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丝扣的原理及练习方法

合集下载

电力绳扣的系法培训课件(ppt 44页)

电力绳扣的系法培训课件(ppt 44页)
14
15
16
五、倒背扣
在电力工作中,杆上作业占半数,如 果利用好作业绳来安全传运工具材料, 尤其是需要垂直运输细长的物件,如 横担、钢管呢?倒背扣就是最好的助 手,它有牢靠、顺向、防止摇摆等优 点,往上一提,越收越紧。
19
20
No Image
22
No Image
No Image
25
No Image
六、猪蹄扣
用绳子中部捆绑此扣,电工常用此扣。
27
No Image
No Image
29
No Image
30
No Image
31
七、紧线扣
紧线扣用于紧线,连接导线的牵 引绳多用此扣。
桥机架梁施工及监控要点
No 5.事故案例 2012年11月4日9时10分,哈齐 客专I标段施工现场,中铁二十二局 第四公司一施工队伍在操作架桥机 械进行架桥机过孔对位时架桥机械
8
9
10
三、倒扣
倒扣,外线电力工作做临时拉线、拉 绳常用此扣。将绳子绑在树干、板桩 或地锚上固定时,用倒扣既快又结实。
11
12
注:1、本实图与书中记载稍有出入, 但是可靠性与实用性已经多方证实;
2、为了使绳扣更加牢靠,也可 以在绳子的尾端用绑线缠紧。
13
四、背扣
背扣在拉拽、运输电杆时经常用到, 系法简单、牢靠。
2
常见电力作业绳扣有
一、直扣 二、活扣 三、倒扣 四、背扣 五、倒背扣 六、猪蹄扣 七、紧线扣
3
一、直扣
直扣使我们日常工作中最常用也是最必需 的绳扣,是安全带腰绳的标准系法。
4
5
6
注:使用直扣的两条绳索或绳索两端必须粗细均等,否则无法牢靠!

叫你如何打绳扣

叫你如何打绳扣

户外运动知‎识——教你如何打‎绳结[全][原文地址]分类:生活常识|(处理绳头)(调整绳环大‎小的方法)此种能够简‎易地调整圆‎圈大小的结‎法,用在自己身‎上结上绳结‎的时候。

重点是要不‎断的练习抓‎到调整的诀‎窍。

1、将原先绕过‎腰部的绳子形成一圈‎圈,用左手穿过圈圈并抓‎住绳子2、保持原来的‎姿势,之后把左手伸‎出来,并取出部份的绳索‎3、如图所示将‎绳头穿过去‎4、朝着箭头的‎方向拉5、左手握原来‎的部份;右手握住前端‎,稍微的拉一‎下。

调节大小之‎后,最后再用力地拉紧(调整绳环大‎小的方法)2007-06-07 11:20此种能够简‎易地调整圆‎圈大小的结‎法,用在自己身‎上结上绳结‎的时候。

重点是要不‎断的练习抓‎到调整的诀‎窍。

1、将原先绕过‎腰部的绳子形成一圈‎圈,用左手穿过圈圈并抓‎住绳子2、保持原来的‎姿势,之后把左手伸‎出来,并取出部份的绳索‎3、如图所示将‎绳头穿过去‎4、朝着箭头的‎方向拉5、左手握原来‎的部份;右手握住前端‎,稍微的拉一‎下。

调节大小之‎后,最后再用力地拉紧(调整绳环大‎小的方法)2007-06-07 11:20此种能够简‎易地调整圆‎圈大小的结‎法,用在自己身‎上结上绳结‎的时候。

重点是要不‎断的练习抓‎到调整的诀‎窍。

1、将原先绕过‎腰部的绳子形成一圈‎圈,用左手穿过圈圈并抓‎住绳子2、保持原来的‎姿势,之后把左手伸‎出来,并取出部份的绳索‎3、如图所示将‎绳头穿过去‎4、朝着箭头的‎方向拉5、左手握原来‎的部份;右手握住前端‎,稍微的拉一‎下。

