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高二至2018苏教版必修五课件 专题一专题写作科学之光

合集下载

苏教版语文必修五全套备课精选:专题一 科学之光--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2课时)

苏教版语文必修五全套备课精选:专题一  科学之光--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2课时)

专题一 科学之光文本6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1.字音(1)给加点的字注音①粤.中( ) ②栈.桥( ) ③渲.染( ) ④卓.有成效( ) ⑤修筑.( ) ⑥拓.宽( ) ⑦氛.围( ) ⑧脚踵.( ) ⑨短暂.( ) (2)给多音字注音①⎩⎪⎨⎪⎧ 挑.战( )挑.剔( ) ②⎩⎪⎨⎪⎧ 场.地( )场.院( ) ③⎩⎪⎨⎪⎧娱乐.( )乐.曲( ) ④⎩⎪⎨⎪⎧ 莎.草( )莎.车( ) 2.辨形组词 (1)⎩⎪⎨⎪⎧鉴 签 (2)⎩⎪⎨⎪⎧ 掺 搀 (3)⎩⎪⎨⎪⎧淀 绽 (4)⎩⎪⎨⎪⎧ 骼 胳 (5)⎩⎪⎨⎪⎧ 沧 苍3.词语释义(1)弥足:(2)乡土物种: _(3)环境伦理:(4)无可厚非:(5)熟视无睹:(6)可歌可泣:(7)稍纵即逝:(8)异曲同工:4.近义词辨析(1)裸露 袒露 坦露裸露:没有遮盖,露在外面。

袒露:裸露,显露;比喻坦率地表露或流露(多用于思想、情感等)。

坦露:坦率地表露(思想、情感)。

例句:①穿越铁轨时的快感,在这里变为一种没有危险的游戏,使冒险、挑战和寻求平衡感的天性得以______。

②水位下降时,湖边露出淤泥,湖岸______,使人难以亲近。

③看着他对自己的坦诚相待,她也______了心迹。

(2)湮没淹没埋没湮没:(风沙、砾石、荒草等)埋没,(名声、事迹等)被埋没。

淹没:(大水)浸没;也比喻声音等被掩盖。

埋没:被埋起来而见不到;使显露不出来。

例句:①蔓草______了他的坟头,但______不了他的英名。

②水流越来越急,一个浪头打来,奋力挣扎着的他还是______了,连同他那微弱的呼救声也被涛声______了。

③张京这次真是出了大力,可不能______人家的功劳。

(3)遗址遗存遗留遗址:名词,已经湮没或毁坏已久的古城镇、古建筑物原址。

遗存:动词,遗留而保存下来;名词,古代遗留下来的东西。

遗留:动词,某种事物或现象继续保存下来。

例句:①保留过去的______是为了给后人一份历史的真实感。

苏教版语文必修五全套备课精选:专题一-科学之光--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2课时)

苏教版语文必修五全套备课精选:专题一-科学之光--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2课时)

专题一科学之光文本6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 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1.字音(1)给加点的字注音①粤中( ) ②栈桥( )③渲染( ) ④卓有成效( )⑤修筑( ) ⑥拓宽( )⑦氛围( ) ⑧脚踵( )⑨短暂( )(2)给多音字注音①Error! ②Error!③Error!④Error!2.辨形组词(1)Error! (2)Error!(3)Error!(4)Error!(5)Error!3.词语释义(1)弥足:(2)乡土物种:_(3)环境伦理:(4)无可厚非:(5)熟视无睹:(6)可歌可泣:(7)稍纵即逝:(8)异曲同工:4.近义词辨析(1)裸露 袒露 坦露裸露:没有遮盖,露在外面。

