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果蝇的观察和饲养培训课件
果蝇的饲养与观察-PPT课件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原理和目的
果蝇英文俗名fruit fly或vinegar fly , 果蝇广泛地存在于全球温带及热带气候 区,而且由于其主食为腐烂的水果,因 此在人类的栖息地内如果园,菜市场等 地区内皆可见其踪迹。除了南北极外, 目前至少有1000个以上的果蝇物种被发 现,大部分的物种以腐烂的水果或植物 体为食,少部分则只取用真菌,树液或 花粉为其食物。
果蝇的生活史
图1 果蝇的生活史 1.卵 2.一龄幼虫 3. 二龄幼虫 4.三龄幼虫 5.蛹 6.成虫
果蝇营养需求
在不供给食物的情况下,果蝇可存活50 小时左右,在不供给水的情况下,果蝇 无法活过一天。蛹期果蝇在其正常5天生 活周期下可取食其体重3~5倍之食物,雌 果蝇在产卵期每日可取用与其体重等重 之食物。果蝇成虫的食物内需有醣类, 而蛹期果蝇则可只依赖酵母即可生育。
原理和目的
黑腹果蝇(Drosophila )是双翅目昆虫 特点:生活史短,易饲养,繁殖快,
染色体少,突变型多,个体小
是一种很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 是一种模式生物
背景资料
以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的材料,利用突变株研 究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已近一百年,至今, 各种研究遗传学的工具已达完善的地步,果蝇 提供我们对今日的遗传学的知识有其不可磨灭 的贡献;从1980年初,Drs. C. NessleinVolhard和E. Weichaus以果蝇作为发育生物学 的模式动物,利用其完备的遗传研究工具来探 讨基因是如何调控动物体胚胎的发育,也带动 了其它模式生物(线虫、斑马鱼、小鼠和拟南 芥等)的研究,且有非常具体的成果。
果蝇操作方法
搬移果蝇至新培养瓶或麻醉瓶
– 取新培养瓶一瓶,将棉塞略为松动,放置于右手侧, 取欲转移之果蝇培养瓶置于左手侧,以左手握住瓶 颈,两指轻扣棉塞顶部,以右手轻拍瓶底使果蝇掉 落于培养基表面,将培养瓶置于左手侧,拔起棉塞 以左手两指夹住棉塞外端,再将置于右手侧之新培 养瓶棉塞拔起,以右手两指夹住棉塞外端,再以右 手将新培养瓶倒扣于旧培养瓶上,再以左手握住两 瓶口相接处,翻转使新培养瓶位于下方,然后以右 手掌心轻拍新培养瓶瓶底,使果蝇掉落于新培养瓶 瓶底,然后迅速盖上各瓶棉塞。
实验一、果蝇饲养管理及形态观察

蔗糖
8.9 克
干燥酵母粉 1.5 克
琼脂
0.8克
水
100毫升
添加 0.8 ml丙酸作为 防腐剂
3.果蝇的生活周期观察
果蝇的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 阶段。生活周期的长短受温度影响很大,一般以 20~25℃为适宜。生活周期与饲养温度的关系见 表2。
4.果蝇的饲养及突变体的诱导 (1)转移和麻醉
① 转移
②饲养
每瓶培养基转移3-4只果蝇,至于25℃室 温培养2周,培养出果蝇的各个生长阶段, 待观察。
突变体的诱导(拓展)
1、通过控制培养的温度诱导突变体 将培养瓶分别至于20℃、25℃、29℃的环境中
培养15天,观察突变率。 2、通过紫外照射的方法获得突变体
收集处于同一发育时期的幼虫、蛹置于潮湿滤 纸片上,紫外线照射15分钟、30分钟,照射完成后 继续培养15天,观察突变率。
实验一 果蝇的性状观察和饲养管理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果蝇的生活史; 2、掌握果蝇饲养管理的方法; 3、了解果蝇的杂交技术。
二、实验原理
