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练习教学内容
[全]三年级语文 课外阅读训练+指导详解
![[全]三年级语文 课外阅读训练+指导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d4c60a2a770bf78a642954b6.png)
三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训练+指导详解一、原文阅读:仁慈天使南丁格尔出生在一个英国很富有的家庭,她从小就有一颗纯洁、善良的心。
她从不把玩坏了的布娃娃丢掉,而是把布娃折断的手或脚重新缝好,细心地加以照料。
长大后的南丁格尔不顾家人的反对,当了一名护士,热心地照顾、帮助病人。
后来,英国和别的国家爆发了一场战争,大批伤员在战地医院里死去,因为战地医院仅仅是一座座肮脏易感染的帐篷。
南丁格尔来了,她把这里变成了干净的病房,不允许细菌滋生。
她细心地为伤员们包扎伤口、清洗身体、喂重伤员吃饭,她为他们唱歌、读圣经……让伤员们忘了伤病的痛苦。
每个夜晚,她都提着灯笼,一张病床一张病床地去巡视,慰问和鼓励一个又一个伤员。
伤员们都说,南丁格尔就是一位真正的仁慈天使。
1910年8月13日,南丁格尔在睡眠中逝世,享年90岁。
南丁格尔终身未嫁,她的一生为护理事业做出了超人的贡献。
1912年。
国际护士会倡议定于每年5月12日----南丁格尔诞辰日举行纪念活动,并将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
二、提升练习:1、为下面的多音字注音组词。
(1)提()______ ()______(2)重()______ ()______2、按要求写词语(1)近义词:慰问——_______(2)反义词:善良——_______3、国际护士节是哪天?是为了纪念谁而设定?4、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南丁格尔拥有一颗______、______的心,热心地______、______病人,被称为_____________。
5、南丁格尔在战地医院都为伤员做了哪些事?写出三点即可。
三、阅读指导1、初读全文,了解主要内容。
初读文章,一定要细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阅读过程中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文章中写了什么,怎么样,有什么特点;或者是文章写了谁,在做什么,结果如何。
这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住这个主题,后面的答题才不会走偏。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写了南丁格尔在战场上为伤病员的付出和她在护理事业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表现的是作者对她敬仰。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阅读练习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阅读
练习
本文档为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的课内外阅读练。
课内阅读练
课内阅读练是指在教科书上完成的阅读练。
这些练旨在帮助学
生提高阅读能力,并理解课内内容。
课内阅读练包括以下主题:
1. 课文理解:通过回答问题、找出关键词等方式检验学生对课
文内容的理解。
2. 课文背诵:要求学生背诵教科书上的课文,以提高记忆力和
口语表达能力。
3. 课文填空: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写相应的词语或句子,以巩固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课外阅读练
课外阅读练是指在课本外完成的阅读练,以帮助学生培养更广
泛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课外阅读练包括以下内容:
1. 课外书籍推荐:推荐一些适合三年级学生阅读的优秀书籍,以帮助学生拓展阅读广度和深度。
2. 阅读日记:要求学生选择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并记录阅读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想。
3. 快乐诵读:鼓励学生背诵一些诗歌或文章,以提高口语表达和语感。
以上是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的课内外阅读练习内容。
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培养阅读兴趣,进一步提升语文水平。
[全]三年级语文 课外阅读训练 +指导详解
![[全]三年级语文 课外阅读训练 +指导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7c36e39f852458fb760b56b6.png)
三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训练+指导详解一、原文阅读会飞的蒲公英初夏的一天,我和妈妈到田野里去玩。
田野里绿意葱茏,盛开着各种不知名的野花,像一颗颗小星星(散布散步)在夜空里,非常美丽。
忽然,我发现了一朵朵白色的小花。
花儿长得怪逗人的:圆圆的脑袋长满了茸(róng)毛,白白的,细细的。
风一吹,那些细细的茸毛就轻盈地飞了起来。
飞呀飞,飞得老高老高的。
我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抓住一朵飞在空中的小白花。
妈妈说:“这是蒲公英的种子。
它们成熟了,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游荡)。
在外面的世界扎根,生长,开花。
”“真奇妙!”我赞叹着说,“我长大了也要去外面的世界去看看!”晚上,我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广阔的世界上空飞呀,飞呀……二、提升练习:1、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打“√”,使句子流畅准确。
2、给下面加粗的词语注音。
成熟()轻盈()田野()世界()3、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广阔——()美丽——()4、“田野里绿意葱茏,盛开着各种不知名的野花,像一颗颗小星星(散布散步)在夜空里,非常美丽。
”对这句话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是()A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B这句话描写出了田野里花开遍地的美丽景色。
C这句话把各种不知名的野花比作一颗颗小星星。
D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5、蒲公英传播种子的方式很特别,文中哪句话证实了这一点。
请用横线划出来。
6、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梦的含义。
三、阅读指导1、细读全文,整体感知大意。
这虽然是一篇短小的记叙文,却以状物为主,并从自然景物中领悟到人生启迪。
可以用“谁?做什么?怎么样”的句式来概括文意,用这种最经典最简单的方式来完成主要内容的整体感知。
谁——我和妈妈做什么——去田野里玩,看见蒲公英的种子飞到外面的世界。
怎么样——“我”也想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
当然,如果学生习惯了用记叙文的六要素作为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只要选文是记叙文,都是可以的。
2、浏览文章,梳理文章脉络。
三年级下学期课外阅读指导教案

三年级下学期课外阅读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4. 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分享精神,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选择适合三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包括童话故事、科普知识、传统文化等类型。
2. 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如速读、精读、猜读等。
3. 通过阅读交流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分享与讨论。
4. 结合阅读材料,进行语言表达和写作训练。
三、教学方法1. 采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
