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拓展阅读课设计
2024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第八单元第八单元单元分析

第八单元单元分析人文主题本单元以“美好品质”为主题,编排了《司马光》《灰雀》《手术台就是阵地》《一个粗瓷大碗》4篇课文。
课文中冷静机智的司马光,关爱、呵护儿童的列宁和天真诚实的孩子,对工作极其负责、勇于为革命献身的白求恩,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坚持革命的赵一曼,他们身上都闪耀着美好的品质。
课文编排本单元编排了《司马光》《灰雀》《手术台就是阵地》《一个粗瓷大碗》四篇课文。
《司马光》是小学第一篇小古文,这篇小古文比较简单,在教学中需要把握开篇之文的要义,根据已有学习古诗的经验,引导学生了解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
《灰雀》讲述了列宁发现喜欢的灰雀不见后,与偶遇的一个男孩展开了一次对话。
男孩抓了灰雀,但列宁没有点破,而是以自己对灰雀的喜爱打动小男孩,唤醒男孩的诚实品质。
《手术台就是阵地》讲述了白求恩大夫不顾危险,坚守阵地的崇高精神。
《一个粗瓷大碗》写了通讯员给赵一曼送碗被拒,赵一曼送碗给战士们盛饭的故事,表现了赵一曼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语文要素本单元阅读方面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
这是对默读提出的进一步的要求,即带着问题默读,一边读一边思考。
重视了培养学生带着问题默读的习惯,帮助学生提高默读的效率,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精读课文的课后题和阅读课文的学习提示,引导学生默读时思考句子或段落的意思:《灰雀》要求默读时揣摩人物的心理。
《手术台就是阵地》要求默读时思考课题的含义。
《一个粗瓷大碗》要求默读时了解“粗瓷大碗”的感人故事。
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梳理默读的基本方法。
本单元的习做要求是“学写一件简单的事”,话题是“那次玩得真高兴”。
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安排写意见事,要求学生把玩的过程相对完整地写下来,并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
学生的身心特点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经验学生的个体差异可能遇到的困难其他1.能借助注释理解《司马光》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
目标
- 了解并掌握本单元的识字、识别及朗读能力
-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识字
- 研究新生字:热、鸟、乌、晴、雨、风
- 复已学字:冷、过、地、方、午、走
识别及朗读
- 识别并朗读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短语
阅读理解
- 通过阅读课文《小鸟和道路》和讲解,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
- 利用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
识字
1. 师生共同研究新生字:热、鸟、乌、晴、雨、风,学生跟读
2. 复已学字:冷、过、地、方、午、走,师生一起复并巩固记忆
识别及朗读
1. 同学们带着课文《小鸟和道路》跟读,注意节奏和语调
2. 注重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短语进行识别和朗读,师生一起进行指导和示范
阅读理解
1. 师生共同阅读课文《小鸟和道路》,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生字
2. 分小组进行讨论,回答问题,理解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语言表达
1. 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小组合作演绎课文中的故事情节,提高学生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2. 小组讨论,进行故事改编,发挥创造力,尝试编写自己的版本
教学评价
1. 对学生在识字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测试和评价,重点关注新学字的掌握情况
2. 对学生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进行观察和评估,记录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发言情况
参考资料
-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 课文《小鸟和道路》。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案教学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案教学反思美好的品质是黎明初升的太阳,赐予大地新生的希望;是黄昏时天边的夕阳,为回家的人们把归途照亮;是夜空中闪亮的星星,给迷路的旅人指引方向。
美好的品质是一个人的精神土壤,在爱和善良的滋养下,它将育出馥郁的灵魂之花,结出甘甜的美德之果。
走进本单元,你将认识举石砸瓮、救出落水的孩子的司马光;你将理解让忧郁自卑的小女孩鼓起生活的勇气的两次掌声所蕴含的重大意义;你将结识用爱与宽容引导小男孩改错的列宁;你将走近危急关头依然坚守手术台的无私大夫白求恩。
让我们从这些人的优秀品质中汲取养料,完善自己的人格。
本单元以“美好品质”为主题进行编排,旨在引导学生关注不同人物的美好品格和伟大精神,受到高尚的情感熏陶。
同时,初步了解记叙一件事情的基本方法,学会叙写一件简单的事。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教学时要注意,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默读习惯,帮助他们提高默读效率;二是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理解课文;三是不要拔高文言文学习的要求,重在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课文司马光2~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及与现代文的差异。
