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

合集下载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教材内容解析
• • 相关链接: (三)1917年,陈独秀在《新青年》 上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公开打出了 “文学革命”的旗号,主张变革文学内容, 倡导通俗易懂、反映现实、抒发真情的新 文学,摆脱八股文的桎梏。从1918年起, 《新青年》全部改用白话文发表文章,将 书面语和口语统一起来。在它的带动下, 越来越多的报刊和文学创作都是用白话文。
教材内容解析
• 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尊孔 复古。 • 3.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从 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 李大钊、胡适以及鲁迅等,通过对辛 亥革命失败的教训进行认真思考,认 为要建立名副其实的民主共和国,必 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
课堂合作探究
• 1915年,中国时局变化使陈独秀深感 “(欲)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 想革命”。为此,陈独秀所做的努力是 ( ) A创办《青年杂志》 B建立中国同盟会 C成立共产主义小组 D倡导“自强保种”
• • • •
课堂合作探究
• 1915年,中国时局变化使陈独秀深感 “(欲)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 想革命”。为此,陈独秀所做的努力是 ( A ) A创办《青年杂志》 B建立中国同盟会 C成立共产主义小组 D倡导“自强保种”
• • • •
人物简介
鲁迅是中国近代伟大 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 家。《狂人日记》是中国 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对封建统治和封建道德进 行了深刻的批判。这部小 说将反封建的革命内容与 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 鲁迅(1881-1936) 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显 示了文学革命的成果,推 (教材P67) 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单元综合解说
• 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 交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 中,工人阶级展现了强大力量,马克 思主义广为传播。共产党早期组织相 继成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 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什么叫新文化运动

什么叫新文化运动

什么叫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

下面店铺就给大家具体介绍下什么叫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介绍概念:思想解放运动(革命)原因:辛亥革命的失败,使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进行思想革命才能真正救国。

时间:1915年9月标志: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原称《青年》杂志,第二期改名为《新青年》)主要领导人物:李大钊、胡适、鲁迅、陈独秀等。

内容:①前期: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②后期: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国的先进分子不约而同地把眼光从西方转向俄国。

宣传马克思主义。

主要阵地:《新青年》活动基地:北京大学旗帜:“民主”与“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精神:向儒家学说猛烈开火,宣称“打倒孔家店”。

作用: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的大解放运动。

2.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4.为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被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看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5.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6.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

这一时期,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1)政治方面: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②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方面:①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②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和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

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人们对于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

经过辛亥革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背景
时至民国初年,旧中国政治动荡不安,社会风气陈旧落后,文化习俗刻板僵化,国力日益衰弱。

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成为一场革命与变革的思想浪潮,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运动主旨
新文化运动主张“实践出真知”,主张革新,主张民主与科学。

该运动呼吁弃旧迎新,推崇自由平等,倡导思想解放,提倡现代教育,探求民族复兴之路。

文化批判
新文化运动对封建传统文化持批判态度,指出其思想糜烂、滞留,呼吁将其改
良或推翻。

运动积极追求与国际接轨,提倡吸收西方科学技术、进步思想,以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

文艺驱动
新文化运动在文学、艺术等领域也起到推动作用。

各类新潮文学、新型戏剧、音乐等形式的出现,开启了现代文艺发展的新篇章,为文化潮流注入了新的活力。

影响深远
新文化运动为之后的政治革命、思想启蒙、文化复兴奠定了基础。

启迪了一批年轻知识分子,形成了孜孜不倦的学者群体,启发了后继文化运动与社会变革。

经典代表
陈独秀、鲁迅、梁启超等知名知识分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他们以批判精神和开明思想,引领并影响了当时的文化界,为中国近现代文化史留下了浓墨重墨的一笔。

结语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改变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洪流,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文化人不断追求进步与创新。

虽然运动中由于种种原因存在争议,但它作为我国近现代文化启蒙的一部分,将长久镌刻在历史长河中,永不凋零。

名词解释新文化运动

名词解释新文化运动

名词解释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指发生在中国早期现代史上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主要出现于20世纪初的上海,其影响力逐渐扩展到全国范围。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对封建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对西方现代文化的倡导的一次重要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有两方面:一是中国在近代多次遭遇列强侵略和战乱,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举步维艰,封建制度极度腐朽,为了寻求国家振兴的出路,许多知识分子开始反思和批判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二是中国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吸引了大批世界先进文化和科学知识的传入,部分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接触到西方现代文化和思想,产生了对传统文化的怀疑和对现代文化的向往。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特征是:“反”和“启蒙”。

它反对封建主义和儒学教育的束缚,批判封建社会和政治制度的腐朽,追求科学文化和民主法治的现代社会;它倡导人的独立解放和个性发展,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主张男女平等,反对婚姻和家庭的束缚,提倡新的伦理观念;它痛苦地感受到国家仍旧处于危机之中,呼吁国家振兴和民族复兴。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鲁迅、胡适、陈独秀等,他们积极投身于社会和政治改革,倡导科学思维,主张实用主义,反对传统文化和观念的残害。

