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实验答案
有机化学实验盛显良主编课后题答案

有机化学实验盛显良主编课后题答案一、选择题。
1、下列操作能证明溶液中有SO2-4存在的是()A、加入硝酸酸化的Fe(NO3)3,产生白色沉淀。
B、加入BaCl2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则一定含有SO2-4。
C、先加入HCl溶液,如果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2,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则有SO2-4。
D、向溶液中加盐酸酸化的BaCl2,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则一定有SO2-4。
解析:干扰SO2-4检验的离子有CO2-3、SO2-3,所用检验试剂若是BaCl2,干扰离子还有Ag+,故检验时必须排除干扰。
答案:C。
2、氯仿可作全身麻醉剂,但在光照下易被氧化成剧毒的光气:2CHCl3+O2=====光照2COCl2+2HCl,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使用前要检验是否变质,你认为检验使用的最佳试剂是()A、溴水。
B、烧碱溶液。
C、硝酸银溶液。
D、碘化钾淀粉试纸。
解析:若氯仿变质,将产生HCl,HCl与AgNO3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答案:C。
3、焰色反应每次实验都要用试剂洗净铂丝,这种试剂是()A、Na2CO3溶液。
B、NaOH溶液。
C、硫酸。
D、稀盐酸。
答案:D。
4、以下是对某水溶液进行离子检验的方法和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先加入BaCl2溶液,再加入足量的HNO3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
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SO2-4。
B、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
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CO2-3。
C、加入足量浓NaOH溶液,产生了带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NH+4。
D、先加适量的盐酸将溶液酸化,再加AgNO3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
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Cl-。
解析:A、BaCl2溶液中既有Ba2+,又有Cl-。
Ba2+可与SO2-4反应生成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HNO3溶液的BaSO4沉淀;Cl-可与Ag+反应生成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HNO3溶液的AgCl沉淀。
B、CaCl2溶液中既有Ca2+,又有Cl-。
有机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有机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一、熔点的测定1、测定熔点时,遇到下列情况将产生什么结果?(1) 熔点管壁太厚;(2)熔点管底部未完全封闭,尚有一针孔。
(3)熔点管不洁净;(4)样品未完全干燥或含有杂质;(5)样品研得不细或装的不紧密。
(6)加热太快。
答:(1) 熔点管壁太厚,影响传热,其结果是测得的初熔温度偏高。
(2) 熔点偏低(3) 熔点管不洁净,相当于在试料中掺入杂质,其结果将导致测得的熔点偏低。
(4) 熔点偏低(5) 样品研得不细或装的不紧密,这样试料颗粒之间空隙较大,其空隙之间为空气所占据,而空气导热系数较小,结果导致熔距加大,测得的熔点数值偏高。
(6) 加热太快,则热浴体温度大于热量转移到待测样品中的转移能力,而导致测得的熔点偏高,熔距加大。
2、是否可以使用第一次测定熔点时已经熔化了的有机化合物再作第二次测定呢?为什么?答:不可以。
因为有时某些物质会发生部分分解,有些物质则可能转变为具有不同熔点的其它结晶体。
二、重结晶提纯有机物1、重结晶一般包括哪几个步骤?各步骤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重结晶一般包括下列几个步骤:(1)选择适宜溶剂,目的在于获得最大回收率的精制品。
(2)制成热的饱和溶液。
目的是脱色。
(3)热过滤,目的是为了除去不溶性杂质(包括活性炭)。
(4)晶体的析出,目的是为了形成整齐的晶体。
(5)晶体的收集和洗涤,除去易溶的杂质,除去存在于晶体表面的母液。
