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生物学课后题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武理工《水处理生物学》课后习题及答案12水生植物的水质净化作用及其应用

武理工《水处理生物学》课后习题及答案12水生植物的水质净化作用及其应用

第十二章水生植物的水质净化作用及其应用1.水生植被健全的水体,其水质通常比较清澄,为什么?答:大型水生植物主要通过物理和生物化学作用促进水中悬浮物质的沉降。

物理作用主要是由于大型水生植物在水中形成的茂密植被具有抑制风浪和减缓水流的功能,由此可促进水中悬浮物的沉降,以及减少底泥中颗粒物的再悬浮。

生物化学作用则是指植物根部释放出氧气形成根际氧化区,使底泥由厌氧状态转变为好氧状态,避免因有机物厌氧分解导致的底泥上浮,因此有水生植被存在的水体,水质都比较澄清。

2.大型水生植物能吸收或分解哪些污染物?答:水生植物直接吸收、降解的污染物包括两大类: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和对水生生物有毒害作用的某些重金属和有机物。

3.大型水生植物抑制浮游藻类生长的主要机理是什么?答:大型水生植物和浮游藻类同为水体初级生产者,相互之间具有竞争抑制的特点,在大型水生植物占优势的情况下,藻类的生长可以被抑制。

大型水生植物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机制抑制藻类生长:(1)资源竞争抑制(2)释放抑藻化感物质4.浮游藻类有哪些水质净化功能?答:(1)对氮磷的吸收氮磷是浮游藻类必需的营养物质,因此藻类大量生长时,可以吸收水中的氮磷转化为自身的结构组成物质。

(2)对重金属的去除浮游藻类可以吸收富集水中的重金属。

藻类去除重金属的过程包括吸附和转移两个阶段。

(3)对有机物的去除藻类对有机物的去除机理分为两种:转化降解和富集。

5.漂浮植物水处理系统的水质净化机理是什么?答:漂浮植物水处理系统依靠植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完成水质净化。

漂浮植物在塘表面形成一个垫层,垫层的下面由于植物释放氧气在根系附近形成好氧层,向下随氧含量逐渐减少形成兼氧层和厌氧层。

三个层中存在对应的好氧、兼氧、厌氧微生物群落。

塘内有机物的降解主要通过微生物来完成。

氮的去除主要通过四个过程完成:(1)植物的吸收;(2)随固体颗粒物的沉降;(3)硝化、反硝化;(4)氨的挥发。

磷的去除主要是通过植物的吸收和沉降作用。

华北理工《水处理生物学》章节习题及答案06微生物的生理特性

华北理工《水处理生物学》章节习题及答案06微生物的生理特性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理特性1 细菌细胞中主要含有哪些成分?细菌需要哪些营养?各种营养物质的功能是什么?细菌细胞中最重要的组分是水,约占细胞总质量的80%,一般为70%~90%,其他10%~30%为干物质。

干物质中有机物占90%~97%左右,其主要化学元素是C、H、O、N、P、S;另外约3%~10%为无机盐分(或称灰分)。

应注意,不同微生物细胞化学组分不同;一种微生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其化学组分也不同。

微生物的营养要求在元素水平上都需要20种左右,且以碳、氢、氧、氮、硫、磷为主;在营养水平上则都在六大类的范围内,即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

提供细胞组分或代谢产物种碳素来源的各种营养物质称为碳源。

它的作用是提供细胞骨架和代谢物质中碳素的来源以及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异养微生物在元素水平上最适碳源适"C·H·O"型。

提供细胞组分中氮素来源的各种物质称为氮源。

它的作用适提供细胞新陈代谢中所需的氮素合成材料。

极端情况下(如饥饿状态),氮源也可为细胞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能为微生物生命活动提供最初能量来源的营养物质和辐射能,称为能源。

各种异养生物的能源就是碳源。

化能自养微生物的能源十分独特,它们都是一些还原态的无机物。

生长因子是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需,但不能利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

