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已修改)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练习:15.《古代诗歌四首》课课练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练习:15.《古代诗歌四首》课课练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课课练班别:姓名:《观沧海》一、常识填空1、《观沧海》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诗。

2、《观沧海》的作者是,字,末年家、家、。

他的诗以见称。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3、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4、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四、探究提高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2、下面的诗句描写沧海的景象,有动有静,试作分析。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下面的诗句中,“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次北固山下》一、常识填空1、《次北固山下》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诗。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作者是,是代诗人。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颔联是: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四、探究提高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3、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钱塘湖春行》一、常识填空1、《钱塘湖春行》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诗。

2、《钱塘湖春行》选自《》,作者,字,号;是代著名诗人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练题及答案课时训练第一课时1.《观沧海》的作者是,字,末年家、家、诗人。

他的诗以见称。

2.根据提示写出诗句。

(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

(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

,。

3.《观沧海》中,诗人观赏沧海的立足点在哪里?诗中哪一个字能够统领下文?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是,代诗人。

5.请从修辞、情感等角度说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的妙处。

6.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7.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诗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第一课时课时训练答案1.XXXXXX东汉政治军事激昂大方悲壮2.(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XXX涌起。

3.碣石山观4.(1)XXX5.这两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明月人格化,抒发了作者寄情明月、托月相送的情怀。

(意思相近即可)6.杨花和子规鸟。

渲染了无穷悲凉感伤的氛围。

7.从这两句诗中,我解读出了XXX听到朋友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同情和依依不舍之情。

4《古代诗歌四首》课时训练第二课时1.从诗的体裁看,《次北固山下》是一首诗;从表达体式格局看,它是一首诗。

2.《次北固山下》描绘的是哪一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中央能够看出?3.《次北固山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第5课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附答案(精品文档)

第5课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附答案(精品文档)

15 《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一、《观沧海》第一部分:1、曹操是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曹操与其子曹丕、在文学史上被称为“三曹”。

2、《观沧海》的题目是后人加的,原是《》的第一章,选自《》。

3、给下面的加横线字注音。

⑴东临碣石()⑵山岛竦峙()4、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

⑴水何澹澹⑵秋风萧瑟5、《观沧海》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诗歌,开头以“”字统领以下的十句写景句,其中前六句写,后四句写。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

6、有人说诗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7、《观沧海》诗中描写沧海镜像的诗句中,写动景诗句是,写静景的诗句是。

8、对《观沧海》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绵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B、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C、诗人先写实景,再写虚景,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D、诗人先全景式地展开大海景象,在描绘山岛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怀。

9、在《三国演义》中和在民间故事中,曹操是一个反面人物,是一个奸雄。

显然那是一种误解,是文学形象。

请你结合《观沧海》一诗和自己对曹操的了解,说说历史上的曹操是什么样的?《观沧海》第二部分:1、对全诗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观沧海”是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皆为观海所见。

B、“水何⑵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D、最后两句是合乐加的,是乐曲的终止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2、试对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做简要赏析。

3、简要回答《次北固山下》一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部编版人教社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部编版人教社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

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一、知识填空《观沧海》的作者是年家、家、,字。

他的诗以,末见称。

《观沧海》是一首诗。

二、按要求写出诗句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

2、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3、最能表现作者广博胸襟的诗句是:4、勾画出海岛草木旺盛,给人以活力勃勃的感觉的诗句是,。

5、描绘海洋风急浪涌,惊涛拍岸的壮阔情景的诗句是,。

一、知识填空1、《次北固山下》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诗。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作者是,是代诗人。

二、按要求写出诗句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颔联是:,。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3、表现江面宽阔,风帆飞快直前的长江景致的句子是:,。

