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练习:15 永不消逝的歌声 落实应用案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专题四 第21课 永不消逝的歌声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专题四 第21课 永不消逝的歌声

A.想要赢得媒体的青睐,艺人除了要有过硬的艺术水准, 更要有高尚的人格修养。
B.如果艺人有了一定的艺术水准但飞扬跋扈,甚至根本 没有过硬的艺术水准,都不会赢得媒体的青睐。
C.想要赢得媒体的青睐,艺人一方面需要不断提高自身 的人格修养,另一方面还要有过硬的艺术水准。
D.没有过硬的艺术水准,再高明的炒作终究会被识破; 有了一定的艺术水准但飞扬跋扈,也同样不会赢得媒体的青 睐。
答案:略
5课余撷珍拾趣
从偶像说起 在偶像崇拜的年代里,每个人都有一个偶像来“膜拜”。 真正的偶像应该是可以给予我们一些我们缺少的东西的人。无 论是精神上的慰藉,还是基本的心理满足。
5.课文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环境描写交代了歌王去世的时间是在初春,通过描 写初春的大漠,佩戴黑纱、抬着花圈的人群,渲染了阴冷、悲 哀的气氛,为下文交代歌王的去世奠定了感情基础,证明了王 洛宾在群众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6.是什么促使王洛宾“倾注一生心血,和中国民歌结下 了不解之缘”?
答案:绰号“五朵梅”的女店主深情唱响的《眼泪花儿》 的平实质朴的词句,悲切哀婉的旋律,深深打动了王洛宾的心, 这首歌对他产生了心灵的冲击与震撼。
3.一切威严持重都不__翼_而__飞____,或者说是潜藏不露了,只 偶尔在她的笑眼中一闪而过,就像阳光下的闪电一样难以觉 察。(不胫而走 不翼而飞)
【辨析】 不胫而走:指没有腿却能跑,形容消息等传播 迅速。不翼而飞:没有翅膀却能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丢 失了。也形容消息、言论等传布迅速。
三、常考词语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徐州的煎饼,不仅是一种思乡的情结,更是一种美味, 它能让远行在外的游子,梦里想它时也不禁口水直流。 B.在发生紧急事件需要直升机救援的情况下,医疗主管 部门和军民航的管制部门会遵循生命救助黄金原则,30 分钟内 就能起飞。 C.江浙地区从古至今都是文化大省,这里的文化气息浓 郁,书画、书法收藏都比较广泛,收藏书画的人也比较多。 D.马拉松组委会特别招募的 39 名特殊的跑友,除了参赛 还会保留相当一部分体力去帮助队员处理突发性的伤害事件。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学练测课后巩固再提升:考点专练(二) 古代诗文阅读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学练测课后巩固再提升:考点专练(二) 古代诗文阅读 Word版含解析

考点专练(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一)(2019·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临川汤先生传邹迪光先生名显祖,字义仍,别号若士,豫章之临川人。

