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抒情类文言文
课内文言文之写景状物篇

全面出击中考考点:课内文言文之写景状物篇中考必考文言文——写景状物抒情篇1.《桃花源记》2.《岳阳楼记》3.《醉翁亭记》4.《三峡》5.《小石潭记》6.《爱莲说》7.《记承天寺夜游》一、作者(一)《桃花源记》陶渊明陶渊明,朝代:东晋诗人,散文家。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归园田居》(其三)《饮酒》《五柳先生传》等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要通“邀”,邀请。
2.古今异义:交通:交错相通。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妻子:妻子和儿女。
绝境:与世隔绝之地。
鲜美:鲜艳美丽3.一字多义:志:处处志之:做标记;寻向所志:标记三、翻译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7.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真题回顾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用原文):2.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4.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用原文):5.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一、文学常识(二)《岳阳楼记》范仲淹本文出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
二、通假字(1)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
(2)百废具兴具同“俱”,三、中心思想: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四、重点语句翻译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4.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6.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五、真题回顾1.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2.“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两种: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3.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4.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退”指:。
写景抒情类文言文精讲

七年级上册
2.《木兰诗》中的"
,
"这两句诗,通
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
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正面写诗 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杜甫《望岳》点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都;消散,散尽。
天山共色:同样的颜色
从流飘荡:顺、随
天下独绝:独一无二;极
水皆缥碧:青白色
百叫无绝:停
直视无碍:一直;毫无障碍。
负势竞上:凭借 。
急湍甚箭:湍急的水流;超过。 鸢飞戾天:至。
争高直指:笔直地向上。
望峰息心:平息。
好鸟相鸣:美丽的;互相和鸣。 经纶世务:筹划。
9.曹操的《观沧海》借助奇特想像表现大海吞吐日 月星辰的气概,体现了作者的博大胸怀的句子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七册下
1.刘禹锡的《陋室铭》:(1)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 心悦目的语句是:____(2)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穷:欲穷其林 (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一词多义:
寻:①寻向所志
(动词,寻找)
②寻病终
(副词“不久”)
舍:①便舍船
(舍(shě),动词,离开。)
②屋舍俨然
(舍(shè),名词,“房屋”)
志:①处处志之
(动词,“做记号”)
789年级写景抒情写人叙事的文言文

789年级写景抒情写人叙事的文言文1、宜都记[晋]袁崧【原文】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十许丈,其石采色形容,多所像类。
林木高茂,略尽冬春。
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所谓叁峡,此其一也。
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译文】江水从黄牛滩向东流入西陵界到峡口有一百多里,山势和水的流向都很曲折纡回。
两岸高山重重地遮挡着江面,要不是中午或半夜,是看不到太阳和月亮的;岸上的绝壁有的高达千丈,壁上的石头的颜色和状态,有很多类似某种什么东西的形状。
林木高下茂密由冬到春四季都如此。
猿猴鸣叫的声音非常清厉凄婉,在山谷间回响着,清越不绝。
”(人们)所称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
袁山松说:“常常听说峡中的水流很快,书本记载以及口头传说都用登临此境令人恐惧相劝告,还没有人称赞山水美丽。
到我来实地登临这地方,一到那里,感到特别欣喜,才相信耳闻不如亲眼所见。
”【文学知识】袁崧[公元?年至四o一年](一作袁山松)字不详,陈郡阳夏人。
生年不详,卒于晋安帝隆安五年。
少有才名,博学能文,善音乐。
旧歌有行路难,曲辞颇疏。
崧乃文其辞名,婉其节拍,每因酣醉纵歌之,听者莫不掉泪。
每出游,好令左右作挽歌。
人谓之“崧道上行殡。
”历显位为吴郡太守。
孙恩作乱,崧守扈渎,城陷被害。
崧着有文集十卷,(《隋书经籍志》注)及后当书百篇,《晋书本传》并传于世。
二郦道元《水经注》二则2、江水(之一)[北魏]郦道元【原文】江水又东,迳①西陵峡。
《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十许丈,其石采色形容,多所像类。
林木高茂,略尽冬春。
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兰亭集序》文言文赏析

