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诗歌的交融

合集下载

高中音乐教案-音乐与诗歌的交融

高中音乐教案-音乐与诗歌的交融

高中音乐教案-音乐与诗歌的交融音乐与诗歌课题:音乐与诗歌的交融课型:鉴赏课课时:一课时年级:高一年级教学目标:能认真聆听和学唱《春晓》等四首古体诗词的音乐主题,了解音乐与诗歌结合的几种不同形式,体验诗乐合一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能通过实例欣赏来理解音乐与诗歌间天然的亲和性。

增进对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了解和兴趣爱好。

能背唱《春晓》主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与古体诗词结合的音乐语言特征。

教具与媒体运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简介本课学习的意图和目的。

二.新课。

(一)诗乐合一。

(二)以乐从诗。

诗歌为音乐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创作形式。

.欣赏《春晓》通过配乐诗朗诵唤起学生对它的熟悉了解,把握诗境。

《春晓》是诗人抒写春天生机的小诗,诗文清新自然声景俱全仔细玩味,令人于平淡中见奇巧,于自然中悟真谛。

短短的四个浅近易懂的小句毫无雕琢痕迹和造作情感,浸透着诗人对大自然对春光的热爱之心和喜悦之情。

通过分析演唱主题,了解与诗歌结合的音乐语言特征。

《春晓》一歌只有短短的八个小节,四个小乐句构成。

四个乐句的音型基本都采用了×·××××的节奏型。

因此,有利于古诗严谨的格式音韵的表现,附点节奏的使用更加表现了春天的活力。

.欣赏《水调歌头》再通过欣赏配乐诗朗诵理解词意。

《水调歌头》是苏东坡熙宁九年(年)的一首寓意幽深的词作。

其时苏轼首逢仕途挫折,内心世界极为复杂矛盾。

词作中不仅借咏月表现这一心理矛盾,同时将真挚的感情美好的愿望人生的哲理和自然规律统统包蕴其中,使人既有美的感受,有从中得到哲理的启迪。

对比欣赏。

王菲演唱版本增加学生参与热情。

拓展欣赏陈其钢作曲的《水调歌头》。

这首作品,作曲家采用人声与室内乐队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演唱者吸取了以昆曲和京剧为代表的戏曲音乐依字行腔字正腔圆的表现方法,将苏轼词作中的字句语态声调和意境生动地表现出来。

.思考与练习根据诗歌的意境,为下列诗句选择合适的音乐片断(三)倚声填词三.讨论。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教学设计授课内容:音乐与诗歌的交融——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课时:一课时授课班级:高一5班课型:音乐鉴赏授课教师:张岚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初中学唱歌曲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习声乐的体裁: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这一课题揭示了:声乐作品是音乐与姊妹艺术——诗歌的密不可分,将歌曲这一现代最为常见的音乐形式回归于人类艺术发展的轨迹之中。

通过本课的学习,对促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提高起着积极的作用。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能认真赏析古诗词与近现代诗词的相关歌曲,并通过朗读、分析、学唱等环节,感受音乐与诗歌的交融,以及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的不同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听赏和课堂实践活动,使学生对以诗歌为创作依据的声乐作品有所了解,进而加深印象。

3.情感目标: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与艺术表现内涵,体现作品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群众歌曲、艺术歌曲、大合唱等不同声乐体裁的歌曲。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音乐与诗歌交融的作品特点。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歌手王菲演唱的歌曲《明月几时有》教师:请同学们说出这首歌曲的曲名。

(《明月几时有》)这首歌曲的歌词有什么特点?学生:歌词是宋代苏轼的诗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教师:把诗或是诗词谱上曲,用独唱或合唱的方式演绎,这样的歌曲创作形式就叫做音乐与诗歌的交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单元——音乐的体裁,第一课时《音乐与诗歌的交融》。

(出示课件)教师:请同学们再列举几首音乐与诗歌的交融,这种体裁的声乐作品。

(《阳关三叠》、《送别》、《欢乐颂》)【课题揭示】诗是心灵之歌,歌是诗意的结晶。

二、新授课内容(一)教师讲解书上169页关于歌曲的阅读材料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我国古代诗乐合一。