果蝇广泛存在于全球温带及热带气候区, 在人类的栖息地如果园、菜市场等地皆可见其 踪迹。
目前已发现1000多种,果蝇以酵母菌为主 要食料,能发酵的水果或植物,都可用作果蝇 的饲料。
普通果蝇,又被称为醋蝇和果渣蝇,是一种小型的,红 眼蝇,身体呈黄色,带有黑色斑点。
特点:
生活史短,每12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个世代; 饲养容易,以玉米粉等做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 繁殖能力强,每只受精的雌蝇可以产卵500个左右; 突变型多,突变性状多,多数是形态变异,容易观察; 染色体少、个体小,只有四对染色体,数量少而且形状有明显差
六、实验结果
《果蝇的观察和饲养》课件

注意事项
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实验时,应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果蝇逃脱和避免对果蝇过度接触。 实验室规范: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和化学试剂。
结语
果蝇的应用前景广阔,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基因和行为的关系。研 究果蝇对于揭示人类疾病和行为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行为特征:果蝇会飞行、寻找食物和繁殖。它们对刺激和光线的反应也值得 观察。
实验应用
遗传实验是果蝇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P元法和多重等位基因实验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基因表达和遗传变异。
学习与记忆实验可以通过训练果蝇进行条件反射等行为任务,研究果蝇的学习和记忆机制。 行为实验可以观察果蝇在不同刺激条件下的行为反应,深入研究其行为决策和社交行为。
光线
提供适量的光线,但不要暴露在直接阳光下。
饲料
果:基础饲养方法和繁殖饲养方法可以启动和维持一只果蝇种群。
观察
果蝇生命周期:果蝇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具有独 特的特征和行为。
体表特征:果蝇具有复眼和触角,身体呈半透明颜色,通常有黑色或红色的 眼睛。
《果蝇的观察和饲养》 PPT课件
PPT大纲:果蝇的观察和饲养
简介
什么是果蝇?果蝇是一种小型昆虫,具有短寿命和快速繁殖的特点。果蝇在实验中被广泛应用,因其基因简单、 易于繁殖和观察。
饲养
环境要求:果蝇饲养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线和饲料。
温度
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0-25摄氏度。
湿度
湿度应保持在60-70%。
果蝇实验课件

眼色(w)、翅型(m)、体色(e)、刚毛(sn) 眼色(w)、翅型(m)、体色(e)、刚毛(sn) (w) (m) (e)
2、杂交程序
1)挑选处女蝇 2)杂交:正交 6号× 26号 反交 杂交: 26号 3)7-8天后除去亲本 4)过3-5天统计F1的形状和性别,并将F1的5对移 天统计F 的形状和性别,并将F 入新鲜培养基的瓶内 天后除去F1 F1亲本 5) 7-8天后除去F1亲本 F2的形状和性别 6)过3-5天统计 F2的形状和性别 7)分析实验结果 6号× 26号 26号
缺翅 黑眼
卷翅
残翅
无隔脉
果蝇的雌雄鉴别
雄♂ 尾 个体大小 性梳 腹部环纹 尖,突起,尤以颜色 突起, 较深部分 小 有,第一对附肢 5条 条
雌♀ 钝、圆 大 无 5~7条 条
