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登编辑:中医类(含针灸)SCI 论文投稿的心得及指南

合集下载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投稿经验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投稿经验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投稿经验引言概述:在中医领域中,针灸艾灸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而《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作为一本专注于针灸艾灸研究的期刊,对于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和医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投稿平台。

本文将通过总结一些投稿经验,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如何在该期刊上投稿。

正文内容:1. 投稿前准备1.1 了解期刊要求:在投稿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的投稿指南和要求。

了解期刊的主题范围、投稿类型、格式要求等,确保自己的研究内容与期刊的定位相符。

1.2 撰写研究摘要:在投稿时,研究摘要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要清晰地描述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并突出研究的创新性和重要性。

同时,要确保摘要的长度符合期刊要求。

2. 文章结构和内容2.1 引言部分:在引言部分,要清晰地介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指出研究的目的和研究问题,并简要概述研究方法和主要结果。

2.2 方法部分:在方法部分,要详细描述研究的设计、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

确保方法的描述准确、清晰,使读者能够重现研究过程。

2.3 结果部分:在结果部分,要准确地呈现研究的主要结果。

可以使用表格、图表等方式进行数据展示,并结合文字进行解读和分析。

2.4 讨论部分:在讨论部分,要对研究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解释。

与已有研究进行比较和讨论,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2.5 结论部分:在结论部分,要简明扼要地总结研究的主要发现,并强调其在针灸艾灸领域的重要性和意义。

总结:总结部分主要分为三个方面进行写作。

3.1 投稿经验总结:总结自己在投稿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如何避免常见的错误和问题,提高投稿的质量和效率。

3.2 期刊贡献总结:总结自己的研究对于《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的贡献,如何填补知识空白、推动学术进展等。

成功发表SCI论文总结的心得分享

成功发表SCI论文总结的心得分享

成功发表SCI论文总结的心得分享一、论文写之前做好准备工作。

收集好文献资料,特别是一些高水平期刊且由欧美人写的论文。

挑几篇这样的文献精读,看看人家是如何对一个问题用英语描述的,并记录常用句式和词汇。

如果平时有这样习惯就再好不过了,长期积累写作时肯定是如鱼得水。

大量的阅读文献能有助于我们确定SCI写作的课题,而在确定课题之后对文献进行收集也是为了能便于之后写作SCI文章所做下的工作。

故而,阅读文献是SCI成败的第一步。

二、论文不是一蹴而就的,千万不要抱着一遍写好的心态。

一篇精彩的论文有事需要来来回回的修改加工。

每看一遍都会有提高的地方,一定要耐着性子仔细推敲。

不能闭门造车,一个人的精力和看法毕竟有局限。

完成初稿后可以找靠谱的同学或老师帮忙看看。

一般都可以获得很多好的建议,自己以前没有发现的问题也会浮出水面。

三、对于语言,如果是实在能力有限,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

对于国内科研者而言,语言是SCI论文写作的一大障碍,由于思维的不同,在写作时往往出现词不达意、描述模糊、句式混乱、累赘拖沓等现象。

而克服这些阻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同时科研者的时间和精力又是非常宝贵的,所以在语言方面寻求他人的帮助是不错的选择。

当然了,这里有一个前提是文章要写得够好,不然都是白搭,因为翻译和语言润色一般都是基于原文基础之上进行的。

四、考虑发表需要用到的数据和图片设计关键性实验时,应当考虑发表要求,分好实验组,对照组以及布局。

这样可以减少重复工作的时间,以获得更完整或更漂亮的数据。

此外,也可以提前制作图片,如果实验结束之后再来整理数据制作图片,可能会耗费更多的时间。

五、提前开始写作,即使没有完整的实验数据,也可提前撰写论文。

因为背景介绍部分通常是对过去研究的简单总结,做实验的同时也可以进行材料和方法部分的写作,这个时候作者对实验方案的记忆是最深刻的。

提前撰写这两部分内容,能更好地帮助作者写论文。

六、写作内容要表达清楚,如果一项具有重大影响的研究因为论文表达不清楚导致出版受阻,那是非常遗憾的事。

SCI投稿体会

SCI投稿体会

SCI投稿体会在SCI投稿体会科研工作者常常需要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学术期刊上,以便与其他学者交流和分享。

