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上册 第三课《百合花》 茹志娟 课件(共23张PPT)高中语文精品公开课

合集下载

3.1《百合花》课件(共34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3.1《百合花》课件(共34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细节描写是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 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进行的具体、深入的描写,能更细腻 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包括动作细节描写、 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神态细节描写等。
作用:①刻画人物的性格、爱好、追求;②推动情节发展; ③渲染人物的心情、心理活动。
理解小说标题的含义(双重或多重)
1.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 2.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双 关义;深层含义和文章的内容、主题、 情感 等密切相关,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
•标题的一般作用
•1主题2人物3情节4环境5顺序6线索7悬念8手法
•①交代小说的主要情节或展开情节; •②交代小说的主要对象(人物、事物)突出形象特点; •③运用手法,生动形象(象征、比喻、双关等)。 •④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⑤暗示小说主题,作为情感载体,抒发作者感情。 •⑥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⑦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茹志鹃
走近作者
茹志鹃(1925-1998),当代著名女作家。祖籍浙江 杭州。1925年9月生于上海。小时候进过孤儿院。1942年 在浙江武康县初中毕业。次年参加新四军,后在部队文工 团当演员和创作干部。1955年从部队转业,任上海《文艺 月报》编辑。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 简单明了,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 的本质。出版了《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产院》和《百 合花》等短篇集。 1958年3月,在《延河》月刊上发表了 著名作品《百合花》,被茅盾誉为当时最使他满意和感动 的一篇小说,《百合花》标志着她艺术风格开始形成。
小说:一种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 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任务一:梳理故事情节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3.1《百合花》课件(共23张PPT).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3.1《百合花》课件(共23张PPT).ppt

关于背景
《百合花》是茹志鹃借对战争 年代圣洁的人际感情的回忆和赞美 ,来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感慨。
小说一发表,就引起了文坛的 广泛关注。
关于小说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 ,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 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 小 说 考点常见如下:
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情节:(序幕)、开端、发展 、高潮、结局、尾声。 刻画人物的方法: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 神态描写,环境描写。
“我”的作用
2. “我”是故事 的见证者,小说是以“ 我”的所见所闻 、 所 感 展开的。
“我”的作用
3. “我”是小说 中重要的人物形象,是 读者理解小说主旨的关 键。
总结主旨
本文以女性的视角将政治主题和人性审 美意蕴巧妙结合,描写残酷的战争,表 现了战争年代人与人之间纯洁的情感以 及普通人的善良、淳朴的人性之美。讲 述了战争年代人与人之间真挚的友情, 赞美了小战士平凡而崇高的品格,抒发 了作者的审美感受,表达了对人性回归 和对真善美的呼唤 。
百合花
学习目标
1.理清小说的情节,分析通讯员、新媳妇、 “我”的形象:
2.把握小说运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 3.理解“百合花”者
茹志鹃(1925年9月13日—1998年 10月7日),当代著名女作家。
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 从南京军区转业到上海,在《文艺月报 》 担 任 编辑。1958年3月,在《延河》 上发表了著名作品《百合花》,1998 年10月7日逝世。
学习活动二
新媳妇
1. 开朗活泼、新媳妇 跟通讯员逗趣儿,开玩笑。
2. 坚毅、果断,对军 人表现出来的十足敬佩。
运 用 动作描写:新媳妇 “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 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百合花》课件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百合花》课件PPT

