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海上无线电管理

合集下载

WW水上无线电通信管理规则

WW水上无线电通信管理规则

WW水上无线电通信管理规则
WW水上无线电通信管理规则,是指为确保全球水上无线电通信的正常进行而制定的相关管理规则。

它主要由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和管理,旨在确保船舶和海岸站之间的通信
无线电设备和使用方式的正确操作和维护。

WW水上无线电通信管理规则主要涵盖以下方面:
一、航海电台的安装和使用规定。

船舶应该配备相应的航海电台和通信设备,以确保在水上通信中的有效性。

此外,还需要提供相关的人员和许可证来确保正常的使用。

二、无线电通信协议。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通信协议和语言有所不同,WW水上无线电通信管理规则提供了一套统一的国际水上通信协议和语言,以确保海上通信之间的有效性和精确性。

三、无线电通信频率的分配和规定。

为了避免不同船舶和海岸站之间的干扰和混乱,WW水上无线电通信管理规则指定了特定的频率和使用范围,以确保无线电通信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四、紧急通信管理。

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恶劣的海上条件,都需要作出紧急呼叫和应答。

WW水上无线电通信管理规则提供了紧急呼叫和应答流程,以确保快速和有效的紧急响应和救援行动。

五、船舶之间的通信管理。

船舶之间的通信是水上通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WW水上无线电通信管理规则指定了船舶通信的协议和语言,以确保船舶之间的有效和安全的通信。

WW水上无线电通信管理规则对整个国际水上货运和通信行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确保正确的无线电设备的安装和使用,无线电通信协议的统一,不同频率的分配和规定,以及紧急通信管理和船舶之间的通信管理,可以确保水上通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一步保护了整个国际贸易和运输的利益。

无线电技术在船舶航行中的应用研究

无线电技术在船舶航行中的应用研究

无线电技术在船舶航行中的应用研究一、引言随着无线电技术的发展,船舶航行中的无线电技术应用也得到了不断地发展。

无线电技术在船舶航行中的应用,对提高船舶航行的安全、效率和航行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无线电技术在船舶航行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探讨。

二、无线电技术在船舶航行中的基本应用无线电技术主要应用于船舶导航、通信、观测和监控等方面。

以下是无线电技术在船舶航行中的基本应用。

2.1 船位导航船舶导航是船舶安全和准确航行的关键。

现代船舶导航系统采用卫星导航技术,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高稳定性等优点。

当前,GPS是最为常用的卫星导航系统。

通过GPS系统将卫星信号接收设备安装在船舶上,可以实现船舶的位置确定。

2.2 通信系统在船舶航行中,通信方法包括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

无线电通信技术是船舶最常用的通信方式。

在船舶无线电通信系统中,VHF和HF是最主要的通信频段。

其中,VHF主要用于短距离通信,HF主要用于远距离通信。

海事卫星通信系统也被广泛应用于船舶通信中。

2.3 观测和监控系统无线电技术在船舶观测和监控系统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船舶雷达、气象预报、测深仪和水文测量仪等方面,这些设备可以实现船舶的可视范围内水面情况的观测和对海域环境变化的监控。

三、无线电技术在船舶灾害中的应用在船舶航行中,灾害是随时可能发生的。

无线电技术在船舶灾害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救援行动的效率,而且可以保障船员的人身安全。

3.1 船舶紧急通信船舶在遇到灾害时需要及时通知其他船舶或救援机构。

因此,船舶应配备紧急通信设备,例如EPIRB和SART。

在船舶灾害中,这些设备可以通过信标进行跟踪,从而提高救援行动的效率。

3.2 无线电救援船舶在遇到灾害时,如果无法得到及时的救援,就会给船上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因此,无线电技术在船舶救援中则显得尤为重要。

船舶可以通过无线电通信向救援机构发出求救信号,从而寻求帮助。

四、未来的发展趋势无线电技术在船舶航行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中外海军在无线电频谱管理研究中的成就

中外海军在无线电频谱管理研究中的成就

中外海军在无线电频谱管理研究中的成就第一节:介绍无线电频谱管理是现代海军作战中的重要领域,它涵盖了通信、雷达、导航等各个方面。

中外海军在无线电频谱管理研究中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一主题。

第二节:中外海军的无线电频谱管理研究现状1. 我国海军在无线电频谱管理研究方面的成就我国海军在无线电频谱管理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我国海军在雷达技术方面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不断提高雷达系统的性能和抗干扰能力。

