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成败论英雄是不可取的

合集下载

以成败论英雄可不可取

以成败论英雄可不可取

感谢主席和对方辩友,大家晚上好。

成败是相对于具体目标而言的,英雄则是指能以自身杰出才能,品质,激起他人崇高情感的人。

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中说得好,“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以成败论英雄,显然是不可取的。

我方论点有二。

第一点,用成败根本论不出英雄。

成败是刻板的,非成即败,而客观因素往往左右着英雄的成败。

我们判定英雄,追求英雄的本色,所着重的是英雄的正义,气概,品质,操守等等。

而一个具备杰出才能品质的英雄能否取得功业的成功,还要受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天时,地利,人和等客观因素影响。

被客观因素屏蔽着的成败是不符合要求的。

我们的英雄形象饱满鲜活,而不是受制于成败的狭隘,被论于成败的浅薄。

因此,以成败论英雄这个观点在理论上便是错误的。

纵观古今,英雄们从不受困于成败。

南宋岳飞文韬武略,精忠报国,却生不逢时,含恨屈死;三国孔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却出师未捷,壮志难酬;西楚项羽气拔山河,勇武盖世,却四面楚歌,自刎乌江。

面对着这些在失败面前表现出浩然之气的悲剧英雄们,人们无不肃然起敬。

这不正是证明了我们从来不会以成败来论英雄吗?第二点,以成败论英雄的功利色彩决定了它的不可取。

若真是以成败论英雄,那就是说成功了便是英雄。

那它就是在暗示和诱导我们,为了达到你的目标,不择手段地放手去做吧!不管你的手段如何的卑劣,只要你成功了便可摘下英雄的桂冠。

结果,为英名,为利益,假英雄粉墨登场,真英雄失神垂泪。

原本明明是英雄相惜,针尖麦芒,棋逢对手,相见恨晚,却偏偏要分出个成王败寇。

最后正是应了北岛的那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这样急功近利,不择手段地英雄观对于当今工具理性膨胀,人文精神衰微的现代社会,到底是会纯化我们的道德,还是会泯灭我们的良知,一目了然。

这,怎么会可取呢?于理论,于现实,英雄本色超越了成败而存在。

这就像燕瘦环肥,各尽其美,正因为美本身不以胖瘦而论。

以成败论英雄,就像是以胖瘦去论美人,其结果只能是唐突佳人,亵渎英雄。

辩论-不以成败论英雄-四辩稿

辩论-不以成败论英雄-四辩稿

主席,裁判,对方辩友,大家好:下面由我对本次辩论我方的观点做一下总结。

首先,对方辩友谈到英雄将自己崇高的思想品质和强大的精神动力留给了后人,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所以你们认为无论英雄结局如何,他们都是成功的。

但是《现代汉语词典》对成功一词的解释是这样的:成功是获得了某种预期的结果或达到了某种目的。

这样看来对方则是完完全全的曲解了成功的定义。

岳飞和文天祥并没有达到自己抵御外辱保卫国家的目的,所以他们是失败的。

但是我们依然将他们称之为英雄,不正是说明我们不以成败论英雄吗。

再来说,英雄遗留下来了正确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和思想品德是成功的我们并不否认,但是对方辩友若以成败论英雄,就是将这种成功的价值观和精神称为英雄,这一点我们实在不敢苟同。

因为对方辩友又一次犯了概念性的错误。

我们之所以把英雄称之为英雄,是因为他们拥有高尚品德和精神,他们为了人民的利益而英勇奋斗,但英雄归根究底都是有血有肉的人,并不是对方所说的思想和精神。

对方辩友一再坚持己见,这完全可以说明对方辩友是在无视《现代汉语词典》这部权威的存在。

第二,我们以片面刻板的成败根本就论不出丰满鲜活的英雄。

一个人一生并不一直都是成功的,无论他最后的结局是多么辉煌光鲜,在他的人生中必然要经历失败。

对方辩友以成败论英雄,就是说一个人成功的方面可以称为英雄,而失败的方面就不能称为英雄。

但是英雄绝不是以一部分的成败得失来判断,所以对方评判英雄的方法是片面的狭隘的,由此看来对方以成败论英雄的观点就是片面的狭隘的以偏概全的。

事实上,一个人成功,并不完全取决于我们自身。

鲲鹏展翅尚需乘风趁势,一个具备了杰出才能品质的英雄是否取得外在功业上的成功,还要受到天时地利人和等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所以,用一把僵化刻板的成败标尺,如何能衡量的出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概呢?第三,我们不以成败论英雄,营造了包容博大的社会氛围,体现了社会的宽容与接纳。