2. 运用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阅读材料,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运用实践法,让学生将阅读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2. 通过阅读交流活动,评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和写作作业,了解学生的阅读效果和写作水平。
4. 综合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五、教学计划2. 第二周:教授阅读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速读和精读练习。
3. 第三周: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分享与讨论。
4. 第四周:结合阅读材料,进行语言表达和写作训练。
5. 第五周:评估学生的阅读效果和写作水平,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资源1. 选择适合三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籍和材料。
2. 准备阅读理解练习题和写作作业。
3. 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和足够的阅读材料。
4. 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如课件、视频等。
七、教学进度安排1. 每周安排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共计10课时。
2. 每节课时安排:导入(5分钟)、阅读活动(20分钟)、交流讨论(10分钟)、作业布置(5分钟)。
3. 在每个课时结束后,及时进行教学评估和反馈,调整教学计划。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1.《颐和园》片段,完成练习。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1)颐和园长廊的的特点是________。
(2)为了说明长廊的特点,作者采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说明方法。
(3)《颐和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景方式,在本段中能体现这一方法的词语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1)长、还有长廊柁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房间多。
(2)列数字;作比较(3)进了;绕过【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
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长、还有长廊柁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房间多。
(2)列数字、作比较;(3)进了、绕过【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吹起的,吹了起来,又轻轻地飞起,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
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
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目送着她们,我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
【10篇】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10篇】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1.阅读短文,完成练(一)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别的树木容易招虫。
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
它们还要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
||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
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樟树的高贵之处就在这里。
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XXX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
(1)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
①反义词。
枝繁叶茂-________消失-________②近义词。
轻松-________生育-________(2)用“||”分好的层次,写出每层的意思。
第一层:________第二层:________(3)“樟树的高贵的中央就在这里”的“这里”是指________。
作者写石榴树的目的________。
(4)文章的写作特点是借________抒情,以________喻人。
(5)人们为什么“也总爱在她故居的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答案】(1)枝枯叶落;出现;容易;繁衍(2)别的树木容易招虫。
;樟树本身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类香气能永世保持,不招虫。
(3)樟树的香气不变,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是用对比的写法更突出樟树的特点(4)物;树(5)人们之所以爱在樟树前留影,是因为樟树所表现出的特点与XXX的伟大人格有相似之处,体现了XXX崇高的人格风范与高贵品质。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反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附近的词语,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谜底合理即可,不惟一。
(2)概括层意,可先看看每层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1.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翠鸟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芦杆上了。
他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
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翠鸟蹬开苇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1)填空。
这两个自然段具体描写翠鸟________的事,说明翠鸟________的特点。
(2)用横线在第二自然段中,划出描写翠鸟捕鱼时动作的句子。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等候——________ 锋利——________(4)仔细读一读划横线的句子,这个句子告诉我们翠鸟的眼睛________。
【答案】(1)扑鱼;锐利的眼睛、速度快(2)翠鸟蹬开苇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3)等待;锐利(4)锐利【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找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故答案为:(1)扑鱼;锐利的眼睛、速度快(2)翠鸟蹬开苇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3)等待;锐利(4)锐利【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有时,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如同经过雕饰一样,星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告诉我们许多奇妙的故事……当云彩变得又黑又重时,雨点就会噼噼啪啪地降落到大地上。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课内课外阅读单项训练 人教部编(62张PPT)

我自己想出来的!