我国海军还致力于研发通信系统,提高通信保密性和抗干扰能力。

2. 外国海军在无线电频谱管理研究方面的成就除了我国海军,许多其他国家的海军也在无线电频谱管理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

美国海军在通信系统和雷达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俄罗斯海军在电子对抗和频谱管理方面也有着深厚的研究积淀。

第三节:无线电频谱管理在海军作战中的应用1. 通信系统无线电频谱管理对海军的通信系统至关重要。

通过对频谱的合理规划和管理,海军可以保证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保密性。

2. 雷达技术雷达技术是海军舰船探测和跟踪目标的重要手段。

通过无线电频谱管理研究,海军可以提高雷达系统的性能,增强对目标的探测和追踪能力。

3. 电子对抗电子对抗是现代海军作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合理利用无线电频谱,海军可以进行有效的电子对抗,干扰敌方通信系统和雷达系统。

第四节:总结和展望通过对中外海军在无线电频谱管理研究中取得的成就进行全面综合,我们可以看出,无线电频谱管理对海军作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无线电频谱管理的研究也将不断深入,为海军作战提供更加可靠和先进的技术支持。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我的文章写手,我对无线电频谱管理在海军作战中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理解。

我认为中外海军在这一领域的成就为海军作战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支撑,无线电频谱管理的研究将在未来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通过以上综合的文章内容,你将能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中外海军在无线电频谱管理研究中的成就,而我也会根据你提供的指定主题进行详细讨论和分析。

看不见的战线 看得见的守护——水上无线电秩序管理专项整治开拓监管新局面

看不见的战线 看得见的守护——水上无线电秩序管理专项整治开拓监管新局面

看不见的战线 看得见的守护——水上无线电秩序管理专项整治开拓监管新局面次,纠正违法船舶1.78万艘次,实施行政处罚8 275起,列入协查船舶205艘次,列入重点跟踪船舶24艘次,约谈航运公司602家。

通过集中治理,水上无线电管理长期存在的恶意实施信号干扰、释放虚假船舶信息、“一码多船”以及“一船多码”等乱象得到有效遏制,极大改善了水上无线电通信秩序和通信环境,从源头上保障了为趋于平缓并逐步下降;由0.42%下降至0.25%;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信息异常量即船息、水上移动通信业务标识据库、无线电数据库信息不符比例由10.57%下降到2.38%。

主动作为 水上无线电管理秩序明显改善◆ 2020年6月23日,闵行海事局指挥中心电子巡航时发现“华运XXX”轮违规占用航道行驶,致电该船后,船长表示该船近期一直停靠在安徽芜湖,并提供现场视频自证,还反映AIS近半年轨迹信息与实际不符。

经过20多天的严盯死守,执法人员于2020年7月13日查获“中南XXX”轮套用“华运XXX”轮AIS设备静态信息、配员不足等多项违法行为。

得知该情况后,“华运XXX”轮船长向闵行海事局送来感谢信,表达对海事部门的感谢。

这也是水上无线电秩序管理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直属海事系统获得行政相对人的第一封书面感谢信。

Invisible Battle Line, Visible GuardDOI:10.16831/j.cnki.issn1673-2278.2021.02.002◆ 2020年7月29日,日照海事局联合北海航海保障中心、日照无线电管理处等部门开展辖区无线电集中检查行动,发现辖区海域存在一个信号强烈、位置稳定的AIS伪基站,并初步锁定其位于日照北部山海天海域附近。

检查组采用专业设备检测、无人机实地勘察,发现排查结果与伪基站信号位置存在矛盾,基本确认该伪基站发送了虚假位置信息,随后通过逐个消除可疑位置点,推定伪基站位于青岛董家口港区附近。

浅谈海上通信中宽带无线网的应用

浅谈海上通信中宽带无线网的应用

浅谈海上通信中宽带无线网的应用近些年来,世界各国经济都在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增强,轮船、航空等成了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相关企业也更加重视轮船航空等的出行安全,希望能够对船舶航行情况实时监控,这样才能在出现意外时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保证乘客人身安全。