左起:叶文玲 刘真 茹志鹃 冰心 张洁
写作背景
《百合花》是茹志鹃前期的代表作。
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 的,有时仅几十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 而人与人之间的,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肝胆相照,生死与 共”。
所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合花》是作者在忧虑之时,缅怀追念得来的产物。
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 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丰富。
1、积累文中字词,理清小说线索、分析情节 。
3.分析侧面描写的语句。 倒叙:不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和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
侧面描写:补叙通讯员受伤的情景,表现了他不怕牺牲、舍己救人的勇敢精神。 与结尾相呼应,与上文相呼应,引起下文,结构完整。
2、人称的作用
• (1)第一人称:以身临其境的口吻叙述,显得 真实,可以增强小说的可信度、真实感。
• (2)第二人称:以对话的口吻叙述,可以拉近 与读者的距离,显得自然亲切,便于情感交流, 用于抒情能增强感染力。
• (3)第三人称:以旁观者的口吻叙述,可使小 说张弛自由,便于多角度塑造人物,表达感情。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正侧面相结合。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借代、双关、 反问、反复、对偶、设问。(比比问问、反对夸人、借代 双关) (3)表现手法:联想、想象、象征、衬托、对比、渲染、 反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欲扬 先抑、以小见大、用典等。 (4)结构特色:过渡、承上启下、起承转合、悬念、照 应、铺垫、衔接、伏笔、首尾照应 、开门见山、卒章显 志等。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百合花》教学PPT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百合花》教学PPT课件
年轻稚气的脸 19岁的小战士 参加革命一年 新媳妇 刚过门三天
——正值青春的年纪
二、把握矛盾,找寻青春
(1) 人物德行:性情直率
还有哪些行为、语言体现小说中人物性情的率真?
在护送“我”去包扎所的途中,“一开始他 就把我撩下几丈远。” “总和我保持着丈把远的 距离”。
休息时,“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皇起来, 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局促不安,掉 过脸去不好,不掉过去又不行,想站起来又不好 意思。”
1 教学导入
百合花
点明教学主题
2 把握矛盾,找寻青春
呈现矛盾冲突,寻找青春答案
3 悲剧结局,升华青春
分析悲剧结局,升华青春价值
4 作业习练
自主思考练习,树立正确理想与价值观
就是她唯一的嫁妆。”
人物德行
性情直率
二、把握矛盾,找寻青春
2.深挖矛盾冲突,探究人物德行 矛盾二: 为什么后来新媳妇又借出了她的被子呢? 当新媳妇借出了被子后,小通讯员为什么又想把它送回去呢?
二、把握矛盾,找寻青春
2.深挖矛盾冲突,探究人物德行
原文呈现: “向她开口借被子,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部队打仗是
——青春年纪里的天真纯洁
二、把握矛盾,找寻青春
“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的喊, 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 “尽咬 着嘴唇笑”
“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 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
小通讯员衣服被挂下一个口子时,“一面笑着, 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
二、把握矛盾,找寻青春
《百合花》
一、导入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 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 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炽热的情感; 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

3《百合花》课件(共3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

3《百合花》课件(共3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
【写作背景】
1947年,莱芜战役中,她跟随一个通讯员去前沿,在路上敌人的炮弹不时呼啸而来,通讯员 为了减少伤亡有意拉开距离,但她却紧张得不由自主地往他身边靠近,通讯员一见她走近就加快步 子往前跑;某次战斗时,她和汪岁寒到一个班里旁听班会,听说了一位排长的事迹,那位年轻的排 长是战斗英雄,却很害羞,一说话就脸红,这种反差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茹志鹃(1925年9月13日—— 1998年10月7日),浙江杭州人, 家庭贫困,幼年丧母失父,靠祖 母做手工换钱过活。1943年时随 兄参加新四军,1947年加入中国 共产党。1955年从南京军区转业 到上海,在《文艺月报》做编辑。
当代著名女作家,著名导演王 啸平的夫人,当代作家王安忆的 母亲。
2.小说中的“我”是个什么角色?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我”不仅是一个线索人物,更是一个主要人物,是帮助读 者打开小说主旨的一把钥匙。 从小说的结构线索来看,“我”是小说中的线索人物,小说始终围绕 着“我”和通讯员之间的交往展开叙事:“我”与通讯员去包扎所的路 上、“我”与通讯员一起借被子、“我”与通讯员在包扎所最后一次相 见(通讯员牺牲)。围绕这个线索,作者巧妙地把“我”对通讯员的感情 变化融织进去:从开始生气、发生兴趣到亲近起来,接着“从心底爱上 了这个傻乎乎的小同乡”,然后是月夜的思念、牵挂,到最后通讯员牺 牲时“我”内心无限的悲痛。这样,“我”的情感始终贯串在整个小说 故事情节之中,“我”的形象也逐渐丰满起来。一个热情大方、活泼美 丽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 3.《百合花》中,百合花有什么象征意义? 【答案】小通讯员和新媳妇都有百合花一样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 军民之间的感情也像百合花一样高尚、纯洁、美好。 战士之间的情感也像百合花一样高尚、纯洁、美好。 百合花,象征着人物美、人情美和人性美。

