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资料
二年级数学下册课件-总复习 1 数与代数(第3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人教版

一、回顾整理
3. 万以内数的写法。
如何写万以内的数?
四千九百八十六 写作:4986
二千三百
写作:2300
七千零五
写作:7005
一、回顾整理
4. 数的组成。
万以内数是如何组成的? 你能举例说明吗?
一个数的千位、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 字各是几,这个数就是由几个千、几个百、 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与准确数很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 的数,称之为近似数。 一个数的近似数不止一个。
5080的近似数是(5000)。 5080的近似数是(5100)。
一、回顾整理
7.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 算方法是什么?
可以把整百、整千数看成几个百、几 个千,再相加减。 也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 数末尾添上与整百、整千数末尾相同 个数的0。
700-200= 500 7个百减2个百等于5个百,也就是500。
9000-5000=4000
9个千减5个千等于4个千,也就是4000。
一、回顾整理
8.运用估算解决问题。
运用估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是什么?
用近似数解决“够不够”问题的方法: 先把准确数估成整千、整百、整十的 数,再用“加一加”或“减一减”的 方法进行比较。
7310
1037
四、课堂小结
百、千、万之间的进率
万
以
万以内数的读写
内
万以内数的组成
数
的
万以内数大小比较
认
识
万以内数的近似数
整百、整千数加减计算
万以内数的估算
五、作业布置
作业:
一、回顾整理
浙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及复习要点

浙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及复习要点一、数与计算(一)数的认识1数的概念:100以内的数的复习:能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数,理解数的意义和数的顺序。
更大的数的认识:引入三位数,了解三位数的结构,如百位、十位和个位。
2数的顺序与比较:能够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数,如:102 < 110 < 121。
使用“>”(大于)、“<”(小于)和“=”(等于)符号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3数的读法:能正确读出三位数的名称,如:123读作“一百二十三”。
(二)数的计算1加法与减法:复习:能熟练进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拓展:学习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理解进位和借位的概念。
例子:235 + 176 = 411(加法),600 - 248 = 352(减法)。
2乘法的进一步认识:定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子:4个8相加可以表示为4 ×8 = 32。
乘法口诀:继续学习并熟练掌握乘法口诀表,提高乘法计算速度。
3除法的初步认识:定义:除法是将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的运算。
例子:将12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得到4个苹果,表示为12 ÷ 3 = 4。
4混合运算: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混合运算。
例子:5 + 2 × 3 = 11(先算2乘以3得6,再加5得11)。
二、量与计量(一)长度单位复习:继续复习厘米和米的认识,能正确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拓展:初步认识千米,了解千米与米的关系,如:1千米= 1000米。
了解估算长度的方法,如使用步长来估算距离。
(二)重量单位认识克与千克:初步认识克和千克,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如:1千克= 1000克。
能正确使用天平或台秤进行简单的称重活动。
(三)时间单位复习:继续复习时、分、秒的认识,能正确进行时间单位的换算。
拓展:初步认识钟表,学习看钟表的方法,能准确读出时间。
了解时间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如安排作息时间表。
二年级数学总复习资料知识重点与习题(共26页可直接打印)

100 以内加减法【知识点】★两位数连减的笔算方法: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能口算的可以直接口算出结果,不用列竖式,使计算简便。
★两位数加减混合的笔算方法: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列竖式时可以列成两个,有的也可以将两个竖式连写成一个竖式。
【题型训练】1.列竖式计算不进位加法35+4= 7+12= 32+50= 46+22=2、列竖式计算进位加法46+34= 42+39= 76+15= 14+48= 77+8= 5+85= 16+29= 9+12=3、列竖式计算不退位减法46-34= 78-10= 89-7= 65-5=4、列竖式计算退位减法46-38= 78-19= 42-14= 70-48= 77-9= 85-8= 32-25= 62-26=5、列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28+34+23= 80-41-25= 85-70+16=65+ (46-28) = 60- ( 39-21) = 80-( 13+27) =6、我会在计数器上画线表示出结果,并填空。
7、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80- ( ) =26 ( )+13=26 ( )-23=14( )-12=30 22+ ( ) =30 47- ( ) =238、在○里填上“>、<、=”。
21+29 ◯ 40 53-23 ◯ 53-2551-29 ◯ 32 34+25 ◯ 25+439、□里最大能填几。
57- □ >3025>18+□长度单位1、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有统一的长度单位。
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厘米和米。
2、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3、直尺从刻度0到1是1厘米,从2到3也是1厘米,从3到4也是1厘米……直尺上相邻的两个数之间都是1厘米,书写时注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