4、表现诗人思乡思亲之情的诗句是:,。

一、知识填空1、从诗歌的体裁看,《天净沙秋思》是一首。

“天净沙” 是,“秋思”是。

2、《天净沙秋思》作者,是代有名作家二、按要求写出诗句1.《天净沙秋思》点明要旨的诗句是:。

2、此曲以萧索悲凉之境烘托游子心里悲苦,此中最为典型的两句是:和。

予以形成对照组成一幅清爽、安静情景的一句是:。

一、知识填空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字,号,是代有名诗人。

2、王昌龄是二、按要求写出诗句是:代诗人。

左迁的意思是1、写景兼点季节并含有飘零之感的诗句。

2、表示作者写这首诗的直接原由的句子时:。

3、抒发诗人对友人深切怜悯和关心的句子时:,。

《古代诗歌四首》习题及答案

《古代诗歌四首》习题及答案

古代诗歌四首习题及答案(一)反复诵读《观沧海》,体会这首四言古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想象诗人登山临海的情景,说说你产生了怎样的感觉。

首先,“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句开篇便将诗人置身于高山之巅,俯瞰着辽阔的大海,展现了一种豁然开朗、壮阔无边的视野。

接着,“水何澹澹,山岛竦峙”,通过对水与山的形容,展现了大自然的深邃和静谧。

诗中的“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绘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使人感受到季节更替和自然界的力量。

诗中的节奏铿锵有力,如同行云流水般自然而又深刻。

每一个景物和景象,都仿佛是诗人内心深处的一幅画面,清晰而生动。

整首诗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结尾,表达了诗人对宇宙万物的震撼和对生命意义的探寻,给人一种超越时空的宏大感受。

因此,读完《观沧海》,不仅能感受到诗人的豁达和高远,也能深刻体会到大自然的壮阔和生命的无限可能。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诗中的“杨花落尽子规啼”,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杨花飘落,子规啼鸣,表现了季节更替和自然生命的流逝。

这两样景物不仅仅是描绘,更是通过季节的转换和自然界的变化,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愁思和无奈。

杨花落尽可以视作春天的落幕,而子规啼则是秋天的预兆,暗示着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诗中的“闻道龙标过五溪”,则是诗人听说龙标即将经过五溪,意味着他对友人的思念和期待。

而“我寄愁心与明月”,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忧愁和对心中情感的寄托,而“随风直到夜郎西”,则是对远方的思念和期盼。

总体来看,通过对杨花和子规的描绘,不仅表达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变迁,更通过自然景物的象征性意义,抒发了人生的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三)朗读《次北固山下》,边读边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情景,体会上下句对偶的精妙。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描绘了行舟在宽阔的江海上的情景。

首先,“潮平两岸阔”表现了江海水势平静,两岸辽阔开阔,这种开阔感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也暗示了诗人内心境界的宽广和开阔。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碣.石(jié) 咏.志(y ǒng ) 子规啼.(dì) B .竦.峙(s ǒng )枯.藤(k ū) 断肠.人(cáng) C .萧瑟.(sè) 天涯.(yá) 夜郎.西(láng) D .澹.澹(dàn)残.夜(cán)潮.平(zh āo )2. 下面诗句的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B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C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D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二、情景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3. 根据提示默写。

(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勃勃生机的诗句是: , 。

(2)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 , ”两句诗为逆境中的友人送去温暖。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 。

(4)《天净沙·秋思》中的诗句“ , , ”连用九个名词,勾画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4. 文学常识填空。

(1)《观沧海》一诗选自《》,作者是,字, (朝代) 家、家、诗人。

他的诗以著称。

他与其子、合称“三曹”。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是,字,号,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3)《天净沙·秋思》的体裁为,“天净沙”是名。

该曲的作者是,代著名戏曲作家、家。

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4小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 简答题本诗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沧海形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 简答题这首诗写景富有特色,诗人注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1:(一) 观沧海曹操1.这首诗选自,是组诗中的一章。

这是曹操北伐乌桓成功回师经过碣石山时所作。

诗中借海洋形象表达了诗人广博的胸怀和豪放的气慨。

2.诗中显现海岛活力勃发的诗句是。

3.汉“乐府”是配乐诗,最后八字是配乐时加上的,此中“歌以咏志”揭露诗歌的特色。

4.有人说,曹操的诗以大方悲壮见称,《观沧海》算得上“大方悲壮”吗?若算不上,请你试作归纳 (最好也是四个字 ),并指出这首诗表现了曹操如何的理想和志向 ?5.填写。