掌声 2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说出英子前后的变化及其原因;尝试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能转换人称复述故事片段。
灰雀 2分角色朗读对话,读出不同的语气;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体会人物的精神;体会列宁和男孩对灰雀不24司马光文本分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
”本文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小故事:有一次,司马光和一群孩子在庭院嬉戏。
一个小孩爬上瓮,失足落入水中。
大家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瓮。
瓮破了,水一下子喷涌出来,落水的小孩得救了。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复习课教学计划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复习课教学计划教学目标:- 复第八单元的重点知识和技能-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研究和表达能力教学内容:1. 回顾课文:通过读课文和讨论,回顾第八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词语解释、文章结构、情节要点等。
2. 阅读理解练:选择一篇与第八单元内容相关的短文,让学生进行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写作活动:让学生根据第八单元的主题或情节要点,进行小组或个人写作活动,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合作研究活动:安排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一个与第八单元相关的任务,如制作海报、演示PPT等,培养他们的合作研究和表达能力。
5. 课堂讨论:通过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讨论,深入探讨第八单元的主题和含义,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
教学步骤:1. 温故知新:通过提问或小游戏等形式,温第八单元的重点知识和技能。
2. 课文回顾:引导学生回忆和概括第八单元的故事情节和主要内容。
3. 阅读理解练:分发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独立完成阅读,并回答问题。
4. 写作活动:根据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设置不同的写作任务,并指导他们进行写作练。
5. 合作研究活动: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安排合适的合作研究活动,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就课文的主题和意义进行讨论,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7. 总结复: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
教学评估: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课堂表现以及作业完成情况等来评估学生对第八单元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备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资源,可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步骤。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单元备课+课时教案

第八单元单元备课+课时教案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以“爱”为主题,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篇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司马光》这篇文言文通过讲述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友的故事。
《掌声》这篇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在同学们鼓励的掌声中变得自信的故事。
《灰雀》讲述了列宁、灰雀和一个小男孩之间的故事。
《手术台就是阵地》讲的是加拿大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战斗中,以手术台为阵地,坚持为伤员做手术的动人故事。
本次口语交际意在让学生学会请教。
习作的主题是“那次玩得真高兴”,引导学生将自己玩得特别开心、印象特别深刻的一次经历写下来。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四个板块。
二、单元教学目标: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背诵文言文。
4.学写一件简单的事。
5.在生活中遇到不好解决的问题时懂得向别人请教。
6.积累名言警句。
三、单元重难点:重点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能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背诵文言文。
难点学写一件简单的事。
四、单元课时安排:《司马光》1课时《掌声》2课时《灰雀》2课时《手术台就是阵地》1课时24司马光一、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背诵课文。
3.感悟司马光对朋友的爱,学习他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