《兰亭集序》文言文赏析《兰亭集序》不追求华丽的辞藻,自辟蹊径,叙事状景,清新自然,抒怀写情,朴实深挚,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一致。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兰亭集序》赏析,一起来看一下吧。
【原文】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7]。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8];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9]。
虽趣舍万殊[10],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11]。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12]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13],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14],齐彭殇为妄作[15]。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乎!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注释】[1]永和:晋穆帝年号,345—356年。
[2]会(kuài快)稽:郡名,包括今浙江西部、江苏东南部一带地方。
山阴:今浙江绍兴。
[3]修禊(xì细):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
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4]群贤:指谢安等三十二位与会的名流。
[5]少长:指王凝之等九位与会的本家子弟。
[6]流觞曲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
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
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
[7]俯仰一世:很快地过了一生。
俯仰,低首抬头之间,形容时间短暂。
[8]晤言:面对面谈话。
《晋书·王羲之传》、《全晋文》均作“悟言”,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
亦通。
[9]放浪形骸之外:行为放纵不羁,形体不受世俗礼法所拘束。
[10]趣舍:同“取舍”。
[11]老之将至: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2]死生亦大矣:语出《庄子·德充符》。
《新修滕王阁记》韩愈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新修滕王阁记》韩愈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新修滕王阁记》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的阁名胜记。
作者在写此文时,并没有到过滕王阁,所以文章避开对阁的景致描写,而是一开头就用烘托和层进的手法,渲染了作者对滕王阁的向往之情。
接着又叙述了两次都不能亲登滕王阁的缘由经过。
最后记叙了王仲舒修整滕王阁以及作者为阁作记的过程。
全文写得跌宕起伏,变化多姿。
新修滕王阁(1)记韩愈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2)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3)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系官于朝(4),愿莫之遂(5)。
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阳(6),便道取疾(7)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
其冬,以天子进大号(8),加恩区内(9),移刺袁州(10)。
袁于南昌为属邑(11),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12),受约束于下执事(13),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14),窃寄目(15)偿所愿焉。
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16)太原王公(17)为御史中丞(18),观察江南西道(19);洪、江、饶、虔、吉、信、抚、袁(20)悉属治所。
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
大者驿闻(21),小者立变,春生秋杀,阳开阴闭。
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
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22)?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其岁九月,人吏浃和(23),公与监军使(24)燕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
酒半,合辞言曰:“此屋不修,且坏。
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25),适及期月(26),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公应曰:“诺。
”于是栋楹(27)梁桷(28)板槛之腐黑挠折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29)不鲜者,治之则已;无侈前人,无废后观。
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未得造观(30)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言文 《阿房宫赋》原文 作者简介 译文 背景 主题 鉴赏 赏析

【原文】阿房宫赋杜牧〔唐代〕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作者简介】杜牧(803—853),唐代文学家。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太和二年(828)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
以济世之才自负。
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
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
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
写景抒情类文言文

写景抒情类文言文导学案学习目标:1、养成读题意识,能把握题干要求,迅速找出相应的景物描写语句。
2、通过小组讨论,能准确判断景物描写句的表现手法并完成赏析题。
3、能结合作品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体悟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万里江山美如画,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用他们的妙笔对如画的江山加以描绘,今天我们就跟着古人的笔迹,来领略一下江山的秀美。
明确:写景抒情类:《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谢中书书》《湖心亭看雪》《记承天寺夜游》《小石潭记》《三峡》《桃花源记》二、典型例题(一)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发现美景】1、请划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
【品析美句】2、品析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一句的妙处。
提示:赏析句子的角度知识小结:写景抒情类文言文所述情感类型有(1)陶醉于美景中的赞美喜爱之情(2)排遣被贬之后的愤懑之情(3)表达政治理想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4)与朋友的共勉之情【体悟美感】3、文章结尾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做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提示:结合作者的时代背景知识小结:借景抒情情与景的关系景物特征感情山水花草晴明之景喜悦之情鱼虫鸟兽阴暗之景悲伤之情风花雪月秀美之景赞美之情朝云暮雨壮阔之景豪迈之情三、迁移运用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发现美景】4、根据提示,用原文填空。
滕王阁序文言文翻译赏析

