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前动脉超声标准
颈部血管超声

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右侧可显示长度 cm,左侧 cm)走形自然,管壁连续规则,左右侧分叉部内中膜厚度分别约 mm、 mm,未见明显斑块,管腔未见明显狭窄。
左右侧椎动脉内径分别约 mm、 mm。
CDFI:诸管腔血流充盈可,未见明显中断及充盈缺损。
PW:右侧颈内动脉远段流速 cm/s,RI ;椎动脉近段 cm/s,远段 cm/s。
左侧颈内动脉远段流速 cm/s,RI ;椎动脉近段 cm/s,远段 cm/s双侧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颅外段走行尚可,内中膜增厚,粗糙,于双侧颈总动脉分叉部可见mmx mm强回声斑块伴声影,局部管腔未见未见明显狭窄。
CDFI:双侧颈总动脉局部血流信号充盈缺损。
PW:双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属正常范围。
双侧颈总动脉及分叉部走形自然,管壁连续规则,内膜尚光滑,管腔未见明显狭窄或扩张,内透声可。
CDFI:双管腔血流充盈可,未见明显中断及充盈缺损。
PW:双侧血流速度及频谱形态属正常范围。
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走形自然,管壁连续规则,内膜光滑,左右侧内中膜厚度分别约mm、mm,管腔未见明显狭窄或扩张,内透声可。
CDFI:双管腔血流充盈可,未见明显中断及充盈缺损。
PW:双侧血流速度及频谱形态属正常范围。
双侧颈部总动脉走形自然,管腔未见明显狭窄或扩张,内透声可,管壁连续规则,内膜尚光滑。
CDFI:管腔血流充盈可,未见明显中断。
PW:血流速度及频谱形态属正常范围。
双侧颈总静脉走形自然,管壁连续规则,管腔未见明显狭窄或扩张,内透声可。
CDFI:双管腔血流充盈可,未见明显中断及充盈缺损。
PW:双血流速度及频谱形态属正常范围右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约0.12cm,分叉部厚约0.15cm。
于右侧颈内动脉前后壁可见强回声斑块伴声影,大者约0.2x0.3cm,管腔内径约0.45cm,据此估测狭窄程度约40%。
左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约0.12cm,分叉部厚约0.14cm。
于分叉部后壁可见强回声斑块伴声影,大者约0.2x0.1cm,局部管腔轻微狭窄。
胫前动脉结构与解剖简述

腘动脉的终支之一,在平对胫骨粗隆处发自腘动脉,随即穿小腿骨间膜至小腿前面,沿骨间膜前面下降,与腓深神经伴行。
在小腿上部位于胫骨前肌与趾长伸肌之间,向下则贴胫骨外侧面行于胫骨前肌与拇长伸肌之间,后经拇长伸肌腱深面至其外侧,在足背延续为足背动脉。
胫前动脉除沿途发出分支营养附近肌肉外,还有下列分支:(一)胫后返动脉posterior tibal recurrent artery由胫前动脉在穿骨间膜前发出、沿腘肌深面上行至膝关节,参与构成膝关节动脉网。
(二)胫前返动脉anterior tibial recurrent artery在胫骨前动脉穿骨间膜后立即发出,在胫骨前肌深面沿胫骨骨面上升至膝关节,参与膝关节动脉网的构成。
(三)内踝前动脉medial anterior malleolar artery在胫骨前肌的深面,踝关节稍上方起自胫前动脉,行向内踝前面,与内踝后动脉吻合。
(四)外踝前动脉lateral anterior malleolar artery在趾长伸肌的深方,踝关节稍上方发出行向外踝前面,与外踝后动脉吻合。
