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探究做功与速度变化 导学案
7.6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 • • •
1.探究的问题 通过实验探究力(合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2.合理推测 若作用于物体上的合力不为零,产生加速度,若初速度为零, 则物体前进距离越大,做的功越多,物体获得的( 速度越大) • 3.设计实验 • (1)实验装置:见图7—6—1 • (2)功的得出:小车在同样的1条、2条、3条…橡皮筋的作 、 、 … 用下弹出,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 1W、2W、3W… )
• (3)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相邻各点的间距并不均匀, 应选 ( ) 纸带来计算小 一段点间距均匀 车的速度,因这一小段是橡皮筋对小车做功完毕时的情形 (小车速度也可借助光电门来测量). • 5.数据处理,得出结论 • 先对测量数据进行估计,或者作出 ( W-v草图 )大 - 草图 致判断两个量可能是什么关系.若认为W∝v2,就对每个 速度值算出它的 ( 二次方 ),作出W-v2图象,若是直 线,说明 ( W∝v2 ) . ∝ • 结论:通过作图发现W-v2图象近似是 ( 直线 ) ,说 W∝v2 ) . ∝ 明(
7.6探究功和速度变化的关系 探究功和速度变化的关系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定性:在物体质量一定的前提下: 对物体做的功越多,物体的速度 变化就越大。
情景导入
实 验: 探 究 做 功 与 小 车 速 度 变 化 的 关 系
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橡皮筋对小 车做功与小车速度变化的关系 实验器材:橡皮筋( 实验器材:橡皮筋(6根)、小车、砝码、 )、小车、砝码、 小车 木板、打点计时器、铁钉、 木板、打点计时器、铁钉、刻度尺等 打点计时器 小车 铁钉 木板 纸带 橡皮筋
探 究的 思 路
1、橡皮筋做的功 、
问题:①橡皮筋做功是恒力做功还是变力做功? ②如何改变橡皮筋做的功?
7.6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

方法:使小车连着纸带并接通电源,轻推小车,由打 点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的点的均匀程度判断小车是否做 匀速运动,找到长木板的一个合适的倾角。
2.选点测速:测小车的速度时,纸带上的点应选均匀 部分的,也就是选小车做匀速运动时的部分。 3.橡皮筋的选择:橡皮筋应选规格一样的。橡皮筋弹 力对小车做的功以一条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即可,不 必计算出具体数值。 4.先后顺序:开始实验时,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并 且要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5.小车的选择:小车质量应适当大一些,使纸带上打 的点多一些。
2 v
本实验要不要测量物体的质量?
Hale Waihona Puke mgh = 1 mv 22
1
gh = 2 v 2
无需测量物体的质量
实验原理
0
测定第n点的瞬时速度的方法是:测出 1
第n点的相邻的前、后两段相等时间T内下
2
落的距离由下列公式算出:
S3
3
vn
Sn
Sn1 2T
S4
4
实验器材
纸带
打点计时器
铁架台
?
夹子
重物
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6)应用公式 计算各点对应的速度v1、v2、v3...
(7)计算各点对应的势能减少量和动能的增加量
测量点n 1 2 3 4 5 6 高度hn /m 速度vn /m/s 势能EP /J 动能EK /J
数据处理
为什么图象通过原点?
0
该图象的斜 率表示什么?
h
注意事项
(1)实验时,必须先接通电源,让打点记时器工作正 常后才松开纸带让重锤下落. (2)打点记时器必须接50Hz交流低压电源. (3)必须保留纸带上打出点迹的第一点,且第1、2点间 距约为2mm的纸带误差小。 (5)实验中,只要验证gh是否等于v2/2即可,不用测重 锤的质量。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关系

3.用纸带确定由于橡皮筋做功而使小车获得 的速度时,应该是橡皮筋恢复形变以后的速 度,所以在纸带上应选用那些间距较大,且相 对均匀的点来确定小车的速度.
实验数据处理
实验次数 1
23
45
橡皮筋个 1
数(根)
对小车做 W
功
23 2W 3W
45 4W 5W
小车获得 的速度 V(m/s)
0.75
7.6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网络教学专家
思考1.
我们应该以哪一段小车的运动作为研究对象?
