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聚糖的应用

合集下载

大麦β葡聚糖-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大麦β葡聚糖-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大麦β葡聚糖-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大麦β葡聚糖是一种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多糖物质,广泛存在于大麦中。

它是由蔗糖分解而成,并在大麦的胚芽和皮层中含量较高。

大麦β葡聚糖不仅富含营养,还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功能,被广泛应用于保健品、食品、医药等领域。

本文将对大麦β葡聚糖的定义、特点、健康益处以及应用领域进行详细介绍,旨在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和认识这一重要的营养物质。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引起读者对大麦β葡聚糖的关注,进一步加深对其重要性和应用前景的认识。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引言部分:介绍大麦β葡聚糖的概述,文章结构以及目的。

2. 正文部分:分为三个子部分,分别是大麦β葡聚糖的定义与特点、大麦β葡聚糖的健康益处以及大麦β葡聚糖的应用领域。

3. 结论部分:总结本文所述内容,展望大麦β葡聚糖的发展前景,提出一些建议,并得出结论。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大麦β葡聚糖这一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多糖物质。

通过介绍大麦β葡聚糖的定义、特点、健康益处以及应用领域,旨在让读者对这种具有潜在健康价值的营养物质有更全面的了解。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大麦β葡聚糖在保健品、医药、食品等领域的应用前景,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读者能够认识到大麦β葡聚糖的重要性及其潜在的广阔发展空间,从而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及应用。

2.正文2.1 大麦β葡聚糖的定义与特点大麦β葡聚糖是一种天然存在于大麦中的多糖类物质,也被称为大麦β-葡聚糖或大麦β-葡聚糖醇。

其化学结构主要由β-D-葡萄糖分子组成,具有多种链型和分子量不同的形式。

大麦β葡聚糖在水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够形成稠密的胶体溶液。

其特点包括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黏性和增稠性,能够增强食品的口感和质地。

此外,大麦β葡聚糖还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能够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在食品工业中,大麦β葡聚糖常被用作增稠剂、稳定剂和乳化剂等功能性食品添加剂。

β-葡聚糖 药用级别

β-葡聚糖 药用级别

β-葡聚糖药用级别
β-葡聚糖在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药用级别取决于多种因素,如来源、纯度、生产工艺等。

β-葡聚糖是一种天然多糖,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和药理作用,如免疫调节、抗炎、抗肿瘤、抗氧化等。

在医药领域,β-葡聚糖可以作为药物成分,用于治疗免疫系统相关的疾病和症状。

为了确保药用级别的β-葡聚糖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生产工艺管理。

一般来说,药用级别的β-葡聚糖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1.来源明确:药用级别的β-葡聚糖应来自可靠的供应商,并经过严格的检验
和认证。

2.纯度高:药用级别的β-葡聚糖应具有高纯度,以避免杂质和污染物对药物
的影响。

3.生产工艺稳定:药用级别的β-葡聚糖应采用稳定的生产工艺,以确保产品
的质量和安全性。

4.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药用级别的β-葡聚糖应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
如药品注册法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

总之,药用级别的β-葡聚糖需要满足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生产工艺管理要求,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葡聚糖的作用

葡聚糖的作用

葡聚糖的作用葡聚糖是一种多糖类物质,由葡萄糖分子通过1-4糖苷键连接而成。

它可以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发现,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以下是葡聚糖的几种主要作用。

首先,葡聚糖在食品工业中被广泛应用。

它具有增稠、胶凝和乳化等性质,能够改善食品的质地和口感。

例如,在冰激凌中添加葡聚糖可以增加其稠度和口感,使其更加细腻和顺滑。

在饮料中添加葡聚糖可以防止悬浮物沉淀,保持饮料的均匀性。

此外,葡聚糖还被广泛用于制作果冻、糖果和酱料等食品,以增加其黏度和稳定性。

其次,葡聚糖在制药工业中有重要的应用。

由于其多糖结构,葡聚糖能够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具有较强的药物载体和缓释剂效果。

