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的改造与优化运行
高效沉淀池运行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

高效沉淀池运行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
随着现代化工业的飞速发展,水资源日益稀缺,污水处理高效化已经成为当今环保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高效沉淀池以其高效沉淀、节水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及民用污水处理中。
然而,在实际运行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高效沉淀池运行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池体淤泥底部疏松,水流会扰动泥层,降低沉淀效率。
2、出水口管道不顺畅,过小过窄,导致水流速度过快,影响沉淀效果。
3、鼓风机等供氧设备出现故障或未正常使用,导致水中溶解氧过低,影响生物处理效果。
4、池体进水不平衡,出水管道有漏水等问题,导致水流剧烈波动,影响沉降效率。
5、后处理设备出现问题,如过滤器、消毒器等不能正常使用,导致出水质量下降。
1、加强沉淀池维护管理,定期进行清淤操作,维护池体结构和底部泥层。
2、优化高效沉淀池出水管道设计,采用合适的管径和布设方式,保证水流畅通。
3、严格控制污水水源的浓度和流量,保持池内液位平稳,确保池内水流稳定。
4、加强对供氧设备维护管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维持足够的溶解氧水平。
5、指定专门的运行维护人员,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设备故障,更换损坏部件。
6、并联多个高效沉淀池,尽量平衡入水流量,解决水流剧烈波动问题。
7、加强后处理设备的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提高出水质量和稳定性。
总之,高效沉淀池在水处理领域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细致的管理和加强设备维护,可以保证高效沉淀池的正常运行和良好效果。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也为保护环境提供了更为可靠、有效的手段。
高密度沉淀池运行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高密度沉淀池运行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摘要:高密沉淀池是集混凝、絮凝、沉淀澄清、污泥浓缩于一体的紧凑型污水处理系统,污水首先通过混凝、絮凝区与投加药剂充分混合,药剂通过加药泵投加到混凝区,在絮凝区充分反应形成大颗粒絮体,在高密区由于污泥与水密度差进行自然分离,污泥下沉,清水从出水堰流至下一处理单元。
关键词:高密度沉淀池运行管理一、高密度沉淀池工艺原理高密度沉淀池是通过投加混凝剂、絮凝剂、液碱、碳酸钠等药剂,在混凝、絮凝区利用搅拌器与投加药剂充分混合,投加药剂同时在反应稳流器内部设置提升设施,在提升设施推动下形成内循环流态,利用严格的水力条件保持一定的流速,以利于絮体的逐渐长大,同时又不打破形成的絮体,絮体进入到沉淀区后实现快速分离,从而去除水中的硬度、悬浮物等杂质。
处理水量:100m3/H澄清区表面负荷:11.2 m3/m2·h混合搅拌停留时间:2min絮凝反应停留时间:10min运行方式:2组,并联运行高密度沉淀池结构图二、高密度沉淀池进、出水水质指标三、高密度沉淀池运行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1、悬浮物沉降性能差高密度沉淀池投运初期,在反应区、絮凝区、沉淀区均有絮体上浮,导致产水悬浮物指标不合格,后续水处理设施污堵。
反应区气泡絮凝区污泥上浮解决措施:①降低进水压力。
高密进水压力达0.6mpa以上,导致水中溶解气体在反应区瞬间释放,气体上浮。
通过增加进水分布管,增加过流面积,反应区气泡减少,浮渣明显降低。
②降低搅拌器频率。
絮凝区搅拌器频率由40Hz降低为32Hz,使絮体不被打碎,增加沉降性能。
③加强回泥、排泥管理。
沉淀区泥位太高时容易导致出水带泥,要求操作工加强巡检,不允许沉淀区泥位高出“高位检测口”,要求在“中位检测口”时及时排泥20-30min,并保证“低位检测口”始终有泥。
④调整絮凝区回泥量。
絮凝区回泥量大小影响絮凝反应效果。
调试初期因为高密沉淀区泥量少,再加回泥泵出口阀开度控制,导致回泥量不足絮凝效果差。
浅谈高密度沉淀池日常运行管理