袒露:裸露,显露;比喻坦率地表露或流露(多用于思想、情感等)。

坦露:坦率地表露(思想、情感)。

例句:①穿越铁轨时的快感,在这里变为一种没有危险的游戏,使冒险、挑战和寻求平衡感的天性得以______。

②水位下降时,湖边露出淤泥,湖岸______,使人难以亲近。

③看着他对自己的坦诚相待,她也______了心迹。

(2)湮没 淹没 埋没湮没:(风沙、砾石、荒草等)埋没,(名声、事迹等)被埋没。

淹没:(大水)浸没;也比喻声音等被掩盖。

埋没:被埋起来而见不到;使显露不出来。

例句:①蔓草______了他的坟头,但______不了他的英名。

②水流越来越急,一个浪头打来,奋力挣扎着的他还是______了,连同他那微弱的呼救声也被涛声______了。

③张京这次真是出了大力,可不能______人家的功劳。

(3)遗址 遗存 遗留遗址:名词,已经湮没或毁坏已久的古城镇、古建筑物原址。

遗存:动词,遗留而保存下来;名词,古代遗留下来的东西。

遗留:动词,某种事物或现象继续保存下来。

例句:①保留过去的______是为了给后人一份历史的真实感。

②对古代______的保护可以和适度的旅游开发结合起来,这也是持续保护的动力之一。

③过去______下来的礼俗,应当批判地继承。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同课异构课件:专题一 科学之光 文本5 景泰蓝的制作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同课异构课件:专题一 科学之光 文本5 景泰蓝的制作

2.景泰蓝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工艺品,深得海内外人士 的喜爱。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着许多民间传 统艺术,但现在有许多散落在民间的艺术(如说唱、 雕塑、绘画、鼓舞),正在慢慢衰败或消失。造成这 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让这些“绝活”传承下去? 请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这道题涉及的范围较广,不必对这些民间传统
序地往下看,一边听工人讲解,一边记录,在必要的地
方加上必要的说明。回来后写下了这篇《景泰蓝的
制作》,忠实地记录了合作化以前,纯手工生产景泰
蓝的工艺流程。
知识链接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
著名作家,教育家。其创作涉及童话、散文、小说
等领域。他写作态度严肃认真,风格朴素自然,语言
从外部体制来看,缺乏整体收藏是造成民间艺术衰败
的重要原因。人们往往关注物质文化遗产,用大力气
修复可视可触的文物,并将它们收入博物馆永久保存。
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缺乏专业研究人员,缺乏专项保
护经费支持,致使民间艺术的抢救、保护、研究、利
用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
“来之于民,用之于民”,要让民间艺术重新在老百姓血 液中流动,需要各界共同协作。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
现手工制作的特点,决定质量的关键工序,又不为人
们所熟知。(2)选材的详略可依据认识的特点,突出
重点。
多维探究
1.文章第六段中说线条画一般是繁笔,其中包含着怎 样的科学道理? 提示:原文中有“这里头有道理可说”一句,由此可确 定所含道理应在后文,只需对有关内容进行筛选概 括即可。 参考答案:包含着三条科学道理:①“景泰蓝要涂上色 料,铜丝粘在上面,涂色料就有了界限”;②“景泰蓝内 里是铜胎,表面是涂上的色料,铜胎和色料,膨胀率不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科学之光(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科学之光(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

第一专题科学之光《物种起源》绪论课前准备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达尔文及《物种起源》,筛选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

2. 引导学生把握文中关键句,进而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提高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和材料的能力。

3. 学习达尔文坚持真理、尊重客观事实、谦虚谨慎、严肃认真、深入细致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刻苦钻研的奋斗精神。

资料卡片1. 作者简介查理·罗伯特·达尔文(1809-1882),是生物进化学说的创始人。

他出生在英国一个世代从医的家庭里,祖父、父亲都是当地的名医,而且都是生物学的爱好者。

祖父是一个早期生物进化论者,提倡生物进化观念。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生物进化思想对幼小的达尔文的心灵,有着深刻的影响。

达尔文16岁进大学学医,但他并不想做一名医生,而是热心于研究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物学。

后来他又去大学神学系学习,但他依然用大量的时间阅读各种自然科学著作,同许多地质学家、动物学家、植物学家交往。

22岁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比格尔号”做历时5年的环球旅行,观察并搜集了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的大量材料,经归纳整理与综合分析,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于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成为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随后又写成《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书,进一步充实了进化学说的内容。

2. 资料链接“进化论”,亦称“演化论”(严复译为“天演论”)。

通常指生物的进化理论。

它是研究生物进化、生物发展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部分。

该词最初由拉马克提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奠定了进化论的科学基础。

而现代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生命起源、物种分化和形成等进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认为生物最初从非生物而来,现代地球上生存的各种生物,有共同的祖先,它们在进化过程中,通过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同课异构课件:专题一 科学之光 文本5 景泰蓝的制作 (4)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同课异构课件:专题一 科学之光 文本5 景泰蓝的制作 (4)