生而颖异不群。

体玉立,眉目朗秀。

见者啧啧曰:“汤氏宁馨儿。

”五岁能属对。

试之即应,又试之又应,立课数对无难色。

十三岁,就督学公试,补邑弟子员。

每试必雄.其曹偶。

庚午举于乡,年犹弱冠耳。

见者益复啧啧曰:“此儿汗血,可致千里,非仅仅蹀躞康庄也者。

”丁丑会试,江陵公①属其私人啖以巍甲而不应。

曰:“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

”公虽一老孝廉乎,而名益鹊起,海内之人益以得望见汤先生为幸。

至癸未举进士,而江陵物故矣。

诸所为附薰炙者,骎且澌没矣。

公乃自叹曰:“假令予以依附起,不以依附败乎?”而时相蒲州、苏州两公,其子皆中进士,皆公同门友也。

意欲要之入幕,酬.以馆选,而公率不应,亦如其所以拒江陵时者。

以乐.留都山川,乞得南太常博士。

至则闭门距跃,绝不怀半刺津上。

掷书万卷,作蠹鱼其中。

每至丙夜,声琅琅不辍。

家人笑之:“老博士何以书为?”曰:“吾读吾书,不问博士与不博士也。

”寻以博士转南祠部郎。

部虽无所事事,而公奉职毖慎,谓两政府进私人而塞言者路,抗疏论之,谪粤之徐闻尉。

居久之,转遂昌令。

又以矿税事多所蹠戾②,计偕之日,便向吏部堂告归。

虽主爵留之,典选留之,御史大夫留之,而公浩然长往,神武之冠竟不可挽矣。

居家,中丞惠文、郡国守令以下,干旄往往充斥巷左,而多不延接。

即有时事,非公愤不及齿颊。

人劝之请托,曰:“吾不能以面皮口舌博钱刀,为所不知后人计.。

”指床上书示之:“有此不贫矣。

”公于书无所不读,而尤攻《文选》一书,至掩卷而诵,不讹只字。

于诗若文无所不比拟,而尤精西京六朝青莲少陵氏。

公又以其绪余为传奇,若《紫箫》《还魂》诸剧,实驾元人而上。

每谱一曲,令小史当歌,而自为之和,声振寥廓。

识者谓神仙中人云。

公与予约游具区灵岩虎丘诸山川,而不能办三月粮,逡巡中辍。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4:第4单元 白发的期盼(节选) 永不消逝的歌声 含答案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4:第4单元 白发的期盼(节选) 永不消逝的歌声 含答案

白发的期盼(节选)/永不消逝的歌声本课话题——孝朗读——课文中的名段“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有些事情永远不能追回,有些遗憾永远无法弥补。

做儿女的你,也有悔之晚矣的叹息吗?趁着父母身体康健多尽孝道,也许只是一件御寒的棉衣,也许只是几块他们爱吃的点心,也许只是一句贴心的问候,这些东西在父母的心中有着极重的分量。

因为不管是锦衣玉食还是粗茶淡饭,在孝的天平上都是平等的。

“子欲养而亲不待”,只希望这句古训,不再在我们生活中演绎。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板车女孩黄凤:爸在家就在黄凤6岁时,她爸爸意外摔伤高位截瘫,妈妈离开家。

11岁时她推着400斤的铁板车把爸爸带到上海治病。

连续10年,她独自照顾爸爸,给他喂饭、翻身、按摩、换尿片。

风霜雨雪再累再苦也不曾放弃!16岁的黄凤说:委屈时看见我爸笑,就没事了。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礼记》2.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孔子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4.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孟子5.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庄子6.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苏辙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干冽.( ) 泥泞.( ) 绰.号( ) 肥沃.( ) 恪.守( ) 支撑.( ) 憧.憬( ) 怀揣.( ) 高耸.( ) 镌.刻( ) 颁.发( ) 砸.脚( ) 【答案】 li â n ìn ɡ chu î w î k â ch ēn ɡ ch ōn ɡ chu āi s ǒn ɡ ju ān b ān z á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伺⎩⎨⎧伺.候( )伺.机( )(2)靡⎩⎨⎧风靡.( )奢靡.( )(3)累⎩⎨⎧拖累.( )累.赘( )劳累.( )(4)差⎩⎨⎧差.不多( )差.错( )参差.( )2.语境辨析法(5)“叨叨团”还建立了“唠.( )叨热线”,每位志愿者坚持全天开机,及时为老人提供“电话唠.( )嗑”服务,还可根据老人需求随时上门服务。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必修4训练:永不消逝的歌声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必修4训练:永不消逝的歌声 Word版含解析

永不消逝的歌声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罕.见(hǎn)干冽.(liè)给.养(gěi)脍炙..人口(kuàizhì)B.肥沃.(wò) 转.文(zhuàn)攀.谈(pān) 不胫.而走(jìnɡ)C.瞌.睡(kē) 恪.守(kè)岂.止(qǐ) 厚积薄.发(báo)D.署.名(shǔ) 敞.开(chǎnɡ)病榻(tà) 高耸.云天(sǒnɡ)项,“给”应读“jǐ”;B项,“转”应读“zhuǎn或zhuǎi”;C项,“薄”应读“bó”。

2.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崇尚佩戴遥远天暮低垂B.执着埋没震憾泥泞不堪C.质朴改编广泛融会贯通采集支撑恰如其分项,“暮”应为“幕”;B项,“憾”应为“撼”;D项,“练”应为“炼”。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王洛宾不仅以他整理、搜集、创作的西部民歌著称于世,他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创作的激动人心的革命歌曲更是中国音乐艺术海洋中的精华。

