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积累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一必修一语文答题必背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语文答题必背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语文答题必背知识点一、古文阅读1.古文的基本阅读方法:通读、理解和吟咏。

2.古文的断句:根据文意断句,标志词的位置要准确。

3.推敲古文:细致揣摩,体察词义和修辞手法。

4.理解古文文章结构:把握篇章的首尾、开头、承接、转折和结尾等部分。

二、诗歌鉴赏1.诗体和格律:绝句、律诗、古体诗等。

2.押韵和平仄:押韵要求和平仄规律。

3.意象鉴赏:诗歌中的意象要进行准确的解读。

4.对仗与对称:句子和词语之间要有合理的对仗与对称。

三、文言文阅读1.认识和区分文言词:熟悉文言词的词义和用法。

2.辨析动宾结构和主谓结构:准确辨析动宾结构和主谓结构的句子成分。

3.句式的识别与解读:理解句式的结构和含义。

4.词语的翻译和意义推敲:准确理解古文中词语的意义。

四、骈文阅读1.骈文的特点:通过对比、对照、夸张等手法表达。

2.疏密骈文的鉴赏:理解骈文的疏密之间的关系。

3.对周密骈文的理解:把握嵌套的层次和结构。

4.领会骈文的写作目的:理解骈文的表达意图。

五、修辞手法1.比喻:通过比较来描述事物之间的相似性。

2.夸张:采用夸张的手法进行修辞表达。

3.反复:通过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语言的表现力。

4.排比:通过并列的排列来进行修辞表达。

六、古代文学名篇1.《论语》:逻辑严密,行文简洁。

2.《红楼梦》:描写丰富,人物形象鲜明。

3.《西游记》:情节曲折,形式多样。

4.《水浒传》:人物众多,结构独特。

七、现代文阅读1.散文阅读:理解散文的特点、主题和写作手法。

2.小说阅读: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和主题。

3.诗歌阅读:理解现代诗歌的特色和意义。

4.戏剧阅读:欣赏戏剧的艺术魅力和深刻意义。

八、赏析作品1.《传》:文言修辞手法丰富,人物形象深刻。

2.《范进中举》:现实题材,融入了讽刺和幽默。

3.《旧舍·山市别来风光好》:通过细腻描写表达个人情感。

4.《桃花源记》:想象空间广阔,反映了人们追求理想的愿望。

以上是高一必修一语文答题必背的知识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可以更好地解读和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语文能力和阅读水平。

2024年高一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一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一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____年高一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____字)一、古诗文篇1.古诗文的基本特点及鉴赏方法2.古文阅读方法与技巧3.古文的主题和时代背景4.古代文学流派及代表作品5.鉴赏古代文学名篇二、文言文篇1.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及鉴赏方法2.文言文的阅读方法与技巧3.古代文学流派及代表作品4.历史故事与文言文阅读5.文言文名篇欣赏三、现代文阅读篇1.现代文的基本特点及鉴赏方法2.现代散文的阅读方法与技巧3.现代小说的阅读方法与技巧4.现代戏剧的阅读方法与技巧5.现代诗歌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四、修辞格与写作篇1.修辞格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修辞格在古诗文中的应用3.修辞格在现代文中的应用4.写作技巧与示范分析5.修辞手法的演绎与运用五、古代文化篇1.古代文化的基本概念与特点2.古代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联系与发展3.古代文化名人及其代表作品鉴赏4.古代文化与传统节日的关系与意义5.古代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六、现代语言应用篇1.现代汉语的基本特点与发展2.规范汉语与地方方言的关系与特点3.现代汉语语法与文字运用4.现代汉语词汇的构成与运用5.现代汉语写作与口语表达七、中国文学史篇1.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与特点2.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与特点3.中国现当代名人及其代表作品鉴赏4.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交流与影响5.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作品八、名著阅读篇1.古代名著阅读方法与技巧2.现代名著阅读方法与技巧3.古代名著与现代社会的关联与启示4.古代名著与现代文学的互动与影响5.名著作品的艺术魅力与永恒价值九、古代故事与寓言篇1.古代寓言的发展与传播2.古代寓言与现代社会的关联与启示3.古代故事与现代社会的关联与启示4.古代故事与童话故事的关系与共通之处5.古代故事与人生智慧的传承与发展十、文化常识与跨文化交流篇1.中华民族的传统与文化2.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与发展3.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对比研究4.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与传播5.文化交流与文化冲突的应对与处理以上是____年高一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包括古诗文篇、文言文篇、现代文阅读篇、修辞格与写作篇、古代文化篇、现代语言应用篇、中国文学史篇、名著阅读篇、古代故事与寓言篇、文化常识与跨文化交流篇等十个篇章,总计____字。

