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公开课)
合集下载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重力与重心》相互作用PPT课件

D.被踢出后的足球在地面上向前滚动,是由于受到向前的牵
引力作用
解析:射出的炮弹向前飞行并不受推力的作用,而是靠惯性
向前飞行。被踢出去的足球向前滚动并不受牵引力作用,也
是由于惯性向前滚动的。物体间相互作用时,相互作用的力
是同时产生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故 C 正确,A、
B、D 错误。
第五页,共四十二页。
用来准确地表示力
用来粗略地分析物体受到的 力
区别
需要画出力的大小、方 向和作用点三要素
只画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联系
都是用有向线段来表示力,使抽象的力具体化、直观 化
第二十二页,共四十二页。
[典例2] 如图所示,静止的木块对桌 面的压力为 6 N,试画出压力的图示,说明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并画出木块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
提示:不正确。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但力的性质、
施力物体、受力物体、作用点都不相同,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地球,受力物体是笔记本电脑,作用点在笔记本电脑上;压
力的施力物体是笔记本电脑,受力物体是电子秤,作用点在
电子秤台面上。
第九页,共四十二页。
三、物体的重心 1.填一填 (1)重心:物体的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从效果上看可认为各部 分所受到的重力集中作用于一点,这一点是重力的 等效 作用 点,称为物体的重心。 (2)决定物体重心位置的因素:①物体的 形状 ;②物体的质量 分布 。有些物体的重心不在物体上。 (3)物体重心与稳定的关系:重心越 高 ,物体的稳定性越差; 重心越 低 ,物体的稳定性越好。
第七页,共四十二页。
2.判一判
(1)地球上所有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 )
(2)只有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才会受到重力。
人教版高一物理 必修 第一册 第三章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课件(共28张PPT)

均匀 位置 分布决定
或支撑
法
体验重心
结论:物体下降的真正原因是重心在下降,重 心越低物体越稳
重心与稳度
思考:走钢丝的演员为什么要拿长棍呢,他 是如何改变重心,从而保持平衡的呢?
重心与稳度
思考:观察他们的结构,他们又是如何 增强稳定性的呢?
用重心
不倒翁原理介绍 上轻下重的物体比较稳定,也就是说重心越低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想一想
如何让小球上坡呢?
会爬坡的小球
思考与讨论
根据初中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力的认识?
1.力的定义? 2.力的性质? 3.力的作用效果?(举例说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温习旧知
1.力的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F) 单位:牛顿(N)
2.力的性质 物质性: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单独存在 相互性: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也一定是受力物体
•
4. “前 理 解 ”是 接受 者在理 解文本 以前的 心理文 化结构 ,由于 接受者 对文本 的接受 不是被 动的。 所以这 种结构 会影响 接受者 对文本 的理解 。
•
5.追 求 一 种 具 体生 活之上 的普遍 原则很 容易, 所以很 多人选 择“活 得正确 ”而放 弃“活 得丰富 ”。
•
6.不 论 是 正 确 性标 准的形 成,还 是正确 性标准 的修正 ,都离 不开生 活实践 的丰富 性,二 者密切 相关。
•
10.人 类 社 会 里 的礼 和乐体 现着天 地运行 的大道 ,而礼 之本在 仁,在 于音乐 的精神 ,所以 乐是一 切人类 艺术的 最髙境 界和最 终追求 。
2.方法总结:重心----等效替代的思想。 3.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重力与弹力》相互作用——力PPT教学课件

