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脑卒中血管超声检查指导规范
《血管超声检查指南》

血管超声检查指南简介《血管超声检查指南》由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起草,目的在于指导中国超声医师、超声检查技师或相关人员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头颈部、腹部和四肢血管的检查。
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将根据学科发展适时进行修改,以保障其先进性.欢迎对此指南提出任何修改建议并请与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联系。
目录第一部分头颈部血管第一章经颅多普勒超声常规检查指南第二章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三章颈动脉、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二部分腹部血管第一章腹主动脉瘤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二章肠系膜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三章下腔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四章门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五章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六章肾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七章移植肾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三部分四肢血管第一章上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二章上肢静脉血栓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三章髂动脉及下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四章髂静脉及下肢静脉血栓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五章下肢静脉反流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六章下肢浅静脉超声评价与标记指南第七章动静脉造瘘术前上肢血管多普勒超声评价指南第八章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附录外周动脉脉冲多普勒频谱采集编者分组头颈部血管组:组长:华扬编者(按章节为序):华扬、何文、段云友腹部血管组:组长:王金锐编者(按章节为序):邓学东、王金锐、罗燕、李建初、唐杰四肢血管组:组长:唐杰编者(按章节为序):唐杰、温朝阳、段云友、童一砂、秦卫《血管超声检查指南》编写委员会(按章节为序)华扬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宣武医院何文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天坛医院段云友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邓学东苏州市立医院王金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罗燕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建初北京协和医院唐杰解放军总医院温朝阳解放军总医院童一砂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Austin医院秦卫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第一部分头颈部血管第一章经颅多普勒超声常规检查指南一、目的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查是利用人类颅骨自然薄弱的部位作为检测声窗(如颞骨嶙部、枕骨大孔、眼眶),采用低频率(1。
2021年度国家防治卒中中心现场指导评估指标(管理部分270分)

8
设置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如NICU在中心监护病房中则需分区或分组管理,以保证医疗质量。
独立设置NICU得2分,如NICU在中心监护病房中但分区或分组管理得1分,未分区或分组得。分。
2
1.2设施设备及人员资质要求
1.2.1仪器、设备配备要求
配备有CT、MRI、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具有脑颈血管超声成像)、经颅多普勒超声、DSA等与所开展技术服务项目相适应的仪器、设备。
7
6.1院内开展情况
6.1.1有计划地开展宣教
医院和卒中相关学科(神内、神外、康复、心内、内分泌等)有计划地开展卒中宣教工作。
查看近一年宣教计划及宣教工作开展情况
有卒中宣教计划0.5分,按计划开展卒中宣教0.5分/次。
5
6.1.2宣教内容
/方式/场地要求
卒中相关科室(病区)(包括心血管、内分泌科)设立健康教育板报、宣传栏、知识角、摆放知识手册等,要求场所固定,配备相应的设备设施等支持工作开展
5
现场查看
指引标志醒目、能快速引导得5分,无标志或标识不清楚不得分
O
5
指引标志醒目、能快速引导得5分,无标志或标识不清楚不得分
O
5
标识位置完全符合得5分,部分符合得3分,无标志或标识不清楚不得分。
5
卒中专职医护人员佩带标识得2.5分,卒中患者佩带标识得2.5分,未使用国家脑防委统一标识不得分。
5
查看近一年院办公会记录、奖励文件、财务记录等
查看病历及相关会议资料
近1年每月召开1次,1分/次,满分12分。
1
2
定期举行卒中中心工作例会、临床质控会,分析、梳理、发现并讨论解决存在的问题,更新流程、规范。
中国神经超声的操作规范(一) 第一部分

中国神经超声的操作规范(一) 第一部分本文原载于《中华医学杂志》2017年第39期广义的神经超声(neurosonology)包括经颅多普勒、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颈部血管超声、经颅脑实质超声、周围神经超声和肌肉超声等[1,2,3,4,5,6]。
神经超声对于临床工作的辅助诊断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者的技术和知识背景。
为了便于广大神经超声医务人员开展工作,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神经超声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影像协作组撰写了本操作规范,用于各级神经超声医师的规范化培训。