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dùn)从小就喜欢自己动脑筋,做手工制品。 一天,小牛顿兴冲冲地跑到外祖母面前说:“外婆,你看这个!”外祖母一看,小牛 顿手里捧着一块木板,中间钉着一个钉子,四周画着一条条放射形的线条。外祖母问: “这是什么呀?” “太阳钟。太阳光把钉子的影子投到哪条线上,就可以看出是什么时间。” “是谁教你做的呀?” “是我自己想出来的。”小牛顿自豪(háo)地回答。 牛顿长大以后,始终做到敢于想象、善于思考,后来,他发现了“万有引力”,还取 得了许许多多的研究成果。 1.照样子写词语。 乐呵呵 __________ 气呼呼 兴冲冲 __________ 认认真真 __________ 仔仔细细 许许多多 ____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看出是什么时间 (1)牛顿制成的太阳钟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英 物理学 家。 (2)牛顿是_________ 国的_________ 3.牛顿为什么能取得许许多多的研究成果?从文中找出答案,用横线画出来。 4.你喜欢牛顿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4、用心检查,避免错漏 在做完阅读理解题后,不要马上就放到一边。要让孩子养 成即时检查的习惯,马上就把这一部分的题目再通读一遍,以 免发生做错或漏题的情况。当然在完成整张试卷后,还会有一 次检查的机会,但即时检查也有好处,因为大脑的记忆理解还 存在当前的状态。有很多孩子就有漏做题的情况出现,尤其是 那些加标点、划横线、划波浪线、找出中心句、选择正确拼音 等这类题目,因为题目中没有括号和空格,孩子是最容易把它 们放过的。
• ( 二)选择适当方法,答题力求完整准确 • 在做阅读理解题时还是有一定方法可寻的,我们在教学时可指导 学生根据不同类型的题目,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解答我这里大致总结为 4种。 • 1、将问题放在上下文中思考。此方法适用于“理解词义;理解 含义深刻句子;找近义词、反义词、体验情景”等。 • 2、让学生与作者进行角色互换,站在作者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并 做出回答。此方法特适用于问答以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等题目。 • 3、联系生活。即从文本中跳出来,把思维的范围再扩大,想想 与此有联系的东西:如学过的课文、知识的积累、生活经验是否可帮 助自己解题。此方法特别适用于谈自自己的感想、体会或者理解含义 深刻的句子类题目。 • 4、结合中心。这是解答阅读题最不能忽视的一种方法。从文章 中心出发来思考每一个问题,答案就有了落脚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练习
(一)还魂草
大巴山的槲枥树林里,有撑着小伞的蘑菇,有支着耳朵的木耳,还有一种小草,大家叫它还.(hái huán)魂草。
走进密密的槲枥树林,温润的沃土上铺着一叠厚厚的落叶,从叶缝.(féng fèng)间筛下的光斑,yìng( )在落叶上,像圆圆的邮戳,我们扒开落叶,便会在青青的苔藓上找到还魂草。
还魂草茎细如线,叶如huā bàn( ),草叶像盛开的花儿。
我们拔起它,抖去泥沙,晾干后收藏.(cáng zàng)起来。
老人拿它pào()茶喝,能明目强身;我们拿它当书签,送给好朋友。
还魂草真能还魂吗?每当我看书累了,便把还魂草从书页中取出,放进盛.(chéng shèng)满清水的杯中,立刻干细的茎徐徐伸直,干枯的叶缓缓伸开,重又显得那么嫩绿,那么鲜活。
还魂草的生命力是那么旺盛.(chéng shèng)!