浅谈高密度沉淀池日常运行管理摘要:在高密度沉淀池应用过程中,其结构比较紧凑,并且处理效率相对较高,出水水质也比较稳定。
在当前的污水处理过程中应用比较广泛。
在此次研究过程中,主要对高密度沉淀池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了解高密度沉淀池的主要组成和功能;同时对高密度沉淀池的运行管理方法进行深入掌握,了解在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分析回流保障措施,从而提高高密度沉淀池的应用水平。
关键词:高密度沉淀池;日常运行;管理措施1.高密沉淀池的工作原理在高密度沉淀池运行过程中,主要是利用混凝、沉淀理论完成悬浮颗粒物、胶体等物质的分离处理过程。
与普通混凝沉淀处理工艺相比,高密度沉淀池的主要特点是在该沉淀池中有污泥回流系统,澄清区安装斜管用于增加与废水的接触面积、延长废水的停留时间,进一步分离废水中携带的细小絮体,并且斜管内有大量独立的沉淀单元,自由沉淀效果比普通沉淀池更好。
在斜管安装过程中需要与水平面保持一定夹角,方便进行排泥。
[1]2.高效沉淀池的主要组成及功能高密度沉淀池主要包括混合区、絮凝区、沉淀区、污泥浓缩区等不同区域。
第一,混合区。
在进水中投加混凝剂后,可以利用搅拌器使污水中的悬浮物快速混合,对颗粒表面的负电荷进行中和使颗粒脱稳,能够形成比较小的絮体,进入到絮凝区。
第二,絮凝区。
第一絮凝区在筒状区域内进行,利用搅拌器完成搅拌混合作业,保证快速絮凝。
絮凝剂一般投加在搅拌器下方,从污泥浓缩区到第一级絮凝区进行连续的外部泥渣回流,污泥浓度提升可以提供更多的凝聚核心,增强絮凝效果。
在第二个区域主要完成慢速絮凝,生成的矾花密度比较高,水流到沉淀区能够保证矾花的完整性。
而斜管下方的沉淀层主要是完成矾花沉淀作业。
第三,澄清区。
利用斜管能够增加沉淀面积,可以提高高密度沉淀池的运行效率,确保剩余的矾花能够被有效去除,并且可以生产出合格的出水。
第四,污泥浓缩区。
主要是通过重力和刮泥机将污泥收集在池中。
3.高密沉淀池运行管理在高密度沉淀池运行过程中,需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有效管理:第一,利用有效的避光措施防止生长青苔。
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概述及应用实例-杨龙

新型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概述及应用实例杨龙(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北京 100124)摘要:新型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是上海市政设计研究总院自主研发的高效絮凝沉淀池,该工艺过程集中了斜管沉淀池、机械搅拌澄清池和高密度沉淀池的优点。
新型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不仅节约土地,并且处理效果优良。
新型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目前适用于城市大中型水厂,适应水质变化的能力强,它有5个过程区:混合区、絮凝反应区、分离沉淀区、浓缩排泥区和分离出水区。
它在嘉兴市贯泾港水厂、嘉兴市石臼漾水厂、嘉兴市南郊水厂等水厂得到了应用,其运行结果都较好。
关键词:新型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工作原理及其特点;相关研究;应用实例General int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examples of Intermediate High-densitySedimentation TankYang long(The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24) Abstract: Intermediate High-density Sedimentation Tank is designed and developed independently by 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General Institute, namely, efficient flocculation settling tank. The New type Sedimentation Tank covers many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mechanical accelerated water clarification , inclined plate or tube settling tanks, high density settling tanks. Intermediate High-density Sedimentation Tank not only save land, but also the treatment effect is good. The new tank is suitable for urban large or medium-sized waterworks, and it has a good adaptive capacity for changeable water quality, it has 5 process areas: the mixed region, flocculation reaction zone, separation precipitation area, sludge thickening and drainage district, and water effluent area. It has been applied in Guanjinggang waterworks in Jiaxing city, Shijiuyang waterworks in Jiaxing city, Nanjiao waterworks in Jiaxing city, and its operation results are wonderful.Key words: Intermediate High-density Sedimentation Tank;Operating principle and characteristics;Related research; Application examples1.引言常规给水处理工艺包括混凝、沉淀、过滤、消毒。
高效沉淀池运行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

