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剧—新文化运动 剧本
高中历史必修三《新文化运动》虚拟历史教学情景剧PPT

• 天气有点凉,二芹就在院子里的藤下读了 一天。晚上的时候有点发烧了,母亲准备 了清水、烧纸,还请来了村里的神婆给二 芹治病。以前从不为这种事发火的哥哥怒 了,“这是迷信的做法,会害了她的。” 哥哥气冲冲的赶走了神婆,出去给二芹买 了药。
(二) 与册子相伴(1918年)
• 等假期放完,哥哥就回学校去了。二芹一直 惦记着那本小册子,她央求哥哥等这种小册 子出来就寄给她一本。因为她听哥哥说那本 小册子因很受欢迎不易买到,即便她知道它 就是上海刊印,只是她一个女孩子不好到处 乱跑。 • 5月的时候她看到小册子上刊了一个叫鲁迅 的写的《狂人日记》,很是好看。以前看的 都是文言文,很让她费解,而这个《狂人日 记》是用白话文写的,很容易读懂。
这时,二芹喜爱的小 册子有什么变化?
小组成员:阿依努尔•买买提、刘泓梅、 马骁、马文明、梁孝龙、陈燕、陈锦 华、赵婷、付婷、马晓红
• 哥哥归来后发生了哪些变 化?你觉得产生这些变化 的原因是什么?那本小册 子叫什么名字?
《狂人日记》跟二芹以前看 过的文章有什么不同?Fra bibliotek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 ①主张“仁”:“仁者,爱人”、“已所 不欲,勿施于人”(和谐社会、以德治 民),即要求统治者能体贴民情,爱惜民 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以缓和阶级 矛盾;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 杀。 • ②维护“礼”:“贵贱有序” • ③要改良:制度因时而变。
(三)二芹的疑惑(1919年)
• 到这时,二芹已经断断续续看了两年的小册子 了,她看到有个李大钊的说“尊孔复古思想其 实就是帝制复活的先声,批判尊孔复古思潮, 其实就是反对复辟”。还有个叫陈独秀的说: “三纲五常完全违反了自由、平等、独立的原 则,都是‘奴隶之道德’”。她不明白孔子犯 了什么要批判他,也不明白“三纲五常”为什 么是“奴隶之道德”。
新文化运动的教案

新文化运动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时间、地点和主要内容。
2. 使学生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3. 培养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的正确认识。
二、教学重点1.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三、教学难点1.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和代表人物。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五、教学准备1. 教材:相关历史教材或教辅材料。
2. 课件: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代表人物的图片和资料。
3. 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和重点内容。
教案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新文化运动的时间、地点和主要内容。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四提倡四反对”。
2. 介绍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如陈独秀、鲁迅、胡适等,并讲解他们的思想主张。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共同交流。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2. 引导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作用。
三、课后作业(10分钟)1. 学生总结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代表人物。
2. 思考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第三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1. 教师讲解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文化、思想和政治领域的影响。
2. 引导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推动作用。
新文化运动[课本剧]
![新文化运动[课本剧]](https://img.taocdn.com/s3/m/3f9219a1f524ccbff1218494.png)
第15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本剧课本剧《商人吴老板的一天》(第一幕,背景:1915年,上海街头)陈独秀(下简称陈)与友胡先生(下简称胡)上,裹紧衣服。
报童上:“号外,号外,袁大总统拜祭孔庙,号召全国尊孔复古。
”另一报童上:“号外,号外,北京各界民众成立‘公民请愿团’,上书袁大总统要求改民主共和制为君主立宪制。
”陈:“唉,又是袁世凯搞的闹剧!这中国虽美其名曰在共和国体制下,实际上老百姓却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胡:“是啊,这袁世凯复辟称帝之心一日不死,这中国就不能指望享受一日真正的民主共和!”商人吴低头急上,撞上陈,陈:“哎哟。
”吴:“哟,这不是陈先生么,瞧我这急得,不好意思,真不好意思!”鞠躬行礼。
