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将进酒》学案w
《将进酒》学案

《将进酒》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李白的生平经历和诗歌创作风格,体会其豪迈奔放的情感。
2、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把握诗歌的主题。
3、赏析诗歌中的艺术手法,如夸张、比喻、排比等,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4、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体会诗人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
(2)赏析诗歌中的艺术手法,品味诗歌的语言魅力。
2、难点(1)理解诗歌中复杂深沉的情感,如悲愤、无奈与豁达的交织。
(2)对诗歌中一些典故和意象的理解。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李白(701 年-762 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李白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其诗风豪放飘逸,富有浪漫主义情怀,想象丰富,语言奇妙,极富艺术感染力。
2、写作背景《将进酒》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 年),当时李白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满腔不平之气。
四、文本解读1、原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2、译文你难道没有看到吗?那汹涌奔腾的黄河之水,犹如从天上倾泻而来,波涛滚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你难道没有看到吗?在高堂之上对着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青丝到了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
人生得意之时就要尽情的欢乐,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上天造就了我的才干就必然是有用处的,千两黄金花完了也能够再次获得。
《将进酒》教案3篇

《将进酒》教案3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将进酒》教案3篇【推荐】《将进酒》教案3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将进酒》教案集合5篇

《将进酒》教案集合5篇《将进酒》教案集合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将进酒》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将进酒》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李白“借酒浇愁”的虚无消沉的消极反抗,以及他自信和对现实的忧患思想,了解“酒”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涵义。
2.鉴赏“将进酒”的意境及在矛盾中展示内心的诗歌特色。
3.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即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重点:1.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及其人格魅力,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把握本诗的题旨。
2.把握本体意境张扬、夸张大胆、想象丰富的浪漫主义的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诗美特点并对其内涵有所了解。
教学方法:赏析与讨论【教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
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是因为“愁”了才喝酒,为何愁?多得很,仕途失意、功业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
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生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有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为“酒圣”。
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2、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顶峰。
在灿若群星的诗人中,李白恰如夜空中的太白金星,尤为耀眼夺目。
李白一生诗酒相依,杜甫赞叹:“李白斗酒诗百篇”。
杜康造酒,真是对人类的一大贡献,否则,生活将缺多少情趣,诗人将缺多少灵感,人类将缺多少美文诗篇。
酒与诗,好像天生就结缘,酒催诗生,诗随酒发,相伴而留香千古。
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咏酒的诗句?二、写作背景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
《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将进酒》全诗;(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的主题思想;(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4)领悟诗歌所表达的人生哲理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豪放奔放的个性,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2)学会在现实生活中积极乐观、奋发向前,追求人生的真谛;(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康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释义、语句翻译;2. 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及表达技巧;3. 诗歌的主题思想及人生哲理。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2. 诗歌的审美内涵和艺术价值的鉴赏;3. 诗歌情感的把握和体验。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影视等资源,为学生创造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3. 案例分析法:以典型诗作为例,分析诗歌的创作技巧和艺术特色;4. 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将进酒》全文、相关背景资料、教学课件等;2. 学生准备:预习《将进酒》,了解诗歌大意,查阅相关资料;3. 教学场地:教室。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古琴曲《将进酒》,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氛围;(2)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引导学生朗读《将进酒》全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翻译诗歌,理解诗意;(2)学生分享翻译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难点;(3)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了解诗歌的层次。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诗歌中的意象、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2)全班交流: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3)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李白《将进酒》优秀教学设计(通用3篇)

