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世界文化遗产价值的世界文化遗_省略_地的管理与监测_以敦煌莫高窟为例_樊锦诗
敦煌莫高窟的文化遗产价值与保护策略研究

敦煌莫高窟的文化遗产价值与保护策略研究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最为辉煌的一璀璨明珠。
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境内,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自从被发现以来,莫高窟一直以其丰富的艺术内涵和历史文化价值吸引着全球的目光。
本文将就敦煌莫高窟的文化遗产价值以及保护策略展开研究。
一、文化遗产价值1. 艺术造诣敦煌莫高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艺术技艺闻名于世。
在艺术表现形式上,莫高窟综合了佛教、印度、中亚和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等多种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敦煌风格。
壁画、彩塑和石窟构造相融合,呈现出千姿百态的佛教形象和场景,构建了一个独一无二的艺术殿堂。
2. 历史文化意义敦煌莫高窟所展现的佛教艺术不仅仅是艺术的极致表达,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壁画内所绘制的佛教经典和宗教故事,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宗教、历史、文化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莫高窟的历史文化意义不仅局限于中国,还对于世界文化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3. 学术研究价值敦煌莫高窟是世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从壁画上刻画的服饰、建筑、交通工具等细节来看,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的文化面貌。
同时,莫高窟内所藏的文献文物,如《道统正宗记》、《夏兰转化经》等,对于我国历史和文化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二、保护策略1. 人员培训为保护敦煌莫高窟的文化遗产,首先需要大量培养专业的人才。
这些人才应该包括考古学家、艺术专家等,他们将有能力进行遗址的研究、壁画和文物的保护与修复等。
同时,需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保护与修复技术水平。
2. 环境保护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以及彩塑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尤其是光线、湿度和温度等因素,都有可能对其产生损害。
因此,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需要建立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
如控制游客的数量,限制入内时间和频率,以减少人为因素对莫高窟的破坏。
3. 文物保护针对敦煌莫高窟内的壁画、彩塑和文物,应制定相应的保护计划。
文化传承的典型事例

文化传承的典型事例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连接历史与现在的纽带,承载着民族的
智慧、信仰和价值观。
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文化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典型的文化传承事例。
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著名的石窟艺术宝库,位于甘肃省敦煌市。
敦煌莫高窟建立
于公元4至14世纪,历经千年风雨,仍矗立在黄河之滨,见证着古代文化的辉煌。
艺术价值
莫高窟保存了大量的佛教壁画、石刻和经卷,展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精湛技艺
和宗教信仰。
这些壁画在细致的线条描绘和丰富的色彩运用上令人叹为观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精神。
文化传承
自古以来,敦煌莫高窟一直是中国文化传承的象征之一。
通过对其艺术作品的
研究和保护,不仅让后人了解古代文明,更是传承和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旅游价值
敦煌莫高窟也是中国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通
过旅游的方式,人们能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到古代壁画带来的震撼和魅力。
结语
敦煌莫高窟作为中国文化传承的典型事例,展现了中国古代艺术和智慧的璀璨,也启示着我们要珍惜、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通过这样的文化遗产,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坚定文化自信,继承传统,开创未来。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以敦煌莫高窟为例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以敦煌莫高窟为例在保护与开发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方面,敦煌莫高窟可以被视为一个经典案例。
作为世界遗产之一,莫高窟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
