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立论技巧

合集下载

辩论赛技巧:辩论赛十大辩论技巧

辩论赛技巧:辩论赛十大辩论技巧

辩论赛技巧:辩论赛十大辩论技巧说到辩论的技巧我们很容易想到那些电视上边的快嘴,因为他们说的好而且反应很快,在短时间内就能让一个人哑口无言,这其实也是辩论的性质的,辩论这回事是可以锻炼的,而且有一定的技巧。

以下是小编整理了辩论赛技巧:辩论赛十大辩论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

辩论赛技巧大全:辩论赛十大辩论技巧下文试以技法理论结合对实际辩例的分析,介绍几种反客为主的技巧。

辩论赛技巧(一)辩论赛技巧借力打力武侠小说中有一招数,名叫"借力打力",是说内力深厚的人,可以借对方攻击之力反击对方。

这种方法也可以运用到论辩中来。

例如,在关于"知难行易"的辩论中,有这么一个回合:正方:对啊!那些人正是因为上了刑场死到临头才知道法律的威力。

法律的尊严,可谓"知难"哪,对方辨友!(热烈掌声) 当对方以"知法容易守法难"的实例论证于知易行难"时,正方马上转而化之从:"知法不易"的角度强化己方观点,给对方以有力的回击。

扭转了被动局势。

这里,正方之所以能借反方的例证反治其身,是因为他有一系列并没有表现在口头上的、重新解释字词的理论作为坚强的后盾:辩题中的"知",不仅仅是"知道"的"知".更应该是建立在人类理性基础上的"知";守法并不难,作为一个行为过程,杀人也不难,但是要懂得保持人的理性,克制内心滋生出恶毒的杀人欲望,却是很难。

这样,正方宽广、高位定义的"知难"和"行易"借反方狭隘、低位定义的"知易"和"行难…的攻击之力,有效地回击了反方,使反方构建在"知"和"行"表浅层面上的立论框架崩溃了。

辩论赛技巧(二):移花接木剔除对方论据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换上于我方有利的观点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

辩论立论技巧

辩论立论技巧

辩论立论技巧辩论立论技巧是辩论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个好的立论可以明确地表达辩题的观点,并且能够有逻辑、有说服力地呈现出来。

以下是一些辩论立论的技巧:1.确定主题和立场在开始辩论之前,首先需要确定辩题的主题和自己的立场。

主题是需要辩论的焦点,而立场则是自己需要表达的观点。

在确定主题和立场时,需要认真阅读辩题,理解其含义和背景,明确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并准备好相应的论据和论证。

2.结构清晰立论的结构应该清晰明了,让听众容易理解。

一般而言,立论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引言:简要介绍辩题和自己的立场,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2)主体: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论证,包括对辩题的分析、解释和阐述。

(3)结论:总结自己的观点,强调其重要性和价值,同时回应辩题的要求。

3.逻辑严密立论需要逻辑严密,每一步论证都需要有明确的逻辑关系,不能出现跳跃和断裂。

在论证时,需要使用连接词和过渡句来连接不同的观点和论证,使整个论述连贯、有逻辑性。

4.事实和数据支持立论需要用事实和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在准备立论时,需要收集相关的事实和数据,并将其融入到论证中。

这些事实和数据可以是相关的研究、调查、案例等,也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践。

5.引用权威和专家意见引用权威和专家的意见可以让立论更有说服力。

在引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权威和专家:需要选择具有公信力和专业性的权威机构或专家,如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学术期刊等。

(2)引用准确:需要准确地引用权威和专家的观点和意见,不能断章取义或歪曲事实。

(3)适当引用:在引用时需要注意引用的时机和方式,不能过多或过少地引用,同时要注意将引用的观点和自己的观点相结合。

6.针对反驳进行回应在立论中,需要对可能的反驳进行回应。

这些反驳可能来自不同的角度,如事实、数据、观点等。

在回应时,需要冷静、客观地分析反驳的来源和内容,并给出合理的回应。

如果自己无法回应反驳,可以在立论中提出一些假设或条件,以避免反驳的出现或减轻反驳的影响。

辩论赛的十大辩论技巧

辩论赛的十大辩论技巧

辩论赛的十大辩论技巧辩论这回事是可以锻炼的,而且有一定的技巧,高手之所以是高手,就是因为他们在掌握了很多知识后,能熟练地运用这些技巧,因为在别人开口说话时,胜局已定。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有关辩论赛的十大辩论技巧,欢迎大家阅读。

