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果蝇的饲养与性状观察

合集下载

果蝇的观察和饲养

果蝇的观察和饲养

性梳
野生型:
体色灰,翅膀呈圆卵型,静止时平放交叉 重叠,长度约为腹部长度的两倍
野生型:眼睛颜色为砖红色,饱满圆形
野生型:刚毛——头胸部以及复眼的周
围具有平直,先端略弯的长型粗黑硬毛
果蝇常见突变性状
突变性状
棒眼 褐眼 卷曲翅 小翅 白眼 黑檀体 黑体 黄体 残翅 叉毛 猩红眼 墨色眼
基因符号 染色体号
思考题
果蝇突变体可以如何得到?请列出几种方法。 果蝇辨别雌雄的方法。
果蝇培养基配方
玉米粉 红糖 干燥酵母粉 20克 18 克 4克
琼脂(洋菜) 2克 水 200毫升
添加丙酸(1ml)作为防腐剂
配制方法 将水分成两份:一份用于溶解琼脂和糖,另一份 煮玉米粉,待两份分别溶解煮好后再合到一起煮沸, 很粘稠为度。
关掉火后再加入 丙酸,充分搅拌后加 酵母粉,再分装培养 瓶,灭菌120摄氏度, 30分钟。分装时,勿 使饲料粘附瓶壁。
突变型:黄体(y)
突变型:白眼(:墨黑眼(se)
突变型:棒眼(B)
突变型:小翅(m)
突变型:卷翅(Cy)
突变型:残翅(vg)不能飞
突变型:无横隔脉(cv)
步骤和方法
每组配置500ml培养基,倒15-20个瓶(今晚) 果蝇生活史四个时期的观察 果蝇成虫外形的观察和雌雄性鉴别 突变型的观察 分别挑取5对野生果蝇、5对白眼果蝇和5对残翅果蝇放 到到空瓶中饲养,贴上标签,写明杂交组合、日期、 实验者姓名(下周一)。培养在25度的恒温培养箱中, 饲养供下次实验使用。
原理和目的
黑腹果蝇(Drosophila )是双翅目昆虫 特点:生活史短,易饲养,繁殖快, 染色体少,突变型多,个体小 是一种很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 是一种模式生物.

实验一、果蝇饲养管理及形态观察

实验一、果蝇饲养管理及形态观察

蔗糖
8.9 克
干燥酵母粉 1.5 克
琼脂
0.8克

100毫升
添加 0.8 ml丙酸作为 防腐剂
3.果蝇的生活周期观察
果蝇的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 阶段。生活周期的长短受温度影响很大,一般以 20~25℃为适宜。生活周期与饲养温度的关系见 表2。
4.果蝇的饲养及突变体的诱导 (1)转移和麻醉
① 转移
②饲养
每瓶培养基转移3-4只果蝇,至于25℃室 温培养2周,培养出果蝇的各个生长阶段, 待观察。
突变体的诱导(拓展)
1、通过控制培养的温度诱导突变体 将培养瓶分别至于20℃、25℃、29℃的环境中
培养15天,观察突变率。 2、通过紫外照射的方法获得突变体
收集处于同一发育时期的幼虫、蛹置于潮湿滤 纸片上,紫外线照射15分钟、30分钟,照射完成后 继续培养15天,观察突变率。
实验一 果蝇的性状观察和饲养管理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果蝇的生活史; 2、掌握果蝇饲养管理的方法; 3、了解果蝇的杂交技术。
二、实验原理
果蝇广泛存在于全球温带及热带气候区, 在人类的栖息地如果园、菜市场等地皆可见其 踪迹。
目前已发现1000多种,果蝇以酵母菌为主 要食料,能发酵的水果或植物,都可用作果蝇 的饲料。
普通果蝇,又被称为醋蝇和果渣蝇,是一种小型的,红 眼蝇,身体呈黄色,带有黑色斑点。
特点:
生活史短,每12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个世代; 饲养容易,以玉米粉等做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 繁殖能力强,每只受精的雌蝇可以产卵500个左右; 突变型多,突变性状多,多数是形态变异,容易观察; 染色体少、个体小,只有四对染色体,数量少而且形状有明显差
六、实验结果