然而,如何在旅游开发中兼顾文化保护,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问题。
敦煌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始建于公元4世纪,是中国最著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
莫高窟内保存有大量的壁画、雕塑和经卷等文化遗产,展示了千年前的中国佛教文化和艺术风格。
然而,由于时间的推移,自然灾害和人为盗窃等原因,莫高窟的文化遗产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危险。
为了保护莫高窟的文化遗产,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了对莫高窟的保护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严厉打击文物犯罪行为。
同时,对莫高窟进行了维修和保养工作,对已经损坏的壁画进行了修复和保护。
此外,敦煌研究院对莫高窟进行了全面的科学研究,为文物保护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在保护的同时,敦煌莫高窟也积极开展旅游开发工作。
通过旅游开发,提高了莫高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文物保护筹集了资金。
敦煌市政府大力推动旅游业发展,建设了相关的旅游设施和配套服务,提供了便利和舒适的旅游环境。
同时,规定了莫高窟的游览时间和人数限制,以减少游客对文物遗产的损害。
然而,在旅游开发中保护文化遗产并非易事。
由于莫高窟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游客数量不断增加,给文物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
过多的游客不可避免地会对狭小的洞窟内壁画造成磨损和污染。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敦煌莫高窟采取了分流游客的策略,将游客分成几个时间段进行游览。
此外,还加强了对游客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文明素质和保护意识。
除了保护与开发的问题,敦煌莫高窟还面临着其他挑战。
例如,如何平衡景区商业化与文化保护的关系,如何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等。
目前,敦煌莫高窟在商业化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过度商业化、收费合理性等,都需要进一步改进和调整。
总之,保护与开发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是一项复杂的任务。
敦煌莫高窟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解读古代艺术之美

敦煌莫高窟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解读古代艺术之美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艺术瑰宝之一,位于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境内,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莫高窟内保存了大量的佛教艺术品,其壁画和彩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主题内容而闻名于世。
然而,由于岁月的侵蚀和自然灾害的影响,莫高窟的保护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莫高窟的艺术之美,现代科技手段被应用于数字化保护和传承工作,为人们解读古代艺术提供了全新的途径。
数字化保护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文物进行高精度扫描、数字化重建和虚拟展示的一种保护方式。
在敦煌莫高窟的数字化保护中,先进的激光扫描技术被运用于对壁画和彩塑进行非接触式扫描,将其精确还原为电子模型。
通过这种方式,莫高窟的艺术品得以在数字化平台上得到真实再现,这为后续的传承和研究提供了便利。
数字化保护不仅能够保留文物的原貌,更重要的是提供了更多样的传承利用方式。
传统的壁画和彩塑只能在实地参观时欣赏,而数字化平台的出现使人们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欣赏到莫高窟的艺术之美。
同时,数字化还使得艺术作品得以更好地传播和推广,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学习。
在数字化平台上,人们可以通过放大、旋转等操作,更加全面地观察和研究壁画和彩塑的细节,从而对古代艺术的审美和技法有更深入的了解。
除了数字化保护,现代科技手段还可以用于解读古代艺术。
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宗教信息。
传统的艺术研究通常需要艺术专家对文物进行深入的解读和研究,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更加直观和全面的解读途径。
以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为基础的数字化技术,可以对莫高窟的壁画进行色彩、结构、样式等方面的分析和比较,从而发现其中蕴含的艺术规律和意义。
此外,文本挖掘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以对莫高窟内刻写的佛经和题记进行自动识别、翻译和分析,为人们揭示其中蕴含的诗歌、故事和思想。
这些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研究的效率,也为解读古代艺术提供了专业而全面的支持。
文化遗产保护案例

文化遗产保护案例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以下是几个成功的文化遗产保护案例。