而以成败论英雄的观点,则强调和夸大了功利性。

以成败论英雄是不是可取的辩论赛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以成败论英雄是不是可取的辩论赛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以成败论英雄是不是可取的辩论赛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一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代表正方立场,认为以成败论英雄是可取的。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成功和失败是人们评价一个人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个人的成功,不仅是他自身的成就,更是社会的认可和肯定。

反之,失败则会被视为一个人的缺陷和不足。

其次,以成败论英雄可以激发人们的斗志和进取心。

如果一个人只是因为他的努力而成功,那么他的成功将会激励更多的人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而如果一个人失败了,他可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努力,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最后,以成败论英雄也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成功者往往会得到更多的机会和资源,这也会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因此,我们认为以成败论英雄是可取的,它可以激发人们的斗志和进取心,促进社会的发展。

二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代表正方立场,认为以成败论英雄是可取的。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成功和失败是一个人所经历的两种不同的结果。

成功可以让人们感到自豪和满足,而失败则会让人感到挫败和失落。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成功和失败来评价一个人的表现。

其次,以成败论英雄可以促进人们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只有那些具备优秀的能力和素质的人才能获得成功。

而这些人的成功,会激励更多的人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最后,以成败论英雄也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成功并不是唯一的目标,我们也应该从失败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因此,我们认为以成败论英雄是可取的,它可以促进人们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代表正方立场,认为以成败论英雄是可取的。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成功和失败是人们评价一个人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个人的成功,不仅是他自身的成就,更是社会的认可和肯定。

反之,失败则会被视为一个人的缺陷和不足。

其次,以成败论英雄可以激发人们的斗志和进取心。

以成败论英雄是可取的不可取的

以成败论英雄是可取的不可取的

以成败论英雄是可取的不可取的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以成败论英雄是可取的/不可取的正方一辩发言:吴天:谢谢主席、评判、对方辩友、在座各位,大家晚上好。

古人说:“青梅煮酒论英雄。

”今晚,就让我们以论做媒,以辩代酒,纵横古今,论英雄。

成败英雄论古亦有之,李白诗云:“秦王扫六河,虎势何雄哉”,东周列国传里却说“见义勇为真汉子,莫以成败论英雄。

”可见成败英雄论自古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然而时代的话题要有时代的意义,时至今日,以成败论英雄早已不是一种方法,一种标准,而是作为一句俗语,一种价值存在于我们的时代。

以成败论英雄是可取的,就是要探讨这句俗语,这种价值在我们今天的时代,是否具有可取性。

我们这个时代并不是只有一种价值观,以成败论英雄的观念必然受到我们这个社会其他价值观的共同协同与制约,使其展现精华,为我所用。

这是其具有可取性的现实基础。

这种价值观其可取性在于将成功与英雄联系在一起。

英雄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人,也不是一枚英雄像章,更不是一个冷冰冰的墓碑。

它所代表的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是民族的旗帜与国民的榜样。

以成败论英雄这种价值观正是将人们对成功的追求化为一种对精神的追求,激励人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以成败论英雄的可取性,还表现在它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因为作为一种价值观,他鼓励全社会学习英雄,追求成功。

时代呼唤英雄,社会鼓励成功,这样的民族才能进步,这样的社会才能发展。

时至今日,全球化浪潮势不可挡,若不成功,我们将立于何处?信息时代,本土文化遭受强势挑战,若没有英雄,若没有英雄,我们又何以让后代感受身为华人的自豪。

追求成功,鼓励英雄,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标志,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价值取向。

时代的英雄追求成功,时代的成功追求英雄。

谢谢各位。

正方一辩的陈词解析如下:在现代社会,作为一种价值观,以成败论英雄可取的:1、为什么作为价值观是可取的呢?因为,他可以鼓励人们追求成功,奋发向上,进而推动社会进步。

以成败论英雄是否可取(2001国际大专辩论赛半决赛1)

以成败论英雄是否可取(2001国际大专辩论赛半决赛1)