4、量较短的物体时用厘米(cm)做单位,比如:食指的宽度、书本的长度……5、量较长的物体用米(m)做单位,比如:门高、教学楼高、树高、黑板长……6、1米=100厘米(比较物体长度时,要除了看数字还要看单位)7、量物体的长度:①以刻度0对齐物体的左端,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混合运算》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混合运算》二单元必记知识点一、混合运算的基本知识点1.运算顺序:1.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3.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运算口诀:1.同级运算最好办,从左到右依次算。
2.两级运算都出现,先算乘除后加减。
3.遇到括号怎么办,小括号里算在先。
二、混合运算练习题精选1.简单的混合运算题1.示例:79-(46+32) = 12.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对运算顺序的掌握。
2.带括号的混合运算题1.示例:(62-38)÷4 = 62.这类题目要求先计算括号内的运算。
3.应用题中的混合运算1.示例:图书馆有90本书,一年级借走20本,二年级借走17本。
图书馆还有多少本书?答案:90-20-17 = 53本2.这类题目将混合运算与实际生活情境结合,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运算能力。
三、混合运算的复习建议1.熟练掌握加减乘除的基础运算技能。
2.理解并牢记运算顺序,特别是有括号时的运算顺序。
3.多做练习题,通过实践加深对混合运算的理解。
4.尝试将混合运算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混合运算的技巧与窍门1.熟练掌握乘法口诀,以便于在混合运算中快速求商。
2.注意数值大小的概念,避免因数值搞混而导致的错误。
3.灵活运用加减法,如采用适当的运算顺序和策略来简化计算。
4.巧妙利用乘除法的特性来简化计算,如乘法结合律等。
以上内容对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混合运算》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希望能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资料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一、数据收集整理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会用“正”字记录数据。
会数“正”,知道一个“正”字代表数量5。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例:气象小组把6月份的天气作了如下记录:(1) 把晴天、雨天、阴天的天数分别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
(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这个月中( )的天数最多,( )的天数最少。
(3) 这个月中阴天有( )天。
(4) 这个月中晴天比雨天多( )天。
(5) 这个月中阴天比雨天多( )天。
(6)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二、表内除法(一)1.平均分的含义: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平均分问题的。
2.平均分有两种情况:(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例:24本练习本,平均分给6人,每人分多少本?列式:(2)包含除(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例:24本练习本,每人4本,能分给多少人?列式: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例:42÷7=6 42是(被除数),7是(),6是();这个算式读作()。
5.一句口诀可以写四个算式。
(乘数相同的除外)。
例:用“三八二十四”这句口诀解决的算式是()A、24÷6=B、4×6=C、24÷3=D、24÷46、用2~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
7、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商、乘数×乘数=积、一个乘数=积÷另一个乘数三、图形的运动(一)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
人教版本小学数学小学二年级的下册的重难点学习知识点复习总结学习资料大全.doc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重难点总复习资料一、解决问题1、同级运算:(连加,连减,连乘,连除,加减混合,乘除混合)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同级运算的类型: + + ,--,+-,-+,××,÷ ÷,× ÷,÷ ×。
2、不同级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
不同级运算的类型:×+,× -,+×,-× ,÷ +,÷-,+÷,-÷。
带小括号运算的类型:×( + ),×(-),( + )÷,(-)÷。
3、从总数中连续减去两部分(连减算式),也可以写成从总数中减去两部分的和,同时需要用小括号把两部分的和括起来,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如: 54-8-22 = 54 -( 8+22)4、把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时:先看分步算式的第二步算式,再看其中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哪个数是前一步算式的结果,就用前一步算式替换掉那个数,其他的照写。
当需要替换的是第二个数,必要时还需要加上小括号。
二、表内除法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
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
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 =”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5、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商=被除数。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都用除法计算,用“一个数÷另一个数=几倍”。
7、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时,所求问题是总数,用乘法计算;所求问题是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总复习

数数我最棒
1、从三百九十八,一个一个的数,数到四百一 十。
2、从九百倒着十个十个的数,数到八百五十 3、从九千一百,一百一百的数,数到一万。
4、从980开始,10个10个的数到1020。 5、从5200开始,倒着一百一百的数,数到
4100。 6、从1855开始,一百一百的数到2655。 7、从1008开始,10个10个的数到1148。
二千六百三十九 写作: 2 6 3 9
②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要写0占位。
五千八百二十 写作: 5 8 2 0
五千零二十
写作: 5 0 2 0
五千八百
写作: 5 8 0 0
注意:写数是从高位往低位写,用数字。
