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一-金属及化合物测试题(附详细答案)

合集下载

福州市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铁金属材料》测试(课后培优)

福州市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铁金属材料》测试(课后培优)

一、选择题1.下列除杂试剂选用正确且除杂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杂试剂 A2FeCl 溶液()3FeCl Fe 粉 BNaCl 溶液()2MgCl NaOH 溶液、适量稀HCl C2CO (HCl) 2H O 浓24H SO D()323NaHCO Na CO 加入过量NaOH 溶液 A .AB .BC .CD .D 2.向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放入足量铝粉,放出的氢气在同温同压下的体积比为A .1:3B .1:6C .1:1D .3:23.将2.32gFe 3O 4溶解在过量热的稀硫酸中,当加入25mL0.1mol·L -1NaNO 3溶液后,恰好能使其中的Fe 2+全部转化为Fe 3+,NaNO 3溶液也反应完全,并有N x O y 气体逸出,则该N x O y 是A .N 2OB .NOC .N 2O 3D .NO 2 4.将足量的CO 2不断通入KOH 、Ca(OH)2、KAlO 2的混合溶液中,生成沉淀与通入CO 2的量的关系可表示为A .B .C .D .5.在a LAlCl 3和NH 4Cl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2b mol AgNO 3,恰好使溶液中的Cl ﹣完全沉淀;如加入足量强碱并加热可得到c molNH 3,则原溶液中的Al 3+物质的量浓度(mol•L ﹣1)为 A .2b-c 2a B .2b-c a C .2b-c 3a D .2b-c 6a6.下列溶液中,能使铁粉溶解,但不会产生沉淀和气体的是A .稀H 2SO 4B .CuSO 4溶液C .Fe 2(SO 4)3D .FeCl 27.溴化亚铁(FeBr 2)是一种常用的催化剂,易潮解变质,800℃以上可升华。

高温时溴化铁(FeBr 3)迅速分解成溴化亚铁。

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溴化亚铁,若将浓磷酸换成浓硫酸,也能制得溴化氢气体,但反应过程中圆底烧瓶中的溶液变为橙黄色。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实验注意事项)中,主要是出于实验安全考虑的是A.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C.气体实验装置在实验前进行气密性检查B.可燃性气体的验纯D.滴管不能交叉使用2.实验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操作中用玻璃棒,其用玻璃棒的作用是A.搅拌 B.引流 C.加速反应 D.加快热量散失3.标准状况下的1mol H e 的体积为A.11.2LB.22.4LC.33.6LD.44.8L4.下列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A.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纯数,没有单位B.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1023C.阿伏加德罗常数是指1mol的任何粒子的粒子数 D.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为:×1023mol-15. 16g某元素含有×10个原子,则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1B. 126.关于2mol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体积为44.8L B.质量为32g C.分子数为×10 D.含有4mol 原子7.在1mol H 2SO 4中,正确的是A.含有1mol H B.含有×10个氢原子C.含有×10个分子 D.含有×10个氧原子8.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L 的是A.1L 溶液中含有4g NaOH B.1L 水中溶解4gNaOH C.0.5L 溶液中含有 H 2SO 4 D.9.8g H 2SO 4溶于1L 水配成溶液9.1mol/L H2SO4的含义是()A、1L 水中含有1mol H2SO4B、1L 溶液中含有1mol H+C、将98gH2SO4溶于1L 水中配成的溶液D、该溶液c(H+)=2mol/L-232323232310.下列溶液中,Cl 的物质的量浓度与50mL 3mol/LNaCl 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是A.150mL 3mol/LKCl 溶液 B.150m L 1mol/LAlCl3溶液C.50mL3mol/LMgCl2溶液 D.75mL LMgCl2溶液11.下列溶液中,跟100mL L NaCl 溶液所含的Cl-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A.100mL L MgCl 2溶液 B.200mL LCaCl 2溶液C.50ml 1mol/L NaCl 溶液 D.25ml LHCl 溶液1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 溶液时,造成实验结果偏低的是()A.定容时观察液面仰视 B.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 C.有少量NaOH 溶液残留在烧杯中 D.容量瓶中原来有少量蒸馏水113.8g 无水硫酸铜配成L 的水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于500mL 水中 B.溶于1L 水中C.溶解后溶液的总体积为500mL D.溶解后溶液的总体积为1L 14、0.5L1mol/LFeCl 3溶液与0.2L1mol/L KCl 溶液中n(Cl—)之比为()A、1﹕1B、3﹕1C、15﹕2D、5﹕215、在1L 溶有和 MgCl 2的溶液中,c(Cl—)为()A、LB、LC、LD、L二、多项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山东省潍坊第二中学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经典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山东省潍坊第二中学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经典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选项实验现象A加热放在坩埚中的小块钠钠先熔化成光亮的小球,燃烧时,火焰为黄色,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B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箔铝箔熔化,失去光泽,熔化的铝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C 在FeCl2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很快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D 在空气中久置的铝条放入NaOH溶液中立刻产生大量无色气泡,铝条逐渐变细A.A B.B C.C D.D2.溴化亚铁(FeBr2)是一种常用的催化剂,易潮解变质,800℃以上可升华。