最新果蝇的观察和饲养

最新果蝇的观察和饲养
1 原种培养应先检查亲本纯度 将轻度麻醉的果蝇用毛笔刷刷入倾斜的新培养瓶壁上,
待其苏醒后再将培养瓶直立,以免果蝇粘附在培养基上不 能动弹而死亡。 2 原种置于20℃左右恒温箱中培养
因培养基中酵母发酵产热,温度稍有上升,温箱温度 可稍低于18℃。每2~4周换一次培养基,同时检查原种是 否混杂。培养瓶上一定要贴标签。
六 实验结果பைடு நூலகம்
每组上交配制的果蝇培养基。
3 滴数滴乙醚于麻醉瓶棉塞内,约30s,麻醉瓶内的果蝇 即处于麻醉状态。
注意不能麻醉过度。若蝇翅与蝇体呈45°角翘起,表 明麻醉过度,不能复苏而死亡。 4 将麻醉后的果蝇放在白瓷板上面,用毛笔刷移动检查, 根据需要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不再用的果蝇务必倒入 死蝇盛留器中及时处死,防止品系间混杂。
㈣果蝇的饲养
梭形,起初颜色淡黄、柔软,以后逐渐硬化变为深 褐色,表明将要羽化了。
4 成虫 刚从蛹壳里羽化而出的成虫虫体较长,翅未展
开,体表也未完全几丁质化,呈乳白色半透明状; 虫体体色逐渐加深,变粗短而成椭圆形,双翅伸展。
羽化后的雌蝇一般在12h以后才有交配能力,2 天后开始产卵。
㈡ 果蝇的性状观察
1 果蝇成虫的性别鉴别
性梳是鉴别雌雄果蝇的最可靠指标。性梳(黑色 鬃毛流苏)着生在雄果蝇的第一对足的跗节前端表面。
2 果蝇实验中常用的一些突变品系
翅退化,不能飞
㈢ 果蝇的麻醉处理
在果蝇的性状观察、性别鉴定以及杂交亲本接种等 操作中,应先将果蝇麻醉,使其保持安静状态。麻醉方 法如下: 1 准备一只与培养瓶(指管)口径相同的麻醉瓶,并配以脱 脂棉塞。 2 去掉培养瓶棉塞,立即与麻醉瓶口相对,培养瓶在上, 一手稳住两瓶,另一支手轻轻震拍培养瓶,使果蝇落入 麻醉瓶中。

果蝇的性状观察雌雄鉴别和饲养方法课件 (一)

果蝇的性状观察雌雄鉴别和饲养方法课件 (一)

果蝇的性状观察雌雄鉴别和饲养方法课件(一)果蝇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模式动物,因其繁殖快、易饲养、基因易突变、遗传学研究历史悠久而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领域。

在进行果蝇实验研究时,了解果蝇的性状、性别鉴别和饲养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果蝇的性状观察、雌雄鉴别和饲养方法。

一、果蝇的性状观察果蝇的观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视力和感官:果蝇非常依赖视力,因此选择光亮度较强的环境可以提高果蝇的生存率。

此外,果蝇的生活依赖嗅觉和味觉,给果蝇提供足够的食物以保证其感官的正常运转。

2. 运动能力:果蝇会飞行,在盒子里应该保持一定的重力方向。

3. 生长速度:果蝇的生长速度非常快,经常要清理蛹以免东西发霉,导致果蝇病死。

二、果蝇的性别鉴别果蝇的性别可以通过观察其外部性状进行区分。

主要通过观察其腹部外部性状差异,雄性果蝇的腹部较窄,末端有两个黑色发亮的小球;而雌性果蝇的腹部较圆隆起,其中第七和第八个腹板有两个黑色鞭子。

如果还无法区分,可以观察隆起处,在隆起处可看到腹部开口两侧的性足器,雌果蝇的足器比雄果蝇的要大。

三、果蝇的饲养方法1. 环境:果蝇通常生活在温度在18℃到25℃之间的环境中,湿度为50%到70%。

2. 食物:果蝇的食物主要包括细碎的烤干酪、发酵的蔬菜、烤干鱼、烤干玉米等。

此外,可以添加一小块干酪、酸奶、烤干酪作为辅食。

3. 饲养盒:饲养盒的材质越透明越好,方便观察。

盒子内部可以放置潮湿的纸巾和树脂杯以作为蛹的孵化器。

4. 环境卫生:保持盒子内部环境的干净和卫生非常重要,需要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清洁。