做功W 速度变化V
皮筋
小车
网络教学专家
皮筋做功W 速度变化V 之间的关系
思考2. 这个功W能不能具体测量出来? 那么你用什么方法探究W与V之间的关系呢?
使做功为 W:2W:3W……
网络教学专家
皮筋做功W 速度变化V 之间的关系
思考4. 小车在平衡摩擦力f之后,在皮筋弹力作用下 的运动性质如何?
AB
C
D
网络教学专家
E
F
G
按照我们探究的思路,开始你们的实验! 做好数据采集工作,填入相应表格,做五次实验。 画出W-V图,或W-V2图,甚至是W-v3图等你认 为可能成比例的图线!进行讨论
网络教学专家
注意事项:
1.每次实验中橡皮筋的长度都要和第一次保 持一致
能不能用皮筋拉长△X,2 △X, 3△X……来表 示做W,2W,3W……呢?
网络教学专家
皮筋做功W 速度变化V 之间的关系
思考3. 皮筋拉力做的功是合力功吗? 如何让皮筋做的功成为合力功?
网络教学专家
斜面法平衡摩擦力
y N f X
G
小车要恰好静止!
7-6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题组一实验原理和操作1.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中,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了一条如图7-6-7所示的纸带,这条纸带上的点两端较密,中间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图7-6-7A.电源的频率不稳定B.木板倾斜程度太大C.木板倾斜角太小D.小车受到的阻力较大解析:电源频率不稳定的可能性不大,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小车在橡皮筋作用下加速运动,在橡皮筋恢复原长以后小车做减速运动,且受的阻力较大.答案:CD2.如图7-6-8所示,为探究力对物体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装置图,在实验中每次橡皮筋的拉伸长度都保持不变,这样每次橡皮筋()图7-6-8A.做的功一样B.每条橡皮筋产生的弹性势能相同C.产生的动能相同D.产生的重力势能相同解析:橡皮筋在实验过程中拉伸长度保持不变,就是为了保证每条橡皮筋中都有相等的弹性势能.答案:B3.实验时小车在运动中会受到阻力作用.在小车沿长木板滑行的过程中,除橡皮筋对其做功外,还有阻力做功,这样便会给实验带来误差,我们在实验中想到的办法是使长木板略微倾斜.对于长木板的倾斜程度,下面说法正确的是()①木板只要稍微倾斜一下即可,没有什么严格要求;②木板的倾斜角度在理论上应满足下面条件,即重力使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分力应等于小车受到的阻力;③若小车在倾斜的木板上能做匀速运动,则木板的倾斜程度是符合要求的;④其实木板不倾斜,问题也不大,因为实验总是存在误差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由动力学知识可以知道,要平衡摩擦力,就应使物体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等于物体受到的阻力,使小车能够匀速运动.答案:B4.在完成本次实验时,如果用一条橡皮筋进行实验,与小车相连的纸带如图7-6-9所示,如果用四条橡皮筋进行实验,与小车相连的纸带如图7-6-10所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图7-6-9图7-6-10①用一条橡皮筋拉小车时,橡皮筋对小车做功为W,用四条橡皮筋拉小车时,橡皮筋对小车做功为4W.②用一条橡皮筋拉小车时,小车速度最大可达到v,用四条橡皮筋拉小车时,小车速度最大可达到4v.③用一条橡皮筋拉小车时,小车速度最大可达到v,用四条橡皮筋拉小车时,小车速度最大可达到2v.④用一条橡皮筋拉小车时,小车速度最大达到v,用四条橡皮筋拉小车时,小车速度最大既不是2v,也不是4v.A.①②B.①③C.①④D.①答案:B题组二数据处理5.下表为按照课本上的装置进行的某一实验的测量数据,其中实验所用计时器为电火花计时器,小车质量为300 g,使用的橡皮筋1根至6根,每次增加1根.功与速度的关系(1)选表中的3组数据分析W∝与v的其他可能关系?(2)依据表中数据通过作图法,探究W与v的关系.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探究功与速度变化关系实验的两种数据处理方法.(1)分别选择2、3、4三组数据.W3 W2=21,v3v2=1.100.80=1.41,可见W 3W 2≠v 3v 2.W 4W 2=31,v 4v 2=1.280.80=1.61, 可见W 4W 2≠v 4v 2.由此可见,W 与v 不成正比. v 32v 22=1.1020.802=1.91,v 42v 22=2.61. 