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新文化运动知识点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新文化运动知识点

高一历史新文化运动知识点

高一历史新文化运动知识点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场重要的文化变革运动。

在这个运动中,一批思想家、学者和革命者提出了一系列革命性的观念和主张,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高一历史课程中关于新文化运动的知识点。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新文化运动起源于20世纪初期的中国,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严重危机之中。

在国内,政治腐败、民族危机和社会不公现象严重;而在国际上,列强的侵略和不公平的条约更加加剧了中国社会的矛盾。

这种危机导致了一系列反封建、反传统的思潮兴起,最终孕育出了新文化运动。

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1. 文化观念的转变: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标是改变传统封建社会的旧观念和思维方式,强调科学、民主和自由的价值观。

思想家们提倡使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以便更好地传播新的思想观念。

2. 对儒家思想的批判: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大胆的批判,认为儒家是中国社会落后的主要原因。

他们主张“废除孔子,还我民主”;反对封建礼教,并呼吁实行男女平等。

3. 推动科学知识的普及:在新文化运动中,许多革命者和学者通过创办学校、出版刊物等方式,积极普及科学知识,并提倡科学思维方式。

他们相信科学是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关键。

4. 推动文学艺术的革新: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学艺术形式进行了颠覆性的改革。

许多作家和艺术家开始采用现代的艺术手法,表达对社会现象和个人内心世界的思考。

三、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思想和文化领域。

1. 扩大了知识分子的影响力:新文化运动通过学术研究、出版刊物等方式,扩大了知识分子的影响力。

他们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改革的重要力量。

2. 激发了爱国主义精神: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对中国的弱点进行了批判,同时也强调了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

这激发了广大青年的爱国热情,并促使他们投身于中国革命事业。

3. 推动了社会和制度的变革:新文化运动对传统制度和社会秩序进行了挑战,促使中国社会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革,为后来的革命运动奠定了基础。

历史新文化运动知识点高二

历史新文化运动知识点高二

历史新文化运动知识点高二近代中国的历史中,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化运动,它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高二历史课程中关于新文化运动的知识点。

一、背景在20世纪初的中国,国家面临着侵略和国内动乱的压力,传统的封建文化对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阻碍,这种背景下,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它要求推翻旧文化,追求科学、民主和进步的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思潮与主要思想家新文化运动涌现了一批思想家和知识分子,他们成为了这场运动的重要推动力量。

1.胡适: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倡“实用主义”,主张拒绝中国传统的束缚,倡导新式教育和科学精神。

2.陈独秀: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新文化运动中他主张“马克思主义”,并试图将其运用于中国社会。

3.鲁迅: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他的作品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对于社会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表现形式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涵盖了各个领域的运动,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1.新诗运动:新文化运动中的新诗运动主张用白话文写作,摒弃了旧的格律和体裁,追求直接而真实的表达。

2.新小说运动:这一运动推动了小说形式的变革,追求真实、直接、丰富的描写,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探索。

3.新散文运动:新散文运动强调以日常生活为题材,通过平实的语言揭示社会的不公和困境。

四、对社会的影响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推动了中国社会向现代化迈进。

1.知识分子的觉醒:新文化运动唤醒了中国的知识分子,使他们开始思考国家的命运和中华民族的前途。

2.教育改革:新文化运动倡导新式教育,对传统封建教育进行了批判和改革,并促进了科学教育的普及。

3.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和民主的思想,对传统的封建观念进行了冲击,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4.社会进步:新文化运动呼唤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变革和社会风气的更新。

总之,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中一次重要的文化运动,它透过种种形式的表达,挑战了旧的传统观念,唤醒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步。

第二单元9课新文化运动

第二单元9课新文化运动

(德先生)
(赛先生)
民主
科学
“民主‛ 民主政治、民主思想与意识
是指近代西方的科学知识,科学 ‚科学‛ 精神、 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
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陈独秀
胡适
鲁迅
李大钊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 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提倡民主 反对独裁专制 提倡科学 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德先生‛ ‚赛先生‛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思想革命
“打倒孔家店‛(儒) 鲁迅与《狂人日记》 胡适与白话文 “文化平民化‛
+
文学革命
“四提倡,四反对‛
新文化运动发展
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
1917年俄国 十月革命 材料
思维 拓展
俄国革命 ‚是立于社会主 义上 之革命‛,是 ‚世界人类全体 的新曙光‛ --李大钊 新文化运动后期有什么新的发展?
1、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思想大解
放运动,其“新”表现在 A.宣传“尊孔读经” B.宣传维新变 法 C.宣传推翻清王朝 D.宣传民主、科学

