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点试题及答案解析
初一历史试卷附答案解析

初一历史试卷附答案解析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xxx 分钟;出题人:xxx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假如你能够穿越时空隧道,来到唐朝,不可能经历到的事情是 A .阅读《金刚经》 B .参加科举考试 C .到赵州桥上散步 D .看到了切齿痛心的“靖康之变”2.铁制农具和牛耕最早出现在( )A .夏朝B .商朝C .春秋后期D .战国时期3.奠定中医治疗学基础,被称为医学界“众方之祖”的著名医学著作是 A .《黄帝内经》 B .《伤寒杂病论》C .《千金方》D .《本草纲目》 4.墨家的创始人是( ) A .孔子 B .老子C .墨子D .孟子5.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讲述的是发生在南宋时期的故事,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给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分别取名:郭靖和杨康,并各赠一剑。
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靖康之耻。
根据所学推断当时的国耻是指( )A .辽灭北宋B .金灭北宋C .西夏灭北宋D .蒙古灭南宋 6.“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
这句民谣描写了我国哪一传统节日 A .春节B.中秋节C.重阳节D.端午节7.某校七年级(2)班的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这课时,表演了一出历史短剧。
下列各项,错误的是( )A.甲同学扮演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变法B.乙同学扮演被国君派往地方任职的官吏C.丙同学扮演获得军功的大将接受爵位D.扮演秦孝公的甲同学向全国颁旨:禁止土地自由买卖8.晚唐某著名诗人,提倡诗歌应更多地反映社会生活,达到教育的目的,其诗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该诗人是A.杜甫B.白居易C.李白D.王安石9.两宋之交的文学作品反映出的时代是强音是()A.歌颂祖国壮美的山河B.揭露统治者的腐朽C.对祖国统一的渴望D.对人民痛苦生活的同情10.岭外代答》说:“结棚以居,上设茅屋,下豢牛豕。
中国历史易混易错知识点例析

中国历史易混易错知识点例析对于高中历史中的易混易错知识点和容易做错的试题,如果不能给予及时纠正和解决,任其长期存在,就会影响我们成绩的提升。
因此,考生应该建立错题集,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强化薄弱环节、弥补知识缺陷、规避试题陷阱。
下面我们针对中国历史中的一些易混易错知识点,结合例题进行辨析汇总,以帮助考生少走弯路,有效提高成绩。
一、古代中国历史部分1.知识点:“封建”的概念具有双重性。
易混点:把实行分封制的西周和欧洲的中世纪及鸦片战争前的封建社会阶段混为一谈。
易混点辨析:分封制在古代中国典籍中常被称为“封邦建国”,简称“封建”;而今天人们说的“封建”的主要含义是封建社会,是一种以地主阶级剥削农民阶级为基础的社会形态。
近代以来,随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史学家们开始运用唯物史观研读中国历史,一般把从战国时期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的这一时期称为中国的封建社会。
例1 历史转型是一个非常长期、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
20世纪90年代,历史学家唐德刚提出关于中国政治社会制度转型的理论——“历史三峡论”,他把先秦以来的中国政治社会制度变迁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个大的阶段。
在其中的“封建”阶段,我国政治社会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B.皇权和神权相结合C.“家国同构”D.思想统一和政治统一互动【解析】材料中的“封建”阶段并不是指封建社会,而是指实行分封制的西周时期。
西周时期,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政权与血缘纽带关系紧密,“家国同构”,C项正确;A项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典型特征,始于秦朝,排除;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始于汉武帝时期,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是“帝制”阶段的特点,典型事例有秦朝的“焚书坑儒”和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D项错误。
【答案】C2.知识点: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
易混点:将分封制与郡县制两个概念混淆。
易混点辨析: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的比较。
高中历史知识点抗日战争练习试题【15】(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历史知识点抗日战争练习试题【15】(含答案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淞沪会战期间,谢晋元率所部四百余人为掩护主力部队安全撤退而坚守四行仓库,最终成功完成任务,重新振奋了因淞沪会战受挫的中国军民的士气。
在此期间,上海市民积极运送物资进行支援,女童子军冒险渡河送上一面国旗,中外媒体对此次作战都不乏溢美之词。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A.中国军民同仇敌忾,最终取得淞沪会战的胜利B.国民党军队承担了整个抗战的主要任务C.高昂的民族精神预示着抗日战争的光明前景D.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
分析选项,A项错误,淞沪会战中国战败;会战只是抗战的一部分,得不出B项的结论;C项符合题意,军队的坚持抗战,民众的支持;D与题意无关。
故应选C。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淞沪会战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材料二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
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
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
……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材料三下图为南京博物院收藏的签盖有“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典礼纪念”(民国三十四年九月九日)邮戳的纪念章,现为国家一级文物。
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4分)(2)运用所学知识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英美两国宣战的理由。
(2分)(3)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材料三所反映事件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4分)(1)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初中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初中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以下哪项政策?A. 焚书坑儒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科举制度D. 八股文答案:A解析: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其中就包括了焚书坑儒,以消除思想上的异己。
2. 唐朝时期,下列哪位皇帝开创了“开元盛世”?A. 唐太宗B. 唐高宗C. 唐玄宗D. 唐德宗答案:C解析:唐玄宗在位期间,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达到了高峰,因此被称为“开元盛世”。
二、填空题1.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______。
答案:秦朝解析: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
2. 唐朝的都城长安是今天的______。
答案:西安解析:唐朝的都城长安,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
三、简答题1. 简述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
答案: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即废除了其他学派的学说,只推崇儒家学说,以此来统一思想。
2. 描述唐朝的“贞观之治”。