综上所述,对于果蝇的实验研究者来说,掌握果蝇的性状观察方法、雌雄鉴别方法和饲养方法,能够更好的开展实验研究并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果蝇的培养及果蝇性状形态的观察

果蝇的培养及果蝇性状形态的观察

果蝇的培养及果蝇性状形态的观察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被广泛用于实验室研究的模式生物。

其短寿命、高繁殖力和相对简单的基因组构成使其成为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和行为学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

以下是对果蝇的培养和果蝇性状形态观察的详细描述。

果蝇的培养需要一定的设备和培养基。

首先,需要获得果蝇的培养容器,可以使用普通的玻璃烧杯或塑料培养瓶。

在容器底部放置一层培养基,可以使用富含蛋白质的培养基,如玉米粉、酵母粉和糖的混合物。

培养基上放置一块切成小块的果蝇饲料,作为果蝇的食物。

在培养容器的顶部,打开一个小孔作为果蝇的进出口,并用棉花塞住该孔,以阻止果蝇的逃逸。

在进出口上方放置一块纸巾或纱布,作为果蝇产卵的场所。

将培养容器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如温度为25℃左右,相对湿度保持在50%-70%之间,并提供适当的光照,如12小时光照和12小时黑暗的循环。

为了培养构建一个繁殖种群,可以在培养容器中加入一对已经交配的果蝇。

交配后的果蝇会在纸巾或纱布上产卵。

果蝇的卵孵化为幼虫,幼虫经历几个蛹期后变成成虫。

成虫会爬到纱布上孵化,然后开始飞翔。

果蝇的性状形态观察是研究果蝇生物学性状和行为的重要方法。

例如,研究影响果蝇行为的基因突变,可以通过观察果蝇的活动水平、飞行模式和觅食行为等来评估其行为差异。

研究果蝇的发育生物学过程,可以通过观察果蝇的不同发育阶段和器官形态的变化,来了解基因在果蝇发育中的作用。

观察果蝇的基因表达可以使用组织染色方法,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原位杂交。

这些方法可以用来确定果蝇不同器官或组织中一些特定基因的表达模式。

此外,研究果蝇遗传学还可以通过交叉和后代分析来观察果蝇性状的遗传规律。

通过控制果蝇的交配组合,可以观察一些特定基因的遗传行为,如隐性或显性遗传模式、性连锁和交汇等。

总之,果蝇的培养和果蝇性状形态的观察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系统,用于研究基因的功能、发育生物学和行为学等方面。

果蝇的性状生活史观察及饲养

果蝇的性状生活史观察及饲养

三、实验内容 1.果蝇的生活史 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2n=8) 中文名:黑腹果蝇 果蝇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双翅目、果蝇科、果蝇属,与家蝇是不同的种。
果蝇的优点: 1、生活史短,20-25℃条件下完成一个世代需12-15天。 2、繁殖率高,一对果蝇可产卵400-500只。 3、饲养方便。 4、突变率高。 5、形态容易辨认。
转移到麻醉瓶中观察结果 麻醉时转移果蝇手法
果蝇的麻醉 果蝇的麻醉剂
滴加乙醚的方法
死亡果蝇的标志
死 亡 果 蝇 的 标 志
2)果蝇♀♂识别


个体


腹纹
5
3
腹部末端


性梳


果蝇♀♂识别
果蝇♀♂识别
果蝇♀♂识别
果蝇♀♂识别 果 蝇 ♀ ♂ 识 别
3)突变性状的观察
果蝇性状观察 1、身体的颜色
幼虫:从卵孵化出来后,经过两次蜕皮,发育成三龄幼虫,此时体长可达4-5mm。肉眼可见其前端稍尖部分为头部, 上有一黑色斑点即为口器。口器后面有一对透明的唾液腺,透过体壁可见到一对生殖腺位于躯体后半部上方的两侧, 精巢较大,外观上是一明显的黑点,而卵巢则较小,可以此作为鉴别。幼虫活动力强而贪食,它们在培养基上爬行 时,留下很多条沟,沟多而且宽时,表明幼虫生长良好。
性状、染色体和基因型
红眼(+) 白眼(w)
第一连锁群
长翅(+) 残翅(vg)
第二连锁群
灰身(+) 黑檀体(e)
第三连锁群
长翅(+) 小翅(m)
第一连锁群
直刚毛(+) 卷刚毛(sn)
灰身(+) 黑体(b)