辩论赛的十大辩论技巧(一)借力打力武侠小说中有一招数,名叫"借力打力",是说内力深厚的人,可以借对方攻击之力反击对方。

这种方法也可以运用到论辩中来。

例如,在关于"知难行易"的辩论中,有这么一个回合:正方:对啊!那些人正是因为上了刑场死到临头才知道法律的威力。

法律的尊严,可谓"知难"哪,对方辨友!(热烈掌声) 当对方以"知法容易守法难"的实例论证于知易行难"时,正方马上转而化之从:"知法不易"的角度强化己方观点,给对方以有力的回击。

扭转了被动局势。

这里,正方之所以能借反方的例证反治其身,是因为他有一系列并没有表现在口头上的、重新解释字词的理论作为坚强的后盾:辩题中的"知",不仅仅是"知道"的"知".更应该是建立在人类理性基础上的"知";守法并不难,作为一个行为过程,杀人也不难,但是要懂得保持人的理性,克制内心滋生出恶毒的杀人欲望,却是很难。

这样,正方宽广、高位定义的"知难"和"行易"借反方狭隘、低位定义的"知易"和"行难…的攻击之力,有效地回击了反方,使反方构建在"知"和"行"表浅层面上的立论框架崩溃了。

(二)移花接木剔除对方论据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换上于我方有利的观点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

我们把这一技法喻名为"移花接木"。

辩论技巧之立论方法

辩论技巧之立论方法

辩论技巧之立论方法
立论方法是辩论中用来提出自己观点的一种技巧。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立论方法:
1. 陈述观点:直接陈述自己的观点,并给出一些简要的理由或证据来支持该观点。

这种方法简单直接,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立场。

2. 比较对比:将自己的观点与其他观点进行比较,并列出各自的优缺点。

这种方法能够突出自己观点的优势或其他观点的不足,增强说服力。

3. 概括总结:对一系列相关的事实或论点进行总结,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这种方法能够概括问题的本质,并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4. 引用权威:引用权威人士的观点或研究成果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这种方法能够增加自己观点的可信度,并向对方展示自己的知识深度和广度。

5. 逻辑推理:运用逻辑推理的原理来展示自己观点的合理性。

这包括使用因果关系、类比推理、前提假设等手段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6. 反驳对方观点:针对对方的观点提出有力的反驳。

这种方法能够展示自己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并消除对方的疑虑。

在使用这些立论方法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 结构清晰:确保自己的论述结构清晰有条理,能够引导听众或读者理解自己的观点。

- 证据充分:提供充分的论据或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使其更具说服力。

- 合理应对:预见对方可能的反驳或质疑,并提前准备好应对的论据,以免被动防守。

- 尊重对方:尽量使用客观、真实的语气,尊重对方的观点,并通过合理的辩论方法来与对方交流和辩论。

使用合适的立论方法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辩论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辩论的立论战术

辩论的立论战术

辩论的立论战术辩论是由立论(辩护)和反驳两个基本环节构成的,其中立论就是为了证明己方的基本立场,它是反驳的基础和必要的阶梯。

那么立论由哪些方法呢?今天店铺给大家分享一些辩论中的立论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辩论的立论战术1.逻辑严密,框架严整立论中,运用严密的逻辑思维,构建严密无懈的理论框架,从而使自己的立论坚实。

严谨,无任何漏洞可寻,这是使辩论获胜的关键。

例如万家乐杯电视辩论大赛上,北京大学队与国际关系学院队的辩论题目是:我国现阶段应该鼓励私人购买轿车。

这一题目的关键是轿车鼓励和我国现阶段这三个词。

如何找准这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形成一条强有力的立论思路,这是能否构建严密的攻防体系的关键。

最后,作为正方的北大队根据其内在的逻辑联系推导出了这样的思路:现阶段发展轿车工业是我国工业发展的主导方向之一。

由于轿车工业三高一快的特点,轿车工业被证明是经济起飞最有力的助推器,轿车的质量和产量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高低的标志。

我国也不例外.要想促进工业发展,必须发展轿车工业。

其次,轿车工业要发展,关键在市场。

如何扩大轿车市场,最便捷的办法是使轿车飞人寻常百姓家。

所以,轿车工业同鼓励私人购买就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在此基础上,他们再依据其必然的逻辑联系充分论证了鼓励购买的现实可能性和必要性,并充分考虑了对方立论中可能会提出的问题(即我国的公路交通的拥挤憎况,轿车的私人消费是否会是一种奢华的超前消费倾向),并对此一一作了周密合理的论述准备。