诗歌固然能表达人们的情意但配上音乐唱起来的诗歌更能将情感表达的畅快淋漓。

到了近代,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们已经很善于采用一种固定的、音乐与诗歌融为一体的样式来表情达意了,这种固定的样式就是歌曲。

李凭箜篌引中的音乐与诗歌的结合

李凭箜篌引中的音乐与诗歌的结合

李凭箜篌引中的音乐与诗歌的结合李凭箜篌引是中国古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中的音乐与诗歌的结合被广泛赞誉为传世之作。

本文将从音乐与诗歌的互动、表达方式和艺术效果三个方面探讨李凭箜篌引中的音乐与诗歌的结合。

一、音乐与诗歌的互动在李凭箜篌引中,音乐与诗歌呈现出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相互辅助、相得益彰。

李白以诗歌的形式描绘了一个乐师的形象,他手持箜篌,以琴音来伴奏自己的诗词。

音乐与诗歌在此相互交融,共同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表达。

诗中,“箜篌”作为音乐的载体,体现了音乐与诗歌的密切联系。

箜篌的琴音在整首诗中起到了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的作用。

箜篌的音乐旋律与诗中的意境相呼应,使整首诗具有了更加深远的艺术效果。

二、表达方式李凭箜篌引中的音乐与诗歌以各自特有的方式表达了情感与内涵。

音乐以琴音的形式,通过旋律、节奏、音色等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而诗歌则以文字的形式,通过抒发诗人的内心感受和对事物的写照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在诗歌方面,李白用诗篇表达了对现实生活和自然景观的感慨和思考。

他运用典型的七言绝句,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意境。

诗中运用了众多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和对偶等,使诗词更加生动有力,让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音乐方面,箜篌的琴音通过抑扬顿挫、声音的高低变化等手法,传达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音乐在诗中的重要作用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个表达情感的平台,更通过音乐的和谐与旋律的流畅感染了读者的心灵,使他们更容易对诗歌中的情感产生共鸣。

三、艺术效果音乐与诗歌的结合在李凭箜篌引中产生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音乐旋律和诗歌的节奏相互配合,使整首诗具有了动态的感觉。

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够通过音乐的衬托感受到更加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李凭箜篌引中音乐与诗歌的结合也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价值。

诗人通过音乐的音色和诗歌的修辞手法,将诗中的情感和意境传达给读者。

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够通过音乐的衬托感受到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价值。

诗歌与音乐的交融

诗歌与音乐的交融

诗歌与音乐的交融诗歌与音乐是人类创造的两种最为抽象和灵感最为驰骋的艺术形式。

它们以不同的媒介表达着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然而,诗歌和音乐在某种程度上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可以互相交融,互相借鉴,创造出令人陶醉的艺术瞬间。

首先,诗歌和音乐都是通过语言表达情感。

诗歌借助文字,通过押韵、节奏和意象等手法,将情感凝结成一首首动人的诗篇。

而音乐则借助声音,通过旋律、和弦和节奏等元素,传递着情感的起伏和涌动。

正因如此,诗歌和音乐在情感表达上有着共同的灵魂,都能够触动人们内心最深处的共鸣。

其次,诗歌和音乐在创作上可以互相借鉴。

许多诗人在写作时会借助音乐的元素,比如节奏感和韵律感,为诗歌赋予更多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而音乐创作中也常常使用诗歌的手法,例如歌词的押韵和意象的运用。

这种相互借鉴促进了诗歌和音乐的创新和进步,使其在艺术上更加有深度和广度。

而诗歌和音乐交融的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歌曲。

歌曲既有诗歌的文字表达,又有音乐的声音表达,将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当文字的内涵和音乐的旋律相互融合时,往往会创造出非凡而感人的艺术体验。

有时候,一首动听的歌曲也能够成为人们心中的诗,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诗歌和音乐的交融不仅在歌曲中有所体现,还可以通过吟唱和朗诵等形式加以拓展。