而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被广泛认可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科技文献数据库之一,投稿到SCI期刊是每一位科研工作者的追求和目标。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我在SCI投稿过程中的个人体会和经验。

1. 熟悉SCI期刊要求首先,投稿者需要对目标SCI期刊的要求进行深入了解。

不同的期刊有不同的投稿指南和要求,包括论文结构、字数限制、引用格式等。

阅读并熟悉这些要求是成功投稿的第一步。

此外,还需要了解期刊的发表范围、高引用论文的特点以及审稿流程等信息,这有助于提高论文的质量和针对性,增加被接受的机会。

2. 选择合适的期刊选择合适的SCI期刊对于论文的发表至关重要。

与其盲目地追求一些高影响因子的期刊,不如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和专业领域选择更加符合的期刊。

在选择期刊时,可以参考该期刊的主题范围、前几年的发表文章、审稿意见和发表速度等因素。

同时,与导师和同行的交流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他们的经验和意见对选择合适的期刊会有很大帮助。

3. 优化论文结构和内容论文的结构和内容是SCI投稿时需要重点关注的。

一篇优秀的论文应该有明确的研究目标、清晰的研究问题陈述、合适的方法研究设计以及有力的数据支持。

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确保论文内容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此外,还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精炼性,避免使用冗长、模糊的表述方式。

在论文中展示自己的创新点和贡献是吸引审稿人和编辑的关键之一。

4. 合理回应审稿意见一旦论文被送审,接受审稿人的评审意见是很正常的。

审稿人的意见往往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完善论文的内容和结构,提高论文的质量。

在回应审稿人的意见时,需要认真对待每一个意见或建议,并且做出明确的回复。

如果需要修改论文内容,要有清晰的论据和解释来支持自己的修改。

此外,还可以在回复中提供额外的实验数据、图表和分析等,以进一步加强论文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针灸心得体会6篇

针灸心得体会6篇

针灸心得体会6篇心得体会是对自己的经历和实践进行反思和总结的一种方式。

那么,写好心得体会有哪些值得我们注意的方面呢?本篇文章将从多个角度全面分析和探究“针灸心得体会”的各个方面,并建议您将本页和本站收藏起来,以便以后继续阅读!针灸心得体会【篇1】从四月十八号那天进科实习,感慨万千。

先是残酷的临床现实让我不得不对西医低头,对西医妥协。

所以我在实习这段时间会看西医的书,不会执着于只看中医,看神经病学或者神经解剖及神经定位诊断才知道,针灸学其实并不难,并不那么难懂,神经这块可真是不好学,到现在我对神经的理解和认识还是一塌糊涂,脑子里像浆糊一样,始终没有形成体系,知识始终是零散不系统。

每天去科里回来就会觉得我有必要闭关一段时间好好看看书,但是看书的时候还是没有成效,所以去科里是有必要的,回来没有那股冲劲和斗志接着好好看书,不能像之前那段时间那样高强度的学习。

晚上在寝室就白天遇到的问题看点是点,第二天遇到新问题再回来找答案。

说实话,这不是我要的实习效果,针灸科和神经内科是一体的,所以针灸占得比例并不是传统意义上那么大,但是神经学与针灸的结合,在现代临床,是必然趋势,是我们针灸学习者必经之路。

所以我多少在心里是接受的,并不那么排斥西医了,我只是心有余力不足,始终学不好西医。

老师人非常热心非常认真,对学生很好,所以我喜欢这样的老师,作为女性,我也是很欣赏老师那样的女人。

我愿意跟着老师后面学习,老师看患者都会给我讲解,然后叫我回来看什么书。

老师的知识储备很充足,很适合讲课,她讲课很有耐心,不管什么样的学生,她都会耐心讲解给学生,教会学生想学习的内容,对学生请教的问题,说的很是仔细。

其实很多时候,我都听不懂老师讲的东西,然后就回来k 书,才能理解老师所讲的,只怪我基础太差,中西医结合的结局就是啥都不会。

师兄呢,名__,__县人,大我三岁,身高呢一米八吧,研究生一年级,老师叫我跟着师兄学学,他也教我一些临床技能,写病历下医嘱查体,师兄人很好,很风趣,听他说话很开心,我很喜欢这样的兄长,他总能让我想起我哥,两位表哥给我的感觉都和师兄给我的感觉是一样的。