高效沉淀池运行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高效沉淀池是一种用于水处理的装置,主要用于去除悬浮物和悬浮颗粒。
在实际运行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高效沉淀池运行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高效沉淀池可能存在污泥浓度过高的问题。
这可能是由于过多的悬浮物或颗粒聚集在沉淀池中,导致污泥浓度上升。
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方法是增加沉淀池的容量,以便更多的悬浮物和颗粒可以沉淀下来。
另一种方法是增加污泥的排出频率,以保持污泥浓度在合理的范围内。
高效沉淀池可能存在沉淀效果不佳的问题。
这可能是由于池内流速过快,导致悬浮物无法充分沉淀的原因。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是通过增加沉淀池的长度和宽度,减少流速,使悬浮物有足够的时间沉淀。
另一种方法是在沉淀池的入口处设置流速控制装置,控制进水流速,以维持合适的沉淀条件。
高效沉淀池可能存在泥泡和气体堆积的问题。
这可能是由于池底排泥口堵塞或排泥不及时造成的。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定期清理排泥口,确保排泥畅通。
另一种方法是增加排泥口的数量,以提高排泥效率。
第四,高效沉淀池可能存在水质问题,如浑浊度高、PH值异常等。
这可能是由于进水水质不合格或处理过程中发生了异常造成的。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对进水进行预处理,如流量调节、沉淀预处理等,以确保进水水质符合要求。
另一种方法是监测和调整供水系统,以确保水质稳定。
高效沉淀池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多种问题,如污泥浓度过高、沉淀效果不佳、泥泡和气体堆积、水质问题等。
对于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些解决措施,如增加容量、控制流速、清理排泥口、预处理进水等,以提高高效沉淀池的运行效果。
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及其组合工艺研究

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及其组合工艺研究摘要:随着连云港经济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饮用水水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饮用水水源水质日趋恶化,连云港市第三水厂开始投建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V型滤池+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全流程组合净水工艺,确保出厂水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新标准,在保障饮用水安全的前提下,尽量提高饮用水水质。
以此为背景,本文就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及其组合工艺研究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1连云港地区供水概况连云港市自来水公司拥有三座制水厂,分别为海州水厂、茅口水厂、第三水厂,设计供水能力为40万m3/d,供水区域面积1100平方公里,用水人口约90万人。
2015年公司日均供水量26.8万m3,最高日供水量30万m3,直径100mm以上供水管网总长度约1285公里。
2连云港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组合净水集成技术简介第三水厂1997年启用,原水取自蔷薇河,供水能力10万m3/d,二期扩建工程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V型砂滤池于2013年建成投产,增加供水能力10万m3/d。
在常规净水工艺的基础上,采取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工艺对自来水进行深度处理。
图1为第三水厂(含茅口水厂)水处理工艺布局图。
图1 第三水厂水处理工艺布局图2.1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土建及设备安装规模为10万m3/d,采用机械混合、机械絮凝、斜管沉淀和污泥浓缩合建形式,共分3格,每格设计规模为3.3万m3/d。
机械混合室设于池体中央,机械混合时间为60s,回流污泥、矾液与原水仪器进入混合室进行机械混合,混合后投加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同时预留粉末活性炭投加措施。
[1]2.2气水反冲洗均质滤料滤池气水反冲洗均质滤料滤池1座,规模为10万m3/d,双排布置,共6格,每排3格,单格过滤面积为98m2,设计滤速为7.4m/h,滤层上水深为1.2m。
滤料采用石英砂均质滤料,有效粒径d10为0.85mm,不均匀系数K80为1.4、厚度为1.2m,支承层粒径为2~4mm。
高密度沉淀池絮凝剂的投加优化