以成败论英雄是否可取(2001国际大专辩论赛半决赛1)正方一:尊敬的主席、评判、反方辩友和在座的各位,晚上好。

古人说过,“青梅煮酒论英雄”。

今晚,我们以辩论为梅,以辩论代替酒,探讨成败论英雄这一话题。

成败英雄论在古代就存在了,如XXX的“XXX扫六合,虎视XXX”和XXXXXX的“见义勇为真汉子,莫以成败论英雄”。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成败论英雄是否仍然可取,是否应该成为我们的标准和价值观,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

首先,成败论英雄这一观点本身就有可取之处。

尽管古人对此争论不休,但这也说明它有其价值和意义,否则它早已被淘汰。

我们今天需要的是从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其适应时代的需要。

因为我们这个时代,成败论英雄必须与其他价值观相互协调,以展现其精华,为我们所用。

其次,成败论英雄将成功与英雄联系在一起,这是其可取性的另一个方面。

英雄不仅仅是个人,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是国家和民族的骄傲。

成败论英雄将成功转化为一种对精神的追求,激励人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最后,成败论英雄还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作为一种价值观,它鼓励全社会研究英雄,追求成功。

时代需要英雄,社会需要成功,这样的民族和社会才能进步和发展。

在全球化和信息时代,我们需要英雄来保护本土文化和传统,让我们的后代感受到身为华人的自豪。

追求成功,鼓励英雄,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标志和需要。

以上就是我们正方的观点,谢谢大家。

反方二:谢谢主席。

大家好。

对方从一辩到二辩都告诉我们,他们今天的观点只是要证明以成败论英雄是有可取之处的,是有可取性的。

但是有可取之处也意味着有不可取之处。

如果有可取之处是可取的,那么有不可取性就是不可取的。

对方同学在论证我们方观点时,以论证对方观点为前提。

有可取之处并不等于这个东西是可取的。

今天对方同学的西服上也有白色的地方,但我们不能说对方同学的西服就是白色的,那不是说谎吗?以成败论英雄最大的不可取之处是它不能论出英雄来。

我可以从三个方面证明这一点。

观辩论赛——”是否以成败论英雄”有感

观辩论赛——”是否以成败论英雄”有感

观辩论赛——”是否以成败论英雄”有感以成败论英雄,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

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半决赛中,新加坡国立大学对战武汉大学关于“是否以成败论英雄“的辩论,无论是从战况还是从选手的水平等都可谓相当精彩,有很多可以借鉴之处。

本次辩论赛中新加坡国立大学队需论证的是“以成败论英雄是可取的”,而武汉大学队需认证的是“以成败论英雄是不可取的”。

然而在讨论这次辩论赛之前,我个人认为这两个观点的选择中存在一定不公平性。

从我看来,不以成败论英雄这个观点本身就更为人所接受。

因此,要论证这个观点可能也会相对上有一定的优势。

但是无可否认,本届的武汉队真的是非常的优秀,一次次乘胜追击的追问、一次次咄咄逼人论证,让人叹为观止。

对于这场辩论赛我想分两个方面分析,分别是我最喜欢的武汉队和我最喜欢的辩手。

在本场比赛的开篇陈词中,两队选手的立论都是相当精彩。

新加坡国立大学队把点建立在以成败论英雄的成败的价值可取性上,这样一来就把观点大化了,也给了他们很大的辩论空间,但是武大立刻提出以成败论英雄的是成功了就是英雄,失败了就不是英雄的概念分析。

虽然在此时作为反方的武大并未占上方。

但是就是这个看似平凡的理论,为这一战打下了基础。

对于开篇,在两方纠结在以成败论英雄的可取之处,正方分点清晰而有条理的指出了以成败论英雄的可取之处,指出可取不是照搬后,反方巧妙地以成败论英雄、可取性的两个名词解释,钻了正方的漏洞,辩得精彩。

从整场辩论赛来看,双方的语言表达能力都相当让人佩服。

正方在陈述观点是,用词优美,分点分析透彻,从古到今,从个人到国家到社会,想得周到全面。

而反方在整场辩论赛是更是频繁举例论证,条条论证击中论点。

与此同时我觉得反方的临场发挥能力相当棒,如二辩以正方的例子举例,三遍以轮子与汽车的举例,虽然例子朴实,但是都很好的把观点给实例化、清晰化了。

除此之外,我觉得从双方辩论的主线上看,正方的观点在价值上,很大,很抽象化,虽然他们的辩论相当精彩,但是抽象化的观点很难让人从心理上信服、接受,谈国家谈人民谈价值……这些有点虚。