从海外回来的爷爷,每次离开的时候,都要带一束还魂草,他说,还魂草系.(jìxì)着他的魂儿,就像故乡系着他的梦。
1、在不正确的读音上画斜线。
2、在文中的()内写出汉字。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立即()渐渐()
碧绿()
4、认真读短文后填空:
(1)、短文告诉我们,在大巴山的()里,
()下面,()上可以找到还魂草。
(2)、还魂草的作用有:
()。
(3)、还魂草能“还魂”,指的是它
()。
(4)、从最后一段可以看出,爷爷
( )。
(二)木匠的最后一栋房子
一个上了年纪的木匠准备退休了。
他告诉雇主,他不想再盖房子了,想和他的老伴过一种更加悠闲的生活。
他虽然很留恋那份报酬,但他该退休了。
雇主看到他的好工人要走感到非常惋惜,就问他能不能再建一栋房子,就算是给他个人帮忙。
木匠答应了。
可是,木匠的心思已经不在干活上了,不仅手艺退步,而且还偷工减料。
木匠完工后,雇主来了。
他拍拍木匠的肩膀,诚恳地说:“房子归你了,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
”
木匠感到十分震惊:太丢人了呀……要是他知道他是在为自己建房子,他干活儿的方式就会完全不同了。
你就是那个木匠!
每天你钉一颗钉子,放一块木板,垒一面墙,但往往没有竭心全力。
终于,你吃惊地发现,你将不得不住在自己建的房子里。
如果可以重来……但你无法回头,人生就是一项自己做的工程,我们今天做事的态度,决定了明天住的房子。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木匠因为( ),想过一种更加悠闲的生活准备退休。
雇主请他建最后一栋房子,木匠答应了,可不仅
( ),而且还( )。
完工后,雇主把房子送给了木匠,木匠感到
( )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悠闲()报酬()
惋惜()诚恳()
3.仔细阅读,回答问题
(1)木匠的心思为什么已经不在干活上?
(2)木匠得知房子归自己了,为什么感到十分震惊?
(3)读了这篇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三)
有一天,一只老山羊爬山时把腿shuāi【】坏了,请毛驴把他背.(bēi bèi)回家。
毛驴向他要十斤山芋做报酬,老山羊只好一瘸一拐地走了。
过了一会儿,老山羊骑在牛大哥的背.(bēi bèi)上huán huan 【】走来,毛驴于是问:“牛哥,它出多少山芋请你背.(bēi b èi)它?
“千斤”。
毛驴冷笑道:“十斤山芋还不干呢?千斤!你可别做梦了!”
牛大哥认真地说道:“不是我别做梦了,而是你别糊涂.(tu t ú)了!十斤山芋算得了什么?友谊的分.(fēn fèn)量才重.(chóng zhòng)千斤呀!”
毛驴听了牛大哥的一xí【】话,站在那扇了扇长长的耳朵,垂.(chuícuí)下头不好意思地走了。
1、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
在文中“【】”内写出正确的字词。
2、找出下列各词的近义词。
缓缓——( )友谊——()
3、文中的“千斤”这句话是谁说的,请在()里打“√”。
(1)、毛驴说的。
()(2)、牛大哥说的。
()
(3)老山羊说的。
()
4、下面3个题目,那个可以做这篇故事的题目。
请你选择一个,在()里打“√”。
(1)毛驴和老山羊()(2)老山羊和牛大哥()
(3)毛驴和牛大哥()
5、毛驴听了牛大哥和话后“垂下头不好意思地走了”说明了什么?
