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护理

合集下载

预防产后出血及护理措施

预防产后出血及护理措施

预防产后出血及护理措施摘要目的:预防产后出血及临床护理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

方法:制定预防产后出血流程,急救方案和规范的临床护理措施,根据孕产妇个体差异制定合理的处理方案。

做好各项高危因素的的监测。

产程中严密观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精心护理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结论:通过产前产中产后制定一系列有效预防措施和规范的护理。

结合2009~2010年收治经阴道分娩的产妇1873例,产后出血达500ml以上只有39例,无1例死亡,发生率2.08%,明显降低了产后出血的发生,取得满意效果。

关键词预防产后出血监测护理措施产后出血仍然是目前产科严重的并发症及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成功的预防和控制产后出血,降低其发生率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

产后出血的定义为胎儿娩出后2小时内出血量≥400ml或至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500ml[1]。

为了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提高助产技术,预防产后出血。

临产前制定好预防产后出血流程和产后出血急救方案和规范的临床护理措施,根据孕产妇个体差异制定合理的处理方案。

做好各项高危因素的的监测。

产程中严密观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精心护理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在临床上取得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9~2010年收治经阴道分娩(包括臀助娩、臀牵引、胎吸、产钳)总数1873例,产后2小时内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ml 39例,产后出血发生率2.08%,年龄18~42岁,平均年龄30岁。

主要因子宫收缩乏力31例,占出血总数的79.48%;胎盘胎膜黏连、残留6例,占出血总数的15.38%。

软产道裂伤1例(2.56%)。

其他情况引起出血1例(2.56%)。

在这些病例中,有的因妊娠合并症导致出血,但主要以上述情况出血为主,有的出血有相互交叉发生。

方法:加强孕前及孕期的保健工作:⑴孕早期开始产前检查监护,不宜妊娠者及时在早孕时终止妊娠。

⑵对具有较高产后出血危险的产妇做好及早处理的准备工作,这类产妇包括:①多孕、多产及曾有多次宫腔手术;②高龄初产妇或低龄孕妇;③有子宫肌瘤剔除史;④生殖器发育不全或畸形;⑤妊高征;⑥合并糖尿病、血液病等;⑦宫缩乏力产程延长;⑧行胎头吸引、产钳等助产手术助产,特别是并用宫缩剂更需注意;⑨死胎等。

浅谈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

浅谈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

1 临床 资料
1 1 一般 资料 .
产 后 出血 的6 . l () 组 资 料 显 示 , 于胎 盘 因 素 引 起 的 出血 8 9 %。1本 由
占 1 .6 多 由于 胎 盘 剥 离 不 完 全 、 盘 粘 连 或 胎 盘 植 入 而 引起 2 1%, 胎 胎 盘 部 分 滞 留 于 宫 腔 内 , 响 子 宫 收 缩 而 出血 不 止 , 果 是 胎 盘 影 如 植 入 , 床 出血 量 往 往 很 大 。2分娩 过 程 中软 产 道撕 裂 , 临 () 也可 发 生 大 量 出血 , 见 于 急 产 、 儿 过 大 、 术产 时 , 实行 会 阴 侧 切 , 常 胎 手 如 不
生 理 、 理 因 素外 , 有 心理 因素 , 前产 时 心 理 、 神 紧张 , 病 尚 产 精 担心 不能 顺利 分 娩 , 胎儿 是 否 正 常 都 可 能 引 起 产 后 出血 。 5 2 产 后 出血 高危 因素 与 孕 产妇 保 健 水 平 之 间 的关 系 .
产科 工作 者 面临的 重要 课题 。 【 键词 】产后 出血 预防 护理 体会 关
【 图 分 类 号 】R 3 中 4 7
【 献 标 识 码 】A 文
【 章 编 号 l1 7 — 7 22 1) a一o 6 1 文 4 0 4 (0 i () 1 -o 6 o 2 o
4 。 例 1 3 出血原 因 .
注意 止 血 , 可 导 致 出 血过 多 。3产妇 精 神 过 度 紧张 , 也 () 临产 时 过 多 使 用 镇静 剂 、 醉 剂 、 程 过 长 或 难 产 , 妇 合 并 慢 性全 身性 疾 病 麻 产 产
或子宫畸形 、 宫肌瘤 、 胎 、 子 双 巨大 儿 、 水过 多 、 高 征 、 重 贫 羊 妊 严