读出下面的数 9701读作: 7011读作: 6001读作: 1002读作: 4402读作: 9090读作: 5020读作: 2005读作:
总复习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内容
1、有余数的除法 2、方向与位置(八个方向) 3、生活中的大数 4、测量 5、千以内数的加与减 6、认识图形 7、时、分、秒 8、调查与记录 9、总复习
数与代数
有余数的除法 生活中的大数
加与减
必须掌握的除法知识点
1、49÷8=6……1,读作:( ),在这道除法算式 中,49是( ),8是 () ,6是(),1是()。 2、50除以6,商()余();47除以9,商()余 ()。
1米
1米=10分米
10厘米
1分米有多长
1分米就是10厘米
1毫米
0
1cm
1厘米
2
3
1厘米中有10小格,每小 格的长是1毫米
1厘米=10毫米或1cm=10mm
米尺
10厘米20厘米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资料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1、10个一就是十,10个十就是一百,10个一百就是一千(1000),10个一千就是一万(10000)。
2、个、十、百、千、万都就是计数单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就是10。
3、数位顺序:从右起第一位就是个位,第二位就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第4、写数就是从高位开始的,几千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在百位上写几,几十在十位上写几……哪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这一位上写0。
5、读数就是从高位开始,千位上就是几,读作几千,百位上就是几,读作几百,十位上就是几读作几十……末尾的0不读。
中间有一个或连续两个0,只读一个“零”。
6、数的组成。
(1)567就是由5个( )、( )个十与7个( )组成。
(2)4个百与2个一组成的数就是( )(3)857就是一个( )位数,5在( )位上,表示( )。
(4)用6、0、4,0这四个数字可以组成的最大四位数就是( ),最小四位数就是( )。
一个零也不读的四位数( ),只读一个零的四位数( )。
(5)一个三位数加1就变成了一个四位数,这个三位( 999 ),一个四位数减1就变成了一个三位数,这个四位数就是( 1000 )。
7、位数不同的两个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那个大,位数少的那个数小。
8、位数相同的两个整数比较大小,从最高位开始,一位一位往下比。
如果两个数就是四位数,就从千位开始比较,千位相同,再比百位,百位相同,再比十位,十位相同,在比个位,如果个位也相同,这两个数相等。
9、多得多就就是大得多,少得多就小得多。
二单元:千米的认识1、两地之间的距离及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用字母km表示。
2、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千米(km也叫公里),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除km与m之间的进率就是1000外,其余相邻两个长度单位的进率就是10。
3、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4、进率:1千米———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5、 (1000) ( 10 ) ( 10 ) ( 10 )毫米就是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直尺上最小一格的长度就是1mm,1cm=10mm,生活中1mm的物体有:身份证的厚度大约就是1mm,10张纸的厚度大约就是1mm,芝麻的宽度大约就是1m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重难点总复习资料一、数据收集整理1.学会用“正”字记录数据。
2.会数“正”,知道一个“正”字代表数量5。
3.根据统计表,会解决问题。
例:气象小组把6月份的天气作了如下记录:(18)(1) 把晴天、雨天、阴天的天数分别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
天气名称晴天雨天阴天天数(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这个月中( )的天数最多,( )的天数最少。
(3) 这个月中阴天有( )天。
(4) 这个月中晴天比雨天多( )天。
(5) 这个月中阴天比雨天多( )天。
(6)这个月一共有()天?二、表内除法(一)1.平均分的含义:每份分得同样的多,叫做平均分。
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平均分问题的。
2.平均分里有两种情况:(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例:24本练习本,平均分给6人,每人分多少本?列式:(2)包含除(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例:24本练习本,每人4本,能分给多少人?列式: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例:42÷7=6 42是(被除数),7是(),6是();这个算式读作( 42除以7等于6 )。
5.一句口诀可以写四个算式。
(乘数相同的除外,例如九九八十一这样的就两个算式。
)。
例:用“三八二十四”这句口诀解决的算式是()A、24÷6=B、4×6=C、24÷3=D、24÷46、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商=被除数。
三、图形的运动(一)对称:能够完全重合。
平移:方向大小不变,距离改变。
旋转:围绕一个点或轴运动。
(一)填空1、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车身的运动是(平移 )现象2、长方形有(2 )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 )条对称轴。
3、小明向前走了3米,是( )现象。
4、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对称 )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二)判断1、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 )2、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旋转现象。
(√ )3、所有的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 )4、火箭升空,是旋转现象。
( )5、树上的水果掉在地上,是平移现象 ( )(三)选择1、教室门的打开和关闭,门的运动是( )现象。
A.平移 B旋转 C平移和旋转2、下面( )的运动是平移。
A、旋转的呼啦圈B、电风扇扇叶C、拨算珠(四)涂一涂。
练习七第4题和第14题。
四、表内除法(二)这单元主要是考口算题。
有以下几种形式:1.直接口算:28÷42.填空:表示把(45)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5);还表示(45)里有(5)个(9);3.填运算符号:练习九第8题。
4.特别注意:练习十第4题。