高温时溴化铁(FeBr3)迅速分解成溴化亚铁。

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溴化亚铁,若将浓磷酸换成浓硫酸,也能制得溴化氢气体,但反应过程中圆底烧瓶中的溶液变为橙黄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碱石灰可以用无水氯化钙代替B.从装置末端排出的气体再无需处理C.若用浓硫酸代替浓磷酸,则会导致产品的纯度降低D.浓磷酸在与溴化钠反应中体现了难挥发性3.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操作现象结论A 向NaAlO2溶液中滴加NaH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AlO-2结合H+的能力比CO2-3强B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X 有白烟产生 X 一定是浓盐酸 C向某溶液中滴加几滴FeCl 3溶液 溶液变红 溶液中一定含有KSCN D 用玻璃棒蘸取未知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火焰为黄色 说明一定含有钠元素A .AB .BC .CD .D4.用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0.5mol Mg 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的H 2分子数为N AB .18g H 2O 中所含的H 原子数为N AC .0.1molOH -所含的电子数为N AD .46g NO 2和N 2O 4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为N A5.等物质的量的铁和铜的混合物24 g 与600 mL 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O6.72 L(标准状况)。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 mol/LNaOH 溶液使金属离子怡好沉淀。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3章《铁金属材料》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3章《铁金属材料》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铁金属材料》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将28g铁粉和8g硫粉隔绝空气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并冷却后,再加入适量盐酸,最后可得气体体积为(标准状况)()A.5.6L B.11.2L C.22.4L D.44.8L2.某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FeSO4、较多的Cu2+和少量的Na+。