“这位是?”陈:“原来是丰盛商行的吴老板啊,这位是我的朋友胡先生。
您这么急着是?”吴:“哦,我不是做面粉和纺织品生意的嘛,这两年自从换了孙总统和袁总统做了皇帝之后……”胡:“做了皇帝?他们这是叫总统,不叫皇帝!”吴:“嗨,不就换个称呼么,一样,一样!不过自从他们上了台,对我们工商业到很是支持,我的生意是越来越好做了。
这段时间又赶上欧洲在打仗,对面粉和纺织品的需求量很大,我的生意也就做到国外去了。
这不,赶着去和一个外国人签合同呢。
哎哟,光顾着说了,要迟到了,先走一步,再聊,再聊。
”陈:“吴老板走好,祝你马到成功!”吴:(远远回答)“谢谢。
”胡:“唉,这辛亥革命算是白革命了,这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都传播了这么多年,居然还有人认为总统就是皇帝。
”陈:“是呀。
看来我国的维新也好,复古也好,共和也好,帝制也好,只不过是政府党与在野党的斗争,而百姓就像隔岸观火,根本就是无动于衷啊。
”胡:“嗯,要想救中国、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制度,还得先得进行思想革命,真正地去唤醒民众。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看样子我们必须做些什么来为辛亥革命补补课了。
”陈:“是呀,这辛亥革命只知道宣扬新思想,却不知道应该先破除旧思想!嗯,我要创办一份杂志,既要宣传新思想,更要破除旧思想!这份杂志叫什么名字好呢?”胡:“国家未来的希望应该在广大青年身上,不如就叫《青年杂志》吧!”陈:“《青年杂志》?好名字,就叫《青年杂志》!”(第二幕,背景:吴商人家)吴商人妹上:“哥,你回来啦,生意谈成了吗?”吴:“你说呢?”吴妈:“偶弥陀佛,上天保佑啊!”吴:“妈,看把你乐得!妈,你看,这快过年了,我回来的路上好不容易从钱半仙那儿求了一副春联,等过年的时候贴上。
《戊戌变法》情景剧

《戊戌变法》情景剧历史剧本《戊戌变法》第一幕:公车上书第一场:XXX拜师旁白:从1840年,英国用鸦片和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以来,中国遭到了世界列强的侵略的欺辱。
尤其是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面临被帝国主义瓜分的严峻危机。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XXX、XXX、XXX忧国忧民的维新派人士掀起维新运动。
时间:1893年一天地点:XXX为家人物:XXX、XXX等XXX(上场):有人在家吗?XXX(正在屋中写字,听到声音忙放下笔):快请进来!XXX(拱手):在下XXX,XXX大名,XXX前来拜访,还请多原谅!XXX(起身离开书桌,拱手相迎):XXX不必客气,不知公子有何事来访?XXX:在下仰慕先生学问,特来请教。
XXX:噢!不知XXX都读过什么书呢?XXX(得意地):我从小熟读四书五经,还研究过诗词格赋……XXX(打断):恕我直言,公子读的都是陈腐无用的东西!XXX(惊讶地):先生何出此言?自古以来的读书人不都是这样走的吗?XXX:那是从前。
如今XXX,四万万同胞时刻蒙受着入侵者铁蹄的血腥蹂躏。
要救中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
XXX:先生,外国有哪些变法的例子呢?请说来听听。
XXX:纵观欧美列强,都是因变法才得以强盛,就连那小小的弹丸之地日本也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强大之路;而一代古国印度因为守旧而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所以我大清如要强盛,也须变法。
XXX:先生,作为一介书生,我们该怎么办呢?XXX: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我们读书人要想不当亡国奴,就要拿起手中的笔,上书天子。
请求变法,报效祖国,走维新图存之路。
XXX:先生所言令人感动,亦使我茅塞顿开,愿拜先生为师,学维新之学。
(跪地行礼)先生请受弟子一拜!我愿追随先生著书立说,拯救国家之危局。
第二场:公车上书旁白:1894年4月,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
XXX、XXX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
一时间舆论哗然,群情激愤。
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文化运动教案一、教案背景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一次文化革新运动,其在中国社会和思想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教案旨在通过研究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一重要事件的发展过程和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2. 理解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 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5. 提升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介绍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意义,引发学生对该话题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思考。