例如,葡聚糖可以用作胶囊的包衣材料,保护药物免受胃酸的侵蚀。

葡聚糖还可以用于制备药物控释微球,通过控制释放速率来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

此外,葡聚糖还具有抗菌和抗病毒活性,可以用于制备抗感染药物。

另外,葡聚糖在化妆品工业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葡聚糖能够与肌肤形成薄膜,起到保护和滋润的作用。

它能够防止水分的流失,增加肌肤的湿润度。

葡聚糖还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能够减轻肌肤的过敏和红肿。

因此,葡聚糖常常被添加到护肤品、洗发水和身体乳液等化妆品中,用于改善肌肤的质地和外观。

此外,葡聚糖还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工业和造纸工业。

在纺织工业中,葡聚糖可以用作纺丝助剂,改善纺织品的柔软性和抗皱性。

在造纸工业中,葡聚糖可以用作增强剂,提高纸张的强度和耐久性。

此外,葡聚糖还可以用作沉淀剂,帮助清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污染物。

综上所述,葡聚糖具有多种作用,广泛应用于食品、制药、化妆品、纺织和造纸等各个领域。

它的独特性质和多功能性使得葡聚糖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原料。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葡聚糖的应用范围还将不断拓展,为人类创造更多的便利和福祉。

葡聚糖在医美方向的应用

葡聚糖在医美方向的应用

葡聚糖在医美方向的应用
葡聚糖在医美方向的应用广泛而多样。

以下是一些葡聚糖在医美领域的应用:
1. 注射填充剂:葡聚糖可以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填充剂,用于填补面部皱纹和松弛的肌肤,使皮肤变得更加平滑和年轻。

2. 生物纤维膜:葡聚糖可以制备成生物纤维膜,可以用于创面愈合和皮肤再生,加速伤口的修复过程。

3. 护肤品成分:葡聚糖可以添加到各种护肤品中,提供滋润、保湿、抗氧化和抗炎的作用,改善皮肤的质地和外观。

4. 纤维素膜:葡聚糖可以制备成环境友好的纤维素膜,用于面部面膜、眼膜和美容贴等,可以提供紧致和保湿的效果。

5. 软组织修复:葡聚糖可以用于软组织修复,如关节软骨修复、软骨再生和软骨保护,能够促进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总的来说,葡聚糖在医美方向的应用主要包括填充剂、生物纤维膜、护肤品成分、纤维素膜和软组织修复等,这些应用都能够提供美容和抗衰老的效果。

1k分子量葡聚糖_概述及解释说明

1k分子量葡聚糖_概述及解释说明

1k分子量葡聚糖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在生物领域中,多糖是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

其中,葡聚糖是一种具有多种应用潜力的聚合糖类物质。

本文将讨论具体介绍一种名为1k分子量葡聚糖的特定类型葡聚糖。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方式组织和讨论有关1k分子量葡聚糖的信息:- 引言部分将提供对文章整体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 第二部分将详细阐述1k分子量葡聚糖的定义、特征、生物来源以及制备方法。

- 第三部分将探讨该物质在医药领域、食品行业和工业上的广泛应用。

- 第四部分将评估1k分子量葡聚糖的优势与限制,包括其技术和经济方面的考虑,以及市场前景和发展趋势的展望。

- 结论部分将总结主要观点,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并解释1k分子量葡聚糖这一特定类型的葡聚糖。

我们将探索其定义、特征、生物来源、制备方法以及其在医药领域、食品行业和工业上的应用。

此外,我们还将评估1k分子量葡聚糖的优势与限制,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对该物质的全面讨论,我们旨在提供对1k分子量葡聚糖更深入了解的基础,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和应用提供参考。

2. 1k分子量葡聚糖:2.1 定义和特征:1k分子量葡聚糖是指葡萄糖单元数平均为1000的聚合物。

它是一种多糖类化合物,由许多葡萄糖单元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

其主要特征是具有高度的溶解性,在水中能形成胶体溶液。

2.2 生物来源和制备方法:1k分子量葡聚糖可以从不同的生物来源中提取或合成得到。

在自然界中,它可从海洋生物、真菌和细菌中提取得到。

此外,也可以通过化学合成方法来制备1k分子量葡聚糖。

生物提取法包括从海洋生物如虾、蟹和甲壳类动物中提取富含葡聚糖的组织。

以海洋来源获得的1k分子量葡聚糖通常质量较高,并且具有较好的活性和纯度。

化学合成法则是通过核酸酶酶解法对淀粉进行降解来产生低聚糖链,再进行进一步修饰和纯化,得到所需的1k分子量葡聚糖。

2.3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k分子量葡聚糖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葡聚糖填塞剂的使用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葡聚糖填塞剂的使用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葡聚糖填塞剂的使用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葡聚糖填塞剂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填充材料。