按微生物对生长因子的需要与否,可把它们分成生长因子自养型微生物、生长因子异养型微生物和生长因子过量合成型微生物三种。

无机盐或矿质元素主要为微生物提供碳源、氮源以外的各种重要元素。

无机盐类在细胞中的主要作用是:1)构成细胞的组成成分。

2)酶的组成成分。

3)酶的激活剂。

4)维持适宜的渗透压。

5)自养型细菌的能源。

6)无氧呼吸时的氢受体。

水在微生物细胞内有两种存在状态:自由水和结合水。

它们的生理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溶剂作用。

所有物质都必须先溶解于水,然后才能参与各种生化反应。

水处理生物学第五版复习资料全

水处理生物学第五版复习资料全

《水处理生物学》习题及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水处理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1)与水处理工程和环境水体水质净化、保持相关的生物种类的形态、生理特性及生态;(2)水中微生物种类间的相互作用;(3)微生物与水中污染物的相互作用关系;(4)水中污染物的生物分解与转化机理;(5)生物在水体净化与水处理中的作用机理与规律;(6)水中有害微生物的控制方法;(7)水处理微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等。

2 目前物种的命名都采用瑞典博物学家林奈创立的双命名法。

3 微生物有哪些基本特征?微生物除了具有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进化地位低等特点外,还具有以下特点:(1)种类多。

(2)分布广。

(3)繁殖快。

(4)易变异。

4 水生植物可分为:挺水植物、漂浮植物、浮叶根生植物和沉水植物四大类型。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1细菌:细菌是一类单细胞、个体微小、结构简单、没有真正细胞核的原核生物。

大小一般是几个μm。

2 以形状来分,细菌可分为哪几类?细菌的形态大致上可分为球状、杆状和螺旋状(弧菌及螺菌)3种,自然界中,以杆菌最为常见,球菌次之,螺旋菌最少。

3 细菌的细胞结构包括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简单说明这些结构及及其生理功能。

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和原生质两部分。

原生质位于细胞壁内,包括细胞膜(细胞质膜)、细胞质、核质和内含物。

细胞壁是包围在细菌细胞最外面的一层富有弹性的、厚实、坚韧的结构,具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不受损伤等多种功能。

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有:①保持细胞形状和提高细胞机械强度,使其免受渗透压等外力的损伤;②为细胞的生长、分裂所必需;③作为鞭毛的支点,实现鞭毛的运动;④阻拦大分子有害物质(如某些抗生素和水解酶)进入细胞;⑤赋予细胞特定的抗原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

细胞膜又称细胞质膜、质膜或内膜,是一层紧贴着细胞壁而包围着细胞质的薄膜(厚约7~8nm),其化学组成主要是蛋白质、脂类和少量糖类。

这种膜具有选择性吸收的半渗透性,膜上具有与物质渗透、吸收、转运和代谢等有关的许多蛋白质和酶类。

水处理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水处理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水处理生物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以下哪种微生物在水处理中起到硝化作用?A. 蓝藻B. 绿藻C. 硝化细菌D. 铁细菌答案:C2.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水处理中常用的消毒剂?A. 氯B. 臭氧C. 过氧化氢D. 硫酸铜答案:D3. 以下哪种生物在水处理中起到除磷作用?A. 轮虫B. 线虫C. 原生动物D. 细菌答案:C4. 以下哪种微生物在水处理中起到脱氮作用?A. 蓝藻B. 硝化细菌C. 反硝化细菌D. 铁细菌答案:C5. 以下哪种微生物在水处理中起到除臭作用?A. 蓝藻B. 硝化细菌C. 反硝化细菌D. 硫化细菌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在水处理中,____细菌通过硝化作用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

答案:硝化2. 反硝化作用是指在缺氧条件下,____细菌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的过程。