4.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在反复诵读中品味古文独具魅力的语言。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感悟司马光对朋友的爱,学习他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
难点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在反复诵读中品味古文独具魅力的语言。
三、教学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
1.导入:课件出示文中插图。
大家会想起哪个故事呢?学生自由讨论。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八单元 教案

第八单元(教案)教材分析一、单元主题本单元以“美好品质”为主题,编排了《司马光》《灰雀》《手术台就是阵地》三篇精读课文,及《一个粗瓷大碗》一篇略读课文,展现了人物身上的美好品质。
课文中的人物,既有成年人也有儿童,既有古代史学家也有近现代革命家,既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
他们分别是:冷静机智的司马光,关爱、呵护儿童的列宁和天真诚实的男孩,对工作极其负责、勇于为革命献身的白求恩,不畏艰苦、以身作则、关心战士、舍己为人的赵一曼。
其中,《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
二、语文要素1.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在默读时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即带着问题默读,一边读一边思考。
《灰雀》要求默读时揣摩人物的心理;《手术台就是阵地》要求默读时思考课题的含义。
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梳理默读的基本方法。
2.学写一件简单的事。
本单元的习作话题是“那次玩得真高兴”。
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安排写一件事,要求把玩的过程相对完整地写下来,并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
要素分解1.将“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这一语文要素与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结合起来,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亲身经历。
然后小组内或全班边交流边总结,最后通过“交流平台”进行方法的梳理与总结。
2.在动手写“那次玩得真高兴”之前,先安排学生回忆自己的实际生活,然后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自己玩得真高兴的一件事。
交流的时候,大家边听边互相评议,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动手写下来。
让学生在体会到习作的快乐的同时,坚定信心——习作并不难。
第八单元综合素质达标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1. 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____”。
(2分)(1)大(dàdài)夫说:“你的身体没什么大(dàdài)问题,休息几天就好了。
”(2)子弹(dàn tán)射到那种材料上又弹(dàn tán)了回来。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主题阅读 第八单元主题阅读

第八单元主题阅读(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文章的意思。
)穿红裙子的老师20岁的她走进了我们的乡村小学。
她留着一头乌黑的长发,穿了一条好看的红裙子。
学校安排她给我们上语文课,任班主任。
她上课与众不同:有时把学生带到村子中间的清水河里,找小鱼咬脚趾的感觉;有时把学生领到郁郁葱葱的牛头山上,看哪儿像牛头,哪儿像牛角;有时把学生打扮成课文中的大灰狼、小白兔、丑小鸭,在讲台上模仿课文内容大喊大叫,有哭有笑……课堂上,学生经常跟着她进入课文的情境。
我们一会儿仿佛是没有捞到月亮的小猴,水淋淋地站在讲台上;一会儿又是卖火柴的小女孩,蜷(q uán)缩在飞扬的雪花中……她那漂亮的红裙子飘在课外活动的场地上,飘在学校的小戏台上,把学生带到了课本以外的精彩世界。
不久,班队会、活动课在这所偏僻(p ì)小学的各班如火如荼(tú)地开展起来了。
学校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学校成了孩子们的家。
家长们也满心欢喜地交谈着:“看这些娃儿,心思都叫学校给抓去了!”有一次,她到县城参加了一个教学研讨会,一去就是5天。
这可苦了这些山里娃。
他们一天3次站在校门口的尖角山上,等啊,盼啊,想看到那红裙子又飘回来。
第6天,她从城里回来了,她带来了锅碗瓢盆,带来了书本和电脑,还带了几件更漂亮的红裙子。
她对着围过来的学生微笑着,好像在说:我哪里也不会去。
孩子们围着她的红裙子,叫着,跳着,许多学生流着泪笑了。
1.【词语理解】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偏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信息提取】这个老师的语文课有哪些与众不同?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画上“”。
3.【语文要素】短文中为什么多次写到“红裙子”?带着问题默读短文,填一填。
从结构上说,“红裙子”贯穿全文,是短文的________;从内容上说,它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单元目标1.了解和掌握形近的字组词的方法,提高识字能力。
2.能够清楚有序地叙述过程中发生的事件,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能够通过简单的绘画作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提高绘画能力。
教学重点1.形近的字组成词。
2.细节描述的技巧。
3.图画表达的技能。
教学难点1.细节描述的组织和呈现。
2.图画表达的思考和创造。
教学准备1.课本和练习册。
2.图画纸和彩笔。
