科生一名,对重量有清楚的感受,辨别能力正常。

仪器JGW—E型心理试验台,重量阈标称物,记录纸。

流程准备:主试了解操作流程之后,在JGW—E型心理试验台中进入实验目录界面首页,由键盘输入“29”,选中信号检测法实验图标进入实验参数选择界面。

把104克、108克和112克的重量分别和100克的重量比较10次,选出一个10次比较重7次或8次觉得比100克重的重量作为信号刺激,100克重量作为噪音。

心理学实验报告之信号检测论(用于再认实验)

心理学实验报告之信号检测论(用于再认实验)

心理学实验报告实验组次 _______ 执笔者_________ 时间 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1.先定概率为0.1的刺激&反应矩阵 P(y/SN)= 0.8000P(y/N)=02.先定概率为0.3的刺激&反应矩阵 P(y/SN)= 0.8667P(y/N)=0.0286P(y/SN)=0.8857P(y/N)=0.06674.先定概率为0.9的刺激&反应矩阵 P(y/SN)= 0.8889P(y/N)=0.8000实验结果B = 0.3323 d ' =0.793.先定概率为0.7的刺激&反应矩阵根皤实验融顚同科桧制凶RO ㈣銭(區中四卒点从左到右依次为孵O.lffl, 03S. OJffi 、Q9ffi }1.分析本实验所得的ROC 曲线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 (ROC 曲线),又称等感受性曲线 (本实验由 于精度误差不能完全做到理想上的等感受性),即在以虚报率为横轴、击中率为纵轴所组成的坐标图中,由被试在特定刺激条件下(如不同 的先定概率)由于采用不同的判断标准得出的不同结果画出的曲线。

本实验中即采用不同的先定概率作为不同的刺激条件,从图中可看 出:(1)随着先定概率的增加,被试(同一人)的判断标准B 呈现出 减小趋势,这与人们的一般决策习惯相一致,但变化幅度严重不均(尤 其是先定概率为 0.1时B 值很大),这与理论不完全相符,这可能是 由于实验的随机误差和实验所使用材料的限制;(2)曲线倾斜度和位置大体符合理论预期,说明被试参与性及其自身练习、疲劳等干扰因 子控制较好,但并未以大致 P=0.5的感受性曲线为距离随机斜线最远 的重心形成对称分布,这同样可能是本实验使用材料上的随机误差所 致;(3)本实验中的辨别力指数 d '并不完全恒定,而是随着先定概 率的增加,被试的辨别力指数呈微减趋势,除去随机误差的影响,这 可能是因为为随着先定概率的增加,被试的记忆任务越来越重因而影分 析与 讨 论响了其判断力(疲劳、压力等),但作为实验条件下的曲线分布其大致符合了等感受性曲线的分布规律。

信号检测论(再认)实验报告

信号检测论(再认)实验报告
2来自评价信号检测论用于再认实验的优缺点。
优点:①信号检测论用于再认实验最大的优点就是区分了人们的辨别力和反应偏向,传统再认实验测得的数值是辨别力和反应偏向的混合物,认为P(Y)仅仅为外界物理刺激的函数,所以信号检测论用于再认实验是对传统再认实验方法的突破,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分析基础。②信号检测论把错误反应分为漏报和虚报两类,有利于分析被试发生错误的原因,传统再认实验无法对错误反应做进一步分析,只能认为被试此时出现“内隐偏差”而无法进一步测量和说明。③信号检测论的敏感性指标d'比再认法的指标(对-错)N更加灵敏。
一引言
把被试识记过的材料和没有识记过的材料混在一起,要求被试把两种材料区分开来,与一般再认发所不同的是信号检测论(SDT)用于再认实验时,把正确的反应分为“击中”和“正确拒斥”,把错误反应分为“漏报”和“虚报”。
SDT有两个重要独立指标,一个是d',它代表再认的水平,一般不受情绪、期望、动机等因素影响。d'愈大表示敏感性愈高,d'愈小表示敏感性愈低。d'=Z击中-Z虚惊,另一个是反应偏向之一的C值,即判断标准,C值高,表示被试判断标准严,反之则松,C=(I2-I1)/d'×Z正确拒斥+I1.(Z为低强度刺激时正确拒斥概率P=F4/(F3+F4))查转换表得到,I2为高强度刺激=1,I2为低强度刺激=0)
5) 实验结束,数据被自动保存。实验者可直接查看结果,也可换被试继续实验,以后在主界面“数据”菜单中查看。
三、实验结果
1.根据实验结果分别统计出3种材料击中次数(f1)、漏报次数(f2)、虚报次数(f3)和正确否定次数(f4)并填入下面表中。
击中次数(f1)
漏报次数(f2)
虚报次数(f3)
正确否定次数(f4)
4) 无论选择何种材料,进入实验都是屏幕先一次呈现16张图片,被试只看并牢记,不作反应。呈现完毕后出现指导语,告知被试下面将随机呈现32张图片,其中16张是前面见过的(即“旧”的),其余16张是未见过的(即“新”的)。被试要对图形(汉字单词)做出判断,认为旧的按“+”键,新的按“-”键。计算机记录反应时。