比如,以诗为基础的音乐剧和民族音乐中的古典诗词演唱,都是诗歌和音乐融合的典型表现。

这些形式的音乐在表达诗的同时,将情感通过声音的传播更加立体地展现出来,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置身其中的感觉。

此外,还有一种独特的交融形式,即通过音乐来创作诗歌。

许多作曲家在创作音乐时会借助文字,将音乐中表达的情感进一步凝聚成诗句。

这样的诗歌或许没有大家熟悉的韵律和节奏,但它们能够通过音乐语言呈现出一种超越文字的情感体验。

这种形式的诗歌与音乐的交融能够为听众带来一种独特而深刻的艺术享受。

因此,诗歌与音乐的交融是一种既有源头又有分支的艺术现象。

它们既有共同的表达方式和创作手法,又有自身的特色和独特之处。

中国古代诗词与传统音乐的交融发展

中国古代诗词与传统音乐的交融发展

春秋战国时 期:诗词以 抒情言志为 主,形式自 由,风格多
样。
唐宋时期: 诗词创作达 到巅峰,形 式规范,格 律严谨,内
容广泛。
元明清时期: 诗词逐渐世 俗化、平民 化,风格多 样,流派纷
呈。
近现代时期: 诗词受到西 方文化影响, 既有传统元 素,又有创
新精神。
诗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诗词是中国古代 文学的重要组成 部分,具有很高 的艺术价值和审 美价值。
感谢观看
汇报人:
诗词在文学史上 占据着重要的地 位,对后世文学 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诗词的创作和流 传对于传承中华 文化、弘扬民族 精神发挥了重要 作用。
诗词的韵律、意 境、意象等元素, 对于传统音乐的 创作和发展也产 生了重要影响。
02
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历程
章节副标题
音乐的起源与演变
起源:中国传统音乐起源于远古时期,如《诗经》中的诗歌可以证明。 演变:随着历史的演变,音乐形式和风格不断变化,如唐诗、宋词、元曲等。 特点: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旋律和节奏,强调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 传承: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如民族乐团和民间音乐传承人等。
促进艺术创新:诗词和音乐的交融,激发了艺术家的创新精神,推动了艺 术形式的演变和进步。
对民族文化的弘扬与传播
诗词与音乐交融,丰富了民族 文化的内涵
古代诗词的韵律和节奏,为传 统音乐的传播提供了载体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传统音乐与诗词的结合,有助 于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
诗词与音乐的交融,促进了民 族文化的国际传播与交流
章节副标题
诗词的起源与演变
起源:起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 口头创作,如《诗经》等。

诗歌与音乐的关系

诗歌与音乐的关系

诗歌与音乐的关系诗歌和音乐是两种艺术形式,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诗歌是通过文字表达情感、思想和意境的一种方式,而音乐则是通过声音的组合来传达情感和表达意义。

虽然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媒介和表现形式,但在某种程度上,诗歌和音乐可以相互补充和交融。

首先,诗歌与音乐在表达情感方面有着共同之处。

诗歌通过精心选择的词语和押韵的手法,以及节奏感和韵律的运用,能够唤起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而音乐则通过旋律、和声和节奏来传达情感。

音乐的音符和音乐家的演奏技巧使得听众能够感受到情绪的变化和表达。

因此,诗歌和音乐在表达情感方面互相借鉴,互相影响。

其次,诗歌和音乐在表达意象和意境方面也有紧密联系。

诗歌通过描绘具体的形象和使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来呈现意象,创造出极具感染力的意境。

同样地,音乐也通过旋律的起伏、音符的高低、音色的变化等来勾勒出一幅富有表现力的场景。

通过声音的变化和组合,音乐能够带领人们进入一种独特的情感体验中。

因此,诗歌和音乐在表达意象和意境方面互为补充,共同构建出美妙的艺术境界。

此外,诗歌和音乐之间还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和融合的关系。

有时候,诗人会将自己的诗歌作品配以音乐,通过歌唱的方式演绎出来,进一步强化诗歌的情感表达。

而音乐家也会根据某首诗歌的主题和氛围来创作音乐,将文字转化为音符,增强表达效果。

这种诗歌与音乐的结合,不仅让作品更具吸引力,也使得艺术的边界得到了拓展。

综上所述,诗歌和音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它们在表达情感、意象和意境方面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无论是诗人通过音乐来呈现诗歌作品,还是音乐家根据诗歌来创作音乐,诗歌和音乐的结合都能够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让人们在艺术的世界中得到更深层次的体验。