由于北大队在立论中充分运用严密的逻辑思维来确立自己的论证体系,确保了该体系的严整周密,所以他们的立论在实践中既立得起,又防得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出其不意,破中求立辩论,说到底是一种知识、智谋的较量,辩论的一方在立论时如能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智谋,在透彻地分析辩题的基础上,突破对方立论的防线,巧妙地提出一个全新的概念,给对手一个措手不及,这样便能大大削弱对方的攻击力。

例如94长虹杯全国大学生辩论赛南京大学队迎战吉林大学队,吉大队作为正方的立场是:大学毕业生择业的首要标准是发挥个人专长。

辩论立论技巧

辩论立论技巧

辩论立论技巧
辩题,是否应该实行强制性的义务教育?
正方观点:
1. 义务教育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应该得到保障和实施。

2. 强制性的义务教育可以保障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基本的教育,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和竞争力。

3. 通过强制性的义务教育,可以减少贫困家庭孩子因为无法支
付学费而失去接受教育的机会。

反方观点:
1. 强制性的义务教育可能会限制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选择权,违
反了个体自由的原则。

2. 有些家庭可能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强制性的义务教育
可能会对这些家庭造成困扰。

3. 强制性的义务教育可能会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来保障所有孩子都能接受到教育。

辩论立论技巧:
1. 举例论证,可以通过具体的案例或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增强说服力。

2. 对比分析,可以对比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制度和效果,来展示强制性的义务教育的优势或劣势。

3. 逻辑推理,可以运用逻辑思维来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更好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4. 听取对方意见,在辩论过程中,要善于倾听对方观点,并进行合理的反驳,以增加辩论的深度和广度。

结论:
通过辩论立论技巧,正反方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深入的辩论交锋,最终得出一个更加客观、公正的结论。

辩论赛十大辩论技巧

辩论赛十大辩论技巧

辩论赛十大辩论技巧
辩题,是否应该实行全球性的碳排放限制措施?
辩论赛十大辩论技巧。

1. 事先准备,在辩论之前,双方应该对辩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
准备,了解各自立场的论据和证据,以及对方可能提出的反驳观点。

2. 引用权威资料,在辩论中,双方应该引用权威的科学研究和
专家观点,以支持自己的论点。

3. 逻辑思维,在辩论中,双方应该运用良好的逻辑思维,对对
方的观点进行分析和反驳。

4. 语言表达,在辩论中,双方应该运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
自己的观点,避免使用夸张或情绪化的言辞。

5. 听取对方观点,在辩论中,双方应该尊重对方的观点,认真
听取对方的论证,并对对方的观点进行客观评价。

6. 自信表现,在辩论中,双方应该展现自信和坚定的态度,以增强自己的说服力。

7. 团队合作,在辩论中,双方应该与自己的队友密切合作,共同制定辩论策略,互相支持和配合。

8. 举例论证,在辩论中,双方可以通过举例论证,以生动的案例和实际的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9. 反驳技巧,在辩论中,双方应该学会运用有效的反驳技巧,对对方的观点进行有力的反驳。

10. 总结观点,在辩论的结尾,双方应该对辩论进行总结,强调自己的观点,并再次强调自己的立场。

辩论赛十大辩论技巧

辩论赛十大辩论技巧

辩论赛十大辩论技巧
辩题,是否应该实行强制性的义务教育?
正方观点,我们认为应该实行强制性的义务教育。

教育是每个
人应该享有的权利,而且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至关重要。

强制性
的义务教育可以确保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受教育,从而提高整个社
会的素质和竞争力。

反方观点,我们认为不应该实行强制性的义务教育。

教育应该
是自愿的,而不是强制的。

强制性的义务教育可能会剥夺家长对孩
子教育的自由选择权,也可能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辩论技巧:
1. 事实依据,提供相关的统计数据和研究结果,支持自己的观点。

2. 逻辑推理,运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利弊,进行合理推断。

3. 举例论证,举出具体的案例或事实,支持自己的观点。

4. 反驳对方观点,针对对方观点进行有力的反驳,展现自己的
逻辑和论据。

5. 表达清晰,用简洁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模糊和
含糊不清的表达。

6. 保持礼貌,在辩论过程中保持礼貌,不使用攻击性的言辞。

7. 有条理,在辩论中按照逻辑顺序进行陈述观点,保持条理清晰。

8. 听取他人观点,在辩论中要听取对方观点,尊重对方的意见,不要一味坚持自己的观点。

9. 引用权威,引用权威人士或专家的观点,增加自己的说服力。

10. 总结归纳,在辩论结束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总结归纳,
强调自己的立场和论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辩论立论技巧
一、概念(包括辩题中每一个字词的概念和等位概念)
二、关系(包括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
三、假设(为立论而设的基本假设,包括辩论所默认的坪台)
四、逻辑(包括逻辑框架和逻辑底线)
拿到辩题,我们首先作的是明确基本概念,但真正将概念确定下来的时候,又往往到了准备的最后阶段。