调节大小之‎后,最后再用力地拉紧将绳子剪成‎适当长度使‎用时,若不做任何‎处理,则绳子马上‎会从切口处‎散开,因此,固定绳端就‎显出其重要‎性。

在此,仅就四种简‎单又具有代‎表性的方法‎加以解说。

处理在户外‎最常被使用‎的尼龙等化‎纤制绳索时‎,只要用火烤‎一烤切口部‎份使之溶化‎,再用指尖捏‎紧即可。

如果能于距‎两端一公分‎处再涂上环‎氧树脂接着‎剂固定的话‎,那么将会更‎安全。

陈氏太极拳小架的背丝扣榫

陈氏太极拳小架的背丝扣榫

陈氏太极拳小架的背丝扣榫陈氏太极拳小架的背丝扣榫陈鑫言:背丝扣榫,细心揣摩。

理精法密,条理缕析。

层累曲折,胥致其极。

缠丝者,运中气之法门也。

榫为合,背丝扣为一种用来表述阴阳二气合一,变化运动轨迹的方式。

背为向背的意思,可理解为正反,上下,前后,左右、顺逆;丝就是曲线,现代人称做螺旋;扣有相合为一的意思,如环环相扣等。

那么背丝扣实际就是左,右手(或身体)在练拳时,每一个动做中的一对顺逆螺旋,由阴变阳,由阳变阴的轨,和太极图阴阳鱼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是说明阴阳变化规律的。

从手到脚,从裆到腰,都是这种形式的表现。

背丝扣如同太极鱼的阴阳分割线s,缠丝劲,顺缠,逆缠。

心意的裹外翻,这都是对左右.顺逆一对阴阳在.拳术运动中变化规律的描述。

各派各种运动都暗含背丝扣,沒有高下之分,只有自己练的好不好。

陈氏小架的缠丝劲,武氏,心意的裹外翻,杨氏的抽丝劲,赵堡太极拳的背丝扣。

都是在表达太极阴阳图。

练习小架拳时腰要微微挺在命门处的腰上一点。

这个点是实点,不是整个腰椎。

渐渐意念所至就能带动全身,大转子往里旋转,胯落下。

领腰时如腰间被人握着带动全身,所以腹背及全身是松的。

并且在腰成为主宰之前是领腰是没感觉的。

领腰就是先一点,等你命门下一段可做主宰时,裆劲有了,腰就是初步有成了。

要从基本功练起,升降桩,猫步是非常出功夫的。

第三个才是站桩。

因为当你下部无功夫时,所练出的气只能助长你散乱的念头。

这也是单练静功容易出问题的原因。

下部吃力可对你此症作快速调整。

一开始打坐,体很难调上。

练拳时实际上只要领起腰,松胯开裆,用中线领全身,呼吸配合,肩胯自然会慢慢松开,并且有一天会忽然感觉到手一下收敛到中线上,手臂受力自然不会再挺在肩胸,双手自然带动人或化解外力。

双腿也忽然接上了,四肢如章鱼,此时可谓不知手之所舞,足之所蹈。

有意去练松肩胯可能永远也不会到此境界。

有意去练裆劲,都很难做到,都是要放在整体的练,不是局部。

因为练时各肢有所为不肯交权的原因。

太极拳之“背丝扣”

太极拳之“背丝扣”

太极拳之“背丝扣”太极拳“背丝扣”的提法来源于杜元化的《太极拳正宗》一书,该书于1935年出版后,并没有引起人们重视,所以其影响很小。

近年来重读和研究该书的人渐多,较系统研究的是严翰秀,他写了《太极拳正宗考析》一书。

由于《太极拳正宗》一书长期以来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所以该书的一些理念人们也知之甚少。