它具有多孔性、高度可塑性和无毒性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工业、医学、建筑等领域。

葡聚糖填塞剂的使用方法简单且方便,能够满足不同行业对于填充材料的需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葡聚糖填塞剂的特点和使用方法,以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首先,我们将阐述葡聚糖填塞剂的定义和特点,包括其成分、形态和物理性质等方面的内容。

其次,我们将详细描述葡聚糖填塞剂的使用方法,包括准备工作、操作步骤和使用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

在使用葡聚糖填塞剂之前,我们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材料的选择、设备的准备等。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具体的操作步骤,包括葡聚糖填塞剂的搅拌、注入和固化等过程。

同时,我们还会提醒读者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确保安全和有效使用葡聚糖填塞剂。

最后,我们将探讨葡聚糖填塞剂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葡聚糖填塞剂在医学领域可以用于填充骨缺损,促进骨折的愈合。

在工业领域,葡聚糖填塞剂可以用于填充空隙,增强材料的强度和稳定性。

此外,葡聚糖填塞剂还可以用于建筑领域的防水、隔热等方面。

总之,葡聚糖填塞剂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填充材料,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为读者详细介绍葡聚糖填塞剂的使用方法,以及它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通过了解葡聚糖填塞剂的相关知识,读者能够更好地利用葡聚糖填塞剂,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本文的目的是介绍葡聚糖填塞剂的使用方法。

文章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中,将对葡聚糖填塞剂的概述进行介绍,包括其定义和特点。

同时,还将介绍本文的结构和目的,即为读者提供一份详细的葡聚糖填塞剂使用手册。

在正文部分,将首先详细介绍葡聚糖填塞剂的定义和特点,包括其成分、功能和特性。

接着,将重点讲解葡聚糖填塞剂的使用方法,包括准备工作、操作步骤和使用注意事项。

在应用领域方面,将列举葡聚糖填塞剂的主要应用场景,并介绍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具体应用案例。

葡聚糖使用范围

葡聚糖使用范围

葡聚糖使用范围葡聚糖是一种由葡萄糖分子组成的多糖类物质,具有广泛的使用范围。

下面将介绍葡聚糖在医药、食品、化妆品和工业等领域的应用。

一、医药领域在医药领域,葡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和药物载体等方面。

葡聚糖可以用于制备医用敷料,如伤口敷料、止血敷料和吸附敷料等,其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和吸附性能,可有效促进伤口愈合和止血。

此外,葡聚糖还可以用于制备缓释药物载体,通过调控释药速率实现药物的持续释放,提高药物疗效。

二、食品领域在食品领域,葡聚糖作为一种天然多糖,具有增稠、乳化、稳定和保湿等功能,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中。

葡聚糖可用于制备各种糕点、面包、冰淇淋和果冻等食品,使其具有更好的质感和口感。

此外,葡聚糖还可以用于制备低脂肪、低糖或无糖的食品,满足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三、化妆品领域在化妆品领域,葡聚糖具有良好的保湿性和增稠性能,可用于制备各种护肤品和彩妆品。

葡聚糖可以形成一层保护膜,锁住皮肤表面的水分,保持皮肤的湿润度。

同时,葡聚糖还可以增加化妆品的稠度,改善使用感受。

因此,葡聚糖被广泛应用于面霜、乳液、洗发水、沐浴露和口红等化妆品中。

四、工业领域在工业领域,葡聚糖具有优良的粘合性、稳定性和可溶性,可用于制备胶粘剂、纸张增强剂和纺织助剂等。

葡聚糖可以作为一种环保胶粘剂,替代传统的合成树脂胶水,用于纸板、纸箱和家具等的粘接。

此外,葡聚糖还可以作为纸张增强剂,提高纸张的强度和耐水性。

在纺织工业中,葡聚糖可用于制备纺织助剂,改善织物的柔软性和耐磨性。

葡聚糖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天然多糖,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在医药领域,葡聚糖可用于制备医用敷料和药物载体;在食品领域,葡聚糖可用于制备各种食品,改善其质感和口感;在化妆品领域,葡聚糖可用于制备护肤品和彩妆品,保持皮肤的湿润度;在工业领域,葡聚糖可用于制备胶粘剂、纸张增强剂和纺织助剂,提高产品的性能。