力大小相等。
弹簧的形变量可以通过测量弹簧原长和弹簧伸长后的长度之差得到;
最后绘制图像可以直观的看出弹簧弹力和伸长量的关系。
实验步骤
如图所示,通过悬挂不同
质量的钩码,得到不同的伸长
x
量,记录钩码重力,和弹簧的
F1
伸长量。
x
F2
G1
G2
数据处理
按照如下表格记录数据,然后以弹簧弹力为横坐标,弹簧的伸长量为纵坐
图 3.1-1 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
它的几何中心;
3.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其重心的位置与其质量
分布有关。可以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来确定物
图 3.1-2
体的重心;
4.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
图 3.1-3 确定薄板的重心
重心的意识
图中的叉车为什么会翻车?
重心的意识
图中为什么小孩站上去后柜子会倒?
答:钢管受到三个力的作用:重力 G,支持力 N,拉力
F
N
F ;重力 G 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支持力 N 的施力物体是
地面,拉力 F 的施力物体是细绳。受力示意图如图所示。
G
3.(2020 天津一中高一上期末)(多选)在“探究弹簧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
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D )
A. 测量弹簧原长时应将弹簧平放于水平桌面
恢复原状,因此对小车产生了一个作用力F,这就是弹簧的弹力。
发生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
就叫作弹力。
弹力的产生过程,外界对物体施加力、
物体形变、物体恢复形变对接触的物体产
生弹力。
图 3.1-7 弹簧拉力示意图
弹力
放在地板上的物体,它对地板的压力和地板对它的支持力都是弹力,方向
弹簧的形变量可以通过测量弹簧原长和弹簧伸长后的长度之差得到;
最后绘制图像可以直观的看出弹簧弹力和伸长量的关系。
实验步骤
如图所示,通过悬挂不同
质量的钩码,得到不同的伸长
x
量,记录钩码重力,和弹簧的
F1
伸长量。
x
F2
G1
G2
数据处理
按照如下表格记录数据,然后以弹簧弹力为横坐标,弹簧的伸长量为纵坐
图 3.1-1 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
它的几何中心;
3.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其重心的位置与其质量
分布有关。可以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来确定物
图 3.1-2
体的重心;
4.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
图 3.1-3 确定薄板的重心
重心的意识
图中的叉车为什么会翻车?
重心的意识
图中为什么小孩站上去后柜子会倒?
答:钢管受到三个力的作用:重力 G,支持力 N,拉力
F
N
F ;重力 G 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支持力 N 的施力物体是
地面,拉力 F 的施力物体是细绳。受力示意图如图所示。
G
3.(2020 天津一中高一上期末)(多选)在“探究弹簧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
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D )
A. 测量弹簧原长时应将弹簧平放于水平桌面
恢复原状,因此对小车产生了一个作用力F,这就是弹簧的弹力。
发生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
就叫作弹力。
弹力的产生过程,外界对物体施加力、
物体形变、物体恢复形变对接触的物体产
生弹力。
图 3.1-7 弹簧拉力示意图
弹力
放在地板上的物体,它对地板的压力和地板对它的支持力都是弹力,方向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2021优质ppt

4、弱相互作用:在放射现象中发现的,也是短 程力。强度只有强相互作用的10-12
➢重 心
• 把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视为集中于某一 点,这个点就是 重力的等效作用点-------重心。
1.重心(定义):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注意]:任何一个物体都有重力,而且只有一
个重心。
2.重心的找法
(1)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 其重心位置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2.对重心的理解 (1)重心概念的提出,采用了“等效”的观点,“等效” 意味着作用效果相同. (2)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认为物体各部分受到 的重力集中于一点,可以使研究的问题大大简化.它不是物 体上实际存在的特殊点,也不是物体上最重的点.
(3)物体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例 如:一个圆形平板的重心在板上,而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铁 环的重心就不在环上.
(3)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不能说成“垂 直向下”,也不能说成“指向地心”.“竖直向下”是垂直 于当地的水平面向下,而“垂直向下”可以垂直于任何支持 面向下;物体只有在赤道或两极上时,重力的方向才指向地 心,其他位置并不能指向地心.重力的方向也不受其他作用 力的影响,与物体的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知识精析
一、相互作用的特点 1.力的产生离不开物体(施力物体——产生力的物体, 受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而且有两个物体同时存在才能 产生力. 2.物体之间的力是相互的,甲物体作用于乙物体,乙 物体也同时作用于甲物体,施力物体必然也是受力物体,受 力物体必然也是施力物体,物体间的这一对相互作用力总是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不存在先后和因果关系. 3.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有两种情况:一是两个物体直 接接触时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如:用手压桌子时产生的压力 就是直接接触产生的;二是两个物体并未直接接触而发生相 互作用.例如:两块磁铁相隔一定距离时虽未直接接触,但 它们之间存在磁场力.
➢重 心
• 把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视为集中于某一 点,这个点就是 重力的等效作用点-------重心。
1.重心(定义):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注意]:任何一个物体都有重力,而且只有一
个重心。
2.重心的找法
(1)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 其重心位置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2.对重心的理解 (1)重心概念的提出,采用了“等效”的观点,“等效” 意味着作用效果相同. (2)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认为物体各部分受到 的重力集中于一点,可以使研究的问题大大简化.它不是物 体上实际存在的特殊点,也不是物体上最重的点.
(3)物体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例 如:一个圆形平板的重心在板上,而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铁 环的重心就不在环上.
(3)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不能说成“垂 直向下”,也不能说成“指向地心”.“竖直向下”是垂直 于当地的水平面向下,而“垂直向下”可以垂直于任何支持 面向下;物体只有在赤道或两极上时,重力的方向才指向地 心,其他位置并不能指向地心.重力的方向也不受其他作用 力的影响,与物体的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知识精析
一、相互作用的特点 1.力的产生离不开物体(施力物体——产生力的物体, 受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而且有两个物体同时存在才能 产生力. 2.物体之间的力是相互的,甲物体作用于乙物体,乙 物体也同时作用于甲物体,施力物体必然也是受力物体,受 力物体必然也是施力物体,物体间的这一对相互作用力总是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不存在先后和因果关系. 3.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有两种情况:一是两个物体直 接接触时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如:用手压桌子时产生的压力 就是直接接触产生的;二是两个物体并未直接接触而发生相 互作用.例如:两块磁铁相隔一定距离时虽未直接接触,但 它们之间存在磁场力.
《重力与重心》相互作用PPT

