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纳税核算技能训练

合集下载

企业纳税实务课后答案

企业纳税实务课后答案

模块一税收认知单选B,B,C,B,C,A,C,B,D,B多选ABC,BCD,ABCD,AB,AD,CD,CD,ACD,ACD,AC模块二税务登记单选 BACAD,CBCA多选ABCD,BC,AB,AD,ABC,BCD, ABCD,ABC,AB模块三增值税税费计算单选CCCAB,CDCBA多选ACD,ABCD,ABD,ACD,CD , AC,AD,BCD,BD,ABD技能训练,参考答案:销项税额=29. 07+47. 6+22x17炉80. 41 万元可抵扣进项税额二27. 71+24. 14=51. 85万元销项税额二80. 41-51. 85=28. 56万元.参考答案:销项税额=(10+8+6+0. 2)^( 1+6% ) x6%=l. 37 万元可抵扣进项税额二500: 10000+2 xll%=0. 27万元应纳增值税额=L 37-0. 27=1. 1万元.参考答案:应纳增值税额=22. 66: ( 1+3% ) x3%+5 ( 1+10% ) x3%=0. 825 万元模块四消费税单选CCBDA,BBBDC多选ACD,AB,ACD. ABC D,AC, AC, ACD, ABCD, AD, BCD技能训练L 从量税=2000x0.5=1000 元从价税=(30000+10000+1000 ) - ( 1-20% ) x20%=10250元代收代缴消费税=1000+10250=11250元2.组成计税价格=(100+40 ) + ( 1-30% ) =2成万元消费税=200x30%=60万元增值税=200x 17%=34万元,从量税=200 x 250 x 200 x 0.003-10000=3 万元组成计税价格=(6x200+300+3 ) - ( 1-56% ) =3415.91 万元从价税=3415.91x56%=1912・91 万元消费税=3+1912.91=1915.91 万元增值税=3415.91 x 17%=580.7 万元3. ( 1 )消费税=(112+28 ) - ( 1-30% ) x30%=60 万元(2 )消费税=75x30%=22.5万元(3 )消费税=(86+5 ) - ( 1-30% ) x30%=39万元. ( 1 )化妆品组成计税价格=(150+60 ) + ( 1-30 ) =300万元进口环节消费税(化妆品)=300x30%=90万元进口环节增值税(化妆品)=300xl7%=51万元进口环节增值税(设备)=(40+8 ) xl7%=8.16万元进口环节增值税=51+8.16=59.16万元(2 )销项税额=390xl7%+51.48+ ( 1+17% ) xl7%=73・78 万元应纳增值税=73.78-59.16=14・62万元应纳消费税=[390+51.48- ( 1+17% ) ] x30%-90x80%=58.2 万元模块五关税税费计算单选BDCDC,AD多选ABCD,ABCD,ABCD,ABC,ABCD技能训练1 ,关税=[(300-20 ) x ( 1+10% ) ] xl0%=30.8 万元2.(1 )运费=30xl5x2%=9 万元保险费=(30x15+9 ) x3%o=L377万元完税价格=30x 15+9+1.377=460・377万元关税=460.377x60%=276・2262 万元小轿车的组成计税价格=(460.377+276.2262 ) - ( 1-8% ) =800.66万元小轿车的进口消费税=800.66 x8%=64.05万元小桥车进口增值税=800.66乂17%=136・11万元(2 )关税=(20+3 ) x20%=4.6 万元进口增值税=(20+3 ) xl7%=3.91万元模块六财产税单选CACBA,BACBC, BADAB, BBBAD多选ACD,CD,ABD,ABD,ABCD,BCD,AD,ABCD,BDCD,ABC,AC,BCD,AC,ABCZ技能训练. (1)应纳契税=200x3%=6万元(2 )应纳房产税=1200x60%x ( 1 - 20% ) xl.2% + 1200x40%x ( 1 - 20% ) -12 x8xl.2% + 24xl2%+200x ( 1 - 20% ) xl.2%-12x3 = 13.344 (万元)【解析】以房产投资联营,不承担风险的,只收取固定收入,应从租计征房产税,由于该企业9月1日才对外投资的,所以前8个月仍应从价计征房产税。