诗歌和音乐的关系不仅拓展了艺术的边界,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两种美妙的艺术形式。

可以说,诗歌与音乐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借鉴、相互激发的关系,让艺术的魅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ppt课件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ppt课件

音乐特点 演唱形式
ⅹ ⅹⅹ ⅹⅹ ⅹ ⅹⅹ ⅹⅹⅹⅹ ⅹ ⅹⅹ ⅹⅹⅹ ⅹ ⅹⅹ ⅹⅹⅹ ⅹ
歌词与歌谱 的处理
天也新, 地也新,春光更 明 媚 城市 乡村处处 增光 为祖国,为四化,流过多少 汗? 回首往事 心中 可有 辉 愧
演唱要求
选自声乐套曲《冬之旅 》德国诗人:缪勒;作 曲家:舒伯特。 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歌曲《魔王》、 《 野玫瑰》、《鳟鱼》,声乐套曲《美丽的磨 坊姑娘》、《冬之旅》等大量的、优美的声 乐作品,被称为“艺术歌曲之王”。此外还 作有《未完成交响曲》、《c大调交响曲》等。
• • • •
• 敕勒歌 •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 无可奈何花落去 •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虞美人
•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立在古井边, 我做过无数美梦,在它的绿荫间, 也曾在那树干上,刻下甜蜜的话, 无论快乐和痛苦,常在树下留连, 今天像往日一样,我流浪到深夜, 我在黑暗中行走,闭上了我的两眼, 好象听见那树叶对我轻声呼唤: 同伴,回到我这里来找寻平安!
歌曲形式 伴 奏
群众歌曲
有无伴奏均可 齐唱、轮唱、合唱 通俗简练、易于上口 多为分节歌,几段歌词用 同一旋律或略作变化
新索群星-和未 来有约.mp4
艺术歌曲
伴奏占有重要地位 独唱居多 多采用著名诗歌 多为通谱歌曲,每段歌词 均用不同的音乐,词曲结 合紧密
演唱形式 歌词
歌词与歌 谱的处理
• • • •
《马赛曲》 《沁园春雪》 《共青团员之歌》 《跳蚤之歌》

诗词与音乐的结合

诗词与音乐的结合

诗词与音乐的结合诗词与音乐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相互融合,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诗歌是文字的艺术,而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二者的结合使得诗词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本文将探讨诗词与音乐的结合,介绍其发展历程以及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一、诗词与音乐的渊源诗词和音乐这两种形式艺术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古代就存在着相互影响的现象。

古代文人士大夫常常以诗词形式创作歌谣,而民间音乐也常以诗词为歌词,相互交融。

例如《诗经》中的许多篇章就是可以唱的歌曲,它们被诗人整理并编写成了诗歌。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音乐也可以通过旋律和节奏表现诗词的意境,使之更加深入人心。

这种渊源使得诗词与音乐的结合成为了一种自然而然的产物。

二、诗词与音乐的发展历程随着时间的推移,诗词与音乐的结合不断发展,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形式。

古代的乐府诗创作就是一种著名的诗词与音乐相结合的形式。

乐府诗是以音乐为载体,通过演唱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当时的诗人常常在宴会或庆典等场合中演唱乐府诗,以取悦君主和宾客,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审美的享受。

在宋代,词的创作崛起,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词是一种以意境写景、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的短篇诗歌形式,它更加注重言语的美感和词曲的协调性。