B.嘉禾是个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地方,这里的民歌享有“北有兰花花,南有伴嫁歌”之誉,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湘昆的发祥地之一。

C.在全球金融动荡的寒风中,以“创客天堂”形象令世界瞩目的华强北电子一条街,正经历着一场从“产业创新”向“社会创新”的蜕变。

D.作为中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民族音乐家之一,王洛宾无时无刻都记得搜集整理民间故事和民歌,创作出能赢得观众喜爱的富有民族风味的歌曲。

项,语序不当,应为“搜集、整理、创作”;B项,结构混乱,是“发祥地之一的”应是“嘉禾”而不是“这里的民歌”;D项,否定不当,“无时无刻都”应改为“每时每刻都”或“无时无刻不”。

4.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音乐创作的过程是一种特殊而复杂的艺术生产过程和审美创造活动。

作家,,,,,。

整个创作过程是形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等多种思维方式和心理形式共同参与协作完成的。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永不消逝的歌声》名师教案1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永不消逝的歌声》名师教案1

《永不消逝的歌声》教案学习目标:欣赏获奖广播稿,了解王洛宾的生平事迹,感受他的高贵品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用《在那遥远的地方》导入二、了解王洛宾请学生说说自己所了解的王洛宾三、广播稿思路清晰、选材精当王洛宾是个经历丰富、成就卓著的民族音乐家。

讲好关于他的故事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我们来看看,这篇获奖广播稿是按照怎样的思路来介绍他的?请划分全文层次并简要概括每层的意思。

【明确】1.永别王洛宾2.追忆王洛宾3.人生转折点4.采编民歌5.囚禁生活6.人生价值四、广播稿穿插音乐广播中不时插入歌曲,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相关歌曲具体谈谈。

【明确】插入王洛宾改编的经典民歌,增强了广播的感染力,调节了广播的节奏。

插入的歌曲串联起前后内容,增加节目的整体性。

不时插入歌曲,更突出王洛宾这位“西部歌王”的地位、成就和艺术特点。

《眼泪花儿》,王洛宾艺术人生的转折点,从此放弃出国深造的梦想,转而植根于民歌这块肥沃的土壤;《达坂城的姑娘》,生动具体展现了“传歌者”搜集、整理、改编民歌的创作过程,赞扬了他的创作原则;《撒阿黛》,记述王洛宾两次入狱的苦难历程,表达了苦难中的艺术家对音乐热爱、对美好的憧憬与信念;《在那遥远的地方》,形成他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地位与影响力。

五、广播稿语言精美1.广播稿第一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初春大雪、黑纱、花圈、熟悉的乐曲,营造了天人同悲的沉痛氛围,一下子使听众陷入既悲伤又崇敬的情感之中。

这里采用情境渲染、倒叙设置悬念的方法,吸引听众的注意,为之后讲述关于这位老人的故事做了情感铺垫。

2.文章为什么写监狱大院里一排排的白杨树?【明确】(1)文章写白杨顽强的生命力,象征王洛宾顽强、执着精神,他在监狱艰苦的环境中仍不放弃采风,最后搜集三大本民歌集,堪称壮举。

(2)为后面播放歌曲《高高的白杨》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3)深化主旨,形象地表达了对王洛宾顽强意志的赞颂之情。

3.在文章的最后也是节目的最后播放《半个月亮爬上来》这首歌曲有何深意?【明确】照应前文《在那遥远的地方》与《半个月亮爬上来》一起入选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这一重大事件;同时照应了标题,暗示了主旨。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15永不消逝的歌声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4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15永不消逝的歌声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4

永不消逝的歌声(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一、语言运用(2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学生中不乏写作的“完美主义者”,他们总希望文质兼美,点点滴滴都“美味香浓”。

于是,思想要最深,语言求最美,素材求最新……他们的精神固然可贵,但效果往往欠佳,一些学生的“优秀作文”看上去无懈可击,读起来却极易令人疲倦,难以产生“读下去”的强烈欲望。