中医期刊发表容易

中医期刊发表容易

中医期刊发表容易中医期刊是中医学领域内非常重要的学术期刊,它承载着中医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临床经验和学术观点。

对于中医学者来说,发表在中医期刊上的论文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还可以为中医学界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那么,如何才能在中医期刊上发表论文呢?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中医期刊发表的一些窍门和技巧。

首先,要想在中医期刊上发表论文,最重要的是要有独特的研究思路和深入的研究成果。

中医学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因此,中医研究者可以从中医经典中汲取灵感,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方法,开展前沿性的研究。

只有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才能吸引中医期刊的编辑和评审,从而获得发表的机会。

其次,要在中医期刊上发表论文,还需要具备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写作经验。

中医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复杂的学科,需要研究者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学术功底,才能够准确地把握中医学术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从而进行深入的研究。

同时,丰富的写作经验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经过反复的修改和润色,才能够使论文达到中医期刊的发表标准。

此外,在投稿中医期刊时,还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期刊和投稿时间。

中医期刊众多,每一本期刊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定位,因此,在投稿之前需要对各个期刊的发表要求和风格特点有所了解,选择与自己研究内容相符的期刊进行投稿。

同时,还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投稿时间,避免与其他重要学术会议或研究成果发布时间冲突,以免影响论文的发表效果。

总之,要想在中医期刊上发表论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具备独特的研究思路和深入的研究成果,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写作经验,以及选择合适的期刊和投稿时间。

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才能够在中医期刊上发表高水平的论文,为中医学界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广大中医学者能够不断努力,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医药_投稿经验总结范文

医药_投稿经验总结范文

作为一名从事医药领域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投稿至专业期刊是展示研究成果、交流学术思想的重要途径。

经过多次投稿实践,我总结了一些经验,以下是我的医药投稿经验总结:一、选题与定位1. 选择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前瞻性的课题,关注当前医药领域的热点和前沿问题。

2. 明确论文的定位,针对不同期刊的特点,选择与之相符的论文类型,如综述、研究论文、病例报告等。

3. 突出论文的研究价值和临床意义,确保论文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二、论文撰写1. 熟悉论文写作规范,按照期刊要求进行格式调整。

2. 结构完整,包括摘要、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结论等部分。

3. 语言简洁、准确,避免使用口语化、模糊不清的表达。

4. 数据可靠,图表清晰,确保论文的可信度。

5. 引用文献规范,遵循学术道德,避免抄袭。

三、投稿过程1. 选择合适的期刊,关注期刊的影响因子、审稿周期、发表速度等因素。

2. 了解期刊的投稿要求,包括投稿方式、格式、字数限制等。

3. 仔细阅读投稿指南,确保论文符合期刊要求。

4. 投稿前,检查论文的完整性、准确性和规范性。

5. 在投稿系统中填写相关信息,包括作者姓名、单位、联系方式等。

6. 投稿成功后,关注审稿进度,及时与编辑沟通。

四、审稿与修改1. 重视审稿意见,认真分析审稿人的观点和建议。

2. 针对审稿意见进行修改,确保论文质量。

3. 修改过程中,注意保持论文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4. 修改完成后,再次检查论文的格式、数据和图表。

5. 按时回复审稿意见,展示出对学术研究的严谨态度。

五、总结1. 提高自身学术素养,关注医药领域的最新动态。

2. 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论文写作水平。

3. 建立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与同行分享研究成果。

4. 积极参与学术会议,拓展人脉资源。

总之,医药投稿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需要我们具备严谨的学术态度、扎实的科研功底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通过不断积累经验,我们定能提高投稿成功率,为医药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