就像一个词的流行往往伴随着一首曲子的畅销一样,词与曲一同流传,二者相辅相成。

宋代文人们注重音乐对词的表达的影响,他们常常亲自谱曲来配合自己的词作,使得词曲相得益彰。

到了现代,诗词与音乐的结合更加多样化和立体化。

现代音乐的发展使得诗词与音乐可以通过更丰富的音乐元素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例如,流行音乐中的歌词,通常以现代口语为基础,通过流行的曲调和编曲来吸引听众,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同时,一些音乐人也善于以古典诗词为歌词进行创作,将传统文化与现代音乐相结合,使得古老的诗词焕发新的生命力。

三、诗词与音乐的艺术价值诗词与音乐的结合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艺术享受。

音乐可以通过旋律、节奏和和声来表达情感,而诗词则以文字的美感和意境来打动人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解艺术家的相关背景及重要作品,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欣赏作品的时候提出问题,让学生细心聆听.感受音乐,激烈讨论。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1、(播放《阳关三叠》诗歌幻灯)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回答(答案不一),老师暂不肯定答案。
【问题引领】:请欣赏音乐后回答:是诗还是歌?
【展示作品】:2.我们将诗歌配上音乐来欣赏一次(播放音乐课件)、赏析作品。
①听赏与体验。(播放幻灯)
②音乐家介绍:郑秋枫(1931——)。(幻灯)
【讨论】:
根据自己的体验,作品是属于什么样的体裁?
学生讨论,教师适当讲解。
【教师介绍】
《我爱你中国》作于1980年,歌曲通过对祖国美丽山河的描绘,体现了海外儿女的爱国之心。旋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展悠长,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欣赏作品】:2、《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听赏与体验。(播放幻灯)
群众歌曲的产生和发展,与近现代的革命斗争有密切关系,如法国的《马赛曲》,我国的《义勇军进行曲》、《救国军歌》、《大刀进行曲》等。
2、艺术歌曲(播放幻灯)
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盛行一种抒情歌曲,通称艺术歌曲。其特点是歌词多采用著名诗歌,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曲调表现力强,表现手段及作曲技法比较复杂,伴奏占重要地位。
三、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赏析与古诗词和近现代诗词相关的歌曲,让学生在朗诵、分析、学唱、体会等环节中感受音乐与诗歌之间的交融,感受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的不同特色。拓展音乐的历史和艺术内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对诗词韵味与歌曲意境之间联系的把握。
2对音乐与诗歌之间相互交融的基础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分组讨论法
【总结】:通过以上作品欣赏,总结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的特点:
音乐与诗歌融为一体的固定样式就是歌曲,歌曲这一音乐艺术随社会发展产生了多样式——声乐体裁。(引导学生回忆曾经所学的体裁形式)
1、群众歌曲(播放幻灯)
群众歌曲的内容大多与政治、社会活动有关,它体现人民群众的理想和愿望,反映人民对社会生活的关心。人们往往在游行和各种集会上演唱群众歌曲,起宣传鼓舞作用。群众歌曲的曲调以雄壮豪迈的居多,音域不太宽广,结构亦不复杂,歌词一般通俗简练,易于上口。群众歌曲绝大多数是创作歌曲,也有根据民歌填词的。群众歌曲又可按题材内容分为工人歌曲、士兵歌曲、学生歌曲、节庆歌曲等。演唱形式一般为齐唱或轮唱,亦有用合唱形式的,有无伴奏均可。
【作品欣赏】:1、展示诗歌《虞美人》(播放幻灯),并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每句末压韵的关键字。
【学生讨论】:体验诗歌的韵律感,怎样把握诗歌的凄楚情绪。
【教师介绍】2、作者介绍: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李璟第六子,961年继位,史称南唐后主。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为宋太宗毒死。李煜在政治上虽庸驽无能,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李煜工书法,善绘画,精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
学生再次回答,老师结论:是诗更是歌。
3.导入音乐与诗歌的交融学习。