可见在误差允许范围内W 3W 2=v 32v 22,W 4W 2=v 42v 22, 即W ∝v 2.(2)W -v 图像如下图7-6-11所示,由图像可以看出,W 与v 不成正比: 猜想W 可能与v 2成正比.图7-6-11功与速度平方的关系依据上述数据,作W -v 2图7-6-12结论:由图像可知,功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答案:(1)W ∝v 2(2)图像如解析中所示,结论:功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6.某同学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设计了如图7-6-13所示的实验.将纸带固定在重物上,让纸带穿过电火花计时器或打点计时器.先用手提着纸带,使重物静止在靠近计时器的地方.然后接通电源,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得到的纸带如图7-6-14所示,O 点为计时器打下的第1个点,该同学对数据进行了下列处理:取OA =AB =BC ,并根据纸带算出了A 、B 、C 三点的速度分别为v A =0.12 m/s ,v B =0.17 m/s ,v C =0.21 m/s.根据以上数据你能否大致判断W ∝v 2?图7-6-13 图7-6-14图7-6-15解析:设由O 到A 的过程中,重力对重物所做的功为W ,那么由O 到B 过程中,重力对重物所做的功为2W ,由O 到C 的过程中,重力对重物所做的功为3W .由计算可知,v A 2=1.44×10-2 m 2/s 2,v B 2=2.89×10-2 m 2/s 2,v C 2=4.41×10-2 m 2/s 2,v B2v A 2≈2,v C 2v A2≈3,即v B 2≈2v A 2,v C 2≈3v A 2由以上数据可以判定W ∝v 2是正确的,也可以根据W -v 2的曲线来判断(如图7-6-15所示).答案:见解析图7-6-167.如图7-6-16所示,汽车已成为人们外出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评价汽车性能的主要指标有动力性、经济性、稳定性、制动性等,其中制动性主要是指在良好的路面上,汽车迅速降低车速直到停车的距离.下表中记录的是车以不同速率行驶时,制动后所经过的距离.解析:制动过程中阻力不变,设每制动1 m,克服阻力做功为W1,则制动4 m、16 m、25 m、36 m克服阻力做功分别为4W1、16W1、25W1、36W1,作出W-v图像如图7-6-17所示:图7-6-17可见W与v不是正比关系,猜想W与v2成正比,作出W-v2图像如图7-6-18所示:图7-6-18可见W与v2成正比.答案:W与v2成正比。
7.6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回 顾
重力做功
重力势能
WG=—△EP 弹力做功 弹性势能
WF=—△EP 外力做功 速度的变化
思 考 (1)物体动能的变化由做功引起。那么,实验
中如何对物体做功?又怎样来表示功的大小呢?
两个角度: 可以是恒力做功。例如,用一重物落在纸 带向下运动,重力对重物做功即为恒力做功。 用W=Gh表示功的大小。 可以是变力做功。例如,采用的通过增加 每次牵引小车的橡皮筋数目的办法来表示功 的大小。
7.5 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 化的关系
学习目的:
1、理解探究性实验中的探究思路、操作技
巧和数据处理,能够自主设计实验。
2、会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计算物体运
动的速度。
3、利用物理图象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
关系。
猜 想
联系实际,说说踢足球时足球速度变 化的原因.
猜测足球速度的变化与足球的受力有关。 而力与位移的乘积功与速度变化之间存在 什么样的关系?
思 考 6、应该采用那些点距来计算小车的速度? 小车的运动情况: 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越来越小的加速 运动) 匀速运动
如图:
减速运动
.. . . . . . . . .
我们应该求小车匀速阶段的速度。即: 弹力做功刚完毕时小车的速度
思 考 例: 为研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在某次实验
中某同学得到了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 (1)应选哪些点间距进行测量? (2)怎样根据测得的数据进行确定小车的速度?