”背丝扣”就是其中之一。

“背丝扣”在杜元化《太极拳正宗》里占有重要地位,重要到“太极拳之母”的程度。

他在该书《太极拳启蒙序》说,太极拳“因其中动作着着浑圆,与天地之无极同。

由着着混圆,历三直、四顺、六合等等。

本人身之混圆而造为背丝扣,与天地根源同,既与天地之根源同,则人身之背丝扣非即为人身练太极之母乎?既为人身练太极之母,则太极拳基实肇于此。

”这里,杜元化不仅首先提出了“背丝扣”的概念,而且明白无误地指出“背丝扣”是太极拳之母。

在该书《太极拳总论》后又专注一段话,“背丝扣为太极拳之母,是此拳彻始彻终的功夫,此论此歌是教人单做背丝扣顺逆动作之法,故以总称之。

”可见,杜元化对“背丝扣”的重视程度。

这么重要的“背丝扣”到底是什么?我们先看看下图:图(1)图(2)这2幅图人们往往看不懂,就是赵堡太极拳门内的也多有参不透。

其实,这是解读杜元化“背丝扣”的钥匙。

从整体上看,这2幅图有2个形状,一是C形,一是S形,2幅图拼接正好是一个圆形。

看图(1),C形和S形各自有7组线段,每一组有6条线构成。

我们从左边看C形,第一组6条白线,表示全阳,底下的“右手阳”文字表示右手从全阳开始。

第2组是5条白线在上,一条黑线在下,表示5阳1阴,也表示右手从全阳变成5阳1阴了。

依此类推,4阳2阴、3阳3阴、2阳4阴、1阳5阴,最后第7组变成全阴,所以,C形内的文字是“阳变阴”。

我们再看S形图,也是7组线段。

从左边起,第一组6条线中间断开的线全黑,表示左手从全阴开始。

第二组5条黑线一条白线,表示5阴1阳。

依此类推,4阴2阳、3阴3阳、2阴4阳、1阴5阳,最后第7组为全阳了。

绳扣的系法

绳扣的系法

绳扣的系法绳扣是一种常见的固定结构,它通过将两端的绳子穿过一个环状结构后再拉紧来实现固定的效果。

绳扣的系法有很多种,每一种系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一种常见的绳扣系法是“蝴蝶结系法”。

蝴蝶结系法是一种简单而美观的绳扣系法,它通常用于固定衣物或包裹物品。

要完成蝴蝶结系法,首先将一端的绳子穿过环状结构,并将其折叠成一个环。

然后将另一端的绳子穿过这个环,并拉紧两端的绳子。

最后将两端的绳子交叉并拉紧,便完成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

除了蝴蝶结系法,还有其他一些常见的绳扣系法。

比如,“正方形系法”是一种用于固定帐篷或搭建简易结构的系法。

它的原理是将两条绳子分别穿过两个相邻的环状结构,然后再交叉穿过另外两个相邻的环状结构,最后将两端的绳子拉紧即可。

“套索系法”是一种用于固定绳索的系法。

它的原理是将一条绳子穿过一个环状结构并形成一个套索,然后将另一条绳子穿过这个套索,并拉紧两端的绳子。

套索系法通常用于登山或攀岩等活动中,可以有效地固定绳索并保证安全。

“螺旋系法”是一种用于绳索固定的系法。

它的原理是将绳子以螺旋状绕过一个环状结构,并逐渐向上穿过其他环状结构,最后将绳子拉紧。

螺旋系法常用于绳索的固定和悬挂物品。

除了这些常见的绳扣系法,还有其他一些特殊的系法,如“八字系法”、“双环系法”等等。

每一种系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系法。

绳扣的系法不仅仅是一种实用的技巧,也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

通过选择不同的系法和不同的绳子,可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装饰品或艺术品。

比如,通过使用彩色的绳子和复杂的系法,可以制作出漂亮的手链、项链或者挂饰。

绳扣的系法有很多种,每一种系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通过选择合适的系法,可以实现不同的固定效果和装饰效果。

无论是在户外活动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掌握一些常见的绳扣系法都是非常有用的技能。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们可以对绳扣的系法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赵堡太极背丝扣十三手七层功夫