3.1《百合花》课件(共2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3.1《百合花》课件(共2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百合花
——探究人物形象
茹志鹃
导学:新知预习
一、速读课文要求:
1、标段序号,找线索,找人物、抓细节
明确:线索--时间,“我”所见所闻 人物--通讯员,“我”,新媳妇
2、梳理情节,概括大意,叙述故事
情节梳理:带路--借被--救护--牺牲--献被
课文大意:1946年中秋之夜,部队发起总攻前,小通讯员送文工团女战士“我” 去前沿包扎所。一起去向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借被子。小通讯员为救全体 担架员英勇牺牲。最后,新媳妇执意将新被子献给为救人而牺牲的小战士。
1.(带路)……他背后好像长了眼睛似的,倒自动在 路边站下了。但脸还是朝着前面。没看我一眼。…… 不过这一次还好,他没让我撂得太远,但也不让我走 近,总和我保持着丈把远的距离。
细节描写;体现小通讯员的细心以及对女同志 的关心
2.(带路)他穿了一身洗淡了的黄军装,绑腿直 打到膝盖上。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 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
第一次:一方面写出通讯员的朴实、腼腆、执拗, 另一方面也写出新媳妇的友善、热情、关切。在情 节上,为第二次出现的破洞做铺垫。 第二次:写出了通讯员天真质朴的心理和回团部时 乐观的情绪。 第三次:一方面通过这个破洞印证了受重伤的就是 通讯员,照应上文,铺垫下文;另一方面写出新媳 妇和”我“为此而万分痛惜的心情。 第四次:不仅照应了上文,更表现了新媳妇把通讯 员当作亲人、对他无比崇敬的感情。尤其是”细细 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就把新媳妇这种感情注 入英雄穿的衣服里,也使新媳妇的思想得到升华。
(2)若干年后,文中的新媳妇已是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如果她给孙子 讲当年的那段往事,会怎样讲?
(示例:孩子啊,我给你们讲个故事。这件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那是1946年中秋, 我结婚才三天。那天,家里突然来了位年轻战士,愣头愣脑的,说要借床被子。我有点 犹豫,因为我确实有一条被子,不过那是我唯一的嫁妆--假洋缎、枣红底的,上面还撒 满白色百合花,可好看咧。我跟这位年轻战士开起玩笑,谁知他竟扭头走了。过了不久 有位女战士跟着他一起再过来。这位女战士向我道歉,我就将被子递给她。那天我去包 扎所帮忙,意外发现那位年轻战士为保护他人英勇牺牲了。我的泪很快流出来,将那条 新被子盖在他身上,放进了棺材。

