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格晶胞晶粒晶界的概念
材料本征结构名词解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材料本征结构名词解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材料本征结构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涉及到材料科学的基础性问题。
在材料科学领域,我们经常需要研究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材料本征结构即指的是材料在无外界作用下固有的结构,也可以称为材料的自发结构或天然结构。
通过对材料本征结构的研究,我们可以揭示材料的基本性质、力学行为、热学性质等方面的规律,从而为新材料的设计与制备提供科学依据。
在材料科学研究中,深入了解材料本征结构对于理解材料的性能、缺陷行为和相变过程至关重要。
在现代材料科学研究中,多种先进的方法与技术被用于研究材料的本征结构。
例如,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和核磁共振等方法都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结构的表征与分析。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获取关于材料晶格结构、晶体缺陷、界面性质等方面的重要信息。
本文将重点讨论材料本征结构的定义和特征,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材料科学中这一重要概念。
此外,我们还将讨论材料本征结构的重要性,并探讨其对材料性能和应用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材料本征结构,我们可以进一步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为各个领域的材料应用提供更加可靠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写成以下这样:"1.2 文章结构":文章本文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目的和内容。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材料本征结构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我们将简单介绍材料本征结构的定义和特征,并解释为什么这个主题是重要的。
引言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个对文章主题的基本了解和背景。
正文部分将深入探讨材料本征结构的定义和特征。
在第2.1节中,我们将详细解释材料本征结构的定义,并探讨不同材料可能具有的不同类型的本征结构。
我们将通过举例说明,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材料本征结构的概念和分类。
在第2.2节中,我们将进一步讨论材料本征结构的特征。
我们将介绍如何通过实验和表征技术来确定材料的本征结构,并讨论常见的技术和方法。
金属材料的结构与结晶

金属化合物一般具有复杂的晶体结构,熔点高, 硬而脆。 合金中的金属化合物,常能提高合金
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降低塑性和韧性。
金属化合物是各种合金钢、硬质合金及许多非铁 金属的重要组成相。 3. 机械混合物: 纯金属、固溶体或化合物,按一 定重量比例组成的均匀物质。
例:35钢的显微组织中,黑色部分即为固溶体与
1.晶格:描述原子在晶体中排列方式的空间几何格架。 2.晶胞: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单元。
3. 晶格参数:
晶胞棱边的长度和棱边夹角α、β、γ。
4. 三种典型的金属晶体结构 面心立方晶格、体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 面心立方晶格类型的金属有Cu、Al、Ni等,具有良
好的塑性; 密排六方晶格的金属有 Mg、Zn、Be等
Fe3C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机械混合物的性质,基本上是各组成相性能的
平均值。
35 钢的显微组织
机械混合物P
将黑色部分放大,看到指纹状结构。其中白色
基体是Fe与C形成的固溶体, 含碳0.0218% 体 心立方晶格(称为铁素体F), 黑色条纹为 渗
碳体(Fe3C)。
黑色部分是F与Fe3C形成的机械混合物,称为
相邻晶体的枝晶接触时,晶体就向着未凝固的部
位生长;直到枝晶间液体全部消失,每一枝晶成
长为一个晶粒。
纯金 属结 晶过 程示 意图
三、晶粒大小对金属力学性能的影响
1.晶粒大小通常以单位截面面积上晶粒数目或平均
直径来表示。(表2-2晶粒度) 2.晶粒越细,金属的强度、塑性和韧性越好。 晶粒越细,变形量被分散到更多的晶粒内进行,各 晶粒的变形比较均匀而不致产生过分的应力集中现
空位
间隙原子