好的定义是成功的一半,定义的过程其实也是论证的过程,因此,必须重视概念。

可惜许多辩手拿到辩题时连想也不去想概念,不深入分析辩题中每一个字的意义,结果立论不佳。

我们看概念,不仅是看辩题中重要词语的概念,而且要做到每一个字的概念都查一查,这样才能更好立论。

举个例子,我们曾经打过一个辩题:效率是否必然牺牲平等。

我方观点是效率必然牺牲平等。

当时,我们从效率、平等入手,作了很多分析,却依然解决不了我们面临的难题:辩论场上的“平等”二字很难定义为人人一样“绝对平等”,虽然这个辩题提出是为了讨论经济上的二难命题:如何将蛋糕做大又能将蛋糕平均分配,辩题中平等的本来意义就是指平均分配社会财富,但在场上只要对方说,“绝对平等”是极大的不平等,多劳多得才是真正的平等。

进而提出“计件制”等提高效率又不牺牲“平等”的例子,裁判和观众可能会很容易就偏向了对方的观点。

我们本来都已经定下立论,打算采用技巧将辩论定在经济学的概念内,但这个立论遭到张劲松的严厉打击。

这时,我们发现,“必然”二字我们从来没有分析过,认为它只是个逻辑判断词。

于是我们查了一下它的定义,经分析发现“必然”只是代表一种趋势,就像说人必然会生病,不是说人现在就得生病,也不是说会生一辈子的病,只要他这一生中一定会生一次病,命题就成立了。

那么“效率必然牺牲平等”也不是说一谈效率就立刻会牺牲平等,而是要看中间过程和最终结果。

多劳多得“当时”是不牺牲平等,但长期多劳多得的积累所形成的贫富分化却会形成不平等,最终二者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是完全不同的。

这样,我们再参考了一下卢棱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立论很快就出来了。

(详见《辩论中的思想禁锢》)
光看辩题中的概念是不够的,还要分析“等位概念”,等位概念是我自己的提法,我们又可以叫它同位概念,指的是辩题中同一个位置上换一换别的词来分析。

例如“功可以补过”,我们可应将“补”字换成“改”、“替”,看看改和替的意思是什么。

等位概念有三个作用,第一,防止对方偷换概念。

如上例,在辩论中我们发现对方说的“功”不能改变“过”所产生的影响等,说的都是“改过”
而不是“补过”,这是偷换概念;第二,拓展自己思维。

如“现代社会应当女士优先”,我们通过将“现代社会”换成古代社会,“女士”换为“老人”、“儿童”,很快拓展了自己的思维,明白的优先权产生的原因和运行机制;第三,便于例证。

等位概念绝不只是在立论中运用,它作为一种思路,在辩论中运用很广,特别是在举例子方面,比如“科学技术是否会毁灭人类社会”那场辩论中,对方说“科学是死的,无所谓好坏,只有人的不当使用才会毁灭人类,所以科学技术不会毁灭人类社会,人类才会毁灭人类社会。

”我们立即就可以将他们原话中“科学”换“毒药”来说:“照这种说法,毒药也不会毒死人,因为毒药是死的,无所谓好坏,只有人的不当使用才会毒死人,所以毒药也不会毒死人,人才会毒死人”。

这种对方说一句话就“等位”替换的思维方式一旦形成,就能迅速归谬。

大专辩论赛中有一场是“男女间有没有纯粹的友谊”,反方说:“男女双方是生活在社会当中,社会的存在使男女双方的友谊不可能纯粹(中间有大量论述)”,这时我们只要将“友谊”换成“母爱”就会发现其立论的荒谬,我们可以问:“母女双方也是生活在社会当中,社会的存在是否也使世界上没有纯粹的母爱?”后来评委提出了这一点,可惜正方一直都没看到。

关系是指辩题中关键词的主体、载体、客体之间的关系。

理清关系才能弄清逻辑。

但我们往往从不分析辩题中的关系,更别说辩题中关键词与其指向的对象之间的关系。

如“通俗文学比文学名著影响大”一题中,通俗文学比文学名著各自的载体是什么,载体之间的关系怎样,这是一个重要的内部关系。

因为文学名著往往由通俗文学而来,如诗经和四大名著,通俗文学往往同文学名著衍生,如水煮三国。

二者之间的关系与其产生的影响密不可分。

而“影响大”就必须讨论“对谁影响大”,对文学?对社会?对历史?对小老百姓?这些外部关系如果不清醒认识,就不可能立论稳固。

其实,凡是比较型辩题,都要讨论“对谁更”。

关系可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拿去年的“成功是不是幸福的前提”为例。

当时正方为了防止反方说:“张三不成功,但张三的儿子成功,于是张三很幸福。

张三不成功也能幸福,说明成功不是幸福的前提。

”正方于是定下:“成功的主体和幸福的主体在辩题中必须一致,即某人在某方面要幸福必然要求在该方面成功,张三也许在事业上不成功,但他在家庭教育上成功,所以他在事业上不幸福但在家庭方面幸福。