其实,“完美也可能令人乏味”。

人的审美追求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恰如一个人练书法,日日追求每一笔的绝对完美,要成为千字如一的“馆阁体”书法家,可至多成为“挑不出毛病”的文徵明,永远达不到王羲之________的妙境。

当他们还在刻板地描红,追求细节的完美时,卫夫人却赋予笔画自然物态,使其变化万端、大气淋漓。

如此看来,二者的高下之别,可能与见识、胸襟、气度有关,而二者的创造性及艺术表现力,亦________。

同理,写作教学中,我们应着力丰富学生的见识,开阔学生的胸襟和气度,而不是要求他们刻意追求语言表达与篇章结构的精美。

中学生作文为什么越来越像“馆阁体”?当然跟与自然隔离、与社会脱节、与缺乏对人生的思考紧密相关……( ),“断气”“断魂”也在所难免。

让学生有机会和自然、社会、人生亲密接触。

知道了大局,才不会只求局部;有了________的“大气象”,才不会一味雕琢细节而落入________的“小蒸腾”。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些学生的“优秀作文”看上去无懈可击,读起来却极易令人疲倦,难以产生“读下去”的欲望。

B.学生的一些“优秀作文”看上去无懈可击,读起来却极易疲倦,难以产生“读下去”的欲望。

C.一些“优秀作文”看上去无懈可击,读起来却极易令人疲倦,难以使人产生“读下去”的欲望。

D.一些学生的“优秀作文”看上去无懈可击,读起来却极易疲倦,难以使人产生“读下去”的欲望。

解析:选C。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的能力。

A项,表意不明,“一些学生的‘优秀作文’”有歧义;B项,结构混乱,前一个分句主语是“优秀作文”,“难以产生‘读下去’的欲望”偷换主语;D项,表意不明,“一些学生的‘优秀作文’”有歧义。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必修4课件:永不消逝的歌声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必修4课件:永不消逝的歌声
永不消逝的歌声
-1-
永不消逝的歌声
首页
新知导学
答疑解惑
读写延伸
与歌者米嘉荣
刘禹锡 唱得《凉州》意外声, 旧人惟数米嘉荣。 近来时世轻先辈, 好染髭须事后生。
[赏析] 本诗从反面落笔,于温柔敦厚中透出 愤懑不平。《凉州》曲调的不寻常,衬托着 米嘉荣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技艺。“旧人 惟数”,从正面突出米嘉荣。最后两句笔锋一 转,突出题旨。米嘉荣一身绝技,理当受人敬 重,可社会上流行的风气是轻先辈重后生。 刘禹锡反对“时世轻先辈”,却奉劝人们“染 髭须事后生”,劝慰之中,暗含着无限辛酸和 诗人自己的愤世之情。这是忍着愤怒的温
为表彰他为20世纪中华音乐传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于1994年7月授予他“东西方文化交流特别贡献奖”。
-5-
永不消逝的歌声
首页
新知导学
答疑解惑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1.注字音
加点字
读音
加点字
罕.见
hǎn
干冽.
liè
泥泞.
nìng
攀.谈
pān
达坂.城
bǎn
恪.守


给.出 给.养
-8-
永不消逝的歌声
首页
新知导学
答疑解惑
读写延伸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4.辨近义 (1)搜集·收集 辨析:“搜集”,到处寻找(事物)并聚集在一起。“收集”,使聚集在一 起。“搜集”比“收集”多了一层“寻找”的意思。“搜集”花费的时间 多、精力多,过程比“收集”要难。 例句:①工作站利用其海外优势,搜集有意向来中国发展的海外 高层次人才信息,积极推荐给新区企事业单位。 ②从今年5月启动征集,杭州市档案馆征集处已陆续收集到近百 件由市民捐赠的和G20峰会相关的物件。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4练习:第4单元_白发的期盼(节选)_永不消逝的歌声_训练—落实提升有答案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4练习:第4单元_白发的期盼(节选)_永不消逝的歌声_训练—落实提升有答案

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错误的注音。

溜.达(liū)赡.养(shàn)拎.着(līn)拖累.(lèi)肥沃.(wò) 戈.壁(ɡē) 恪.守(ɡè) 憧.憬(chōnɡ)怀揣.(chuāi) 镌.刻(juān) 风靡.(mí) 颁.发(bān)【答案】“累”读lěi;“恪”读kè;“靡”读mǐ。

