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学史上的十大经典名着

合集下载

生态文学阅读书目

生态文学阅读书目

生态文学阅读书目
【欧美部分】
劳伦斯·布伊尔:《环境批评的未来:环境危机与文学想象》,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湖南图书馆藏)
史怀泽:《敬畏生命》,上海社科院1992年
利奥波德:《沙乡年鉴》,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又名《沙郡年记》,三联出版社1999年)
辛格:《动物解放》,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湖南图书馆)
梭罗:《瓦尔登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
卡逊:《寂静的春天》,吉林出版社1997年
【中国现当代文学部分】
一、散文类
苇岸:《大地上的事情》、《1998: 二十四节气》
张炜:《融入野地》
韩少功:《山南水北》
张承志:《牧人笔记》
二、小说类
姜戎:《狼图腾》
杨志军:《藏獒》
郭雪波《沙狐》
阿来:《空山》
杜光辉:“可可西里”系列
陈应松:“神龙架”系列(包括《豹子最后的舞蹈》)
三、报告文学类
马丽华:“走过西藏”(三部曲)、《青藏苍茫——青藏高原科学考察50年》
徐刚:《伐木者,醒来!》《水啊,水》、《长江传》
哲夫:《淮河生态报告》
陈桂棣:《淮河的警告》。

生态学经典著作

生态学经典著作

生态学经典著作
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群落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其中有很多经典的著作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

下面就为您介绍几本生态学经典著作。

一、《生态学基础》
这本书是生态学著名学者奥德姆·夏勒撰写的,内容包括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物种与生态系统间的互动等。

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系统化的阐述方式使其成为当代生态学的经典之作。

二、《生态学原理》
这本书由保罗·柯勒和罗伯特·林德曼合著,是一本介绍生态学基本原理及其应用的教科书。

其涉及面广泛,从环境质量评价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都有涉及,是大学生态学课程中的必读之作。

三、《种群生态学引论》
这本书由汤玛斯·莱维顿撰写,主要讲述物种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繁殖、扩散等种群生态学方面的内容。

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使其成为生态学初学者的首选。

四、《食物网》
这本书是英国生态学家查尔斯·艾尔顿所著,主要介绍了食物网的构成及其作用。

其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和精彩的案例分析,让我们对食物网的运作机制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五、《生态学的科学基础》
这本书是生态学奠基人爱尔兰·欧文所著,是一本介绍生态学发展历程及其科学基础的经典之作。

其语言简洁,内容详实,向我们介绍了生态学领域的先驱者们如何建立了这个学科,并注重探究生态学理论的基本原则,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启示。

以上是几本生态学经典著作的简介,不同书籍涉及的内容有所不同,但它们都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更科学的生态学知识,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保护和利用自然生态环境。

解读世界十大生态名著之十

解读世界十大生态名著之十

解读世界十大生态名著之十《有意破坏帮》蒋科在世界生态文学史上,如果说《寂静的春天》发出了生态危机的警报声,那么,美国生态作家爱德华·艾比的《有意破坏帮》(1975年始版),则无疑吹响了以实际行动保护地球的冲锋号,并对世界生态运动产生深远的影响。

《有意破坏帮》描述:有4个生态主义者组成小团队,以“生态性有意破坏”的方式保护地球家园。

小说以典型的西方幽默为序曲:在通往新修的拦水大坝的大桥通车仪式上,唯发展主义的代表即将剪断彩带之际,大桥被拦腰炸毁。

这样的“生态性有意破坏”,以“让原有的保持原样”为目的、以不危害任何人的生命为前提,试图通过类似于工业革命时代捣毁机器运动的破坏性方式,来阻止人类对地球生态的破坏。

接着,4人小团队还捣毁了打破生态平衡工程的推土机等等。

小说结尾时,除为首者跳下悬崖生死未卜外,其他三人全部被捕,并遭到判决。

这部倡导以有限度的暴力阻止生态破坏的小说,一问世就引起轩然大波。

小说一版再版,至2006年发行量超过100万册。

《有意破坏帮》有着巨大的煽动力、强烈的喜剧性和大胆的想象力,唤醒民众为生态进行合理反抗的意识,开启了“生态反击”的时代,激发了整整一代人的自然保护行动,深深影响了西方民众的生态保护实践。