[要点提示] 1.(1)G=mg (2)不同 2.是 不一定
栏目 导引
第3章 相互作用
【核心深化】 1.对重力的理解 (1)产生: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由于其自转的影 响,重力一般不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
栏目 导引
第3章 相互作用
(2)大小 ①同一地点,不同物体重力的大小与其质量成正比. ②不同地点,同一物体的重力随所处纬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海 拔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3)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重力的方向不一定“垂直 地面向下”或“指向地心”.
关键能力 2 力的描述
第3章 相互作用
在图甲中木箱 P 点,用与水平方向成 30°角斜向右上方
的 150 N 的力拉木箱;在图乙中木块的 Q 点,用与竖直方向成
60°角斜向左上方的 20 N 的力推木块,使木块静止在墙壁上,
在图丙中电灯静止悬挂.
(1)作出甲、乙两图中所给力的图示.
(2)作出图丙中电灯所受重力和拉力的示意图.
栏目 导引
第3章 相互作用
重心及重心的确定方法 (1)固定形状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所在的位置及放置方式和运 动状态均无关.物体形状改变时或质量分布发生变化时,其重 心位置可能改变. (2)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
栏目 导引
第3章 相互作用
(3)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以通过“支撑法”或“悬挂法” 确定. 原理:二力平衡时,两个力等大反向. 支撑法:轴对称的碗、碟等,它们的重心在中垂线上,可用二 力平衡的方法确定. 悬挂法:对于不规则的薄板状物体,可以用悬挂法确定其重心 的位置.
得殊荣——“最多奥林匹克运动会男子拳击次特轻量级金牌获 得者”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邹市明曾获得 2 届奥运会拳击冠 军、3 届拳击世锦赛冠军、WBO 蝇量级拳王),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
栏目 导引
第3章 相互作用
【核心深化】 1.对重力的理解 (1)产生: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由于其自转的影 响,重力一般不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
栏目 导引
第3章 相互作用
(2)大小 ①同一地点,不同物体重力的大小与其质量成正比. ②不同地点,同一物体的重力随所处纬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海 拔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3)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重力的方向不一定“垂直 地面向下”或“指向地心”.
关键能力 2 力的描述
第3章 相互作用
在图甲中木箱 P 点,用与水平方向成 30°角斜向右上方
的 150 N 的力拉木箱;在图乙中木块的 Q 点,用与竖直方向成
60°角斜向左上方的 20 N 的力推木块,使木块静止在墙壁上,
在图丙中电灯静止悬挂.
(1)作出甲、乙两图中所给力的图示.
(2)作出图丙中电灯所受重力和拉力的示意图.
栏目 导引
第3章 相互作用
重心及重心的确定方法 (1)固定形状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所在的位置及放置方式和运 动状态均无关.物体形状改变时或质量分布发生变化时,其重 心位置可能改变. (2)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
栏目 导引
第3章 相互作用
(3)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以通过“支撑法”或“悬挂法” 确定. 原理:二力平衡时,两个力等大反向. 支撑法:轴对称的碗、碟等,它们的重心在中垂线上,可用二 力平衡的方法确定. 悬挂法:对于不规则的薄板状物体,可以用悬挂法确定其重心 的位置.
得殊荣——“最多奥林匹克运动会男子拳击次特轻量级金牌获 得者”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邹市明曾获得 2 届奥运会拳击冠 军、3 届拳击世锦赛冠军、WBO 蝇量级拳王),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重力-基本相互作用(16张)-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 重力-基 本相互 作用( 共16张P PT)【P PT优秀 课件】 -精美 版
二、 重力
4、作用点
(1)重心: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 果上看,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于一点 (即重心)。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2)重心位置的确定: a. 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也称匀质物体),且形状规 则,重心就是其几何中心。 b. 非匀质物体和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不仅与形状有 关还与物体内的质量分布有关。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 重力-基 本相互 作用( 共16张P PT)【P PT优秀 课件】 -精美 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 重力-基 本相互 作用( 共16张P PT)【P PT优秀 课件】 -精美 版
小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 离开物体而存在;
2.力的图示: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 的要求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 重力-基 本相互 作用( 共16张P PT)【P PT优秀 课件】 -精美 版
地球吸引苹果
(施力物) (受力物)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 重力-基 本相互 作用(共16张P PT)【P PT优秀 课件】 -精美 版
绳
车
人
分析车.绳.人之间的力的作用
车与绳
作
业
P53 (2)
按要求做在作业本上!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 重力-基 本相互 作用( 共16张P PT)【P PT优秀 课件】 -精美 版
3.力的分类:按性质分;按效果分.
结 4重力:方向;大小;与质量成正
比:G=mg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 重力-基 本相互 作用( 共16张P PT)【P PT优秀 课件】 -精美 版
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PPT课件