2、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口号有
①‚自强‛ 学‛ A.①② C.③④

②‚民主‛ B.②③ D.②④
③‚求富‛
④‚科
3、下列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中全面宣传
——《家》巴金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的创刊号上
发表了《敬告青年》一文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 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 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 政治上、道德上、艺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德先生 – Democracy [dɪ'mɑkrəsɪ] -- 民主 赛先生-- Science['saiəns] -- 科学

新文化运动全文知识点总结

新文化运动全文知识点总结

新文化运动全文知识点总结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在20世纪初发生在中国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对当时的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场运动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和地理变革,对中国的现代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以下是对新文化运动的全文知识点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场历史事件。

一、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1. 清朝末期中国的社会矛盾与危机: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落后、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国家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2. 五四运动的影响:五四运动是一场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的运动,对新文化运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新文化运动的发端与发展1. 背景事件:新文化运动的发端可以追溯到1915年五四运动之后,以《新青年》杂志发表的《背影》为标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2. 倡导者: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中国知识分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领导人,他们致力于推动中国的民主政治、科学文化和社会改革。

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1. 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倡导自由思想,主张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和改造世界,推崇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科学和思想。

2. 文化革新:新文化运动主张改革传统文化,提倡白话文,主张文艺自由,反对封建礼教和文化垄断。

3. 社会革命:新文化运动主张改善社会制度,推动社会变革,使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

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与意义1. 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放,培养了一批具有开明思想、积极进取的新型知识分子。

2. 文化革新: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培养了一批新的文化精英,产生了一些杰出的文学作品、哲学著作和艺术作品。

3. 社会变革:新文化运动影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发展,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五、新文化运动的批评与反思1. 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价值,夸大了西方文化的积极影响。

2. 新文化运动的过激表现:有些新文化运动者在主张现代化的过程中,采取了过激的手段,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极端的否定。

第9课___新文化运动

第9课___新文化运动

中国近代化
事件 项目 时间 派别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阶级 思想 主张 目的 学习西 方内容 哪一方面 近代化 意义 相同点
1.(1)根据上述表格回答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是 (2)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启性事件是
陈旭麓: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 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 现的. 2.结合表格和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化的特点。
从前有个秀才到村里闲逛,看到一则 征婚启事,上面写着: “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 觉得这姑娘很不错,就把她娶回家了, 回家一看,秀才差点就晕过去了。 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秀才:
乌黑头发,无麻子, 脚不大,周正
实际: 乌黑,头发无, 麻子, 脚不大周正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1915
NEWS
1915年 中国
(1)先进知识分子的探索并没有找到真正救国 之路,______让中国看到了希望.
(2)一战结束,并没有给世界带来和平,对 _______向往是当时世界革命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后 期内容
宣传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
列宁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前期: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江南制造总局
《时务报》
武昌起义首义地
新青年
(1)图1反映的是什么事件?(1分)它在近 代中国有什么地位?(1分) (2)图2反映的是什么事件?(1分)它有什 么重大意义?(1分)
图1江南制造总局
图2《时务报》
图3 武昌起义首义地
图4 新青年
(3)图3反映的是什么事件?(1分)它为什 么被称为中国进入20世纪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1分) (4)图4反映的是什么事件?(1分)它“新” 在哪里?(1分) (5)请你为上图片拟一个恰当的主题。(1分)

《新文化运动》 讲义

《新文化运动》 讲义

《新文化运动》讲义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自 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主权丧失,民族尊严受损。

传统的封建制度和思想在西方列强的冲击下显得腐朽不堪。

政治上,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对外割地赔款,对内横征暴敛,使得民不聊生。

经济上,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但民族资本主义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下,发展缓慢且畸形。