实 验 实 例
(电火花计时器)
实验数据
v/(m· s-1)
0.00 0.80
W—v图象
W
0 1
1.10
1.28
2
3
1.53 1.76
探究功与速度的关系导学案2

高一物理《7.6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导学案No.26编写人:靳大鹏审核人:高一物理组编写时间:2011-5-10【学习目标】1.知道探究活动须测定功与速度这两个物理量.2.领会教科书中所给的实验方案.3.知道实验方案中改变弹力做功大小与橡皮筋的条数成正比的方法.4.体会以一根橡皮筋所做的功为单位来简化问题的思想方法.5.知道实验方案中平衡摩擦力的方法.6.知道当小车做匀速运动时进行速度测量更合理.7.知道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重点难点】1.、体会从寻找W-v的关系转向寻找W-v2关系所蕴含的思想和方法.2、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并对不同的实验方案作出评价和选择.【知识链接】1.本节探究的目的是研究外力对物体________与物体_________关系.2.本节实验并不需要测量橡皮筋做的功到底是多少焦耳,只是测出以后各次实验橡皮筋做的功是第一次实验时的,这样做可以大大简化操作.3.橡皮筋做功而使小车获得的速度可以由和___________来测量,当然也可采用其他方法.打出的纸带上的点分布有________特点.4.小车在运动过程中要受到摩擦阻力,类似于前面研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的实验,可以使木板_________来平衡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5.本实验用到的器材:平板、小车、、钉子、______、纸带.【问题探究】我们在选取橡皮筋时应该注意什么?我们怎样来选择纸带上的点来确定小车的速度?你能不能说出本实验中平衡摩擦力的原理?1.本探究实验中的重要方法及技巧(1)研究两个物理量的比例关系是探究两个量数量关系的重要方法,研究比例关系可以为实验测量提供很大的方便和可能.例如,一根橡皮条对小车做的功是很难确定的,如果改用两根橡皮条在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做的功的具体数值仍是很难确定的.但是,若以一根橡皮条对小车做的功为功的单位W,两根橡皮条做的功无疑是2W,这是何等巧妙!(2)将问题转化为简化实验过程:探究的任务是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本实验总是让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使测定两个速度(初速度和末速度)的问题转化为测定一个末态速度的问题,非常有利于操作和数据处理发现规律(也有不足之处).(3)设法减小实验误差:实验误差的大小直接关系着探究工作是否成功,是否能正确地建立变量之间的关系,揭示事物的本质.本实验注重了两个方面:①平衡小车在木板上运动的摩擦力保证小车脱离橡皮条后做匀速运动;②在纸带上选取点迹清楚、间距均匀的部分计算小车的速度.(4)利用物理图象,适当地进行坐标交换,探索物理量之间的关系.2.橡皮筋的选取本实验采用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用一条橡皮筋时做功为W,用两条橡皮筋时做功为2W,依次类推,这样我们可以用W的倍数来表示功,这种方法巧妙地避开了计算变力弹力所做的功.尽管在实验中,我们尽量使各橡皮筋的原长和伸长量相同,以保证各橡皮筋对小车所做的功相同,但是,若准备的橡皮筋规格不相同,同样会给实验带来很大的误差,所以选择橡皮筋时应注意几点:(1)所选用的橡皮筋劲度系数不宜过大,以免条数较多时弹力过大,打出的纸带点数过少,不宜求小车的速度.(2)橡皮筋的材料要相同.(3)橡皮筋的粗细要均匀.3.平衡摩擦力为了克服摩擦力,可以把木板一端垫高,使小车重力沿板斜向下的分力与摩擦力平衡.检查是否平衡时,可以把小车放到木板上,轻推一下小车,观察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4.利用纸带求小车的速度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的点的分布并不均匀,点之间的距离呈现开始较小,而后逐渐增大,最后基本相同的特点.我们求速度时,应选用分布均匀的那些点进行计算,说明这时小车已经匀速运动了.