中医针灸论文范文2篇

中医针灸论文范文2篇

中医针灸论文范文2篇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

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

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

中医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的医学经验与理论知识的积累,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瑰宝。

中医针灸毕业论文范文一: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临床观察缺血性中风是神经系统中较为常见病的一种,是一种发病率较高且给中老年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的病症。

近两年来,缺血性中风的发病率日渐上升,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尽管该病的治疗诊断水平在不断提升,死亡率也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其致残率却仍然在80%以上。

偏瘫是缺血性中风较为常见的运动障碍,不仅给患者的身心带来长时间的痛苦,同时还会给家庭造成极大的负担,甚至可能导致诸多社会问题[1]。

为此,在该病的治疗上已经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而针灸以其独特的治疗方法成为了治疗缺血性中风最为有效的方法,众多临床报告也纷纷表明针灸在该病的治疗上具有非常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笔者在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上采用针灸治疗,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我院2021年1月-20XX年1月收治缺血性中风患者中选取56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

所有患者均根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中对缺血性中风偏瘫的标准确诊。

其中治疗组患者中,女性12例,男性16例,年龄为55-70岁,平均年龄为62.4岁,病程时间为6个月-10年;对照组患者中,女性13例,男性15例,年龄为56-72岁,平均年龄为62.5岁,病程时间为1-10年。

排除标准:精神疾病,心力衰竭,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针灸穴位附近有皮肤感染。

两组患者各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治疗组取曲池、合谷、外关、足三里、伏兔、百会、解溪、委中、环跳、肾腧、大椎、心腧、膈腧等穴位,均通过双侧取穴,每次取三对穴位,第一天先取四肢穴位,第二天则取背腧穴位,按照这种方法逐渐推移。

《中国针灸》投稿经验

《中国针灸》投稿经验

《中国针灸》投稿经验作为中医学的重要分支,针灸历来都是备受瞩目的研究方向。

《中国针灸》作为国内知名的学术期刊,一直致力于发掘和传承中华针灸文化,是广大针灸学者和研究人员发表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

那么,针对这个期刊进行投稿,该怎样做呢?下面,笔者就来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投稿经验。

1、首先明确投稿主题及要求在进行投稿前,作者需要对自己的研究方向进行深入了解,并明确自己的研究成果究竟适不适合发表在《中国针灸》上。

同时,作者还需了解该期刊的投稿要求,包括文章的格式、字数、参考文献等等,以便更好地准备投稿材料。

2、认真准备投稿材料在确定好投稿主题及要求后,就要开始认真准备投稿材料。

一般而言,投稿材料需要包含文章、作者简介、通讯作者联系方式等内容。

其中,文章的质量是最为关键的,因此,作者应该尽可能地展现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学术价值,同时注意文章的语言质量和逻辑性。

3、认真进行论文修改和润色在准备好投稿材料后,作者需要认真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润色。

这一部分的工作涉及到文章的语言表达、图表设计和参考文献规范等多方面的内容。

作者需要认真查看每一个细节,确保自己的文章符合期刊的要求。

4、耐心等待审核结果投稿完成后,作者需要耐心等待期刊的审核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作者不要过于焦虑或急躁,而是要理性看待,按时关注自己的邮箱或期刊网站,以便及时了解审核结果。

总之,投稿《中国针灸》需要认真准备、仔细选择,同时需要注意文章的质量和润色效果。

相信只要您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就一定能够顺利投稿该期刊,并取得满意的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沃登编辑:中医类(含针灸)SCI 论文投稿的心得及指南中医是我们国家的瑰宝,也确实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但是中医一直没有得到西方的承认,甚至在国内,很多人也不承认中医,原因之一在于,中医很少有象样的国际性论文出现。

国际性权威杂志上的论文,是使中国走向世界的敲门砖!因此,有必要使中医的成果国际化,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实际上,中医的文章(包括针灸类),并不代表就不能发表SCI 杂志了。

实际上有不少杂志愿意接受相关的文章。

如果是中药单体的研究,只要做得好,任何杂志都可以发表的,Lancet, PNAS, Nature 象Medicine 等顶级杂志上均出现过中药的研究,而Science,PNAS 等杂志上经常出现针灸,气功等相关的文章。