”但这对成功的主体和幸福的主体之间关系的假设反而成了正方突破的障碍。

因为反方也默认这一假设,反方只是说对成功、美、正义的追求都可以使人幸福,实现其中一个就可以幸福,并不一定要成功。

反方举例说:“我走在路上看见一朵花,满足了我对美的享受,于是我感到幸福,这并不需要成功作前提。

”其实正方可以说:“你走在路上看见一朵花,满足了你对美的享受,
这不是你幸福的前提,而是你产生幸福感的诱因(等位概念),同样是观花,有人‘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有人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诱因一样,结果却不一样,因为其产生结果的前提不同啊!”不过这只能挡,不能取胜,如果正方假设成功的主体和幸福的主体可以不一致,立论就完全两样了。

正方可以说:“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如果当年我们没有获胜,如今沦为日本法西斯的奴隶,终日生活在军国主义的铁鞭之下,对方辩论认为我们能够得到幸福吗?”进而将成功推广为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追求自由、民主、科学的成功,说明人类每一步成功的迈进都是后人获得相应幸福的前提。

那样,反方就不易反攻了。

如果反方反驳说成功的主体和幸福的主体必须一致,正方也可以玩煽情,说:“照对方的说法,我们可以对革命烈士们说,你们用生命换来的成功与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无关”之类的话
第三步是拟定假设。

任何一场辩论,双方都有许多假设,这些假设多属秘而不宣的,可能是为大家所承认的共识,也可能是单纯为立论而设的假设。

像上面的“成功的主体和幸福的主休要不要一致”就是需要考虑选择的假设。

任何一个立论是由假设开始的,由假设推出下一结论再推对辩题中的结论。

但在辩论中,我们很难看到假设的影子,因为我们常常只去看某一论点是什么,而不看支持这一论点需要哪些假设或者是前提条件。

例出“电脑能不能取代书籍”那场辩论中,反方提到法庭作证要按着圣经起誓,不能按着电脑起誓。

这一观点看似成立,但它有一个重要的假设——电脑的形式和功能是不变的。

如果电脑能设计为圣经的形状,人一按上去会发出圣洁的光芒,并有催使人产生公正正义诚实信念的作用,那电脑取代圣经就相当有可能。

我们立论的最后一步才是分析逻辑。

许多人立论时是一上来就开始一条一条的写,完成逻辑论证,根本不对定义、关系、假设进行分析,结果欲速则不达,逻辑经不起推敲。

从概念一步一步走下来的人对辩题理解更深,其逻辑反而更严密。

并且这里说的逻辑是整个立论的逻辑,故应分逻辑框架和逻辑底线。

我们制定已方逻辑框架时,一般要画出逻辑框架图。

这个框架图是一个已方观点对应一个对方观点的,是对称化的。

如辩题:“评价善恶的标准是动机还是结果”逻辑框架画简单出来可以是:
画出逻辑框架图我们会发现一个很可笑的事情,把一方说的话换成对方的词一样说得通,这说明横式立论的不足。

横式立论是由一个辩题拆解成几个论点来完成论证的立论方式,它的好处是快速、方便、易懂、易操作,坏处是容易遭到攻击,在辩论中只要有一个论点有问题就有可能被打死。

纵式立论则是由一环推
出下一环,最终得出辩题的立论方式,它的好处是经得起攻击,攻击下一环时可以用上一环的论点来挡,攻击上一环则可以再用更上一环来挡,直到基本假设,而基本假设很难被认定为有逻辑问题。

坏处是不好操作,不易向大家说明。

一般而言,对辩题吃得深的人才会用纵式立论。

除了逻辑框架,还有一条是逻辑底线。

逻辑底线一般是用一句话就可以回答本方观点的话,或整个立论最关键的假设和技巧,是点破了就能让人明白其全部立论的一句话。

立论时要找到自己的逻辑底线,或点明好让大家明白,或隐藏以免被对手抓住。

辩论中要抓住对方的底线,抓住了就是听懂了对方的立论,才能抓住对方的要害。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看的其实就是能不能抓住关键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