《百合花》ppt课件22张

《百合花》ppt课件22张

新媳妇的细节,体现其内心
“我”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在这篇小说里,“我”是非主要人物。小说中 非主要人物一般具有如下作用:①烘托主要人物的性 格;②牵线搭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③为主要人 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奠定感 情色彩基调的作用;④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塑造主要 人物服务的,更是为揭示小说主题服务的。
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
里瞅着。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
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初 见 新 媳 妇 请你分析
动作、语
我赶忙白了他一眼,不叫他再说。可是来不及了,那个媳妇抱了被言子描,写已经在
房门口了。…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
聚焦百合花被 百合花被子明明只出现几次,为什么它成为“主角”?
护送
借被
战斗 盖被
被子总出现在情节的变化相对激烈处。
这床被子有什么特点?借由它又表达了什么内涵?
百合花 全新的 枣红底 唯一 假洋缎面
内涵?
精致的细节
精致的细节 精选的意象
难道“百合花被”只是 “百合花被”?
意象的象征意义
肖像描写
茅盾如是说 这是我最近读过的几十个短篇中最使我满意, 也最使我感动的一个。
简单的故事,精致的细节,结构严谨,没有闲 笔的短篇小说,但同时它又富有抒情诗的风味。
走近作者
茹志鹃,浙江杭州人。 当代著名女作家,著名导演王啸平的夫 人,王安忆的母亲。
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快, 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曾用笔名 阿如、初旭。1925年9月生于上海。家庭贫困,幼年丧母失父, 靠祖母做手工换钱过活。11岁以后才断断续续在一些教会学校、 补习学校念书,初中毕业于浙江武康县武康中学。1943年随兄参 加新四军,先在苏中公学读书,以后一直在部队文工团工作, 任过演员、组长、分队长、创作组组长。1950年起,陆续在报刊 上发表短篇小说和特写,后来结集出版了《高高的白杨树》、 《静静的禅院》和《百合花》等短篇集。1955年从南京军区转业 到上海,在《文艺月报》做编辑。1998年10月7日逝世。其代表作 有《百合花》,首发于《延河》1958年第3期。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百合花》PPT教学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百合花》PPT教学课件
பைடு நூலகம்
写作背景
茹志鹃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家庭成 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不无悲 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那时的同志关系。她说:“战争使人 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 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 一刹那里,便能胆肝相照,生死与共。” 所以,《百合花》是 她‚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
答案 生起气来→发生了兴趣→着恼地带着一种反抗情绪→拼命忍住笑→越加亲热 起来→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乎乎的小同乡→想起我那个小同乡→强忍着眼泪。
结构导 图 请根据上面的分析,把下面的结构导图补充完整。
借被
军民情
活动三
预习检测
1.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怎么,没借到?”我觉得这里老百姓觉悟高,又很开通,怎么会没有借到呢?
答案 (1)本文采用第一人称“我”的有限视角叙事。 (2)好处:①“我”作为叙事的线索,串联起整个故事,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同时以 女性观察的细致,更多地展现细节,增强了情节的生动性,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②“我”是小说中的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内心变化和性格丰富的见证者,通过“我” 敏锐的感觉,生动地刻画了人物性格,突出了人物形象,并使情境显得更为真切, 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③文中“我”从一个女性的角度来反映战争的残酷,绕开激烈的战斗场面,使小说 充满了抒情意味,更能引发读者的想象,凸显军民情深的小说主题。
第四次:是在作品的倒数第四段,“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 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有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 密地缝着破洞。”这一细节不仅照应了上文,更表现了新媳妇把通讯 员当作亲人,对他无比崇敬的感情。“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 是要把这和通过那细密的针脚注入英雄穿的衣服里,使新媳妇的感情 得到一次升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从分析环境入手 人物的成长变化、人物形象(性格)的形成与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塑造什么样的 典型性格。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
背景。这样才能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可以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人物都是一定的社会环境的产 物,每个人的身上都鲜明地体现着时代的烙印。
结局(56~57段):新媳妇执意将自己的被子盖在通讯员的身上入殓
作为叙事类文学形式的阅读,读小说首先要读懂故事,了解作者 讲述的主体。