图2-7
多晶体示意图
晶体、晶粒、晶胞、晶格

百科名片晶体即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
目录展开晶体有三个特征(1)晶体有整齐规则的几何外形;(2)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晶体不变;(3)晶体有各向异性的特点。
固态物质有晶体与非晶态物质(无定形固体)之分,而无定形固体不具有上述特点。
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成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具有长程有序,并成周期性重复排列。
非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不成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具有近程有序,但不具有长程有序。
如玻璃。
外形为无规则形状的固体。
晶体的共性合成铋单晶1、长程有序:晶体内部原子在至少在微米级范围内的规则排列。
2、均匀性:晶体内部各个部分的宏观性质是相同的。
3、各向异性:晶体中不同的方向上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4、对称性:晶体的理想外形和晶体内部结构都具有特定的对称性。
5、自限性:晶体具有自发地形成封闭几何多面体的特性。
6、解理性:晶体具有沿某些确定方位的晶面劈裂的性质。
究竟什么样的物质才能算作晶体呢?首先,除液晶外,晶体一般是固体形态。
其次,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或离子具有规律、周期性的排列,这样的物质就是晶体。
但仅从外观上,用肉眼很难区分晶体、非晶体与准晶体。
那么,如何才能快速鉴定出它们呢?一种最常用的技术是X光技术。
用X光对固体进行结构分析,你很快就会发现,晶体和非晶体、准晶体是截然不同的三类固体。
晶体结构为了描述晶体的结构,我们把构成晶体的原子当成一个点,再用假想的线段将这些代表原子的各点连接起来,就绘成了像图中所表示的格架式空间结构。
这种用来描述原子在晶体中排列的几何空间格架,称为晶格。
由于晶体中原子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可以从晶格中拿出一个完全能够表达晶格结构的最小单元,这个最小单元就叫作晶胞。
许多取向相同的晶胞组成晶粒,由取向不同的晶粒组成的物体,叫做多晶体,而单晶体内所有的晶胞取向完全一致,常见的单晶如单晶硅、单晶石英。
大家最常见到的一般是多晶体。
由于物质内部原子排列的明显差异,导致了晶体与非晶体物理化学性质的巨大差异。
机械工程材料名词解释

(1) 单晶体与多晶体:单晶体中各处晶格位向完全一致;多晶体则由许多不同位向的晶格组成的晶体。
(3) 晶格、晶胞与晶格常数:晶格用来表示晶体中原子排列形式的空间格架;晶胞是组成晶格的基本几何单元;而晶格常数则是指晶胞的三条棱边长度a、b、c。
(4) 晶界与亚晶界:晶界是相邻晶粒之间的界面;而亚晶界是指相邻亚晶粒之间的界面。
(5) 位错与位错密度:由于晶体中某处一列或若干列原子发生了有规律的错排而造成的晶格畸变区称为位错;而位错密度(ρ)是指单位体积中所包含的位错线总长度或穿过单位截面积的位错线数目,ρ=L/V。
(6) 组元、固溶体与金属化合物:组成材料的最基本、独立的物质称为组元;固溶体是指溶质原子溶入溶剂晶格中所形成的保持溶剂晶体结构的固相;而金属化合物则指合金组元间形成的晶体结构不同于其中任一组元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新相。
(7) 各向异性与同素异构(晶)转变:理想晶体在不同方向上具有不同的性能称为各向异性;而同素异构(晶)转变系指伴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物质在固态时所发生的晶体结构的转变,亦称多晶型转变。
(8)相与机械混合物:材料中具有同一聚集状态、同一化学成分、同一结构并与其他部分有界面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称为相;而机械混合物系指合金中,两种相或两种以上的相相互均匀混合形成的混合组织,其中各个相仍然保持其各自相的结构特征,但是它们相互间仅仅发生了机械均匀的混合而已。
(1)相、相组分(相组成物)、组织与组织组分(组织组成物):合金组织中所包含的相即为相组分,相是具有同一化学成分、同一晶体结构、同一原子聚集状态并且有界面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组织是用肉眼或在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材料内部的微观形貌图像,而组织组分系指合金组织中具有独特形态的各组成部分。
组织包含有相,而相是组成组织的基本组成部分。
但当同一相由于形成条件不同时,会形成不同分布特征的不同类型的组织。
一种相可构成单相组织,两种相或两种以上的相可构成复相组织。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