(1)诗中统率全篇的一个字是: ____________。

(2)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 ____________,后四句写____________。

(3)写海洋无风时波涛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写狂风大浪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

(4)(4)最能表现作者广博胸怀的诗句是 ___________6.选择。

(1)“日月之行,若出此中”的意思是 ( )第1页/共5页A.日月仿佛在沧海中运转。

B.日月仿佛从沧海中升起。

C.日月仿佛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人沧海。

D.日月的行迹,都仿佛与沧海相关。

(2)对全诗简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这是一首写景抒怀诗,作者借景抒怀,诗里洋溢着饱满的激情。

B.全诗呈总分构造,分写的层次为:岛上的树木和百草,海上的秋风和洪波,天上的日月和星汉。

C.诗人勾画了海洋的壮丽情景,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放的气势。

D.诗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响应,表达了诗人观沧海以后的深切感觉(二)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钱塘湖春行》一诗,到处紧扣初春西湖的特色,描述了西湖初春一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迷人风景,表现了诗人好游的性格,抒发了诗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这首咏西湖的诗,形象地描述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

作者绕湖而行,从到最后到,对沿途光景睁开描绘,描绘中还选择最能表现春光的光景:、、、,进而突出了环境和季节的特色。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下列选项中,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东临碣石(jié) 水何澹澹(dàn)B. 山岛竦峙(sǒng) 秋风萧瑟(sè)C. 子规啼(dí) 杜鹃(juān)D. 风正一帆悬(xuán) 枯藤老树昏鸦(téng)2.下列下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东临碣(jié)石,以观沧海。

(《观沧海》曹操)B. 杨花落尽子规啼(tì)。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C.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lǜ)水前。

(《次北固山下》王湾)D. 断肠(cháng)人在天涯(yá)。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观沧海》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关怀、寄以慰藉的名作。

C. 《次北固山下》的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D. 《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其词牌名,“秋思”是题目,作者马致远,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4.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B.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D.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5.下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山岛竦峙竦峙:耸立。

(《观沧海》曹操)B. 闻道龙标过五溪道:道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C. 乡书何处达达:到达。

(《次北固山下》王湾)D. 断肠人在天涯天涯: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6.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B.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C. 枯藤/老树/昏鸦D.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一)《观沧海》(作者)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作者,是时期著名的家,家、诗人。

他的诗以见称。

①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体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写景诗。

②本诗以字统领全篇,先写景(前六句),然后写景(后四句),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

2.诗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3.《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

<4.最后两句与诗的正文内容的关系是。

5.给下面加点词释义:①东临.碣石②以.观沧海③水何.澹澹④山岛竦峙..灿烂⑥若.出其里..⑤星汉⑦幸甚..至哉⑧歌.以咏志⑨水何澹澹..(水波动荡的样子)6.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句意理解正确的是()A.日、月的运行,都是从大海里升起又降落;银河灿烂,也好像是发源于沧海之中。

@B.日、月朗照大海,星星闪烁,辉映于海面。

C.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好像都是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了一样。

D.太阳月亮不停运转、银河灿烂,它们有的没入海底,有的投映到海面。

7.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②“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

()③“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全景式地描绘了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

()④这首诗前八句是实写,后六句是虚写。

()—⑤“水何澹澹”是描写无风时海面水波动荡的样子,“洪波涌起”是描写有风时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气势。

()⑥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借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 8.对这首诗理解做个最佳抉择()A.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面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B.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C.诗人先实写,再虚写,最后抒情。

,D.先全景式地展现大海景象,再描绘岛上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拟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壮阔的情怀。

(二)《次北固山下》(作者)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是朝诗人王湾的代表作,体例上属于诗,内容上属之作。

2.解释加点词语。

①次.北固山下(次:)②客路..青山下(客路:)③乡书..何处达(乡书:)④海日生残夜..(残夜:)3.如果把依次每五字看做一句,诗中哪两句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答:。

4.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答:。

5.《次北固山下》表达出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6.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A.第一句诗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

