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蝇饲养
果蝇的观察和饲养

性梳
野生型:
体色灰,翅膀呈圆卵型,静止时平放交叉 重叠,长度约为腹部长度的两倍
野生型:眼睛颜色为砖红色,饱满圆形
野生型:刚毛——头胸部以及复眼的周
围具有平直,先端略弯的长型粗黑硬毛
果蝇常见突变性状
突变性状
棒眼 褐眼 卷曲翅 小翅 白眼 黑檀体 黑体 黄体 残翅 叉毛 猩红眼 墨色眼
基因符号 染色体号
思考题
果蝇突变体可以如何得到?请列出几种方法。 果蝇辨别雌雄的方法。
果蝇培养基配方
玉米粉 红糖 干燥酵母粉 20克 18 克 4克
琼脂(洋菜) 2克 水 200毫升
添加丙酸(1ml)作为防腐剂
配制方法 将水分成两份:一份用于溶解琼脂和糖,另一份 煮玉米粉,待两份分别溶解煮好后再合到一起煮沸, 很粘稠为度。
关掉火后再加入 丙酸,充分搅拌后加 酵母粉,再分装培养 瓶,灭菌120摄氏度, 30分钟。分装时,勿 使饲料粘附瓶壁。
突变型:黄体(y)
突变型:白眼(:墨黑眼(se)
突变型:棒眼(B)
突变型:小翅(m)
突变型:卷翅(Cy)
突变型:残翅(vg)不能飞
突变型:无横隔脉(cv)
步骤和方法
每组配置500ml培养基,倒15-20个瓶(今晚) 果蝇生活史四个时期的观察 果蝇成虫外形的观察和雌雄性鉴别 突变型的观察 分别挑取5对野生果蝇、5对白眼果蝇和5对残翅果蝇放 到到空瓶中饲养,贴上标签,写明杂交组合、日期、 实验者姓名(下周一)。培养在25度的恒温培养箱中, 饲养供下次实验使用。
原理和目的
黑腹果蝇(Drosophila )是双翅目昆虫 特点:生活史短,易饲养,繁殖快, 染色体少,突变型多,个体小 是一种很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 是一种模式生物.
果蝇的饲养管理与实验应用

果蝇的饲养管理与实验应用果蝇(又称为实验果蝇或达氏果蝇)是一种常见的昆虫模式生物,广泛应用于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和生物学研究领域。
其短寿命、容易繁殖以及相对较简单的基因组结构使得果蝇成为理想的实验生物。
本文将介绍果蝇的饲养管理,并探讨其在各个实验应用方面的用途。
一、果蝇的饲养管理1. 环境条件为了保证果蝇的健康繁殖,我们需要为其提供合适的环境条件。
最适合果蝇生长的温度范围在18℃至25℃之间,湿度应保持在60%至70%。
实验室中常用的饲养容器可以是小玻璃瓶或试管。
2. 饲料果蝇的主要饲料是糖水和酵母。
糖水需以蔗糖或葡萄糖为基础配制,浓度通常为10%至15%。
酵母则提供所需的蛋白质。
一般情况下,每周更换一次饲料即可。
3. 繁殖果蝇的繁殖速度极快,一只成年果蝇每天可产下大约50至100粒卵。
为了控制果蝇数量,我们可以将果蝇繁殖容器进行适当分离,每个容器放置5至10只成年果蝇,以避免过度繁殖。
二、果蝇在实验中的应用1. 遗传学研究果蝇是遗传学研究中最为经典的模式生物之一。
正是由于其基因组结构相对简单,容易进行基因突变和遗传变异的研究。
通过交叉配对、基因突变筛选和基因敲除等技术手段,科研人员可以研究果蝇基因的功能,以及基因间相互作用的机制。
2. 发育生物学研究果蝇的发育过程相对简单,发育周期短,容易观察和实验。
通过研究果蝇的发育过程,科研人员可以深入了解生物发育的各个阶段,以及在发育过程中的调控机制。
3. 行为学研究果蝇的行为学研究是近年来的热点领域之一。
果蝇具有较为复杂的行为表现,如觅食、交配、社会行为等。
通过观察果蝇的行为,科研人员可以研究其行为调控机制,更好地了解动物行为的本质。
4. 疾病模型研究果蝇在疾病模型研究中也有广泛应用。
利用果蝇模型可以模拟人类多种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有助于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治疗方法。
总结:果蝇作为实验生物,在遗传学、发育生物学、行为学和疾病模型研究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果蝇饲养方案