第一部分: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TCD)TCD是利用超声多普勒效应,对颅内、外血管进行检测,从而了解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
一、开展TCD工作的基本要求(一)TCD的操作室TCD的一切操作需要在独立的空间内进行,检查床或者检查椅是必备的设施。
(二)TCD从业人员资质要求TCD操作者需要具备执业医师执照,或者技术人员在具有执业医师执照的医师指导下工作。
TCD工作者应有规范化培训的经历,并在从业过程中定期进行知识更新和接受继续教育。
(三)TCD设备要求1.TCD设备必须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许可,或者欧洲食品药品管理监督总局CE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DA)许可。
2.主机需正版操作系统,具备软件操作系统的官方授权和TCD品牌的授权。
3.TCD探头及头架:探头需要专业厂商提供,具有一定的通用性;TCD探头按照频率分为1.6、2、4、8、16、20 MHz等几种类型,颅内动脉检测采用1.6 MHz或2 MHz探头,颅外段颈部动脉检测用2 MHz或4 MHz,16 MHz或20 MHz高频微型探头主要检测外科手术中的直视血管[7]。
术中监测、栓子监测或其他特殊血流试验时,为了固定监护探头和进行较长时间操作,需要使用特殊的TCD监护头架[8]。
4.最大测速量程(速度标尺),需要固定在50 mm深度,取样容积20 mm的时候进行标识。
中国重症卒中管理指南(2024版)

序号
推荐意见
推荐等级 证据级别
1 重症卒中患者应警惕卒中相关性肺炎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Ⅰ类
C级
2 早期评估和处理吞咽困难和误吸问题,对意识障碍患者应特别注意预防肺炎
Ⅰ类
C级
3
疑有肺炎的发热患者或诊断肺炎后应尽早开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但不推荐 预防性使用,应尽快完善病原学检查,针对性地选用抗菌药物
Ⅱ类
B级
卒中的重症监护与管理----重症管理
8.防治并发症
➢ 深静脉血栓(DVT):我国指南推荐脑梗死患者应尽早活动、抬高下肢,避免下肢输液。但重症 卒中患者通常生命体征不稳定,故应结合具体情况在没有禁忌证的情况下适当运动。
序号
推荐意见
推荐等级 证据级别
1 重症卒中患者在病情稳定、无禁忌证的情况下,鼓励早期活动、抬高下肢
3
针对重症脑出血患者,降压目标尚缺乏证据,应个体化治疗和进一步研究
推荐等级
Ⅱ类 Ⅰ类 Ⅱ类 Ⅱ类
证据级别
C级 B级 B级 C级
4
目前尚缺乏证据推荐 SAH 的血压目标值,对已发生动脉瘤破裂者,应维持收缩压<160 mmHg且保持平均动脉压>90 mmHg,严格避免低血压
Ⅲ类
C级
卒中的重症监护与管理----重症管理
推荐等级 证据级别
Ⅱ类
C级
Ⅱ类
C级
Ⅰ类
C级
卒 中 的 重 症 监 护 与 管 理 重 症 管 理
----
卒中的重症监护与管理----重症管理
1.气道管理
序号
推荐意见
推荐等级 证据级别
中国脑卒中相关指南解读2024

内科治 疗
七、并发症治疗 1.颅内压增高的处理 推荐意见: 颅内压升高者,应卧床、适度抬高床头、严密观察生命体征(Ⅰ级推荐, C级证据)。 需要脱水降颅压时,应给予甘露醇(Ⅰ级推荐,C级证据)和高渗盐水(Ⅱ级推荐,B 级证据)静脉滴注,用量及疗程依个体化而定。同时,注意监测心、肾及电解质情况。 必要时,也可用呋塞米、甘油果糖和(或)白蛋白(Ⅱ 级推荐,B级证据)。对伴有意 识障碍的脑积水患者可行脑室引流以缓解颅内压增高(Ⅱ级推荐,B级证据)。
出血性脑卒中诊治
院前处理 推荐意见: 对突然出现脑卒中症状的患者, 急救人员应 进行简要评估和急救处理并尽快送往附近有救治条件的医 院(Ⅰ级推荐,D级证据)。
诊断与评估
推荐意见:
(1)尽早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一般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和有 关实验室检查,特别是血常规、凝血功能和影像学检查(Ⅰ级推荐,C级证据)。 (2)对疑似脑卒中患者应尽快行CT或MRI检查以明确诊断(Ⅰ 级推荐,A级证 据)。 (3)脑出血后数小时内常出现血肿扩大,加重神经功能损伤,应密切监测(Ⅰ级 推荐,A级证据)。CTA和增强 CT的“点征”(spot sign)有助于预测血肿扩大风 险,必要时可行有关评估(Ⅱ级推荐,B级证据)。 (4)如怀疑血管病变(如血管畸形等)、肿瘤或CAA者,可根据需要选择行CTA、 CTV、增强 CT、增强 MRI、MRA、MRV、DSA、GRE-T 2 或 SWI 检查,以明确 诊断(Ⅱ 级推荐,B级证据)。 (5)可应用GCS或NIHSS等量表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Ⅱ级推荐,C级证据)。
内科治 疗
五、药物治疗 推荐意见: 止血药rFⅦa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尚不确定, 且可能增加血栓栓塞的风险,不推 荐常规使用(Ⅰ级推荐,A级证据)。氨甲环酸有助于限制血肿体积扩大和降低早 期病死率, 但长期获益不确定,不推荐无选择性使用(Ⅱ 级推荐,A级证据)。神 经保护剂、中药制剂的疗效与安全性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Ⅱ 级推荐,C级证据)。
中国脑出血诊疗指导规范标准[详]
![中国脑出血诊疗指导规范标准[详]](https://img.taocdn.com/s3/m/cc05c4587375a417866f8fad.png)
中国脑出血诊疗指导规范2015-05-08 22:06来源: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作者:脑卒中防治系列指导规范编审委员会字体大小-|+一、概述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神经内外科最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之一,亚洲国家ICH 占脑卒中患者的25%-55%,而欧美国家ICH 仅占脑卒中患者的10%-15%。
ICH1 个月死亡率髙达35%-52%, 6 个月末仍有 80% 左右的存活患者遗留残疾,是中国居民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规范ICH 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技术,有利于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残率。
二、脑出血的分类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及病因以高血压、脑血管淀粉样变性(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脑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瘤、肿瘤卒中、凝血功能障碍等多见。