答案: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的治世,这一时期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是唐朝的黄金时期。
四、材料分析题阅读以下材料:“贞观之治”是唐朝的黄金时期,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轻徭薄赋、整顿吏治、开疆拓土等,使得唐朝国力大增,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富足。
问题:根据材料,分析“贞观之治”对唐朝的影响。
答案:贞观之治对唐朝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政治上,唐太宗实行了有效的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 经济上,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 文化上,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使得唐朝文化繁荣,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人和作品。
4. 军事上,开疆拓土的政策扩大了唐朝的疆域,增强了国家的防御能力。
5. 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富足,为唐朝的长期繁荣奠定了基础。
五、论述题1. 试论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一。
初中历史复习材料及答案解析

初中历史复习材料及答案解析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史1.1 夏商西周- 夏朝的建立时间是什么时候?- 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是谁?- 西周的分封制是什么?1.2 春秋战国- 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哪些?- 战国七雄指的是哪七个国家?1.3 秦汉-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是什么?1.4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局面是什么?- 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二单元中国近代史2.1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是什么?- 鸦片战争后,中国签订了哪个不平等条约?2.2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者是谁?2.3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些?2.4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是哪里?第三单元中国现代史3.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年份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义是什么?3.2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我国何时实现了农业集体化?- 我国何时进行了“三大改造”?3.3 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文化大革命对我国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3.4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的起步时间是哪一年?- 改革开放的目的是什么?答案解析(此处列出每个问题的答案及解析)通过以上复材料及答案解析,相信同学们对初中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希望大家在备考过程中,能够不断巩固知识点,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祝大家历史考试取得优异成绩!。
初一历史中国古代史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历史中国古代史试题答案及解析1.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④都重视生产技术的改进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
分析本题,这是典型的组合型选择题,组合型选择题的解法是排除法,就是在给的选项中找出一个或两个和题意不符的选项排除掉,经过一次或两次排除基本就能得出正确答案了。
观察该题①、②、④并仔细分析可知,三个盛世局面的出现,都和统治者政治、经济、文化的宽松政策有关,所以,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明显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D。
考点: 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2.秦统一后,规定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下列的:()【答案】C【解析】战国时期不仅各国自铸货币,而且在一个诸侯国内的各个地区也都自铸货币,以赵国的铲币,齐国的刀币和秦国的圆形方孔钱,楚国的蚁鼻钱比较著名,秦统一后规定了圆形方孔钱为统一的货币,故选C。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3.宋人说:“海舟以福建为上,广东船次之,温、明船又次之。
”材料反映宋代造船业十分发达,当时造船技术最为精良的是A.泉州B.广州C.温州D.明州【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宋朝造船业的准确认识。
题干中引文强调了宋代造船业十分发达,就造船技术而言,福建的船是最为精良的,广东的次之,而温州与明州的又次之。
选项中只有泉州属于福建,广州属于广东,温州与明州(今宁波)均属于浙江。
故选A。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4.“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被唐太宗誉为“一面镜子”的著名谏臣是()A.魏征B.杜如晦C.姚崇D.房玄龄【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魏征的相关史实。
初一历史世界历史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历史世界历史试题答案及解析1.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它最早产生于()A.机器制造业B.采矿冶炼业C.交通运输业D.棉纺织业【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英国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8世纪60年代开始,从英国的棉纺织领域工业革命开始,工业革命中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极大的促进了英国棉纺织业的发展,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故选D。
【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蒸汽时代”的到来2.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的共同作用是()A.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B.揭开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C.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D.巩固了欧美资产阶级的统治【答案】A【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掀起了一股资产阶级思潮的的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思想;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非洲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流,促进了资本主义大发展,故选A。
【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利,谨庄严宣步并昭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理应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同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亦应从此完全废止。
材料二:“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帜的国家……这个国家出现,虽然只有230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