(6)晶体的干燥,除去附着于晶体表面的母液和溶剂。
2、重结晶时,溶剂的用量为什么不能过量太多,也不能过少?正确的应该如何?答:过量太多,不能形成热饱和溶液,冷却时析不出结晶或结晶太少。
过少,有部分待结晶的物质热溶时未溶解,热过滤时和不溶性杂质一起留在滤纸上,造成损失。
考虑到热过滤时,有部分溶剂被蒸发损失掉,使部分晶体析出留在波纸上或漏斗颈中造成结晶损失,所以适宜用量是制成热的饱和溶液后,再多加20%左右。
3、用活性炭脱色为什么要在固体物质完全溶解后才加入?为什么不能在溶液沸腾时加入?答:说法一、若固体物质未完全溶解就加入活性炭,就无法观察到晶体是否溶解,即无法判断所加溶剂量是否合适。
有机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乙酰苯胺的制备(苯胺5ml、冰醋酸7.5ml,生成苯-NHCOCH3+、水,韦氏分馏柱、温度计蒸馏头尾接管等、布氏漏斗抽滤)1.制备乙酰苯胺为什么选用乙酸做酰基化试剂?(乙酰氯、乙酸酐反应过于激烈。
)答:冰醋酸与苯胺反应最慢,但反应平稳、易于控制,且醋酸价格较便宜。
2.为什么要控制分馏柱上端温度在100到110之间,若温度过高有什么不好?答:主要由原料CH3COOH和生成物水的沸点所决定。
控制在100到110度之间,这样既可以保证原料CH3COOH 充分反应而不被蒸出,又可以使生成的水立即移走,促使反应向生成物方向移动,有于提高产率。
3.本实验中采用了那些措施来提高乙酰苯胺的产率?答:加入过量冰醋酸,分馏时加入少量锌粉,控制分馏时温度,不断除去生成的水。
4.常用的乙酰化试剂有哪些?哪一种较经济?哪一种反应最好?答:常用的乙酰化试剂有乙酸、乙酸酐和乙酰氯。
乙酸较经济。
乙酰氯反应速度最快,但易吸潮水解。
因此应在无水条件下进行反应。
实验二重结晶(乙酰苯胺,加热溶解、稍冷却、加活性炭、继续加热、热过滤、冷却结晶、抽滤)1.重结晶一般包括哪几个操作步骤?各步操作的目的是什么?答:重结晶一般包括:溶解、脱色、热过滤、冷却结晶、抽滤、干燥等操作步骤。
各步操作的目的如下:熔解:配制接近饱和的热溶液;脱色:使样品中的有色杂质吸附于活炭上,便于在热过滤时将其分离;热过滤:除去样品中的不溶性杂质;冷却结晶:使样品结晶析出,而可溶性杂质仍留在溶液中;抽滤:使样品可溶性杂质与样品分离。
干燥:使样品结晶表面的溶剂挥发。
2.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加活性炭?应当怎样加活性炭?答:样品颜色较深时,需要加入活性炭进行脱色。
为了防止爆沸,加活性炭时应将热溶液取下稍冷后再加。
3.为什么热过滤时要用折叠滤纸?答:增大过滤面积,加快过滤速度。
4.为什么利用重结晶只能提纯杂质含量低于5%的固体有机物?答:如果样品中杂质含量大于5%,则可能在样品结晶析出时,杂质亦析出,经抽滤后仍有少量杂质混入样品,使重结晶后的样品纯度仍达不到要求。
有机实验(答案).

有机实验(答案).有机实验典型题总结1. [2012·海南化学卷17](9分) 实验室制备1,2-⼆溴⼄烷的反应原理如下: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l40℃脱⽔⽣成⼄醚。
⽤少量的溴和⾜量的⼄醇制备1,2—⼆溴⼄烷的装置如下图所⽰:回答下列问题:(1)在此制各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到170℃左右,其最主要⽬的是;(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引发反应b.加快反应速度c.防⽌⼄醇挥发d.减少副产物⼄醚⽣成(2)在装置C中应加⼊,其⽬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成的酸性⽓体:(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b.浓硫酸c.氢氧化钠溶液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3)判断该制各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法是;(4)将1,2-⼆溴⼄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中加⽔,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层(填“上”、“下”);(5)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洗涤除去;(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b.氢氧化钠溶液c.碘化钠溶液d.⼄醇(6)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醚.可⽤的⽅法除去;(7)反应过程中应⽤冷⽔冷却装置D,其主要⽬的是;但⼜不能过度冷却(如⽤冰⽔),其原因是。
【答案】(1)d (2)c (2)溴的颜⾊完全褪去(4)下(5)b (6)蒸馏(7)避免溴⼤量挥发;产品1,2-⼆溴⼄烷的熔点(凝固点)低,过度冷却会凝固⽽堵塞导管。