n 椴 木 duà n 煅 烧 5.duà n 锻 炼 duà
qiā 掐 丝 n 焰 火 6.yà n 陷 阱 xià
三、用准词语
(一)词语辨析 1.细微 填 精细
①微星S271X其外观时尚前卫,做工 精细 。
一 ②目前,银行储蓄仍是许多市民的首选理财方式,但如 填 不留意银行的 细微 规定,难免会造成意外损失。 辨 一 细微:细小;微小。多形容变化、动作、声音等。
2.辨析正误 如今的影音数码产品市场,MP3、MP4 的外壳真是五花 八门,什么塑料的、金属的、烤漆的、真空镀的等等,可以说 是百花齐放、半斤八两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们需求的变化, .... 这类产品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 ,在售卖手法上也不断创新,各 .... . 有千秋 。 ...
“半斤八两”运用有误,“推陈出新”“各 辨析: 有千秋”运用正确。因为语境的前面已经说了“百花齐
(1)疏疏朗朗:稀疏清晰的样子。 (2)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3)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价值。比喻各人有各人 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 (4)推陈出新: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的继承,剔除 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
(5)恰如其分: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恰,正好。
(6)镀金:在器物的表面镀上一薄层金子;讽刺人到 某种环境去深造或锻炼,只是为了取得虚名。
2.一言辨异 (3)这种颜色 (sè )的衣服在洗涤时极易褪色 ( shǎi )。 . . (4)这精致的工艺品都是大理石磨 (mò)坊里打磨 (mó)出来的。 . .
二、写准字形 铁zhēn 砧 1.zhān 粘 贴 niān 拈 轻怕重 镀 金 dù 渡 河 3.dù 踱 步 duó 碟 子 dié 谍 2.间dié 牒 度dié 锈 生xiù 绣 4.刺xiù 良yǒu莠 不齐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全册完整课件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全册完整课件

科学之光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全册完整课 件来自 《物种起源》绪论/[英]达尔文/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全册完整课 件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杨 焕明/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全册完整课 件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全册完整 课件目录
0002页 0123页 0184页 0234页 0236页 0268页 0322页 0352页 0354页 0356页 0410页 0473页 0504页 0506页 0553页 0555页 0592页
科学之光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杨焕明/ 斑纹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 写作指导说明要说得清清楚楚 此情可待成追忆 项脊轩至/归有光/ 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英]莎士比亚/ 箭与歌/[美]朗费罗/ 写作指导写出你的真情实感 直面人生 渔父/《楚辞》/ 论厄运/[英]培根/ 写作指导学会分析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 兰亭集序/王羲之/ 我为什么而活着/[英]罗素/

苏教版语文必修五专题一《科学之光》重难点解析(共享).doc

苏教版语文必修五专题一《科学之光》重难点解析(共享).doc

苏教版语文必修五专题一《科学之光》重难点解析专题一课文H录探索与发现《物种起源》绪论/[英]达尔文/*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杨焕明/奇异的H然南州六刀荔枝丹斑纹美丽的创造景泰蓝的制作*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专题解说】木专题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探索与发现”,选了《〈物种起源〉绪论》和《人类基因纟R计划及其意义》两篇文章,侧重人在科学领域的探究,对客观世界内在规律的把握,同时对科学家的精神品格, 对科学的价值进行认识与思考;第二板块“奇异的自然”,选了《南州六月荔枝丹》和《斑纹》两篇文章,木板块把目光转向神奇的自然界,展示它的T•富多彩、绮丽多姿,科学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窗,让人惊叹造物主的鬼斧神工;第三板块“美丽的创造”,这是一个选学选教板块,也选了两篇文章,一是叶圣陶先生的《景泰蓝的制作》,一是景观设计师俞孔坚先生的景观设计手记《足下的文化和野草Z美》木板块又将目光冋到人类白身,侧重认识科学的实践性品格,并通过特定的实例说明了科学与美的内在联系,说明不管是科学还是艺术都是按照美的规律来造型的。

探索与发现一、《物种起源》绪论【层次结构】第一段(1-4):交代写作经过及提前发表的原因。

第二段(5-9):说明书的内容、阐述作者对物种起源的观点。

疑难解析1、我们可以看出达尔文是一个怎样的科学工作者?找出具体的何了来阐明。

明确:可以看出达尔文对待科学T作严谨审慎的态度和长期刻苦钻研的精神。

主要句了:经过5年的工作Z示,我曾专心思索这个问题,并且写出若干简短笔记。

从那时候起直到现在,我曾不间断地专心于同一事物的研究。

我希望读者能够原谅我讲这些私事,我Z所以说明这些事情,是为了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2、说说作者提前发表的原因是什么?明确:(1)我的工作即将结束,加上健丿隶很坏,所以要早口岀版。