前阵子报道成都有人研究气功大师严新的气功的文章,也发表在不错的SCI 杂志上呢。

不是中医类文章就不能发表在世界顶级杂志上,而且有两个因素:1 你的实验设计是不是真的严格?!如是否符合随机,对照等一般性原则?2 你的结果是不是很有说服力?3 你能否将文章的确切含义表达出来,英语足够好!我们接触过大量中医针灸类论文,普遍存在以上三个方面问题。

因此,只要从这三个方面源头抓起,发表SCI 杂志上有可能的。

下面介绍一些与中医中药和针灸相关的SCI 杂志:Acupunct Electrother Res (ACUPUNCTURE & ELECTRO-THERAPEUTICS RESEARCH)1.邮寄投稿地址: Editor-in-Chief: Yoshiaki Omura, M.D., Sc.D., 800 Riverside Drive, Suite 8-I, New York, NY 10032, USA. Tel: (212)781-6262, Fax: (212) 923-2279.2. 期刊的稿约(Note to Authors )3.相关心得①该杂志为季刊,号称投稿周期短,发表快。

杂志编辑水平相对较差。

“The journal is noted for its rapid handling of editorial contribution and short publication turn around time.” ②收录复旦大学的针灸研究较多,中医类科研机构的较少。

被录用率相对较高。

③主要收录针灸及其相关研究。

主要录用实验研究。

明确表面支持针灸疗法。

“The journal was established in order to make acupuncture and electro-therapeutics a universally acceptable branch of medicine through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based on scientific disciplines.” ④论文思路与投稿策略:针灸实验方面的论文可以考虑投。

如果为下列病症的研究,录用率会更高。

“particularly on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of intractable medical problems, such as intractable pain, dystonia, Parkinson's disease, Alzheimer's disease, cancer,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1中国结合医学杂志,即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的英文刊能接收大量的中医类文章。

phytotherapy research 本草疗法研究这个杂志影响因子为 1.43,接收的文章多为中药单体研究。

journal of alternative and complementary medicine 中医在西方称为替代医学或补充医学,这本杂志收录中医的文章,日本,韩国人发的比较多。

国内发的很少。

alternative therapies in health and medicine 如上planta medica 也发表植物单体研究的文章另外,如果针灸类文章,可以往神经科学领域的杂志投谢,如Brain Research, Pain 等杂志,接搞量还可以。

2从SCI-E 文献分析世界针灸学研究现状1 研究数据的获取和分析方法所有数据都来源于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提供的科学引文索引扩展(SCI-EXPANDED)数据库。

以题名中含有“Acupuncture”为检索条件,在该数据库内,检索2000~2009 年间相关文献题录数据,并单独列出我国科研人员发表的学术论文,套用部分字段用于分析。

提取检索结果中文献的出版年、关键词、机构、期刊来源、作者等信息,利用相关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的内容包括:世界及我国的论文发表量、发表期刊及期刊影响因子的分布、不同机构的发文量及其合作情况、研究领域和出现频率在前十的关键词。

2 分析结果 2.1 2000—2009 年间世界和我国发表针灸学论文变化趋势分析1987~2009 年间SCI 共收录针灸学科研论文3724 篇,其中,1988 年发表于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的EFFECTS OF NUCLEUS RAPHE MAGNUS AND LOCUS COERULEUS IN DESCENDING MODULATION OF HABENULA ON PAIN THRESHOLD AND ACUPUNCTURE ANALGESIA[1] 是我国第一篇被收入SCI 的针灸学研究论文。

本研究研究均基于近10 年SCI 收入的针灸学研究论文。

期间,SCI 收入2313 篇针灸学研究文献,收录中国论文304 篇。

其中99%以上(303 篇)的文章均用英文发表,1 篇用中文发表;70%(225 篇)为研究论文,11%(35 篇)为会议摘要,其余为综述或通信材料等类型。

为通信和编辑材料。

2.2 世界及我国针灸研究文献数量比较文献总量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科研活动的绝对产出,是衡量科研活动的一个重要指示因子。