交尾器 腹板 雄 雌 腹部环纹 腹板 产卵管 腹部环纹
二、实验步骤
1、性状观察 1)观察果蝇的体色、眼色、刚毛形状和翅型 观察果蝇的体色、眼色、 2)雌雄果蝇腹部环纹 雌雄果蝇腹部环纹 3)性疏 26号 红眼,黑檀体,长翅, 26号:红眼,黑檀体,长翅, 直刚毛 白眼, 灰体, 6号: 白眼, 灰体, 短翅, 短翅, 焦刚毛
F1数据统计
正交 性别 性状 数目 雌 雄 雌 反交 雄
正交
F2 数据统计
性状
反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性状
性别 雌数 雄数
性别 雌数 雄数
三、实验报告内容
实验结果部分 果蝇雌雄腹部简图 性梳简图 焦刚毛简图
通过杂交辨别各性状的显隐性, 通过杂交辨别各性状的显隐性,哪些是 伴性遗传, 伴性遗传,哪些是常染色体遗传 ,哪些 是连锁的 F1雌雄比 F1雌雄比 任何一对性状是否符合分离规律
果蝇的性状观察雌雄鉴别和饲养方法课件 (一)

果蝇的性状观察雌雄鉴别和饲养方法课件(一)果蝇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模式动物,因其繁殖快、易饲养、基因易突变、遗传学研究历史悠久而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领域。
在进行果蝇实验研究时,了解果蝇的性状、性别鉴别和饲养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果蝇的性状观察、雌雄鉴别和饲养方法。
一、果蝇的性状观察果蝇的观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视力和感官:果蝇非常依赖视力,因此选择光亮度较强的环境可以提高果蝇的生存率。
此外,果蝇的生活依赖嗅觉和味觉,给果蝇提供足够的食物以保证其感官的正常运转。
2. 运动能力:果蝇会飞行,在盒子里应该保持一定的重力方向。
3. 生长速度:果蝇的生长速度非常快,经常要清理蛹以免东西发霉,导致果蝇病死。
二、果蝇的性别鉴别果蝇的性别可以通过观察其外部性状进行区分。
主要通过观察其腹部外部性状差异,雄性果蝇的腹部较窄,末端有两个黑色发亮的小球;而雌性果蝇的腹部较圆隆起,其中第七和第八个腹板有两个黑色鞭子。
如果还无法区分,可以观察隆起处,在隆起处可看到腹部开口两侧的性足器,雌果蝇的足器比雄果蝇的要大。
三、果蝇的饲养方法1. 环境:果蝇通常生活在温度在18℃到25℃之间的环境中,湿度为50%到70%。
2. 食物:果蝇的食物主要包括细碎的烤干酪、发酵的蔬菜、烤干鱼、烤干玉米等。
此外,可以添加一小块干酪、酸奶、烤干酪作为辅食。
3. 饲养盒:饲养盒的材质越透明越好,方便观察。
盒子内部可以放置潮湿的纸巾和树脂杯以作为蛹的孵化器。
4. 环境卫生:保持盒子内部环境的干净和卫生非常重要,需要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清洁。
综上所述,对于果蝇的实验研究者来说,掌握果蝇的性状观察方法、雌雄鉴别方法和饲养方法,能够更好的开展实验研究并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实验三果蝇的性状观察、雌雄鉴别及饲养方法.ppt

挑处女蝇 1周
杂交开始 1周
去除亲本 1周
F1观察及自交开始 1周
去除亲本 1周
F2观察及记录 1周
统计及分析
果蝇作为遗传材料具有很多突出的优点: 染色体数目少,2n=8; 具有许多可遗传的突变性状; 世代周期短,在25C 下约9~10天就完成一
个世代; 个体小,易于饲养,费用低廉; 繁殖能力强,一次杂交可产生大量后代供统
计分析。
果蝇的生活史
果蝇为昆虫纲双翅目昆虫,生活史经过: 卵-幼虫-蛹-成虫,是完全变态的昆虫。
蛹 幼虫经过4~5d的发育开始化蛹。一般附着在瓶壁上,颜色淡黄。 随着发育的继续,蛹的颜色逐渐加深,最后为深褐色。在瓶壁上看 到的几乎透明的蛹是已经羽化完而遗留的蛹的空壳。
