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B.①③ D.③④
也有偶然联系,发明创 造不排除事物联系的偶 然性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结束
三、主观题常考点 联系观 [常考角度与必背术语]
(1) 物联网实现的联系是一种什么联系?这种联系是如何建 立的?
人为事物的联系。这种联系是人们按照实践的需要,在实践 中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起 来的。
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或认为人可以随意创造联 系,这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唯 意志主义。
(2)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不能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 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政治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结束
一、命题常设误点(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人类能够创造自在事物之间的联系 (2011· 山东卷· T25C)(× )
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于周围其他 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但联系又是有条件的,并非任意两个事物 之间都存在必然的、直接的联系。普遍联系只是说明任何事物都不 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与周围的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世界的普遍联系: 前者回答的是世界的 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后者说明的是世界的状态“怎么样”的问 题; 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出发, 必然要承认客观世界的普遍联系。
政治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结束
(2)从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
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 立的观点看问题。
(3)说明某地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是如何坚持普遍联系的 观点的?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一、引言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辩证法为基础,以唯物主义为指导,研究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
联系观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之一,深入理解和运用联系观对于正确认识世界、指导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二、联系观的内涵联系观强调事物的联系和相互作用,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相互依存的。
联系观指出,世界上没有孤立的个别事物,一切事物都是在相互联系中存在和发展的。
1.对立统一的联系联系观认为,事物内部存在着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
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事物内部运动和变化的根本原因。
只有在对立统一中,事物才能产生新的发展和变化。
以生命现象为例,生与死、生产和消费、进步和退步等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
只有通过对立统一的相互作用,才能促使生命不断发展、进化。
2.物质与意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强调物质和意识的辩证统一,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联系观指出,物质世界和人类意识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物质世界存在独立于人类意识之外,并对人类意识产生影响。
而人类意识则反过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
这种物质和意识的相互联系,使人们能够通过认识物质世界,不断创造出新的物质财富,推动社会的发展。
三、联系观的作用联系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观点,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指导认识世界的方法联系观指导我们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客观法则。
通过联系观,我们能够看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只有正确地把握事物的联系,才能真实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指导社会实践联系观对于指导社会实践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本方式。
通过联系观,我们能够分析和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规律,从而指导社会实践的方向和方法。
3.支撑科学研究联系观对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科学研究是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联系观的运用,能够帮助科学家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推动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综合分析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时进 行全面、细致、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系统思考
联系观使我们能够从整体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
关联思维
联系观培养了我们的关联思维能力,使我们能 够看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
追求真理
联系观帮助我们寻找事物发展的规律和本质, 并努力实现对世界真理的认识。
1 综合研究
将多个领域的知识和观点进行综合研究,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共性。
2 横向关联
从不同事物或领域中寻找相似之处,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3 纵向观察
观察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分析其中的内在联系和转化关系。
联系观的现实意义和启示
提升团队合作
联系观有助于团队成员之间建立 联系,提高合作效率和团队凝聚 力。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世 界是普遍联系的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之间存在着辩证法联系,联系观是 指认识事物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世界的普遍联系
自然界的联系
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生态系统和 自然现象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与相互作用。
社会经济的联系
全球经济的高度互联互通,各国 之间的贸易、投资、合作丝毫不 受地理距离的限制。
联系观对世界认识的意义
提高认知水平 促进创新发展 深化思想洞察
联系观让我们更多维度来认识世界,提高我们 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
通过联系观,我们能够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和相互作用,从而推动创新发展。
联系观帮助我们理解事物之间的关联和相互依存 关系,提升我们的思想洞察力。
实践中应用联系观的方法
信息时代的联系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引言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它是指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是其核心内容之一,它强调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
本文将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出发,探讨联系观的概念、内涵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联系观的概念联系观是指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观点。
联系观是一种对世界的观察和分析方式,它认为事物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各种条件和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发展变化的。
联系观强调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
二、联系观的内涵联系观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联系观认为事物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各种事物相互作用、相互关联,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着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
2.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联系观认为事物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的。
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中,需要依赖其他事物的条件和因素。
没有其他事物的存在和作用,事物自身的发展是不能实现的。
3.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联系观认为事物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影响彼此的发展变化。
相互作用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事物通过相互作用而形成内在的联系和变化。
4.联系的多元性:联系观认为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多元的,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和内容。
联系的多元性体现了事物之间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三、联系观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联系观作为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概念,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以下举几个例子来说明联系观在不同领域的应用:1.自然科学领域:在自然科学研究中,联系观强调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