葡聚糖的广泛应用必将为各个领域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葡聚糖的作用与功效

葡聚糖的作用与功效

葡聚糖的作用与功效葡聚糖作为一种天然的多糖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农业等领域。

它的作用与功效包括增强免疫力、保护肠道健康、促进伤口愈合、降低血糖、改善消化功能等。

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葡聚糖的这些作用与功效。

首先,葡聚糖对免疫系统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葡聚糖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促进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人体对各种病原体的抵抗力。

此外,葡聚糖还能够调节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增加抗体的生成,从而增强人体对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免疫防御能力。

其次,葡聚糖对肠道健康有重要保护作用。

肠道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其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免疫功能的强弱。

研究发现,葡聚糖能够促进肠道黏膜细胞的生长和修复,增加肠道黏膜屏障的完整性,抑制有害细菌的滋生,增加有益菌的数量,维持肠道微生物群的平衡,降低肠道炎症反应。

此外,葡聚糖还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增加粪便的排出,减少便秘的发生。

此外,葡聚糖对伤口愈合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伤口愈合是组织修复的重要过程,葡聚糖可以促进伤口上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加速伤口的上皮化和愈合。

葡聚糖还能够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和沉积,增加伤口的强度和组织的完整性。

同时,葡聚糖还具有抗菌作用,可以抑制伤口感染,减少伤口并发症的发生。

另外,葡聚糖还能够降低血糖浓度,对糖尿病的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研究发现,葡聚糖可以通过抑制胰岛素酶的活性,减少糖的消化和吸收,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同时,葡聚糖还能够促进胰岛细胞的再生和胰岛素的分泌,提高胰岛功能,增加胰岛素的利用率,从而降低糖尿病的风险和病情的进展。

此外,葡聚糖还可以改善消化功能。

葡聚糖可以增加胃液的分泌和胃肠道的蠕动,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同时,葡聚糖还可以增加胃黏膜的黏液分泌,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腐蚀,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此外,葡聚糖还能够增加肠道黏膜细胞的表达和分泌,改善肠道屏障功能,减少肠道对有害物质的吸收,保护肠道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G”试验缘何而来?
17
定量检测1-3-β-D葡聚糖的方法
光度(浊度) 法 动态浊度法 终点浊度法 光度(显色) 法 动态显色法 终点显色法
18
G 试 验 的 基 本 原 理

1-3-β-D-葡聚糖可特异性激活鲎的变形细胞裂解 物中的G因子,引起裂解物发生颜色变化,故称G试 验。
试验反应机理图:
30 刘英其.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年9月第19卷第9期
例7
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在念珠菌菌血症诊断中的价值
四组间比较: F=119.493,P<0101; 细菌菌血症组、念珠菌口咽定植组、健康对照组三组间的比较:F=3104,P>0.105; 念珠菌菌血症组与细菌菌血症组、念珠菌口咽定植组、健康体检组的两两比较: P值均<0.01; 细菌菌血症组Vs念珠菌口咽定植组、细菌菌血症组Vs健康对照组、念珠菌口咽定 植组Vs健康对照组的两两比较:P值均>0.05.
21
1,3-β-D-葡聚糖检测临床价值




早期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增多且复杂,早期症状无 特异性,往往被原发病掩盖,病程长,发现较晚,死 亡率高。因此对深部真菌感染治疗成败的关键在于早 期诊断。 指导用药:快速确定真菌感染后,选择好治疗方案,有 针对性使用抗真菌类药物。为临床选用副作用小,疗 效高,价格适宜的药物提供准确的依据。 评价效果:应用抗真菌药物后,定期检测血浆中葡聚 糖浓度变化,评价选用药物的有效性。 监护病程:监护深部真菌感染易感人群的病发状态。 动态观察:易感人群,监测临床疗效。
(1-3)b-D-Glucan TAL-RM(鲎试验非内毒素反应物 )
活化G因子 凝固酶
G因子
凝固酶原
显色寡肽
寡肽+显色基团(黄色) (光度法测定)
19
分析前注意事项