鲁迅以其深刻洞察力和批判精神,发表了一系列的文学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对社会封建制度进行了严厉的批判。

陈独秀则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提出了在中国推进社会主义革命的思路。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推动了科学思维和实用主义的兴起,为中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其次,它引入和传播了西方现代文化和思想,为中国知识分子开阔了视野,促进了国际交流和文化融合。

再次,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为后来的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启示。

总的来说,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的一次重要运动,它对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和国家建设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中国的思想解放和文化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新文化运动名词解释

新文化运动名词解释

新文化运动名词解释新文化运动是指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发起的一场新的文化革命运动。

它的产生和发展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以及文化上的活动和思潮的兴起密切相关。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新文化运动是对旧文化的批判和反思。

中国自19世纪末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尤其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西方的思想和文化开始迅速传入中国。

受到西方科学、民主、自由的影响,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认为传统文化束缚思想和创造力的发展,需要进行变革。

其次,新文化运动是对封建主义制度和社会阻碍的抗议。

在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下,封建主义的传统和思想束缚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知识分子对封建制度和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抗议,他们希望通过文化的改革,推动社会革命。

最后,新文化运动是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兴起。

新文化运动主要由知识分子领导,其中大部分人是共产主义思想的追随者。

新文化运动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传播,通过批判和抨击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主张推翻旧的社会结构,实现社会的平等和公正。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新文化运动强调个体的自由和独立。

在封建社会中,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常常被强调,个人的意见和声音被压制。

新文化运动倡导个体的自由和独立,主张个人可以拥有自己的意见和主张,反对传统的道德规范和社会束缚。

其次,新文化运动强调科学和实用性。

在旧的文化体系中,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而科学和实用性常常被忽视。

新文化运动主张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实用的知识,强调理性和实用主义,追求真理和进步。

再次,新文化运动强调民主和人权。

旧的社会制度对于个人的权利和自由的保障不足,尤其是女性的地位更加低下。

新文化运动主张平等和民主,反对专制主义和压迫。

最后,新文化运动是一个多元化的运动。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现代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领域的发展,吸纳了来自不同社会阶层和地域的人才和思想。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文化革命运动。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和白话文,反对封建旧文学和文言文。

初期的新文化运动是一次解放思想的启蒙运动,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传播在客观上准备了思想条件,但是,它并未超出旧民主主义的范畴,没有给中国人民指出彻底解放的道路。

十月革命后,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中国,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成长起来,赋予了新文化运动以新的方向,把宣传马克思主义提到首要地位,因此,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发展成为一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波澜壮阔的文化革命运动。

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伟大革命运动。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直接引发了五四运动。

这次运动表明,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发展到工人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好人政府:1922年9月,在吴佩孚的支持下,王宠惠出任国务院总理,阁员罗文干、汤尔等属英美派,但是被称为无党派的“好人”,因而这个政府被称为“好人政府”。

直隶军阀曹锟和吴佩孚之间有裂痕。

这个政府仅存3个月就垮台了,成了历史的陈迹币制改革:1935年国民政府废止银本位制﹐实行纸币制的一次币制改革。

国民政府为谋求稳定币值﹐摆脱财政经济危机﹐采纳英国财政专家李滋罗斯的建议﹐决定放弃银本位制﹐实施法币政策。

实现了自清末以来,历届政府为克服币制紊乱,屡经拟议而没有实现的币制改革。

‘对缓和当时金融危机,稳定经济,保存国家抗日战争经济实力起了积极作用,也为以后的通货膨胀开了方便之门。

黄埔军校:在苏联和中共的帮助下,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立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

军校的宗旨是培植军事与政治人才,建立一支革命的武装力量。

什么是新文化运动

什么是新文化运动

一.什么是新文化运动?答: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

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即为新文化运动滥觞。

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一运动并成为五四运动的先导。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有哪些?答:1.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民主和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三.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答:1、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充分体现了反帝反封建性质。

在辛亥革命后,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孙中山还不敢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承认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换取列强的承认。

在临时政府中还任用了一批旧官僚和立宪派,但在五四运动中提出要惩办卖国贼。

2、参加的人员广泛。

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为先锋;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发挥主力军作用;李大钊和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指导和推动了运动的发展,并起到了领导作用。

四.马克思论何时开始在中国传播?其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答: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是从十月革命后开始的。

五.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会在中国得以传播?答:首先,是中国革命实践的客观需要。

第二,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觉醒。

第三,是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第四,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六.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思想基础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