为减少污染并变废为宝,工厂计划从该废水中回收FeSO4和金属Cu。

根据流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②操作均为过滤,但D、E溶液成分不完全相同B.C可以为稀硫酸,也可以是稀盐酸C.操作③采用冷却结晶,说明硫酸亚铁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有一定变化D.A为足量铁粉,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Cu2+=Fe2++Cu3.下列物质的转化中,不能够一步实现的是()A.铁→氯化亚铁B.氧化铁→氢氧化铁C.氢氧化钙→氢氧化钠D.次氯酸钙→次氯酸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模拟用粉煤灰(主要含Al2O3、SiO2等)制备碱式硫酸铝[A12(SO4)x(OH)6-2x]溶液,并用于烟气脱硫研究,相关过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滤渣I、II的主要成分分别为SiO2、CaSO4B.若将pH调为4,则可能导致溶液中铝元素的含量降低C.吸收烟气后的溶液中含有的离子多于5种D.完全热分解放出的SO2量等于吸收的SO2量5.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仍有固体存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溶液可能含Fe3+B.溶液中定一定含Cu2+ C.溶液中加KSCN一定变红色D.剩余固体中一定含Cu 6.某物质M能实现如下的转化,则M可能是“N NaOHM P Q M−−→−−−−→−−−−−→过量在空气中加热”A.NH3B.Na2CO3C.Al2O3D.FeO7.如图所示仪器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少量无水FeCl3,仪器连接顺序正确的是()A.a −b −c−d−e−e−f−g–h B.a−e−d−c−b−h−i−c−b−gC.a−e−d −h−i−c−b−g D.a−c−b −d−e−h −i−c−b−f8.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A.用硅酸钠与盐酸反应制备硅胶:SiO32-+2H+=H2SiO3(胶体)B.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2Fe2++Cl2=2Fe3++2Cl-C.少量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H++OH-+SO42-+Ba2+=H2O+BaSO4↓D.FeCl3溶液中通入SO2,溶液黄色褪去:2Fe3++SO2+2H2O=2Fe2++SO42-+4H+9.下列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对应正确的是A.小苏打——NaHCO3B.铁红——Fe(OH)3C.漂白粉——HClO D.石灰石——CaO10.现有钠、镁、铁质量分别为2.3 g、2.4 g、5.6 g,使其分别与100 mL 0.5 mol/L的盐酸充分反应后,所得H2的质量关系正确的是( )A.氢气的质量相同 B.铁放出氢气最多C.钠放出氢气最多,铁最少 D.钠放出的氢气最多,镁铁相同11.在给定条件下,能顺利实现下列所示物质间直接转化的是A.Al NaAlO2(aq) B.Fe FeO Fe2(SO4)3C.NH3NO HNO3D.SiO2H2SiO3Na2SiO3(aq)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烷和乙烷互为同分异构体B.工业上用电解熔融NaCl的方法制取金属NaC.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因为铝的性质不活泼D.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中含有的碳原子数是6.02×102213.下列既能和稀硫酸反应又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合物是A.氢氧化铁B.金属铝C.氧化铝D.硫酸铜14.下列关于物质检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用水可以鉴别苯、四氯化碳和乙醇B.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变黄色,原溶液一定含有Fe2+C.向溶液中滴加少量的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可能含有AlO2-D.向溶液中加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可能含SO32-二、实验题15.工业废水中仅含下表离子中的5种(不考虑水的电离及离子的水解),且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

第三章 铁金属材料 测试题——2022-2023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铁金属材料 测试题——2022-2023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铁金属材料 测试题一、单选题(共15题)1.《新修本草》中描述“青矾”为“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琉璃……烧之赤色……”。

青矾加热时的反应为422322422FeSO 7H O Fe O SO H SO 13H O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产物中含有3种酸性氧化物B .所得赤色物质为4FeSOC .反应为分解反应D .铁元素被还原2.下列关于金属铝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但在空气中不易锈蚀 B .铝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且发生剧烈燃烧C .铝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常温下能与盐酸、NaOH 溶液等发生反应D .相同质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气的量相同3.高铁酸钾(K 2FeO 4)是一种环保、高效、多功能饮用水处理剂,制备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Cl 2和NaClO 在反应中均作氧化剂B .用K 2FeO 4对饮用水杀菌消毒的同时,还产生Fe(OH)3胶体吸附杂质净化水C .反应II 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D .该生产条件下,物质的溶解性:Na 2FeO 4>K 2FeO 44.部分含铁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A.a可与e反应生成bB.b既可被氧化,也可被还原C.可将e加入浓碱液中制得d的胶体D.可存在b c d e b→→→→的循环转化关系5.北宋沈括对生铁炼钢有这么一段评价:“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亦谓之“灌钢”。

此乃伪钢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铁和钢都是关于铁的含碳合金,钢中碳的含量较高B.通过炼制和锻打,可以调节铁中元素的组成、元素的含量等来改变铁的性能C.高碳钢的韧性较好,低碳钢的硬度较大D.不锈钢是一种常见的合金钢,它的合金元素主要是钨(W)和硅(Si)6.等物质的量的铁分别与足量的盐酸、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则在相同的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比是()A.1∶1 B.3∶4C.2∶3 D.4∶37.向一定量的Fe、FeO、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1100mL 1mol L⋅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反应,放出11.2mL(标准状况)气体,向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色。

贵阳一中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铁金属材料》测试(含答案)

贵阳一中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铁金属材料》测试(含答案)