新高一语文课外必背知识点

新高一语文课外必背知识点

新高一语文课外必背知识点一、中国古代文学1. 古代文学的分类:古代文学主要包括诗歌、楚辞、赋、曲以及散文等几个重要的文学体裁。

2. 《诗经》:古代华夏民族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周代的政治、经济、社会以及风土民情。

3. 《楚辞》: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重要的诗歌体裁,代表着楚国的文化和民间的情感。

二、古代诗歌1. 古代诗歌的创作特点:古代诗歌追求音韵美和意境美,注重抒发诗人的感情与思想。

2. 唐诗: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高峰时期,代表作家有杜甫、李白、白居易等。

3. 《黄鹤楼》:李白的代表作,以豪放、奔放的风格展现了李白的豪情与壮志。

4. 《静夜思》:李白的代表作,通过描写寂静的夜晚,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三、散文1. 宋词:宋代散文的代表形式,以抒发情感为主,较为自由,相对于唐诗更注重细腻的表达。

2. 《枕草子》:北宋女作家齐梦桃的代表作,通过描写生活琐事,展现了女性的柔情与细致观察力。

3. 文言文散文:文言文散文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文学形式,将散文的写作方法应用到文言文中,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四、现代文学1.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启蒙思想的重要标志,发起了中国现代文学运动,代表作家有鲁迅、胡适等。

2.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巨擘,他的作品探讨了社会现实与人道主义的关系,对中国文学与社会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狂人日记》:鲁迅的代表作,通过主人公许德拉的自述,揭示了封建社会下个体的困境与无奈。

4. 《野草》:鲁迅的代表作,是一部散文、小说和杂文交织的作品集,对当时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五、现代诗歌1. 新诗: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反对传统的诗歌形式,注重个人的真实感受和情感表达。

2.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北岛的代表作,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入的思考,表现了作家对人生的追问和思索。

3.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毕淑敏的代表作,通过对钢铁生产过程的描写,抒发了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对社会建设的思考。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大全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大全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大全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大全1、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误:城墙,正:军营。

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误:按照,正: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误:拜见,正: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误:报告,正:回复。

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

误:轻视,正:边境。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误:喜欢,正: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误:生病,正:担心,忧虑。

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误:免除,正:(被)授职。

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

误:依次,正:临时驻扎。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误:完毕,正:通“猝”,突然。

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误:高兴,正:通“促”,赶快。

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误:安置,正:问候。

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误:借给,正:宽恕。

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误:捉拿,正:及,达到。

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误:恩德,正:感激。

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误:上去,正:当即。

高一必修一语文知识点总结大全(暑假预习)

高一必修一语文知识点总结大全(暑假预习)

高一年级必修一语文知识(1)通假字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天赋)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日晒)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致”通“至”,达到)(2)古今异义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参古义:验,检查。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疾古义:强。

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今义:疾病,快。

假古义:凭借,借助。

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

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子。

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

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用心古义:思想意识活动。

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3)词类活用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故木受绳则直(直:形作动,变直)(4)特殊句式与固定格式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无以至千里(“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高一必修一语文必备知识点特殊句式判断句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也不再能再挺直,(这是由于)煣的工艺使它变成这样的。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增长,但是远处的人能看得见;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天资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新高一必修一语文答题必背知识点

新高一必修一语文答题必背知识点

新高一必修一语文答题必背知识点一、文言文阅读1. 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在阅读文言文时,需要注意其基本特点,包括语序的倒装,词义的多义性,上下文的推测等。

同时,需要熟悉一些常用的文言文词汇和短语,以便更好地理解文意。

2. 词语辨析在文言文阅读中,有时会遇到一些近义词的使用,例如“寇”与“贼”,“弛”与“松”等。

正确辨析这些词语的含义,能够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文意。

3. 句式分析文言文中往往采用复杂的句式结构,包括并列句、独立结构、主谓结构等。

在阅读时,需要仔细分析句子的结构,理清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现代文阅读1. 文本理解在现代文阅读中,首先要对文本进行整体的理解。