四肢动脉超声检查规范

四肢动脉超声检查规范一.髂动脉及下肢动脉超声检查1.技术要求检查技术要点:(1)采用横切面及纵切面检查,评价有无内中膜增厚及斑块形成,并测量厚度,以股总动脉及其分叉处、腘动脉较为清晰。
(2)将彩色多普勒血流速度标尺调至合适水平,使正常动脉段不出现混叠,扫查髂动脉和(或)下肢动脉全程,观察有无提示血流增速的混叠现象。
(3)分段采集髂动脉和(或)下肢动脉多普勒频谱,角度应≤60°。
如有可疑狭窄,应在狭窄处、狭窄前及狭窄即后段采集多普勒频谱,并测量血流速度。
检查步骤:(1)髂动脉检查包括髂总、髂外和髂内动脉。
可从腹主动脉远端向髂外动脉顺行扫查,也可从髂外动脉向腹主动脉远端逆行扫查。
髂内动脉病变较少引起下肢动脉缺血症状,可不作常规检查。
(2)下肢动脉检查包括股总动脉、股深动脉近段、股浅动脉、腘动脉、胫腓动脉干、胫后动脉、腓动脉、胫前动脉及足背动脉。
图1 下肢动脉超声检查的探头位置注意事项:(1)为减少肠气对髂动脉检查的干扰,患者需禁食、禁水、禁烟、禁嚼口香糖8小时以上。
检查髂动脉时,为了使患者腹部肌肉充分放松,将患者上肢放在胸部或身体两侧,不宜放在头下。
检查肥胖患者髂动脉时,探头声束向内侧倾斜检查可能较前后方向检查效果好。
(2)下肢动脉近心端至远心端血流速度不断降低,检查过程中,特别是检查高度狭窄或闭塞远端的动脉时,应不断优化(降低)彩色多普勒血流速度标尺。
(3)下肢动脉斑块及壁严重钙化时,影响声束穿透,彩色和脉冲多普勒可能均不能显示血流,造成血流中断假阳性表现。
此时应检查其近端和远端的动脉,判断血流是否存在。
(4)从腘窝探查腘动脉时,应向近心端方向扫查,以保证从大腿内侧检查和从腘窝检查范围相互覆盖,使股浅动脉和腘动脉任何节段均不被遗漏。
如果有腘动脉瘤,应该测量其最大直径及是否存在瘤内血栓。
2.下肢动脉狭窄和闭塞超声诊断 (表)表:下肢动脉狭窄和闭塞的超声诊断标准(Cossman等)*病变处与相邻近侧正常动脉段相比;动脉狭窄程度:直径狭窄率。
外周血管超声检查指南

外周血管超声检查指南全网发布:2011-06-23 21:22 发表者:谭开彬(访问人次:1554)l 髂动脉及下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一、目的评价上述动脉病变的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
具体如下:1. 动脉内中膜增厚及斑块特征;2. 动脉狭窄; 3. 动脉闭塞;4. 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
二、适应证1. 下肢乏力、发凉。
2. 下肢间歇性跛行、疼痛、溃疡或坏疽。
3. 下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4. 疑有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
5. 下肢动脉手术或介入治疗后的随访。
三、禁忌证和局限性无绝对禁忌证。
但相应部位有插管、溃疡、石膏固定时,检查可能受限。
四、仪器设备髂动脉检查常用2~5MHz凸阵探头。
下肢动脉检查常用4~7 MHz线阵探头。
股浅动脉的远段和胫腓干的部位较深,必要时可用2~5 MHz凸阵探头;胫前动脉的远段和足背动脉则较为浅表,可采用5~12 MHz线阵探头。
五、检查前准备为减少肠气对髂动脉检查的干扰,患者需禁食、禁水、禁烟、禁嚼口香糖8小时以上。
六、检查技术及狭窄诊断标准1、检查技术要点灰阶超声:采用横切面及纵切面检查,评价有无内中膜增厚及斑块形成,并测量厚度,以股总动脉及其分叉处、腘动脉较为清晰。