果蝇饲养方案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模式生物,被广泛用于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
果蝇繁殖迅速且易于饲养,是理想的实验材料之一。
下面将介绍一种简单易行的果蝇饲养方案。
材料准备:1. 玻璃培养皿/果蝇培养皿2. 石蜡纸3. 酵母粉4. 糖粉5. 酒精6. 黄油7. 成熟的果蝇(交叉一型)饲养步骤:1. 准备果蝇培养皿。
将培养皿内壁用酒精擦拭,然后贴上一层石蜡纸,这样可以防止果蝇沿着容器壁面爬行。
2. 第一层培养基的制备。
将约1克酵母粉和2克糖粉混合均匀,并撒在培养皿底部。
3. 取一只成熟的果蝇,用显微镊子将其转移到培养皿中。
注意,果蝇的数量控制在10-20只,过多会导致竞争加剧,而过少则会减缓繁殖速度。
4. 喂养果蝇。
将一小块黄油放在培养皿的边缘,为果蝇提供额外的营养。
5. 培养基的更换。
每2-3天更换一次培养基,避免过度污染。
6. 温度和湿度控制。
果蝇的适宜温度为22-25摄氏度,湿度可以通过添加少量的水分维持在50-70%之间。
定期检查保持适宜的环境条件。
观察果蝇:1. 繁殖观察。
果蝇的生命周期大约为10-14天,从卵到成虫分为卵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
注意观察果蝇的繁殖情况、数量、发育和行为等。
2. 实验使用。
果蝇可以用于各种实验,如突变体筛选、发育研究和行为学实验等。
根据不同实验目的,可以进行交配、分离、标记和观察等操作。
饲养注意事项:1. 卫生与消毒。
饲养过程中要保持清洁,及时清理培养皿和更换培养基,避免细菌和霉菌的污染。
2. 食物比例。
酵母粉和糖粉的比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微调。
不同目的的实验可能需要不同比例的食物来控制果蝇的发育和繁殖。
3. 温湿度控制。
确保饲养环境的温湿度适宜,以保证果蝇的生长和繁殖。
4. 剔除死亡果蝇。
果蝇死亡后容易滋生细菌,应及时剔除,以免影响到整个培养群体。
总结:通过以上的果蝇饲养方案,我们可以方便地获取到大量的果蝇个体,并利用其进行各种科学研究和实验。
《果蝇的观察和饲养》课件

注意事项
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实验时,应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果蝇逃脱和避免对果蝇过度接触。 实验室规范: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和化学试剂。
结语
果蝇的应用前景广阔,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基因和行为的关系。研 究果蝇对于揭示人类疾病和行为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行为特征:果蝇会飞行、寻找食物和繁殖。它们对刺激和光线的反应也值得 观察。
实验应用
遗传实验是果蝇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P元法和多重等位基因实验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基因表达和遗传变异。
学习与记忆实验可以通过训练果蝇进行条件反射等行为任务,研究果蝇的学习和记忆机制。 行为实验可以观察果蝇在不同刺激条件下的行为反应,深入研究其行为决策和社交行为。
光线
提供适量的光线,但不要暴露在直接阳光下。
饲料
果:基础饲养方法和繁殖饲养方法可以启动和维持一只果蝇种群。
观察
果蝇生命周期:果蝇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具有独 特的特征和行为。
体表特征:果蝇具有复眼和触角,身体呈半透明颜色,通常有黑色或红色的 眼睛。
《果蝇的观察和饲养》 PPT课件
PPT大纲:果蝇的观察和饲养
简介
什么是果蝇?果蝇是一种小型昆虫,具有短寿命和快速繁殖的特点。果蝇在实验中被广泛应用,因其基因简单、 易于繁殖和观察。
