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君山月夜泛舟记翻译赏析
写景状物别具意境 联想抒情雅兴盎然——《君山月夜泛舟记》赏析

写景状物别具意境联想抒情雅兴盎然——《君山月夜泛舟记》赏析起源于清代,《君山月夜泛舟记》是一首抒情诗,作者林敷定代表了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中流行的月夜抒情主题。
本文从诗歌的环境描绘、人物心灵感悟以及抒情雅兴的艺术表现三个方面来赏析这首诗歌。
首先,《君山月夜泛舟记》以写景状物的手法来描绘诗歌中的环境,传达出诗人情景情怀的内容。
西湖此夜正明净,起舟惊风湖水涟。
”段描写中,作者以细腻的绘画笔触描绘了月夜西湖的灿烂,令人。
此外,诗歌还描写了具体的环境清晰的变化,“历历灯火照客还,清樽千杯把诗饮。
”这段描写中,诗人借助灯火照亮了客船,而清樽千杯把诗饮更增添了夜晚泛舟的浪漫。
整首诗歌都没有得逞于笼统与华丽,而是在每一个细节中带给人一种细腻而梦幻的愉悦感受。
其次,题目中联想抒情雅兴,诗歌中涉及的人物心灵感悟也表现出诗人的抒情雅兴特色。
“泣应君山月,一舟轻尘眠。
”段描写中,作者以一种怜恤的心情去写泛舟的人物,诗人尝试把人物的思想状态与君山的月亮结合在一起,为泛舟人物增添抒情色彩,以一种深情的思绪缭绕在月夜的西湖之上。
最后,从艺术表现上看,《君山月夜泛舟记》把艺术表现手法运用得淋漓尽致,诗歌中流露出诗人抒情雅兴的情思境界。
诗歌中涉及的人物比喻着抒情诗歌中最典型的“雅兴洒脱”情态,而诗歌中出现的各种象征性的水墨元素都在增强着诗歌的抒情情思,从而营造出雅兴淋漓的艺术语汇。
总之,《君山月夜泛舟记》是一首传统流行的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的经典诗作,从写景状物的技巧、人物心灵感悟以及艺术的表现手法可以看出诗人对抒情雅兴的丰富想像力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本文从这三个角度论述了诗人在这首诗歌中所传达出来的抒情雅兴特质,希望使人们更深刻的理解这首古典经典的文学作品。
月夜泛舟原文_翻译及赏析

月夜泛舟原文_翻译及赏析浮世浑如出岫云,南朝词客北朝臣。
传邮扰扰无虚日,吏俗区区老却人。
入眼青山看不厌,傍船白鹭自相亲。
举杯更欲邀明月,暂向尧封作逸民。
——宋代·刘著《月夜泛舟》月夜泛舟浮世浑如出岫云,南朝词客北朝臣。
传邮扰扰无虚日,吏俗区区老却人。
入眼青山看不厌,傍船白鹭自相亲。
举杯更欲邀明月,暂向尧封作逸民。
刘著(约公元1140年前后在世)字鹏南,舒州皖城(今安徽潜山)人。
生卒年均不详,北宋宣、政年间(1111~1125)登进士第。
入金任居州县甚久。
年六十余,始入翰林,充修撰。
后出守武遂,终于忻州刺史。
皖有玉照乡,既老,号玉照老人,以示不忘其本。
著善诗,与吴激常相酬答。
《金史》无传,事见《中州集》卷二。
词存一首。
刘著强敌寒盟,兵忽逾塞。
公持汉节,迓客于界。
控弦欻来。
率土震骇。
外臣桀傲,自矜强大。
公誓不慴,有死无拜。
杀身成仁,播美千载。
——宋代·靖康小雅《吏部员外郎傅公》吏部员外郎傅公强敌寒盟,兵忽逾塞。
公持汉节,迓客于界。
控弦欻来。
率土震骇。
外臣桀傲,自矜强大。
公誓不慴,有死无拜。
杀身成仁,播美千载。
苍松翠石束寒流,飞下长身白玉虬。
吐出英云□□□,□□□□□□□。
——宋代·□韫《翠蛟峰》翠蛟峰苍松翠石束寒流,飞下长身白玉虬。
吐出英云□□□,□□□□□□□。
奇石斓横道,兹山信多姿。
江湖酾两股,一泓乃孤危。
相传龙所家,或恐神护持。
腥风转湛对,阴岩立淋漓。
惜无纬萧勇,探此抱宝痴。
山僧作屋意,惨澹生幽思。
胡为金缪影,颠倒眩俗儿。
坐来百念失,苍官导前驰。
招提果深登,屐痕恍前期。
咄哉少肉山,著此高颧师。
端能致遨头,绝唱相娱嬉。
过溪亦何事,相送了不疑。
渠能缚禅律,因来数须眉。
我爱秦郎记,字压头陀碑。
月林只夜夜,人物自一时。