产后出血预防与护理论文

产后出血预防与护理论文

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果洛州甘德县人民医院,青海甘德814100【关键词】产后出血;预防;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910-02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小时内出血量≥400ml或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达到或超过500ml者,是产科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引起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其发病急,短时间内阴道大量出血可导致休克危及生命。

为了避免和减少各种不良情况的发生,应加强临床检测和护理。

因此应积极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对降低产妇死亡率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现将如何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护理体会浅谈如下。

1.临床常见的产后出血原因分析1.1子宫因素:子宫收缩不良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正常情况下,胎盘娩出后,因子宫肌纤维的收缩和缩复,使子宫肌壁血窦内血栓形成,从而制止胎盘剥离面的出血。

因此,凡一切影响子宫肌纤维收缩与缩复的因素,皆可造成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

如产程延长尤其是第三产程延长及各种难产之后,或产妇体质虚弱,过度疲劳,精神过度紧张等因素;如双胎、羊水过多、巨大儿等使子宫肌纤维伸展过度,妊娠中毒症致子宫肌水肿等情况。

1.2胎盘因素:胎盘滞留:以部分胎盘粘连及植入性胎盘所致胎盘剥离不全多见。

胎盘娩出后发生阴道流血、色鲜、量多而有血块时,如为间歇性出血,多为胎盘或胎膜部分残留。

1.3软产道损伤:以子宫颈裂伤为最多见。

胎儿娩出后,立即出现持续性阴道流血,色鲜红而量多时,多为产道损伤性出血。

胎盘娩出后,子宫收缩良好仍有阴道出血,也有产道损伤的可能。

1.4凝血功能障碍:以胎盘早剥、羊水栓塞或重度妊娠中毒症等所引起的播散性血管内凝血为主。

凝血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产后出血量多而不凝。

用各种促进宫缩的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本病,必须立即抽血,并进行有关凝血功能化验检查。

2.预防措施2.1由于产后出血常发生在分娩后两小时内,发生于分娩6小时以后者明显减少。

如何预防产后出血及护理对策

如何预防产后出血及护理对策

如何预防产后出血及护理对策孕妇分娩以后24小时内的出血量大于500mL就被称作产后出血,大部分产妇产后出血都是分娩后2小时之内才会出现。

对于晚期的产后出血一般是指产妇分娩24小时以后,而产褥期发生的大出血,都在产妇产后1~2周。

在分娩时出现最严重并发症其实是产后出血,产后出血已经成为引起产妇死亡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而产后出血也是产妇在分娩期出现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引起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

一、产后大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措施1.首先要让孕妇加强保健意识,全面了解关于自己的一些健康情况。

孕妇贫血、血液系统等方面的疾病等,要及时进行纠正和治疗。

如果孕妇有合并症,产后发生大出血的机率较高,孕妇在妊娠晚期应该住院,如果发现是胎盘早期剥离或前置胎盘等,必须及早处理,防止产时或产后出现DIC。

2.在分娩的过程中,要加强观察,做到处理正确,护理好产妇分娩时的三个产程,有效的预防产妇分娩后出现的出血。

(1)第一产程医护人员对产妇做好心理护理,要帮助产妇在这一产程中解除自己思想中顾虑以及内心的恐惧,让产妇注意休息,还要确保自己充足睡眠,加强身体能量的补充,保持心情舒畅,一定要尽量避免在这一产程消耗体力。

助产护士还应严密观察这一产程,防止产程延长,若发现任何有可能诱发产妇会出现产后出血的因素,一定要及时做好输血以及输液的准备,并且积极控制产妇子宫出现收缩乏力的现象。

(2)第二产程当产妇宫口完全开了以后,尽量不要让胎头被太快的娩出,观察胎头出来以后在让胎儿肩部进行缓慢的娩出,避免损伤产妇的软产道。

与此同时,在助产手术这期期间,操作尽量不要过于粗暴,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分娩。

(3)第三产程①对于有可能诱发产后大出血的因素,当胎儿娩出后必须给产妇立即静脉注射缩宫素10~20u。

②正确处理在第三产程的产妇,还要明确产妇有没有胎盘发生早剥的可能,胎盘娩出前尽量不要牵拉胎儿的脐带,更不要揉挤产妇的子宫,防止扰乱子宫正常宫缩。

从而影响胎盘被正常娩出。

浅谈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浅谈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浅谈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发表时间:2012-02-09T15:46:19.92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41期供稿作者:张冬婷叶娟侯玲军[导读]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

张冬婷叶娟侯玲军(洛阳市中心医院河南洛阳 471009)【中图分类号】R473.7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1-0289-02 【摘要】目的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1]。