答案:反硝化3. 在水处理中,____是去除有机物的主要方法之一。

答案:生物降解4. 紫外线消毒是一种物理消毒方法,它通过破坏微生物的____来达到消毒效果。

答案:DNA5. 在水处理中,____是一种常见的除磷方法,通过生物作用将溶解性磷转化为不溶性磷。

答案:生物除磷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水处理中生物膜的作用及其形成过程。

答案:生物膜在水处理中起到生物过滤和生物降解的作用。

其形成过程包括:初始附着阶段,微生物附着在滤料表面;生长繁殖阶段,附着的微生物开始生长繁殖;成熟稳定阶段,生物膜达到一定厚度,形成稳定的生物膜结构。

2. 描述水处理中生物脱氮的过程。

答案:生物脱氮过程包括硝化和反硝化两个阶段。

硝化阶段中,氨氮首先被硝化细菌转化为亚硝酸盐,再转化为硝酸盐。

反硝化阶段中,反硝化细菌在缺氧条件下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从而实现脱氮。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水处理中微生物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答案:微生物在水处理中起到关键作用,包括有机物的降解、氮磷的去除、重金属的吸附等。

水处理生物学课后思考题解答

水处理生物学课后思考题解答

《水处理生物学》课后思考题解答第一章绪论1 "水处理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水处理生物学"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在与水中的污染物迁移、分解及转化过程密切相关的微生物、微型水生动物和水生/湿生植物,特别是应用于水处理工程实践的生物种类。

细菌等原核微生物在水处理工程中通常起着关键的作用,是水处理生物学研究的重点。

2 水中常见的微生物种类有哪些?水中的主要微生物分为非细胞生物(病毒)和细胞生物两种类型。

在细胞生物中又分为古菌、原核生物(如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真核生物。

真核生物又可细分为藻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等)、原生动物(分为肉足类、鞭毛类、纤毛类)、微型后生动物。

3 微生物有哪些基本特征?为什么?微生物除了具有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进化地位低等特点外,还具有以下特点:(1)种类多。

(2)分布广。

微生物个体小而轻,可随着灰尘四处飞扬,因此广泛分布于土壤、水和空气等自然环境中。

土壤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所以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很多。

(3)繁殖快。

大多数微生物在几十分钟内可繁殖一代,即由一个分裂为两个。

如果条件适宜,经过10h就可繁殖为数亿个。

(4)易变异。

这一特点使微生物较能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4 微生物命名常用的双名法的主要规定是什么?一种微生物的名称由两个拉丁文单词组成,第一个是属名,用拉丁文名词表示,词首字母大写,它描述微生物的主要特征;第二个是种名,用拉丁文形容词表示,词首字母不大写,它描述微生物的次要特征。

有时候在前面所述的两个单词之后还会有一个单词,这个单词往往是说明微生物的命名人。

5 水中小型动物和水生植物在水体水质净化中各起什么样的作用?小型动物多指1~2mm以下的后生动物,它们与水处理过程,特别是环境水体水质净化过程有密切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底栖小型动物寿命较长,迁移能力有限,且包括敏感种和耐污种,故常称为"水下哨兵",能长期检测有机污染物的慢性排放。

水处理生物学参考题修正版-(附答案)

水处理生物学参考题修正版-(附答案)

《水处理生物学》期末复习题库名词解释:(黑体的是老师在课上提到的名词解释,没有说一定要考)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PHB荚膜芽孢菌落黏液层菌胶团衣鞘鞭毛丝状细菌光合细菌蓝细菌核糖体底栖生物溶源现象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溶原性营养生长因子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复合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加富培养基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移酶新陈代谢发酵好氧呼吸呼吸链光合作用生长繁殖发育生物膜p127 质粒朊病毒转化接合转导基因重组基因工程生态系统种群群落生物圈土壤微生物区系互生关系共生关系拮抗关系寄生关系大型水生植物挺水植物漂浮植物浮叶根生植物沉水植物基质抑制作用共代谢生物去毒作用生物激活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生物浓缩生物积累生物放大硫化作用反硫化作用生物吸附活性污泥活性污泥丝状膨胀聚磷细菌有效氯水体富营养化入侵植物多污带α—中污带β-中污带寡污带生物毒性检测1。

PHB:是细菌所特有的一种碳源和能源贮藏物,不溶于水,溶于氯仿,可用尼罗蓝或苏丹黑染色。

2。

丝状细菌:铁细菌,硫细菌和球衣菌又常称为丝状细菌。

这类细菌的菌丝的体外面有的包着一个圆筒状的黏性皮鞘,组成鞘的物质相当于普通细菌的荚膜,由多糖类物质组成.3.光合细菌:简称PSB,是具有原始光能合成体系的原核生物总称。