一、选择题1.某同学通过系列实验探究Fe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A.将0.1 mol/L的FeCl3溶液与0.3mol/L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制备Fe(OH)3胶体B.将FeSO4溶液缓慢滴入足量NaOH溶液,过滤、洗涤、干燥获得纯净的Fe(OH)2固体C.铁粉中混有铝粉,加入过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D.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铁与水蒸气反应后的气体产物,木条复燃2.向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放入足量铝粉,放出的氢气在同温同压下的体积比为A.1:3B.1:6C.1:1D.3:23.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Na2O2与足量的CO2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体积为11.2L的O2,转移的电子数为N A B.56g铁和71g氯气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 AC.50mL12mol·L-1的浓盐酸与MnO2反应,生成的Cl2分子数小于0.15N AD.3mol单质Fe完全转变为Fe3O4,失去8N A个电子4.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十二水合硫酸铝钾可用作净水剂B.二氧化硫可用于杀菌消毒,还可用作食品添加剂C.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均能与酸反应,都可用作膨松剂D.补铁口服液中除含铁化合物外常添加维生素C作抗氧化剂5.表中,对陈述I、II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A.A B.B C.C D.D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配制480 mL 0.5 mol/L的CuSO4溶液,需称量62.5 g胆矾B.完全中和100 mL 1 mol/L的H2SO4溶液,需要消耗4.0 g NaOHC .1 L 水中溶解了58.5 g NaCl ,则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D .从1 L 2 mol/L 的H 2SO 4溶液中取出0.5 L ,该溶液的浓度为1 mo1/L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NaHCO 3、Fe(OH)3、FeCl 2 均可通过化合反应生成B .电解、电离、电镀均需要通电才可进行C .CO 2、N 2O 5、SO 2 均为酸性氧化物D .从铝土矿中获得氧化铝,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得到铝8.分别完全沉淀等物质的量浓度的KCl 、CaCl 2和AlCl 3溶液中的Cl -,消耗相同物质的量浓度AgNO 3溶液的体积之比为3:4:6,则KCl 、CaCl 2、AlCl 3溶液的体积之比为 A .1:1:1 B .3:2:2 C .3:4:6 D .6:4:3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某物质的焰色试验中,火焰呈黄色,则该物质中一定不含有钾元素B .为除去FeCl 2中的FeCl 3杂质,可通过加入过量Fe 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可除杂C .向某溶液滴入AgNO 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存在Cl -D .向某溶液中滴入氯水后,再滴入KSCN 溶液,溶液变红,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 2+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制备Fe(OH)2白色沉淀时用胶头滴管在试管口向FeSO 4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B .使用pH 试纸时可直接用手捏住试纸C .焰色试验后,要用稀硫酸洗涤铂丝并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D .转移溶液至容量瓶时必需用玻璃棒引流二、填空题11.金属及其化合物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知识总结例题(带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知识总结例题(带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知识总结例题单选题1、钛(Ti)被称为“生物金属”,由TiO 2制取Ti 的主要反应为:①TiO 2 + 2Cl 2 + 2C 高温TiCl 4 + 2CO ,②TiCl 4 + 2Mg 高温2MgCl 2 + Ti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反应①②都是氧化还原反应B .反应②是置换反应C .反应①中TiO 2是氧化剂D .反应②中每生成1 mol Ti 转移4 mol 电子 答案:CA .分析题干反应①②可知,两反应中均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都是氧化还原反应,A 正确;B .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故反应②是置换反应,B 正确;C .经分析可知,反应①中TiO 2中Ti 和O 的化合价均没有发生改变,故TiO 2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C 错误;D .反应②中Ti 的化合价由+4价变为0价,故每生成1 mol Ti 转移4 mol 电子,D 正确; 所以答案是:C 。

2、M 是一种可溶性结晶水合物,为了确定M 的组成,取少量M 溶于水配成容液进行如下实验:下列有关M 的推断正确的是A.由实验(1)(2)的现象知,M含Fe2+B.由实验(3)(4)的现象知,该气体显碱性C.由实验(6)的现象知,白色沉淀可能是BaCO3D.由上述实验推知,M可能是(NH4)2Fe(SO4)2⋅6H2O答案:A分析:实验(1)加入KSCN溶液无现象说明无Fe3+,实验(2)加入氯水溶液变红色,说明亚铁离子被氧化生成Fe3+,可推知M溶液含Fe2+;由实验(4)现象可知气体为NH3,说明M中含NH4+,由实验(5)和(6)现象说明M中含SO42-;A.实验(1)加入KSCN溶液无现象说明无Fe3+,实验(2)加入氯水溶液变红色,说明亚铁离子被氧化生成Fe3+,可推知M溶液含Fe2+,A正确;B.由实验(4)现象可知气体为NH3,氨气无碱性,是氨气溶于水得到氨水呈碱性,B错误;C.由实验(5)加入稀盐酸无现象,可排除M中不存在CO32−,根据(6)现象说明M中含SO42-,白色沉淀是BaSO4,C错误;D.由上述实验推知,M含有Fe2+、NH4+、SO42-,但无法确定结晶水的数目,D错误;故选:A。