由此,交互性强、可视性好的通信系统就成了各航运企业的必需通信手段。

近些年来,航运事业正处在一个顺风顺水的发展阶段,为了保证海上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航运企业引入了大量新的陆上通信手段和技术,促进了水陆通信的完美融合,例如INMASAT-F系统及Fleet-Broadband海事宽带网的研发,之前海上通信所使用的是海事卫星,它不仅体型轻巧、便于携带,而且安全性能十分高,完全不用担心传输的信息会被窃取,覆盖范围甚至可达整个地球,是一种高质量高效率的通信系统,INMASAT-F系统在其基础上又将宽带数据网络通信能力进一步扩大,新增了如话音通信等许多功能,使得船上信息传输效率获得极大的提高,保证了航运企业岸船之间信息的安全快速交换,促进了海上移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实现。

1 宽带无线的特点1.1 宽带无线的技术标准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即全球微波互联接入。

它的核心内容是IEEE 802.16系列宽频无线标准。

WiMAX是一项新兴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能提供面向互联网的高速连接,数据传输距离最远可达50km。

WiMAX还具有QoS保障、传输速率高、业务丰富多样等优点。

这个系列标准未来会朝着两个方面发展:一是固定宽带无线技术;二是移动宽带无线技术。

1.2 WiMAX技术特点WiMAX技术虽然投入运行的时间不长,但是较之传统无线通信技术具有十分多的优势,面向互联网的连接速度十分快且效率高,虽然是后起之秀,但在通信领域绝不会逊色。

1.2.1 传输距离远,接入速度高。

WiMAX采用OFDM技术,对于多种同时进行的干扰都有十分有效的对抗能力;同时它采用的编码调制技术都是结合自身特点进行自适应调节的,且覆盖范围十分广泛,传输速率也十分快;它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随着信道动态的变化自主调整发射功率大小,使得WiMAX的覆盖范围更加广泛的同时,还能使得其接入速率更高。

《水上无线电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水上无线电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水上无线电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水上无线电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交通行业水上无线电管理,维护水上无线电空中电波秩序,有效利用无线电频谱资源,保证水上无线电业务的正常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交通行业使用水上无线电专用频率,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研制、生产、进口、销售和维修水上无线电发射设备,以及使用辐射无线电波的非无线电设备,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职责第三条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规定的职责,负责无线电管理工作。

交通运输部无线电管理机构在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的业务指导下,负责交通行业无线电管理工作。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在交通运输部无线电管理机构的指导下,负责交通行业水上无线电监督管理工作。

各级海事管理机构在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的指导下,负责水上无线电监督管理、频率监测等工作。

各直属海事局及其分支机构,按照职责权限,负责水上无线电行政许可工作。

第四条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交通运输部无线电管理机构建立交通行业水上无线电管理联合工作机制。

交通运输部无线电管理机构建立健全交通行业水上无线电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全国交通行业无线电频率保护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和各级海事管理机构建立健全水上无线电联合工作机制,共同开展水上无线电专用频率管理、干扰查处、无线电监测等工作。

第五条交通运输部无线电管理机构水上无线电数据活动和数据安全监管工作交通运输部无线电管理机构统筹建立全国统一的交通行业水上无线电管理服务平台、无线电台站数据库、无线电监测系统。

第三章无线电频率管理第六条水上无线电专用频率是指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根据《无线电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分配给交通行业,专门用于水上移动、水上无线电导航等业务的频率,具体频率由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另行发布。

船舶无线电规则

船舶无线电规则

船舶无线电规则船舶无线电规则是指在海上航行中,船舶之间的通信所需遵守的一系列规定和标准。

这些规则的目的是确保船舶通信的安全、高效和有序进行,以保障航行安全和海上通信的顺利进行。

船舶无线电规则的制定是为了解决海上航行中的通信问题。

无线电通信在航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用于船舶之间的通信,还可以用于与岸上的通信基站进行联系。

通过无线电通信,船舶可以接收到天气预报、导航警告、救援信息等重要信息,同时也可以与其他船舶进行通讯,进行航行信息的交流和共享。

船舶无线电规则的内容包括了无线电通信的频率、通信方式、通信协议等方面的规定。

首先,规定了不同类型的船舶应使用不同的无线电频率进行通信,以便在通信中避免频率干扰和冲突。

其次,规定了船舶之间的通信方式,包括语音通信、电报通信和数据通信等多种方式。

同时,还规定了通信中的礼仪和规范,如应使用船舶的呼号进行通信、应使用标准的语音通信格式等。

船舶无线电规则的遵守对于航行安全至关重要。

在海上,船舶之间的通信是保障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船舶可以通过无线电通信向其他船舶发送警告信息,如遇到危险情况或需要救援时,可以及时向其他船舶发出求救信号,以获得援助。