成虫 刚羽化出的果蝇虫体较长,翅膀也没有完全展开,体表未完全 几丁质化所以成半透明透乳白色。随着发育,身体颜色加深,体表 完全几丁质化。羽化出的果蝇在8~12h后开始交配,成体果蝇在 25℃ 条 件 下 的 寿 命 为 37d 。
4.突变性状的观察 眼色:红眼与白眼
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相对性 状,分别由X染色体上的 基因+与w(或X+ 和Xw) 决定
其它眼睛突变
Cinnabar:朱色 Sepia: 棕褐色
残翅(Vestigial wing, vgvg)
长翅和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位于第二染色体上的基因 +/vg决定
小翅 (miniature wing,mm),
Drosophila life cycle
蛹
Pupa
21/2 - 3 days
Adult 成虫
31/2 - 41/2 days in pupal stage
三龄幼虫 Third
果蝇的性状生活史观察及饲养ppt课件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3.成虫雌雄的鉴别
雌果蝇
雄果蝇
体形较大
体形较小
腹部椭圆形,末端稍 腹部末端钝圆 尖
腹部背面有明显的五 腹部背面有三条黑色花纹,前两条细,后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生活史:
完全变态: 最适温度:20-25℃ 生活史周期:
12-15 day (20-25℃) 10 day (26℃) 57 day (10℃) 羽化后: 8-12h 交配 两天后产卵 成虫存活:15 day (25℃)
2 果蝇性状的观察
1)果蝇的麻醉处理 在果蝇的性状观察、性别鉴定以及杂交亲本接种等
操作中,应先将果蝇麻醉,使其保持安静状态。麻醉方 法如下: (1)准备一只与培养瓶口径相同的空瓶作为麻醉瓶, 并配以脱脂棉塞。 (2)去掉培养瓶棉塞,立即与麻醉瓶口相对,培养瓶 在上,一手稳住两瓶,另一手轻轻震拍培养瓶,使果蝇 落入麻醉瓶中。
配 制 好 的 培 养 基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2)果蝇继代培养
将果蝇转移到新配制的培养基中繁殖。转移时要
注意转移的手法,不要使果蝇从两个瓶口的接缝处飞
出。一般用黑纸包住带有亲本果蝇的培养瓶,使其飞
X/A=1 则为雌性;X/A=0.5 则为雄性。 X/A>1,为超雌;X/A<0.5,则为超雄;0.5<X/A <1则为中间性。 雌雄基因平衡理论:果蝇X染色体上有很多雌性基因, 常染色体上有很多雄性基因,Y染色体上很少或没有与 性别决定有关的基因,因此性别决定于基因的平衡。
实验一 果蝇的性状观察、性别鉴定和饲养管理

实验一果蝇的性状观察、性别鉴定和饲养管理一、实验目的了解果蝇的生活习性及一些突变型的表现性状,鉴定果蝇雌雄性别,掌握果蝇饲养管理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果蝇(fruit fly)是双翅目昆虫,成虫身长只有0.6厘米,如同米粒般大小,比普通苍蝇小得多。
它有一对翅膀,喜欢在腐烂的水果和发酵物的周围飞舞,所以人称果蝇。
果蝇是被人类研究得最彻底的生物之一,为模式生物。
通常遗传实验采用的是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原产于热带或亚热带的蝇种,它和人类一样分布于全世界,并且在人类的居室内过冬。
黑腹果蝇在20世纪前半叶成为动物学家和遗传学家摩尔根(Thomas Hunt Morgan)及其学派实验研究对象,取得了很多遗传学方面的知识,包括这种蝇类基因组里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在2000年对其13600基因测序完成,部分基因与人类的基因有惊人的相似。
