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共7课时)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程 平移现象。
二、自主探究、交流展示 1、操作活动 1——回顾旋转。 课件出示教科书 P115 第 2 题基本图形。 师:这个图形看着好像很简单,谁看懂了?它是怎么
操作的呢? 师:猜一猜,剪出的会是什么? 师: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不同的活动进行操作。
看看刚才的猜测是否准确。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注意观察图形特点,组
作 业 布 置
板 书 设 计
教学反思:
题目
第 3 课时 图形的运动、数据收集整理 教学案例
授课教师
1、通过复习,回顾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能辨认轴对称图形,正确区分平移与对称现
教 象。 学 2、在操作中,体会轴对称、平移及旋转运动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美,培养观察能力、想 目 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标 3、经历数据收集、记录、整理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巩固用统计表呈现数据的方法,体会
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教 重点:结合生活情境准确判断图形的运动。
学 重
难点: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及数据分析观念。
难
点
教法设计
情境教学法和讲练法
学法指导动手操作,Fra bibliotek索讨论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案例
一、激趣导入
1.操作活动 1——回顾轴对称图形和平移。
课件出示教科书 P115 第 2 题基本图形。
题目
总复习 单元分析 第 1 课时 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案例
授课教师
1、让学生更加明确在什么情况下要用除法解决问题,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
教 2、通过复习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明白除法的意义,能合理调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全册本次课程旨在复表内除法,让学生更加明确在何种情况下需要使用除法解决问题。
在进行除法计算时,首先让学生说出如何计算除法题,然后进行巩固练,以更好地掌握表内除法。
重点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进行练。
一、设疑自探首先,提出问题:什么是平均分?除法的含义是什么?余数表示什么?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二、解疑合探1.复平均分:让学生自己分苹果和玉米,以此复平均分的概念。
2.复除法含义:以20个气球为例,学生通过图示来理解除法,明确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3.复有余数的除法:以11朵花为例,让学生列出算式并解释余数的含义和与除数的关系。
4.复计算:选取除法题进行计算,让学生说出题目的含义,并解释除法算式中各个数的含义。
同时,提醒学生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教法采用三疑三探,学法则是自学、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为小黑板。
二、数的认识及加法、减法的复1.教师板书:68-19+25 = 49+25 = 74,42÷6×8 = 7×8 = 56,64-56÷7 = 64-8 = 56,53+3×9 = 53+27 = 80,81-(40-24)(18+36)÷9 = 81-16 = 65÷9 = 6.2.教师解释: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3.学生模仿教师的示范,自己计算几个练题,巩固计算法则。
4.教师出示新的练题,让学生自己思考、计算,然后交流答案,检验正确性。
5.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方法和规律,提高计算能力。
三、解决问题1.教师出示问题:24个娃娃,装在4个盒子里,平均每盒装几个?24个娃娃,装在5个盒子里,平均每盒装几个,还剩几个?2.学生自己思考、计算,然后交流答案,检验正确性。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1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板二年级下册第122页第13、14题,练习二十四第11~14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题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激发学生热爱数学。
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以及课件准备:情境图、自测题卡、小黑板等。
教学方法:教法:创设情境、引导发现、启发谈话、尝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讨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练习法。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你们喜欢去公园玩吗?公园里有好多好玩的地方,你最喜欢玩什么?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玩一玩。
(出示小朋友玩碰碰车的情境图)看!他们玩得多快活呀!出示问题:玩碰碰车每人一次3元,小明共花了12元。
小明共玩了几次?学生尝试独立计算后汇报。
太棒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我们前面学习的一些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设计意图:创设玩滑梯这一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对解决问题的复习中来。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一)自主整理,实施创造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整理与复习,现在给大家一些时间,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相互交流一下,小组长作好记录。
学生相互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
(二)交流矫正,优化再建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整理的结果?小组长1:我们小组是这样整理的……小组长2:我们小组是这样整理的……小组长3:……展示各小组整理的结果,全班同学欣赏交流。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总复习7-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总复习7-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第7课时,旨在对前六个课时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复习和巩固。
复习内容主要包括:整数的认识、加减法运算、简单的乘除法运算、长度单位、质量单位、货币单位、时间单位以及简单的几何图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对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掌握,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整数加减法、简单的乘除法运算,认识长度单位、质量单位、货币单位、时间单位及简单的几何图形,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整数的加减法运算,特别是进位和退位的问题。