实验五果蝇的饲养管理和性状观察

实验五果蝇的饲养管理和性状观察

繁殖速度快
果蝇繁殖能力极强,生命周期短,一般只有10-14天,雌蝇一 次交配后可终身产卵。
繁殖方式
雌蝇产卵于腐烂的水果、蔬菜或酵母培养物上,卵经过一定 时间孵化后形成幼虫。
果蝇的活动规律
活动时间
果蝇活动时间主要在白天,特别是在阳光充足的天气下。
活动范围
果蝇活动范围较小,通常在有食物或腐烂物质的周围。
果蝇的摄食习性
喜食甜食
果蝇喜欢甜食,如水果、果汁、蜂蜜等,但不喜食辣食。
摄食时间
果蝇摄食时间主要在白天,特别是在阳光充足的天气下。
05
实验结论
总结实验结果
1
实验过程中,果蝇繁殖情况良好,后代数量充 足;
2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果蝇在饲养管理期间表现无 明显差异;
3
对果蝇的性状进行观察和记录,包括体型、触 角、翅膀、生殖器等方面。
实验五 果蝇的饲养管理和性 状观察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实验目的 • 果蝇的饲养管理 • 果蝇的性状观察 • 果蝇的生活习性 • 实验结论
01
实验目的
掌握果蝇的饲养管理技术
掌握果蝇的饲养环 境和饲料。
学会果蝇的日常管 理和观察。
掌握果蝇的饲养技 巧和注意事项。
了解果蝇的性状特征
观察和记录果蝇的外观特征和 身体结构。
饲养饲料
普通饲料
使用成熟的香蕉、苹果、蜂蜜等作为主要饲料。
特殊饲料
针对不同品系的果蝇,可能需要特殊的饲料进行饲养。
饲养技巧
1 2
保持清洁
定期清理果蝇饲养环境,保持饲养器具的清洁 卫生。
适时更换食物
根据果蝇的成长阶段和数量,适时更换食物, 避免食物腐败和浪费。

实验一 果蝇的性状观察、性别鉴定和饲养管理

实验一 果蝇的性状观察、性别鉴定和饲养管理

实验一果蝇的性状观察、性别鉴定和饲养管理一、实验目的了解果蝇的生活习性及一些突变型的表现性状,鉴定果蝇雌雄性别,掌握果蝇饲养管理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果蝇(fruit fly)是双翅目昆虫,成虫身长只有0.6厘米,如同米粒般大小,比普通苍蝇小得多。

它有一对翅膀,喜欢在腐烂的水果和发酵物的周围飞舞,所以人称果蝇。

果蝇是被人类研究得最彻底的生物之一,为模式生物。

通常遗传实验采用的是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原产于热带或亚热带的蝇种,它和人类一样分布于全世界,并且在人类的居室内过冬。

黑腹果蝇在20世纪前半叶成为动物学家和遗传学家摩尔根(Thomas Hunt Morgan)及其学派实验研究对象,取得了很多遗传学方面的知识,包括这种蝇类基因组里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在2000年对其13600基因测序完成,部分基因与人类的基因有惊人的相似。

研究发现,在果蝇的遗传物质里找到了人类的致癌基因或者潜在的,在变异情况下参与癌症发生的癌基因。

在发育生物学研究方面人类也从果蝇身上获得了很多知识,20世纪70年代克里斯蒂安娜·尼斯莱因-福尔哈德(Christiane Nusslein V olhard)开始研究果蝇的发育基因。

她从中得知,卵细胞中的四个基因决定了或是监控了受精卵的发育。

1980年她发表了论文“影响黑腹果蝇体节数目和极性的变异”,也因此获得了199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在1900年哈佛大学的教授卡斯特(William E. Castle)就首次将果蝇用作胚胎研究的对象。