企业纳税实务实训日志

企业纳税实务实训日志

企业纳税实务实训日志
日期:2024年1月3日
实训目标: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企业纳税实务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提高税务处理能力。

实训内容:
1. 增值税申报表的填写与提交
2. 企业所得税预缴与年度汇算清缴
3. 消费税申报与缴纳
4.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政策解读
5. 税务风险管理及应对措施
实训心得:
通过本次实训,我对企业纳税实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增值税申报表的填写过程中,我注意到了每一个数据都需要仔细核对,确保准确无误。

在企业所得税预缴和年度汇算清缴环节,我认识到税收政策对于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需要提前做好规划。

同时,我也了解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要时刻关注税收政策变化,加强与税务部门的沟通。

此外,实训中还涉及到了消费税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政策的解读。

这些知识对于我未来在税务工作中的处理方式具有很大的帮助。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纳税实务操作能力,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也希望能够有更多这样的实训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税费的计算与申报课后训练参考答案

税费的计算与申报课后训练参考答案

税费的计算与申报项目一企业纳税事务办理知识训练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 A B B A C 6-10 B C A D A二、多项选择题1-5 ABC BC ABCD ABC BC 6-10 ABCD ABD BC ABC ABC 三、判断题1-5 ×√√√√ 6-10 √××××项目二增值税的计算与申报知识训练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 D C D D B 6-10 A C C B D二、多项选择题1-5 CD ABCD ABD ACD ABC6-11 AB AD ABC CD BCD ABC三、判断题1-7 ××√×√×√技能实训参考答案答:(1)销项税额=1000001×60×17%=2 720 000元(2)销项税额=23400/1.17×17%=3 400元(3)进项税额=2 040 000+5 500=2 045 500元(4)销项税额=1000×160×17%=27 200元(5)进项税额=17 000元(6)进项税额转出=52 000×17%=8 840元(7)进项税额=20 400元宏发公司2016年6月增值税汇总如下:增值税进项税额=2 045 500+17 000+20 400=2 082900元增值税销项税额=2 720 000+3 400+27 200=2 750 600元应纳税额=2 750 600-2 082900+8840=676540元项目三消费税的计算与申报知识训练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 C D A D A 6-10 B C D D B二、多项选择题1-5 ABCD AB ABC AC BC备注:多选题5由于法律规定的修改,答案应修改为C,化妆品消费税率现为15%。

6-10 BC BD 无正确答案 BCD BCD备注:多选题8由于法律规定的修改无正确答案。

企业纳税实训心得(精选10篇)

企业纳税实训心得(精选10篇)

企业纳税实训心得(精选10篇)企业纳税实训心得篇1在这次实训中我受益匪浅。

特别是有很多的实务书中都说不考虑税,然而这次的税法实训课对参考书中的空缺进行了弥补,使我们的知识得到补充。

在这次的实训中我学会怎样处理税。

首先先根据发生的经济业务编制记账凭证,其次根据无误的记账凭证编制纳税申报表进行纳税申报。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等于当期销项税额减当期进项税额。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当期应纳税额的多少,取决于当期销项税额和当期进项税额这两个因素。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纳税申报时,必须同时附列《发票领用存月报表》、《增值税(专用/普通)发票使用明细表》、《增值税(专用发票/收购凭证/运输发票)抵扣明细表》等三个附表。

对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与三个附表之间的逻辑关系:1.《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本期销项税额”的合计数等于《增值税(专用/普通)发票使用明细表中专用项税额合计数、普通项税额合计数、不开售的货物或应税务劳的税额三者之和。

2.《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本期进销项税额”的合计数等于(专用发票/收购凭证/运输发票)抵扣明细表》中专用发票进项税额合计数、收购凭证进项税额合计数、运输发票进项税额合计数三者之和。

3.《发票领用月报表》中“本期开具”项目“销售额”栏、“税额”栏专用发票小计数应分别等于《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明细表》中“销售额”栏、“税额”栏的合计数。