五、混合运算1、同级运算:(连加,连减,连乘,连除,加减混合,乘除混合)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法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同级运算的类型:+ +,--, + -,- +,××,÷÷,×÷,÷×。
例:23+6+18 97-34-28 32+11-8 53-24+382× 3 ×8 81÷9 ÷3 2× 8÷4 72÷ 8×42、非同级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不同级运算的类型:× + ,×-, + ×,-×,÷ + ,÷-, + ÷,-÷。
例:5× 6 +14 3× 7-16 3 + 5 ×9 45- 9×3 45÷9+14 64÷ 8-8 13 + 56÷7 64- 40 ÷83、带小括号运算的类型:×( + ),×(-),( + )÷,(-)÷。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例: 6×(7 + 2)(24-18)×9( 14+35 )÷7 (82-18 )÷84.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重点)。
先看分步算式的第二步算式,再看其中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哪个数是前一步算式的结果,就用前一步算式替换掉那个数,其他的照写。
当需要替换的是第二个数,必要时还需要加上小括号。
例:6×7=42 42-15=2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9=24 24÷3=8 (强调括号不能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6÷4=9 12+9=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解决需要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要想好先算出什么,在解答什么)例:妈妈买回3捆铅笔,每捆8支,送给妹妹12支后,还剩多少支?先算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学校买来80本科技书,分给六年级35本,剩下的分给其它5个年级,平均每个年级分到多少本?6.练习十三第4题(重点)六、有余数的除法1.加强口算。
2.加强竖式的练习。
3.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例:43÷7=()…( ) 余数可能是()或者余数最大是()4.解决问题。
(1)至少问题(进一法):商+1例:有27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
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
(2)最多问题(去尾法)例:小丽有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3)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
例:第68页例6.(4)练习十五第8题第11题(特别讲,更要让学生弄懂,很可能会考)七、万以内数的认识。
1、“一、十、百、千、万”是我们学过的五个计数单位,分别在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上表示。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万千百十个2、数位顺序表里: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2、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万以内数的读法: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万位上是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或者连续两个“0”就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例:7438读作() 3604读作() 4900读作() 5002读作() 1050读作()3、万以内数的写法:写数时,也要从高位写起,几个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个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字也没有就写“0”占位。
4、数的组成:就是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
例:2647=( 2000 )+( 600 )+( 40 )+( 7 )5、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①位数多的大于位数少的数;例:940()1899②位数相同时,就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反之就小;例:1350()2365③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依次类推。
例:5940()52306、最大的一位数:9,最小的一位数:1最大的两位数:99,最小的两位数:10 两位数最高位是十位。
最大的三位数:999,最小的三位数:100 三位数最高位是百位。
最大的四位数:9999,最小的四位数:1000 四位数最高位是千位。
最大的五位数:99999,最小的五位数:10000. 五位数最高位是万位。
最低位都是个位。
7、近似数:与准确数很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大约”“可能”“大概”出现就是近似数。
两位数的看个位上的数估算,三位数及三位数以上的看十位上的数估算。
(四舍五入)(1)能判断那样的数是近似数?哪样的是准备数?(2)能找准一个数的近似数。
8.整百、整千的加减法。
(1)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 200+300= 3000+6000= 600-400= 9000-5000= 1400-400= 2600-2000=(2)进位、退位加减法 70+50 = 800+900=140-70= 1100-200=9.用估算策略解决问题。
96页例13(估大)练习19 第8题(估小)八、克和千克1、质量的单位:克和千克。
2、称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克”作单位;称较重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千克”作单位。
3、一个两分的硬币约是1克。
两袋500克的盐约是1千克。
4、1千克=1000克 1kg=1000g.进率是1000.5、计算或者比较大小时,如果单位不同,就需要把单位统一。
一般统一成单位“克”。
3千克○3000克900克○1千克6千克○5999克1000克○1千克6.填合适的质量单位(千克、克).7.简单的计算。
60千克+35千克=40克+38克=56千克÷7=6克×8= 52克-25克=70千克-42千克=8.解决简单的问题(1)1块橡皮重5克,6块这样的橡皮重多少克?(2)小华体重26千克,小方体重23千克,小华比小方重多少千克?小方比小华轻多少千克?九、数学广角推理1.简单推理:(1)两种情况:不是就是例:硬币不是正面就是反面。
(2)三种:先确定根据信息不是就是109页例12.稍复杂推理(阅读推理)方法:(1)抓住确定信息,进行推理。
(2)用表格法去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