了解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以及作者的立场和用意等。

2.段落分析文章中的段落是表达思想的基本单位,每个段落应该有自己的主题。

阅读时,可以通过理解每个段落的中心句和扩展句,来把握整个段落的主旨。

3. 推理判断在现代文阅读中,作者往往通过暗示、归纳、推理等方式,让读者自己推导出一些事实和结论。

因此,我们需要运用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判断。

三、作文写作1. 写作思路作文时,首先要明确写作的目的和对象,然后运用自己的思维与经验,形成独立的写作思路。

可以运用比较、分类、因果、归纳等思维方法,来整理和展开自己的想法。

2. 文章结构在写作过程中,需要合理组织文章结构。

通常包括引入部分、主体部分和结尾部分。

引入部分可以用于引起读者的兴趣,主体部分要充分展开论点,结尾部分可以用来总结观点。

3. 语言表达作文时,要注意用词准确、语言生动。

可以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四、诗歌鉴赏1. 诗歌的格律与韵律诗歌是有一定规律的,要了解并掌握不同类型诗歌的格律和韵律。

比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它们的字数、韵脚都有规定。

2. 诗歌的意象与比喻诗歌常常使用意象和比喻来表达抽象的思想和感情。

要能够理解其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把握诗歌的情感和主题。

3. 诗歌的主题与风格在阅读诗歌时,需要理解其中的主题与感情倾向,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和风格特点。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上)一、文学常识1.文学四大奇书:《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

2.小说常见的叙事方式:一、完全叙述法,二、交叉叙述法,三、倒叙叙述法,四、回忆叙述法,五、插叙叙述法。

3.小说的叙述结构:一、线性结构,二、环形结构,三、辐射结构,四、平行结构,五、错综结构。

4.小说的人物特点:一、个性独特,二、形象丰满,三、构思合理,四、情感真实,五、有代表性。

5.诗歌形式:一、四行诗,二、五言绝句,三、七言绝句,四、五言律诗,五、七言律诗。

6.诗歌的结构:一、抒情结构,二、叙事结构,三、议论结构。

二、文化常识1.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一、思想文化,二、文艺文化,三、物质文化,四、社会文化。

2.唐代文化的代表:一、文学诗歌,二、艺术绘画,三、语言文字。

3.宋代文化的代表:一、经学思想,二、官僚文化,三、社会艺术。

4.元代文化的代表:一、文学思想,二、美术雕塑,三、音乐舞蹈。

5.明清文化的代表:一、文艺流派,二、书法篆刻,三、科举制度。

6.中国古代文化的主要思想:一、儒家思想,二、道家思想,三、佛教思想。

三、文学批评常识1.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诠释、评价、批判。

2.文学批评的主要理论:结构主义、形式主义、意识流批评、后现代主义。

3.文学批评的主要标准:真实性、艺术性、表现力、感染力。

4.文学批评的主要对象:创作思想、主题内容、艺术形式、表现手法。

5.文学批评的主要手段:分析比较、批评评论、评价鉴赏、修辞研究。

6.文学批评的主要作用:指导艺术创作、提高文艺水平、推动文化发展、增强文化自信。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下)四、文艺评论常识1.文艺评论的主要内容:艺术创作、文化文明、社会现象、时代价值。

2.文艺评论的主要任务:分析阐释、评价评判、推介指导、思考启示。

3.文艺评论的主要形式:书评、报告文学、文学评论、文艺批评。

4.文艺评论的基本观点:审美立场、意识形态、社会价值、艺术感受。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笔记大全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笔记大全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笔记大全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笔记一、语文基本知识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3.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

5.律诗四条件:八句四联、偶尾同韵、中联对偶、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

12.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14.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

15.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16.十二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表引文内容省略、表列举事项省略、表说话中断延长。

19.四种波折号作用:表解释说明前文、表后文跳跃转折、表声音中断延长、表时地数起止。

20.四种引号作用:表引用实际内容、表讽刺反语、表特定谓语。

二、语文学法归类1、课文预习六步法:查注生词,扫清三字;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把握背景;标明段序,分清结构;画关键句,体会作用;简写主旨,归纳特色。