彩色多普勒超声:将彩色多普勒血流速度标尺调至合适水平,使正常动脉段不出现混叠,扫查髂动脉和(或)下肢动脉全程,观察有无提示血流增速的混叠现象。
脉冲多普勒超声:分段采集髂动脉和(或)下肢动脉多普勒频谱,角度应≤60°。
如有可疑狭窄,应在狭窄处、狭窄前及狭窄即后段采集多普勒频谱,并测量血流速度。
2、检查步骤①髂动脉:髂动脉检查包括髂总、髂外和髂内动脉。
髂总动脉向盆腔深部走行,在盆腔深部发出髂外动脉和髂内动脉,髂外动脉可视为髂总动脉的直接延续,沿七、报告基本内容和要求应包括超声描述、超声诊断及可能的建议三部分,前两者为必须内容。
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例具体阐述如下:超声描述:应包括有无病变(内中膜增厚;粥样硬化斑块;动脉壁点状或斑片样强回声、钙化等);病变范围(单侧或双侧下肢;每侧肢体病变范围;局限性病变或弥漫性病变;单发狭窄或多发狭窄等);病变严重程度(有无狭窄;狭窄程度;有无闭塞及侧支循环情况);具体血流参数(如狭窄处、狭窄前及狭窄即后段的收缩期流速峰值等)。
血流正常值

血流正常值上肢动脉的正常测值锁骨下动脉:3.5——6.0mm 血流速度:60——120 cm/s腋动脉:3.0——6.0mm 血流速度:60——100 cm/s肱动脉:2.5——6.0mm 血流速度:60——100 cm/s尺桡动脉:1.5——2.5mm 血流速度:35——65 cm/s除锁骨下动脉以外,其他上肢动脉可以没有负相波。
上肢静脉的正常测值锁骨下静脉:<11mm 血流速度:20——50 cm/s腋静脉:5.0——8.0mm 血流速度:15——30 cm/s肱静脉:2.5——4.5mm 血流速度:10——20 cm/s尺桡静脉:1.0——2.0mm 血流速度:5——10 cm/s颈部血管正常测值颈总动脉内径:5——8mm颈内动脉内径:4——6mm 血流速度:40——80 cm/s颈外动脉内径:3.5——5.5mm椎动脉内径:3——4mm 血流速度:30——60cm/s下肢动脉的正常测值髂外动脉内径:6——8mm 血流速度:80——120cm/s股总动脉内径:6——8mm 血流速度:80——130cm/s股深动脉内径:4——6mm 血流速度:50——90cm/s股浅动脉内径:4——6mm 血流速度:65——110cm/s腘动脉内径:4.5——6.5mm 血流速度:45——80cm/s胫后动脉内径:3——5mm 血流速度:50——90cm/s胫前动脉内径:2——3mm 血流速度:40——70cm/s舒张期是收缩期的1/4~1/5,收缩期正相波>舒张早期负向波>舒张中晚期正向波。
下肢静脉的正常测值髂外静脉内径:<14mm 血流速度:25——40cm/s股总静脉内径:<13mm 血流速度:20——30cm/s股深静脉内径:4.5~7mm 血流速度:15——20cm/s股浅静脉内径:5——8mm 血流速度:10——25cm/s腘静脉内径:<11mm 血流速度:10——20cm/s胫后静脉内径:3——5.5mm 血流速度:10——20 cm/s胫前静脉内径:2——2.5mm 血流速度:5cm/s大隐静脉:内侧汇入股总近心段,入股总静脉处(10mm),主干内径不大于5mm,血流速度小于10 cm/s。
下肢血管的超声检查及正常声像图

编辑制作:PWL1225
一、正常下肢动脉壁
动脉是由心室发出的血管。动脉就象大树根,在下行中不断分支,愈 分愈细,最后移行为毛细血管。动脉管壁较厚,平滑肌较发达,弹力纤维 较多,可随心脏的收缩与舒张而明显的搏动。
正常动脉三层膜结构:外膜、内中膜(IMT)、内膜。
外膜
内中膜 内膜
正常静脉Valsalva频谱
反流时间大于1s
右侧股浅静脉反流(频谱出现在基线以下)
41