李白《将进酒》优秀教学设计(通用3篇)李白《将进酒》优秀教学设计(通用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白《将进酒》优秀教学设计(通用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李白《将进酒》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教学过程:一、导入李白,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他是一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大诗人。
那么,李白在我们的心目中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请同学们用李白的诗说一说,你对李白的看法和认识。
明确:“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我心目中李白是一个浪漫,而且很有志向的诗人。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在我心目中的李白是豁达、自信的诗人。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我的心目中的李白是一个不慕权贵、豁达的诗人。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在我心目中的李白是一个豪迈豁达的诗人,他的诗气势磅礴,浪漫主义想象力非常丰富。
今天,我们就再次通过一首诗来认识一下我们心中的李白和诗中的李白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情况,一起来吟诵和欣赏李白的这首千古佳作——《将进酒》。
二、吟咏诗文1、诵读本诗,提出两个要求:①读准字音。
②读清句读。
请大家尝试自由读一读。
同时在读的时候,将发现的问题批注在书的旁边。
2、找同学来吟咏一下。
适时的进行吟诵指导。
三、情感分析1、刚才大家在吟咏的时候大多注意了感情,“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这首诗李白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它是一首抒情诗。
那么,李白的抒情诗有什么特点呢?明确:李白的抒情诗是很豪放飘逸的、想象丰富、豪迈瑰丽。
2、在这篇诗文中,你是如何把握这些特点和诗人的情感的?(找出文中表达是人情感的字眼)明确:悲、欢、愁3、从哪你读出诗人的“悲”?①“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暮成雪”。
《将进酒》学案(附参考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将进酒》学案(附参考答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理清诗人情感脉络,把握诗歌感情基调。
2.通过学习诗中表现手法体会诗人浪漫主义的诗风。
3.理解诗人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复杂感情。
【知识链接】1、关于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
少年即勤奋读书,“五岁诵六甲”,通诗书,观百家,善诗赋。
年轻时还爱好剑术,轻财任侠。
二十岁前后游历成都、蛾眉山等处。
二十五岁时,心怀“奋其智能,愿为辅弼”的大志。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渡荆门,别故乡。
天宝元年(742)以《大鹏遇希有鸟赋》名扬天下。
在道士兼诗人吴筠和玉真公主的推荐下,被唐玄宗召进宫,供奉翰林。
本以为能鹏程万里飞翔,可心高气傲,没半点奴颜媚态的李白,却很快遭到杨贵妃、李林甫、高力士等权贵的谗毁,只好离开朝廷,天下飘零。
2、《将进酒》解题a、“将进酒”中的“将”为何意?b、背景简介: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
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
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学习过程:一、听名家诵读,有感情地朗诵诗歌!1.为下面加粗的字词标音。
将( )进酒金樽( ) 岑( )夫子馔( )玉 I恣欢谑( ) 干金裘( ) 烹( )羊沽( )取2.解释下列加粗词语的意思。
①将进酒:②钟鼓馔玉不足贵:③古来圣贤皆寂寞:④斗酒十千恣欢谑:⑤径须沽取对君酌:⑥呼儿将出换美酒:二、文本研习学习任务一:研读,悟诗情1.这是一首“劝酒歌”,谁劝谁喝酒?主人:客人:()劝()喝酒2.他们是怎样喝酒的?请用原文回答!3.他们为何喝酒?请用原文回答!4.《将进酒》感情奔放,气势雄浑。
请你找出诗中带有情感色彩的字词并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理清诗人思想感情的变化。
《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将进酒》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3.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将进酒》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事迹。
2.分析《将进酒》的诗意和意境。
3.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将进酒》中的意象和象征。
2.运用合适的方法和语言表达对《将进酒》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作为一个开场导入,我将首先向学生介绍《将进酒》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李白的生平事迹。
我会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李白,以及他们对李白的印象。
2.详细讲解(20分钟)在这一部分,我会详细讲解《将进酒》这首诗的内容和主题。
我会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诗词,分析其中的诗意和意境,并解释其中的意象和象征。
我会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深入探究诗歌中的意义。
3.欣赏赏析(15分钟)在这一部分,我会播放有关《将进酒》的音频或视频。
学生可以通过视听方式,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音乐之美。
我会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朗诵,并请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4.口头表达(10分钟)在这部分,学生将被要求就他们对《将进酒》的理解和感悟进行口头表达。
学生可以选择朗诵整首诗或者解释诗中的某一段。
每位学生将被要求回答一些问题,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们对诗的理解。
5.写作训练(15分钟)在这一部分,学生将进行写作练习。
他们将被要求回答关于《将进酒》的一些问题,以展示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可以选择写一篇关于诗歌主题的短文或者分析诗歌中的某一段并进行写作。
6.总结(5分钟)作为教学的总结部分,我将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同时强调《将进酒》作为一首经典诗歌的价值和意义。
我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欣赏和鉴赏诗歌,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除了了解了《将进酒》的内容和主题外,还培养了对诗歌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学生通过口头表达和写作训练,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李白诗作《将进酒》教案(通用10篇)