金属材料:以金属键结合为主的材料,如钢铁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以离子键和共价键结合为主的材料,如陶瓷材料。
高分子材料:以共价键结合为主的材料,如塑料、橡胶。
复合材料:以界面特征结合为主的材料,如玻璃钢。
结构材料:利用它的力学性能,用于制造需承受一定载荷的设备、零部件、建筑结构等。
功能材料:利用它的特殊物理性能(电、热、光、磁等),用于制造各种电子器件、光敏元件、绝缘材料等。
高聚物:是由一种或几种简单低分子化合物经聚合而组成的分子量很大的化合物。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性质或组织结构不同的材料组合而成。
晶体:物质的质点(分子、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呈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物质。
空间点阵:把质点看成空间的几何点,点所形成的空间阵列。
晶格:用假想的空间直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所构成的三维空间格架。
晶胞:从晶格中取出具有代表性的最小几何单元。
晶格参数:描述晶胞的六个参数a、b、c、晶体中各种方位上的原子面叫晶面,表示晶面的符号叫晶面指数。
{hkl}代表原子排列完全相同,只是空间位向不同的各组晶面,称为晶面族。
晶体中各个方向上的原子列叫晶向,表示晶向的符号叫晶向指数。
<unw>代表原子排列完全相同,只是空间位向不同的各组晶向,称为晶向族所有平行或相交于某一直线的这些晶面构成一个晶带,此直线称为晶带轴。
属此晶带的晶面称为共带面。
晶胞原子数:指一个晶胞内所含的原子个数。
原子半径:指晶胞中原子密度最大方向上相邻两个原子之间距离的一半,与晶格常数有关。
配位数:指晶格中任一原子周围所具有的最近且等距的原子数。
致密度:合金: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如:黄铜,Cu、Zn合金;碳钢,Fe、C合金。
组元:组成合金最基本的独立物质(组成合金的元素、稳定化合物)。
相:成分结构相同并以界面分开的均匀部分。
组织:在显微镜下所看到的相的分布形态。
固溶体:指溶质组元溶于溶剂晶格中,并保持溶剂组元晶格类型而形成的均匀固体。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第二章晶体学基础1、晶体结构:反映晶体中全部基元之间关联特征的整体。
晶体结构有4种结构要素,质点、行列、面网、晶胞。
晶体:原子按一定方式在三维空间内周期性地规则重复排列,有固定熔点、|各向异性。
非晶体:原子没有长程的周期排列,无固定的熔点,各向同性等。
空间点阵:指几何点在三维空间作周期性的规则排列所形成的三维阵列,是人为的对晶体结构的抽象。
晶胞:在点阵中取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基本单元(最小平行六面体)作为点,阵的组成单元,称为晶胞。
空间格子:为便于描述空间点阵的图形,可用许多平行的直线将所有阵点连接起来,于是就构成一个三维几何构架,称为空间格子。
2、晶带定律:晶带轴[uvw]与该晶带的晶面(hkl)之间存在以下关系:hu+kv+lw=0。
凡满足此关系的晶面都属于以[uvw]为晶带轴的晶带,故…该关系式也称为晶带定律。
布拉格定律:布拉格定律用公式表示为:2dsinx=nλ(d为平行原子平行平面的间距,λ为入射波长,x为入射光与晶面的夹角)。
晶面间距:两相邻平行晶面间的平行距离。
晶带轴:所有平行或相交于某一晶向直线的的晶面构成一个晶带,该直线称·为晶带轴,属此晶带的晶面称为共带面。
3、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经熔炼、烧结或其他方法组合而成并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固溶体:是以某一组元为溶剂,在其晶体点阵中溶入其他组元原子(溶剂原子)所形成的均匀混合的固态溶体,它保持溶剂的晶体结构类型。
>固溶强化:由于合金元素(杂质)的加入,导致的以金属为基体的合金的强度得到加强的现象。
中间相:两组元A 和B 组成合金时,除了形成以A 为基或以B 为基的固溶体外,还可能形成晶体结构与A,B 两组元均不相同的新相。
由于它们在二元相图上的位置总是位于中间,故通常把这些相称为中间相。
&置换固溶体:当溶质原子溶入溶剂中形成固溶体时,溶质原子占据溶剂点阵的阵点,或者说溶质原子置换了溶剂点阵的部分溶剂原子,这种固溶体就称为置换固溶体。
晶体晶粒晶胞晶格

晶体百科名片晶体即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
目录•••••••展开概述晶体有三个特征(1)晶体有整齐规则的几何外形;(2)晶体有固定的,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晶体不变;(3)晶体有的特点。
物质有晶体与非晶态物质(无定形固体)之分,而无定形固体不具有上述特点。
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成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具有长程有序,并成周期性重复排列。