2. 简单的乘除法运算,尤其是乘法口诀的掌握。
3. 长度单位、质量单位、货币单位、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4. 几何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复习:按照教材顺序,逐一复习整数加减法、简单的乘除法运算、长度单位、质量单位、货币单位、时间单位及简单的几何图形。
教师通过提问、讲解、举例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4. 讲评:针对练习中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和评析,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解题能力。
5. 小结:对本节课的复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提醒学生注意易错点。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板书设计1. 整数加减法运算2. 简单的乘除法运算3. 长度单位、质量单位、货币单位、时间单位4. 简单的几何图形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精选】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优秀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十单元《总复习》优秀教案第1课时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导航【教学内容】教材第114页第1题(1),第116页第1题。
【教材分析】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除法意义和计算已经比较熟悉了,教材中安排了两道题分别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进行总复习,目的是使学生清楚什么样的实际问题要用除法解决,同时使学生能比较熟悉地进行除法计算。
【学情分析】在学生掌握了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情况下引导学生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怎么计算一道除法题,从而对表内除法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与运用。
【教学目标】1.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进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什么样的实际问题要用除法解决。
2.使学生更加熟练地进行除法计算。
3.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口算题卡。
【教学流程】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
↓↓复习旧知―→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
↓↓巩固应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堂小结―→总结复习的知识和方法。
教学设计【情境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本部分重点知识。
师:你在本学期学会了哪些有关除法的知识?(给学生独立思考,养成翻课本的习惯)2.观察联想,出示口算题卡,并让学生口算。
16÷8=27÷9=18÷6=师:你是怎样得到结果的?(学生充分发言,师小结)今天我们来复习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复习旧知】1.课堂练习教材114页第1题(1)。
(1)选择除法算式,并计算。
(2)教师评讲内容。
①除法算式的读法,(指名读算式)和用什么方法求商。
②让学生说说每一道除法算示表示的意义。
③除法的两种意义。
如:48÷6是指把48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也表示48里面包含几个6。
(3)发给学生空白纸,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整理学过的表内除法算式。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表格式)

分别出示教材第122页第13.14题的挂图。(如果没有,就让学生直接看书)
看了图后,你明白图中的画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看挂图,小组讨论这两题的意思。
叙述两幅图的意思,没有说好的请其他同学来补充完整。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怎样来解决这两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小明:12÷3=4(次)
一共要花:6×1=6(角)
6○9=54 30○5=6
教
学
反
思
课题
总复习(二)
课型
复习
课时
第十单元
第二课时
主备人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这一课时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法、减法,通过复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与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放性的思维。
三、教学效果测评:
1.综合练习教材第123.124页第3~6题。
2.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对学生进行帮助。
四、拓展性学习:
在下面各数的前后各写两个相邻的数。
698
3299
9998
板
书
设
计
总复习(二)
在下面各数的前后各写两个相邻的数。
698
3299
9998
教
学
反
思
课题
总复习(三)
课型
1.同学们,昨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呢?请学生先小组讨论再汇报。
2.今天,我们将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其加法、减法的复习。(板书课题)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总复单元内容:第十单元总复教材简析:本单元的总复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
复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混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
教材的编排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时进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单元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总复,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练过程,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及运用知识的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意义与作用。
初步具有认真思考的惯,在教师、同鼓励帮助下,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单元重点:表内除法、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之内数的认识的运用单元难点:图形的运动、克和千克。
教法与学法: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研究素材。
注意以学生的已有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课时安排:7课时第1课时总复研究内容:课本第113页总复内容。