高密度沉淀池絮凝剂的投加优化发表时间:2015-01-20T10:24:17.070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5年第2期供稿作者:葛伟峰杜锡宝[导读] 改造后运行效果比较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PAM 投加管路改造改造及投加点调整后,开始进行运行调试和优化运行。
葛伟峰杜锡宝(绍兴市制水有限公司曹娥江分公司)摘要:针对高密度沉淀池药剂消耗高、运行不稳定等问题,进行了PAM 投加系统的改造,将PAM 污泥、混合池两点投加改为提升池一点投加,并且PAM 投加量由0.1mg/l 提高至0.15 mg/l。
试验结果表明,改造有利于提高沉淀池的污泥浓度,从而稳定混合絮凝池的污泥浓度,利于絮体积聚沉淀,提高沉后水的浊度;PAM 投加量的提高,增强沉淀池的抗冲击负荷能力,高密度沉淀池的进水流量调节幅度由200m3/h 上升到500m3/h,并能降低PAC30%的投加量。
关键词:高密度沉淀池;PAM;污泥浓度;浊度曹娥江水厂引用曹娥江闸上水库水,采用常规处理工艺,原水经加PAC、高锰酸钾(除铁锰)后进入沉淀池进行混凝沉淀,然后流入V 型滤池进行过滤,为确保滤池的运行周期和过滤效果,沉后水要求浊度控制在3NTU 以下。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沉淀池时常会出现跑矾花现象,出水浊度达到5NTU 及以上,在水量调节波动大时,甚至会翻池,影响工艺的整体运行。
为降低沉淀池的出水浊度,提高沉淀池的运行稳定性,对PAM 的投加进行优化。
PAM 投加存在的问题曹娥江水厂设处理能力20 万m3/d 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一座,以管廊为界分左右两组,每组规模10 万m3/d。
原水加药并注入预加 PAM 活化回流污泥后先在池体中心的混合区(混合池)充分混合,再送入两侧的絮凝区(提升池)经慢速搅拌机回流和搅拌,加强絮凝效果,在混合池的出口再加入PAM 助凝剂以提高泥水分离效果。
具体如图1 所示。
图1 高密度沉淀池结构示意图高密度沉淀池设计时PAM 的投加采用的两点投加方式,即污泥回流处和混合池出水渠处,污泥回流处的PAM 帮助提高污泥活性,混合池中PAM 帮助高浓度泥水的絮凝,泥水分离。
高密度沉淀池运行影响因素分析与控制措施

高密度沉淀池运行影响因素分析与控制措施摘要:针对延安石油化工厂400m³∕h污水处理装置高密度沉淀池在日常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出水浑浊问题,分析了造成出水浑浊的原因,从来水水质、工艺操作等角度探讨了高密度沉淀池出水浑浊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高密度沉淀池;SS;污泥回流1 前言延化高浓污水处理装置原设计处理能力100m³/h,2014年扩能改造为200m³/h,在原二沉池后增加了高密度沉淀池,用于加强沉淀作用,进一步降低出水悬浮物含量。
高密度沉淀池是一个集混凝、絮凝、斜管沉淀、污泥回流及污泥浓缩为一体的紧凑型处理系统,具有占地面积小,集成化程度高,运行可靠,出水水质稳定等特点。
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受二沉池出水水质等因素影响,易出现出水浑浊的现象。
2 高密度沉淀池概况2.1 结构组成高密度沉淀池由混凝池、絮凝反应池、沉淀池及加药系统、污泥循环浓缩系统组成,包括混凝搅拌机、絮凝搅拌机、刮泥机、螺杆泵、加药泵等设备,如图所示。
图1 高密度沉淀池结构示意图二沉池出水自流进集水池,再经提升泵提升至混凝反应池,在快速搅拌机作用下与聚合氯化铝(PAC)充分混合,使水中悬浮物快速脱稳。
絮凝反应池内设置导流筒用于平稳水流,在慢速搅拌机机作用下,混凝后的水与聚丙烯酰胺(PAM)以及回流污泥混合均匀,通过絮凝反应形成能够快速沉淀的较大絮体。
在沉淀池内完成固液分离,通过斜管加强沉淀效果,上部澄清水通过出水槽流出,下部沉淀污泥一部分回流至絮凝反应池,一部分作为剩余污泥排至污泥脱水系统。
2.2设计参数高密度沉淀池单池处理能力200m³/h,斜管面积25m²,混凝池容积31.5m³,絮凝池容积为59.2m³,沉淀池容积187.3m³,总水力停留时间83min,表面负荷15m³/m²•h[1]。
3 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3.1 进水水质进水水质对高密度沉淀池运行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悬浮物,高浓生化受上游装置非正常排污冲击,造成污泥上浮、解体,污泥细碎,沉降性能差,导致二沉池跑泥,大量污泥进入高密池,不能有效分离,导致高密池出水浑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