2. 知识讲解(30分钟)2.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请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介绍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包括五四运动的爆发和影响。
2.2. 教师对学生进行讲解,介绍新文化运动期间出现的重要理论和思想,如民主、科学、新文学等。
3. 讨论与分析(30分钟)3.1. 小组活动:请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并围绕其代表的思想和贡献展开讨论。
3.2. 整合讨论结果,展开班级讨论,让学生分析新文化运动的社会背景以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道德观念和教育体制的冲击。
4. 资源调研与展示(40分钟)4.1. 小组活动:请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与新文化运动相关的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调研。
4.2. 学生通过资料查阅和互联网检索,收集相关信息,并整理成报告或PPT。
4.3. 学生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调研成果。
5. 反思总结(10分钟)结合课堂讨论和调研结果,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回答以下问题:5.1.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变化?5.2.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影响是什么?5.3. 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的成果和局限性?四、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与展示评估:根据小组的讨论质量和展示内容给予综合评价。
2. 个人反思与总结评估:根据学生的回答质量和思考深度给予评价。
五、拓展延伸1. 邀请专家讲座: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深入探讨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新文化运动》教案设计

在情境中感受历史——人教版历史必修3《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深圳中学朱红最近热播的电影《金陵十三钗》中玉墨形象深入人心,而如何让玉墨等一群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演出秦淮河女子的感觉,张艺谋导演可谓用心良苦,他先让这群女孩聚在一起打三天麻将,其间播放过去的音乐,让这些女孩慢慢进入状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这就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情境式教学方法吧。
《新文化运动》一课笔者就尝试多次运用情境式方法进行教学设计。
一、导入设计——“师生见面语”新文化运动距今近一百年,百年前的历史场景如何让学生在短暂的45分钟内感受到呢?在新课导入环节我将一个蔡元培的历史剧改装成了现实版本,设计了“师生见面语”的镜头。
教师:“老爷们请起立!”学生:(懒懒散散地站起来)教师:“老爷们好!”学生:(齐声)“大人好!”教师:“老爷们辛苦了!”学生:(齐声)“升官发财!”教师:老爷们请坐下。
原本司空见惯的“起立坐下”改头换面后,马上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全班同学窃窃私笑,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对下面的学习充满了好奇。
接下来老师让学生思考:这是发生在1917年北京大学真实的一幕,你认为它反映了哪些问题(提示:从交谈的称呼、内容分析)?学生马上感受到上个世纪初的国民面貌,展开思维的翅膀,深入思考问题。
仅仅几秒中之后学生开始踊跃回答问题,基本能够从“大人、老爷、升官发财”的言辞中总结此时北大封建思想的遗存依然深厚。
教师总结辛亥革命后封建思想依然存在,还需要进行一场思想领域的辛亥革命,这就是新文化运动。
教学内容自然呈现,情境式导入很好的起到了凝神、起兴的作用。
二、新文化运动背景设计——“对联破天机”一般新文化运动背景都会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讲解,这样讲解的好处是学生能够系统全面的掌握知识,但缺点是学生知道的是死知识,很难理解并感同身受。
我在设计这个环节时利用两副对联让学生感受那个时代普通老百姓的心声,由此展开分析时代背景。
第一幅是辛亥革命后百姓门户前的对联“民国万岁,天下太平”,第二幅是袁世凯夺权后百姓门户前的对联“民国万税,天下太贫”。
《戊戌变法》情景剧

历史剧本《戊戌变法》第一幕:公车上书第一场:梁启超拜师旁白:从1840年,英国用鸦片和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以来,中国遭到了世界列强的侵略的欺辱。
尤其是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面临被帝国主义瓜分的严峻危机。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忧国忧民的维新派人士掀起维新运动。
时间:1893年一天地点:康有为家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梁启超(上场):有人在家吗?康有为(正在屋中写字,听到声音忙放下笔):快请进来!梁启超(拱手):在下梁秋实,久闻康兄大名,冒昧前来拜访,还请多原谅!康有为(起身离开书桌,拱手相迎):梁公子不必客气,不知公子有何事来访?梁启超:在下仰慕先生学问,特来请教。
