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中国智能汽车标准法规和测试评价

合集下载

智能汽车行驶安全测试评价系统架构设计

智能汽车行驶安全测试评价系统架构设计

摘 要:随着汽车智能化发展趋势持续推进,汽车智能化系统越来越复杂,智能汽车的行驶安全性问题凸显,已成为智能汽车产品应用的主要难点之一,汽车行驶安全性测试评价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环节。

本文针对智能汽车行驶安全性测试评价需求,设计了测试评价系统架构。

架构可基于高精度地理信息和高精度定位技术,利用路侧设备和车载设备采集测试车辆测试信息,并通过高速通信发送至管理中心,实现智能汽车行驶安全性测评。

本研究为智能汽车行驶安全性测试评价系统开发提供了一种优化高可用架构设计方案。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automobile intelligent, the automobile intelligent system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mplex. The driving safety problem of intelligent vehicle is prominent, which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diffi culti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vehicle products. The test and evaluation of vehicle driving safety is an important link to solve this problem. In this paper, the test and evaluation system architecture was designed to meet the driving safety test and evaluation requirements of intelligent vehicles. Based on high-precisi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and positioning technology, the architecture can collect test information of test vehicles by roadside equipment and on-board equipment, and send it to the management center through high-speed communication to realize the evaluation of the driving safety of intelligent vehicles. This study provided an optimal architecture design scheme with high availabil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vehicle driving safety test and evaluation system.关键词:智能汽车;行驶安全;测评系统;架构设计Key words :intelligent vehicle; driving safety; test and evaluation system; architecture design文/张建国 杜磊智能汽车行驶安全测试评价系统架构设计0 引言当前,汽车智能化发展趋势持续推进,世界各国纷纷将发展智能汽车上升为国家战略。

我国整车标准体系研究

我国整车标准体系研究

17
GB/T 12537-1990 汽车牵引性能试验方法
(China Automotive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Chongqing 401122,China)
摘要院本文以我国整车标准体系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完善我国整车标准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结合整车发展现状以及近年 来发布的政策法规,提出了整车标准体系的缺陷,并对整车标准体系的发展前景做出了分析。
整车领域的国际标准主要由国际标准化组织/道路 车辆技术委员会(ISO/TC22)负责 制定 [5],有 58 项 标 准, 主 要 涉 及 到 车 辆 的 术 语 、定 义 、分 类 、试 验 方 法 和 技 术 条 要求等方面的标准,目前已转化 18 项,具体转化情况如 表 5 所示。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178 ·
内燃机与配件
持电动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同时,也积极发展汽车回 收利用与再制造,鼓励物流行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发展,加 强危货车的管理[3]。
3 我国整车标准体系现状分析 我国整车标准体系由基础标准、产品标准、通用类试 验方法、性能试验方法、噪声与振动、驾乘操控、绿色循环 经济、智能制造、管理标准组成组成,具体框架如图 1 所 示。基础标准包括汽车术语定义、划分汽车类别、统一相关 代码;产品要求包括整车或系统部件技术条件、相关技术 要求;通用类试验方法包括汽车整车质量、尺寸等参数测 量方法、通则类试验方法;性能类试验方法包括汽车可靠 性、道路试验、室内测量、环境类试验方法;绿色循环经济 包括禁用物质、绿色制造、回收利用、再制造;智能制造领 域包括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智能制造;管理标准包括行 业管理和体系管理[4]。 到 2020 年 11 月为止,整车专业领域已发布的标准共 计 77 项,其中 4 项为强制性标准,73 项为推荐性标准;按 整车标准体系框架分类,整车领域现有标准包括基础标准 10 项,产品标准 10 项,通用类试验方法 17 项,性能试验 方法 23 项,噪声与振动标准 1 项,驾乘操控标准 1 项,绿 色循环经济标准 15 项;标龄在 5 年以内的有 16 项,标龄 在 6-10 年的有 19 项,标龄在 10 年以上的有 42 项。按技 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分类,技术标准包含基础通用标准 22 项,产品类标准 11 项,方法类标准 44 项,无管理标准。按 技术标准分类的整车领域现有标准见表 2-表 4 所示。

02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评价规程i-VISTA SM-ADAS-ACCR-A0-2018

02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评价规程i-VISTA SM-ADAS-ACCR-A0-2018

i-VISTA 中国智能汽车指数编号: i-VISTA SM-ADAS-ACCR-A0-2018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评价规程Adaptive Cruise Control System Rating Protocol(试行)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i-VISTA SM-ADAS-ACCR-A0-2018目录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评价方法 (1)3.1 目标车静止场景 (2)3.2 目标车低速场景 (2)3.3 目标车减速场景 (3)3.4 50%横向重叠试验场景 (3)3.5 加分项 (4)附录A (5)i-VISTA SM-ADAS-ACCR-A0-2018前言i-VISTA (Intelligent Vehicle Integrated Systems Test Area)是国家工信部和重庆市政府支持下,共筹共建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智能汽车和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工程及产品工程化公共服务平台。