人教版(2022)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铁金属材测试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2022)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铁金属材测试练习题附答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铁金属材料》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前一个分散系中慢慢地滴入后一种分散系所观察到的现象不是先沉淀后变澄清的是()A.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加盐酸 B.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中加盐酸C.氯化铝溶液中滴加烧碱溶液 D.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氨水2.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氧化铁可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B.金属镁可用于制造信号弹C.碳酸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二氧化硅可用来制造光导纤维3.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A.A B.B C.C D.D4.下列实验室保存试剂的方法正确的是()A.氢氟酸存放在带有橡胶塞的棕色玻璃瓶中B.碳酸钠溶液或氢氧化钙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玻璃塞的棕色玻璃瓶中C.氯化铁溶液存放在铜制容器中D.氢氧化钠溶液盛放在带有橡胶塞的玻璃瓶中5.某无色溶液放入铝片后有氢气产生,下列离子在该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存在的是()A.SO32-B.OH-C.K+D.HCO3-6.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Si的熔点高,可用作半导体材料B.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C.Na2CO3溶液呈碱性,可用于洗涤油污D.Al2O3硬度很大,可用于制造耐火材料7.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A.A B.B C.C D.D8.将一定量的铝钠合金置于水中,合金全部溶解,得到40 mL c(OH-)=1 mol·L-1的溶液,然后向溶液中滴加1 mol·L-1的盐酸至沉淀质量最大,消耗盐酸100 mL,则该合金中钠的质量为A.2.3 g B.4.6 g C.6.9 g D.9.2 g9.等量镁铝合金粉末分别与下列四种过量物质充分反应,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A.NaOH溶液B.稀H2SO4C.蔗糖溶液D.NaCl溶液10.下列关于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除去碳酸钠溶液中的碳酸氢钠可以用加热的方法除去B.Li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锂属于碱性氧化物C.CuCl2、FeSO4及Fe(OH)3都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得D.铝制容器不宜用来长时间存放碱性食物、酸性食物以及咸的食物11.下列氯化物既可以由氯气与金属反应制得,又可以由金属与盐酸反应制得的是A.AlCl3B.FeCl2C.FeCl3D.CuCl21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检验FeCl3溶液中是否含有Fe2+,可向溶液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溶液是否褪色B.己知:2CH2=CH2+O2催化剂−−−−−→2 ,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氧化反应C.己知Ksp(BaCO3)=2.58×10-9,Ksp(BaSO4)=1.1×10-10,所以碳酸钡的溶解度一定大于硫酸钡D.用裂化汽油萃取溴水中的溴13.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Fe2O3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②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③二氧化硅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④Cl2可以用来制备漂白粉A.只有①②B.只有②③C.只有①②③D.全部正确14.在100mL密度为1.2g/mL稀硝酸中,加入一定量的镁和铜组成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金属完全溶解(假设还原产物只有NO),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3mol/L 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测得生成沉淀质量比原金属质量增加5.1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2一、选择题1.某CuSO4、Fe2(SO4)3、H2SO4的混合溶液100 mL,已知溶液中阳离子的浓度相同(不考虑水解),且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6 mol·L-1,则此溶液最多溶解铁粉的质量为A.5.6 g B.11.2 g C.22.4 g D.33.6 g2.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Fe2O3杂质)为原料冶炼铝的工艺流程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试剂X可以是氢氧化钠溶液,也可以是盐酸 B.反应①过滤后所得沉淀为氢氧化铁C.图中所示转化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NaAlO2 + CO2 + 2H2O=Al(OH)3↓ + NaHCO33.一定体积CO2和O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Na2O2后,所得气体体积变为原来的3/4,则CO2在原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为 ( )A.25% B.40% C.50% D.75%4.制印刷电路板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发生的反应为2FeCl3+Cu===2FeCl2+CuCl2.向盛有FeCl3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烧杯中有铜、无铁 B.烧杯中有铁、无铜C.烧杯中铁、铜都有 D.烧杯中铁、铜都无5.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它是一种液体,易分解为水和氧气,常作氧化剂、漂白剂和消毒剂,为贮存、运输、使用的方便,工业常将H2O2转化为固态的过碳酸钠晶体(其化学式为2Na2CO3.3H2O2),该晶体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