康有为:噢!不知梁公子都读过什么书呢?梁启超(得意地):我从小熟读四书五经,还研究过诗词格赋……康有为(打断):恕我直言,公子读的都是陈腐无用的东西!梁启超(惊讶地):先生何出此言?自古以来的读书人不都是这样走的吗?康有为:那是以前。
如今神州大地,四万万同胞时刻遭受着侵略者铁蹄的血腥蹂躏。
要救中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
梁启超:先生,外国有哪些变法的例子呢?请说来听听。
康有为:纵观欧美列强,都是因变法才得以强盛,就连那小小的弹丸之地日本也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强大之路;而一代古国印度因为守旧而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所以我大清如要强盛,也须变法。
梁启超:先生,作为一介书生,我们该怎么办呢?康有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我们读书人要想不当亡国奴,就要拿起手中的笔,上书皇帝。
请求变法,报效祖国,走维新图存之路。
梁启超:先生所言令人感动,亦使我茅塞顿开,愿拜先生为师,学维新之学。
(跪地行礼)先生请受弟子一拜!我愿追随先生著书立说,拯救国家之危局。
第二场:公车上书旁白:1894年4月,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
康有为、梁启超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
一时间舆论哗然,群情激愤。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新文化运动》

维护专制制度 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
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陈独秀(1916年《青年杂志》1卷5号 )
新道德:指资产阶级的道德,追求自由、平等。
第一桩西式离婚案
1922年11月8日《新浙江》登载 了大诗人徐志摩和妻子张幼仪的离 婚声明。徐志摩爱上了林徽因,于 是选择了和家庭包办的妻子张幼仪 离婚。离婚后的张幼仪开始学习德 语,后单担任苏州大学德语教授, 并投身金融界,成为中国银行第一 位女总裁。
意义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五四运动北京学生的愤怒
动纪念馆。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中国培养人才。
代表人物
他们认为, 辛亥革命所建立 的民主共和只是 个虚假的形式, 要使中国真正成 为一个民主共和 国,就必须用民 主和科学来救治 中国在政治上、 道德上、学术上、 思想上一切的黑 暗。
鲁迅
胡适
陈独秀
李大钊
内容
①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旧道德:主要指以三纲五常为中 心的孔子之道儒家伦理学说。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 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 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节选自鲁迅《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鲁迅以他坚定清醒的现实主 义立场和坚忍持久的战斗精神, 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流砥柱和 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精神代表。
C
B.李大钊 D.胡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剧之新文化运动
第一场
内景室内夜景
背对镜头的一个穿长袍的20多岁的人(胡适)缓缓坐下,端起了茶杯,眼睛朝着窗外出神,在思考。
(咚咚咚的敲门声)胡适醒过神来:“请进”
外面一个丫鬟走进来:“老爷,您要的笔拿来了”
第二场
日景外景大街
街上一个布衣小孩在卖报纸“号外,号外,胡适宣扬杜威的实验主义,不主张人民参与的社会大变革”小孩子从街上跑过去。
第三场
日景内景室内
穿着西装的陈独秀站着,认真观看《新青年》胡适的论文,
旁边坐着一个李大钊,看着陈独秀,
陈独秀放下了报纸,走向李大钊:“适之(胡适的字)的文章犀利,对我的观点总是争锋相对,看我怎么反击”陈独秀举右手,出食指指着这篇文章。
李大钊拿起盖碗茶来喝。
第四场
日景内景学校教室内
从门外跑进来一个大学生,高兴的叫嚷着:“哎,哎,哎,你们快来看”
其他人:“什么,这不是《新青年》吗”
有人说:“陈学长(陈独秀,文科学长)主张把有产者的政治变为不受财产限制的政治”“那不是挺好吗,你看陈学长说的俄国,他们人民都动员起来了,就是根据陈学长说的那个马克思主义”
“胡老师说日积跬步,积土成山啊,所以要改造,解放,进化都要采取改良的办法”
“他们好像说的都对啊,真是纳闷儿了”
“我们没什么好纳闷儿的,只要爱国变革总好过现在啊,胡老师上次为了培养这种自由思想的环境去解救了学长呢”
第五场
夜景内景室内
从里面房间走出来的老教育家杨济昌,在打扫家务,慢慢走出来,活动活动筋骨,朝着另外一边说:“胡适说要亲自试验,才知道该怎么样吧,多些实践,少谈些主义,陈仲甫说马克思主义不是一般的主义,代表了社会的广大民众,他们针尖对麦芒,你怎么看?润之?”毛泽东躺在床上,翘着脚,看书,之后放下手中,起身:“谁知道呢?”笑了笑。
注:拍的时候不要完全按照内容来拍,拍摄是二度创作
他们都是富家子弟,所以可以补充一些进大院,有仆人扫地等等场景增加时间,这个增加的时间和内容就算是二度创作,以此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