以成败论英雄可不可取

以成败论英雄可不可取

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会半决赛辩题:以成败论英雄是可取的/以成败论英雄是不可取的正方:新加坡国立大学反方:武汉大学正方论点:第一,成败论英雄不是事实判断,而是价值取向。

第二,以成败论英雄的可取性表现在它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因为作为一种价值观,它鼓励全社会学习英雄,追求成功。

第三,追求成功,鼓励英雄,是这个时代的标志,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价值取向。

反方定义:成败:达到了目的就是成功,没有达到就是失败。

英雄:能以自身杰出的才能、品质激起他人崇高情感的人。

论点:第一,以全面刻板的成败根本就论不出丰满鲜活的英雄,因此这个观点在理论上是错误的。

第二,成败论英雄的观点,片面地夸大了功利的意义,因此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在立论阶段,正方把以成败论英雄作为一种价值取向,非事实判断,整个社会鼓励人们学习英雄追求成功。

并且说明,在当今社会价值取向不止一种,会有真善美等其他价值观约束人们,不会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

正方提到时代的命题有时代的意义,把辩题上升到价值层面,从而去保护己方不受到悲剧英雄事例冲击。

但由于把观点扩大化了,正方的准备事例不足,比赛后程反方大量实例的冲击下略显颓势。

反方两点明确,伴随大量的例子,场面不错。

在二辩发言阶段,正方就“可取性”进行了论述,并给对方加论证义务“不可取指毫不可取”,之后强化一辩的立论,巩固己方观点。

反方二辩就“可取性”继续辩驳,抓住了正方的以成败论英雄可取性的漏洞,攻其要害,以对方逻辑再推一遍,并提出有一点可取之处就是可取的吗?以黑色的西服为例。

而后从成功、失败、成功与失败三个方面证明,以成败论英雄最大的不可取之处,就是它论不出英雄来。

并且运用大量实例,颇有排山倒海之势。

在三辩发言阶段,正方再次倡导此辩题更需看到背后的价值观,一种价值倡导。

而后区分开价值层面与事实层面,用鹅毛的例子说明价值观,价值取向不一定要在实践中检验。

但仅有一个事例,显得单薄了些,之后继续强化立论。

反方三辩在论述中,意欲要打破正方的价值层面可取的立论,他从概念入手论证了以成败论英雄从事实角度讲是不存在且不成立的,从价值层面讲会导致大家不择手段获取成功这一不利局面,所以都不可取。

观辩论赛——”是否以成败论英雄”有感

观辩论赛——”是否以成败论英雄”有感

本次辩论赛中新加坡国立大学队需论证的是“以成败论英雄是可取的”,而武汉大学队需认证的是“以成败论英雄是不可取的”。

然而在讨论这次辩论赛之前,我个人认为这两个观点的选择中存在一定不公平性。

从我看来,不以成败论英雄这个观点本身就更为人所接受。

因此,要论证这个观点可能也会相对上有一定的优势。

但是无可否认,本届的武汉队真的是非常的优秀,一次次乘胜追击的追问、一次次咄咄逼人论证,让人叹为观止。

对于这场辩论赛我想分两个方面分析,分别是我最喜欢的武汉队和我最喜欢的辩手。

在本场比赛的开篇陈词中,两队选手的立论都是相当精彩。

新加坡国立大学队把点建立在以成败论英雄的成败的价值可取性上,这样一来就把观点大化了,也给了他们很大的辩论空间,但是武大立刻提出以成败论英雄的是成功了就是英雄,失败了就不是英雄的概念分析。

虽然在此时作为反方的武大并未占上方。

但是就是这个看似平凡的理论,为这一战打下了基础。

对于开篇,在两方纠结在以成败论英雄的可取之处,正方分点清晰而有条理的指出了以成败论英雄的可取之处,指出可取不是照搬后,反方巧妙地以成败论英雄、可取性的两个名词解释,钻了正方的漏洞,辩得精彩。

从整场辩论赛来看,双方的语言表达能力都相当让人佩服。

正方在陈述观点是,用词优美,分点分析透彻,从古到今,从个人到国家到社会,想得周到全面。

而反方在整场辩论赛是更是频繁举例论证,条条论证击中论点。

与此同时我觉得反方的临场发挥能力相当棒,如二辩以正方的例子举例,三遍以轮子与汽车的举例,虽然例子朴实,但是都很好的把观点给实例化、清晰化了。

除此之外,我觉得从双方辩论的主线上看,正方的观点在价值上,很大,很抽象化,虽然他们的辩论相当精彩,但是抽象化的观点很难让人从心理上信服、接受,谈国家谈人民谈价值……这些有点虚。