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的走出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将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
”——电视片《大国崛起》解说词(1)材料一出自哪一文献?这一历史文献的发表有何意义?(2)英王被迫解除“一切隶属关系承认美国独立”是在哪一年?(3)材料二中“飘扬着星条旗帜的国家”指的是哪个国家?该国通过什么战争获得了民族解放?这次战争的胜利有何意义?【答案】(1)《独立宣言》;意义: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成立;大大鼓舞了北美人民的抗英斗志,成为北美人民争取独立的旗帜。
初二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大全

初二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大全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朝代是:A. 秦朝B. 汉朝C. 商朝D. 周朝答案:A解析: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由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
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哪位皇帝的政策?A. 汉武帝B. 汉文帝C. 汉景帝D. 汉高祖答案:A解析: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将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
3. 唐朝时期,被称为“诗圣”的是: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答案:B解析:杜甫被誉为“诗圣”,其诗作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
4. 明朝时期,中国与欧洲的交流主要通过哪个国家?A. 葡萄牙B. 西班牙C. 荷兰D. 意大利答案:A解析:明朝时期,葡萄牙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国家,与中国的交流十分频繁。
5.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A. 鸦片战争B. 甲午战争C. 八国联军侵华D. 辛亥革命答案:A解析: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以_________为中心的郡县制。
答案:中央集权7. 唐朝时期,著名的“贞观之治”是指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的政治局面。
答案:贞观8.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活动共进行了_________次。
答案:七9.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实行了“_________”政策,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统治。
答案:改土归流10.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被推选为_________。
答案:临时大总统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清朝康乾盛世的主要表现。
答案:康乾盛世是清朝的鼎盛时期,主要表现在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和边疆稳定等方面。
康熙和乾隆两代皇帝在位期间,国家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持续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知识点试题及答案解析
历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在我们的学习中有着不可替代的
作用。
下面,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历史知识点试题及答案解析,希望对大家的历史学习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A.五四运动
B.辛亥革命
C.南京政府的成立
D.宣统帝退位
答案:B
解析:辛亥革命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标志着中
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以下哪个城市是唐朝时期的首都?
A.洛阳
B.长安
C.开封
D.扬州
答案:B
解析:唐朝时期的首都是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3.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哪里召开?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南昌
答案:B
解析: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4.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属于唐朝时期?
A.武则天
B.李白
C.苏轼
D.杨贵妃
答案:C
解析:苏轼是宋朝时期的文学家,不属于唐朝时期。
5.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中期?
A.东汉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B
解析: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中期,这个时期中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都达到了一个顶峰。
二、判断题
1.明代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开放的一种。
答案:是
解析:明代科举制度开放了一些条件,比如在选拔进士的过程中可以考取一些引进新的学问理论的儒家著作,这在以前是不被允许的。
2.三国时期的战争中,曹操屡次败给了孙权。
答案:否
解析:三国时期的战争中,曹操多次击败了孙权,但最终还是被孙权击败了。
3.清朝时期,黄河由于频繁泛滥而被誉为“中国之患”。
答案:是
解析:清朝时期黄河频繁泛滥,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这也导致人们把黄河称为“中国之患”。
4.唐朝时期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发展的高峰期。
答案:是
解析:唐朝时期,中国的农业生产达到了又一个巅峰,商业文化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因此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发展的高峰期。
5.北宋时期,中国的科技水平和文化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答案:是
解析:北宋时期,中国的科技水平和文化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被称为中国文化史中的一个巅峰。
三、简答题
1.慈禧太后是哪个朝代的人?
答案:清朝
解析:慈禧太后是清朝末年的人物,曾经在清朝政治和文化中
有着重要的影响。
2.孔子的思想对中国的文化和教育有什么影响?
答案:孔子的思想一直被视为中国文化的精髓,他的《论语》
和《孟子》等经典著作对中国的教育和思想观念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3.明朝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对中国和世界都有什么贡献?
答案:明朝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和世界贸易的发展,同时也使得中国的商品走向世界,让中国的文化和科技得到了更
广泛的传播。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答案:1949年10月1日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标志着中国
迈向了新的历史时期。
5.中华文化有哪些传统节日?它们有什么意义?
答案:中华文化有许多传统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
这些节日都有着深刻的文
化和历史意义,不仅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也
表达了人们对于生命、和平、幸福的向往和祈愿。
结语
历史由于其丰富多彩且底蕴深厚的特性,一直以来都是人们非
常感兴趣的一门学科。
通过以上的历史知识点试题及答案解析,
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为将来的学
习和生活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
希望大家在历史学习中能够
始终保持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我们一起探索历史的奥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