贤愚尽蚁封,来者吾得知。
——宋代·敖陶孙《仆以绍熙壬子中夏二十有五日始跻篁讨龙井》仆以绍熙壬子中夏二十有五日始跻篁讨龙井宋代敖陶孙展开阅读全文∨ 奇石斓横道,兹山信多姿。
岳阳楼原文翻译及赏析

岳阳楼原文翻译及赏析岳阳楼原文翻译及赏析岳阳楼原文翻译及赏析1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
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
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
徒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
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
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
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
翻译疲倦于湖海飘泊的生活,离开江陵乘舟沿江东归。
西风正盛,一日千里一般,今夜把我送到岳阳楼。
那湖中君山的暮霭云雾,四周萦绕,沅水、湘水相汇处的两岸草木,呈现出一片葱绿的春色,思绪翻腾,颇难平静。
独自倚栏凝思,天上的月亮好似帘钩。
三楚、七泽、九州雄伟险要。
人间美景,哪里比得上岳阳楼上所见呢?想祭奠屈原而不得,只能借登山临水,效渔儿樵子,抒发离忧之情。
回过头去呼唤一代英主虞舜大帝,只见杜若花开满了水中沙洲。
注释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台城游”“凯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
双调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用仄声韵和平仄混用的)。
徙倚:犹低回,有留连不舍的意思。
帘钩:门窗上挂帘子所用的钩子。
三楚:指西楚、东楚、南楚,包括湖南、湖北、河南、江苏、安徽、江西等地。
七泽:古来相传楚地有七泽(七个大湖泊)。
九州:指整个中国。
沉累:指屈原。
虞舜:上古的一位帝王,相传南巡时死于苍梧之野,葬在九嶷山下(在今湖南宁远县)。
赏析上片写词人登楼背景和楼上初见时的景致。
开头“湖海”二句,从自身落笔。
横空而起,抒发词人湖海飘泊和怀才不遇的感慨,词人曾在《请说归休好》诗中吐露过脱离官场的复杂心情:“请说归休好,从今自在闲。
”又说:“田间四时景,何处不开颜?”这种宦海浮沉而今欲归休的感受,贯穿全篇,使这首境界阔大、宏丽的词作中带上沉郁的格调。
“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
”承上意写经过长途的江面飘荡,终于来到了游览胜地岳阳楼上。
“日落”三句,词人纵笔直写登楼远眺的景色: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夕阳斜照在广阔的洞庭湖面上,波光粼粼;沅水、湘水相汇处的两岸草木,呈现出一片葱绿的春色,再看那湖中君山的暮霭云雾,四周萦绕。
文言文专题训练

l 臣以险衅
f 因长 老 肉袒 固谢 罪
里, 以姊 为美人故 也。其官至孝 文时, 积功 劳至大中大夫。无
危: 高
C又北入后湖 , . 旋而东
D超 上 人 守 荤 戒 , 少 饮 . 裁
旋: 旋转
裁 : “ ” 只 通 才 ,
又西出香 炉峡 中, 少北。 发时 , 东南来 , 初 风 至是斜背之。
水益 平 不 波 , 湾琦 , 可 小 泊 然 。且 行 , 观 音 泉 口 , 山前 见 思 过 响 也 。相与论地 道通吴 中, 说 有神人金 堂数百 问 , 或 当在 此 下 耶? 夜 来 月下 , 水寂 然 , 灵 、 庭 君 , 惚 如 可 问 者 。 山 湘 洞 恍