思想文化方面,传统的儒家思想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需要。

封建礼教对人们的思想束缚严重,广大民众处于愚昧无知的状态。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觉醒,他们认识到中国要想摆脱困境,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必须进行全面的改革和思想解放。

新文化运动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兴起于 1915 年,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为标志。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和推动者。

《新青年》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它宣传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等思想,对封建礼教和旧传统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这些知识分子主张以西方的先进文化和思想来改造中国,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倡导文学革命。

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政治,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他们认为民主是现代社会的基石,只有实现民主,才能保障人民的权利和自由,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新文化运动强调科学精神,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无知。

他们主张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来认识世界、解决问题,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新文化运动批判封建礼教和旧道德,提倡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

他们认为传统的道德观念是束缚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枷锁,必须加以打破,建立新的道德规范。

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主张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第9课__新文化运动(实用复习课件)

第9课__新文化运动(实用复习课件)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 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 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 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 也. 一一康有为《 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3)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 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 的要求?(2分) 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 阶级维新派)
3.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 C A.“实业救国” B.“民主共和” C.“民主”“科学” D.“和平与发 展” 4. 20世纪前期,我国发生了一场空前 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促使人们追求 C 民主和科学,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这 场运动是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5.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 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 下列有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历程表 述正确的是 A[08扬州中考]第7题 A.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B.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C. 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D.学技术——学思想——学制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写出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 洋务运动 程的历史事件。(3分) (2)洋务派在福州创办的军事工业是什么? (3分) 福州船政局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3分)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根据材料二,说说在中国近代化探索 历程中,中国向西方学目的内容发生了 什么变化? (3分)
4.下列四组搭配中,错误的一组是 D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邓世昌——黄海海战 C.李鸿章——洋务运动 D.陈独秀——戊戌变法 5.“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 马克思列宁主义。”,最早在中国宣传 马列主义思想的近代历史人物是 A A.李大钊 B.陈独秀 C.胡适 D.毛泽东

新文化运动知识点

新文化运动知识点

新文化运动知识点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1. 历史背景:新文化运动发生在20世纪初的中国,是五四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时间跨度为1915年至1926年。

2. 社会背景:中国社会在这一时期正经历着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西方文化和思想开始大量涌入。

3. 思想背景: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开始在中国知识界传播,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挑战。

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人物1.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创办《新青年》杂志,推动白话文运动。

2. 胡适:提出“文学革命”的主张,主张用白话文写作,推广实用主义教育。

3.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通过文学作品批判旧社会和旧道德。

4. 钱玄同:主张文字简化,推动语言文字的现代化。

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1. 语言文字改革:推广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简化汉字,提高文学的普及性。

2. 思想解放: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主义和迷信,提倡个人解放和思想自由。

3. 文化创新:吸收西方文化,改革传统文化,提倡文学艺术的创新。

4. 教育改革:推广实用主义教育,改革旧的教育体制,提高国民素质。

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1. 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打破了文言文的垄断地位,促进了现代汉语的形成和发展。

2. 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推动了社会思想的解放,为后来的社会变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3. 对中国文学的影响:现代文学开始崛起,出现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现代文学作品和作家。

4. 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教育体制开始现代化,培养了一大批新式知识分子。

五、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评价1. 积极评价: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促进了社会进步和文化更新。

2. 消极评价:部分批评者认为新文化运动过于激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否定过于彻底。

六、结论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深刻的文化变革,它不仅推动了语言文字的现代化,也促进了社会思想的解放和文化创新。

虽然存在争议,但其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课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
想观念传入中国,
2、袁世凯为独裁专制,掀起尊孔复古的
逆流。

3、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总结
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主张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三、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
鲁迅
四、口号(旗帜):民主(德先生),科学
(赛先生)
五、内容:
1、前期:思想革命(1)提倡民主,反
对独裁专制
(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3)提倡新道德,反
对旧道德
文学革命(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后期(发展):宣传马克思主义(李
大钊一个在中国举起了社会主义旗
帜)
1918年底,李大钊等在北京创办了
《每周评论》,中国的先进分子用马
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
民,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

六、历史意义:
1、积极意义:
(1)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2)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作了条件。

.
(3)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做了思想准备。

(4)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
们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2、消极意义:对东西文化存在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所以。

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