采用无热原采血管 抽血后2h内送检 血标本4-8℃最多存放48h 检测环境应保持清洁
20
1,3-β-D-葡聚糖相关影响因素
25 P.Brian Smith, Daniel K.Benjamin,Jr, etc. CLINICALAND VACCINE IMMUNOLOGY,July2007
例3
半乳甘露聚糖和1,3-β-D-葡聚糖用于诊断血液肿 瘤患者烟曲霉菌感染敏感性较低 收集患者82例 侵袭性真菌感染组 22例 其他真菌感染组 镰刀菌/接合菌/丝孢菌感染 17 例 念珠菌感染 23例 对照组(血液肿瘤患者非真菌感染) 20例 414份血清标本检测GM 409份血清标本检测BG 侵袭性曲霉菌病患者在留取血清标本前已接受抗真菌药物治 疗 (包括聚烯类、氮杂茂类、棘球白素类等)
1,3-β-D-葡聚糖检测与临床
李智山 襄阳市中心医院医学检验部
1
侵袭性真菌感染率上升—
AIDS
2
医学和相关科学的进步
危重病人的存活期延长
延长了真菌感染 的 高 危 期
使此类患者业已增加 的人数进一步扩大
严重真菌感染迅速上升势头
是日益严重的威胁!
3
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中心静脉插管 尿道插管 广谱抗生素 气管插管 腹部外科 肠胃外营养 营养不良 住院时间
D-阿拉伯糖醇

真菌特异的代谢产物


真菌 DNA 的检测
10
临床诊断、拟诊的,且连续培养 ≥2次分离到同种真菌 2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经直接镜检发现菌 丝真菌培养阳性 3 痰液或BALF直接镜检发现新生隐球菌 4 乳胶凝集法检测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阳性 5 G实验连续两次阳性 6 GM实验连续两次阳性
以下情况可出现假阳性:


使用纤维素膜进行血透,标本或患者暴露于纱布或其 他含有葡聚糖的材料; 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白蛋白、凝血因子或血液制品; 链球菌血症; 操作者处理标本时存在污染; 使用多糖类抗癌药物、放化疗造成的粘膜损伤导致食 物中的葡聚糖或定植的念珠菌经胃肠道进入血液等也 可能造成假阳性。
12
(1,3) - β- D-葡聚糖检测
13
真菌细胞膜、壁结构
mannoproteins
β1,3 b1,6 葡聚糖 磷脂 双分 子层
b1,3葡聚糖 合成酶
几丁质 麦角固 醇
羊毛固醇C-14去甲基化酶 14位还原和7-8位异构酶 14 角鲨烯环氧化酶
1,3-β -D-葡聚糖结构

糖蛋白类

葡聚糖 几丁质
11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 EORTC/MSG2008修订版

宿主因素 临床特征 病原学


真菌镜检 真菌培养 组织病理学检查 血清学检查方法(间接证据)

CSF隐球菌抗原阳性——确诊 GM-test, G-test——临床诊断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08; 46
系统性念珠菌病患者 IgG亚型体液水平升高
抗细胞壁碎片IgG1抗体(IgG1-CW) 抗磷酸肽甘露聚糖片段IgG2抗体(IgG2-PPM)
系统性念珠菌病患者 IgG1-CW/ IgG2-PPM比值升高

结论
1,3-β -D-葡聚糖以及IgG1-CW、IgG2-PPM可用于早期诊断系统性 念珠菌病 . 1,3-β -D-葡聚糖与IgG亚型相结合检测可提高阳性预测值,有效指导 早期抗真菌药物治疗 .
12岁 348 pg/ml 2岁 374 pg/ml 14岁 491 pg/ml 13岁 754 pg/ml 14岁 947 pg/ml 94例(78%) <60 pg/ml 8例(7%) 60-79 pg/ml 18例(15%) >180pg/ml 高值 5例