《发票领用存月报表》中“本期开具”项目“销售额”栏普通发票小计数应等于《增值税普通发票使用明细表》中“销售额”栏与“税额”栏的合计数之和,同时《发票领用存月报表》中“本期开具”项目“税额”栏普通发票小计数应等于《增值税普通发票使用明细表》中“税额”栏的合计数。

在营业税和消费税中我学会了每做一笔销售就结转一次营业税和消费税。

针对于企业所得税,在本次实训中,我得到如下心得体会:1.收入分类。

正确的区分那些属于营业(销售)收入、那些属于营业外收入或投资收益等,其中只有营业(销售)收入才能作为招待费和广告费的扣除基数。

税收实务训练实训报告

税收实务训练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税收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我国税收征管水平,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税收专业人才,我国高校纷纷开展税收实务训练实训课程。

本实训报告以我国某高校税收实务训练实训课程为例,总结实训过程中的收获与体会。

二、实训目的1. 熟悉我国税收法律法规和税收政策;2. 掌握税收征管的基本流程;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实训内容1. 税收基础知识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我国税收制度的基本框架,包括税法、税收政策、税收征管法等。

通过对税收基础知识的掌握,为后续实训打下了坚实基础。

2. 税收征管流程实训课程中,我们了解了税收征管的基本流程,包括纳税人登记、税款计算、申报纳税、税收检查等。

通过模拟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税收征管的基本技能。

3. 税收筹划实训课程还涉及税收筹划的相关内容,包括企业税收筹划的基本原则、方法及案例分析。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税收筹划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 税收争议处理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税收争议处理的程序和技巧,包括纳税争议、税务稽查等。

通过模拟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处理税收争议的能力。

四、实训过程1. 实训准备在实训开始前,我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查阅相关资料、整理学习笔记、了解税收政策等。

2. 实训实施实训过程中,我们按照实训课程的要求,分组进行模拟操作。

在模拟操作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各种问题,通过团队合作、沟通交流,最终解决了问题。

3. 实训总结实训结束后,我们进行了实训总结,总结实训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借鉴。

五、实训收获1. 税收法律法规和税收政策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提高;2. 掌握了税收征管的基本流程和技能;3. 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 提高了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5. 增强了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六、实训不足1. 实训时间较短,部分内容未能深入掌握;2. 实训过程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影响实训效果;3. 实训设施和资源有限,难以满足实训需求。

《企业纳税实务》课程标准

《企业纳税实务》课程标准

《企业纳税实务》课程标准21.1 课程基本信息(表21-1)表21-1“企业纳税实务”课程基本信息21.2 课程性质与任务21.2.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会计专业的岗位专用能力培养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纳税会计工作过程的课程。

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意义重大,具有综合性、法律性、实用性等特点,与会计、税收等相关学科的联系紧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重点理解和掌握税收征管过程中的有关规定和程序;通过学生亲自动手练习和模拟操作、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各项知识的融会贯通。

21.2.2课程任务以税务会计工作的实践过程为中心,以税务会计岗位职业能力所需要的技能模块来确定实验课程和相关的理论课程,并以实验课程为核心、以相关的理论课程为辅助来确定课程体系。

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采用“项目教学”,根据税务会计岗位的工作过程来组织教学内容,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实务课程实践化,以“任务中心模式”为主,从而突显学生的能力本位特点21.3 课程目标21.3.1知识目标A1:能够使学生对纳税实务的基本性质和概念、特点有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A2:能够了解与把握税务会计人员的具体业务程序与工作内容;A3:能够理解和掌握各种涉税业务的会计处理、账簿设置、报表编制、纳税申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1.3.2能力目标B1:能够根据企业情况的变化进行各种税务登记;B2:能够处理企业各涉税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凭证,设置和登记应交税费账簿;B3:能够编制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出口退税,消费税,营业税及地方税种相关的纳税申报表,进行网上申报和税款交纳。