赵堡太极背丝扣十三手七层功夫

赵堡太极拳在推手运用上,开始时,运用十三式手法都是先单字使用,以后逐步混合增加,由一个字增加到两个字、三个字、四个字……最高境界是一动十三个字一起做到。
三、七层功夫
赵堡太极拳的练习是由浅入深的,功夫的进境是由低到高的。根据赵堡太极拳历代传人的实践总结,赵堡太极拳的功夫分为七层,这七层功夫在赵堡太极拳传人杜元化的《太极拳正宗》中有明确的记载。第一层功夫练的是缠法,用的是捆法;第二层功夫练的是波澜法,用的是就法;第三层功夫练的趸法,用的伏贴法;第四层功夫练的是抽扯法,用的是撑法;第五层功夫练的是催法,用的是回合法;第六层功夫练的是抑扬法,用的是激法;第七层功夫练的是称法,用的是虚灵法。
赵堡太极拳的背丝扣、十三式手法、七层功夫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网络 作者: 【关闭】
一、背丝扣
背丝扣是赵堡太极拳练拳和技击推手的原则要求。在练拳和推手中,在全身整体运转的基础上,背丝扣主要是从手的动作上表现出来。在练拳时,两手的动作总是一个阴,一个阳,不停地互相转换。一般来说一只手在上,另一只手就在下。两手的动作有顺有逆,两手的转换是按照阳变阴合的规律来进行的。一只手是六个阳,另一只手则是六个阴,一只手是五个阴,另一只手是五个阳。依此类推。两只手的阴阳互变是紧密相扣的。这是练拳上的背丝扣。 推手的背丝扣,主要是除了自己两手阴阳互变外,还得与对方的阴阳相合,在与对方的阴阳相合中寻找机会进击,在与对方阴阳互变当中,我要把握住阴阳的变化,对方用实为六个阳,我用虚以六个阴相对。双手来往的线路如同太极图中的曲线一样紧密相扣。
在手上的背丝扣练习达到一定的程度后,背丝扣的动作也要逐步在身体上出现,这时,在技击赵堡太极拳要求每一式的练习,要练够十三个字,这十三个字是“圆、上、下、进、退、合、开、迎、抵、出、入、领、落”,也就是一圆、两仪、四象、八卦。这是赵堡太极拳秘传的练法。

赵堡王海洲带你精读《太极拳正宗》——背丝扣图解

赵堡王海洲带你精读《太极拳正宗》——背丝扣图解

赵堡王海洲带你精读《太极拳正宗》——背丝扣图解
《太极拳正宗》是赵堡太极拳的一本启蒙书。

杜元化在书中运用中国道家文化中的阴阳、五行、八卦等理论来讲述太极拳,首次提出并构建了赵堡太极拳的理论和训练体系,指出赵堡太极拳的核心秘密在于背丝扣,真正的秘诀是“一太极图之中而十三式俱现”,习练赵堡太极拳自始至终必须遵循七个规则,历经七层功夫,做到一式之中十三劲俱现,通过四肢上十三劲的长期演练修炼出丹田内的背丝扣,继而由丹田的内动带动四肢百骸的运动,从而实现太极拳养生和技击的功效。

原文:
背丝扣图解
背丝扣为太极拳彻始彻终工夫,其所以然者,何哉?盖以太极拳之动作姿势仿佛若是也。

试观空圈之中,恍恍惚惚,其气机发出一种现象,一向一背,分顺分逆,非象夫背丝扣乎?非象夫太极中一明一暗之曲丝乎?故以背丝扣名之,实以背丝扣代之。

切望练斯拳者要以
斯图为必有事,方能寻着太极拳之真门径,准可造出太极拳之真铅汞。

由是循序渐进,则庶乎其不差矣。

金刚捣锥
单鞭
懒擦衣
白鹤亮翅
搂膝拗步
……
王海洲解:
在“背丝扣图解”中,杜元化绘制了六十四势的手上背丝扣图,共计99 张,并通过以线条配“起、折、止”等文字说明的形式将每势双手上的向背、顺逆变化表达出来,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