滕王阁序文言文翻译赏析滕王阁序文言文翻译赏析滕王阁序写景、抒情自然融合。
此文重点描绘滕王阁雄伟壮丽的景象。
状写宴会高雅而宏大的气势,抒发自己的感慨情怀。
分享滕王阁序文言文翻译,欢迎参考!滕王阁序唐代: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豫章故郡一作:南昌故郡)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层峦一作:层台;即冈一作:列冈;仙人一作:天人;飞阁流丹一作:飞阁翔丹)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轴通:舳;迷津一作:弥津;云销雨霁,彩彻区明一作:虹销雨霁,彩彻云衢)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二难并。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遥襟甫畅一作:遥吟俯畅)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石潭记》
水尤清洌:格外;清凉。 蒙络摇缀:遮掩;缠绕;下垂。 参差披拂:随风飘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 影布石上:照映,分布。 往来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犬牙差互:参差不齐。 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 隶而从者:附属;跟从 卷石底以出:翻卷。 为坻:成为。 似与游者相乐:逗乐。 空游无所依:依靠。 佁然不动:呆呆的样子。 俶尔远逝:忽然;游。 悄怆幽邃:忧伤的样子。 不可久居:停留。 乃记之而去:于是
《桃花源记》
古今异义:无论、妻子、绝境、交通,不足、鲜美、间隔等等。 词类活用: 异:渔人甚异之 (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穷:欲穷其林 (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一词多义: 寻:①寻向所志 (动词,寻找) ②寻病终 (副词“不久”) 舍:①便舍船 (舍(shě),动词,离开。) ②屋舍俨然 (舍(shè),名词,“房屋”) 志:①处处志之 (动词,“做记号”) ②寻向所志 (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 (读wéi,动词,作为)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读wèi,介词,对,向) 遂:①遂与外人间隔 (于是) ②后遂无问津者 (终于) 通假字:便要还家 (要,通“邀”,邀请)
《记承天寺夜游》
解衣欲睡: 想要 欣然起行: 高兴的样子。 念无与为乐者: 考虑,想到。 遂至承天寺: 于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 形容水的澄澈。 水中藻、荇交横: 交叉错杂。 相与步于中庭: 共同;到;院里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清闲的人;罢了
《桃花源记》
写作背景:东晋末期,战乱纷呈,陶渊明因不满当时士 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任彭泽令不足三月即辞官 归隐。写作此文时他57岁,已经隐居农村十余年,对农 村的现实有更深的了解,对人民的愿望更有切身体会, 于是构想出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 景物特征:环境幽美,没有压迫剥削,人人各尽所能, 老人孩子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 写作意图:表现了陶渊明对黑暗的社会现实不满,对没 有剥削压迫,人人平等,自由快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 写作手法:线索清楚,详略分明,悬念迭起,虚实结合
《桃花源记》
缘溪行:沿着,顺着。 中无杂树:别的,其它的。 落英缤纷:繁多的样子。 渔人甚异之:非常 遂与外人间隔:断绝了来往。 才通人:仅仅。 土地平旷:空阔,宽阔。 芳草鲜美:鲜艳美丽的样子。 便舍船:舍弃,丢弃。 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鸡犬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不足为外人道也:值得;说。 咸来问讯:都;打听消息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详细 乃不知有汉:竟然 辞去:辞别离开 无论魏晋:不要说,更不必说。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 此中人语云:告诉;说。 既出:已经,……以后。 便扶向路:顺着;从前的。 欣然规往:计划 诣太守: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后遂无问津者:问路,这里指访求。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隘幽暗一下子变为开阔明亮的样子。 仿佛若有光: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的样子;好像。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一起;安闲快乐的样子。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儿女;同县人;与世隔绝的地方。
《与朱元思书》
写作背景:吴均因私撰《齐春秋》,触犯梁武帝, 被免职 景物特征: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山水的雄奇秀 丽的景色 写作意图:抒发作者对政治的失意厌倦和企图寄 情山水的思想情绪 写作手法:夸张比喻;调动视听;动静结合;侧 面烘托;情景交融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都;消散,散尽。 天山共色:同样的颜色 从流飘荡:顺、随 天下独绝:独一无二;极 水皆缥碧:青白色 百叫无绝:停 直视无碍:一直;毫无障碍。 负势竞上:凭借 。 急湍甚箭:湍急的水流;超过。 鸢飞戾天:至。 争高直指:笔直地向上。 望峰息心:平息。 好鸟相鸣:美丽的;互相和鸣。 经纶世务:筹划。 横柯上蔽:树木的枝干;遮蔽。 窥谷忘反:看 。 在昼犹昏:白天;好像。 疏条交映:相互;掩映。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左右。
《岳阳楼记》
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范仲淹因提倡改革被贬知邓州。他 的朋友滕子京,也是一个锐意革新的有才能的人物,因被人诬告 于庆历四年春天,降官知岳州。两年时间,滕政绩卓著,“乃重 修岳阳楼”,便驰书前往邓州请范代笔,属文以记胜。这样一来, 范仲淹受朋友委托为岳阳楼作记,就成了规箴知己的绝好机会, 同时,自己也在遭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之必要。 景物特征:总有分描绘了岳阳楼周围三幅景象:一是写了洞庭湖 雄伟壮阔的形势;二是写了霪雨霏霏、凄凉阴森的秋景;三是写 了风光明媚、恬静愉快的春景。 写作意图:通过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深刻地表 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之乐而乐” 的那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宏大的政治抱 负。 写作手法:骈散结合,音韵和谐且富于变化;叙事、写景、议论、
《醉翁亭记》