然而,美国政府、司法机关和工商界却对《有意破坏帮》大为不满,甚至十分厌恶。

一些抨击艾比的社会势力给他扣上生态恐怖分子的帽子,指责他们利用小说煽动群众犯法——破坏社会财产。

但是,大多数知识分子则对这部小说赞赏有加。

当代著名生态批评家、哈佛大学教授布伊尔,在最近发表的《何谓生态恐怖主义》一文中指出:《有意破坏帮》比任何一本出版物都当之无愧地开启了“生态反击”的时代。

作为第一个明确地提倡以破坏手段捍卫生态权益的作家,艾比唤醒了民众为生态进行合理反抗的意识。

《全球环境管理词典与导论》指出:“有意破坏”,一个专指生态性破坏的术语,用以表示以非法手段减缓或阻止不受欢迎的、政府批准的开发行为,尤其是在诸如原始森林和国家公园等自然界和保护区内进行的开发行为。

古代关于生态保护著作

古代关于生态保护著作

古代关于生态保护著作
古代关于生态保护的著作
生态保护是一个现代社会非常重要的议题,然而,我们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古代人们也对环境保护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研究。

以下是一些古代关于生态保护的著作。

1.《山海经》:《山海经》是中国古代一部有关地理和自然的巨著,记载了大量有关山川、河流、动植物等的信息。

这本书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提倡保护自然资源,警示人们不要滥砍滥伐、破坏环境。

2.《田园诗》:田园诗是中国古代一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诗歌形式。

这些诗作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农田劳动等,强调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这些诗歌鼓励人们保护农田、保持耕作的规律性,并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3.《林则徐治河疏稿》:林则徐是清朝时期的一位官员,他在《林则徐治河疏稿》中详细论述了治理长江的一系列方法和措施。

他强调了水资源的重要性,提出了保护河流水质、禁止破坏河岸、修筑水利设施等一系列对生态环境友好的治理方案。

4.《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部重要著作,它提
出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这一观点认为,人类的行为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保护环境是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一环。

这些古代著作和观点虽然与现代生态保护理念有所不同,但它们都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自然资源的保护重要性。

这些古代智慧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仍然具有借鉴意义,提醒我们保护环境、珍爱自然资源。

只有通过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并确保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继续享受美丽的自然环境。

环境保护文学作品

环境保护文学作品

环境保护文学作品在当今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下,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

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文学作品可以通过情感表达、思想启发和艺术抒发的方式,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贡献。

本文将通过分析和评述一些经典的环境保护文学作品,来展现文学的力量和环境保护主题的重要性。

一、《沙丘》《沙丘》是法国作家法兰克·赫伯特的科幻小说,被广泛认为是环境保护文学作品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遥远的未来为背景,描述了一个被沙漠笼罩的星球上,人类为了争夺水源而展开的残酷斗争。

作者通过大量描绘沙漠环境和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警示读者关注和珍惜环境资源的重要性。

《沙丘》不仅具有引人深思的情节,更以其独特的文学形式和对环境问题的深度刻画,使其成为环保类文学作品的典范。

二、《草房子》《草房子》是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的长篇小说,通过对自然和人性的双重描绘,倡导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尊重。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坚守自然原则的建筑师,他不仅建造了一个充满生机的草房子,还通过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向社会传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和珍视。

三岛由纪夫通过文学手法将环境保护的理念融入到小说中,以此提醒人们应当崇尚自然,并努力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

三、《玩具总动员3》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3》虽然是一部儿童影片,但通过对玩具们面临的环境挑战的描绘,它也成为了环境保护意识的启蒙教育之作。

电影以玩具们的视角,展现了废弃场所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玩具们为保护自身和环境所做的努力。

通过可爱动人的故事情节,电影激发了年轻观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并试图引发对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回收的思考,进而培养环保意识。

四、《人生的枷锁》《人生的枷锁》是中国作家郁达夫创作的一篇长篇小说,通过对河流水环境和城市环境的描写,暴露了人对环境的破坏和对自然资源的盲目利用。

小说中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身受苦难,深感人类与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并提出了保护环境的呼声。