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皇恐清晰融洽无影无踪署名执着殿堂天墓低垂支撑憧憬曲谱融汇贯通【答案】皇-惶;墓-幕;汇-会。

3.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08902039】①不容________的另一个原因是,我国60岁以上老人已经有一亿二千六百万。

②老年人的精神________就是指外界用很好的表达方式去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从而保持老年人持续的完好的一种精神状态。

③遭遇了被________半个世纪的人生,王洛宾幽默地称自己是“嫁不出的老新娘”。

A.忽视抚养湮没B.忽略赡养湮没C.忽视赡养埋没D.忽略抚养埋没【解析】忽视:指不重视;不注意。

忽略:指疏忽,不在意;没注意到。

抚养:指爱护并教养。

赡养:指供给生活所需,特指子女对父母在物质上和生活上进行帮助。

湮没:指埋没。

埋没:埋在地下;使显露不出来,不能发挥作用。

【答案】 C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导学号:08902040】A.“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有些事情永远不能追回,有些遗憾永远无法弥补。

B.可是这天,春风中的乌鲁木齐却天幕低垂,空中沸沸扬扬....飘落着初春罕见的大雪。

C.然而在向老人告别的灵堂里,并没有低沉的哀乐,回响在那里的却是一曲脍炙人口....的《在那遥远的地方》。

D.融会贯通,厚积薄发....,这是王洛宾恪守的创作原则。

【解析】A项,子欲养而亲不待:子女想要赡养父母,但父母却已等不到这一天。

B项,沸沸扬扬:形容人声喧扰,议论纷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一、语言运用(2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学生中不乏写作的“完美主义者”,他们总希望文质兼美,点点滴滴都“美味香浓”。

于是,思想要最深,语言求最美,素材求最新……他们的精神固然可贵,但效果往往欠佳,一些学生的“优秀作文”看上去无懈可击,读起来却极易令人疲倦,难以产生“读下去”的强烈欲望。

其实,“完美也可能令人乏味”。

人的审美追求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恰如一个人练书法,日日追求每一笔的绝对完美,要成为千字如一的“馆阁体”书法家,可至多成为“挑不出毛病”的文徵明,永远达不到王羲之________的妙境。

当他们还在刻板地描红,追求细节的完美时,卫夫人却赋予笔画自然物态,使其变化万端、大气淋漓。

如此看来,二者的高下之别,可能与见识、胸襟、气度有关,而二者的创造性及艺术表现力,亦________。

同理,写作教学中,我们应着力丰富学生的见识,开阔学生的胸襟和气度,而不是要求他们刻意追求语言表达与篇章结构的精美。

中学生作文为什么越来越像“馆阁体”?当然跟与自然隔离、与社会脱节、与缺乏对人生的思考紧密相关……(),“断气”“断魂”也在所难免。

让学生有机会和自然、社会、人生亲密接触。

知道了大局,才不会只求局部;有了________的“大气象”,才不会一味雕琢细节而落入________的“小蒸腾”。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一些学生的“优秀作文”看上去无懈可击,读起来却极易令人疲倦,难以产生“读下去”的欲望。

B.学生的一些“优秀作文”看上去无懈可击,读起来却极易疲倦,难以产生“读下去”的欲望。

C.一些“优秀作文”看上去无懈可击,读起来却极易令人疲倦,难以使人产生“读下去”的欲望。

D.一些学生的“优秀作文”看上去无懈可击,读起来却极易疲倦,难以使人产生“读下去”的欲望。

解析:选C。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的能力。

A项,表意不明,“一些学生的‘优秀作文’”有歧义;B项,结构混乱,前一个分句主语是“优秀作文”,“难以产生‘读下去’的欲望”偷换主语;D项,表意不明,“一些学生的‘优秀作文’”有歧义。

故选C。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游刃有余不相伯仲云蒸霞蔚目眩心花B.炉火纯青不言自明云飞泥沉繁花似锦C.游刃有余不相伯仲云飞泥沉目眩心花D.炉火纯青不言自明云蒸霞蔚繁花似锦解析:选D。

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

游刃有余: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

炉火纯青: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语境说王羲之书法的妙境,第一处选用“炉火纯青”。