(2)华莱士先生写了关于进化论的论文,促使达尔文要尽早发表白己的研究成果。

主要句子:……所以被催促来发表这个“摘要”特别诱使我这样做的原因……3、文章主要讲述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作者是怎样看待自己的观点的?请找出相关词语。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必修五教学案:第1专题 科学之光 第1板块 探索与发现《人类基因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必修五教学案:第1专题 科学之光 第1板块 探索与发现《人类基因

第一专题科技之光内涵解说:科学在发展,人们对科学的理解与认识也在发展,倡导文明、进步的科学观和价值观,保证人类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社会关注并且努力解决的课题。

本专题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探索与发现”侧重人在科学领域的探究,对客观世界内在规律的把握,同时对科学家的精神品格,对科学的价值进行认识与思考;第二板块“神奇的自然”则把目光转向神奇的自然界,展示它的丰富多彩、绮丽多姿,科学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窗,让人惊叹于造物主的鬼斧神工;第三板块又将目光收回到人类自身,侧重认识科学的实践性品格,并通过特定的实例说明了科学与美的内在联系,说明不管是科学还是艺术都是按照美的规律来造形的。

第一专题:科学之光·第一板块:探索与发现《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文本研习,进一步了解科学,激发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2.能独立阅读,认真思考、收集、分析、筛选和提取相关信息。

3.进一步认识说明文的文体特征,了解说明文的一些新的特点,并能够对文章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知识链接〗人类基因组计划现代遗传学家认为,基因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基因不仅可以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还可以使遗传信息得到表达。

不同人种之间头发、肤色、眼睛、鼻子等不同,是基因差异所致。

人类只有一个基因组,大约有5-10万个基因。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的,旨在阐明人类基因组30亿个碱基对的序列,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搞清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使人类第一次在分子水平上全面地认识自我。