郁达夫以其细腻的文笔和清晰的思路,生动地描绘了环境面临的诸多困境,以此向读者呼吁应该注重环境保护,并积极参与到环境改善中去。

中国现当代生态文学作品

中国现当代生态文学作品

中国现当代生态文学作品
中国现当代生态文学作品包括《树梢上的中国》、《河湾》、《山南水北》、《福道》、《森林沉默》、《北京的山》、《大湖消息》、《这方热土:海南热带雨林》、《圭塘河岸》、《大地文心——生态文学系列优秀作品集》等。

此外,还有徐刚的《长江传》、包国晨的《寻觅第一峰》、李青松的《林区与林区人》、周晓枫的《鸟群》、苇岸的《太阳升起以后》、《上帝之子》、杜光辉的《哦,我的可可西里》、郭雪波的《大漠狼孩》、陈应松的《豹子最后的舞蹈》、《松鸦为什么鸣叫》、《云彩擦过悬崖》、温亚军的《驮水的日子》、哲夫的《长江生态报告》、《黄河生态报告》、《淮河生态报告》、林宋瑜的《蓝思想》、李森的《鸟天下》、半夏的《虫儿们》、叶广芩的《老县城》、姜戎的《狼图腾》、沈河的《相遇》、华海的《华海生态诗抄》、李存葆的《大河遗梦》、沉河编著的《贰零壹零:本草集》、阿来的《空山》、《红狐》、于坚的《众河之神》、证严法师的《与地球共生息》、金恒鑣的《山中的一个钟头》、唐达天的《沙尘暴》、迟子建的《越过云层的晴朗》、古岳的《谁为人类忏悔:嗡嘛呢叭咪哞》等作品。

解读世界十大生态名著之七:

解读世界十大生态名著之七:

解读世界十大生态名著之七:《大自然的权利》蒋科什么是民主的终极形式?生态文学家给我们这样的描述:在这种民主形式下,植物和动物也被作为“民”来看待,而且在人类的政治讨论中它们拥有一席之地和说话的资格,它们的意愿能够“得到体现”,那就是人类应尊重的上天赋予的“大自然的权利”。

1989年,罗德里克〃纳什的著作《大自然的权利》出版,为深层生态学和生态主义的形成奠定了哲学基础。

该书全面剖析了生态思想的发展脉络,直接指导着将自然作为主体的自然保护运动,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

该书提出了扩展环境意识范围的观点,探讨了激进环保主义与自由理论的关系,同时阐述了天赋权利论及一般伦理意识的关系。

生态思想之大成自20世纪60年代生态危机逐渐波及全球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对策。

然而时至今日,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总趋势并未得到有效遏制。

那种有害的“人类中心论”,不可能让人类摆脱“自然癌症”危机。

于是,以《大自然的权利》的作者为代表的一批卓尔不凡的有识之士,就以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为保护自然树立起旗帜。

纳什认为:我们必须对人类的基本价值观进行一场深刻的变革,以超越狭隘的“人类中心论”,超越人类的利益,更多的从大自然的权利考虑问题,摆脱人、民族、国家、地区利益对解决生态问题的重重羁绊,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一种合理的伦理关系,促使人类承担起对自然的道德义务。

这是《大自然的权利》一书的最重要的观点,该书可谓是集生态思想之大成。

然而,从20世纪末到今天的生态现状,特别是近些年来应对气候变化进行的多次谈判屡屡失败,都证明以人类中心主义和二元论为思想基础的生态环境保护成效不大甚至可以说总体失败。

人类如果不超越二元论而建立整体论,如果不超越自身利益而以整个生态系统的利益为终极尺度,就不可能真正有效地保护生态并重建生态平衡。

即是说,人类必须按《大自然的权利》倡导的把维护大自然的权利作为生态思想和生态保护行动的主要方向,而以生态整体利益作为校正社会发展的终极尺度。

鼓励中学生保护环境的生态学著作推荐

鼓励中学生保护环境的生态学著作推荐

鼓励中学生保护环境的生态学著作推荐敬爱的中学生们:作为一名学者,我要向大家推荐一些关于保护环境的生态学著作,希望能够鼓励并激发你们对环境保护的兴趣和关注。

以下是对几本优秀生态学著作的推荐和介绍。

1. 《地球的呼唤》这本书是生态学家雷切尔·卡森的经典之作。

卡森以深入浅出的方式,通过描绘生物和环境之间微妙而又关键的联系,呼唤人们对环境的保护和关注。

她以科学的角度讲述了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破坏,并提出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和方法。