研究发现,在果蝇的遗传物质里找到了人类的致癌基因或者潜在的,在变异情况下参与癌症发生的癌基因。
在发育生物学研究方面人类也从果蝇身上获得了很多知识,20世纪70年代克里斯蒂安娜·尼斯莱因-福尔哈德(Christiane Nusslein V olhard)开始研究果蝇的发育基因。
她从中得知,卵细胞中的四个基因决定了或是监控了受精卵的发育。
1980年她发表了论文“影响黑腹果蝇体节数目和极性的变异”,也因此获得了199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在1900年哈佛大学的教授卡斯特(William E. Castle)就首次将果蝇用作胚胎研究的对象。
从此果蝇就在这一领域被广泛采用。
果蝇作为遗传实验有许多优点:(1)饲养容易。
在常温下,以玉米粉等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2)生活史短。
在十二天左右就可以完成一个世代;(3)繁殖率高。
每个雌蝇可以一次产下400个0.5毫米大小的卵,所以可以获得大量子代;(4)染色体少。
只有四对;(5)唾腺染色体是多线的具有斑带的巨大染色体、是研究畸变和突变的难得好材料;(6)突变性状多,而且多为形态突变,便于观察识别,所以是遗传学实验的好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精
1
原理和目的
果蝇英文俗名fruit fly或vinegar fly , 果蝇广泛地存在于全球温带及热带气候 区,而且由于其主食为腐烂的水果,因
此在人类的栖息地内如果园,菜市场等 地区内皆可见其踪迹。除了南北极外, 目前至少有1000个以上的果蝇物种被发 现,大部分的物种以腐烂的水果或植物 体为食,少部分则只取用真菌,树液或 花粉为其食物。
精
4
果蝇的生活史
图1 果精蝇的生活史
5
1.卵 2.一龄幼虫 3. 二龄幼虫 4.三龄幼虫 5.蛹 6.成虫
果蝇营养需求
在不供给食物的情况下,果蝇可存活50 小时左右,在不供给水的情况下,果蝇 无法活过一天。蛹期果蝇在其正常5天生 活周期下可取食其体重3~5倍之食物,雌 果蝇在产卵期每日可取用与其体重等重 之食物。果蝇成虫的食物内需有醣类, 而蛹期果蝇则可只依赖酵母即可生育。
精
6
果蝇培养基配制
取三角瓶以适当大小之棉塞密闭开口, 置入高温高压灭菌釜内,以121℃,1.5 大气压消毒12至15分钟。消毒完成后, 待灭菌釜内压力降至常压后开启釜门使 其半开,再以灭菌釜干燥培养瓶之棉塞 30分钟,完成后取出使其冷却备用。
精
7
果蝇培养基配方
玉米粒粉
50克
红糖
20 克
干燥酵母粉 15 克
精
19
双翅目:一对翅膀+一对平衡棒
精
20
野生型:翅膀有横隔脉
精
21
野生型:眼睛颜色为砖红色,饱满圆形
精
22
野生型:刚毛——头胸部以及复眼的周
围具有平直,先端略弯的长型粗黑硬毛
精
23
果蝇常见突变性状
突变性状
棒眼 褐眼 卷曲翅 小翅 白眼 黑檀体 黑体 黄体 残翅 叉毛 猩红眼 墨色眼
基因符号
B bw Cy m w e b y vg
f st se
染色体号
性状特征
1
复眼呈狭窄垂直棒形,小眼数少
2
眼呈褐色
2
翅膀向上卷曲,纯合致死
1
翅膀小,长度不超过身体
1
复眼白色
3
身体呈乌木色,黑亮
2
体黑色,比黑檀体深
1
全身呈浅橙黄色
2
翅明显退化,部分残留,不能飞
1
毛和刚毛分叉且弯曲
3
复眼呈明亮猩红色
3 精 羽化时眼呈褐色并深化成墨色 24
精
13
雌雄果蝇主要特征
雌果蝇
雄果蝇
个体较大
个体较小
腹部末端较尖
腹部末端较钝
腹部背面有五条黑条 纹
腹部背面有三条黑条 纹,最后一条极宽,
并延伸到腹面
外生殖器较简单,有 阴道板和肛上板等结 构腹部 Nhomakorabea面有6个腹片
无性梳
外生殖器较复杂,有 生殖弧、肛上板、阴 茎等结构