其中,部分拳势绘有多个背丝扣图。

杜元化在进一步叙述六十四势的练法之前,议定每势的动作、变化、姿势、方向四个方面,并将该势的背丝扣变化图、动作文字说明、身体各个部位的要求、动作姿势图以及方向集中在一个页面,方便读者阅读。

背丝扣的四种练习方法---张殿成讲座

背丝扣的四种练习方法---张殿成讲座

背丝扣的四种练习方法---张殿成讲座今天我想利用这堂课,再把背丝扣的概念给大家梳理一下,使大家在概念上更加清晰,至于说能不能练到身上那是个人的造化。

有的人对背丝扣有怀疑,还有人说是故弄玄虚,我们今天把话放在这里,5年或10年以后再回过头来看,我们今天讲的这些东西是真是假,背丝扣是不是个好东西!下面我首先解释一下什么叫背丝扣?背丝扣,就是用两胯内旋来转换虚实,古人将这种练习方法叫背丝扣。

当然,古人对这种练习方法的称谓并不是统一的,比如有的人叫裆走后弧,大家从后边看臀部左右画弧,所以有的人就叫裆走后弧。

如果从前面看两个大转子左右转动,重心移动时两头高、中间低,所以有的人称之为裆走下弧、裆走锅底。

这仅仅是不同的称谓、不同的叫法,它的本质就是用两胯内旋来转换虚实。

这就像我的名字叫张殿成,改个名字,我还是我!名字就是一个符号或称谓而已。

下边我给大家罗列一下我了解的背丝扣,也就是两胯内旋的几种练习方法:第一种就是大转子的拧转。

大家看我重心在右,我这一拧,蹬地移重心就到了左,左边移到右边是同样的道理。

大转子一拧,身上这个劲马上就拧到了前脚掌,腿上这个缠丝劲是由外向里缠的,脚后跟向外碾,蹬地时大母趾后边那个大肉球能够吃上劲,这是第一种练法。

这种练法有它的好处,也有它的弊病。

好处就是练的时间长了能够把骨盆拉开,腰臀胯就活了。

它的弊病是,对我们成年人来说,把腰臀胯练活谈何容易!第二种就是尾闾找脚后跟。

练习时把意念放到尾闾上,用尾闾去找脚后跟,推动大转子的旋转,大转子一旋,腿上脚上这个缠丝劲就有了。

我自己练习的感觉,尾闾找脚后跟就是第一种方法的升级版。

古人称尾闾象钟锤,动起来象钟摆,其实说的就是这种练习方法。

第三种就是“沉左臀翻右臀、沉右臀翻左臀”。

大家还记不记得有一篇文章很短,但是非常的出名,讲的是太极拳的起承转合,一开头有一句话:“重心向左转松左胯、重心向右转松右胯”,如果没有练过背丝扣是很难理解的,“沉左臀翻右臀、沉右臀翻左臀”和“重心向左移松左胯、重心向右移松右胯”是一回事,说法不同而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丝扣的原理及练习方法
今天,也许我又犯了一个太极拳界的“大忌”,把太极拳的老家底也给抖搂出来了。

背丝扣,这一古老的太极拳的练功方法,现在会的人越来越少,且不轻易示人或传授,现在练习太极拳的很多人甚至都没听说过。

一提起背丝扣,太极拳界的老人们总是讳莫如深,讳而不言,总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背丝扣,其实就是太极拳的一种重心移动的方法,“还是裤裆里那点事”,即胯走前弧和上弧,用背丝扣来形容则非常形象和贴切。