我相信这本书可以激发你们的环保意识,并加深理解生态学的重要性。

2. 《绿色革命》诺曼·博洛格是这本书的作者,他以他在农业领域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向我们展示了如何通过创新和可持续的农业实践来保护环境。

他讲述了传统农业模式对土壤、水源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如有机农业和农业生态系统的修复。

这本书不仅能够帮助你们了解环境问题,还能够为你们提供环保行动的指导。

3. 《生物多样性:一个破损的蓝图》这本由爱德华·威尔森撰写的著作向读者展示了生物多样性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他讲述了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崩溃带来的后果,并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性和方法。

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和丰富的事例,威尔森向我们展示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微妙而又紧密的联系,希望激发人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注和行动。

4. 《沙漠之魂》这本书是生态学家埃德温·威利斯·斯密斯的作品,他以自己在沙漠地区的研究为基础,向读者讲述了沙漠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生物适应能力。

他生动地描述了沙漠中独特的生物群落和幸存策略,并呼吁人们保护沙漠环境。

这本书不仅能够增加你们对生态学的了解,还能够激发你们对沙漠生态系统的关注和保护。

以上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几本关于保护环境的生态学著作。

希望这些书籍能够引起你们对环境保护的兴趣,并激励你们采取实际行动来保护地球。

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和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文学史上的十大经典名著(一)高歌在生态危机日趋严重的世界,有10部堪称绿色经典的生态文学作品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这10部对人类产生深远影响的杰出作品蕴含了丰富的生态意识,对我们构建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弗兰肯斯坦》(1818)《弗兰肯斯坦》是英国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创作的小说,小说描写了科学家弗兰肯斯坦在科学探索的狂热和获取声誉的渴望的推动之下,用死人骸骨创造了一个巨人般的怪物,那个怪物很快就成为一种异化力量,它以残杀弗兰肯斯坦的弟弟、好友、妻子和其他无辜者的方式胁迫科学家满足它的要求。

《弗兰肯斯坦》堪称人类第一部优秀的生态小说,也是第一部反思和批判科技的杰出作品。

它预言了人类企图以科技发明主宰自然却反过来被自己创造的科技怪物所主宰的悲剧,预言了与自然为敌的科技发展必然导致生存危机。

小说在英美等国频频再版,长盛不衰,拥有广泛的读者,并被改编成戏剧。

自二十世纪初以来,这部小说被改编成数十部电影,在西方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瓦尔登湖》(1854)《瓦尔登湖》是浪漫主义时代最伟大的生态作家亨利·大卫·梭罗的代表作。

这部散文作品记录了梭罗在美国东北部康科德镇附近的瓦尔登湖畔独自生活的经历和对自然、人生的感悟思考。

梭罗认为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立的价值并相互联系成为统一的整体,人只有在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才能拥有完整真实的生命。

面对崇拜时尚和物质享受至上的光怪陆离的世界,梭罗发出了“简单,简单,再简单”的大声疾呼。

这呼喊声饱含了他对未来的生态危机的担忧和对过往简单生活观的思考,传遍了整个世界,也改变着一代又一代人。

很多作家和读者都效仿梭罗的生活方式,人们对梭罗的评价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越来越高。

1985年《美国遗产》评选“十本构成美国人性格的书”,《瓦尔登湖》名列第一,此后好几次类似的评选它仍然位居榜首。

梭罗已经成为西方乃至整个世界的“绿色圣徒”。

《沙乡年鉴》(1949)美国作家奥尔多·利奥波德的这部自然随笔使人类的生态思想迈入一个新的境界。

在这本书中,利奥波德创建了一种新的伦理学──大地伦理学,第一次系统阐述了生态整体主义思想。

作者主张从生态整体利益的高度“去检验每一个问题”、去衡量每一种影响生态系统的思想、行为和发展策略:“有助于保护生物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的时候,它就是正确的;当它走向反面时,就是错误的。