4。

底栖生物:由栖息在水域底部和不能长时间在水中游动的各类生物所组成,是水生生物的一个重要生态类型。

5.原核微生物:指核质和细胞质之间不存在明显核膜,其染色体由单一核酸组成的一类微生物。

6.真核微生物:是一大类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的生物体7。

荚膜:荚膜是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围的一层粘液性物质,一般由糖和多肽组成,把细胞壁完全包围住。

8.芽孢:某些细菌在生活史的一定阶段细胞内会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壁厚,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结构,称为芽孢。

9。

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内)以母细胞为中心的,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特征的子细胞团。

水处理生物学 第五版 顾夏声 课后答案

水处理生物学 第五版 顾夏声 课后答案

水处理生物学思考题一、绪论1"水处理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水处理生物学"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在与水中的污染物迁移、分解及转化过程密切相关的微生物、微型水生动物和水生/湿生植物,特别是应用于水处理工程实践的生物种类。

细菌等原核微生物在水处理工程中通常起着关键的作用,是水处理生物学研究的重点3微生物有哪些基本特征?为什么?微生物除了具有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进化地位低等特点外,还具有以下特点:(1)种类多。

(2)分布广。

微生物个体小而轻,可随着灰尘四处飞扬,因此广泛分布于土壤、水和空气等自然环境中。

土壤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所以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很多。

(3)繁殖快。

大多数微生物在几十分钟内可繁殖一代,即由一个分裂为两个。

如果条件适宜,经过10h 就可繁殖为数亿个。

(4)易变异。

这一特点使微生物较能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二、原核微生物3细菌的细胞结构包括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简单说明这些结构及及其生理功能。

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和原生质两部分。

原生质位于细胞壁内,包括细胞膜(细胞质膜)、细胞质、核质和内含物。

细胞壁是包围在细菌细胞最外面的一层富有弹性的、厚实、坚韧的结构,具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不受损伤等多种功能。

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有:①保持细胞形状和提高细胞机械强度,使其免受渗透压等外力的损伤;②为细胞的生长、分裂所必需;③作为鞭毛的支点,实现鞭毛的运动;④阻拦大分子有害物质(如某些抗生素和水解酶)进入细胞;⑤赋予细胞特定的抗原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

细胞膜又称细胞质膜、质膜或内膜,是一层紧贴着细胞壁而包围着细胞质的薄膜(厚约7~8nm ),其化学组成主要是蛋白质、脂类和少量糖类。

这种膜具有选择性吸收的半渗透性,膜上具有与物质渗透、吸收、转运和代谢等有关的许多蛋白质和酶类。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为:①选择性地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送和交换。

武理工《水处理生物学》课后习题及答案06微生物的生理特性

武理工《水处理生物学》课后习题及答案06微生物的生理特性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理特性1 细菌细胞中主要含有哪些成分?细菌需要哪些营养?各种营养物质的功能是什么?答:细菌细胞中最重要的组分是水,约占细胞总质量的80%,一般为70%~90%,其他10%~30%为干物质。

干物质中有机物占90%~97%左右,其主要化学元素是C、H、O、N、P、S;另外约3%~10%为无机盐分(或称灰分)。

应注意,不同微生物细胞化学组分不同;一种微生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其化学组分也不同。

微生物的营养要求在元素水平上都需要20种左右,且以碳、氢、氧、氮、硫、磷为主;在营养水平上则都在六大类的范围内,即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

提供细胞组分或代谢产物种碳素来源的各种营养物质称为碳源。

它的作用是提供细胞骨架和代谢物质中碳素的来源以及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异养微生物在元素水平上最适碳源适"C·H·O"型。

提供细胞组分中氮素来源的各种物质称为氮源。

它的作用适提供细胞新陈代谢中所需的氮素合成材料。

极端情况下(如饥饿状态),氮源也可为细胞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能为微生物生命活动提供最初能量来源的营养物质和辐射能,称为能源。