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不成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具有近程有序,但不具有长程有序。
如玻璃。
外形为无规则形状的固体。
晶体的共性合成铋单晶1、长程有序:晶体内部原子在至少在微米级范围内的规则排列。
2、均匀性:晶体内部各个部分的宏观性质是相同的。
3、各向异性:晶体中不同的方向上具有不同的。
4、对称性:晶体的理想外形和晶体内部结构都具有特定的对称性。
5、:晶体具有自发地形成封闭几何多面体的特性。
6、:晶体具有沿某些确定方位的晶面劈裂的性质。
7、最小内能:成型晶体内能最小。
8、晶面角守恒:属于同种晶体的两个对应晶面之间的夹角恒定不变。
晶体组成组成晶体的结构微粒(、、)在空间有规则地排列在一定的点上,这些有一定的几何形状,叫做晶格。
排有结构粒子的那些点叫做晶格的结点。
、、食盐的晶体模型,实际上是它们的晶格模型。
晶体按其结构粒子和作用力的不同可分为四类: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和金属晶体。
固体可分为晶体、非晶体和三大类。
具有整齐规则的几何外形、固定熔点和各向异性的固态物质,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
固态物质是否为晶体,一般可由予以鉴定。
晶体内部结构中的质点(原子、离子、分子)有规则地在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组成一定形式的晶格,外形上表现为一定形状的几何多面体。
组成某种几何多面体的平面称为,由于生长的条件不同,晶体在外形上可能有些歪斜,但同种间夹角(晶面角)是一定的,称为晶面角不变原理。
晶体按其内部结构可分为七大晶系和14种晶格类型。
晶体都有一定的对称性,有32种对称元素系,对应的对称动作群称做晶体系点群。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

资料科学基础名词解说第一章固体构造1、晶体 :原子按必定方式在三维空间内周期性地规则重复摆列,有固定熔点、各向异性。
非晶体 :原子没有长程的周期摆列,无固定的熔点,各向同性等。
2、中间相 :两组元 A 和 B 构成合金时,除了形成以 A 为基或以 B 为基的固溶体外,还可能形成晶体构造与 A,B 两组元均不同样的新相。
因为它们在二元相图上的地点老是位于中间,故往常把这些相当为中间相。
3、晶体点阵:由实质原子、离子、分子或各样原子公司,按必定几何规律的详细摆列方式称为晶体构造或晶体点阵。
4、配位数 :晶体构造中任一原子四周近来邻且等距离的原子数。
5、晶格:描绘晶体中原子摆列规律的空间格架称之为晶格。
6、晶胞 :在点阵中拿出一个拥有代表性的基本单元(最小平行六面体)作为点阵的构成单元,称为晶胞。
7、空间点阵:由四周环境同样的阵点在空间摆列的三维排阵成为空间点阵。
8、晶向:在晶格中,穿过两个以节点的任向来线,都代表晶体中一个原子列在空间的位向,称为晶向。
9、晶面:由节点构成的任一平面都代表晶体的原子平面,称为晶面。
10、晶向指数(晶面指数):为了确立晶面、晶向在晶体中的相对取向、就需要一种符号,这种符号称为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
国际上通用的是密勒指数。
一个晶向指数其实不是代表一个晶向,二十代表一组相互平行、位向同样的晶向。
11、晶向族:原子摆列同样但空间位向不一样的全部晶向称为晶向族,以<uvw> 表示。
12、晶面间距:相邻两个平行晶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低指数晶面的面间距较大,而高指数晶面的面间距较小。
晶面间距越大,则该晶面上原子摆列越密切,该原子密度越大。
13、配位数:每个原子四周近来邻且等距离的原子数量,称为配位数。
14、多晶型性:有些金属固态在不一样温度或不一样压力范围内拥有不一样的晶体构这种性质造,称为晶体的多晶型性。
15、多晶型性转变:拥有多晶型性的金属在温度或压力变化时,由一种构造转变成另一种结构的过程称为多晶型性转变,也称为同素异构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晶格晶胞晶粒晶界的概念
晶格是指结晶体内的原子、离子或分子按照一定规律有序排列的空间结构。
晶格是一种周期性的空间结构,由于原子或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和排布的规则导致晶格具有类似于周期函数的性质。
晶胞是指晶体中最基本、最小的重复结构单位,它由若干晶格点和晶格相交的一组截面(通常称为晶面)所围成。
通常情况下,晶胞是正多面体,每个晶胞具有完全相同的组成和形状。
晶格由若干相互平移的晶胞组成,每个晶胞都能够描绘整个晶体的结构。
晶粒是由同一种或不同种的晶体单元构成的微观颗粒,它们在固体中以一定方式排列。
一个晶粒内部的各向同性的晶格常被描述为单一晶体,但一个晶体内可能含有许多晶粒。
晶界是晶粒之间的界面或界面区域,它是由于在实际晶体生长、加工或变形过程中,晶体内部出现了一定的差异而产生的。
晶界上的晶格有序性并不像单个晶格那样,因为它们由不同的晶粒组成,并且在这些晶粒的交界处,其晶格和周期性结构向相互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