”这部大地伦理学和生态整体主义的开山之作后来成为绿色思想的圣经,在美国的销售量已超过了100万册,并被翻译成俄文、日文、法文、德文和中文等译本,在世界上广泛传播,影响极大。

大地伦理思想也成为不少环保组织和政府环保机构行动宗旨和思想基础。

利奥波德也被誉为20世纪上半叶最伟大的生态文学家、生态思想家和“当之无愧的自然保护之父。

”生态文学史上的十大经典名著(二)高歌《鹿之民》(1952)享誉世界的加拿大生态文学家法利·莫厄特的长篇纪实作品《鹿之民》,讲述了具有强烈生态责任感的伊哈尔缪特人以主动限制人口的方式重建生态平衡的惨烈故事。

事情的起因是“文明”社会里唯利是图的商人用具有强大杀伤力的武器大规模猎杀驯鹿,打破了靠驯鹿为生的伊哈尔缪特人与驯鹿之间原有平衡。

文明人走后,独自面对食物严重短缺困境的伊哈尔缪特人竟然从鹿皮棚走出,脱掉衣服,让北极圈的冰雪严寒夺取自己的生命,以牺牲自己来达到重建生态平衡的目的。

这个原始部落人的悲壮故事一经发表便深深攫住了许多“文明”人的心,著名的《诺顿自然书写文选》对此书的评价是:这是一种“美丽而有尊严的生存方式”,只有限制人类的无限欲望、承担起生态责任、重建生态平衡,人类才可能长久生存。

《鹿之民》发表不久,便被译成20多种语言,在40多个国家出版。

《天根》(1956)法国作家罗曼·加里的这部著名生态小说讲述的是西方人莫雷尔为了保护非洲大象而不懈抗争的故事。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加里在小说中描述了一种发人深省的现象:出生入死地保护非洲大象的西方人莫雷尔并不为当地人所欢迎,相反还遭到指责,他们认为莫雷尔的行为纯粹是吃饱了的欧洲人的心血来潮,而没有考虑到处于饥饿的非洲人的现状。

这一现象将生态文明中非常重要的生态正义问题鲜明地凸显出来,具有重大的现实启示意义:一方面,保护生态必须与维护贫困民众的生存权利相结合,必须坚持生态正义;另一方面,国际上的生态不公正也绝不能成为发展中国家放任破坏生态、耗尽资源的理由。

深刻的生态意蕴让这部小说在诞生之初便获得巨大反响,并获得龚古尔文学奖,还被搬上银幕。

加里也因此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寂静的春天》(1962)美国作家、生物学家雷切尔·卡森是20世纪最伟大、影响最深远的生态文学家和生态思想家。

她的杰出作品《寂静的春天》是世界生态文学和生态运动的里程碑。

这部划时代的作品“改变了历史进程”,“扭转了人类思想的方向”,使生态思想深入人心,直接推动了世界范围的生态思潮和环保运动的发生和发展,“引发了世界范围的发展战略、环境政策、公共政策的修正”和“环境革命”,开启了世界各国作家自觉创作生态文学作品的时代。

《寂静的春天》以大量的事实和科学依据揭示了滥用杀虫剂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对人类健康的损害,激烈抨击了依靠科学技术来征服、统治自然的生活方式、发展模式和价值观念。

这本书一面世,立刻引起了美国全国性的轰动和上至总统下至百姓的全民性大讨论。

卡森热潮很快又跨过大洋,在欧洲及世界其它地方迅速蔓延。

几年间就有数十种语言的《寂静的春天》译本在世界各地热销、流传。

卡森深刻地指出:“我们总是狂妄地大谈特谈征服自然。

我们还没有成熟到懂得我们只是巨大的宇宙中的一个小小的部分。

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在今天显得尤为关键,就是因为现代人已经具有了能够彻底改变和完全摧毁自然的、决定着整个星球之命运的能力。