饲养
环境要求:果蝇饲养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线和饲料。
温度
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0-25摄氏度。
湿度
湿度应保持在60-70%。
最新果蝇的观察和饲养

待其苏醒后再将培养瓶直立,以免果蝇粘附在培养基上不 能动弹而死亡。 2 原种置于20℃左右恒温箱中培养
因培养基中酵母发酵产热,温度稍有上升,温箱温度 可稍低于18℃。每2~4周换一次培养基,同时检查原种是 否混杂。培养瓶上一定要贴标签。
六 实验结果பைடு நூலகம்
每组上交配制的果蝇培养基。
3 滴数滴乙醚于麻醉瓶棉塞内,约30s,麻醉瓶内的果蝇 即处于麻醉状态。
注意不能麻醉过度。若蝇翅与蝇体呈45°角翘起,表 明麻醉过度,不能复苏而死亡。 4 将麻醉后的果蝇放在白瓷板上面,用毛笔刷移动检查, 根据需要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不再用的果蝇务必倒入 死蝇盛留器中及时处死,防止品系间混杂。
㈣果蝇的饲养
梭形,起初颜色淡黄、柔软,以后逐渐硬化变为深 褐色,表明将要羽化了。
4 成虫 刚从蛹壳里羽化而出的成虫虫体较长,翅未展
开,体表也未完全几丁质化,呈乳白色半透明状; 虫体体色逐渐加深,变粗短而成椭圆形,双翅伸展。
羽化后的雌蝇一般在12h以后才有交配能力,2 天后开始产卵。
㈡ 果蝇的性状观察
1 果蝇成虫的性别鉴别
性梳是鉴别雌雄果蝇的最可靠指标。性梳(黑色 鬃毛流苏)着生在雄果蝇的第一对足的跗节前端表面。
2 果蝇实验中常用的一些突变品系
翅退化,不能飞
㈢ 果蝇的麻醉处理
在果蝇的性状观察、性别鉴定以及杂交亲本接种等 操作中,应先将果蝇麻醉,使其保持安静状态。麻醉方 法如下: 1 准备一只与培养瓶(指管)口径相同的麻醉瓶,并配以脱 脂棉塞。 2 去掉培养瓶棉塞,立即与麻醉瓶口相对,培养瓶在上, 一手稳住两瓶,另一支手轻轻震拍培养瓶,使果蝇落入 麻醉瓶中。
果蝇的饲养和观察

焦刚毛
叉毛
sn3
f
X
X
刚毛卷曲
毛和刚毛分叉且弯曲
突变型:棒眼(B)
突变型:白眼(w)
突变型:墨黑眼(se)
突变型:小翅(m)
突变型:短翅(dp)
突变型:卷翅(Cy)
突变型:残翅(vg)
突变型:无横隔脉(cv)
突变型:黄体(y)
突变型:短刚毛(Sb)
突变型:叉毛(f)
(三)观察结果:
二)
野生型:
红眼,体色灰,翅膀呈圆卵型,静止时平放 交叉重叠,长度约为腹部长度的两倍
双翅目:一对翅膀+一对平衡棒
野生型:翅膀有横隔脉
野生型:眼睛颜色为砖红色,饱满圆形
野生型:直刚毛——头胸部以及复眼的
周围具有平直,先端略弯的长型粗黑硬毛
果蝇常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变性状
突变性状
棒眼
褐眼 白眼 墨黑眼 小翅 残翅 卷曲翅
1.消毒: 将干净的培养瓶和棉塞,置入高温高压 灭菌锅内,以121℃,1.5大气压消毒15 至20分钟。消毒完成后,再以灭菌锅干 燥培养瓶之棉塞30分钟,完成后取出使 其冷却备用。
果蝇培养基配制
2.培养基配制:
配制时先将水分成两份,其中一份用于溶解琼 脂和糖,另一份煮玉米粉,待两份分别溶解煮 好后再混合到一起煮沸。关掉火后再加入丙酸, 这时培养基很粘稠,要充分搅拌之后再分装培 养瓶内。待培养基冷却之后,在培养基表面撒 上一层酵母粉,插上一块经灭菌后的滤纸片作 为幼虫化蛹的干燥场所。
果蝇操作方法
再麻醉
观察或计数过程中,果蝇可能苏醒,可准备 一玻璃培养皿,内以胶带贴一小块棉球,滴 入适量乙醚,培养皿口朝下置于一旁备用, 如见果蝇翻身走动可将培养皿口朝下,盖于 果蝇上方待其麻醉后再移开。
实验五果蝇饲养和杂交综合实验

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观察和分析,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关系, 以及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
实验背景
01