研究目标:①整理、归纳本册教科书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关知识间的联系。
②经历整理与复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培养自觉整理与复的意识和惯。
③引导学生回顾在研究进程中的体味和播种,激发学生研究数学的情绪,体验成功的快乐。
研究重点: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研究难点: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
研究准备:主题图。
研究进程:一、谈话引入出示主题图:他们在做什么?这学期的新课研究已经结束,从现在开始,将对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复。
二、这学期的收获整理全册所学内容(1)小组合作,初步整理。
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学期研究了哪些内容?学生回覆②想一想:你能用学过的整理知识的方法把这些内容整理出来吗?如何整理才干使这些内容比较分明地展现出来呢?先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5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5篇2022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篇一教学内容:P8 ~9教学目标:1、让学生再探索、练习中继续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提高有余数除法的能力,让学生再探索、发现中体验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
重点难点:1、经历试商的过程,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具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复习在有余数除法里,余数一定要比()小。
二、探索新知1、探究试商方法。
(1)课件显示P8“分草莓”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列算式:55÷8(3)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
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8×7=56比55大;8×6=48比55小。
所有商6。
(4)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吗?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
(5)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6)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2、填空:P4“试一试”。
(订正时可以让学生口述思路过程。
)三、巩固练习P5“练一练”的第1 ~ 5题。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二教学内容:第3、4页内容,“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经历探索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和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并会用竖式计算。
3.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概括的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与同学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试商。
教学准备:点子图若干张,表格,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12颗糖,分给几个人,每人分得同样多,有几种分法?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共7课时)本次课程主要教授表内除法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了解在什么样的问题中需要使用除法进行解决。
同时,通过实际问题的演示和练,让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计算,感受到除法计算的便捷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次课程的重点是复表内除法,难点则在于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练。
教学步骤1.引入问题16名同学在公园里玩耍,他们想租儿童小车,小车有2人和4人的,如果都租2人的需要租几辆车?租4人的需要租几辆车?请同学们帮助他们一下。
2.讨论解答方法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问题,并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共同寻找解答方法。
3.汇报解答方法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解答方法,并列出相应的计算式子。
4.口诀练让学生补充完整口诀,并进行口算练。
5.计算练让学生进行除法计算的练,巩固所学知识。
6.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演示和解决,进一步加深对除法计算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内容本次课程主要教授混合运算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多种运算的组合计算。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技巧,能够熟练地进行多种运算的组合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的演示和练,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研究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次课程的重点是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技巧,难点则在于如何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教学步骤1.引入问题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了解混合运算的概念和应用场景。
2.讲解方法和技巧讲解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多种运算的组合计算。
3.实际问题演示通过实际问题的演示,让学生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并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4.练巩固让学生进行混合运算的练,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5.小结回顾对本次课程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回顾,并强调重点和难点。
同时,鼓励学生对数学研究保持兴趣和热爱。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reviewing。
review the order of ns for mixed ns.Process and Methods: Guide students to explore that when there are two steps of n in an n。
it is necessary to perform the ns in a certain order。