就像反方一辩说的,如果你连一个事实也拿不出来,又怎么能令人信服呢而反方呢,他们以大量的事实论证,而这些事实又神为人所信服。

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讲,反方也有一个弱势,就是它的事实例证太多,每一个例证都大同小异,虽然都直击了主题,但是一次说过多就显得重复,辩论赛的时间是有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成败论英雄是不可取的
一辩陈词所谓以成败论英雄,是指成功了就是英雄而失败了就不是英雄。

那么何谓成功?何谓失败?何谓英雄呢?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成功是指获得预期的结果,失败是指在斗争中被打败了或没有达到预定的目的,英雄则是指具有崇高品质,无私忘我,不辞艰辛的为人民利益、民族利益而英勇奋斗之人。

成功了固然是英雄,如抗击匈奴的卫青、霍去病打破了汉朝必须与匈奴和亲的局面;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版图最为辽阔的大元王朝;民族英雄郑成功又成功地从荷兰手中夺回了本属于中国的台湾……他们为自己的理想策马奔腾,不懈努力,最终达到了预期的结果,并在追求的过程中绽放出了无限光彩,名留青史,为后人所敬仰。

可难道失败了就不是英雄了吗?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奈若何。

”项羽自刎于乌江;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一代良将最后自杀而亡,他们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我们有谁不承认他们是英雄呢?也许在古代他们所在的那个年代,他们是失败者,但在如今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里,在我们看来他们难道不是英雄吗?又如精忠报国最后却被奸人所害的岳飞;顽强抗击清兵最终为国捐躯的史可法;英勇驱逐日本侵略者最后壮烈牺牲的杨靖宇,,他们为了自己心中的信仰去追求去奋斗,纵然结果是失败的,但在我们的眼中他们不是比那些所谓的英雄”更具有英雄气概吗?失败了的英雄,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有的,只是泪水,痛苦,和一种深沉的孤独,一种被遗弃的感觉。

但就是这样的人,反而更能让历史来铭记他们,而今天我们所真正了解的不就是那些失意的英雄们吗?在他们那时的时代,他们或许生活的很痛苦,不被理解抑或被人嘲笑,甚至导致了生命的终结,但却在现今得到了永恒。

他们是永留于历史的,是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的,是让我们后人永久感慨万千的。

真正的英雄,成亦英雄,败也英雄,成或败都不能掩饰其英雄本色,不足以抹杀其人格魅力。

由是观之,王者与盗寇可以成败评判,惟英雄不可以成败论之。

二辩陈词我方坚持认为以成败论英雄是不可取的,而其最大的不可取之处,就在于它论不出英雄。

如果失败了就不是英雄,那乌江自刎的项羽就不算英雄吗?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说的又是谁呢?诸葛亮六出祁山却无功而返,最终病死在五丈原上,不可谓不是一个失败者,然而凭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我们能说他不是英雄吗?陆游一生为收复故土而努力,到临终还没有达成自己的理想,甚至连一点进展也没有,他不可谓不是一个失败者,可是凭其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
无忘告乃翁。

这样至死不忘国事的精神,我们能说他不是个英雄吗?李广仗义疏财,但如此一个热情真挚的人,一生未被封侯,且最终被逼自杀;再如俄狄普罗休斯,他热爱人民,辛劳治理国家,但命运与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他杀父娶母,他与命运抗争,但仍未逃脱命运的嘲弄,他们就不算是英雄吗?如果成功了就是英雄,赵高倒是成功了,他拥立秦二世,害死扶苏,蒙恬,剪除李斯,最终成为秦帝国的实权掌控者,但是像这样一个反复无常的伪君子,能被成为英雄吗?袁世凯倒是成功了,他颠覆满清,侵吞革命果实,最终称帝,但这样一个逆历史潮流而上的野心家,能被成为英雄吗?把成败综合起来看,成败作为相对的概念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竞争中,竞争一方的成,就意味着另一方的败,于是我们可知,任何竞争的结果,都是一方英雄,一方狗熊,按照对方辩友的观点,以成败论英雄,其结果只能是假英雄大行其道,真英雄纷纷落马。