目前国际上尚无公认的分类,欧洲将ICH 分为原发性脑出血、继发性脑出血和原因不明性脑出血;美国有学者将 ICH 命名为非动脉瘤性、非 AVM 性、非肿瘤性自发性脑出血。
原发性脑出血与继发性脑出血的分类,目前得到较多认可。
继发性脑出血一般指有明确病因的脑出血,多由脑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瘤、使用抗凝药物、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凝血功能障碍、脑肿瘤、脑血管炎、硬脑膜动静脉瘘、烟雾病、静脉窦血检形成等引起,占 ICH 的 15%-20%。
原发性脑出血指无明确病因的脑出血,多数合并有髙血压。
在我国,虽未进行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査,但就现有文献资料分析,原发性脑出血合并高血压者可高达70%-80%,所以我国一直沿用“高血压脑出血”命名。
而在国外医学文献中,多将该病统称为脑出血或自发性脑出血,约占所有 ICH 的 80%-85%。
本指导规范仅限于原发性脑出血的诊断及治疗。
三、辅助检查1.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査是诊断 ICH 的重要方法,主要包括:脑 CT、 MRI 和脑血管造影等。
CT 及MRI 能够反映出血的部位、出血量、波及范围及血肿周围脑组织情况。
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血管超声检查指南简介《血管超声检查指南》由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起草,目的在于指导中国超声医师、超声检查技师或相关人员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头颈部、腹部和四肢血管的检查。
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将根据学科发展适时进行修改,以保障其先进性。
欢迎对此指南提出任何修改建议并请与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联系。
第三章颈动脉、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一、目的颈动脉、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超声检查可对颈部血管病变的部位、范围、严重程度以及颅外脑循环异常作客观评估。
1、评估颈部血管正常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信息,血管走行是否正常,管腔有无扩张、狭窄、扭曲和受压。
2、评估各种原因引起的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导致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如有无内-中膜增厚或斑块形成、斑块稳定性评估及动脉狭窄程度的分级。
3、评估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后支架的位置、扩张程度、残余狭窄及治疗后相关解剖结构、血流动力学改变等信息。
4、超声引导下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及术后动脉解剖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的随访评估。
5、评价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6、评价颈部血管的先天性发育不良。
7、检测动脉瘤、动静脉瘘等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
8、利用超声造影检查进一步评估斑块的稳定性及血管狭窄的程度。
二、适应证1、正常人群或脑血管病高危人群(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的筛查。
2、对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可逆性神经功能缺陷(RIND)、黑朦等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人进行评价。
3、对无症状性颈部血管杂音、伴有心脏杂音或拟行心血管手术患者进行评价。
4、对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评价及随访。
5、对实施颈部动脉、脑血管病变手术或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评价及随访。
6、对不能接受脑血管造影(DSA)的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是首选方法。
7、对颈部搏动性肿块、怀疑或确定颈部血管疾病,如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评价及随访。
三、禁忌证和局限性颈动脉超声检查通常无禁忌证。
中国脑血管病影像学指导规范(2021年版)

中国脑血管病影像学指导规范中国脑血管病影像学指导规范目录第一节总论一、相关术语二、影像学技术细节规范第二节卒中中心影像学单元建设标准一、背景及概述二、卒中中心影像学单元建设标准三、卒中中心影像学检查流程及质控标准第三节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影像学指导规范一、检查技术二、技术规范化应用三、影像学评估四、报告规范第四节缺血性脑血管病一级预防影像学指导规范一、检查技术二、技术规范化应用三、影像学评估四、报告规范第五节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影像学指导规范一、不同检查技术的检查目的二、技术规范化应用三、影像学评估四、报告规范第六节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影像学指导规范一、脑出血影像学指导规范二、蛛网膜下腔出血影像学指导规范第七节急性静脉性脑血管病影像学指导规范一、检查技术二、技术规范化应用三、影像学评估四、报告规范第八节脑小血管病影像学指导规范一、检查技术二、技术规范化应用三、影像学评估四、报告规范《中国脑血管病影像学指导规范》将以中国脑血管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基础,充分考虑中国脑血管病诊治临床需求,同时紧密结合国内外脑血管病诊治的最新指南和最新临床研究结果,围绕脑血管病相关影像学扫描、诊断及创新技术的临床应用,提出适合我国脑血管病国情的影像学指导规范及行业标准。