李白诗作《将进酒》教案李白诗作《将进酒》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白诗作《将进酒》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李白诗作《将进酒》教案篇1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课时安排:1课时。
过程:一. 导入余光中先生有一首诗《寻李白》,其中有几句是这样写的。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在中国文学史上,“酒”可以说是留下了千古美名。
许多文人,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比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曹孟德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李白的“兰陵美酒郁金香”还有范仲淹的“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等等。
在这些人中,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因为他的诗写得独绝千古而获得了“诗仙”的称号,而且也因为他的酒而留下了“酒仙”的美名,说到这里,大家都知道了,他就是——李白那么,李白是如何使他的酒和他的诗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又有怎样的感情倾注于其中呢?今天我们就通过一首诗来走近李白。
这就是他的《将进酒》二、背景简介我们在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时候知道,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
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
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三、解题“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
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
“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进酒》学案
主备人:王璐
学习目标:
1、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2、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
3、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李白“豪放”的个性,乐观面对挫折。
课前知识预习
一、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先世隋时因罪徙西域。
他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约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之青莲乡。
李白自青年时,即漫游全国各地。
天宝初,因道士吴均及贺知章推荐,曾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即遭谗去职。
安史之乱发生,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被牵累,长流夜郎,途中遇赦。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殁当涂。
李白性格豪迈,向往于建立功业,对唐玄宗后期权贵当国,政治腐化,深为不满。
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
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
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他的诗歌,现存900多首,著作有《李太白集》。
二、解题:
《将进酒》属汉乐府《鼓吹曲·铙歌》旧题,内容多写宴饮游乐。
诗中表达了对怀才不遇的感叹,又抱着乐观、通达的情怀,也流露了人生几何当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
但全诗洋溢着豪情逸兴,取得出色的艺术成就。
明人徐增在《而庵说唐诗》中评价《将进酒》道:“太白此歌,最为豪放,才气千古无双。
”
三、背景资料:
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
《将(qiāng请、劝)进酒》意即“劝酒歌”。
这首诗是一首劝酒歌,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年),即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
当时唐玄宗沉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诗人对此极为不满,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用消极的办法进行反抗,借酒销愁,“但愿长醉不复醒。
”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这种反抗方式,跟《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借寻仙表现不事权贵的意志的写法颇为相似。
这时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
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到元丹丘家里做客,三人登高饮宴。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又正值作者怀才不遇之际,于是将满腔的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
四、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将.()进酒金樽.()烹.()羊宰牛
岑.()夫子馔.()玉千金裘.()
沽.()酒恣.()欢谑.()箜.()篌.()
呼儿将.()出换美酒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将.进酒()
⑵烹羊宰牛且为乐
..一饮三百杯()()
...,会须
⑶与.君歌.一曲()()
⑷钟鼓馔玉
....不足贵()()
⑸斗酒十千恣.欢谑.()()
⑹径须沽
...取对君酌()()
⑺呼儿将出
..换美酒()
⑻朝如青.丝暮成雪.()()
五、诗歌整体把握
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
这首诗重点抒发的是一种怀才不遇的感慨。
但这种怀才不遇并没有导致诗人的消沉悲观,而是一种不被重用却仍然满怀信心的悲愤。
这首诗大致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四句)——感慨人生的短暂;
第二部分(“人生”以下六句)——从感慨人生短暂写到宴饮的欢乐;
第三部分(“钟鼓”以下六句)--从宴饮的欢乐写到诗人对现实的感受;
第四部分(“主人”后)--通过豪饮意兴的抒发来消除伤感愁苦。
课内问题探究
一、预习效果展示
二、问题探讨
1、《将进酒》感情奔放,气势雄浑,曲折低回,跌宕起伏。
请你找出诗中带有情感色彩的字词,理清诗人的情感变化过程。
2、全诗开头四句诗运用了什么了表现手法?试作具体分析。
3、诗人好用夸张修辞,这同他的浪漫气质和狂放性格有关,所以并不使人感到言过其实。
试从诗中举例
谈谈这首诗夸张手法的运用。
4、你认为《将进酒》这首诗的全篇主旨是哪一句?为什么?
5、试将“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做一比较,说说二者表达的感情和表现手法有什么不同。
三、课堂小结
“莫道有酒终须醉,酒入愁肠愁更愁”,李白原本想借酒消愁,但是到最后仍然难消内心的万古愁绪。
李白虽有满腹才华,却怀才不遇,虽渴望功名,却不被权贵接受。
李白内心的矛盾注定他成就不了伟大的事业,因为当时的官场绝不欢迎像他这样狂放不羁、不受约束的文人。
这不是李白一个人的悲剧,而是整个社会的悲剧,“古来圣贤皆寂寞”,毕竟像李白这样怀才不遇的人太多太多了。
四、当堂巩固
1、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会须
..一饮三百杯(会、须都有应该的意思)将.进酒(请)
B.钟鼓馔玉
....不足贵(指富贵利禄。
馔玉,形容饮食精美,享受奢华)
古来圣贤皆寂寞
..(身后被人忘记)
C.陈王
..昔时宴平乐。
(以前的大王。
陈,时间久远的)
斗酒十千恣.欢谑.(恣,放纵,无拘束;谑,玩笑)
D.径须沽
...取对君酌。
(径须,只管;沽,买或卖,这里指买)
与尔同销.万古愁。
(销,使不复存在)
2、下列诗句,节拍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B.会须一/饮三百杯
C.陈王/昔时/宴平乐 D.与尔/同销/万古愁
3、下列各句中,使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朝如青丝暮成雪 B.会须一饮三百杯
C.钟鼓馔玉不足贵 D.与尔同销万古愁
4、对《将进酒》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主旨跟《蜀道难》不同,它着力刻画诗人的自我形象。
B.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愤激之情是占主导地位的。
豪放只是它的外壳,而内核则是愤激。
C.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
开头四句写悲,“人生”以下六句写欢。
“钟鼓”以下六
句写愤激之情。
“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D.诗的开头两联用的是古代民歌中赋的手法,渲染了一种阔大的境界,读来很有声势,又富有慷慨悲壮的韵味。
5、补写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
(2)____________________,但愿长醉不复醒。
(3)古来圣贤皆寂寞,____________________。
(4)呼儿将出换美酒,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巩固
一、背诵《将进酒》全诗。
二、拓展思考:
谪仙人李白纵酒高歌,“但愿长醉不复醒”为何他才高八斗却嗜酒如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酒就是胡闹的理由,胡闹就是梦幻的再现。
酒是凡人和上帝之间的使者,它提升它愿意提升的凡人。
天堂也许是空荡荡,然而天堂毕竟还是天堂,幻景漂亮得美不胜收。
____池莉《喝酒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