I— ●醚
专 题训练
一 - I
庙 , 茶 来。夜 分 登 岸 , 超 及 黎 , 四人 寻 山 以 归。 明 日记 。 具 别 余 ( 自《 代散 文 鉴 赏 》 选 古 ) [ : : “ ”只。 注】翅 同 啻 ,
I 下列 句 子 中加 点 词 的解 释 , 正 确 的一 项 是 ( . 对 不 )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 的分析和概括 , . 不正确 的一项是
许。 子孙胜冠者在侧 , 虽燕居 必冠 , 申申如 也。 童仆诉 诉如也 ,
唯 谨 。 时赐 食 于 家 , 稽 首 俯 伏 而食 之 , 在 上 前 。 执 丧 , 上 必 如 其 哀 戚 甚 悼 。子 孙 遵 教 , 亦如 之 。万石 君 以 孝 谨 闻 乎 郡 国 , 齐 虽 鲁 诸 儒 质 行 , 自以 为 不 及 也 。 皆 建 元 二 年 , 中令 王 臧 以文 学 获 罪 。 皇 太后 以 为 儒 者 文 郎 多质 少 , 万石 君 家 不 言 而 躬 行 , 以 长 子 建 为 郎 中令 , 今 乃 少子
石鱼湖上醉歌 并序 注释译文鉴赏

石鱼湖上醉歌并上元结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座以散愁。
●注释:
漫叟:元结自号。
巴丘:巴陵,位于洞庭湖边。
君山:湘山,在洞庭湖中。
●译文:
我用公田的米酿酒,休闲时就装酒到湖上,随时取来一醉。
欢醉中,靠石鱼湖岸伸臂向石鱼凹处取酒,由小船载着,让坐在石鱼山上的友人一个个喝酒。
想象中是靠着巴山在洞庭湖君山中饮酒,友人们都环绕洞庭君山就坐,酒船在湖上迎着波涛往来,于是作歌吟咏。
石鱼湖啊,好像那洞庭湖,夏天水涨山石却如君山青。
把山谷当做酒杯,把湖泊当作酒池,饮酒的朋友个个环坐洲岛。
长风连日卷起波浪滔滔,挡不住酒船在湖中运酒。
我手拿长瓢坐在巴山石上,请朋友们一起畅饮消忧愁。
●鉴赏:
本篇为作者任道州刺史时所作。
通过描写石鱼湖的游宴之乐,抒发作者狂放不羁的豪放情怀。
想象惊人,富有奇趣。
水仙子·舟中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水仙子·舟中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水仙子·舟中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原文:水仙子·舟中元代: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
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
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一笑琅然。
译文:入夜,洞庭湖上昏濛濛一片,客船孤零零地停泊在湖间。
只有岸上一盏青灯荧荧作闪,同我乘坐的小船遥遥相伴。
舱外一阵阵北风肆逞着淫威,想必在无情地摧残着梅花的花瓣。
我禁不住推开船窗观看,这才发现已是大雪漫天。
顿时我诗兴大作,迫不及待要同风雪争先。
雪片与暴风搅作一团,我的诗句又同飞雪互相纠缠。
我朗声大笑,心情无比畅然。
注释:鏖战:激战。
缴缠:纠缠。
琅然:指笑声朗朗的样子。
赏析:小令前两句交代了孤舟碇泊的背景:时间是入夜,地点是洞庭湖,遥岸青荧的灯火,衬出了客船的冷寂。
“洞庭烟”、“灯火青荧”,形象、色彩都有如绘画,足见作者驾驭语言及构筑意境的纯熟能力。
孤舟无伴,船外又是昏茫茫一片,可想而知诗人只能蜷缩在船舱中,从而自然地度入“舟中”的题面。
“朔风吹老梅花片”是意味深长的一笔。
它补出了严冬的时令,还以其若实若虚的意象启人寻绎。
在“夜泊洞庭边”的迷茫夜色中,是不可能望见“梅花片”的,可见全句是诗人的一种主观感觉。
结合题目的“舟中”二字,则可发现此处的“朔风”,实是诗人在封闭的船舱中所获得的听觉印象。
听觉印象而产生视觉效果,反映了朔风的劲烈。