1. 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佛教艺术遗产之一,保存了大量唐代至宋代的壁画、彩塑和经书。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中国政府于2011年启动了“敦煌莫高窟数字化保护与研究工程”,通过数字技术对莫高窟内外进行了全面的监测和保护。
2. 衡山大佛寺
衡山大佛寺是中国南方最大的佛教建筑群之一,建于公元401年,是中国古代建筑和雕刻艺术的杰出代表。
为了保护这一文化遗产,政府和社会力量联合起来,进行了全面的修缮和保护工作,同时加强了对游客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了大佛寺的安全和完整。
3. 漓江风景区
漓江风景区是中国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以其壮丽的山水风光和独特的民俗文化而闻名。
为了保护这一天然文化遗产,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环保措施,禁止污染和开发,加强游客教育和管理,保证了漓江的清澈和美丽。
以上案例表明,文化遗产保护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参与,通过数字技术、修缮和管理等多种手段进行全面保护,确保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 1 -。
敦煌莫高窟的文化价值与意义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与借鉴

敦煌莫高窟的文化价值与意义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与借鉴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是公元4世纪至14世纪的佛教艺术宝库,以其独特风格和丰富的内容闻名于世。
莫高窟内有数千个洞窟,壁画、塑像和经书等文物遗存丰富多样,展现了古代中国佛教的发展历程和艺术成就。
敦煌莫高窟的文化价值与意义不仅限于历史和艺术领域,它也对现代社会具有启示与借鉴价值。
首先,敦煌莫高窟展示了千年以来的文化传承与交流。
莫高窟的壁画和文物中融合了印度、波斯、中亚等多个文化元素,反映了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和交流。
这种多元文化的交融对现代社会提供了启示,即文化传承和交流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现代社会应该重视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尊重和保护不同文化的传统和价值,促进文化的对话和交流,实现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其次,敦煌莫高窟呈现了中国古代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莫高窟内的壁画和雕塑描绘了佛教教义、佛陀传记以及修行者的境界,展示了佛教信仰的深度和广度。
这对现代社会提供了借鉴,即培养人们的精神追求和内在修养。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功利主义倾向使得人们渴望一种深刻的内在体验和精神满足。
敦煌莫高窟的佛教艺术与修行理念可以启发人们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提升个体的精神境界和素养。
此外,敦煌莫高窟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人文价值。
莫高窟壁画不仅反映了佛教的发展历程,也记录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这些壁画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中国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社会结构、服饰风俗等。
这对现代社会提供了历史的参考和经验教训。
了解和研究历史可以帮助我们认清过去的错误与成就,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面对当下和未来,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智慧和方向。
最后,敦煌莫高窟的保护与传承对现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莫高窟壁画和文物的保存、修复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和综合性的工程,需要综合运用文物保护、考古学、修复技术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
这对现代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现代社会应加强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提升专业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注重技术创新和传承经验的总结,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宝贵的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简介作文十篇

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简介作文十篇敦煌莫高窟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历史最长久、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佛教和石窟艺术宝库。