背丝扣对身法的要求
背丝扣对身法的要求主要体现在裆部,即裹前裆开后裆,身体上身稍微前倾,前裆要内撑外裹,两脚不但要绝对平行,而且脚尖还要微微内扣。

这种身法有利于两臀翻转和练出裆劲。

所谓“裆开一线”,指的是开后裆,即两臀之间的这条沟,
俗称屁股沟,后裆开了之后,两臀的翻转才能灵活。

这种身法是练习背丝扣所必须的,没有这种身法,就练不出裆劲;没有裆劲就练不出腰劲;没有腰裆劲就谈不上丹田。

这种身法,开始练时屁股后撅较多,原因是不这样臀部翻转就会更加困难,待腰臀胯拉伸开之后,翻转越来越灵活时,屁股后撅会越来越小。

这种屁股后撅与我们平常所说的撅屁股练拳是两回事,因为这种身法腰部是放松的,后背是直的。

通过这种方法的练习就会明白,练拳为什么一定要从大圈开始,由大圈到中圈,由中圈到小圈,丹田能转动时外形上就没圈了,即圈小外形上看不出来了而已。

所以,陈沟老人说,功夫越深,身法越直,重心越低!

重心移动的方法
背丝扣就是重心移动的一种方法,即通过胯走前弧或上弧,用腰臀的翻转折叠达到移动重心的目的:
①胯走前弧:两脚为左右的平步,实腿一侧的臀部由后向外向前翻转,即所谓的沉左臀翻右臀,沉右臀翻左臀。

这种翻转方法,不仅适用左右的平步,也适用前后的弓箭步,胯的运动轨迹也是睡∞字,连贯时两胯各画一个圆,似乎与胯走后下弧的运动轨迹不太一样;不连贯时,走的也是太极图的阴阳曲线。

此方式练的是套腰劲,没有腰劲翻臀则较为困难。

这种方法运用在前后的弓箭步,由后向上向前翻臀,胯的运动轨迹是由后向上向前的立圆,练的是花腰劲。

“立如枰准,活似车轮”,前者指身法,后者就是形容这种胯走上弧的立圆,练好了可以连续发力。

无论是胯走前弧或上弧,都是通过腹股沟的拧裹和后抽,先将丹田贴紧实腿,再将实腿一侧的臀部向后或向外调出去,通过腿脚蹬地和拧腰实现翻转折叠,左臀翻转右臀不动,右臀翻转左臀不动,这就是老拳谱所说的“一动一静”、“一阴一阳”。

所谓“两肾交替抽换”,就是指的这种拧裹抽胯和臀部的翻转,外动带内动。

前后的弓箭步,重心移心的方式不是固定的,往往是以上两种方式的混合运用,由后向前的发力,多采用胯走上弧。

注:胯走前弧和上弧,是较胯走后弧和下弧而言的,陈沟老人称背丝扣还是为胯走后弧,因为翻转时必须先向后,再往前或往上翻转。


背丝扣的优点与缺点
①重心移动速度快。

它只须实腿一侧的腰臀翻转,即可将重心由一侧移到另外一侧,而另外一侧在接住重心时,也正好将胯合住,又为下一次翻转创造了条件。

所谓沉左臀翻右臀,不是左臀故意要沉,而是右臀翻转时左臀自然会沉,反之亦然,这是臀部的生理结构所决定的,一翻一个圈,重心移动的速度当然会快。

②练好了可以连续发力。

我曾经在陈家沟听到过这么一句话:不能连续发力的拳就不叫太极拳!背丝扣连续发力的原理,就是以实腿一侧大转子为支点,腰臀连续不停的翻转,常见的就是由后向前的连续发力,即古拳谱所说的“腰如车轮”。

原理就是开始学拳,就直接通过腹股沟的拧裏和后抽,而实现腰臀胯的翻转折叠,外动带内动,非常直接,出功夫当然就快啦。

一是身法外形不好看,特别是刚开始练习的几年时间里,屁股不后撅,臀就翻不过来;二是开始时难练,必须先通过练习大圈将腰臀胯拉伸开,才能实现正常的翻转。

据说,陈照丕老师当年回到家乡陈沟教拳,老的拳架一点没动,而只是将“练法”改了,后来遭到村里老人的指责和质问:“你陈照丕将陈家拳改成什么样啦!”陈照丕老师并没有当面回应村里人的指责,而私下给人解释说,沟里人没出过门,不了解外面的情况,现在学拳练拳的人与过去不一样了,以前练拳是练武,现在练拳的绝大部分是健身。

陈照丕老师当年忍辱负重,教出了以四大金刚为代表的一大批徒弟,为推广陈氏太极拳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现在大家应该明白,当年陈照丕老师改的是什么样的“练法”,以及为什么要改了吧!