这种强烈的风声使作者生发了“吹老梅花片”的联想,于是才有“推开篷”细看究竟的'相应举动,这样看来,“朔风”在这里还有陡至的意味。
推篷是因为朔风的骤起,却得到了“雪满天”的全新发现,事出意外,惊喜顿生,难怪要“诗豪与风雪争先”了。
这一句中的“豪”字,不止属于“诗”,也是对“风雪”的形容。
一来它表现了风雪的劲猛,二来也说明了湖上风雪翻飞之景象,别具一种雄豪的阳刚之美。
这首小令多能从无字之处读得隐微之意,再次证明了诗人遣字构像的佳妙。
文言文练习 游君山记答案版

游君山记 袁中道万历辛亥暮春,汉阳王子以吊中郎①至。
予感其意,送至岳阳,同游君山。
以风逆,泊舟南津港。
质明(天刚亮),东风细细,波平如掌。
初日甫(刚,才)出,与王子方舟进发。
顷之,抵山足,见乔木蓊郁,亏蔽天日,黯黯含雪霰气。
两掖之山,如垂长袖。
寺内鸭脚②四株,唐宋以来物也。
上巢白鹤数百,远视之,如玉兰花。
正殿亦壮伟,后为藏经楼。
西去,穿乔木中,新篁绿色照人,盖远视此山,直似长眉一抹,入其中,求所谓十二螺③者,亦不得,都为老树寿藤所遮,仿佛见污隆④耳。
然曲径中竹翠茶香,杂花芬馥,极迂回,有幽致,宛似江南佳丽名园。
过轩辕台,此处可览湖中之胜,惜以文昌阁封之。
复行竹石中,登酒香亭。
还至寺左掖髻上,得朗吟亭。
望长沙、湘潭,去帆如阵。
共坐其上看水,大约天水一色光景,乃此山寻常受用,然亦不能于此外觅一奇语,能模写其澄鲜也。
步至湘妃庙,穿林中,忽得旷野平田,极有野趣。
入庙中,了无一人。
晚复至山口,觅石踞坐,看水上云变。
予谓王子曰:“天下惟夏云最奇,而湖上之夏云尤奇。
盖八百里之水气,上蒸空界,淋淋漓漓,生生动动,极百物之态,穷(穷尽)雕镂之巧。
昔米老⑤谓于潇湘得画景,盖谓湖上云物异也。
吾又安得一椽,竹中听水观云,以娱余生耶?”是夜,王子大有卜筑(择地筑屋而居)之意。
水气清冷,不成寐。
(节选自《珂雪斋集》,有改动)【注】 ①王子:指王章甫。
中郎:袁中道之兄袁宏道。
②鸭脚:银杏。
③螺:指像螺髻一样的山峰。
④污隆:高低不平。
⑤米老:米芾。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初日甫出 甫:才B .极有野趣 极:非常C .穷雕镂之巧 穷:穷尽D .趣别山灵 趣:趣味 1.D (趣:通“趋”,跑,疾走。
) 2.下列全部属于作者与王章甫同登君山所见之景的一组是( )①东风细细,波平如掌 ②乔木蓊郁,亏蔽天日 ③新篁绿色照人④长沙、湘潭,去帆如阵 ⑤旷野平田,极有野趣 ⑥湖上之夏云尤奇 A .①②⑥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⑤⑥2.C (①是登君山前所见,⑥是夏季君山的景色,并非此次登山所见。
关于老翁泛舟的诗句

关于老翁泛舟的诗句1. 关于泛舟的古诗有哪些1、《东鲁门泛舟二首》唐代:李白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
译文:夕阳落了,白沙更亮,天空倒映水中;水波摇,石影动,流水回旋萦绕。
驾起小舟,乘着月光,沿着溪水转,恍如王子猷山阴雪后寻访戴安道。
水似青龙盘绕着石堤,鲁门西桃花夹岸。
假如在这晶莹月色中泛舟,王子猷雪夜访友的潇洒又岂能比拟!2、《耶溪泛舟》唐代:孟浩然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
泓澄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译文:落日散发着它剩余的光线,轻摇木桨在若耶溪中划船。
碧水清清水中的生物多可爱,清溪泛舟是怎样的从容悠闲。
白头老翁端坐于岸边垂钓,新妆的少女临水清洗衣衫。
彼此对望着好像曾经相识,却只能脉脉相视无缘攀谈。
3、《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唐代:孟浩然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