【小结】:《诗·大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揭示了了人类早期的混生性文化现象中,言语与歌唱有着天然的共生性联系。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音乐与诗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春秋《诗经》、战国《楚辞》,以及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等,都是诗歌与音乐融为一体的艺术形式。“诗歌是奏着音乐的哲学”,音乐是心情的艺术,诗歌和音乐在产生、表达和审美特征等方面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音乐能最直接的表现和激发情感,能在声音的运动中直接的表现音乐家从生活体验中获得的种种情感,音乐的情感启发,可以使欣赏者积极的调动各种情感触觉以感悟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有时很难截然划分。一般说来,群众歌曲多为分节歌曲,几段歌词用同一旋律,或略作变化,结构上往往由主歌和副歌两个部分组成;艺术歌曲多是通谱歌曲,即每段歌词均用不同的音乐,但也并非绝对如此。群众歌曲的音乐往往概括表达歌词的思想,因而有时可以另填歌词;而艺术歌曲则词曲紧密、细致地结合在一起,很难予以分解。这两类歌曲的名称是在特定条件下的不同国家内产生的。20世纪50年代以后,群众歌曲的概念有所扩大,已不限于政治性和社会性的题材。近年来的群众歌曲,尤其是学生歌曲,与通俗歌曲很难区分。
【欣赏作品】:1、《我爱你,中国》听赏。(播放幻灯)
/data2/music/6173505/6173505.mp3?xcode=3dcb762b67acb2257c370964f995582b&mid=0.38616075891970
七、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山东学校:青州二中姓名:冷菊艳
职称:中学一级电话:电子邮件:
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州第二中学
互动地带:这首歌中约定二十年以后我们再相会,二十年已经过去了,这些年轻的朋友相会了吗?作曲家谷建芬又写了一首歌曲,你能说出歌名吗(《二十年后再相会》)?课后请找来听唱体验。
3.《菩提树》听赏与体验。(播放幻灯)
①鉴赏提示。(播放幻灯)
②音乐家介绍:舒伯特(1797——1828)。(播放幻灯)
【思考】: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有什么最大的区别?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音乐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教师:教材或课程所需音乐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教材、笔。
二、教学课题
通过赏析和音乐活动使学生对以诗歌作为创作依据的声乐作品有所了解,进而加深对诗歌和音乐相交融塑造的音乐艺术形象及其审美价值的理解。并结合作品表现的历史背景与事件,体品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的英雄气概,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结束语)诗是心灵之歌,歌是诗意的结晶。英国诗人柯勒律治说过“在灵魂中没有音乐的人,绝不能成为真正的诗人”。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在灵魂中没有诗情的人,也绝不能成为真正的音乐家。
六、教学反思
用多媒体教学,比较直观,也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很多学生在听赏自己喜欢的作品时也会融入自己的想法,从而产生一种好奇心和想象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会更加热爱音乐,从而会扩大自己的视野,陶冶情操。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启发式教学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思考。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美无处不在,我们要善于发现,进而去记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艺术家及其作品掌握的比较少。所以还需要教师的引导,拓展视野,感受生活中的美。
音乐与诗歌的结合,丰富了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也使诗歌所表达的形象更为绚丽多彩。两者在表现手法上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这既说明了音乐与诗歌具有强烈的交融性,也说明了音乐作品所表达的艺术形象在诗歌深厚的底蕴中更加淋漓尽致,更加尽善尽美,在艺术的综合表现上更加满足了人们的多角度审美需求。
【课后活动】通过作品赏析与演唱,我们了解了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性,并基本掌握了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的体裁分类,深切地感受了诗歌与音乐结合在一起的情感表达魅力。课后请同学们搜集一些关于此类歌曲,并思考: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历史的多元文化关系。
/data2/music/10357611/10357611.mp3?xcode=46d8b6f21528554a6497cf4a50e9a463&mid=0.11386005059253
①鉴赏提示。(播放幻灯)
②音乐家介绍:谷建芬(1935——)。(播放幻灯)
【活动与探究】(播放幻灯)
唱一唱《和未来有约》,你认为它属于哪种声乐体裁,请你说出你的理由。(通俗、群众、创作歌曲等)通过学习,再次回到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性。
【讨论总结】:结合本课欣赏内容来理解诗歌的美和音乐的美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
音乐和诗歌的交融性:都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谐的韵律感、抑扬顿挫的线条感。由于节奏是诗歌的力量所在,使其具有优美的音乐性。强烈的情感表达是二者结合的共性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