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征表现在哪几方面?答:在社会形态上,它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质的社会;在政治上实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主导的包括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在文化上实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八.简答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答:1、国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1840年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这里的“德先——生陈”独和秀《“敬赛告青年》 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呢?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民主
Democracy
德先 生
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 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
科学
Science
赛先 生
自然科学法则、科 学精神、科学方法
新文化运动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容
获有35个博士学位的 “中国自由主义之父”
胡适
(3)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促使人们追求民主 和科学,为马克思 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创造了条件
(3)局限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有一定的片面性。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2.新文化运动意义
材料一:《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 新欢文迎化,运被动誉是为我“国青历年史界上之一金次针空”前和的青思年想的大“解良放师运益动友。”。 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材料二:“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 虽中然国存的在法对子东,西绝方对文是化两绝样对,否断定不和可绝调对和肯迁定就的。偏”向。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各地离婚成为潮流
徐志摩喜欢上了才貌双全的 林徽因,与发妻张幼仪解除婚姻, 这就是轰动一时的中古近代第一
桩西动式摇离了婚,传打统击礼了教中思国想封的建婚统治 姻制度地。位,促进了人的觉醒。
2、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性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积极性: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 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 运动做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
材料三:《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 新欢文迎化,运被动誉仍为是“我青国年历界史之上金一针次”空和前青的年思的想“大良解师放益运友动”。。 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清实验高中高二年级历史学科新授课学案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学习目标】:
1、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民主与科学的含义;
2、理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作用。

3、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的分析,理解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的辩证关系。

【自主探究】
一、新文化运动
1、根据本课第一段,归纳新文化运动开展的背景。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2、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新文化运动开展的原因。

3、归纳前期新文化运动开展的有关情况:
时间:
中心地点:
领导人:
开始的标志:
实质:
内容:(1)反对,提倡;
(2)反对,提倡;
(3)反对,提倡;
4、影响
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始于何时?谁最先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何时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有何积极作用?
【合作探究】
1、比较维新变法思想和新文化运动对待孔子和儒学的态度
2、新文化运动“新”在何处?
【学习检测】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B.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C.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尊孔复古逆流泛滥
2.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

A.民主共和B.君主立宪C.民主科学D.以俄为师
3.将文学的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结合起来的文学作品是()。

①《文学改良刍议》②《文学革命论》③《狂人日记》④《孔乙己》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4.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深入到思想文化层次的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5.在中国大地上,第一位举起社会主义旗帜的是()。

A.李大钊B.陈独秀C.杨匏安D.胡适
6.第一次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是()。

A.《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B.《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D.《马克思主义──一种科学社会主义》
7.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B.强调建设资产阶级民主政权
C.能够正确看待东西方文化D.在文学革命方面成就突出
8.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

”这一评论指的是( )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9.1915年,陈独秀在某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激情喷涌的文章,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刊发该文的杂志是()
A.《新青年》 B.《少年中国》 C.《青年杂志》 D.《每周评论》
10.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种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民报》;一是《新青年》。

”胡适所说的“三个时代”是()
A.辛亥革命、护法运动、新文化运动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护国运动
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11.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C.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12.下列哪一思想的内涵与“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相一致()
A.维新思想 B.三民主义思想 C.新文化运动 D.三个代表
13.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人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
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国民革命时期
14.我们要研究马克思主义早期在中国的传播,可以参考的文献不包括:()
A.《民报》 B .《新青年》 C .《工人月刊》 D .《劳动周刊》
15.五四运动前后,社会发展风云激荡,各种新思潮层出不穷,人们的思想经历着空前的解放和变换。

某民意测验机构在北京大学学生中进行调查,要求每个学生选出一位在五四
运动时期贡献最大的人物,结果下列四位人物得票相近。

你认为对五四运动后社会思潮影响最大的应是()
A陈独秀 B 蔡元培 C 胡适 D 李大钊
16.下列关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头20年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分析和评论,不正确的是()
A.相继经历了由“走英日道路”到“走美法道路”再到“以俄为师”的过程
B.先后实践或主张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方案
C.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D.反映出先进的中国人在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时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
17.围绕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某班学生展开评论。

你认为哪一评论是不妥当的
A.这一口号体现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理性认识
B.其本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
C.有积极作用也有一定片面性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二、阅读下列材料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

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

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请回答:
(1)洋务运动“剪断了一些枝叶”表现在哪些方面?
(2)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是如何将“大树”砍断的?
(3)陈独秀等人为了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进行了怎样的斗争?
合作探究参考答案:
1、比较维新变法思想和新文化运动对待孔子和儒学的态度
维新派认为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力图将西方政治思想与儒家思想结合起来,以便在策略上减少变法的阻力。

新文化运动运动中的一些知识分子在对被封建统治改造过的儒家的传统道德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的同时,也对孔子和儒学进行了绝对否定,以期彻底扫除旧制度。

2、新文化运动“新”在何处?
前期: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DCDDA CDCCC CCCAD CA
二、非选择题
(1)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化企业;派遣留学生;创办新式海军。

(2)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和清朝统治;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并制定了《临时约法》。

(3) 1915年,陈独秀高举“民主”“科学”两面旗帜;批判旧文化、旧道德,提倡新文化、新道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