通过对孕期、产时、产后可能出现的产妇出血积极进行筛选、预防和治疗,是降低产后出血和孕妇死亡率的关键。

【关键词】产后出血预防护理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

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大致分为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等,为了避免和减少各种不良情况的发生,应加强临床监测和护理,如加强心理护理,稳定产妇情绪,消除紧张、焦虑因素,可避免因紧张焦虑导致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诱发的继发性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的发生。

因此,要根据产后出血的原因作相应处理,使产妇安全顺利度过此阶段。

1 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1.1孕期保健宣教:通过咨询门诊、广播、电视、讲座、发放传品等形式宣传妊娠分娩有关知识,科学认识妊娠、孕期保健的重要性;比较住院分娩与家庭分娩的利弊。

合理饮食:孕期应注意合理饮食,不能偏食,注意维生素、铁剂、钙剂的补充(据报道,孕期补钙2g/d,妊高征的发生为4%,未补钙者发生率为18%),避免发生营养不良、贫血情况。

1.2产前预防措施加强三级保健网,进行系统产前检查,对于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在分娩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积极治疗各种妊娠合并症:首先应该纠正孕妇贫血,常规补充铁剂及叶酸,提高对失血的耐受性;其次应积极控制妊高征的病情,积极治疗肝炎及胎盘早剥、死胎等致凝血功能障碍的疾病;有产后出血可能者应在分娩前查血型,以便配血备用;对于医疗条件、输血条件差的医院应及时转院。

探讨产后出血的有效预防与护理

探讨产后出血的有效预防与护理
77
【] tc , a syM , i , t 1S o l r y oi J R p d e . 0 0 6P r kS R m e D Kr D e a h u e d s c e r M d 2 0 ai k . d t a【 . 1 o
4 :58. 58— 8
【】 7任炜 肩难产 的研究进展【 河北 医学 大学学报, 0 ,( ) 4 — 4 . 2 45 4: 5 2 7 0 2 2
1妊 娠 期 监 测 与 护 理
1 一般监护 . 1
为降低产后出血 的发生率 , 须做好孕期保健 工作 , 孕
早期开始检查 , 发现 问题及时 治疗 与及 时处理 , 必要 时作血 液常规
化验 , 筛出血液疾病 , 对不宜妊娠者及早终止妊娠。
并用手按摩使子宫收缩 , 另一手 轻轻牵拉脐带将胎 缸娩出 胎 盘娩
关 键 词 :产后 出血 : 防 ; 理 预 护
产后 出血是产科 最常见 、 最危急 的并发 症之一 。产后 出血是指
胎儿娩 出后 2 h内出血量超过 50 4 0 mL,其发病率 占分娩总 数 2 %一
度妊高症 、 经产妇 、 凝血功能 不良 、 急慢 性全身疾病 者等 可能发生 产
后出血的产妇 , 可于胎儿前肩娩 出后即予肌注或静滴 催产素或 F 含服米 索 2 0 g高血压 、 01 (  ̄ 心脏病病人慎用 ) 以促进 子宫 收缩 。 严格 无
查软产道有无撕 裂伤 , 时缝合 。若上述处理无效时 , 并及 可考虑行人
工剥离术。
3产 后 监 测
高血压综合 征 ; 合并血 液病 、 尿病等 ; 缩乏力 产程延长 ; 糖 宫 合并急
慢性全身性疾病等。
2分 娩 ,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 、官底岛 h 度、 子宫收缩情况及 准确评估 阴道 出血量 。 协助产妇 早进食 , 多饮水 , 督促产妇排空膀胱 , 以免 影响宫缩致产后出血 。对 多胎 、 巨大 儿、 姬

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

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

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
一、预防措施
1. 孕期管理:加强孕期保健,定期产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孕妇的各种并发症,如贫血、妊娠高血压等。

2. 分娩期监护:在分娩过程中,密切观察产程进展,正确处理产程各个阶段,避免产程过快或过慢导致的子宫破裂或子宫收缩不足。

3. 合理使用宫缩剂: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宫缩剂,以增强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4. 产后观察:产后24小时内,密切观察阴道出血量,宫底高度及膀胱充盈度,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二、护理措施
1. 基本生活护理:保持床单整洁,观察并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体温等。

2. 心理护理:产后出血的病人往往会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
护理人员应给予关心、安慰和鼓励,帮助病人建立信心。

3. 伤口护理:保持会阴部清洁,避免感染。

如有侧切伤口,应
定期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4. 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鼓励多
饮水,以补充产后的消耗,促进身体恢复。