回潭石下深,绿筱岸傍密。
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
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
夕阳开返照,中坐兴非一。
南望鹿门山,归来恨如失。
译文:江上碧波荡漾清水悠悠,江水退去露出小岛沙洲。
岩石下潭水漩流不见底,绿油油细竹傍岸长得稠。
鲛人潜在潭底不见踪影,渔翁唱起棹歌自在优游。
回想起与您分手的时候,泛舟的情景就像在昨日。
夕阳斜照着傍晚的景物,独坐在小岛上兴味无穷。
向南方遥望家乡鹿门山,归来满腹都是别绪离愁。
4、《渡河到清河作》唐代:王维泛舟大河里,积水穷天涯。
天波忽开拆,郡邑千万家。
行复见城市,宛然有桑麻。
回瞻旧乡国,渺漫连云霞。
译文:我扬帆行舟黄河上,秋水汇积远接天涯。
水天相接处忽然裂开豁口,现出繁华的城邑万户千家。
顺流前行又有城镇闪入眼中,宛然可见郊野的桑麻。
回头瞻望我的故乡京洛,只见洪波浩渺远连云霞。
5、《冬末同友人泛潇湘》唐代:杜荀鹤残腊泛舟何处好?最多吟兴是潇湘。
就船买得鱼偏美,踏雪沽来酒倍香。
猿到夜深啼岳麓,雁知春近别衡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君山月夜泛舟记翻译赏析
文言文《君山月夜泛舟记》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秋月泛湖,游之上者,未有若周君山游者之上也。
不知古人曾有是事否,而余平生以为胜期,尝以着之诗歌。
今丁卯七月望夜,始得一为之。
初发桌,自龙口向香炉,月升树端,舟入金碧。
偕者二僧一客,及费甥、坡孙也。
南崖下渔火数十星,相接续而西,次第过之,小船捞虾者也。
开上人指危崖一树曰:“此古樟,无虑十数围,根抱一巨石,方丈馀。
自郡城望山,见树影独出者,此是也。
”然月下舟中仰视之,殊不甚高大。
余初识之客黎君曰:“苏子瞻赤壁之游,七月既望,今差一夕耳。
”余顾语坡孙:“汝观月,不在斗牛间乎?”因举诵苏赋十数句。
又西出香炉峡中,少北。
初发时,风东南来,至是斜背之。
水益平不波,见湾碕,思可小泊然。
且行,过观音泉口,响山前也。
相与论地道通吴中,或说有神人金堂数百间,当在此下耶?夜来月下,山水寂然,湘灵、洞庭君,恍惚如可问者。
又北入后湖,旋而东,水面对出灯火光,岳州城也。
云起船侧水上滃滃然平视之已做横长状稍上乃不见。
坡孙言:“一日晚,自沙嘴见后湖云出水,白团团若车轮巨瓮状者十馀积,即此处也。
”然则此下近山根,当有云孔穴耶?山后无居人,有棚于坳者数家,洲人避水来者也。
数客舟泊之,皆无人声。
转南出沙嘴,穿水柳中,则老庙门矣。
《志》称山周七里有奇,以余舟行缓,似不啻也。
既泊,乃命酒肴,以子鸡苦瓜拌之。
月高中天,风起浪作,剧饮当之,
各逾本量。
超上人守荤戒,裁少饮,啖梨数片。
复入庙,具茶来。
夜分登岸,别超及黎,余四人寻山以归。
明日记。
【注释】[1]君山:也叫湘山或洞庭山,在今湖南省岳阳市西南洞庭湖中,登上岳阳楼望去,全山历历在目。
相传舜的妃子湘君到过这里,因此叫做君山。
[2]游之上者:游历中最好的。
[3]周君山:围绕君山。
[4]胜期:佳胜的期会。
[5]丁卯:清穆宗同治六年,即1867年。
[6]龙口:水名。
香炉:山名。
[7]金碧:形容月水相映,金光闪闪的湖面。
[8]次第:一个接着一个,表示迅速和众多。
[9]无虑:原意为不用计算,就可估计到,这里是大概的意思。
[10]郡城:即岳阳城,岳阳古为巴陵郡。
[11]苏子瞻:即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
赤壁之游:苏轼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他曾游赤壁,并作有《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12]七月既望:即阴历七月十六日。