【典型例题】应用点一:通过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例1:如图7-6-1为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过程得出的一条纸带.(1)应选哪些点距进行测量?(2)怎样根据测得数据确定小车的速度?解析:(1)C、D间距最大,最大速度点一定在C、D之间;(2)在可测量的点中,C点的速度最接近最大速度,可测量的最短时间就是t CD.答案:(1)选用CD段,(2)v=L CD/t CD思维总结:(1)橡皮筋做功过程结束时对应小车速度最大的状态.(2)小车速度最大的点附近打点间距最大.(3)某点附近很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近似等于该点的瞬时速度.(4)在打点纸带上,被测量的时间间隔是一个打点间隔.应用点二:探究思路的迁移例2:某同学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纸带固定在重物上,让纸带穿过电火花计时器或打点计时器.先用手提着纸带,使重物静止在靠近计时器的地方.然后接通电源,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得到的纸带如图7-6-3所示,O点为计时器打下的第1个点,该同学对数据进行了下列处理:取OA=AB=BC,并根据纸带算出了A、B、C三点的速度分别为v A=0.12 m/s,v B=0.17 m/s,v C=0.21 m/s.根据以上数据你能否大致判断W∝v2?解析:设由O到A的过程中,重力对重物所做的功为W,那么由O到B的过程中,重力对第 1 页共2 页。
7.6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四、数据处理,寻找W与v的关系 问题:如何找到功与速度的关系? 方法一:计算法 比较麻烦 方法二:图像法
简便直观,可以减少偶然 误差
五、结 论
弹簧弹力对小车做的功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注:这里的弹力就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 因为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初速度为零, 末速度就是小车速度的变化。 拓展:如果小车的初速度不为零,功与速度之 间应该有什么样的关系?
再 见
7.6、实验:探究功与 速度变化的关系
冠县一中
刘冠坡
一、实验方案的设计步骤
(1)明确实验目的。 (2)设置适当的物理情景。
(3)选择实验器材。 (4)拟定试验方法
二、请你思考
• (1)实验需要测量那些物理量? (2)可以用什么方法测量物体的速度? (3)如何对物体作功?怎样表示每次 做的功? (4) 探究过程中,我们是否需要测出橡皮 筋做功的具体数值?
(5) 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有什 么要求?
三 实 验 过 程
1、 调导轨水平,滑块在导轨任意位置上基本不动,
或稍微滑动但不总向一个方向滑动即可。测出挡光 片的宽度。 2、先将一根橡皮筋一端挂在在滑块上端的螺丝上, 另一端挂在气垫导轨一端的螺丝上。拉长橡皮筋记 下滑块位置。接通数字计时器电源,按下选择 显示1, 释放小车。记录挡光时间。
7-6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②如图所示是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其中A、B、
C、D、E、F是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间隔为T,距离如 图.则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为________;要验证合外力的 功与动能变化间的关系,除位移、速度外,还要测出的物 理量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a.平衡摩擦力 总重力
出的纸带进行处理,求出小车的速度v,记录见表格.请
你猜一猜:小车速度v与橡皮筋所做的功有什么定量关系? 并试着作出功与v2的关系图象.
功 v/(m·s-1) 0 0 W 1.0 2W 1.41 3W 1.73 4W 2.0 5W 2.24 6W 2.45
答案:由数据可看出v∝或v2∝W.由此可猜想小车速
点评:这是一个探究性实验题,应掌握探究的基本过
程.