6、读了这篇寓言故事,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7、用文中的一句话,把下面的话补充完整。
这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
(四)失踪的森林王国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美丽富饶的森林王国,那里鲜花四季开放,野果挂满枝头。
小猴子在树间悠来荡去,梅花鹿在泉边饮水,兔子在草丛间出没,鸟儿在
捕鱼,生活中充满了笑声和歌声。
森林王国有一条特别法令:“任何人不得乱砍树木。
”后来,国王去世了,临终时再三zhǔ fù( )儿子:“森林是我们的保护神。
我死后,你当了国王,千万牢记,不能更改特别法令,fǒu z é( ),各种妖魔鬼怪都会来危害我们。
”
新国王上任不久,来了一位远方客人,送给国王一张花花绿绿的图画,上面画着高楼大厦、工厂烟囱。
国王越看越有兴趣,头脑一热,就下了一道命令:“把树木全砍掉,建造新型王国!”大臣们极力
quàn ( )阻,建议在保护森林的前提下,建造新的王国。
国王却置若罔(wǎng)闻。
一开始,百姓们住进高楼大厦觉得挺新奇,走进工厂做工也感到很有趣,纷纷chēn zàn( )新国王为自己创造了新颖神奇的生活。
可惜好景不长,没多久,不愉快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妖魔鬼怪们听说森林王国的树木都砍光了,高兴得手舞足蹈,一个个跃跃欲试,要去那里逞逞威风。
雨妖来了,接连几天大雨,河水冲垮了堤岸,淹没了庄稼。
百姓们看着被雨妖洗劫后的bēi cǎn( )景象,都失声痛哭。
热魔却狞笑着来了。
他对百姓们说:“你们讨厌水吗?好,我就让你们尝尝干hàn()的滋味!”热魔在森林王国四处横行。
他经过的地方,河床lù( )出来了,井水枯干了,土地干裂了。
没有森林的调节,空气干燥极了。
一群群蝗虫飞来吃zhuāng
jia( ),许多人生了病。
沙鬼对风怪说:“该咱们显显威风了!”风怪说:“咱们联合起来进军,没有森林,谁也阻挡不了咱们!”狂风带着黄沙,铺天盖地地席卷而来。
转眼间,整个森林王国天昏地暗。
黄沙越聚越多,很快就形成了沙丘。
沙丘一步步向城市bī jìn( ),百姓只好背井离乡、四
处逃荒。
国王听着狂风的吼叫,看着被黄沙埋没的高楼大厦,深深地叹了口气,瘫倒在自己的宝座上。
森林王国就这样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1、在文中的()内写出字词。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调.节(diào tiáo)出没.( méi mò)干燥.(zào
cào)
四处.(chǔ chù)逃荒参.天大树(cān chà)
高楼大厦.(shà xià)
3、联系上下文推测下列词语的意思。
安居乐业:
背井离乡:
4、照样子,写四个词语。
瓦蓝瓦蓝
()
跃跃欲试
()
呼吸
()
铺天.盖地.
()
5、选择文中的词语填空。
一()法令一()客人一()图画
一()大树一()蝗虫一()妖魔鬼怪
6、认真读短文后,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新国王废除了特别法令,乱砍树木。
这条“特别法令”指的是()(2)森林王国富饶的原因是
( )
后来森林王国消失得无影无踪的原因是
( )
(3)、客人送给新国王的图画的内容是 ( )。
(4)“置若罔(wǎng)闻”的意思是
( )
课文中( )对( ) 置若罔闻;现实生活
中,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 )(5)森林王国的“保护神”是( )
(6)、原来的森林王国(
) ,最后
( )
7、森林是王国的保护神”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旧国王为什么这样
说?
8、“森林王国的百姓安居乐业,有的种庄稼,有的狩猎,有的
织布,有的捕鱼,生活中充满了笑声和歌声”。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
解。
9、连词造句,叙述新国王的所作所为(成语使用可不分先后):怀恨在心、置若罔闻、接二连三、无影无踪
10、旧国王说的话,你认为哪几句最重要?请在文中用“_______”画出。
11、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读后有何感想?
12、如果你喜欢画画,可以根据这个故事画一组连环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