”“征服自然的最终代价就是埋葬自己。

”《沙漠独居者》(1968)美国生态文学家爱德华·艾比的这本散文作品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作者独居沙漠的见闻和感受,表达了他对现代化的弊病、唯发展主义、生态整体主义等问题的深刻思考。

在艾比看来,唯发展主义推动现代文明从糟糕走向更糟,导致“过度发展的危机”,并最终使人类成为“过度发展”的牺牲品。

他因此断言:“为发展而发展是癌细胞的疯狂裂变和扩散”。

“一个只求扩张或者只求超越极限的经济体制是绝对错误的。

”艾比启发我们认真思考: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发展?人的解放和人的发展是否等同于经济和物质的发展?经济发展是否必须以确保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存在、自然环境的逐渐改善和确保后代人的基本生存条件为不可逾越的根本前提?《沙漠独居者》在美国和世界环境运动史上画下了浓重的一笔。

它再次引发了环境运动的浪潮,促使美国国会通过《联邦环境政策法案》,影响了第一个“地球日”(1970)的确立。

环境运动终于走向前台,引起全美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

《有意破坏帮》(1975)爱德华·艾比的小说《有意破坏帮》是生态文学史和生态保护史上的一个传奇。

在导致严重生态灾难的格兰峡谷大坝建成十三年后,艾比用这部小说向以修建巨型水坝为代表的、违反和扭曲自然规律的征服自然行径发起了激烈批判。

小说叙述了一群生态英雄为“让自然保持原样”而进行的“生态性有意破坏”活动。

所谓“生态有意破坏”指的是以保护自然为目的、以不导致任何人身伤害为限度、以捣毁导致生态灾难的机械或设施为主要任务的激进环保行动。

小说一问世就掀起轩然大波,反对者、支持者都应声而起。

反对者愤怒地指责艾比提倡违法环保,支持者则认为反自然、反生态的恶法必须破除,并将“生态性有意破坏”作为环境运动的行动方式。

著名环保组织“地球优先!”就在这部小说的直接影响下宣告成立,很多环保人士和组织也在这部作品的启发下展开一系列类似小说情节的保护生态壮举。

艾比也因此被很多环保主义者视为精神偶像。

《死刑台》(1986)俄罗斯生态文学家艾特玛托夫的这部长篇小说《死刑台》的连载问世如巨石投水,在前苏联激起轩然大波。

小说以很大篇幅叙述了母狼阿克巴拉在人类对野生动物灭绝性的掠杀过程中的悲惨命运。

艾特玛托夫采用自然物和自然整体的视角,通过对人与狼的关系进行的细致描写,揭示出人类中心主义的荒谬,批判了人类毫无生态伦理的暴行,提醒人们应摆正自己在自然万物中的位置,打消虚妄的高傲,唯有这样,人与万物才能重建和谐关系。

这部作品的冲击波很快就超越了前苏联的国界。

在前苏联国内还未出版《死刑台》单行本之前,美国就出现了英文单行本,母狼阿克巴拉的悲惨故事很快便流传到许多国家,震撼了整个世界。

《“羚羊”与“秧鸡”》(2003)加拿大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21世纪初发表了她的这部最新生态小说。

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生态预警小说,讲述的是生发于20世纪的科技癌细胞在未来突然开始致命性的扩散,人类在贪欲和妄想的驱动下使科技畸形发展终于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小说出版时正值SARS病毒在世界流行,这部作品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

评论家认为阿特伍德提出了与《弗兰肯斯坦》一样切中要害的警告,促使人们思考科技的发展是否超出限度而走向了疯狂。

SARS病毒的流行更让人们惊醒般地意识到现实的状况跟未来灾难的差距正在缩小。

小说在问世的当年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和英国布克文学奖的提名。

评论家指出:“通过《羚羊与秧鸡》,阿特伍德想让全世界都知道,为了我们所有人的缘故,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对人类产生重要影响的生态文学作品远远不止10部,全球性的生态文学浪潮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日益波澜壮阔,优秀的作家作品层出不穷。

这些生态文学作品对人类挖掘并批判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确立生态意识、构建和谐社会与生态文明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首发于《中国绿色时报》2007年12月6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