下列物质不会使过碳酸钠晶体失效的是()A.MnO2 B.H2S C.稀盐酸 D.NaHCO36.为了除去硫酸铜溶液中含有的Fe2+杂质,先加入合适的氧化剂使Fe2+氧化为Fe3+,下列物质中最好选用 ( )A.H2O2溶液 B.KMnO4溶液 C.Cl2水 D.HNO3溶液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a2O与Na2O2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碱,它们都是碱性氧化物B.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都能跟CaCl2溶液反应得到白色沉淀C.NaCl与Na2CO3灼烧时火焰颜色不相同D.Na2O2可作供氧剂,而Na2O不行8.为了证明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浓溶液已部分变质,某同学先取2 mL试样于试管中,而后进行如下实验,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加入过量稀硫酸,观察现象 B.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C.加入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 D.通适量CO2气体,观察现象9.将镁、铝合金10.2 g 溶于 4 mol·L-1的盐酸500 mL 里,若加入 2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并使得沉淀达到最大量,则需加入此种氢氧化钠溶液为()A、1000 mLB、500 mLC、100 mLD、1500 mL10.某实验小组对一含有Al3+的未知溶液进行了如下分析:(1)滴入少量氢氧化钠,无明显变化;(2)继续滴加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3)滴入过量的氢氧化钠,白色沉淀明显减少。

实验小组经定量分析,得出如图所示沉淀与滴入氢氧化钠体积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未知溶液中至少含有3种阳离子B.滴加的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 mol·L-1C.若另一种离子为二价阳离子,则a=10D.若将最终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其质量一定为6 g 11.将15.6g Na2O2和5.4g Al同时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200mL溶液,再向该溶液中缓慢通入HCl气体6.72L(标准状况),若忽略反应过程中溶液的体积变化,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最终得到7.8g的沉淀 B.反应过程中得到6.72L(标准状况)的气体C.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NaCl)=2.0mo/L D.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Na+)=c(Cl-)+c(OH-)12.向Fe2O3、CuO、Fe、Cu的混和粉末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仍有红色粉末存在,则关于溶液中阳离子的判断正确的是A.只有Fe2+和Cu2+ B.一定有Fe2+、Cu2+,可能有Fe3+C.一定有Fe2+,可能有Cu2+ D.只有Fe2+13.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可用Na与MgCl2溶液反应制MgB、金属单质导电与电解质溶液导电原因是一致C、常温下浓硫酸与铁不反应,故常温下可用铁制容器贮藏贮运浓硫酸D、观察焰色反应实验为黄色火焰,则可证明该溶液中含有Na+14.现有一块已知质量的铝镁合金,欲测定其中镁的质量分数,几位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不同的实验方案实验设计1:铝镁合金测定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实验设计2:铝镁合金测定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实验设计3:铝镁合金溶液过滤,测定得到沉淀的质量则能测定出镁的质量分数的是()A.都能 B.都不能 C.①不能,其它都能 D.②③不能,①能15.120ml含有0.20 mol碳酸钠的溶液和200 mL盐酸,不管将前者滴加入后者,还是将后者滴加入前者,都有气体产生,但最终生成的气体体积不同,则盐酸的浓度合理的是()A.2.0 mol/L B.0.18 mol/L C. 1.5 mol/L D.0.24 mol/L16.右图表示在某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时,沉淀的物质的量随Ba(OH)2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关系。

该溶液的成分可能是A.MgSO4 B.KAl(SO4)2 C.Al2(SO4)3 D.NaAlO217.200mL氯化镁和氯化铝的混合溶液,其中c(Mg2+)为0.2mol·L-1,c(Cl-)为1.3mol·L1。