21.3.3素质目标C1:培养诚实守信的职业精神;C2:形成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C3:养成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21.4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21-2)表21-2 “企业纳税实务”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21.5 教学基本条件21.5.1师资要求本课程主讲教师要求具有双师素质,在理论方面是个精通各种税法的能手,在实务操作方面也应该非常纳税业务与流程。

《纳税实务操作实训》课程标准

《纳税实务操作实训》课程标准

v1.0可编辑可修改江苏省中等专业学校《纳税实务操作实训》课程标准一、涉税会计岗位职业描述在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岗位设置调查中,最多的是要设置主办会计岗位和出纳岗位,其次就是设置涉税会计岗位。

涉税会计工作岗位能力应包括税款计算能力、办税流程能力、电子申报能力、税务会计处理能力、税收自查能力和税收筹划能力六项。

税款计算:主要包括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与一般企业密切相关的其他地方税的税款计算工作。

办税流程能力:主要包括开业税务登记、一般纳税人认定、变更登记、重新登记、注销登记发票管理,普通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领购;网上开票和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验证以及税收优惠的申请等工作。

纳税申报:主要包括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与一般企业密切相关的其他地方税的纳税申报表的编制和网络电子申报。

税务会计处理能力:主要包括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与一般企业密切相关的其他地方税的税额的会计处理工作。

税收自查能力:主要包括税务自查和协助稽查工作。

纳税筹划:相关税收和简单筹划工作。

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实训课程。

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本涉税会计岗位所必需的税款计算、办税流程、电子申报、税务会计处理、税收自查和税收筹划等相关的税收知识和技能。

三、课程教学目标通过以项目为单元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税金计算、税务会计处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解决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缴纳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

(一)基本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现行税制概况。

2•理解主要税种的含义及征税范围。

3•掌握主要税种应纳税金的计算方法。

4.熟悉税务会计处理中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和账簿的登记方法。

5.了解相关法规规定及有关金融知识。

(二)职业能力培养目标1.会办理企业税务登记、发票领购工作。

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综合训练资料

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综合训练资料

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综合训练资料税法部分一、增值税的计算1.某商场系一般纳税人,为促销某品牌套装洗发水,对团购客户一次性购买100 套以上者,折扣10%;购买300套以上者,折扣15%。

对零售客户实行“买一赠一”,买一套洗发水送一瓶护手霜,所送护手霜的正常零售价格为3元/瓶。

该套装洗发水的正常零售价格为50元/套。

该商场本月向团购客户售出一笔,系某单位购入用以向职工发放福利,共150套,商场开具普通发票,销售额与折扣额均在该发票上注明;向零售客户售出580套,开具普通发票。

要求:计算该商场本月销售该品牌套装洗发水的计税销售额。

2.某企业是一般纳税人,2010年9月有关生产经营业务如下:(1)1日,外购货物一批,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增值税款24万元;下旬,因管理不好造成该批货物一部分发生霉烂变质,经核实造成1/4损失。

(2)13日,建造职工活动中心领用生产用原材料一批,这批原材料的账面成本为30万元。

(3)20日,购入月饼一批,取得普通发票,价税合计支付5万元。

(4)22日中秋节,将20日购入的月饼发放给职工。

要求:计算该企业本月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

3.黄河有限责任公司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除农产品外,公司的原材料和产品均适用17%的增值税税率。

2010年7月,公司发生相关业务如下:(1)1日,购进原材料一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200万元,增值税额34万元,款项已支付,材料尚未收到。

(2)2日,购进免税农产品作为原材料,共支付买价70万元,材料已验收入库。

(3)6日,1日购进的原材料运到并验收入库,向运输公司支付运费20万元,取得运输公司开具的普通发票。

(4)10日,收到联营单位捐赠的原材料,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100万元,增值税额17万元。

(5)12日,销售A产品,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1000万元,增值税额170万元,另收取运杂费20万元,款项已转账收讫。