(江西金溪一中08~09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规律的发
现离不开科学探究,下面我们追寻科学家的研究足迹来探 究恒力做功和物体动能变化间的关系. ①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他想用钩码的重力表 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为了减小这种做法带来的实验误差,
你认为在实验中还应该采取的两项措施是:
功是________……
3.根据实验数据作个W-v草图,大致判断两个量可
能是什么关系.如果认为很可能是W∝v2 ,就作出W-v2 曲线,如果这条曲线是________,就可以证明你的判断是 正确的. 答案:1.木板、橡皮筋,打点计时器及电源,纸带
2.保持和第一次;2W、3W
3.一条直线
(1)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释放小车,拉伸的橡皮筋对 小车做功,使小车获得速度.第一次实验设橡皮筋对小车
在本实验中,小车在运动中会受阻力作用.这样,在 小车沿木板滑行的过程中,除橡皮筋对其做功以外,还有 阻力做功,这样便会给实验带来误差,我们在实验中想到 的办法是,使木板略微倾斜,对于木板的倾斜程度,下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磐石市实验中学导学案年级:高一学科:物理2013-04-3
1.在本实验中,我们并不需要测出橡皮筋做的功到底是多少,只需测出以后各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是第一次实验的多少倍,使用的方法是()
A.用同样的力对小车作用,让小车通过的距离为s、2s、3s…进行第1次,第2次,第
3次…实验时,力对小车做的功就是W、2W、3W…
B.让小车通过相同的距离,第1次力为F、第2次力为2F,第3次力为3F…实验时,
力对小车做的功就是W、2W、3W…
C.选用同样的橡皮筋,在实验中每次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保持一致,当用1条、2条、3 条…同样的橡皮筋进行第1次、第2次、第3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就是W、2W、3W…
D.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对小车的拉力F,利用直尺测量小车在力的作用下移动的距离s,便可求出每次实验中力对小车做的功,可控制为W、2W、3W…
2.关于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每次实验必须设法算出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具体数值
B.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没有必要保持一致
C.放小车的长木板应该尽量使其水平
D.先接通电源,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
知识点二实验的注意事项
3.实验时小车在运动中会受到阻力作用.在小车沿长木板滑行的过程中,除橡皮筋对其做功外,还有阻力做功,这样便会给实验带来误差,我们在实验中想到的办法是使长木
板略为倾斜.对于长木板的倾斜程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木板只要稍微倾斜一下即可,没有什么严格要求②木板的倾斜角度在理论上应满足
以下条件,即重力使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分力应等于小车受到的阻力③如果小车在倾斜
的木板上做匀速运动,则木板的倾斜程度是符合要求的④其实木板不倾斜,问题也不大,因为实验总是存在误差的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本实验的目的是()
A.探究力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B.探究力与物体运动加速度的关系
C.探究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加速度变化的关系
D.探究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2.在“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操作均正确.甲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功和速度的关系图线,如图3甲所示,并由此图线得出“功与速
度的平方一定成正比”的结论.乙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功与速度平方的关系图线,
如图乙所示,并由此也得出“功与速度的平方一定成正比”的结论.关于甲、乙两位同
学的分析,你的评价是()
A.甲的分析不正确,乙的分析正确
B.甲的分析正确,乙的分析不正确图3
C.甲和乙的分析都正确
D.甲和乙的分析都不正确
图4
3.如图4所示,与小车相连、足够长且穿过打点计时器的一条纸带上的间距明显不均匀,右端间距小,左端间距大,下面的分析和判断正确的是()
A.若左端与小车相连,可能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斜度太大
B.若右端与小车相连,可能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斜度太大C.若左端与小车相连,可能小车有一定的初速度,实验前忘记平衡摩擦力或没有完全
平衡摩擦力
D.若右端与小车相连,可能小车运动前忘记或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
4.在用如图5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5
A.为了平衡摩擦力,实验中可以将长木板的左端适当垫高,使小车拉着穿过打点计时
器的纸带自由下滑时能保持匀速运动
B.为简便起见,每次实验中橡皮筋的规格要相同,拉伸的长度要一样
C.可以通过改变橡皮筋的条数来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
D.可以通过改变小车的质量来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
E.实验中要先释放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F.通过分析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来测定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的最大速度
G.通过分析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来测定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的平均速度
5.探究力对原来静止的物体做的功与物体获得的速度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6所示,实验主要过程如下:
图6
(1)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W、2W、3W…;
(2)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求出小车的速度v1、v2、v3、…;
(3)作出W-v草图;
(4)分析W-v图象.如果W-v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W∝v;如果不是直线,可考虑
是否存在W∝v2、W∝v3、W∝v等关系.
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有一项不正确,它是________.
A.本实验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W、2W、3W….所采用的方法是选用同样的橡皮筋,并在每次实验中使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保持一致.当用1条橡皮筋进行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用2条、3条、…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
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是2W、3W…
B.小车运动中会受到阻力,补偿的方法是可以使木板适当倾斜
C.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一条记录纸带.纸带上打出的点,两端密、中间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没有使木板倾斜或倾角太小
D.根据记录纸带上打出的点,求小车获得的速度的方法,是以纸带上第一点到最后一点的距离来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