nal Attitude and n: Let students feel the close n een mathematics and daily life dur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enhance their awareness of applying mathematics。
and initially feel the close n een mixed ns and daily life.Teaching Focus and DifficultiesFocus: Systematically organize and review mixed ns.Difficulty: Organizing and reviewing the learned knowledge.Teaching StepsLesson 2: Mixed ns1.Review the order of mixed ns1) Organize the order of mixed ns。
state the order of ns for each n。
and then calculate.4×6÷8= 72-5×8= 30÷6+29=7×(36-30)= 48-18+32= (14+21)÷7=n: When reading the problem。
think about what to calculate first and what to calculate next.n: 1.Can you classify these 6 ns。
And why do you classify them like this?2.What order to calculate each category?1) In mixed ns involving n。
n。
n。
and n。
calculate n and n before n and n.2) Only involves n and n (or n and n)。
calculate from left to right in order.3) If there are parentheses。
calculate the n inside the parentheses first.2) Comparative exercise to consolidate the order of mixed nsCompare the order of ns and n results of the two ns in each group.18+27÷9.4×8-318+27)÷9.4×(8-3)n: What a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een the two ns in each group?Teaching ContentUnit 6: n with Remainders.Teaching ObjectivesLesson 3: n with RemaindersKnowledge and Skills: Allow students to experience the process of abstracting the phenomenon of having a remainder after dividing equally into the process of n with remainder。
and initially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n with remainder and the meaning of remainder.Process and Methods: Allow students to accumulate learning activities such as n。
n。
and n in the process of understanding n with remainder and exploring the n method of n with remainder.nal Attitude and Values: Guide students to develop their ability to transfer knowledge through analogies.Teaching Focus and DifficultiesFocus: The meaning and n method of n with remainder.Difficulty: Understanding the nship een remainder and divisor.Teaching Steps1.In n with remainder。
dividend = () × () + ().2.The numbers under 20 that can be divided by 3 are:3.6.()。
()。
()。
().3.When the divisor is 8.the maximum and minimum remainders are () and ().4.Mental n.本文是一篇数学教学的教案,但是存在格式错误和明显有问题的段落,需要进行修改。
删除无法修复的段落,对于其他段落进行小幅度改写,使其更加清晰明了。
教学内容:第四课时: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复,进一步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组成、比较、估计等有关知识,使认识条理化、系统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初步研究整理知识的方法,形成整理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渗透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激发研究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主动参与复,对知识有系统的掌握。
难点: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组成、比较、估计等有关知识。
教学步骤:1.读数复:复读数的方法,注意点和实例,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2.写数复:复数位顺序表,提醒学生注意从右边起的位数顺序,强化基础知识。
3.其他复:让学生介绍9920这个数的其他知识,例如组成、比较、估计等,帮助他们全面掌握万以内数的相关知识。
4.数学计算:进行竖式计算,让学生熟悉和掌握数学计算的方法。
通过以上步骤,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掌握万以内数的相关知识,为后续的数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思考片刻后,指名汇报,以下知识点随着学生回答顺势教学:首先,学生回答了组成问题,指出这个数字是由9个千、9个百、2个十组成的。
教师追问了这两个9表示的意思是否一样,引导学生注意到数字所在的位置不同,因此表示的意思也不同。
其次,学生回答了计数单位问题,指出不同数位上的记数单位是各不相同的。
教师强调了这一点。
然后,学生口算了一个加法题,9000+900+20=9920.教师指出根据数的组成可以口算整千、整百、整十数。
接着,学生回答了近似数问题,指出9920可以看作接近的整千、整百或整万数。
教师强调了根据实际需要可以使用近似数。
在数数问题中,学生回答了9920的相邻数是9919和9921,并且能够数出10个10个地从9920数到,以及1千1千地从倒着数到1000.在大小比较问题中,学生回答了9919﹤9920﹤9921,并且能够找到更大的四位数,复9999,1000,特殊数,并按一定顺序给它们排排队。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学生汇报,屏幕出示:589﹤5199﹤6006﹤6080﹤9920﹤.﹥9920﹥6080﹥6006﹥5199﹥589.教师引导全班学生小结复大小比较的方法。
在第八单元克和千克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确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并牢固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念,估计出一些物品大约有多重,难点是牢固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教学步骤如下:1.在空格中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例如一枚两分硬币重1克,一袋瓜子重200克,一支牙膏重150克,一头牛重300千克,一瓶金龙鱼油重1000克,一只鸽子重250克,一个西瓜重4千克,一只蚱蜢重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