果蝇作为模式生物
果蝇具有繁殖周期短、数量大、易饲养等特点,是遗传学研究中的常用
模式生物。
02 03
遗传学的发展
自孟德尔提出遗传定律以来,遗传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果蝇在其 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通过对果蝇的研究,科学家们揭示了基因的本质和 遗传规律。
数据可视化
利用图表、图像等形式将数据呈现出来,直观展 示数据的分布和趋势。
结果展示形式
1 2 3
文字报告
撰写实验报告,详细描述实验过程、数据处理方 法和结果分析,以及实验结论和意义。
图表展示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如柱状图、 折线图、散点图等),将处理后的数据呈现出来, 直观反映实验结果。
实验五果蝇饲养和杂交综合实验
目录
• 实验目的与背景 • 果蝇饲养基础知识 • 杂交实验设计 • 实验操作步骤详解 • 数据收集与处理 • 实验注意事项及安全规范
01 实验目的与背景
实验目的
学习果蝇的饲养方法
掌握果蝇的饲养技巧,包括培养基的配制、温度湿度的控制以及 果蝇的繁殖等。
掌握果蝇杂交技术
实验材料检查
检查实验所需的果蝇品系、培养基、饲养器具等是否齐全、符合要求, 如有缺损或污染应及时更换。
安全操作规范
个人防护
实验过程中需穿戴实验服、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避免直 接接触果蝇及其培养基。
操作规范
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避免产生误差;使用显微镜等仪器时, 应注意轻拿轻放,避免损坏。
果蝇的性状生活史观察及饲养

三、实验内容 1.果蝇的生活史 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2n=8) 中文名:黑腹果蝇 果蝇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双翅目、果蝇科、果蝇属,与家蝇是不同的种。
果蝇的优点: 1、生活史短,20-25℃条件下完成一个世代需12-15天。 2、繁殖率高,一对果蝇可产卵400-500只。 3、饲养方便。 4、突变率高。 5、形态容易辨认。
转移到麻醉瓶中观察结果 麻醉时转移果蝇手法
果蝇的麻醉 果蝇的麻醉剂
滴加乙醚的方法
死亡果蝇的标志
死 亡 果 蝇 的 标 志
2)果蝇♀♂识别
♀
♂
个体
大
小
腹纹
5
3
腹部末端
尖
圆
性梳
无
有
果蝇♀♂识别
果蝇♀♂识别
果蝇♀♂识别
果蝇♀♂识别 果 蝇 ♀ ♂ 识 别
3)突变性状的观察
果蝇性状观察 1、身体的颜色
幼虫:从卵孵化出来后,经过两次蜕皮,发育成三龄幼虫,此时体长可达4-5mm。肉眼可见其前端稍尖部分为头部, 上有一黑色斑点即为口器。口器后面有一对透明的唾液腺,透过体壁可见到一对生殖腺位于躯体后半部上方的两侧, 精巢较大,外观上是一明显的黑点,而卵巢则较小,可以此作为鉴别。幼虫活动力强而贪食,它们在培养基上爬行 时,留下很多条沟,沟多而且宽时,表明幼虫生长良好。
性状、染色体和基因型
红眼(+) 白眼(w)
第一连锁群
长翅(+) 残翅(vg)
第二连锁群
灰身(+) 黑檀体(e)
第三连锁群
长翅(+) 小翅(m)
第一连锁群
直刚毛(+) 卷刚毛(sn)
灰身(+) 黑体(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虫四个发育阶段
1.生活史的观察
• (a)成虫 • (b)卵 • (c)幼虫 • (d)蛹
果蝇的生活史
• 果蝇在25℃时, 从卵到成蝇需 10天左右。
• 成虫可活20~ 33天。
1.卵 2.一龄幼虫 3. 二龄幼虫 4.三龄幼虫 5.蛹 6.成虫
六、果蝇培养基
• 玉米培养基配方 : 1、 A:糖6.2g,琼脂0.62g,水38ml,煮 沸溶解; B:玉米粉8.25g,水38ml。
A、B混合加热煮沸成糊状,加0.5ml丙 酸,即可分装到培养瓶中 2、水果
七、作业及思考题
• 1.你如何能准确鉴定果蝇的雌雄个体?要领是 什么?