3.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教学内容及方法课程内容本单元主题为《我的童年》。
本课的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回忆童年时的美好经历,包括冬天和春天的游戏等。
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回忆童年时的美好时光,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和绘画能力。
教学方法本单元采用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通过小组内同学之间的互动和自学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在欢乐的学习氛围中提高综合素质。
第一步:引入对于学生来说,回忆童年时所经历过的美好时光是一件非常愉悦的事情。
在引入环节中,老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童年时的游戏玩具或其他有趣的物品,从而激起学生的回忆,并让学生在好玩的氛围中更好地学习新的知识。
第二步:导入在课文的开头,让学生观察并讨论课文中的一些词汇和用词,如“童年”、“冬天”、“春天”等。
引导学生在对这些词汇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
第三步:阅读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作者童年时的游戏和活动,并引导学生对文章中形近的词进行分析,评估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第四步:口语表达在课文阅读后,让学生讨论并回忆自己在童年时所进行的游戏活动,并以最为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描述这些游戏和活动。
在口语表达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细化描述重要细节,让学生掌握清晰、生动、有条理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五步:图画表达在口语表达环节结束后,让学生用彩笔或其他绘画工具表达自己对童年时所进行游戏的感受和印象。
在表达过程中,老师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让学生不断提高创造力和想象力。
第六步:总结针对学生在本节课程中的表现,让老师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绘画技巧进行总结,然后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程进行回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拓展阅读课设计
教材分析:
《四块糖的故事》:讲述的是陶行知先生与王友同学之间发生的故事。
面对犯错的王友同学,陶行知先生娴熟的运用了肯定的力量,让王友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赞扬了陶行知先生高超的教育艺术。
《举手的秘密》:记叙了“我”小学四年级时,由于缺乏自信心,上课不敢举手发言。
老师与“我”秘密约定:不知道答案举右手,知道答案举左手,最后“我”终于树立了自信心,赞扬了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友善和宽容。
《人生是一片“菜园”》是一篇哲理深刻的短文:“我”家的菜园靠近马路,雨天,路泥泞,行人踩了我家的菜园。
父亲没有生气,而是挑上炉渣铺在路上,此后,再没有踩我家的菜园。
短文告诉我们:人生也是一片“菜园”,我们不要总抱怨自己的“菜园”遭人践踏和伤害,而应该给别人以包容和方便。
教学目标
1.通读文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默读课文,学习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及神态等描写感受到人物品质的。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推荐阅读
1、回顾本单元的内容
2、出示阅读篇目
二、阅读概览初步领悟
1.回顾“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内容”这一阅读方法
2.根据“读书单”默读《四块糖的故事》《举手的秘密》《人生是一片“菜园”》三篇文章。
3.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读书单”。
读书单
《四块糖的故事》思考:1、文章写的是哪两个人之间的故事?
2、划出描写王友说的话及王友的神态的语句,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王友内心有什么变化?你从中感悟到陶行知怎样的教育方法?
《举手的秘密》思考;1、划出高老师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通过这些语句你体会到高老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
《人生是一片“菜园”》:思考;1、读完文章后,你觉得父亲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2、“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三、互动交流赏析精彩
《举手的秘密》出示句子:
1.一双温暖的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2.看见了高老师亲切的笑容。
3.高老师微笑着对我说:“这样吧,当你真的能回答问题的时候,
你就和大家一样举起右手。
如果你不会你就举左手。
这样我就知道你到底会还是不会了。
”
《人生是一片菜园》出示句子:
1. 父亲听了我的哭诉后,并不生气,而是挑上了一担炉渣。
2、“孩子,行人也不是有意踩我们家的菜园,只是路上满是泥泞,不方便走。
只要我们把路铺好,给行人方便,行人也会方便我们的,他们也就不会再踩我们家的菜园了。
”父亲开导我说。
四、归纳提升延伸阅读
1、梳理归纳学习方法:我们是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及人物的神态来感受到人物品质的。
2、布置作业:阅读《爱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