剧减小,比强相
作用
子之间 互作用要小得多
长程力 长程力 短程力 短程力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核力
基本粒子 间的力
说明:
⑴ 自然界中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是不需要 物体相互接触就能起作用的。
⑵ 接触力:物体与物体必须接触时才能发 生的力。
提问与解答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例题1:教学案例题1
二、力的描述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1.力的图示
画力的图示的步骤: 1、选定标度; 2、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长短根据选定 的标度和力的大小画出; 3、在线段上加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例题:教学案例2
练习:课堂反馈1
二、力的描述
2.力的示意图 例题:教学案例2 课堂反馈2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三、重力
三、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注意:重力不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
1.大小: G = mg ( g = 9.8m/s2)
与它所处的运动状3.作用点: —— 重心
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 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 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万有引力
作用对象 特点
作用范围 举例
电磁相互作用
强相互作用 弱相互作用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重力基本相互作用(66张)-PPT优秀课件

例1.一小车受水平向左的80N的力 请作出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20N
F
F
例3、下面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C )
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 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有力的作用 C 如果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那么它必定也是施力物体 D 力是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三、力的作用效果
1、改变物体的形状 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共66张PPT)【PPT优秀课件】-精美版
1、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其重心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共66张PPT)【PPT优秀课件】-精美版 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共66张PPT)【PPT优秀课件】-精美版
人推车
人拉弹簧 人提水桶 人坐
推
车
拉
弹簧
提
水桶
生 活 现 象
压
沙发
物体 推土机
作推用
物体 土
起重机
提
货物
压路机 磁铁
压 吸引
路 铁钉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推
车
拉
弹簧
提
水桶
生 活 现 象
施力 压 受沙发力 物推土体机 作推用 物土体
起重机
提
货物
压路机
关于重力的大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A、物体的重力大小总是恒定的 B、同一地点,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C、物体落向地面时,它受到的重力大于它静止
时所受的重力
D、物体的重力总等于它对竖直测力计的拉力。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共66张PPT)【PPT优秀课件】-精美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式训练
B 关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射出枪口的子弹,能打到很远的距离, 是因为子弹离开枪口后受到一个推力作用 B.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C.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D.当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同时,这两个 力在作用效果相同
秋天到了,金黄的树叶离开枝头总是落向 地面;高山流水,水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无 论你以多大的速度跳起,最终总会落到地面 上……试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D 同重心将( )
A、一直下降 B、一直上升 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
小结1
小结2
能力提升2
把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形薄板绕C点 缓慢转动45°,则物体的重心位置升高 了多少?
A
B
D
C
D 关于重力和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物体在同一地方运动状态不同其重 力也会不同 B.放置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 就是物体的重力 C.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一定 与它的几何中心重合 D.一块砖平放、侧放或立放时,其重心在 砖内的位置不变
能力提升1
杯子装满水,杯的底部有一个小孔,在水从 小孔不水平向右的 推力,作出该拉力的图示。
P
课堂练习1
C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甲对乙有力的作用, 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B.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 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力,不会施力 C.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 力物体 D.两个力的大小都是5 N,这两个力一定相同 E.有的物体自己就有力,如爆炸的手榴弹,所 以这个力可以没有施力物体
地球的吸引
二、重力——重锤线
重垂线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重力的方向总是 竖直向下。
二、重力——作用点 重心
等效
m1g , m2g
mg
… mng
思维延伸
“悬挂法”确定重心如何操作? 原理是什么?
二、重力——悬挂法测不规则物体的重心
A
B
B
C
思维延伸
物体的重心是否都在物体上? 请举例说明。
课堂练习2
一、力——表示方法
线段的长短—大小
力的图示 箭头的方向—方向
箭头或箭尾—作用点
力的示意图 只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一、力——力的图示作图步骤
选定适当标度。 用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 从作用点向力的方向画一有向线段,
有向线段的箭头指向力的方向,有向 线段长短按选定标度和力的大小来画, 线段上加刻度(一般两至三格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