比如在生态学研究中,研究者关注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对生态系统整体的影响。
2.社会科学领域: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联系观强调了社会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
比如在经济学研究中,研究者关注经济领域内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它们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哲学思维方式:联系观作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对于人们的思维方式具有重要影响。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循环经济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4、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性的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6、把握系统的整体性、优化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运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
7、把握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利用规律,8、联系具有条件下。
正确认识联系条件性的前题下,可以改变某些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二、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要求我们要注重量的积累、坚持适度原则、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4、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5、发展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6、任何事物的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7、发展是有规律的,要求我们按规律办事。
三、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5、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败
中
胜
中
败
败
下
下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田忌赛马 田忌 下等马 上等马 中等马 系统 负 胜 胜 胜 齐威王 上等马 中等马 下等马 系统
田忌不在意一匹马的比赛结果, 而是统筹全局,注重整体目标 根据对方的部署,调整 马匹的出场次序 通过合理安排次序,使 系统结构出现优化调整
着眼整体性
遵循有序性
注重结构优化趋向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世界观
决
定
联系是 普遍的
方法论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 题,反对孤立的看 问题。
* 联系是普遍的,这一点是绝对的、
无条件的,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与其周 围的事物相联系,孤立的事物是不存 在的。(总体看状态)
* 但是,世界上每一具体联系又都是
有条件的。并非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 都有联系。(具体看条件)
人为事物的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产生的条件是客观的、需要遵循客 观规律 联系产生的过程: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 观物质性的活动才能形成 产生的结果 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便独 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想一
想
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有人把“8”视 为吉利的数字, 而把“4”视为不 祥的数字.
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方法论 世界观 联系是 客观的
①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②整体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③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联 系
据说燕国太子丹百般讨好荆轲,为的是要荆 轲去刺杀秦王,在临行前的宴会上,太子丹特意 叫来一个能琴善乐的美女为荆轲弹琴助兴。荆轲 听着悦耳的琴声,看着美人那双纤细、白嫩、灵 巧的手,连连称赞:“好手!好手!”并一再表 示:“但爱其手。”听着荆轲的称赞,太子丹立 即命令人将美人之手斩断,放在盘子里,送给荆 轲。 斩断之手,还是好手吗? 苏轼在《琴诗》中写道:“若言琴上有琴 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 于君指上听?”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联系观原理: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食物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联系。
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条件性: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对应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Ⅰ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⑴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部分,部分服从于整体⑵整体是部分构成的,部分是整体的部分,整体的状态和功能又影响着部分Ⅱ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的优化趋向对应方法论:用综合的思维来认识事物、着眼于事物整体、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趋势: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对应方法论: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Ⅱ要懂得做好量变的准备工作、在适当的时机促成事物的质变、推进事物的发展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们要做好充分准备,不断克服前进路上的困难,勇敢的接受挫折和考验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多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对应方法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积极做好量的积累。
要果断抓住十几,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发展,善于抓住基于,才能赢得主动。
坚持适度原则,做事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
注重量的变化,学会优化结构。
(排列次序变化出现)【注】量变到质变的两种形式:①数量的增减引起质变②排列次序的变化引起质变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矛盾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矛盾规律or对立统一规律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时间诶的根本方法是:矛盾分析法1.矛盾:对立统一。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知识点 (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的分析。
〖错误倾向〗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用孤立、片面的观点认识处理问题的形而上学的做法。
〖实际运用〗用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分析说明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分析说明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
事物的联系是本身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错误倾向〗主观臆造不存在的联系。
〖实际运用〗批判否定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3、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原理〖原理内容〗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
联系具有条件性,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多样的多变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是由各个局部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整体和部分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1)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含义不同;地位、作用、功能不同。
(2)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简言之:(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离不开部分;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变化可以决定整体的功能。
)〖方法论〗①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唯物辩证法认为,客观世界是一个变化和运动的客观实际,它由联系构成,联系又由关系的变化而改变;客观世界的变化不仅受到客观现实的条件和规律的约束,而且也受到人类认识和活动的影响。
唯物辩证法是一种思维方式,它强调两个统一的原理:多样性原理和统一性原理,它要求联系中的每一个部分都要考虑到它与其它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它已经发生的变化和可能发生的变化,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
因此,唯物辩证法与联系观之间是密切相关的。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在于联系的观念,它主张每一个事物都是以联系的形式存在的,联系是客观世界的基本结构,是客观世界变化的根本动力,联系的性质决定了事物的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所以要深入研究事物的本质,就必须要从联系出发,深入到联系的两边去分析,而联系又是唯物辩证法多样性原理和统一性原理的重要内容,它们和联系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