2、赏诗三步法:知人论世、译析字面、阐明主旨。

3、划分文章结构四法:依据表达方式、找寻明暗线索、依据时空顺序、依据逻辑顺序。

4、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明中心,亮出主旨;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承上启下,自然衔接;前后照应,和谐统一;侧面烘托,间接映衬;后文铺垫,埋下伏笔;增强语言,突出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积累总结
进入高中后,很多新生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整理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通“悦”,高兴yuè)
2.使工以药淬火(通“焠”,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cuì)
3.日以尽矣(通“已”,已经)
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通“凌”,凌辱)
5.今日往而不反者(通“返”)
6.请辞决矣(通“诀”,诀别)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震”,震慑)
8.设九宾(通“傧”,傧相[bīnxiàng],迎宾赞礼的人。

傧,旧读bìn。

)
9.图穷而匕首见(通“现”)
10.秦王还柱而走(通“环”,绕)
11.荆轲奉樊於期头函(通“捧”)
12.卒起不意(通“猝”)
二、文言实词
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动词,亲近,接近)
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形容词,刻毒)
3.可以解燕国之患(动词,解除,解救)
4.人不敢与忤视(动词,有勇气做,敢于)
5.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
6.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动词,遭受)
7.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词,资财、钱物)
8.乃骇而图之(动词,图谋,筹画)
9.拔剑,剑长,操其室(名词,剑鞘)
10.非有诏不得上(名词,皇帝下的命令,诏书)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②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③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④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
⑤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马上)
2.名词作动词
①前为谢曰(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②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③左右既前(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名作动,穿白衣,戴白帽)
⑤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作动,穿朝服)
(二)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其人居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
2.形容词作动词
则秦未可亲也(形容词作动词,亲近、接近)
3.形容词的意动
①太子迟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
②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一,常见文章体裁
议论文
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论据的种类:事实论据,道理论证
3,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4,论证方法:立论,驳论
5,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引论)(本论)(结论)
议论文论证法:
例证法,对比法,比喻法,引证法,用典法,归纳法,演绎法,引申法,假设法,类比法
记叙文
口诀:把题目演绎为一个故事(情节)
把故事表达成一个思想(情感)
将这种思想蕴涵于描写之中(情境)
谓前状,谓后补,定语必居主宾前
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借景抒情:前是景物,后是抒情
寓情于景:都是景物
情景交融:景物都用修饰
语言艺术:化用成语
用谐音
运用修辞,夸张,对比
概括特点,标新立异
以情动人
三,古诗古文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从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首,汉以前称为《诗》或《诗三百》。

是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内容:风(民间歌谣)雅(正统音乐)颂(宗庙祭祀音乐)
手法:赋(陈述铺叙的意愿)比(以彼物比此物,比喻)兴(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铺垫,《孔雀东南飞》开头)
形式:四言为主,重章反复
诗经(四言叙事),汉乐府(五言叙事)民间文学,汉末魏晋,中国诗
歌承前启后
离骚(杂言抒情),汉赋(四六文抒情)文人创作
ps:四六文,骈文的通行别称。

骈文全篇以双句为主,注重对偶声律,多以四字、六字相间成句,故又称四六文
意象=物象+情意
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对偶分工对,宽对
工对:诗词一字一对
宽对:宽放对偶
顶真
前后紧凑,气势顺畅,前后事理有机联系,充分阐明之间的辩证关系)(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我国古代乡情诗歌中的明月短笛
月亮有母性情结,寄托人们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笛声在诗歌中的作用:衬悲情,引乡情
乡情诗歌常用意象:晨霜,明月,笛声,泪,山,水,风,雪,树,寒江,玉,碧色,落日,暮色,黄昏,酒
思乡怀旧是散文常见的主题,人们常借别具深意的物或富有特色的景来抒发思乡之情
特点:形散神聚
高一上册语文必背知识点
1.敢以烦执事古义:文中是对秦穆公的敬称,不敢直接称对方时的婉转说法。

今义:掌管某些项事情(工作)(的人),可用作动词或名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

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个人。

今义:尊称人的妻子。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

古义: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

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

6.苟得闻子大夫之言。

古义: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今义:医生
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古义:死在野外尸体不能收殓埋葬。

今义:隐蔽的事物,缺陷,矛盾,问题等显露出来。

古义:原野。

今义: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8.丈夫二十不龋古义:男子。

今义:男女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9.今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田地或疆域。

10.河内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今义:凶恶。

11.是使民养生葬死无憾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

今义:保养身体。

12.邻国之民不加少古义:更。

今义:增加。

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音cān,验,检查。

今义:探究并领会
14.假舆马者古义:借。

今义:虚伪的,不真实的
15.蟹六跪而二螯古义:腿,蟹脚。

今义:两腿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

16.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今义:一种贵重金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