结论
• 研究数据显示, 健康儿童的1,3-β-D-葡聚糖水平高于健康成人 . • 该指标用于儿童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应慎重, 1,3-β-D-葡聚糖在儿童 群体的正常值区间有待进一步研究 .
4
感染之前定殖
侵袭性真菌感染

条件致病性真菌
念珠菌病 曲霉病 隐球菌病 其他

5
诊断方法



影像学 组织病理学/细胞学 培养 血清学 分子生物学方法:
传统的方法
Platelia Aspergillus ELISA Fungitell assay PCR(unavailable)
8
非培养方法优点


快速报告结果 敏感性提高 取材简便 多以真菌在致病状态产生的物质为检 测标志物,结果阳性提示有致病性 定量检测可判断感染严重程度及疗效 评估
9
非培养诊断的方法简介

真菌细胞壁成分

(1-3) - β- D-葡聚糖检测(G试验)

真菌抗原检查

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 抗原 (GM) 甘露聚糖(mannan)抗原 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乳胶凝集试验)
22
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GM)
Figure 1-10 Noncompetitive sandwich method of immunoassay
23
例1
1,3-β-D-葡聚糖与循环半乳甘露聚糖的检测比较: 用于治疗和监测中性粒细胞减少性成人曲霉菌病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40例 (发展为曲霉菌病的高危人群) 该研究选择1,3-β-D-葡聚糖(BG)和半乳甘露聚糖(GM) 两个指标 用于监测中性粒细胞减少性成人曲霉菌病患者 BG和GM两项指标均可用于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真菌性疾 病, 但BG可早于GM升高. BG和GM联合检测用于曲霉菌病 的诊疗, 其特异性和阳性率均为100% . 结论: BG和GM联合检测有助于临床鉴定血液病患者是否合并真 菌感染, 并将单一试验假阳性给诊疗带来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
6
真菌病实验室诊断主要内容
准确、快速检出真菌病原体 真菌镜检 真菌培养 组织病理 生理生化 血清学方法 分子生物学
7
镜检和培养方法

敏感性低
血培养:在肿瘤和血液病病人中,50%尸检 证实深部念珠菌感染的病例血培养阴性。


培养结果阳性仅表示存在某种真菌,区 分定植和感染困难 培养时间长 有些标本采集困难

麦角固醇

B1, 3葡聚糖合成酶
葡聚糖广泛存在于真菌细胞壁 中 1,3-β-D-葡聚糖占真菌壁成 分50%以上,是真菌细胞壁上 的特有成分 以1,3-β-糖苷键连接的葡萄 糖残基骨架作为主链 以分支状1-6-β-D葡萄糖残 基作为侧链
15
1,3-β -D-葡聚糖特性




对热极为稳定,高压121℃并不能使其灭活。在念珠菌 和曲霉菌细胞壁中含量较多,对G实验灵敏。 当真菌进入人体血液或深部组织后,经吞噬细胞的吞 噬、消化等处理后,(1-3)-β-D-葡聚糖可从胞壁中释 放出来,从而使血液及其它体液中含量增高。当真菌 在体内含量减少时,机体免疫系统可将其清除。 在浅部真菌感染中,(1-3)-β-D-葡聚糖未被释放出来, 故其在体液中的量不增高。 可用于检测念珠菌、毛孢子菌、曲霉菌、镰刀菌、卡 氏肺孢子菌 不可检测隐球菌、接合菌(根霉/毛霉等)
27 N.Kondori, L.Edebo,etc. CLINICAL AND DIAGNOSTIC LABORATORY IMMUNOLOGY,Mar.2004
例5
血浆1,3-β -D葡聚糖检测对血液病患者侵袭性 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本研究收集疑为IFI的血液病患者血浆标本162例,其中化疗后患者85例,造血干细 胞移植后患者77例。 按照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及真菌研究组(EORTC/MSG)诊断标准,所有病例中有 确定诊断2例,临床诊断18例,拟诊75例,排除诊断67例。 结果表明:以20 ng/m l为诊断界值,G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 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75%、91%、72.4%和9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