《中国脑血管病影像学指导规范》共分为八个章节,第一章为总论,总论首先对术语进行概括,其次对影像学技术细节进行规范,两部分均为后续章节相关部分范本,后续分章节将根据需要不再对这些术语及技术细节进行描述,或仅进行补充性细节描述。
第一节总论一、相关术语相关术语中英文对照表详见表9-1。
表9-1脑血管病影像学术语中英文对照表分类中文英文及英文缩写疾病术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脑淀粉样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解剖术语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影像学技术术语CT平扫non-contrast computed tomography,NCCT 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CT静脉成像CT venography,CTV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重复时间repetition time,TR回波时间echo time,TE视野field of view,FOVT1加权成像T1-weighted imaging,T1WI 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T2液体抑制反转恢复T2-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T2-FLAIR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序列magnetization prepared rapid gradient echo, MP-RAGE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 对比增强MR血管成像contrast enhanced-MRA,CE-MRAMR静脉成像MR venography,MRV时间飞跃法time of flight,TOF相位对比法phase contrast,PC时间飞跃法静脉成像time of flight MR venography,TOF-MRV相位对比法静脉成像phase contrast MR venography,PC-MRV MR灌注成像MR perfusion,MRP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DSC动态增强扫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ment,DCE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标记后延迟post-labeling delay,PLD磁共振管壁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MR-VWI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多平面重建multi-planner reformation,MPR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曲面重建curved planner reformation,CPR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相关指标术语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残余功能达峰时间time to maximum of the residual function,T max 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BBB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管腔面积lumen area,LA管壁面积wall area,WA血管总面积total vessel area,TVA标准化管壁指数normalized wall index,NWI二、影像学技术细节规范(一)CT检查1.CT检查前准备(1)停用二甲双胍:由于二甲双胍主要经肾脏排泄,一旦发生对比剂肾病,将会产生二甲双胍蓄积和潜在乳酸酸中毒风险,加重肾脏损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脑卒中血管超声检查指导规范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及早诊断和治疗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血管超声检查作为一种无创、准确的检查方法,在脑卒中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血管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中国脑卒中血管超声检查指导规范应运而生。
血管超声检查利用高频声波显示血管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从而对血管疾病进行诊断。
在脑卒中领域,血管超声检查可发现血管狭窄、闭塞或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变,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中国脑卒中血管超声检查指导规范对检查过程进行了详细规定。
检查部位应选取颈部和颅内血管,包括颈动脉、椎动脉和颅内动脉。
同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史,有针对性地选择检查部位。
检查过程中需注意变换体位,以便全面观察血管情况。
例如,在检查颈部血管时,需仰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充分暴露颈部血管;在检查颅内血管时,需采用特殊体位和角度,以避免干扰和伪影。
在进行血管超声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要防止检查部位受伤,确保探头与皮肤紧密接触,避免用力压迫或摩擦。
要保持动作规范,按照指导规范进行操作,避免误操作或过度操作。
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应尽量在发病后24小时内完成血管超声检查,以便及早发现病变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中国脑卒中血管超声检查指导规范对提高脑卒中诊断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掌握指导规范,医生和超声技术人员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血管病变情况,从而为临床提供有力支持。