从此果蝇就在这一领域被广泛采用。

果蝇作为遗传实验有许多优点:(1)饲养容易。

在常温下,以玉米粉等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2)生活史短。

在十二天左右就可以完成一个世代;(3)繁殖率高。

每个雌蝇可以一次产下400个0.5毫米大小的卵,所以可以获得大量子代;(4)染色体少。

只有四对;(5)唾腺染色体是多线的具有斑带的巨大染色体、是研究畸变和突变的难得好材料;(6)突变性状多,而且多为形态突变,便于观察识别,所以是遗传学实验的好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材料
2#:
6#:
18#:
22#:
e:
Vestigial/残翅 三隐性(小翅、焦刚毛,白眼) Wild type/野生型 White eye/白眼 Ebony/黑檀体
(2n=12)
Handling the Flies:anaesthetize
果蝇的麻醉操作要点 (I)
- 往“麻醉器”中滴加2-3滴乙醚/ether; - 轻拍饲养瓶,将果蝇赶离瓶口; - 将“麻醉器”/etherizer 口套在饲养瓶口,倒转; - 轻拍饲养瓶,使果蝇麻醉并掉落“麻醉器”收集盖; - 打开收集盖,将麻醉的果蝇倒在白纸上;
X X III R ⅡL X ⅡR X X
其它突变体示意图
性别差异/sex difference
Male /雄
Female /雌
Sex comb/性梳 Size/体型
Abdomen /腹部
Genome/基因组


黑腹果蝇染色体核型图 (2n=8)
果蝇基因/基因组数据库
Species果蝇种类
果蝇的饲养 raise & culture medium
麻醉、操作:乙醚/CO2;麻醉器、毛笔、白纸 /白瓷板、小烧杯 等
20-25 ℃ 培养基:玉米粉 或香蕉 或米粉
A: 9g玉米粉 + 37ml H2O,加热,搅拌,调成糊状; B:6.5g红糖 + 0.6g Agar + 37ml H2O,加热,搅拌,煮匀;
将A ,B 混合,加 1ml 苯甲酸,再加热,搅拌,调成糊状, 分装入5-8支 试管,121℃ ,高压灭菌20分钟,取出后,冷却备用(使用前加入少许酵 母菌液)
果蝇的生活史/life cycle
4 stages:
- egg (卵) Metamorphosis /变态 - larva(幼虫) - pupa (蛹) - adult (成虫)
果蝇的饲养、形态与性状观察
实验目的:
1.了解果蝇用于遗传学研究的一些背景知识 2.学会果蝇的饲养和麻醉等操作 3.观察果蝇的形态、性别和其它性状
果蝇: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fruit fly, 黑腹果蝇) Model organism
个体小、易于操作 生活周期短 后代多 突变体多 4对染色体
25℃时从卵到成虫约 10-12天
Egg 卵 Adult 成虫
larva幼虫 pupa 蛹
突变体/MuLeabharlann ants (II)眼/eye
white eye 白眼
wild type(野生型,+)
X 染色体
突变体/Mutants (I)
Wing /翅
vestigial (残翅,vg) miniature(小翅,m)
2,将果蝇麻醉致死(小组),各自观察、记 录果蝇的形态、性状,鉴别雌雄,找出性梳。 小组提交果蝇性状记录表。
果蝇的性状记录表
编号
性状
x
e 22# 18# 6#
2#
体色
眼色
翅形
刚毛形态
性别
数量 表现型 --
X 为去年底果蝇杂交实验 的后代 (Fn)
Take-home message
Drosophilia Model organism Life cycle (4 stages, metamorphosis) Mutants Sex comb Anaesthetize
II 染色体
果蝇常见的突变性状
突变性状
基因符号
性状特征
所在染色体
白眼 棒眼 黑檀体 黑体 黄身 残翅 焦刚毛 小翅
w 复眼白色
B / Bar 复眼纵条形
e / ebony 体呈乌木色,黑亮
b
体呈深黑色
y
体呈浅黄色
vg/vestigial 翅退化,部分残留
sn 刚毛卷曲如烧焦状
m/miniature 翅较短,仅至腹端
果蝇的麻醉操作要点(II)
- 观察果蝇麻醉程度:麻醉致死的果蝇其翅膀与身体呈45度角; - 用放大镜或解剖镜、在低倍镜下观察果蝇的形态、性状; - 如有必要,可滴加少量乙醚于白纸,用平皿盖住苏醒的果蝇,使
其再麻醉; - 用毛笔将果蝇移入饲养瓶,平放直到果蝇苏醒。
Your turn… 课堂操作
1,配制果蝇培养基(小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