5. 子宫收缩情况的观察:定时触摸子宫底,了解子宫收缩情况。

如有子宫收缩不良,应及时报告医生并给予处理。

6. 出血量的观察与处理:密切观察并记录阴道出血量,如有大
量出血,应立即通知医生,并按医嘱给予止血、输血等处理。

7. 哺乳指导:指导并鼓励产妇进行母乳喂养,以刺激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8. 功能锻炼:鼓励产妇在恢复期间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如散步、深呼吸等,以增强体质,促进康复。

通过以上的预防与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

同时,提高护理质量,为产妇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恢复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

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及预防

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及预防

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及预防产后出血是指在分娩后,产妇出现大量阴道流血的情况,是一种常见的产科急诊情况。

严重的产后出血可能导致产妇休克甚至死亡,因此,正确的护理措施及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及预防措施,以供参考。

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1. 观察产妇情况产后出血时,护理人员首先需要观察产妇的情况,包括血量、颜色和凝块等方面的变化。

定期量血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判断出血情况是否有所改变。

2. 维持产妇的体温产后出血会导致产妇体温降低,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如给予暖气毯,加厚床上用品,确保产妇的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3. 提供呼吸支持产后出血严重的情况下,产妇可能会出现低血压、心率加快等症状,护理人员应及时提供呼吸支持,以保证产妇的供氧量和呼吸功能。

4. 快速输液产后出血发生时,产妇需要迅速补充失血的液体,护理人员应根据产妇体重和出血量合理安排输液速度和输液种类。

快速输液是防止产后出血的关键之一。

5. 给予适当的药物在控制产后出血时,有时需要给产妇使用药物来帮助止血,护理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医嘱给予产妇适当的药物治疗。

6. 注意感染预防在进行产后出血护理时,护理人员需要遵守严格的无菌操作,保持清洁环境,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对于有感染风险的产妇,应提前进行预防性抗生素治疗。

7. 血制品输血对于产后出血严重,失血量过大的产妇,可能需要输血,以补充失去的血液。

护理人员需要确保符合输血的条件,同时监测产妇的输血反应情况。

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1. 产前的合理准备产前的合理准备可以减少产后出血的风险。

包括对产妇进行详细的产前检查,了解其过往史、家族史和孕期情况,提前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风险因素。

同时,产前也可以进行适当的营养补充,增强产妇的体质。

2. 临产前的维持正常体温临产前,保持产妇正常体温非常重要,产妇的低体温会导致宫缩力减弱,容易发生出血。

因此,在助产过程中,要注意保暖,避免产妇体温过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护理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是产妇死亡四大原因(出血、感染、子痫、妊娠合并心脏病)之一,在我国居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

其发生率约占分娩总数的2%~3%,其中80%以上发生在产后2h之内,常迅速发生失血性休克,直接危及产妇生命安全。

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产后出血,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关键。

标签:产后出血;护理;预防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超过500 ml者。

其中以胎儿娩出后至胎盘娩出出血量较多,占产后24h总出血量的70%。

产后出血根据其病因常分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滞留或残留、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

产后出血必须高度重视,积极预防。

下面就如何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谈几点认识。

1产后出血的病因
1.1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约占产后出血的70%,多因产程延长、滞产,使产妇精神紧张,过度疲劳,产程中过量使用镇静剂等。

出血多发生在胎盘娩出后,血色暗红或有血块,阵发性增多。

应立即按摩子宫,同时注射宫缩剂,并记录出入量。

1.2胎盘滞留或胎盘残留根据不同情况处理,如胎盘剥离不全,应在无菌操作下人工剥离胎盘,胎盘滞留的,导尿后按摩宫底,促使嵌顿的胎盘排出,部分胎盘残留的需行清宫术。

1.3软产道损伤多因胎儿过大,产力强,产程进展快,软产道未充分扩张,加之实施产科手术欠妥,保护会阴不当等导致。

出血为持续性,色鲜红,应及时准确的止血,并缝合裂伤,观察缝合处渗血情况。

1.4凝血功能障碍为产后出血少见原因,常见于妊娠合并血液病如白血病、凝血因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及肝功能严重损害等。

常伴有皮下出血、注射针孔出血及手术创面出血等全身出血表现。

应立即转院。

1.5晚期产后出血也较常见,多发生在产后24h~6w。

多由于胎盘胎膜残留、宫腔感染、子宫复旧不全,或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感染坏死等原因所致,亦可见于绒癌。