这有助于及早发现脑卒中高危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临床医生和超声技术人员应加强对中国脑卒中血管超声检查指导规范的学习和应用,不断提高自己在脑卒中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水平。
心脏瓣膜病是指心脏瓣膜由于先天性或后天性原因引起的结构和功能异常,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疾病。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持续上升,其中瓣膜性心脏病患病率逐年增加。
因此,规范化的心脏瓣膜病检查对于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心脏瓣膜病超声心动图规范化检查进行探讨,旨在为临床提供更准确、可靠的诊断依据。
心脏瓣膜病可根据病因分为风湿性瓣膜病、缺血性瓣膜病、老年性瓣膜病等。
其中,风湿性瓣膜病是由于风湿热引起的瓣膜炎症和损伤,常见于青少年和儿童;缺血性瓣膜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肌缺血,进而导致瓣膜功能异常;老年性瓣膜病是由于年龄增长引起的瓣膜退行性变和钙化,常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
对于心脏瓣膜病的诊断,临床上通常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
根据《2014年中国心脏瓣膜病超声心动图检查指南》,超声心动图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内容:二维超声:观察瓣膜形态、结构、启闭运动,判断瓣膜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多普勒超声:测定瓣膜血流速度、跨瓣膜压差,判断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的程度。
彩色血流显像:展示瓣膜血流情况,观察是否有反流或狭窄。
组织多普勒成像:测定瓣环和心肌运动速度,评估心脏功能。
血管内超声:观察血管壁和血管内斑块形态,判断血管狭窄程度。
超声心动图检查是诊断心脏瓣膜病的主要方法,其操作步骤如下:采用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为5-5 MHz。
在胸骨左缘、心尖、胸骨下段等部位进行扫描,观察各瓣膜的形态、结构、启闭运动情况。
采用多普勒技术测定各瓣膜血流速度、跨瓣膜压差,判断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的程度。
用彩色血流显像技术展示瓣膜血流情况,观察是否有反流或狭窄。
利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测定瓣环和心肌运动速度,评估心脏功能。
根据需要,进行血管内超声检查,观察血管壁和血管内斑块形态,判断血管狭窄程度。
检查前向受检者介绍检查过程和注意事项,消除紧张情绪。
检查时注意探头压力适中,避免对受检者造成不适。
检查中详细记录各瓣膜的形态、结构、启闭运动情况及血流动力学指标,为诊断提供依据。
检查后对图像进行分析和整理,结合临床资料做出诊断意见。
对于心脏瓣膜病的超声心动图规范化检查,需要遵循以下诊断标准和共识:判断检查结果是否正常:根据《2014年中国心脏瓣膜病超声心动图检查指南》规定的正常值范围,判断各瓣膜形态、结构、启闭运动是否正常。
处理异常结果:对于异常结果,需要结合临床资料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明确异常原因和性质,提出合理的治疗建议。
判断疾病严重程度: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评估心脏功能和预后,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进展情况。
指导治疗:根据检查结果,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纳税评估、日常检查与税务稽查:关系的规范与遵守在税收征管过程中,纳税评估、日常检查和税务稽查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相互关联且各有侧重,对于保障税收制度的有效执行和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阐述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强调其规范的重要性。
纳税评估是税务机关通过对纳税人涉税信息进行审核、分析和评价,以确定其纳税申报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纳税评估不仅有助于发现纳税过程中的问题,还可以提醒纳税人及时纠正,降低涉税风险。
纳税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对纳税人财务报表、纳税申报表以及其他相关资料的审核,通过对比分析,找出异常指标,判断其纳税申报的准确性。
同时,纳税评估还涉及到对纳税人经营情况、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以更好地了解纳税人的涉税风险。
日常检查是指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日常经营过程中的涉税事项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和检查。
其目的是及时发现和纠正纳税人在日常经营过程中的不当行为,确保纳税申报的正确性和合规性。
日常检查的具体内容包括对纳税人财务报表、记账凭证、税务申报表等资料的抽查,以及实地调查等。
日常检查还需对纳税人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等方面进行规范,以保障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税务稽查是税收征管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是对纳税评估和日常检查的补充和强化。
税务稽查主要针对逃避缴纳税款、虚开发票、偷税漏税等严重违法行为,通过严格的调查、取证和处罚措施,保障税收制度的有效执行。
税务稽查的具体手段包括对涉嫌违法行为的立案调查、对证据的收集和核实,以及对违法行为的处罚等。
税务稽查还可以对纳税评估和日常检查中发现的涉嫌违法行为进行深入调查和处理。
在纳税评估、日常检查和税务稽查的关系中,纳税评估主要针对纳税人申报的准确性和合规性进行评估,发现异常及时提醒纳税人纠正;日常检查则侧重于监督和规范纳税人的日常经营行为,确保其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而税务稽查则是对涉嫌违法行为的严格调查和处罚,以维护税收制度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这三者相互关联、相互补充,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税收征管体系。