所以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树林的成败英雄论怎么会可取呢?其实,英雄代表的是一种品质,一种胸怀,一种气度,他们之所以能够深深地感动我们,就在于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勇气,而若以成败论英雄,那不就是鼓励我们去不择手段的追求成功吗?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以成败论英雄是不可取的。

三辩陈词我方始终认为以成败论英雄是不可取的。

什么叫做以成败论英雄,就是说:
一个人成功了就是英雄,失败了就不是英雄。

那么让我们想一下,许多英雄身上有成功的影子,我们不反对,但是哪个普通的、平凡的人身上又没有一点成功呢?如果英雄和平凡的人都有成功,仅以成功如何论英雄呢?首先,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若只以成功论英雄,那么会有多少人,在这个幌子下,去不择手段地追求成功呢?商业界的欺诈层出不穷,文学界的抄袭屡禁不止,体育界的兴奋剂丑闻时有发生,,如此急功近
利,不择手段的英雄观对于当今这个功利理性膨胀,人文精神衰微的现实社会来说,到底是会纯化我们的道德,还是会泯灭我们的良知呢?这不是显而易见的吗?再者,以成败论英雄,即成功了就是英雄,失败了就不是英雄。

而人生不会一帆风顺,道路不会一直平坦宽阔,人也不会一直成功。

失败与成功往往会并存在人的生命之中。

拿破仑,发动了雾月政变并获得了成功,成为法国第一执政,在其统治之下,法国占领了大半个欧洲。

而之后,滑铁卢战役中,这位成功者却又是失败者。

他使得他所建立的王朝彻底垮台。

那他算不算英雄呢?国父孙中山,创建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发
动辛亥革命,成功颠覆了满清的统治,而之后,他所领导的二次革命失败、护国运动失败、护法运动还是失败。

那他又算不算得上是英雄呢?若以成功论英雄,这些人生中充满起伏,一生中成功与失败交错、鲜花与泪水相伴的人,又是什么呢?他们是英雄,还是狗熊呢?若他们是英雄,那么他们的失败又做何解释呢?若不是,那他们的成功又有何意义呢?综上所述:
我们坚持认为以成败论英雄是不可取的。

四辩陈词能否以成败论英雄取决于这样论处的英雄是否是真英雄;这样论处的英雄是否对社会有益。

固然,追求成功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但如果说成功了便是英雄,失败了就不能算作是英雄。

那岂不是让人们不择手段的去达到自己的目的,追求所谓的成功,而不去考虑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手段是否合适,是否对社会有益。

更可怕的是,这种一味的追求成功而达到的所谓的成功,对于个人,对于社会都很可能有着很大的危害。

如果达到了目的就是英雄,那人类的价值观岂不是乱了套了吗。

一个真正的英雄的所作所为反映的是当时的历史潮流和社会正义。

一个真正的英雄要敢于克服超出通常程度的困难,主动承担起比通常情况下更大的责任,敢于向黑暗势力进行坚强不屈的斗争。

所以英雄不仅仅是一种头衔,一种荣耀,更是一种价值观一种崇高的信仰。

如果说成功的人便是英雄,岂不是忘掉了英雄的本质。

英雄也是有些有肉的人,它既有超越凡人卓越之处,也有平凡人的弱点,而成败不过只是一时一事的结果。

决定成败的因素很多,天时地利人和,种种客观因素都会决定成败。

以成败论英雄,看得见英雄的功业,看不见英雄的气节;看得见英雄的意气风发,看不见英雄的怆然失意。

看得见功成名就的正剧英雄,看不见壮志未酬的悲剧英雄。

这样论英雄,不光埋没了真英雄,还论出了许多假英雄。

英雄本色超越成败而存在。

这就像环肥燕瘦,各尽其美,正因为美本身不以胖瘦而论。

以成败论英雄,就像以胖瘦论美人,其结果只能是亵渎了英雄,唐突了佳人。

当成败成为评判英雄的尺度时,英雄身上那种崇高的精神品质就会被我们淡忘;当成功成为衡量英雄的标准时,手段就会变得无关紧要。

于是,卑鄙成为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只能成为高尚者的墓志铭。

如此急功近利不择手段的英雄观,到底是在纯化我们的道德,还是在泯灭我们的良知。

以成败,论不出真英雄,要想论出真英雄,必定不能用单一的成败来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