要用自己的话详细地叙述出故事的来龙去脉。 要掌握故事的要素、过程,还要生动地描述出细节、人物 语言,甚至可以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再创作。
任务探究二 人情意无穷,美在蕴藉中——欣赏形象之美
任务导引 《百合花》刻画了不同人物形象,以独特的视角对当时时代 历史条件下人的情态和心理进行勾画,借助人物心灵深处的触动 传达具有时代特征的情绪,启迪读者对生活的思考和追求。
一课一考点 整体概括人物形象(性格) 整体概括(分析)人物形象(性格)是高考常考题目之一,需要“五从”思维: 1.从分析情节入手 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因此引起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
化的词语。小说中的“我”是个什么样的角色?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 (1)生气→兴趣→着恼→亲热→爱上→后悔→心跳→强忍着泪水→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
“我”是一个线索人物,是我们打开小说主旨的钥匙。 首先,小说的结构线索,非常分明,小说始终围绕着“我”和通讯员之间的交往展开叙 事:“我”与通讯员去包扎所的路上、“我”与通讯员一起借被子、“我”与通讯员在 包扎所最后一次相见(通讯员牺牲)。围绕这个线索,作者巧妙地把“我”对通讯员的感情 变化编织进去:从开始生气、发生兴趣到亲热起来,接着从心底爱上这个傻乎乎的小同乡, 然后是月夜的思念、牵挂,到最后通讯员牺牲“我”内心无限的悲痛。这样,“我”的情 感始终流贯起伏在整个小说故事情节之中,“我”的形象也逐渐丰满起来。一个热情大 方、活泼美丽、情窦初开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正是由于“我”的角色地位的凸显,才 有了这场“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作者正是以此建构了小说最基本的框架。小说的艺 术构思,剪裁组织,起承转合,呼应陪衬,更显精巧严密,匠心独运。
第一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
第3课 百合花
学习目标
1 阅读小说文本,感受特定情境中的青春形象, 引发学生对青春与生命的思考。
2 理解小说题目的含义,赏析小说的语言美,体会 细节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3
赏析人物形象,体会小说的人物美、人知识和词语积累。
任务情境
请简要分析小通讯员的形象特点。
答案 ①从他总和“我”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可以看出他细心地关怀同志; ②从他的腼腆羞涩,可以看出他的朴实、纯洁; ③从他借被子而又想送回去的举动,可以看出他勇于改正错误的精神; ④从他掩护群众和伤员,可以看出他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
新媳妇是怎样一个人?前后有何变化?
答案 (1)①俊俏的新媳妇,过门才三天,浑身上下洋溢着喜气。她紧咬着嘴唇笑,好像忍了 一肚子笑料没笑完。 ②善良纯朴的农村妇。如对“同志弟”有着朴素天然的骨肉情深,一旦理解了战争的意义, 理解了小通讯员生命的价值,她便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唯一的最心爱的嫁妆敬献出来。 (2)小说主要写了她在两件事情上态度的前后变化。 第一件事:对于那一条作为新娘子唯一嫁妆的新被子,她开头出于舍不得而不愿借给伤员盖, 后来却主动用它来给烈士收殓遗体。 第二件事:在包扎所护理伤员时,她开始又羞又怕,放不开手,后来却庄严、虔诚地给重伤 员解衣拭身子,通讯员牺牲后,她以极为深切的哀悼之情,流着泪为他缝补肩上的破洞,并 把自己的新被子铺在棺材里。 新媳妇的性格变化,我们也是逐步认识到的。开始作者让我们着眼的是新媳妇的娴静、美丽、 忸怩、羞涩,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了解了她的内心,她的淳朴、善良, 她对解放军的热爱。
无论在什么时代,都会有美好人性的彰显,青春色彩的飞扬。不过, 不同时空里,人物的个性特点会有所不同。现在,就让我们走进两 篇精美的小说,去领略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转型背景下,青春活力 的涌动,鲜明个性的呈现,去欣赏作者独特视角下的人物美、人情 美。
百合花
任务活动一 阅读全文,整体感知 1.导图引路,概览全文 文章写了哪几个人物?围绕这些人物写了哪几件事? 下面是本文的结构思维导图,读完课文后,将①②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从具体做法上来看,首先要从小说中圈画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
中其他人物对这个人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 词句表述出来。
任务探究二 人情意无穷,美在蕴藉中——欣赏形象之美
“我”的形象。
小说以“我”为视点,娓娓动听地叙述故事,找出文章中表现“我”心理活动变
4.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方面入手 因为这些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形象(性格)。 5.从人物间的关系、作者的议论(评价)、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 许多小说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从他们
之间的复杂关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作者的评论或其他人物的评价,更是主要人物性格特征的直 接体现。
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 形象(性格),可以从情节入手,根据情节论人。 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 通过对小说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出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 这是概括分析人物性格时最需要关注的一点。
人物 通讯员,“我”,新媳妇 开端(1~23段):通讯员送“我”去前沿包扎所
百合花
发展(24~42段):①__通__讯__员__和__“__我__”__一__起__向__新__媳__妇__借__被__子__ 高潮(43~55段):②__通__讯__员__壮__烈__牺__牲__,__新__媳__妇__给__他__缝__衣__服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