不相伯仲: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

不言自明:不用说话就能明白。

语境中说二者的创造性及艺术表现力也很明显,第二处选用“不言自明”。

云飞泥沉:比喻消失或悬殊极大。

云蒸霞蔚:形容景物绚丽灿烂。

语境中说“大气象”,第三处选用“云蒸霞蔚”。

繁花似锦:无数色彩鲜艳的花,好像漂亮的锦缎。

目眩心花:眼花缭乱,心神迷乱。

语境中说不会落入“小蒸腾”,第四处选用“繁花似锦”来描述写作中刻意追求诸如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精美达到的“效果”比较合适。

故选D。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追求精美本无可厚非,但足不出户,思不离庐,且以此为终极追求,势必将写作陷入等同于好词好句的营造的误区B.追求精美本无可厚非,但以此为终极追求,且足不出户,思不离庐,势必陷入将写作等同于好词好句的营造的误区C.追求精美本无可厚非,但以此为终极追求,且足不出户,思不离庐,势必将写作陷入等同于好词好句的营造的误区D.追求精美本无可厚非,但足不出户,思不离庐,且以此为终极追求,势必陷入将写作等同于好词好句的营造的误区解析:选B。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

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结合语境,“且以此为终极追求”前面提到两种行为,句中代词“此”指代不明,排除A、D两项;“势必将写作陷入等同于好词好句的营造的误区”,“将写作”置于“陷入”前,导致“陷入……误区”陈述对象由“中学生”转化为“写作”,这与要表达的原意相悖,排除C。

故选B。

4.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25个字)(3分)天山网讯(记者朱凯莉黄新生摄影报道) 他被誉为“西部歌王”,是首位在联合国高唱民歌的中国人,也是首位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西方文化交流特别贡献奖”的华人音乐家,他就是中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民族音乐家——王洛宾。

3月21日,在纪念王洛宾百年诞辰之际,新疆著名艺术家、书画家和群众演员400余人云集一堂,参加人民音乐家王洛宾百年诞辰公益纪念活动。

活动现场,从《康定情歌》《在那遥远的地方》,到《青春舞曲》《咿呀阿热罗》,在一首首经久传唱、耳熟能详的乐曲中,人们被带回了往昔激情燃烧的岁月。

答:答案:纪念音乐家王洛宾百年诞辰,新疆再响《青春舞曲》。

5.把下面的句子依次填入文段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衔接连贯。

(只写序号)(6分)《半个月亮爬上来》的改编成功,使王洛宾对新疆少数民族民歌的认识,以及改编和创作技巧,都跨上了新的高度。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王洛宾“东西方文化交流特别贡献奖”。

①让淳朴与文雅、粗粝与细腻有机结合起来②走向了世界音乐艺术的舞台③王洛宾善于把原始民歌的旋律高度艺术化④经过这样的艺术加工和处理⑤《半个月亮爬上来》四方传播答:解析:根据④中的“这样的艺术加工和处理”判断只有①③属于“艺术加工和处理”,根据主语“王洛宾”判断顺序为③①;②⑤是④的结果,只有先向“四方传播”,才能走向“世界音乐艺术的舞台”,故排为⑤②。

所以其顺序为③①④⑤②。

答案:③①④⑤②6.仿照下面画横线部分的句式,在空缺处补写出相应的语句。

要求句式一致,语意相关。

(4分)一个人要有梦想,梦想是让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梦想给了我们划破天穹的翅膀,让我们在广袤的长空中尽情翱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梦想,当然也让我们的心情更加灿烂。

答案:(示例)梦想给了我们驰骋草原的骏马让我们在宽广的牧场上执鞭狂奔梦想给了我们点亮黑暗的明灯让我们在漆黑的世界里洞察万物7.下面是某同学演讲时的开头一段,指出并修改其中的三处错误。

(6分)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有自己的偶像。

①在这些偶像身上,闪烁着时代精神的光芒。

②他们的个性特征、事业成就,他们的生活情趣、奋斗经历,都令人③佩服、敬慕、钦仰。

人们④将他们作为人生榜样,⑤激励自己在人生旅途中不断奋进。

(1)将________处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________处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________处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这些偶像身上,闪烁着时代精神的光芒(2)②他们的奋斗经历、事业成就,他们的生活情趣、个性特征(3)③“佩服”“敬慕”“钦仰”三个词保留一个即可二、阅读提升(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1题。