它真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简介作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简介作文一敦煌莫高窟具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
为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坐落于河西西端的敦煌,建于秦天王苻坚时期,经历了北,隋,唐,西夏,元朝等历代的扩大兴建,规模宏大。
与山西大同云石窟,河南洛阳石窟,甘肃水麦积山石窟,合称中国四大石窟。
占地面积约是108个篮球场那么大,平均海拔约1334米。
内附有壁画,其中音乐主题的洞窟就有200多个,绘有多种乐器,绘有不同类型的乐队共500组,各类乐器40余种,共4500多件。
壁画中也会有人物画,山水画,装饰画等多种图案,这些图案都展现了,近千年来中国古代音乐史发展变化,提供了珍贵的财物。
其中一些洞窟,存了中国宋代以前即10世纪内容丰富的壁画,有些壁画都是世界各国博物馆藏品从未见过的。
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级文化遗产。
在敦煌莫高窟中较为著名的为莫高窟第96窟——九层楼。
窟外的红色木构窟檐高达45米,靠山崖而建。
从远处看,就像是一座雄伟的九层楼阁,俗称九层楼,他是莫高窟最大的建筑物,也是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
第96窟那有一尊巨型弥勒佛像,高35.5米,是敦煌石窟中最大的佛像。
在唐朝时称为“北大像”。
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简介作文二敦煌莫高窟是古代丝绸之路当中比较重要的要道,从内地到达西域要经过这里,再进行分岔,通往不同的地方。
正因为是交通上的要塞位置,乐尊和尚在这里创建了一个洞窟,后来历代都有增加,也成为了我国的艺术宝库。
敦煌莫高窟还有一个别名是千佛洞,乐尊和尚在此地内供释迦牟尼像,后来香火不断,也一直流传了下来。
关于保护敦煌莫高窟的英语作文

关于保护敦煌莫高窟的英语作文Dunhuang Mogao Grottoes, located in Gansu Province, China, is a world-renowned cultural heritage site. (位于中国甘肃省的敦煌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文化遗产。
) The grottoes comprise a collection of Buddhist cave temples decorated with exquisite murals and sculptures, dating back over a thousand years. (这些洞窟包括一系列装饰着精美壁画和雕塑的佛教洞窟寺庙,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
) However, the delicate frescoes are at risk of deterioration due to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tourism activities. (然而,由于环境条件和旅游活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精致的壁画面临腐蚀的风险。
)As a traveler, visiting Dunhuang Mogao Grottoes is a magical experience that leaves a lasting impression. (作为一名旅行者,参观敦煌莫高窟是一次神奇的体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The sense of awe and reverence one feels while walking through the ancient caves is unparalleled. (当走在这些古老洞窟中时,一种敬畏和崇敬之感无与伦比。
) The intricate details of the murals and sculptures tell stories of ancient beliefs and practices, transporting visitors to a different time and place. (壁画和雕塑的复杂细节讲述着古代信仰和实践的故事,让参观者仿佛穿越时光到另一个时代和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第6期敦煌研究NO 1612008 (总第112期)DUN HUAN G RESEA RCHTO TAL 112基于世界文化遗产价值的世界文化遗产地的管理与监测———以敦煌莫高窟为例樊锦诗(敦煌研究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收稿日期:2008208210 作者简介:樊锦诗(1938— ),女,浙江省杭州市人,敦煌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内容摘要:本文以敦煌莫高窟为例,围绕莫高窟遗产价值,重点阐述管理和监测在保护中的重要性,论述了莫高窟遗产管理方面的主要内容,系统阐述以环境、文物本体、安全防范、游客调查等为主要内容的莫高窟监测体系。
莫高窟的管理和监测,对真实、全面地保存并延续莫高窟的历史信息和全部价值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莫高窟;价值;保护;管理;监测中图分类号:K87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4106(2008)0620001205一 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的珍贵价值和保护 1987年12月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认定莫高窟符合(i )、(ii )、(iii )、(iv )、(v )、(vi )等六条标准而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在世界范围内符合世界文化遗产全部六条标准的世界文化遗产仅有三处,莫高窟是其中之一。