练习方法
①前后弓箭步的练习。

②臀部及尾闾的顺逆划圆。

顺时针练的是左胯,逆时针练的是右胯。

这种顺逆划圆,一方面是拉伸腰胯臀,另一方面练的是骶骨,可使骶骨力量越来越强。

开始练习翻臀是比较困难的,可以分为两步走:第一步先将臀部荡起来,拉伸腰胯臀各部位的筋骨和肌肉,这种方式又称荡胯。

第二步拧裹腹股沟,通过腹股沟的拧裹先将臀部调出去,然后再通过拧腰和蹬地实现翻转。

太极拳的练习一定要循序渐进,先有裆劲,后有腰劲,然后有丹田。

通过实际练习,大家可以深刻体悟到王宗岳所说的“腰”指的是什么部位,“隙”指的是什么部位,为什么“命意源头在腰隙”?为什么有了问题要在“腰腿”里求解!
注:这部分动作的练习,用文字很难描述清楚,写出来肯定又臭又长,既使自己认为说清楚了,但大家也未必能够理解,所以还是看视频为好,简单明了。


几点思考
①背丝扣,是太极拳传承几百年来传统的练功方法,而现今懂的人越来越少,且秘不外传,确有失传的危险!太极拳的传承与推广应该双轨制,并行推进。

我们每个习练太极拳的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将这种古老的练功方法传承下去和发扬光大!
②通过背丝扣的练习,对老的拳谱拳理的理解会更加深入。

如“一阴一阳”,“一实一虚”,“一动一静”,什么是太极拳的“圈”等等。

如果用现在的练法和认知,去解释老的拳谱和拳理,难免只停留在字面或外形上,有的甚至南辕北辙,
就象今人对“命意源头在腰隙”中的“腰隙”,陈氏太极拳的“泛臀”等,解释的五花八门,不是字面和外形上的生搬硬套,就是自己凭空臆想。

③跟过陈辉老师学过拳的都知道,陈辉老师的发力很脆,看他发力就是一种欣赏和享受。

如果仔细观察他发力时的下盘,就会发现有的胯走后弧或前弧,有的胯走下弧或上弧,总是顺势而发和自然而然,如后肩靠、青龙出水、护心拳等用的就是背丝扣。

陈辉老师并不熟悉背丝扣的练习方法,这就说明只要练到一定的层次,腰臀胯翻转折叠很灵活时,无论那种练法,最后都是殊途同归。

④背丝扣的练习方法,对现今的健身人群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可以将腰臀胯拉开练活,在健身的基础上,还可练出一定的功夫。

这种练法对健身人群最大的意义在于,绝对不会因练太极拳而损伤膝盖。

其原理是:身法要求你的两脚不但不能向外撇,还要向里扣;翻臀时腿上都是一阴一阳的麻花劲,即臀向外翻,膝盖向里拧。

⑤此文所讲的背丝扣,比较适合练功夫的年轻人,而上文《“丹田内转”的练习步骤和方法》,则适合广大的健身群体。

无论哪一种方法,都是初级阶段的练法,没有优劣之分,都是围绕着同一个目的:将腰臀胯练活练好,实现“丹田内转”。

从此可以看出,太极拳并不神秘和玄虚,习练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和身体条件,选择不同的练习方法,在懂拳老师的指导下,只要肯下功夫,不但可以健身还可以练出一定的“东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