晚期产后出血常为反复出血,或血量少而淋漓不止,或突然导致大量出血。

应使用宫缩剂和抗生素或刮宫术,刮宫术应在补液、输血条件下进行,刮出物应常规送病检。

晚期出血治疗时首先应排除绒癌,要常规做尿或血hCG检查。

2产后出血的预防
2.1妊娠期对孕妇的宣教与管理护理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动的手段,而对孕妇的宣教和管理是一种主动的攻略。

平时说的”防范于未然”正是这样。

2.1.1妊娠期宣教随着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孕产妇可以到乡级接受孕期5次以上的免费产前检查与保健服务。

孕妇是乡村两级医疗卫生单位管理的主体,而管理的目的让孕妇及其家庭有幸福的归宿。

因此这一时期的护理工作需要孕妇认识到位,积极配合医疗单位做相关检查和进行必要的保健:定期接受产前检查,及早识别及筛查高危因素。

向孕妇宣讲妊娠生理、孕期保健、优生优育等知识,教会孕妇自我监测技能,提高孕妇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从而减少高危妊娠的发生。

对有凝血功能障碍及相关疾病的及时治疗或劝其早孕时终止妊娠。

2.1.2对高危妊娠者(如:双胎妊娠、巨大胎儿、羊水过多、子痫前期、多次人流、多产史及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肝胆系统疾病等孕妇)县乡村三级都建立专案管理,定期检查,加强妊娠忧患意识教育。

对高危孕产妇,乡村两级要建立高危孕妇一览表,及时发现即将到预产期的孕妇,村医动员到上级医院进行住院分娩。

2.2分娩期正确观察与处理产程,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

产后出血好发于异常产及有并发症的孕产妇,因此,对产前筛查出的高危孕产妇,做好产程监护,于分娩前做好常规导尿,开通静脉等抢救准备。

第一产程应密切观察产妇的情况,消除紧张情绪,并密切观察产程进展,防止产程延长;若使用降压,镇静药时,用药要适量,避免过量,以免影响子宫收缩。

第二产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操作规范,预防软产道损伤;第三产程正确处理胎盘娩出和测量出血量。

认真识别胎盘剥离征象,避免过早牵拉脐带或粗暴揉挤子宫,正确处理胎盘娩出,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

3产后出血抢救护理
3.1产后出血的处理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及时补充血容量,迅速协助医生查找原因进行急救,及时有效的止血,是抢救产后出血的关键。

应针对不同病因,进行治疗。

3.2失血性休克的抢救与护理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及早补充血容量,失血多时以补充同等血量为原则,同时为患者提供安静的环境,保持平卧位,保暖,快速给氧,严密观察产后阴道流血量,保留导尿管,详细记录患者出入量及生命体征。

4护理思考
4.1通过对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我深刻体会到,防治产后出血重在预防。

儿童优生,母亲安全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我们护理人员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

只有产前认真筛查出高危孕产妇,对高危孕产妇实行专案管理,加强健康教育,促进住院分娩;作好产前,产时的监测,及时发现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给
予恰当的预防治疗措施,才能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从而促进妇女身心健康。

4.2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和孕妇保健水平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孕产妇接受保健水平越低,产后出血的危险系数越高,母亲的相关知识对母儿的健康,高危因素的筛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以及采取适当预防措施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因此,我们护理人员必须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全民的卫生保健意识。

大力宣传住院分娩的好处,产前检查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让孕妇主动到医疗机构接受检查。

产后大出血的孕妇多为高危妊娠者,其中高危因素如:产后大出血史、人工剥离胎盘史、剖宫产史、5次以上分娩史、2次人流史、子宫肌瘤史、高血压、贫血等病史。

妊娠期有:双胎、羊水过多、巨大儿、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

分娩期有:宫缩乏力、产程延长、急产、难产、阴道手术产、剖宫产术、胎盘滞留等。

4.3产科人员要严格掌握缩宫素的应用指征,使用缩宫素时要严格执行使用常规,严密专人观察,记录宫缩情况,确保产程安全有效,把产后大出血的发病率降至最低。

4.4产后出血的抢救,极为重要的一环在于早期发现与及时处理,因此,医护人员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与熟练技术操作,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助产技术水平,并且要有高度责任心,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细致的做好病情观察,及时发现产后出血。

一旦发生产后出血病例,必须保持冷静,有条不紊地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做到争分夺秒,沉着应战。

同时以良好的沟通技巧与产妇交谈,消除其恐惧心理,使产妇有信任感和安全感。

参考文献:
[1]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编辑/王海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