八、下肢静脉超声检查注意问题
挤压法:
挤压法是使远侧静脉血排空,快速放松, 近侧血向远侧倒流。
方法1: 站立位,嘱患者将被检查 下肢的大脚指用力后勾, 然后放松,观察频谱改变。 频谱反流诊断同乏氏法。
42
八、下肢静脉超声检查注意问题
股总静脉频谱多普勒:
正常是随呼吸运动变化的单相血流(向心血流)。深吸气后屏气
(Valsalva试验)管腔内血流中断,无血流信号,或者出现极短暂的反
流。即在静脉瓣膜关闭的
瞬间,可以出现短暂的少
量反流,小于0.5秒。
CFV
若反流时间大于1秒,提 示静脉瓣功能不全。
正常:Valsalva试验股静脉内血流中断 异常:Valsalva试验静脉瓣反流1.2秒
六、下肢动脉超声检查与频谱
方股 向浅 。动
脉 向 下 走 行
RSFV RSFA
SFA
股浅动脉远段
22
六、下肢动脉超声检查与频谱
股浅动脉频谱:
多普勒流速曲线呈三 相波型,(相同于股 总动脉频谱)。
股浅动脉正常值:
内径
(mm)
内中膜厚(IMT) 收缩期峰值流速 舒张期反向流速峰值
超声检查规范

超声检查规范一、四肢血管超声检查规范【检查方法】动脉:1.体位:一般采用仰卧位,检测上肢时外展、外旋各45-90°。
探测下肢时,略外展、外旋,探测腘动脉及胫后动脉采用俯卧位,探测足背动脉时采用仰卧位或坐位并屈髋、屈膝足平放体位。
2.探测上肢时:选择7.5-10MHz的线阵探头,一般扫描深度为3-4cm,彩色增益为50-70%,取样容积宽度1-3mm。
从锁骨下动脉开始,在腋前探测腋动脉,沿肱二头肌内侧探测肱动脉,依据血管体表投影探测尺、桡动脉,探测深度为2-3c m。
3.探测下肢时:选择5-10MHz的线阵探头,扫描深度根据受检动脉深度及受检者胖瘦情况变化,一般髂外动脉深度为5-8cm或10-12cm,胫后动脉远端及足背动脉时,深度设置为2-4cm左右,探测时应从股动脉开始。
如果临床上怀疑髂动脉疾病则应探查髂动脉(禁食8小时)。
4.探查顺序:首先获得最佳二维图像,在最佳图像上进行彩色多普勒成像,然后在彩色血流图上取多普勒频谱。
若动脉存在狭窄,则判断程度。
静脉:1.体位:上肢取仰卧位,下肢可采用立位、仰卧位、坐位等。
一般髂静脉、股静脉、大隐静脉采用仰卧位,腘静脉及小隐静脉采用站位。
2.探头:髂静脉采用相对低频探头,3-5MHz,余采用5-10MHz。
3.探测上肢静脉:(1)浅静脉:根据浅静脉体表投影位置,首先纵切,探查的顺序可依顺行法或逆行法。
纵行探查后,将探头转90度,横切探查。
(2)深静脉:按照伴行动脉指引首先探测锁骨下静脉逐渐向远侧段探测。
4.探测下肢静脉:(1)浅静脉:大隐静脉从入股静脉处向下追踪可探查全程,在入口处可见隐股静脉瓣。
小隐静脉从入腘静脉处由近及远根据其解剖走行的体表投影探查。
小隐静脉入腘静脉前有一较长段在筋膜下走行,位置较深,要注意与深静脉鉴别。
(2)深静脉:首先从腹股沟开始确定股总静脉位置,然后按照血管走行或伴行动脉的指引依次以常规探测髂外静脉、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股深静脉、腘静脉、胫前静脉、胫后静脉。
超声血管正常值

常用血管血流参数正参值颈部血管1.内中膜厚度(IMT):颈总动脉< 1mm,分叉处IMT〈1、2 mm2.内径:颈外动脉4—5mm;颈内动脉5—6mm;颈总动脉6-7mm3、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SPV):颈总动脉91。
3±20、7cm/s;颈外动脉70、9±16.1 cm/s;颈内动脉67。
6±14、3cm/s4。
阻力指数(RI):颈外动脉0。
65-0.83;颈总动脉0。
65-0。
75;颈内动脉0。
55-0、655.颈总动脉:V2 / V1<0。