计划于1990年正式启动,这一价值30亿美元的计划的目标是,为30亿个碱基对构成的人类基因组精确测序,从而最终弄清楚每种基因制造的蛋白质及其作用。

打个比方,这一过程就好像以步行的方式画出从北京到上海的路线图,并标明沿途的每一座山峰与山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诊断】 1.内容单薄。 升格要点:动笔之前要花大功夫搞调查研究,多渠道阅读有关资料, 详细了解事物的特点,熟悉说明的事物。如有条件,上图书室查阅资 料,上网了解所写事物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对这些资料进行比较、 分析、筛选、加工、思考,熟悉说明事物的机理、功能、特点、性质, 以己昭昭,才能示人昭昭。
常在2毫米左右,从下到上略有增加。筷子主要用于人们吃饭。吃饭时,
人们常用右手执筷,将两支筷子团在一起,通过手指控制两支筷子的聚合
与分开,从而将食物准确地送入操作者的口内。
筷子也和人的喜乐相关,古人在酒酣之际,还会以筷击碗,和而歌之, 极尽欢娱!但也有停下筷子表示茫然的,李白曾经在《行路难》中写道: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里的“箸”就是指筷子,由于 心情不好,喝着喝着酒,就把筷子放下了。三国时期,曹操与刘备共饮, 当曹操点出能与自己匹敌的只有刘备时,刘备吓得筷子掉地上了,好在一 声雷掩饰了他的惊慌。
④由传说引出牛在人 类社会中的地位。这 一段在文章中具有重 要的地位,它是下文 的纲,决定了下文说 明的顺序。
牛是最早被人驯化的动物之一。自从人类开 始出现在田埂上,周围便能看到它的身影。千百 年来,它始终伴随人们翻起同样的土地。过去, 耕田、拉车、牵磨,这些都是牛的活,现在,这 些活儿都由机器来包办了,牛则另有任务——产 奶,长肉,产毛。牛绒制成的衣服又美观又暖和, 牛排味美可口,而牛奶则是最好的食品,⑤据说, 日本人非常重视喝牛奶,他们自豪地宣称是被牛 奶壮大了的民族。
(4)运用准确、通俗、平实的说明语言 比如《景泰蓝的制作》第4段中有“这是一种非常精细的工作”一句;第6 段中有“无论热胀冷缩都比较细微”一句;第7段中有“且不说自在画怎 么生动美妙,图案画怎么工整细致……”一句,还有“咱们的手工艺品往 往费大工夫,刺绣,缂丝,象牙雕刻,全都在细密上显能耐”。这四句话 中加点的四个词在意义上很相近,但又有各自独特之处。第1句“精细” 一词有“精密细致”之意,也有“精明细心”之意,用在文中,表现作者 对“掐丝”工序的总体评价恰到好处,精密细致的“掐丝”工艺和精明细 心的掐丝工人是这一部分的主要说明对象。第2句“细微”一词指细小、
⑤介绍牛的工业和 农业用途,突出了 牛的献身精神。
牛除了可以为人类提供衣食以外,还有许多 药用价值。水牛角是中医药里重要的凉性药材, 水牛角还可以制成梳子,经常拿它梳头,能起到 舒筋活血,黑发亮发的作用,对身体十分有益。 另外,牛身体中的胆结石,中医称为牛黄,价追 黄金,是一味重要的药材。⑥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对世界认识的加深, 牛的价值也必将进一步显现出来。那就让我们继 续去探究,让牛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吧。
3.条理清楚 写作时,究竟使用哪种说明顺序,主要是根据说明对象的自身规律和人 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来确定,没有固定的格式。 4.运用恰当的说明语言 说明文是解说事物或阐明事理,给人以知识的文章。因此,它对语言的 要求既不像记叙文那样追求生动形象,以感染读者;也不像议论文那样, 讲求雄辩阔论,以说服读者。它强调的是准确、简明。当然,不同类别 的说明文也有不同的语言风格,要根据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以及读者对 象灵活选择。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人们通过对筷子的色彩、图案、造型等方面的 创新设计,又赋予了筷子艺术品的角色;但同时,我们也要对诸如“方便 筷”之类的有害之物有高度的警惕!
实战演练 巩固反馈
一、片段写作 选取身边一件你感兴趣的事物,把它介绍给你的同学。要求运用各种说 明方法,字数不限。 答案
二、整篇训练 【命题呈现 】
(3)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 一篇优秀的说明文要多种说明方法综合运用,从而完整、具体而翔实地说 明事物。比如《景泰蓝的制作》第4段,作者先以“第二步工作叫掐丝, 就是拿扁铜丝(横断面是长方形的)粘在铜胎表面上”为这一工序下定义; 然后举例说明“譬如粘一棵柳树吧”;再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将“每片叶子 两笔”说成“像一个左括号和一个右括号”;最后将掐丝和刺绣进行了比 较,充分说明掐丝的精细。通过这短短的二百多字,我们对“掐丝”工序 有了一个理性和感性的认识,而且很完整、生动。
⑥介绍牛的药用价值。
【名师评语】 这篇说明文可借鉴之处有: 第一,角度独特。本文不是泛泛地介绍牛的知识,诸如牛的种类、繁殖、 放养、特性等,而是从“牛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这个角度出发,着重 介绍牛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与人的关系。文章中牛郎织女的传说和炎 帝的传说,无不是从这个角度来运用的。 第二,层次清楚。总体上采用了“总—分”的说明结构。开头点出说明 的对象,紧接着说明了牛的性格特征,突出其忠诚和“牛脾气”。下面 几段则从牛在工业、农业、医药业等方面与人的关系分别加以说明。层 次清楚了,说明的重点也就一目了然。
【佳作再续】
筷子
先请你猜个谜语:“黄兔追白兔,白兔跳下崖,黄兔倒回来。”你能猜出
黄兔是什么吗?它就是我们每天都会用到的、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筷子。
筷子的结构简单、原始。它就是由两根小棍组成的,就如两兄弟并排劳作,