基于i-VISTA示范区平台,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联合指导下,充分研究并借鉴国内外智能网联汽车试验评价方法,结合中国自然驾驶数据和中国驾驶员行为统计特性分析的研究成果,经过多轮论证,形成i-VISTA中国智能汽车指数评价体系(简称i-VISTA)。

i-VISTA从消费者立场出发,从安全、体验、能耗、效率四个维度设计试验评价场景,对智能网联汽车进行中立公正专业权威的评价。

评价结果以直观量化的等级——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的形式定期对外发布,为消费者购车用车提供参考,引导整车和零部件企业进对产品进行优化升级。

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Adaptive Cruise Control System,简称ACC)是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vanced Driver Assistant System,简称ADAS)的子产品之一,为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提供定速巡航和跟车控制辅助,可有效减轻驾驶员负担。

中汽研越野认证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汽研越野认证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汽研越野认证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汽研越野认证标准是中国汽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汽研)制定的一套用于评估和认证越野车辆性能的标准体系。

随着人们对越野车辆的需求日益增长,中汽研越野认证标准的制定成为了提高车辆品质和确保用户安全的重要举措。

在引言部分的概述中,我们将首先对中汽研越野认证标准进行简要介绍。

通过对越野车辆的关键性能指标进行严格检测和评估,中汽研越野认证标准旨在确保越野车辆在各种复杂和恶劣的路况条件下具备良好的操控性、通过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我们将介绍中汽研越野认证标准的背景和制定意义。

随着越野车市场的蓬勃发展,用户对越野车辆的性能和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并提高国内越野车辆的竞争力,中汽研组织专业团队倾力打造了越野认证标准,并通过多次论证、研究和测试,确保其科学性和可行性。

文章的概述部分还将包括对后续正文结构和目的的说明。

通过明确每个部分的内容和目标,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整个论文的框架和主旨。

最后,我们将简要提及中汽研越野认证标准的发展趋势和展望,展示该标准的重要性和潜在影响力。

总体而言,本文的概述部分将为读者提供中汽研越野认证标准的背景、制定意义以及整篇文章的结构和目的,为后续的具体内容打下基础。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应包括主要章节和各章节内容的简单介绍。

在中汽研越野认证标准的文章中,可以按以下方式进行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叙述中汽研越野认证标准的制定、意义和发展趋势:第二章为历史背景,介绍越野车辆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历程,以及越野认证标准制定前的现状和问题。

第三章为中汽研越野认证标准的制定过程和内涵。

首先,介绍中汽研越野认证标准的制定目的和意义。

然后,详细介绍制定过程,包括相关专家的参与和市场调研。

最后,解析中汽研越野认证标准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包括技术指标、测试标准和评价方法等方面。

第四章为中汽研越野认证标准的意义。

从经济、安全和环保等角度,探讨中汽研越野认证标准对汽车行业和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对ACC、AEB、LDW、BSD、APS五大系统进行评价

对ACC、AEB、LDW、BSD、APS五大系统进行评价

对ACC、AEB、LDW、BSD、APS五大系统进行评价2018年2月6日,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以下简称“中汽研”)在重庆发布了《中国智能汽车指数评价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的征求意见稿,从2月6日到2月28日为规程征求意见,到三月份则会发布正式版本,并且到时将启动对市面上车型的测试评价工作。

“中汽研”计划,2018年全年将测评25款以上量产车型,评测结果将会通过i-VISTA的官方网站发布。

ACC试验评价规程主要参考ISO 22179《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Full Speed Rang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FSRA)Systems-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nd Test Procedures》标准。

试验工况包括由目标车静止、目标车低速、目标车减速、稳定跟车、弯道减速、全加速度共六个组成,对ACC性能进行评价。

试验过程中需采集目标车速度、主车速度、目标车加速度、主车加速度、两车纵向距离、两车横向距离等数据。

AEB试验评价规程主要参考IIHS《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 Test Protocol》Version 1和其他标准法规、试验项目。

试验工况分为安全性和体验性两大维度。

其中,安全评价分为FCW功能试验和AEB功能试验,包含目标车静止、目标车低速和目标车减速三大类试验工况,体验评价分为AEB系统动作策略、人机交互和虚警评价。

LDW试验评价规程参考GB/T 26773-2011《智能运输系统车道偏离报警系统性能要求与检测方法》标准、Euro NCAP《Test Protocol-Lane Support Systems》Version 1.0 November 2015标准和J2808 2007 SAE 《Road/Lane Departure Warning Systems: Information for the Human Interface》标准,安全评价由直道虚线可重复报警和弯道虚线报警产生两种试验工况组成,体验评价主要包括人机交互和不同类型的车道线识别能力。