对于企业和国家来说,明确并规范纳税评估、日常检查和税务稽查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和效果,还可以降低企业的涉税风险,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因此,企业和个人都应该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做好自身风险防范和管理,积极配合税务机关的纳税评估、日常检查和税务稽查工作,共同维护良好的税收征管秩序。
纳税评估、日常检查和税务稽查是税收征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三者之间的关系规范对于保障税收制度的有效执行、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以及促进企业与国家的共同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在高等教育中,研究生导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特别是在美国。
作为学生学术和职业发展的指导者,研究生导师的职责繁重且复杂。
他们在学生的研究过程中提供关键的指导,同时也肩负着伦理规范的责任。
本文将深入探讨美国研究生导师的指导职责、伦理规范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
指导研究选题:美国研究生导师通常会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的研究选题,帮助学生理解研究背景并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研究兴趣。
在确定研究主题的过程中,导师会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提供研究成果:研究生导师不仅需要为学生提供研究指导,还需要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私地分享给学生。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最新的学术进展,也能让他们在研究过程中少走弯路。
给予反馈意见:在学生的研究过程中,导师会定期给予反馈意见,帮助学生更好地完善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
导师还会对学生的论文写作、演讲技巧等方面进行指导,以提高他们在学术交流中的表现。
保护学生隐私:研究生导师需要严格遵守保护学生隐私的伦理规范,确保学生的个人信息和研究成果在未经学生同意的情况下不被泄露。
尊重研究道德:导师需要尊重研究道德,指导学生遵循学术诚信的原则,杜绝抄袭、篡改数据等不端行为。
遵守研究伦理指南:美国许多高校都制定了研究伦理指南,以确保学生和导师在进行研究时遵循科学、合法和负责任的原则。
导师需要认真阅读并遵守这些指南,以避免任何伦理问题。
从美国研究生导师的经验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平衡指导和学生成长:导师需要找到合适的平衡点,既能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又能尊重他们的自主性。
通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研究技能,他们可以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给予关键的支持。
持续专业发展:研究生导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学术环境。
他们可以通过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指导能力。
强化伦理规范:导师需要认真贯彻并强化伦理规范,确保学生的研究行为符合科学、合法和负责任的要求。
同时,他们还需要时刻警惕可能出现的伦理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美国研究生导师在学生的研究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们不仅需要履行指导职责,还要遵循一定的伦理规范。
通过不断平衡指导和学生成长之间的关系,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及强化伦理规范意识,美国研究生导师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学术支持和职业发展指导。
这种经验和做法对于我们完善研究生培养体系和提升导师指导水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标题: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现状与发展引言: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而血管通路作为血液透析的必要通道,其建立和维护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的现状和发展,以期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和患者提供指导和建议。
专家共识:在多次学术会议和实践中,血液透析领域的专家们就血管通路的建立和维护形成了以下共识: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应采取各种措施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最常用的血管通路,应优先考虑保护和建立。
血管通路的选择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如年龄、性别、病情等进行个体化评估。
对于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应适时考虑血管通路的转换,以降低并发症风险。
血管通路的建立和维护需要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共同努力,加强沟通和培训。
技术原理: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分为临时性和永久性两种,其主要技术原理是通过穿刺、手术等方式将患者血液引导至透析机,经过滤器过滤后,再通过同一通路返回患者体内。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通过手术将动脉和静脉吻合在一起,形成永久性血管通路,可长期使用。
而临时性血管通路则包括直接穿刺、导管置入等,适用于短期透析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