[13]斗牛:天上的两个星座,即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
[14]苏赋:即苏轼的《前赤壁赋》,赋中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等语。
[15]碕(qí其):弯曲的岸。
[16]论地道通吴中:相传洞庭湖有地道与太湖相通,故太湖也叫洞庭湖,湖中有两座山名叫洞庭山。
吴中,今江苏省苏州地区。
[17]湘灵:湘水之神。
传说舜的妃子溺死在湘水,就做了湘水神。
洞庭君:唐代李朝威的一篇神话小说《柳毅传》载:洞庭君是洞庭湖的龙王,柳毅曾游龙宫,并与洞庭君的女儿结婚,后来成了仙。
[18]岳州城:即今岳阳市。
[19]滃滃(ěn翁三声)然:水很盛的样子。
[20]老庙门:湘妃
庙的门。
君山上古有湘妃庙,又叫做湘灵庙。
[21]志:当指岳阳县志。
有奇:有多。
[22]中天:天之中。
[23]守荤戒:遵守不吃荤的戒约。
[24]啖(dàn但):吃。
[25]夜分:半夜。
【翻译】秋天月夜泛舟湖上是最好的游览;而在这样的游览中,尤以在洞庭湖中环绕君山泛舟夜游为最好。
不知道古代的人曾经有没有过这个经历?我这一生把泛舟洞庭湖环游君山当作美好的愿望,我曾经在诗歌中写下了这个愿望。
现在是丁卯年(同治六年即1867年)农历十五日夜,我才获得一次这样的机会环游君山。
开船启程,从龙口出发前往香炉峰。
月儿从树顶上升起,船在月水相映的湖面如同金碧山水的图画里行进。
同游的人是“开上人”“达上人”两个僧人和我的客人黎君,以及我的姓费的外甥和我的孙子吴坡。
南边高崖下有十几处闪烁的渔船灯火向着西方前后相接,一个接一个地从我们身旁经过,(仔细地看)原来是渔民摇着小船在捕捞虾子。
开上人指着高崖上一棵树对我们说:“这棵古老的樟树无疑有十几个人两臂合抱那么粗,树根被一块大石头围住,那石头一丈多见方。
从岳阳城远远望着君山见到的一个树影突现的事物就是这棵樟树。
”但是现在在月光中从船中仰望它,觉得它并不是特别的高大。
我是初次知道这个情形。
客人黎君说“苏轼泛舟游赤壁是在七月十六日,与我们今天泛舟游洞庭湖(七月十五日)只差一天的时间啊。
”我回过头对子孙吴坡说:“你看这月不也是在斗星和牛星之间吗?”于是我们一起朗诵了苏轼《赤壁赋》里的十几个句子。
后来再从香炉峡中出来,稍微偏北行进。
刚开船时,风从东南方向吹来,到这时风从背后斜吹。
水面越加平静不起波浪,看到了水湾堤岸,想到这里可以暂时停泊。
但是,船并未停泊,还是那么航行,经过观音泉口,来到响山(又叫鸣山)之前一起谈起这个地道可以通往吴中(江苏太湖)的事,有人说:“有神仙居住的黄金殿堂,应当在这个下面啊。
”夜色降临,月光映照,山和水都静寂无声,那情形仿佛可以访问传说中湘灵和洞庭君。
后来又从北进入后湖,不久又转向东面行进,水面映照出岸上的岳州城的灯火之光。
云雾从船边出现、升腾,水上弥漫着迷蒙的云气。
平视这些云气,变成了横长的形状,云气逐渐上腾,消散不见了。
我的孙子吴坡说:“有一天晚上,从沙嘴这个地方可以看见后湖的云气从水面升起,白色的雾团有的像车轮,有的像巨大的水瓮,大约有十多块,就是这个地方。
”然而这样,那么这里往下接近山中洞穴,不是应当贮云的山洞吗?山后没有人居住,在山间低洼平整的地方搭建的草棚,是岛上的人来这里躲避水患的。
有几只客船停泊在这里,没有喧闹的人声。
再转而向南行驶,出了沙嘴,穿过柳树林,便可看见老庙门。
《(岳州地方)志》记载“君山周长七里有余”,根据我们乘坐的船缓缓地行进(来测度),似乎不止(七里长)。
船只停好后,就让人拿出酒菜,用童子鸡搅和着苦瓜,这时候,月儿高挂在空中,风起浪兴,对着明月和风浪痛饮,大家喝酒都超过了自己的酒量。
超上人遵守不吃荤的戒律,才稍微喝了一点点,吃了几片梨子,返回到庙里,拿来了准备的茗茶。
半夜时分,离船上岸,辞别了超上人及黎君,我们四人顺着上路回家了。
第二天记下了月夜游君山的经历。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