V2X标准分析及测试方法探讨

V2X标准分析及测试方法探讨
传输速率 (5-1200字节,50Hz)
定位精度
覆盖(>320m) 速度(支持500km/h)
R14 LTE-V2X 20ms >90%
~30Mbps
R15 LTE-eV2X 10ms >95%
~300Mbps
厘米级
厘米级
(RTK GNSS) (LTE RTK GNSS)
~500m
~500m
500km/h
2.5 牵头标准
GB/T ×××× —×××× 《基于LTE-V2X直连通信的车载信息交互系统技术要求》
归口单位: 汽标委智能网联汽车分标委 牵头单位(3):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 参与单位(26):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司 北京华特时代电动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 通信网络、系统和设备的性能要求、通信基本协议和相关测试方
(CCSA)
法等领域的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
信息技术领域的标准化。对接ISO/IEC/JTC 1(信息技术第一联合

TC28 信息技术标委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 技术委员会)国际归口。涉及信息采集、表示、处理、传输、交 究院(电子四院) 换、描述、管理、组织、存储、检索及其技术、系统与产品的设
500km/h
工信部于2019年6月6日向电信、移动、联通、广 电四家企业颁发了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批准 四家企业经营“第五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
2
1 V2X基本概念
1.2 V2X通信技术

中国汽车标准法规发展概况

中国汽车标准法规发展概况

除了强制性标准外,中国还制定 了一系列推荐性国家标准,如 《汽车环保技术规范》、《电动 汽车电磁辐射指南》等,这些标 准为汽车生产企业和使用者提供 了更加详细的指导。
汽车节能标准
汽车节能标准
强制性国家标准
推荐性国家标准
中国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汽 车节能标准体系,包括对汽车 的燃油消耗、排放等方面进行 规定,旨在提高汽车的能效, 减少能源消耗。
汽车新技术标准
汽车新技术标准
中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新兴汽车技术 的标准,包括电动汽车、智能网联汽车、
自动驾驶汽车等。
智能网联汽车标准
中国正在积极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标准的制 定工作,包括对智能网联汽车的通信协议、
数据安全、人机交互等方面进行规定。
电动汽车标准
中国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电动汽车标准 体系,包括对电动汽车的充电设施、电池、 电机等方面进行规定。
中国汽车标准法规发展概况
目录
• 中国汽车标准法规发展历程 • 中国汽车标准法规现状 • 中国汽车标准法规未来发展趋势 • 中国汽车标准法规对汽车产业的影响 • 中国汽车标准法规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 中国汽车标准法规的完善建议
01
中国汽车标准法规发展历 程
起步阶段
总结词
基础建设、模仿学习
详细描述
电动汽车的电池回收利用是一个重要 的环保问题。中国将制定相关法规, 规范电池回收、再利用和处置,推动 电动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网联化发展
Hale Waihona Puke 车联网技术车联网技术能够实现车辆与道路基础设 施、其他车辆以及行人的信息交互,提 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中国将制定相关 法规,促进车联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VS
数据安全保护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智能化评价体系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智能化评价体系

我国汽车工程学会智能化评价体系一、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智能化技术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重要趋势之一。

为了更好地促进汽车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我国汽车工程学会制定了智能化评价体系,以便对汽车智能化技术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

本文将对我国汽车工程学会智能化评价体系进行详细介绍。

二、智能化评价体系的背景传统的汽车评价体系主要侧重于汽车的动力性能、安全性能、燃油经济性等方面的考量,但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化技术已经成为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之一。

为了更好地衡量汽车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水平,我国汽车工程学会决定制定智能化评价体系,以便全面、客观地评估汽车的智能化水平。

三、智能化评价体系的构成1. 技术构成智能化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了汽车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能感知、智能控制等方面的评价指标。

通过对这些技术构成的评价,可以全面了解汽车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情况。

2. 客观性智能化评价体系的另一个重要构成是客观性。

评价体系要求评价过程客观、公正、科学,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3. 应用价值智能化评价体系还包括对汽车智能化技术应用价值的评价,包括对提升驾驶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提升驾驶舒适性等方面的评价。

四、智能化评价体系的应用1. 对汽车制造企业的指导作用智能化评价体系可以帮助汽车制造企业更好地了解自身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水平,找出不足之处,推动企业提升智能化技术水平。

2. 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智能化评价体系也为相关的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提供了参考依据,以便推动汽车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规范市场秩序。

3. 用户的参考依据智能化评价体系还可以为用户提供选购汽车的参考依据,帮助他们了解不同车型的智能化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汽车。

五、智能化评价体系的未来展望我国汽车工程学会智能化评价体系将不断更新和完善,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评价体系也会相应地进行调整,以适应未来汽车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我国汽车工程学会也将加强与国际汽车工程协会的合作,与国际汽车工程界的智能化评价体系对接,推动我国汽车智能化技术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