2000 年后,世界范围内的针灸学研究文献增长速度加快,我国论文发表的增长速度也明显加快,并且,其增长速度仍旧有进一步加快的趋势(图1)。

图132000-2009 年世界和我国针灸学研究SCI 论文情况2.3 2000—2009 年间世界和我国发表针灸学文献期刊分布2000~2009 年间,630 个SCI 期刊刊登了针灸学术文献,我国的304 篇文献分别发表于其中的115 种期刊。

表1、表 2 分别列出了刊登针灸学术文献最多的l0 种期刊。

其中刊登我国针灸文献最多的杂志是ACUPUNCTURE & ELECTRO-THERAPEUTICS RESEARCH (《针灸电疗研究》,其影响因子小于1,刊登世界针灸文献最多的是Journal of )Alternative and Complementary Medicine 《替代和补充医学杂志》,()影响因子为1.685。

同时,刊登国内论文排在前十位的杂志影响因子最高的是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Cochrane 系统评价》,影响因子为5.18;低于刊登世界前十位)影响因子最高的BRITISH MEDICAL JOURNAL(《英国医学杂志》)为12.827 同时,从引文报告来评价,国内发表论文质量偏低。

世界针灸论文平均被引次数为 6.94 次,H-index 为50;而国内论文平均被引次数为 5.26 次,H-index 为18 2.4 研究机构2000~2009 年,世界针灸文献发表最多的机构是韩国庆熙大学(116,22.61%),其次为哈佛大学(82,15.98%)(表3)。

我国针灸论文发表量居前10 名的机构当中,香港大学的发文量在国内居于第一位(31 篇,占17.92%),其次为复旦大学(29,16.76%)和首都医科大学(21,12.14%)(表4)。

2.5 主要研究学科分布文献学科分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研究领域。

200-2009 年的2313 篇论文,广泛分布于118 个学科,但主要分布在中西医结合及补充医学(527 篇)、神经科学(377 篇)、普通内科(324 篇)、临床神经病学(281)、麻醉学(151 篇)、妇产科(138 篇)等学科领域()表5;国内发表的304 篇论文分布于59 个学科领域,其主要学科分布4与世界类似(表6)。

从另一方面看,发表文献的关键词更能体现其研究重点。

分析发现,2000-2009 年间发表针灸文献关键词主要集中在疼痛(包括腰背痛、紧张型头痛、偏头痛、慢性疼痛等疼痛相关类疾病)、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大脑、电神经刺激、β-内啡肽等相关关键词)以及其它慢性疾病(如风湿,骨关节炎等)。

在该期间,被引用频次最高的文献是哈佛大学医学院和马萨诸塞州根斯普医院的研究人员2000 年共同发表在HUMAN BRAIN MAPPING 上的一篇名为Acupuncture modulates the limbic system and subcortical gray structures of the human brain: Evidence from fMRI studies in normal subjects 的研究,被引用了184 次。

该研究采用MRI 扫描针刺后人体边缘系统和大脑皮质的变化,找到了针灸调节人体的证据。

而国内在该期间发表论文被引用次数最多的文献为韩济生教授03 年发表在TRENDS IN NEUROSCIENCES 上的一篇名为Acupuncture: neuropeptide release produced by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different frequencies 的编辑材料,被引用了153 次。

表3 世界发表SCI 论文数量前十位的科研机构机构韩国庆熙大学哈佛大学埃克塞特大学美国马里兰州大学普利茅斯大学德国慕尼黑理工大学萨诸塞综合医院首尔国立大学香港大学复旦大学论文数量(篇)116 82 63 46 41 40 34 31 31 29 百分比22.61% 15.98% 12.28% 8.97% 7.99% 7.80% 6.63% 6.04% 6.04% 5.65%表 4 国内发表SCI 论文数量前十位的科研机构机构香港大学复旦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中国科学院四川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论文数量(篇)31 29 21 20 16 12 百分比17.92% 16.76% 12.14% 11.56% 9.25% 6.94%沃登编辑为一家专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SCI论文服务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