86.椎动脉:内径3、5-4。
2cm;收缩期峰值流速45-75cm/s颈内动脉狭窄分级诊断标准1. 轻度狭窄(内径减少0%—50%)⑴收缩期峰值流速<120cm/s⑵频窗存在2。
中度狭窄(内径减少51%—70%)⑴收缩期峰值流速>120cm/s⑵舒张末期流速〈40cm/s⑶频窗消失⑷颈内动脉SPV与颈总动脉SPV之比〈23。
严重狭窄(内径减少71%-90%)⑴收缩期峰值流速>170cm/s⑵舒张末期流速>40cm/s⑶频窗消失⑷颈内动脉SPV与颈总动脉SPV之比>24、极重度狭窄(内径减少91%-99%)⑴收缩期峰值流速>200cm/s⑵舒张末期流速〉100cm/s⑶频窗消失⑷颈内动脉SPV与颈总动脉SPV之比>45.完全闭塞(内径减少100%)⑴闭塞得管腔内可有充满得血栓回声⑵闭塞管腔内无血流信号⑶同侧颈总动脉舒张期无血流信号,甚至出现反向波四肢血管上肢动脉内径参考值动脉测点测值(mm)锁骨下动脉第一肋外侧缘处6。
18±0、49腋动脉大圆肌下缘处 4、87±0、67肱动脉内外上髁间3、87±0.55桡动脉桡骨茎突平面 1.87±0.36尺动脉尺骨茎突平面 2。
04±0。
37上肢动脉血流参数测值内径 SPV(cm/s) PI锁骨下动脉5.64±0、79 85±22腋动脉 3.79±0、64 71±16 4、61±2、17肱动脉3、62±0、65 68±18 4、2l±2、29桡动脉近段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胫前动脉超声检测标准
胫前动脉,作为人体下肢的重要血管之一,负责为小腿前部及足部提供血液供应。
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下肢的血液循环。
因此,通过超声检查对胫前动脉进行评估,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在进行胫前动脉超声检查时,应遵循以下标准:
检查设备:应使用高分辨率的超声诊断仪,确保图像清晰,以便准确判断血管结构和血流情况。
检查体位:患者取平卧位或坐位,双腿伸直。
检查者站在患者一侧,以便于操作。
检查方法:首先,应使用探头对胫前动脉进行纵向扫查,观察血管走向、内径、内膜厚度及有无斑块形成。
接着,进行横向扫查,以获取血管截面的完整图像。
评估指标:
1.内径:正常情况下,胫前动脉内径应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超出此范围可能提示
血管狭窄或扩张。
2.内膜厚度:内膜增厚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应予以关注。
3.斑块形成:斑块的存在和性质(如软斑、硬斑、混合斑)对于评估血管健康状
况至关重要。
4.血流情况:观察血流是否顺畅,有无涡流、血流速度减慢等异常表现。
注意事项:
•检查过程中,应保持探头稳定,避免过度压迫血管。
•对于血管走行迂曲、分支多的部位,应耐心寻找最佳切面,以获得准确图像。
•对于疑似异常的血管段,应多次重复扫查,并与健侧进行对比,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胫前动脉超声检查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血管的结构和血流情况,还可以为下肢动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因此,熟练掌握并遵循胫前动脉超声检测标准,对于保障下肢血管健康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