(6)13日,向运输公司支付12日所售A产品的运杂费20万元,运输公司开具的普通发票上注明运费14万元、保险费2万元、装卸费4万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分析暂时性差异并确定类别(见表2)
• 由表2,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期末余额×适用税率=314.5 ×15%=47.175(万元)
表2
计税基础分析
无形资产:计税成本-扣
除额=400 ×(1+50%) - 400 ×(1+50%) ÷10
期末暂时性差异分析表
账面价值 360 0
4
305 395.5 20 9.5 0 5 809 10 0 0 819 4.825 814.175
第二部分 增值税的核算
• 增值税的相关概念 • 增值税的核算
一、增值税的相关概念
• 增值税是以商品(含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 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价外流转税。
– 增值额,是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或提供劳务在购入的商品 或取得劳务的价值基础上新增加的价值额。
• 2. 根据资料(三),进行支出纳税调整。 • 支出纳税调整汇总分析如表1所示(金额单位:万元) (表1中用黄色标出的事项为暂时性差异)。 • 税前扣除的金额=会计支出±纳税调整支出=1146+54 (纳税调减) =1200(万元)
表1
税前扣除分析
费用化部分:300 ×(1+50%)=450 资本化部分:400
• 资料(四):购臵节能节水设备,应支付设备价款500万元。 • 假定企业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
二、案例解析
• 解析:
(一)分析纳税调整事项
• 1. 根据资料(二),进行收入纳税调整: • 应税收入=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减征收入
=1965-10-5-1500×10%=1800(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 可抵扣暂性差异: 将导致在销售或使 用资产或偿付负债 的未来期间内 减少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将导致在销售或使 用资产或偿付负债 的未来期间内 增加应纳税所得额
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原理 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费用的计量
二、案例解析
• 资料(二):本年会计收入总额为1965万元,其中
1. 国家财政拨款收入10万元,本年确认为营业外收入。 2. 销售产品收入1500万元。税法规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的产 品收入可以减按收入的90%计征所得税。 3. 其他业务收入450万元。 4. 国债利息收入5万元。
• 资料(三):2008年会计总支出1146万元。其中:销 售成本412万元,缴纳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4万元。 • 会计各项支出中与税法规定有差异的项目有:
坏账准备:150 × 5‰=0.75
会计支出
(1)
税法支出
(2)
支出调整(3)
=(2)-(1)
7
2.5
0
0.75
-7
-1.75
因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而少提的折旧:1
业务招待费:15×60%
=9与1500 × 5‰=7.5取较低 者为7.5
0
15 300 5 737
1
7.5 225 0 791
1
-7.5 -75 -5 54
– 税法规定,财政拨款所形成固定资产的折旧费不能扣除;更新较快 的设备可以缩短折旧年限,但不得低于法定年限的60%。否则,由 此多提的折旧不能在税前扣除。
二、案例解析
4. 本年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万元,固定资产减值准备5万元(因 而少提折旧费1万元),坏账准备为2.5万元(期末“应收账款” 借方余额150万元)。
– 准予在税前扣除的财务费用=20-3=17(万元)。其中,利息超 支额=15-200×6%=3(万元)。
3.本年提取并实际发放工资总额150万元。按工资总额的20%计 提职工福利费30万元(实际发放27万元)。按工资总额的3%计 提并实际支付职工教育经费4.5万元。企业所得税法对“三项经 费”的税前扣除有明确规定。 4. 固定资产折旧费16万元,其中,用国家财政拨款60万元形成 的专用设备折旧10万元;某更新快的设备折旧6万元(该设备于 今年起投入使用并计提折旧,原值30万元,净残值为0,税法规 定使用10年,企业因其技术更新快按5年计提折旧)。
– 税法规定,未经核准的准备金不得在税前扣除; – 只有坏账准备按应收账款余额的5‰予以核准在税前扣除。 – 因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而少提的折旧准予在税前扣除(因为税法不承 认计提的减值准备!)。
5. 实际支付业务招待费15万元,实际支付广告费、业务宣传费 300万元。税法对业务招待费、广告和业务宣传费支出的税前扣 除有明确标准。 6. 计入销售费用的产品保修费5万元。按税法规定,计提的预计 负债于以后实际支付时,才能在税前扣除。
×(1+50%)÷10=60
支出事项在会计和税法中的对比分析
会计支出(1) 税法支出(2) 300 40 20 27 450 60 17 21 支出调整(3)=(2)-(1) 150(纳税调减) 20 -3 (纳税调增) -6
财务费用:20-( 15
-200×6%)=17
福利费:150 ×14%
=21与实际发放27取较
企业纳税核算技能训练 (税务会计模拟训练)
主讲人:俞勤 qyu1@
第一部分 企业所得税的核算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原理 暂时性差异的分类
账面价值
资产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负债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计税基础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资产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负债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原理
广告业务宣传费:本
年抵扣1500×15%=225 以后纳税年度抵扣75
预计负债:0
合计
二、案例解析