守水丘脊梁①一进七月,芦溪河便瘦得筋骨突现了,粗粗的河石,裸露在炎炎的烈日下,发出刺眼的亮光,石头上,还隐约升腾起一股袅娜的热烟。

石隙间,有一脉细细的流水,被太阳烧得温热,艰涩地向前爬着。

父亲站在河畔的田塍上,抬眼望望吐火的天,又低头看看恹恹的禾苗,长叹一声说,这狗日的天气——又要守水了!②村庄里有百十亩水田,全靠了芦溪河的那脉细流浇灌;村庄里有百十口人,全指望着这百十亩水田度日。

在这干旱的季节,水,自然便成了村人无可相让的财富,尽管,他们平日称兄道弟、和睦相处。

③父亲费尽了周折,终于将河水导引到了自家的田里。

那脉细细的宝物,缓缓地,走走停停地滋润着我们干涸的田地。

父亲蹲在进水闸前,静静地看,看河水一步一步地往前爬。

看着看着,他一派肃穆的脸庞,终于像河水滋润过的禾苗一样,慢慢就浮起了一丝淡淡的生气。

水真是个好东西哦。

父亲自言自语地说。

④我赤着双脚,在滚烫的芦溪河中找龙虾,找到太阳落山了,还是没逮着几个。

⑤烦躁起来。

我央父亲,回去吧,娘在等我们吃晚饭呢。

父亲看都没看我,望着他的禾苗说,你去吃吧。

吃了给我送点来。

告诉你娘,今夜我要守水。

⑥当我提着一竹篮粗茶淡饭赶到田头时,满天的星子已开始朝我挤眉弄眼了。

父亲接过碗筷,三五下就剿灭个精光。

借着星子的微光,我发现父亲的手上还有黝黑的泥巴。

⑦我自告奋勇要留下来守水。

父亲起初不允,后来就同意了,他说,也罢,你守上半夜,我守下半夜。

记住,任何人要水都不要肯,你想睡了就叫醒我。

说着他就在田埂边的草地里躺了下来,惊得几只青蛙呱呱死叫。

⑧我端坐到父亲坐过的水闸前,心里竟有了一丝神圣的感觉。

我长大啦,我能替父亲担当如此重大的使命啦。

夜风热热的,我心里也热热的。

⑨田野上一片寂静,青蛙也懒得叫,远处有几只萤火虫,在高高低低地飞,像鬼火在跳舞。

⑩慢慢地,我的眼皮就涩了起来,不知不觉地便倒在水闸旁睡着了。

迷迷糊糊中,我听到有人在吵架。

睁开眼,原来是父亲和六叔,还有一个人,是房家屯的,面熟,不知叫什么。

六叔说,再怎么样,你也得分一半给我,好歹我们是堂兄弟。

房家屯的说,你都灌大半夜了,轮都轮到我们下面的了。

父亲坚决地说,不成,水这么小,你看我才灌了多少?再说,先上后下是自古的道理,你都不懂?房家屯的说,等你灌满,我们下游的只怕都干死了,你想叫我明年呷西北风?看到他们愈吵愈凶,我担心打起来父亲会吃亏,忙跳进水渠坐到闸栏上。

六叔他们于是没办法了,只好骂骂咧咧地离去。

父亲叫我继续睡,并把他的衬衣盖到我的身上,我第一次感到,父亲的动作很温存。

⑪太阳辣辣地晒到我的屁股上时,我终于醒了。

一骨碌爬起,只见父亲蹲在田埂上,神情沮丧,再看看我们的田地,只剩一片干干的湿泥,没有一滴水。

水呢?父亲说,八成是房家屯那狗日的昨晚趁我睡着时偷去了。

我的血脉便贲张起来,因为那水里不单含有父亲的心血,也有我一夜的苦守。

我决定去报复他。

父亲喝住我,说,算了,大家都是为了弄口饭吃。

我说,那我们的禾田怎么办?今晚继续守。

父亲淡淡地说。

8.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答:解析:先回答景物的特点——天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