敦煌莫高窟建于4—14世纪,由735个洞窟、45000平方米壁画、2000多身彩塑、5座唐宋木构窟檐、窟前寺塔以及藏经洞发现的50000多件文献和艺术品组成,具有戈壁沙漠间绿洲的环境特征。
是我国绵延最久、内涵丰富、艺术精湛、保存良好、影响最大的石窟群。
莫高窟符合世界文化遗产六条标准的理由如下。
标准(i ):创造精神的代表作。
敦煌莫高窟在4—14世纪以汉地文化为基础,融汇吸收了印度等西域佛教艺术、文化以及藏传佛教艺术、多民族文化,创造了系统的、绵延时间最久的中国式佛教艺术的典型,这在现存的佛教遗址和遗迹中是不多见的。
标准(ii ):在一段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技术、古迹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莫高窟的开凿,影响了周边石窟的开凿,如西千佛洞、榆林窟、东千佛洞等;莫高窟形成的人文景观,为古代敦煌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
1900年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使敦煌藏经洞和莫高窟名声大噪,在国内外产生极大的影响;在世界人文学科领域兴起了以博大精深的藏经洞出土文献和莫高窟石窟内容、艺术为研究对象的“敦煌学”,至今成为长盛不衰的“显学”;给绘画、舞蹈、戏剧、造型装饰等艺术的创作以极大的启发;东亚日本法隆寺壁画、东大寺戒坛院雕塑、唐招提寺、药师寺建筑等都与莫高窟隋唐时期的壁画、彩塑、建筑十分相似,莫高窟佛教艺术为中国佛教艺术影响东亚国家佛教艺术提供了实例;是国内外著名的旅游景点,并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1・标准(iii):能为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莫高窟壁画和藏经洞文献,记载了许多古老民族在敦煌留下的历史文化足迹,特别是数量丰富的回鹘和西夏的供养人画像、佛教绘画以及民族文字、题记,为消逝的沙州回鹘和西夏王国文明提供了实物见证。
标准(iv):是一种建筑、建筑整体、技术整体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现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莫高窟由数百个不同功能的石窟组成庞大的石窟群及其许多壁画、彩塑精品和戈壁沙漠中的绿洲环境,是中国石窟建筑的杰出范例,莫高窟佛教艺术的形成、发展、衰落的全过程,代表了中国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等时期佛教艺术的辉煌成就。
标准(v):是传统人类居住地、土地使用或海洋开发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或者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特别是由于不可逆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
莫高窟佛教艺术和藏经洞文物,表现了丝绸之路沿线中原汉地与印度、波斯、中亚粟特、西域、于阗、吐蕃、甘州回鹘、西州回鹘、吐谷浑、西夏党项羌、蒙古等多民族的文化交流和相互作用。
标准(vi):与具有突出的普遍意义的事件、活传统、观点、信仰、艺术作品或文学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莫高窟及藏经洞与宗教、历史地理、语言文学、古代科技、文化艺术、经济、民俗、民族有着直接的联系,这是其它佛教遗址和遗迹无法相比的,充分反映了莫高窟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
莫高窟建筑、彩塑和壁画的综合艺术,表现了中国式佛教艺术的独特创造和绘画艺术的杰出成就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产生了重要影响;藏经洞出土文物,为中古时代的百科全书,表现了博大精深的学术内涵,具有突出的世界普遍价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费德里克・马约尔签发的莫高窟世界文化遗产证书上写道:“世界遗产委员会已将莫高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凡被列入此名录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均证明其具有特殊的和全球性的价值,为了全人类的利益,需加以保护。
”这不仅强调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都具有特殊的和全球性的价值,而且明确提出保护世界遗产就是保护全人类的利益,将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显然,只有加以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特殊的和全球性价值才能得以保存,才能惠及全人类。
文化遗产的价值是当今社会对人类历史上创造的文明和智慧结晶的高度精神总结,同时也是启迪未来,反映人类对美好境界和事物追求以及情感寄托的表现方式。
文化遗产本体以及周围环境是文化遗产多方面价值的物质载体,在其产生过程中,融入了人类对美、对信仰等精神文化的追求及科学技术的进步。
因此,对文化遗产本体以及所赋存环境的精心保护就是保护文化遗产价值的具体行为。
要保护文化遗产的价值,就必须准确地找到影响其价值保护的各种因素及其复杂原因,针对这些因素和原因,探索要做什么保护工作,以及怎样做保护工作。
那么,如何保护呢?《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第2条“保护是指为保存文物古迹实物遗存及其历史环境进行的全部活动。
保护的目的是真实、全面地保存并延续其历史信息及全部价值。
保护的任务是通过技术的和管理的措施,修缮自然力和人为造成的损伤,制止新的破坏”之条文,明确地阐明了保护的属性、保护的目的、保护的终极目标和保护的具体任务。
以敦煌莫高窟为例,遗产本体具有庞大的体量和规模。