各种异养生物的能源就是碳源。

化能自养微生物的能源十分独特,它们都是一些还原态的无机物。

生长因子是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需,但不能利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

按微生物对生长因子的需要与否,可把它们分成生长因子自养型微生物、生长因子异养型微生物和生长因子过量合成型微生物三种。

无机盐或矿质元素主要为微生物提供碳源、氮源以外的各种重要元素。

无机盐类在细胞中的主要作用是:1) 构成细胞的组成成分。

2) 酶的组成成分。

3) 酶的激活剂。

4) 维持适宜的渗透压。

5) 自养型细菌的能源。

6) 无氧呼吸时的氢受体。

水在微生物细胞内有两种存在状态:自由水和结合水。

它们的生理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 溶剂作用。

所有物质都必须先溶解于水,然后才能参与各种生化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处理生物学》课后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 "水处理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水处理生物学"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在与水中的污染物迁移、分解及转化过程密切相关的微生物、微型水生动物和水生/湿生植物,特别是应用于水处理工程实践的生物种类。

细菌等原核微生物在水处理工程中通常起着关键的作用,是水处理生物学研究的重点。

2 水中常见的微生物种类有哪些?水中的主要微生物分为非细胞生物(病毒)和细胞生物两种类型。

在细胞生物中又分为古菌、原核生物(如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真核生物。

真核生物又可细分为藻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等)、原生动物(分为肉足类、鞭毛类、纤毛类)、微型后生动物。

3 微生物有哪些基本特征?为什么?微生物除了具有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进化地位低等特点外,还具有以下特点:(1)种类多。

(2)分布广。

微生物个体小而轻,可随着灰尘四处飞扬,因此广泛分布于土壤、水和空气等自然环境中。

土壤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所以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很多。

(3)繁殖快。

大多数微生物在几十分钟内可繁殖一代,即由一个分裂为两个。

如果条件适宜,经过10h就可繁殖为数亿个。

(4)易变异。

这一特点使微生物较能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1 细菌的大小一般是用什么单位测量的?细菌的大小一般只有几个μm,故一般用μm测量。

2 以形状来分,细菌可分为哪几类?细菌的形态大致上可分为球状、杆状和螺旋状(弧菌及螺菌)3种,仅少数为其他形状,如丝状、三角形、方形和圆盘形等。

球状、杆状和螺旋状是细菌的基本形态。

自然界中,以杆菌最为常见,球菌次之,螺旋菌最少。

4 什么是革兰氏染色?其原理和关键是什么?它有何意义?1884年丹麦病理学家Hans Christian Gram提出了一个经验染色法,用于细菌的形态观察和分类。

其操作过程是: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然后酒精脱色,最后用蕃红或沙黄复染。

这就是最常采用的革兰氏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的机理一般解释为:通过初染和媒染后,在细菌细胞的细胞壁及膜上结合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大分子复合物。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含量较高和分子交联度较紧密,故在酒精脱色时,肽聚糖网孔会因脱水而发生明显收缩。

再加上它不含脂类,酒精处理也不能在胞壁上溶出大的空洞或缝隙,因此,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仍阻留在细胞壁内,使其呈现出蓝紫色。

与此相反,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较薄、肽聚糖位于内层且含量低和交联松散,与酒精反应后其肽聚糖不易收缩,加上它的脂类含量高且位于外层,所以酒精作用时细胞壁上就会出现较大的空洞或缝隙,这样,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就很易被溶出细胞壁,脱去了原来初染的颜色。

当蕃红或沙黄复染时,细胞就会带上复染染料的红色。

酒精脱色是革兰氏染色的关键环节。

脱色不足,阴性菌被误染成阳性菌;脱色过度,阳性菌可误染为阴性菌。

革兰氏染色法的意义在于鉴别细菌,把众多的细菌分为两大类,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5 简述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膜又称细胞质膜、质膜或内膜,是一层紧贴着细胞壁而包围着细胞质的薄膜,其化学组成主要是蛋白质、脂类和少量糖类。