要使Mg2+全部转化为沉淀分离出来,至少需加4mol·L-1NaOH溶液的体积为()A.40mL B.72mL C.80mL D.128mL18.wg铁粉和铝粉的混合物,和过量的 NaOH反应,然后过滤,将沉淀完全收集后,放蒸发皿中加热,直至被加热的物质质量不再变化,取出蒸发皿中的物质称量仍为wg。

求原混合物中铝粉的质量分数是()A.30%B.50% C.70% D.90%19.金属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下列各组物质的转化关系中不全部是通过一步反应完成的是()A . Na→NaOH→Na2CO3→NaCl B. Fe→Fe(NO3)3→Fe(OH)3→Fe2O3C . Mg→MgCl2→Mg(OH)2→MgSO4D .Al→Al2O3→Al(OH)3→AlCl320.将1.12 g铁粉加入25 mL 2 mol/L氯化铁溶液中充分反应后,结果是( )A.铁粉有剩余,溶液呈浅绿色,Cl-基本保持不变B.往溶液中滴入无色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C.Fe2+和Fe3+物质的量之比为5∶1D.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5第II卷(非选择题)21.(9分)某100mL的CuCl2溶液中,已知溶液中的Cl-的浓度为0.4mol/L。

现将一定量的铁粉投入到该溶液中,回答下列问题:(1) CuCl2的电离方程式为, 铁粉投入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原溶液中Cu2+的浓度为mol/L。

(3)反应后测得Cl-的浓度为 mol/L。

(4)若反应后测得Fe2+的溶液为0.1mol/L,则反应生成铜单质的质量为g。

剩余的Cu2+的浓度为mol/L。

22..(8分)在10mL含有AlO2-离子的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的盐酸,所得Al(OH)3沉淀质量和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问:(1)此溶液中同时含有____mol___ 离子;(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MN段发生的反应是(3)C(或M)点的纵坐标为0.78,则c(AlO2-)(4)点B的横坐标为30,则到点N处滴入的HCl溶液体积为 mL23.(14分)现有一定量含有Na2O杂质的Na2O2试样,用图K2-6-2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Na2O2试样的纯度。

(可供选用的试剂只有CaCO3固体、6 mol/L盐酸、6 mol/L硫酸和蒸馏水)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中液体试剂选用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E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开始时测得样品的质量为2.0 g,反应结束后测得气体体积为224 mL(标准状况),则Na2O2试样的纯度为______。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21.C【解析】考查根据方程式进行的有关计算。

设阳离子的浓度都是x,则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可知2x +3x+x=6 mol·L-1×2,解得x=2mol/L,因此根据反应的方程式2Fe3++Fe=3Fe2+、Cu2++Fe=Cu+Fe2+、2H++Fe=Fe2++H2↑,消耗铁粉的质量是(0.1mol+0.2mol+0.1mol)×56g/mol=22.4g,答案选C。

2.D【解析】根据转化图可知,反应②生成的是碳酸氢钠,所以Y应该是CO2,这说明溶液乙中含有偏铝酸钠,因此X应该是氢氧化钠, A不正确;氧化铁和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所以过滤出的沉淀是氧化铁,B不正确;电解氧化铝生成单质铝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选项C不正确,因此正确的答案选D。

3.C【解析】设原混合气的体积是V,则根据方程式2Na2O2 +2CO2= 2Na2CO3 +O2可知,CO2的体积是(V -3V/4)×2=0.5V,所以CO2在原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为50%,答案选C。

4.B【解析】由于金属性是铁大于铜,所以氯化铜首先氧化的是铁,然后是铜。

所以剩余的固体中,不可能有铁,而没有铜,答案选B。

5.D【解析】该晶体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所以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能发生分解反应,能氧化H2S和浓盐酸,而碳酸氢钠与该物质是不反应的,所以答案选D。

6.A【解析】由于不能引入杂质,双氧水的还原产物是水,没有杂质,所以正确的答案选A。

7.D【解析】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过氧化钠不是碱性氧化物,A不正确;碳酸氢钠和氯化钙是不反应的,选项B不正确;氯化钠和碳酸钠都含有钠元素,焰色反应是相同的,选项C不正确,所以正确的答案选D。

8.D【解析】氢氧化钠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空气中的CO2,生成碳酸钠,碳酸钠能和酸反应放出CO2气体,也能和石灰水或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所以选项ABC都是可以的,而再通入CO2,则无明显现象,所以答案选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