信号检测实验报告

信号检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信号检测论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 掌握信号检测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3. 分析信号检测实验结果,了解信号检测论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二、实验背景信号检测论(Signal Detection Theory,简称SDT)是现代心理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

它主要研究人类在感知和判断过程中,如何从含噪声的信号中提取有效信息。

信号检测论的核心观点是:人们在感知信号时,不仅受到信号本身的制约,还受到噪声和个体主观因素的影响。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10名身心健康、年龄在18-25岁之间的志愿者作为实验对象。

2. 实验材料:JGWB心理实验台操作箱、100克、104克、108克、112克的重量各一个。

3.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实验器材准备好,确保实验环境安静、光线适宜。

(2)实验过程:实验者随机抽取四个重量(100克、104克、108克、112克)进行判断。

每个重量呈现3次,共计12次。

实验者需要判断每个重量的重量大小,并报告是否为“重”。

(3)数据记录:实验者对每个重量的判断结果进行记录,包括“重”和“轻”两种情况。

4. 实验数据分析:运用信号检测论的相关指标,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四、实验结果1. 辨别力(d'):辨别力是反映个体对信号与噪声差异敏感程度的指标。

在本实验中,10名志愿者的辨别力平均值约为2.3。

2. 判断标准(C):判断标准是反映个体在判断过程中所采用决策规则的指标。

在本实验中,10名志愿者的判断标准平均值约为0.7。

3. 先验概率:先验概率是指实验者在判断前对信号出现的概率估计。

在本实验中,设定信号出现的概率为0.5。

五、实验分析1. 辨别力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志愿者的辨别力平均值约为2.3,说明志愿者在判断过程中能够较好地识别信号与噪声的差异。

2. 判断标准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志愿者的判断标准平均值约为0.7,说明志愿者在判断过程中倾向于宽松的决策规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题目评价法-信号侦察论
实验课程实验心理学实验指导老师刘海涛
学生姓名吴楚楚1208300045 试验班级心理121
实验简介:信号检测论是人们在对刺激做判断时,对不确定的情况做出某种决定的理论。

信号检测
论最早应用在雷达和通讯技术中,用来解决信号接受的正确概率问题。

后来信号检测论被广泛应用到感知觉过程的研究中。

通过信号检测论的实验方法可以对被试的感受性和反应倾向性进行有效的测量,克服被试的主观因素和噪音干扰对感受性的影响。

信号检测论不仅能测定人对信号的反应,也测定人对噪音的反应,因而能够将人的感受性与其判断标准区分开,并且分别用不同的数量来表达。

信号检测论有三个基础实验程序,即有无法、迫选法和评价法。

其中,评价法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内获得被试更多的信息。

在评价法中,不仅要求被试对有无信号作出判断,还要求按规定的等级作出评价,即说明每次判断的把握有多大。

这样,被试就有了几个判断标准,因而用一轮实验的结果就可以绘制出ROC曲线。

实验目的:通过图片再认,学习信号侦察论及其基础程序评价法。

实验器材:PsyKey心理教学系统
实验被试:大学生一名,年龄21岁,性别女。

实验过程:
本实验采用图片再认作为评价法的实验。

刺激共有两套:一套是识记过的图片,共60张(每个图片内容不同)作为信号SN;另一套是没有识记过的图片,共60张(每个图片也不同,但与相应的第一套相似),作为噪音N。