【解析】(1)因“⼄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l40℃脱⽔⽣成⼄醚”,故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到170℃左右的原因是减少副产物⼄醚⽣成。
(2)因装置C的“⽬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成的酸性⽓体”,故应选碱性的氢氧化钠溶液。
(3)是⽤“少量的溴和⾜量的⼄醇制备1,2—⼆溴⼄烷”,反应结束时溴已经反应完,明显的现象是溴的颜⾊褪尽。
(4)由表中数据可知,1,2-⼆溴⼄烷的密度⼤于⽔,因⽽在下层。
(5) Br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可⽤氢氧化钠溶液洗涤;虽然也能与碘化钠溶液反应,但⽣成的I2也溶于1,2-⼆溴⼄烷。
有机化学实验习题(含答案)-判断题

判断题判断下面说法的准确性,准确者画√,不准确者画×。
1、在合成液体化合物操作中,最后一步蒸馏仅仅是为了纯化产品。
√2、用蒸馏法、分馏法测定液体化合物的沸点,馏出物的沸点恒定,此化合物一定是纯化合物。
×3、用蒸馏法测定沸点,馏出物的馏出速度影响测得沸点值的准确性。
√4、用蒸馏法测沸点,温度计的位置不影响测定结果的可靠性。
×5、用蒸馏法测沸点,烧瓶内装被测化合物的多少影响测定结果。
√6、测定纯化合物的沸点,用分馏法比蒸馏法准确。
×7、熔点管壁太厚,测得的熔点偏高。
√8、熔点管底部未完全封闭,有针孔,测得的熔点偏高。
×9、熔点管不干净,测定熔点时不易观察,但不影响测定结果。
10、样品未完全干燥,测得的熔点偏低。
√11、样品中含有杂质,测得的熔点偏低。
√12、A、B两种晶体的等量混合物的熔点是两种晶体的熔点的算术平均值。
×13、在低于被测物质熔点10-20℃时,加热速度控制在每分钟升高5℃为宜。
×14、样品管中的样品熔融后再冷却固化仍可用于第二次测熔点。
×思考题1、测定熔点时,遇到下列情况将产生什么结果?(1) 熔点管壁太厚;(2) 熔点管不洁净;(3) 试料研的不细或装得不实;(4)加热太快;(5) 第一次熔点测定后,热浴液不冷却立即做第二次;(6)温度计歪斜或熔点管与温度计不附贴。
答:(1) 熔点管壁太厚,影响传热,其结果是测得的初熔温度偏高。
(2) 熔点管不洁净,相当于在试料中掺入杂质,其结果将导致测得的熔点偏低。
(3) 试料研得不细或装得不实,这样试料颗粒之间空隙较大,其空隙之间为空气所占据,而空气导热系数较小,结果导致熔距加大,测得的熔点数值偏高。
(4)加热太快,则热浴体温度大于热量转移到待测样品中的转移能力,而导致测得的熔点偏高,熔距加大。
(5) 若连续测几次时,当第一次完成后需将溶液冷却至原熔点温度的二分之一以下,才可测第二次,不冷却马上做第二次测量,测得的熔点偏高。
有机化学实验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枣庄学院

绪论单元测试1.进入高校化学实验室人员的基本要求,不正确的是()。
A:必须是熟练是实验人员B: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C:牢记人身安全第一D:了解一般的应急救护措施答案:A2.取用试剂时,错误的说法是()A:多取的试剂可倒回原瓶,避免浪费。
B:瓶塞应倒置桌面上,以免弄脏,取用试剂后,立即盖严,将试剂瓶放回原处,标签朝外。
C:不能用手接触试剂,以免危害健康和沾污试剂。
D:要用干净的药匙取固体试剂,用过的药匙要洗净擦干才能再用。
答案:A3.实验室内使用乙炔气时,说法正确的是()A:房间应密闭。
B:室内应有高湿度。
C:室内不可有明火,不可有产生电火花的电器。
D:乙炔气可用铜管道输送。
答案:C4.化学品的毒性可以通过皮肤吸收、消化道吸收及呼吸道吸收等三种方式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下列不正确的预防措施是()。
A:实验场所严禁携带食物;禁止用饮料瓶装化学药品,防止误食。
B:实验过程中使用三氯甲烷时戴防尘口罩。
C:称取粉末状的有毒药品时,要带口罩防止吸入D:实验过程中移取强酸、强碱溶液应带防酸碱手套。
答案:B5.危险化学品包括()。
A:爆炸品、易燃气体、易燃喷雾剂,氧化性气体,加压气体。
B:氧化性液体,氧化性固体,有机过氧化物,腐蚀性物质。
C:其他选项都是。
D: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反应物质,可自燃液体,自燃自热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答案:C6.绝大部分的安全事故是由()造成的。
A:管理不善B:操作失误C:人员安全意识不足、疏忽大意D:线路老化答案:C7.下列气体属于窒息性非易燃无毒气体的是()。
A:氯化氢B:一氧化碳C:氮气D:甲烷答案:C8.需要你将硫酸、氢氟酸、盐酸和氢氧化钠各一瓶从化学品柜搬到通风橱内,正确的方法是()A:硫酸和盐酸同一次搬运,氢氟酸、氢氧化钠分别单独搬运。
B:硫酸和氢氧化钠同一次搬运,盐酸和氢氟酸同一次搬运。
C:硫酸和氢氟酸同一次搬运,盐酸和氢氧化钠同一次搬运。