整体细胞膜的结构,目前大家比较公认的是"镶嵌模型",其要点是:①磷脂双分子层组成膜的基本骨架。

②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中以多种方式不断运动,因而膜具有流动性。

③膜蛋白以不同方式分布于膜的两侧或磷脂层中。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为:①选择性地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送和交换。

②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

③合成细胞壁组分和荚膜的场所。

④进行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的产能基地。

⑤许多代谢酶和运输酶以及电子呼吸链组成的所在地。

⑥鞭毛的着生和生长点。

7 什么是菌落?将单个或少量同种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细胞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层)时,在适当的培养条件下(如温度、光照等),该细胞会迅速生长繁殖,形成许多细胞聚集在一起且肉眼可见的细胞集合体,称之为菌落。

准确地讲,菌落就是在固体培养基上(内)以母细胞为中心的、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特征的子细胞团。

8 什么叫菌胶团?菌胶团在污水生物处理中有何特殊意义?当荚膜物质融合成一团块,内含许多细菌时,称为菌胶团。

菌胶团是活性污泥中细菌的主要存在形式,有较强的吸附和氧化有机物的能力,在污水生物处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般说,处理生活污水的活性污泥,其性能的好坏,主要根据所含菌胶团多少、大小及结构的紧密程度来定。

9 简述放线菌的特点与菌落特征。

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它的细胞结构1 / 7与细菌十分相近,是细菌中进化较高级的类群,绝大多数放线菌是革兰氏阳性菌。

放线菌都是单细胞的个体。

细胞体内既没有叶绿素,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放线菌的菌丝分为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

大多数放线菌为异养型,靠营养菌丝吸收营养物质,营腐生生活。

大多数放线菌是好氧的,只有某些种是微量好氧菌和厌氧菌。

当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时,气生菌丝顶端长出孢子丝,形成孢子。

孢子散落出去,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成新的菌丝体。

放线菌菌落的总体特征介于霉菌与细菌之间,因种类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产生大量分枝和气生菌丝的菌种所形成的菌落。

形成的菌落质地致密、表面呈较紧密的绒状或坚实、干燥、多皱,菌落较小而不蔓延。

另一类菌落由不产生大量菌丝体的种类形成,粘着力差,结构呈粉质状,用针挑起则粉碎。

若将放线菌接种于液体培养基内静置培养,能在瓶壁液面处形成斑状或膜状菌落,或沉降于瓶底而不使培养基混浊;如以振荡培养,常形成由短的菌丝体所构成的球状颗粒。

10 简述丝状细菌的主要类型,它们的代谢特点及在给水排水工程中的作用。

丝状细菌主要有铁细菌、硫细菌和球衣细菌三种。

铁细菌一般都是自养型丝状细菌,它们一般能生活在含氧少但溶有较多铁质和二氧化碳的水中。

它们能将其细胞内所吸收的亚铁氧化为高铁,从而获得能量。

为了满足对能量的需要,必须氧化大量的亚铁,使之生成氢氧化铁。

这种不溶性的铁化合物排出菌体后就沉淀下来。

当水管中有大量的氢氧化铁沉淀时,就会降低水管的输水能力。

此外,铁细菌吸收水中的亚铁盐后,促使组成水管的铁质更多地溶入水中,加速钢管和铸铁管的腐蚀。

硫磺细菌一般也都是自养的丝状细菌。

它们能氧化硫化氢、硫磺和其他硫化物为硫酸,从而得到能量。

硫磺细菌在水管中大量繁殖时,因有强酸产生,对于管道有腐蚀作用。

球衣细菌是好氧菌。

它在营养方面对碳素的要求较高,反应灵敏,所以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能加速球衣细菌的繁殖。

此外球衣细菌对某些杀虫剂,如液氯、漂白粉等的抵抗力不及菌胶团。

球衣细菌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很强。

在污水处理设备正常运转中有一定数量的球衣细菌,对有机物的去除是有利的。

13什么是蓝细菌?其细胞特点如何?其与水质的关系如何?蓝细菌旧名蓝藻或蓝绿藻,是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但不形成叶绿体)、能进行产氧光合作用的大型原核生物。