B.第二句话的意思是:旧年的春景生机盎然,令人难以忘怀。

C.“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时序匆匆交替,怎不叫身在异乡的诗人更生思乡之情~D.诗人将“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出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7、《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表现了一种欢乐、积极、向上的情怀。

)的千古名句是:。

8.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9.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答:10.汉代苏武陷落于匈奴,被迫在漠北牧羊,让南飞的大雁把书信带回故国,后来人们用“鸿雁传书”或“归雁”代指书信或信使,诗人的家书是从哪里寄向哪里是向哪个方向寄答:)11.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的景物有哪些答:*(三)《钱塘湖春行》(作者)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是唐代诗人杜甫晚年的一首写景诗,诗中写雨来临的季节是季,时间是,突出了雨 _的特点(用原诗回答)。

作者是唐,字,晚号。

2.《钱塘湖春行》以为线索,如果在标题的“春”字前补上一个字,以准确显示诗人出行的时间,可为:春。

描写了西湖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第句和第句是颔联,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3.该诗押的韵是,韵脚是。

4.解释句子中词语的意思:】①几处早莺争暖树..()(3)浅草才能没马蹄()②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行不足:阴:)5.这首诗写了钱塘湖的哪些景色6.将“几处早莺”改为“处处早莺”,“谁家新燕”改为“家家新燕”有什么不好7.这首咏西湖的诗,形象地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

作者绕湖而行,从到最后到,对沿途景物展开描写,描写中还选择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从而突出了环境和季节的特征。

、8.《钱塘湖春行》描绘西湖胜景的诗句是:。

9、请试说说“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渐”和“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10、“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两句体现出诗人怎样的心境答:11.歌咏西湖的古诗词也不少,你能否试着写出两句呢(作者:)12.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

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13.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14.《钱塘湖春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蕴含着诗人怎样的心情四《天净沙·秋思》(作者),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在横线上补出省略的部分。

—2.《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

天净沙是,秋思是散曲的。

3.《天净沙·秋思》作者,是代著名作家、家。

他与、、被称为“杂剧四大家”。

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

4.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与“夕阳”相呼应的是:“”,与“天涯”相呼应的是:“”,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

体现“思”字的一句是:“。

”前三句用了个短语,写出了秋郊黄昏的、。

5、全曲感情的基调是()-A、依恋B、悲伤C、惆怅D、痛苦6、曲中能够概括全篇主旨的词语是:7、本曲运用了的写法表现羁旅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

8、本曲可分两层。

在文中用“‖”标出,并写出层意:2.……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第一层:第二层:9、本曲中在满目萧瑟的秋景中为何插入写“小桥流水人家”答:%10.曲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能侧面表现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诗句是。

11.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12.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

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13.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

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

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五)综合题1、选出下面内容中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钱塘湖春行》这首诗先写远景,后写近景,景中有情,描写了西湖早春的动人景色,又将作者尽兴游春的喜悦感情表达得酣畅淋漓。

]B.《西江月》这首词的上阕最后两句倒装,有力地表现了词人对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下阕最后两句也是倒装句,突出了茅店的意外出现和作者的惊喜。

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六种景物都是秋天所特有的,美丽的秋景衬托着“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的描写,更加突出了秋意的萧瑟和作者悲怆凄楚的心情。

D.《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虽通篇写景,但怀乡之情却贯穿始终。

2.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明月别枝惊雀,清风半夜鸣蝉。

B.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C.枯滕老枝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D.乡书何处达,归燕洛阳边。

3.下列诗句不是对仗的一项是()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B.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4.将下面诗句,作者及出处用直线连接起来。

,①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王湾《观沧海》②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辛弃疾《次北固山下》③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曹操《钱塘湖春行》④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马致远《西江月》⑤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白居易《天净沙秋思》5、下面各句中都有错别字,请在错别字下面划横线,并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字。

1、幸甚至栽,歌以泳志。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县。

()·3、乡书何处达,归燕洛阳边。

()4、明月别枝惊雀,清风半夜呜蝉。

()5、枯腾老树昏雅()6、路转溪头忽现()6、辨别下面诗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4、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7、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常常衍生一种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请写出不同朝代的此种文学体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