D:硫酸和盐酸同一次搬运,氢氟酸和氢氧化钠同一次搬运。
有机化学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用简练的文字解释下列术语。
(1)有机化合物(2)键能(3)极性键(4)官能团(5)实验式(6)构造式(7)均裂(8)异裂(9)sp2杂化(10)诱导效应(11)氢键(12)Lewis酸【解答】(1)有机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2)键能—形成共价键的过程中体系释放出的能量,或共价键断裂过程中体系所吸收的能量。
(3)极性键—由不相原子形成的键,由于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不同,其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使电负性较强原子的一端电子云密度较大,具有部分负电荷,而另一端则电子云密度较小,具有部分正电荷,这种键具有极性,称为极性键。
云对称地分布在两个成键原子之间,这种键没有极性,称为极性键。
(4)官能团—分子中比较活泼而容易发生反应的原子或基团,它常常决定着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反映化合物的主要特征。
(5)实验式—表示组成物质的元素原子最简整数比的化学式。
(6)构造式—表示分子构造的化学式。
(7)均裂—成键的一对电子平均分给两个成键原子或基团,这种断裂称均裂。
(8)异裂—成键的一对电子完全为成键原子中的一个原子或基团所占有,形成正、负离子,这种断裂称异裂。
(9)sp2杂化—2s轨道和两个2p轨道杂化。
(10)诱导效应—由于分子内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不同,而引起分子中电子云密度分布不平均,且这种影响沿分子链静电诱导地传递下去,这种分子内原子间相互影响的电子效应,称为诱导效应。
(11)氢键—当氢原子与电负性很强且原子半径较小的原子(如N,O,F等原子)相连时,电子云偏向电负性较大的原子,使氢原子变成近乎氢正离子状态,此时若与另一个电负性很强的原子相遇,则发生静电吸引作用,使氢原子在两个电负性很强的原子之间形成桥梁,这样形成的键,称为氢键。
(12)Lewis酸—能够接受未共用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
(二)下列化合物的化学键如果都为共价键,而且外层价电子都达到稳定的电子层结构,同时原子之间可以共用一对以上的电子,试写出化合物可能的Lewis结构式。
有机化学实验_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有机化学实验_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减压蒸馏时,下列哪种玻璃仪器不能用参考答案:锥形瓶2.苯乙烯的沸点是140℃,高温容易聚合,如果要精制苯乙烯,用下列哪种方法参考答案:减压蒸馏3.下列基元反应中,与Suzuki反应无关的是参考答案:β-氢消除(β-H elimination)4.制备对硝基苯胺不用苯胺作为直接的硝化原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参考答案:氨基是间位定位基,硝基不能进入对位5.本实验中Suzuki反应需要的保护措施是参考答案:不需要无水无氧和避光条件6.关于本实验中反应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参考答案:选择直型冷凝管7.关于抽滤操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参考答案:布氏漏斗中的晶体,先用热的重结晶溶剂洗涤,后用冷的重结晶溶剂洗涤8.关于乙酰苯胺的硝化反应,以下说法错误的是参考答案:乙酰氨基是邻对位定位基,硝基只进入它的对位和邻位9.实验中气体吸收装置的操作与目的,不正确的是参考答案:吸收反应产生的副产物正丁基醚10.洗涤操作中,用浓硫酸洗涤的目的是参考答案:除去副产物正丁基醚和未反应完的正丁醇11.分液漏斗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参考答案:下层液体放出后,上层液体也从下口放出12.干燥粗产物时,不正确的是参考答案:尽量挑选大块的氯化钙,干燥效果最好13.反应完毕,反应瓶中除产品乙酸乙酯外还有参考答案:以上都有14.重结晶制备饱和溶液时,正确的操作是参考答案:制成饱和溶液后,适当多加一点乙醇_常温下加少量乙醇,加热回流,再加溶剂到全部溶解15.重结晶纯化对硝基苯胺时,下列哪个操作步骤是不需要的参考答案:脱色16.乙酰苯胺硝化反应完成后,体系里除了对硝基乙酰苯胺还可能有参考答案:都可能有17.乙酸与乙醇反应制备乙酸乙酯的反应属于羧酸的参考答案:亲核取代反应18.下列化合物中,不是本反应中产生的副产物的是参考答案:正丁烷19.薄层色谱关于化合物的Rf值说法错误的是参考答案:不同化合物在任何条件下,Rf值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