同时,船舶也可以通过无线电通信接收到其他船舶发出的安全警告信息,以便及时调整航行计划和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航行安全。

船舶无线电规则的遵守还可以提高通信的效率和有序性。

通过规定不同类型的船舶使用不同的频率进行通信,可以避免频率干扰和通信冲突,保证通信的清晰和稳定。

同时,通过规定通信的方式和规范,可以避免通信中的混乱和误解,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和理解。

船舶无线电规则是为了保障航行安全和海上通信的顺利进行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标准。

遵守这些规则可以确保船舶之间的通信安全、高效和有序,提高航行的安全性和效率。

船舶无线电规则的遵守是每一位海员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也是航海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通过遵守无线电规则,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无线电通信技术,保障航行安全和海上通信的顺利进行。

建设海上无线电通信长效安全机制浅谈

建设海上无线电通信长效安全机制浅谈
认识 。

矛盾更加突出。 海上无线电管理除有其较强 的专业性外 更有其 水上管理
的特殊性 ,且涉及 内容 多 ,范 围广 ,管理层 面复 杂。对海事管
理部 门来讲 ,海上无线 电通信管理主要依据 的法律 法规除 《 条
1 明确 管理职 责 ,理顺 管 .
例》外 另有 《 中华人民共和 国海上安全交通法》 ( 以下 简称
维普资讯
编者按 :
水 上无线 电通信 的畅通 事关人 民生命财产安全 关系重大。本 文作者较深入 地分析 了当前我国水上 无线 电管理工作 中存在 的问题 并结合实际工作 中的经 验 提 出了 自己的思 考和见 解。2 O 年 是无线电 O7 管理水上电磁环境整顿工作 的关键一年 ,期望本文能为该项工作的推进 .带来一些借鉴和 启迪 。
( )相关法律法规相对滞后 、缺位 1
目前我国无线 电管理相 关的法律仅有 《 中华人民共和 国共
展。为确保海 上遇 险和安全通信信息 的畅 和 中无线 电管理条例》 ( 下文简称 《 条例》 )和 《 中华人 民共 通 ,确保海上航行 安全 ,2 0 年 交通部 06 和 国刑法》 、 《 治安管理处 罚法》 中的个别相关条款 ,而 《 条
当前 .相关交通 、海事等主管部 门在 法 ,谈 几 点 体 会 。
( )加 强 与地方 无线 电管 理部 门的 合作 ,共 享资 1
源,优势 互补 ,创建和谐的工作机制 。
在海上无线 电管理工作 中,海事 部门应与地方无线 电管理
对于突发性 的水上无线 电干扰 ,源自事 系统没有相应的监管设备 ,无法查 找干扰 j部 门 明确工作责任 和工作程序 ,相互 支持 ,共享资源 .建立起 源 .只能求助于地方无线 电管理部 门。但 j优 势互补 .分工合作的水上无线电管理机制 。 与地方无线电管理部 门的有效应急反应机 { 2 0 年 ,为维护 无线 电通信秩序 ,保 障2 0 年 国际帆船赛 06 0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海上无线电管理
宁德市无线电监测分站马仁强
1海上无线电管理的特点
如何加强海上无线电业务管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无线电管理部门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

本文结合福建宁德海上无线电业务管理状况以及近来海上无线电监测的实践
与体会,从技术角度出发对海上无线电管理进行探索。

船舶电台是海上通信必不可少的工具。

虽然目前我国公众移动通信系统在近海范围内已实现覆盖,但通讯距离远、直接呼叫、操作简单等特点,决定了船舶电台依然是海上渔业生产和交通运输船舶主要的通信手段。

同时,管理指挥调度、安全救助、气象等公共信息服务也主要依靠船舶电台来实现。

2海上无线电管理的难点
从无线电台站管理的角度出发,目前海上无线电管理难点之一是非法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现象严重。

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船舶电台一般是制式电台,多为直接配备在船舶上,造成船主主动设台意识不强;二是用户法律意识淡泊,存在“非法设台较为普遍、法不责众”的心理。

以宁德市为例,截止2010年底,交通航运船舶总数248艘,仅10艘办理船舶电台执照,办证率不足4%;渔业生产船舶总数1500艘,仅250艘办理船舶电台执照,办证率仅达17%。

从无线电频率管理的角度出发,我国无线电频率资源目前采用的是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不同部门根据各自业务需求使用不同频段的频率,但这对海上频率资源的管理却并不适宜。