合作无间。通常是用木、竹、塑料、象牙等材料做成。筷子的长度一般是
25厘米左右,夹菜的下端为圆形,手执的上端呈方形。圆形的下端直径通
一些大城市每天消耗一次性筷子150万双,一年要“吃”掉2万棵大树。 因廉价而普及走进市区中低档餐馆、火锅店及小吃摊点,桌上摆放的大多 都是些廉价一次性筷子,如果消费者想用质量稍好的筷子或消毒筷,就只 能在少许品牌餐馆或高档餐饮场所了。一位经营炒面馆的朱老板告诉记者, 到市场上批发一把六七十双的筷子,算下来每双才0.02元,因为筷子的费 用都在成本里核算,属免费为消费者提供,所以价格就是第一位,经营者 为了赚钱,当然就去选择那些虽然粗制滥造但很廉价的筷子了。
2.条理不够清晰。 升格要点:以什么顺序组织材料,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主 要有以下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写作时可结合写作 的具体内容,合理运用说明顺序,条理清楚才能使读者很快把握说明的 内容。 3.缺乏文艺性和生动性。 升格要点:在文章的适当地方,可以运用比喻,引入历史故事,引入诗 文等增加其生动性。比如:由“两根小棍组成”可比喻作兄弟;筷子的 历史,可引入纣王的故事;文章开头也可以引入些诗歌,以吸引读者。
动物也会有犯急的时候,“牛脾气”可不是虚传的。
瞧,那红斗篷前的斗牛,不知是斗篷的映衬,还是 ③用描写的方法形象
怒血上涌,它两眼通红,喘着粗气,尥起蹶子,随 地介绍了“牛脾气”,
后如箭一般冲过去,那气势可不得了。③
具体可感。
炎帝是华夏文明的始祖,他被奉为太阳神、 农业之神和医药之神。传说他长了一个牛头。虽 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是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 牛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牛在农业、工业、医药 业确实有着不小的贡献。④
的身躯,头上有双角,身后还有一条为了驱赶蚊虫
而时常甩动的尾巴……牛的这种形象给人一种忠诚、 ②介绍牛的外形和给
可靠的感觉。②在电影中,我们经常看到牧童骑在 人们的总体感觉,因
牛背上吹笛的情景,牛与牧童那种亲密的关系,让 为大家都非常熟悉, 人了解到牛是一种极温驯的动物。但是,再温驯的 所以写得简略。
当然,筷子历史悠久,《韩非子》中就有“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的记载,说纣王用象牙制作的筷子,引起朝臣恐惧,看来筷子还和国运相 关呢。筷子的种类繁多,由于筷子的实用方便,最后还出国了,流传到日 本,生了一个“混血儿”圆锥形的筷子,这种筷子是为了适应日本吃生鱼 片而形成的,下端是尖的,这样可以插入鱼片中。
筷子的聚合与分开,从而将食物准确地送入操作者的口内。
筷子也和人的喜乐相关,古人在酒酣之际,还会以筷击碗,和而歌之,
极尽欢娱!③
筷子历史悠久,④种类繁多,由于筷子的方便实用,最后还出国了, 流传到日本,有了圆锥形的筷子,这种筷子是为了适应日本吃生鱼片而 形成的,下端是尖的,这样可以插入鱼片中。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人们通过对筷子的色彩、图案、造型等方面 的创新设计,又赋予了筷子艺术品的角色。
第三,生动形象。牛郎织女、炎帝的传说的引用,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 的情景以及斗牛发威的描写,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起到了引人入胜的 效果。
【技法总结】 要把事物说得清楚明白,特别要注意: 1.抓住事物的特征 事物的特征,即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说明文十分讲究内容 的科学性,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内容才科学,介绍的内容和解说的事理 才能为读者所理解。 2.用词准确 在说明事物形态、性质、功用或操作程序时,必须将数量、范围、程度、 次序等表达清楚、恰当,尤其要注意修饰、限制、补充性词语的选用。
技法指导 触类旁通
【文本借鉴】
佳作赏读 牛
徐婧 牛郎织女的故事我们都听过,一对恩爱的夫妻 最终被银河阻隔……不过,今天我们要谈的不 是牛郎织女的悲惨遭遇,而是一个曾经帮助他 们的动物——牛。①
亮点评析
①由牛郎织女的故事 开头,引出本文的说 明对象,不失为一个 吸引读者的好方法。
说起牛,大家都十分了解,它有着宽大而结实
•专题写作导学案
说明要说得清楚明白
[训练目标] 1.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2.采用恰当的说明顺序。 3.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内容索引
知识链接 丰厚积淀 技法指导 触类旁通 升格研讨 补长短板 实战演练 巩固反馈
知识链接 丰厚积淀
说明文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得非常普遍,它能很好地向人们介绍事物的性 质和规律性,更好地促进人们认识事物、明白事理。写好说明文要讲究 科学性、知识性、说明性和实用性,要实事求是地介绍客观事物的性质、 特点、内容、成因、功用等,要突出一个“明”字,即把要说明的事物、 事理说得清楚、明白。如何做到呢? (1)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比如《景泰蓝的制作》紧紧扣住了景泰蓝制作的手工特点。 (2)调整说明顺序,注意详略得当 比如《景泰蓝的制作》就按照景泰蓝制作的先后顺序说明,同时注意了 详略得当,详写“掐丝”“点蓝”两道工序。
题目:________的自述 要求:①请选自己熟悉的事物,补全题目,写一篇说明文;②阅读有 关资料,详细了解所写事物的特点;③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说明要 通俗易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