腹部腹面有4个腹片
精
11
果蝇操作方法
再麻醉
观察或计数过程中,果蝇可能苏醒,可准备 一玻璃培养皿,内以胶带贴一小块棉球,滴 入适量乙醚,培养皿口朝下置于一旁备用, 如见果蝇翻身走动可将培养皿口朝下,盖于 果蝇上方待其麻醉后再移开。
精
12
果蝇操作方法
果蝇型态观察
果蝇具有丰富的外表型态差异,包括眼色、 眼形、翅形,刚毛形状与数目,请利用上课 所提供的材料,比对下列图形观察。此外性 别区分为进行果蝇杂交试验所必须,务必熟 悉。
精
2
原理和目的
黑腹果蝇(Drosophila )是双翅目昆虫 特点:生活史短,易饲养,繁殖快,
染色体少,突变型多,个体小 是一种很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
是一种模式生物
精
3
背景资料
以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的材料,利用突变株研 究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已近一百年,至今,
各种研究遗传学的工具已达完善的地步,果蝇
注意:过度麻醉将导致果蝇死亡。
精
9
果蝇操作方法
搬移果蝇至新培养瓶或麻醉瓶
取新培养瓶一瓶,将棉塞略为松动,放置于右手侧, 取欲转移之果蝇培养瓶置于左手侧,以左手握住瓶 颈,两指轻扣棉塞顶部,以右手轻拍瓶底使果蝇掉 落于培养基表面,将培养瓶置于左手侧,拔起棉塞 以左手两指夹住棉塞外端,再将置于右手侧之新培 养瓶棉塞拔起,以右手两指夹住棉塞外端,再以右 手将新培养瓶倒扣于旧培养瓶上,再以左手握住两 瓶口相接处,翻转使新培养瓶位于下方,然后以右 手掌心轻拍新培养瓶瓶底,使果蝇掉落于新培养瓶 瓶底,然后迅速盖上各瓶棉塞。
精
10
果蝇操作方法
进行杂交试验时,为避免麻醉的果蝇直接掉落 于培养基表面而粘着于培养基表面致死,可将 培养瓶横放,将麻醉的果蝇倒于瓶壁,待其苏 醒后再将培养瓶正立。
果蝇计数
取一白纸,沿对角线对折然后展平,平置于桌面, 将麻醉之果蝇倒于对角线折痕上,以尺、毛笔或解 剖针拨弄果蝇使其均匀分散于对角线折痕上,然后 沿对角线将雌雄果蝇分类拨入各侧。
琼脂(洋菜) 10 克
水
600毫升
添加丙酸作为防腐剂
精
8
果蝇培养操作
果蝇可利用乙醚麻醉,以方便试验操作。
麻醉方法
取一麻醉瓶,瓶口应与培养瓶大小相仿,取 一棉花塞,在塞入瓶口的一面滴加3滴乙醚, 将果蝇转入麻醉瓶内,翻转麻醉瓶使其瓶口 朝上,迅速将滴有适量乙醚的棉塞盖住麻醉 瓶口,约一分钟左右果蝇倒卧于瓶底,即可 将果蝇倒出进行操作。
前腿跗节上有性梳
精
14
果蝇雌雄外形判别 (体形大小)
精
雌
雄
15
腹部体节数目:
雌果蝇6节,腹部底部为产卵管,呈现圆锥状凸出。
精
16
腹部体节数目:
雄果蝇4节,腹部底部为交尾器,呈现黑色圆形外观。
精
17
雄果蝇在前肢先端第二节具有性梳
精
18
野生型:
体色灰,翅膀呈圆卵型,静止时平放交叉 重叠,长度约为腹部长度的两倍
突变型:黄体(y)
精
25
突变型:白眼(w)
精
26
突变型:朱红眼(v)
精
27
突变型:墨黑眼(se)
精
28
突变型:棒眼(B)
精
29
突变型:小翅(m)
精
30
突变型:卷翅(Cy)
精
31
突变型:残翅(vg)
精
32
突变型:短翅(dp)
精
33
突变型:无横隔脉(cv)
精
34
突变型:短刚毛(Sb)
精
35
突变型:叉毛(f)
精
36
器具和药品
器具 棉花、麻醉瓶、毛笔、滤纸、平皿、
提供我们对今日的遗传学的知识有其不可磨灭 的贡献;从1980年初,Drs. C. NessleinVolhard和E. Weichaus以果蝇作为发育生物学 的模式动物,利用其完备的遗传研究工具来探
讨基因是如何调控动物体胚胎的发育,也带动
了其它模式生物(线虫、斑马鱼、小鼠和拟南 芥等)的研究,且有非常具体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