它的环境处于被戈壁沙漠包围的小绿洲之中,背靠浩瀚的鸣沙山、面对高耸的三危山,前有大泉河流过,窟前绿树成荫,流水潺潺,周围还矗立着古代遗存的舍利塔群和清代所修建的三座寺庙。
正如前文所述,莫高窟的本体及其与本体共存的人文、自然、生态、景观环境和山脉水系,都具有珍贵的价值,所以我们要加倍地保护。
而莫高窟本体及其周围环境存在的不少病害却直接影响其价值的保护。
这些病害主要来自于历史上洞窟围岩的地层活动、风沙侵蚀、降水入渗等自然因素,以及过去无人管理时期窟内烤火、做饭、进水等人为因素的破坏。
现在,自然因素的破坏仍呈渐进式发展,历史上出现过的人为破坏虽不存在了,但莫高窟洞窟开放后日益增多的游客参观又对石窟保护产生了新的威胁,经济建设、社会建设、过度开发和利用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矛盾也成了潜在威胁,就莫高窟管理机构内部而言,职工对遗产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足,而素质和能力与目标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不利于科学保护。
《中・2・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第17条:“日常管理贯穿于保护全过程。
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及时消除隐患,保护文物古迹不受损伤。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遗产保管机构,应采取技术和管理的手段,主动制止各种不利因素的发展,尽可能延长文化遗产的寿命,减缓文物的衰退,使文化遗产的全部信息和珍贵价值皆得到真实、全面的保存和延续。
敦煌研究院作为莫高窟的保管机构,为了实现这个根本目标:一方面,通过管理做到深谙文化遗产的价值,深知文化遗产的意义,直面文化遗产的问题,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决策,制定和落实各项措施,以保障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通过技术保护,如调查、监测、分析、日常保养、修复、修缮、防护加固等,实现保护目标。
日常保养与监测是最根本和最基础的保护手段,制定日常管理制度,做好日常保养和定期监测,以及时排除不安全因素和避免轻微的损伤,为制定科学保护方案和科学决策而提供科学依据。
二 莫高窟的管理要确保莫高窟本体及其环境真实、完整地保护并延续其历史信息及全部价值,需依法制定法规、编制规划,做好价值评估、维修保护、防护加固、环境治理、日常监测保养、展示陈列等一系列的工作。
要做好文化遗产各方面的工作,只有科学严格的组织管理,才能保障得以实施。
下面介绍几项我们所做的管理工作。
11制定《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和规章制度,使敦煌莫高窟的价值保护进一步法制化、制度化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需要一系列规章制度的保障。
法律是做好文化遗产保护的最强有力的武器。
我院积极配合甘肃省人大制定了《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并于2003年3月1日颁布实施,《条例》的制定进一步强调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强管理,合理利用”的文物保护方针,明确了莫高窟的保护对象和保护范围,分清了政府、社会和保护机构的职责,规范了保护机构及其职工的保护、管理与利用的行为。
《条例》的颁布保障了敦煌莫高窟的保护、利用与管理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但是仅有《条例》还是不够的,需要制度去落实。
为此我们制定了《敦煌研究院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敦煌研究院财务管理暂行办法》、《敦煌研究院进出入莫高窟登记制度》、《敦煌研究院内部使用洞窟制度》、《敦煌研究院职工年度考核管理办法》等制度,同时也针对壁画保护修复制定了相关的规范和管理办法,做到依法决策,依法保护。
21编制《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规划》,使敦煌莫高窟的价值保护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莫高窟的价值保护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涉及到多方面、多层次的工作,如果没有长远的目标、没有全盘的统筹安排、没有合理的实施计划,遗产的价值保护就难以实施,科学保护与科学管理则也无从谈起。
为了使敦煌莫高窟的保护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我院与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澳大利亚遗产委员会、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合作编制了《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规划(2006-2025)》,并于2005年6月通过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专家论证。
《规划》通过全面评估,对敦煌莫高窟的保护、研究、利用、管理的各项工作做了全面、科学的统筹规划,以保障莫高窟遗产的本体及其环境价值获得真实、完整的保护和延续。
制订的《规划》已成为我们实施保护、研究、利用、管理等工作的依据。
31利用数字化存储,保存敦煌莫高窟的历史信息与全部价值为了永久保存莫高窟历史信息和全部价值,我院与美国梅隆基金会、西北大学合作,成功地开展了敦煌壁画数字化储存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数字档案储存,开拓了保护和保存敦煌壁画历史信息和全部价值的新途径。
目前已经完成敦煌莫高窟70多个洞窟的数字化存储,未来将完成敦煌莫高窟全部洞窟的数字化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