“近海渔业安全救助通信网”在全国统一使用33MHz作为呼叫频道,而海事部门则将VHF16频道(156.8MHz)作为水上移动VHF无线电
话业务的国际遇险、安全和呼叫频率。

根据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对救助渔船的统计和交通海事部门对近年涉及渔船事故的调查和
分析,很大一部分事故原因是渔船与商船的通信设备之间使用不同通信频率而无法匹配,造成海上渔业船舶和交通船舶在航线交会时无法联络。

从维护无线电波秩序的角度出发,水上无线电通信秩序混乱也是当前无线电管理难点之一。

国际遇险安全通信频率即VHF16频道被占用的现象比较普遍,它不仅影响港口指挥和船舶管理,严重的还造成遇险船舶求救信号无法传递,危及船舶航行安全。

而由于种种原因,无线电管理部门在海上行政执法力度有限。

从外部总体环境上看,缺少海上交通工具制约海上执法工作正常的开展,从无线电管理内部角度分析,人力不足、海上执法取证手段有限等因素,使得无线电管理人员难以对海上私设电台、乱用频率和违反通规通纪等问题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

从无线电技术支撑的角度出发,技术监管手段不足是海上无线电管理薄弱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海上超短波监测网尚未形成,我们常用两种方法开展海上无线电监测:一是利用监测车在海岸边或利用可搬移站及便携监测设备在海岛开展频率监测工作。

另一种方法是将仪器安装在租用的船舶上开展海上航行测试。

两种方法效果均不理想,难以全面、有效地反映海上无线电台真实使用情况。

技术手段是无线电管理的基础,海上无线电监测的对象是处于航行状态的船舶,常规的监测设备虽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监测船舶电台的使用情况,但其局限性较大。

图1海上无线电监测定位模拟效果图
为了更好说明海上无线电监测情况,现在我们根据目前监测设备的性能模拟开展海上无线电监测工作的实际效果,如图1所示,两条线为模拟监测站测向线。

虽然通过定位算法,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某信号源位置,但考虑到测向设备和环境影响等因素,无法核实该点是否存在船舶或电台,即使该位置确实存在船舶,也无法获得船名、呼号、行驶轨迹及目的地等信息。

毕竟海上无线电台站的设置与信号传播有自己的特点,目前的无线电监测设备用于海上监测时,只能在宏观上提供频率占用度信息,无法获得船舶电台具体信息,其测试结果无法对海上台站管理和行政执法等无线电业务需求提供有效地支持和帮助。

根据多年海上无线电管理经验,我们总结出陆地与海上无线
电台站比对情况如下表:
3加强海上无线电管理需要新的专用技术手段
随着我国海洋渔业捕捞和航运经济的快速发展,船舶电台的使用也越来越多,特别是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简称AIS系统)的大面积推广,使得海上无线电频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海上信息传输显得更为重要,加强海上无线电管理工作势在必行。

但滞后的海上无线电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困扰海上无线电业务管理工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有必要建设有别于陆地无线电监测网的沿海无线电监测网,并根据海上无线电管理业务的特殊环境对无线电监测系统提出特殊需求。

除了硬件及外观上需要考虑海上抗风、抗盐碱腐蚀等问题外,从业务角度考虑,无线电监测系统功能上应能实现在海上无线电台〔站〕动态管理与比对、远距离完成行政执法取证等。

根据实际海上无线电监测结果分析,笔者认为海上无线电监
测与陆地上无线电监测侧重点应有所不同,海上无线电监测设备架设的地理位置决定其很难为多个部门提供多频段服务。

沿海和海上监测到的无线电信号一般集中在水上业务信道、广播电视信道、公众移动通信信道。

由此可见,海上无线电监测设备在功能上不应追求多而全,所使用的设备应当侧重于满足海上无线电业务频段工作的需要。

海上无线电监测最大的难度是发射信号的台站位置不明确,并且随时间动态变化。

而海上信号发射位置又与船舶动态信息息息相关,但目前船舶动态信息却未能得到有效的整合。

军事部门掌握军事船艇动态,海事部门掌握国际航行船舶和大吨位中国籍船舶动态,渔业船舶的动态主要由渔船所在地乡(镇)政府或村委会掌握。

AIS系统的推广这将为无线电监测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如果无线电管理部门能够发挥跨部门管理优势,将AIS船舶防碰撞系统相关的船舶信息整合到无线电监测平台上,通过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就可以更有效地发挥无线电监测系统的应急管理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