• 2.果蝇的生活史分几个阶段?,你所观察到的 不同类型的果蝇在整个生活史阶段有什么差异?
醉瓶在上并朝向灯光处,双手遮住培养瓶,利用果蝇的趋光性和
向上性,将果蝇引入麻醉瓶.
• ③麻醉
在麻醉瓶瓶塞的棉球或吸水纸上滴加1~2滴乙醚
或氯仿,迅速塞入麻醉瓶口,0.5~1min左右大部分果蝇即被
麻醉落入瓶底,摇动麻醉瓶,全部果蝇震落瓶底,之后立即将果
蝇倒在白瓷板或玻璃板上,用毛笔小心拨动观察.如果用于杂交,
三、实验材料
• 果蝇野生型品系:红眼、直刚毛、长翅、 灰体。
四、实验用具药品
• 1.仪器用具:双目解剖镜、恒温箱、高压 灭菌锅、天平、放大镜、培养瓶、白瓷 板、镊子、纱布、吸水纸、牛皮纸、毛 笔、油性笔。
• 2.原料:玉米粉、酵母粉、蔗糖、琼脂、 蒸馏水。
• 3.药品:乙醚、70%酒精、丙酸
五、实验步骤
实验五、 果蝇的饲养管理和性 状观察
一、实验目的
• 1.了解果蝇生活史中各个阶段的形态特征, 观察果蝇常见的几种突变型;掌握鉴别 雌雄果蝇的方法。
• 2.学会果蝇的饲养管理和实验处置技术。
二、果蝇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 优点
• 果蝇(Drosophila melanogester)双翅目,果蝇 属。具完全变态。果蝇在20~25℃时,每12天 左右可完成一个世代,生活史较短;繁殖能力 强,每只受精的雌果蝇可产卵400~500个。培 养果蝇的饲料来源广泛,价格便宜;果蝇常温 下就可生长繁育,饲养容易;不同形态的突变 型多达400个以上,便于观察分析;且染色体 数目较少(2n=8),加之其唾腺染色体巨大, 因此是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材料。
• 3.配制果蝇培养基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基因符号 性 状 特 征
W
复眼白色
B
复眼纵条形
e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体呈乌木色,黑亮
b
体呈深黑色
y
体呈浅黄色
vg 翅退化,部分残留
sn 刚毛卷曲如烧焦状
m 翅较短,仅至腹端
5.雌雄性果蝇鉴别
根据以下几点区分 • 体形 • 腹部末端 • 腹部背面黑色条纹数 • 第一对足跗节前端性
梳有无 • 腹部腹面腹片数 • 外生殖器结构
2.果蝇的麻醉
• ①制备麻醉瓶 用干净培养瓶或与培养瓶口径相同的玻璃瓶并 配备相应的软木塞或橡胶塞,在软木塞的下面钉一铁钉,在铁钉 上缠一小团棉花.或可在软木塞上打一小孔,塞上一折叠的吸水 纸.或可在橡胶塞上划一切口,夹住一折叠的吸水纸.
• ②引出果蝇
将有果蝇的培养瓶用手轻拍,使果蝇震落瓶底,
迅速拔去棉塞,将麻醉瓶与培养瓶的两口相对,培养瓶在下、麻
翅膀外展的果蝇不能使用
3.形态特征观察
• 果蝇成虫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 头部有一对大的复眼,三个单眼和一对
触角。 • 胸部有三对足,一对翅和一对平衡棒。 • 腹部背面有黑色环纹,腹面有腹片,外
生殖器位于腹面末端,全身有许多体毛 和刚毛。
4.果蝇几种突变类型的观察
突变性状
• 白眼 • 棒眼 • 黑檀体 • 黑体 • 黄身 • 残翅 • 焦刚毛 • 小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