写作背景:范仲淹等推行“庆历新政”失败,相继 被贬职。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也被贬为滁州 知州。这篇游记写于欧阳修到滁州任上的第二年。 景物特征: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 写作意图:抒发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 水以排遣被贬官后抑郁的复杂感情 写作手法:写景层次分明:写醉翁亭的环境由面到 点、自远而近,写山间富于变化的景色从早到晚、 从春到冬,写滁人、太守游山玩水从外到内。骈散 结合;情景交融。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环绕 林壑尤美:山谷;尤其。 作亭者谁:建造。 饮少辄醉:就 故自号曰醉翁也:所以。 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 太守谓谁:是。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会;寄托。 云归而岩穴暝:聚拢;昏暗的样子。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雾气;散开。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树木茂盛的样子。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岳阳楼记》
得无异乎:莫非……吧;不同 览物之情:观赏 日星隐曜:光辉,光芒。 浊浪排空:冲向天空 山岳潜形:隐没。 樯倾楫摧:桅杆;倒下。 薄暮冥冥:迫近;昏暗的样子。 登斯楼也:这 去国怀乡:离开;国都 满目萧然:凄凉的样子 春和景明:和煦;日光。 是进亦忧:这样。 郁郁青青:形容草木茂盛 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全。 宠辱偕忘:宠,荣耀。偕,一起。 把酒临风:持、执;面对。 忧谗畏讥:谗言;害怕;讥讽 若夫淫雨霏霏:像那;过多;雨繁密的样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醉翁亭记》
一词多义: 乐:①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以……为乐 ;乐趣 ② 山水之乐: 乐趣 ③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快乐 归:①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回去 ② 云归而岩穴暝: 聚拢 谓:①太守自谓也: 命名 ②太守谓谁?: 是 秀:①蔚然而深秀者: 秀丽 ②佳木秀而繁阴: 滋长 词类活用:名之者谁 (名词作动词,命名)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意动用法,“以……为快 乐”) 山行六七里 (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与朱元思书》
通假字: 蝉则千转不穷: 窥谷忘反: 一词多义: 上 负势竞上 横柯上蔽 词类活用: 任意东西 猛浪若奔 互相轩邈
(通“啭”,鸟叫声) (通“返”,返回) (向上) (在上边)
(名词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 或往远处伸展)
《小石潭记》
《答谢中书书》
写作背景:本文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 书信。作者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 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景物特征:江南山水之秀美 写作意图: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古 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写作手法:抓住景物特征来写,注意到在不同时 间内(晨昏、四季)景物的变化;并且情景交融; 动静结合;调动视听;变换视角;运用对偶。
写作背景:柳宗元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 州司马。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 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 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其中一篇。 景物特征: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 写作意图:抒发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写作手法:比喻拟人;动静结合;正侧结合;移步 换景;视听结合;点面结合;移情于景
《答谢中书书》
四时俱备 : 四季;都 五色交辉: 交相辉映 晓雾将歇: 消散 沉鳞竞跃: 争相跳出 夕日欲颓: 坠落 自康乐以来: 从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再;参与,这里指 欣赏;这里指奇丽景色;…的人。
《记承天寺夜游》
写作背景:元丰二年,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 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四个多月后,贬为黄州团 练副使,深感无用武之地,本文是作者被贬谪到黄 州的第四年所写。 景物特征:月光清澈透明,幽静 写作意图:“安闲自适”和在贬谪中“自我排遣” 的豁达宽广的心境 写作手法:比喻精当;情景交融;正侧结合;叙事、 写景、抒情相结合
《岳阳楼记》
通假字:
属予作文以记之:通 "嘱",嘱咐。 百废具兴:通“俱”,全,皆。 成语: 百废俱兴: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政通人和:政事通顺,百姓和乐。 心旷神怡:胸怀开阔,精神愉快。 气象万千:景象千变万化。 波澜不惊: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惊,起伏。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一词多义: 观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 (看)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景色) 开 ①连月不开: (放晴) ②开我东阁门: (打开) ③旁开小窗开设: (设置) 通 ①政通人和: (顺利) ②北通巫峡: (通向) 和 ①政通人和: (和乐) ②至若春和景明: (和煦) 词类活用: 先天下之忧而忧 (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然则北通巫峡 (名词作状语,向北)
《岳阳楼记》
越明年:到;第二年。 增其旧制:扩大;规模 。 衔远山,吞长江:衔接;吞纳。 巴陵胜状:好景色。 浩浩汤汤:水波浩荡的样子。 横无际涯:广远;边际。 沙鸥翔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朝晖夕阴:日光。 南极潇湘:尽。 前人之述备矣:详尽。 居庙堂之高:朝廷 多会于此:聚会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就是;雄伟景象。 然则北通巫峡:虽然如此,那么;通向 迁客骚人:谪迁的人,降职远调的人;诗人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这里指心理活动。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曾经;探求;思想感情。 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归依。 谪守巴陵郡:封建王朝官史降职或远调;指做州郡的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