蓝细菌的细胞是较典型的原核细胞。

蓝细菌的构造与G-细菌相似,细胞壁双层,含肽聚糖。

细胞除含叶绿素a外,还含有类胡萝卜素及藻胆蛋白等光合色素。

大多数蓝细菌的光合色素位于类囊体的片层中。

菌体多呈蓝绿色,但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菌体所含色素比例改变,可呈现黄、褐、红等颜色。

细胞中还有能固定CO2的羧酶体,在水生的细胞种类中常常有气泡。

蓝细菌与水体环境质量关系密切,在水体中生长茂盛时,能使水色变蓝或其他颜色,并且有的蓝细菌能发出草腥气味或霉味。

某些种属的蓝细菌大量繁殖会引起"水华"或"赤潮",导致水质恶化,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

14简述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的特点与异同。

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的、介于独立生活和细胞内寄生的最小的细胞生命形式,属原核微生物,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

其特点如下:1) 支原体是最小的营独立生活的繁殖单位,大小0.12~0.25μm之间,因而能通过细菌过滤器。

2) 因缺乏坚韧的细胞壁,胞浆外面被三层"单位膜"所包围,具有高度多样性。

3) 对青霉素不敏感,能被四环素或红霉素所抑制。

4) 能在无细胞的人工培养基上生长,在琼脂培养平板上形成"油煎蛋"状的菌落。

5) 其生长受到特异抗体的抑制。

6) 支原体非起源于细菌也不能回复成细菌。

7) 支原体与细胞膜有特殊的亲和力。

衣原体是仅在脊椎动物细胞内专营能量寄生的小型G-原核微生物。

曾一度把衣原体归入病毒。

个体微小,革兰氏染色阴性,多呈球形或椭圆形。

衣原体与病毒相比有以下不同特征:1) 衣原体相似于细菌,兼有RNA和DNA两种核酸。

2) 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3) 具有细菌型细胞壁(但不含肽聚糖)。

4) 有核糖体。

5) 具有一些代谢酶类。

6) 抗菌药物可抑制其生长。

立克次氏体是一类专性寄生于真核细胞内的G-原核微生物。

它与支原体的区别是有细胞壁但不能独立生活;与衣原体的区别在于细胞较大、无滤过性和存在产能代谢系统。

第四章真核(微)生物6什么是霉菌?霉菌的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有什么特点,其功能分别是什么?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一个俗称,意为"会引起物品霉变的真菌",通常指菌丝较发达而又不产生大型子实体结构的真菌。

霉菌的营养菌丝伸入营养物质内摄取营养,气生菌丝伸入空气中形成孢子和释放孢子。

2 / 78比较细菌、放线菌、霉菌和酵母菌菌落的特征。

11藻类对水环境与给水工程有哪些影响?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影响水环境质量。

藻类具有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功能,在氧化塘等生物处理工艺中利用菌藻共生系统,其中藻类产生氧气可被好氧微生物有效利用,去氧化分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一样一方面可收获大量有营养价值的藻类,另一方面也净化了污水。

天然水体自净过程中,藻类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藻类对给水工程有一定的危害性。

当它们在水库、湖泊中大量繁殖时,会使水带有臭味,有些种类还会产生颜色。

水源水中含大量藻类时会影响水厂的正常水处理过程,如造成滤池阻塞。

水中即使含有数量很少的黄群藻,也能产生强烈的气味而使水不适于饮用。

12水处理中常见的原生动物有哪几类?它们在污水处理中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污水处理中常见的原生动物有三类:肉足类、鞭毛类和纤毛类。

原生动物在水体净化与废水处理中的应用1) 净化水质作用动物性营养型的原生动物吞食细菌、有机物颗粒,因此促进了水质净化作用。

2) 促进生物絮凝作用草履虫等纤毛虫具有生物絮凝作用,促进水体澄清作用。

3) 作为水质处理的指示生物由于鞭毛虫、肉足虫、游泳型纤毛虫与固着型纤毛虫对生存的水质有一定要求。

其数量的增多、减少,可反映水体的水质好坏。

同时原生动物个体较大,易于观察与分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