• 3. 计算应交所得税 • 本期应纳税所得额=应税收入-税前抵扣支出 =1800-1200=600(万元) • 本期应交所得税=应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600 ×15%=90(万元) (4)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90 90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原理
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费用的账务处理
(3)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 反之,编制相反的会计分录(递延所得税负债转回)。
• 分录(1)、(2)、(3)结合在一起,即可得到计入利润 表的所得税费用总额。
– 注意:确认由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当 以未来期间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 得额为限。
• 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的期末余额=应纳税 (可抵扣) 暂时性差异的期末余额×适用税率 • 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的本期发生额=递延所得 税负债(资产)的期+递延所得税用(递延所
得税负债本期发生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发生额) – 注:本期应交的所得税,是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计算得到的。
• 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的计税方法:简易计算法。
– 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不含税销售额×征收率
• 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
二、增值税的核算
• 增值税核算的会计账户设臵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借方 进项税额 各栏目核算内容
– 存货跌价准备30万元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影响额4.5万元、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00万元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影响额15万 元、坏账准备20万元(超过计税标准部分)所产生的递延 所得税影响额3万元。
• 资料(一): 2008年初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1.5万元, 为自行研发无形资产资本化部分10万元按原所得税 法所形成的递延所得税影响额。该部分无形资产于 本年全部摊销。
• 增值税的征收范围: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 劳务、进口货物。 • 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的计税方法:购进扣税法。
– 在计算进项税额时,按当期购进商品已纳税额计算。 – 在实际征收中,采用凭增值税专用发票或其他扣税凭证注 明税款进行抵扣的办法计算应纳税额。
• 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低者为21
职工教育费:本年可扣
除150 ×2.5%=3.75 剩余2.25以后年度扣除
4.5
10 6
3.75
0 5
-0.75
-10 -1
财政拨款形成固定 资产折旧费:0
快速更新固定资产折 旧费:30 ÷(10 ×60%)=5
续表1
支出事项在会计和税法中的对比分析
税前扣除分析
存货跌价、固定资产 减值准备:0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原理
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费用的账务处理
(1)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 说明:递延所得税本期发生额=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的期末余额 减去期初余额 – 当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大于期初数时,应当调增递延所得税资产 (记借方),此调增数即为本期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费用(实为 收益)。 (2)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 • 反之,编制相反的会计分录(递延所得税资产转回)。 – 当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大于期初数时,应当按照差额调增递延所 得税负债(记贷方)。
递延所得税资产 =可抵扣暂时性 差异×所得税率 递延所得税负债 =应纳税暂时性 差异×所得税率
分析纳税调整事项? 分析判断暂时 性差异类型?
二、案例解析
• 某建材环保企业为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 利用“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目录”里的材料为主要材 料。适用所得税税率为15%。 • 资料(一):2008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22.5万 元,其具体组成分别为:
项 一、营业收入 减:营业成本 目
利润表
本年金额 1950 412 上年金额
营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收益以“-”号填列) 资产减值损失 加: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净损失以“-”号填列) 投资净收益(净损失以“-”号填列) 二、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加:营业外收入 减:营业外支出 其中:非流动资产处臵净损失(净收益以“-”号填 列) 三、利润总额(亏损总额以“-”号填列) 减:所得税费用 四、净利润(净亏损以“-”号填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