第一步,先让被试识记第一套图片,计算机屏幕随机呈现每张图片,60张图片连续呈现;
第二步,把这60张识记过的图片与第二套60张图片混合在一起,仍按上述的方法呈现给被试,让被试判断是否是刚才识记过的,并按照规定的等级按键作出评价。

采用五等级评价的方法,其中1—0%,2—25%,3—50%,4—75%,5—100%。

让被试直接点击对应的数字按钮来进行反应。

实验结果:
=====结果分数=====
----------------------------------
类型12345合计
----------------------------------
信号 3 1 9 10 37 60
噪音24 6 16 6 8 60
----------------------------------
计算各标准下的击中率,虚报率,以及d和β
判断标准C4 C3 C2 C1
P(y/N) 0.61 0.78 0.93 0.94
P(y/N) 0.13 0.23 0.50 0.60
Z/SN -1.530 -0.261 0.858 0.933
Z/N -0.614 -0.352 0.352 0.614
0.124 0.386 0.276 0.259
击中率的
纵坐标
0.331 0.375 0.375 0.331
虚报率的
纵坐标
d 0.916 0.095 0.506 0.319
β0.37 1.03 0.74 0.78 可对此表进一步处理,画出ROC曲线.
实验结果分析:
1.由数据可知,被试的感受性d值约为0.46。

故被试的感受性较低,不能很好的区分信
号刺激和噪音刺激,分辨能力低。

2.由数据可知,不同的评价等级反应着被试的把握程度不同。

故被试的判断标准也不同。

被试在50%可能有信号刺激出现的判断标准(β=1.03)较高,75%可能有信号刺激出现的判断标准(β=0.37)较低,
3.在一次实验中,被试使用了多个判断标准,故可以获得有无法实验多次测试才能得到
的结果。

信号检测论方法的比较:
1.信号检测论中评价法与有无法的比较
有无法在测定被试的辨别力和判断标准时,只用两种刺激,信号和噪音,信号和噪音的差别要足够小,一般要接近被试的辨别阈限。

且信号和噪音的呈现顺序应为完全随机呈现。

实验后求出辨别力和判断标准,并绘制等感受性曲线(ROC 曲线)。

ROC曲线是在辨别力不变和判断标准不等的条件下绘制的。

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检验刺激数目对汉字再认准确性的影响。

最后可以检测到被试的击中次数和虚报次数,计算出被试的击中率,漏报率,虚报率,正确否定,信号概率。

个人实验结果如下:
2.信号检测论中评价法与迫选法的比较
迫选法是信号检测论的又一种方法。

同有无法一样,只有信号和噪音两类刺激,且信号和噪音的差别也要通过预备实验来确定。

迫选法的实验程序具有以下特点:
(1)刺激呈现方式。

一般每次给被试呈现的刺激数目为2~8个刺激,其中只有一个是信号,其余的都是噪音,这种呈现刺激的方式称为mAFC方式(多项迫选法),即每次从呈现的m个刺激中选出信号。

在呈现刺激时,每次呈现的多个刺激可以同时呈现,也可以相继呈现,具体情况根据实验的要求和实验设计而定。

信号在每组刺激中呈现的位置或先后顺序是完全随机的。

(2)反应方式。

当呈现多个刺激后,只要求被试回答哪个是信号。

被试回答是信号的依据是他对刺激量的差异的感觉,如果感觉到某一刺激与其他刺激有显著差异,或与信号的感觉量一致,就判断为是信号,如果判断后发现错误,及时更正即可。

(3)计算感受性的方法。

根据实验次数和被试正确判断次数可计算正确判断概率。

最后可以检测到被试在各种实验条件下的正确判断的次数和被试判断的正确率。

个人实验结果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