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厚德中学八年级物理全册 10.4 做功的快慢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新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 10.4 做功的快慢导学案【推荐】.doc

第四节做功的快慢【学习目标】1. 通过自学知道功率的概念,能用比较的方法得出功率的概念。
2. 知道功率的公式和单位3. 能利用公式计算功率问题。
三【学习重点】会计算简单的功率问题一、温故知新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功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___,W的单位是______,F的单位是______, S的单位是_____。
二、新知学习(一)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自读课本P199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如用挖掘机挖土和一个工人单独挖土比较哪一种方法更快?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2、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两种方法:(1)时间相同,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做功相同,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物理学中,我们把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叫功率。
功率的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怎样计算功率1、功率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 P表示_____,W表示_______,t表示_______。
2、在国际单位之中,功率的单位是__________,简称________,用符号_________表示,1W=__________。
3、1W的物理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看课本200页图了解人、一些动物、和交通工具的功率。
5、算一算举重运动员在2S内把1500N的杠铃匀速举高了2m,在空中停留了3s,则:(1)他对杠铃做的功是多少?(2)前2s内的功率是多少?(3)后3s内的功率是多少?(4)整个过程的平均功率是多少?W O【分层训练】基础过关1、关于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做功多的机器,功率一定大B. 做功时间短的,功率一定大C. 做相同的功,所用时间短的,功率一定大D. 以上说法都不对2、体重相同的甲、乙两同学,同时开始登山,甲同学先到山顶,乙同学后到山顶,则 ( )A .甲同学比乙同学做的功多,甲同学比乙同学的功率大B .甲同学比乙同学做的功少,甲同学比乙同学的功率大C .甲同学与乙同学做的功相等,他们的功率也相等D .甲同学与乙同学做的功相等,甲同学比乙同学的功率大3、小华骑着一辆普通自行车,在平直公路上以某一速度匀速行驶。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导学案:10.4-做功的快慢(无答案)

罗塘中学五元五元教学导学案第十章第四节《做功的快慢》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功率的概念功率的含义、功率的定义式、功率的单位及换算。
2.会用功率的公式及变形公式进行计算、解决相关的问题。
【知识回顾】:1.做功必备的两个条件:,。
2.功的定义式:w= ,变形公式F= 、S= 。
功的单位。
【自组学习】阅读课本199—201页图10—29和10-30及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运动的速度有快慢,做功也是有快慢的:比较书中图10-29做功快的是:,原因是:。
比较书中图9-30做功快的是:,原:。
2.要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必须考虑两个因素:其一是:;其二是。
3.根据物体通过的路程多少与时间的比,表示速度快慢;我们就用物体做功的与的比表示做功的快慢。
这个物理概念称为用符号表示。
其物理意义:表示做功的物理量。
4.功率的定义式:P= ,变形公式: W= 。
t= 。
5.单位:功率的单位是由功的单位和时间的单位组合而成的,功的主单位是,时间的主单位是,功率的主单位是:,符号为;后人为了纪念物理学家瓦特给功率单位一个专门名称叫,简称,符号:。
常用的功率单位还有,符号;常用单位与主单位的换算关系:1KW= W。
【合作探究】1.甲、乙两个集装箱质量相同,用起重机将甲集装箱以0.5m/s的速度提升10m。
再将乙集装箱以1m/s的速度提升到相同的高度,那么起重机()A.第一次做功多,功率大B.第二次做功多,功率大C.两次做功一样多,功率一样大D.两次做功一样多,第二次功率大2.下列关于“功”和“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功率不同的机器,做的功可能相等B.机器做功的时间越少,功率就越大C.甲做功比乙做功慢,则甲做的功比乙做的功少D.机器的功率越大,做的功越多3.一辆大型运输车,质量为30吨,在平直公路上匀速前进,若车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51,前进300米所用时间为30秒,(取g=10N/Kg ) 则: (1)车行驶时需要多大的牵引力?解:F=f= = = = N(2)这一过程中车需要做多少功?解:W= = = J(3)运输车的功率是多少?解:P= = = J/s= W4.如右图,利用动滑轮匀速竖直向上提升质量为50kg 的重物,需拉力300N在10s 内把物体提升了1m (不计绳重及摩擦)。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10章 第4节 做功的快慢导学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10章第4节做功的快慢导学案(新版)沪科版们面对任何困难时,都应该勇敢、自信、用压倒一切的力量告诉它:你不行!课题:10、4做功的快慢学习目标:1应用功率公式P=W/t解决有关问题2理解功率的公式及其物理意义;3能知道功率的定义和单位学习重点:理解功率的公式及其物理意义。
学习难点:应用功率公式P=W/t解决有关问题学习过程让学生回顾什么情况下算做功?和怎么样计算功?并结合课本知识和下列材料判断谁做功快?学点一怎样比较做功快慢从今年5月3日到现在,持续半个月的蒜薹季即将结束,有很多同学已经帮家里父母收获了很多,体验了劳动的繁忙和快乐,但是在收取蒜薹的时候不知道你是否经常与家人探讨谁抜蒜薹拔的快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设想生活情境:同样的一块蒜地(蒜的株数、质量设为相同),甲乙两个同学收获蒜薹。
设想一、在两个小时时间里,甲同学收获蒜薹50斤,乙同学收获60斤,问他们二人谁收获的快?为什么?设想二、甲乙两同学收获蒜薹400斤,甲用了8个小时,而乙同学用了8、5小时,请问他们二人谁收获的快?为什么?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比较二人做功的快慢,应该比较哪几个物理量?观看课本图,总结出判断做功快慢的方法?1、2、【跟踪练习】1比较以下图表,谁做功快?物体所做的功所用时间A1000J40SB1000J45SC4000J45SD6000J45S学点二:功率1由上面分析,仿制速度公式v=s/t得出比较做功快慢的功率这个物理量的公式P= 并知道它的单位:意义:2用1N的力在2s内将物理课本从地上提高1m,你能算出这个力做功的功率吗?观看课本不同物体的功率,说出他们代表的意义?【实例比较】例题一:体重为900N的爷爷与体重为300N的小孙子举行登楼活动,楼高三层共10m。
若:(1)爷、孙两人同时从一楼起步,半分钟后同时到达三楼;(2)爷爷年纪大、身体较重,孙子登楼用了半分钟,爷爷所用的时间是孙子的2倍;以上二种情况下,谁做功多?谁做功少?谁用的时间多?谁用的时间少?谁做功快?谁做功慢?例二下列关于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做功越多,功率越大B、物体做功时间越短,功率越大C、物体做功越快,功率越大D、物体做功时间越长,功率越大点拨由功率的定义和功率的意义可知,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做功越快,功率越大。
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厚德中学八年级物理全册5.1质量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厚德中学八年级物理全册5.1质量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沪科版学习目标1.通过比较不同物体所含物质的多与少,建立质量的初步概念。
通过具体事例认识到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空间位置、状态的改变而变化。
2.知道质量的单位,对质量单位形成感性认识,会粗略估计常见物体的质量。
3.通过观察实物和阅读教材,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
课前准备1. 收集信息查看方便面、火腿肠、袋(盒)装奶、米面、洗衣粉、药片等物品的包装袋(盒),了解它们的质量是多少克(或千克、毫克),并记录下来,准备课上与同学交流。
2.预习记录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一、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活动1:观察下图,思考讨论后面的问题:阅读课本理解其含义: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
活动2:观察教材第116页图7-1、7-2、7-3,并阅读图下面的文字,思考下列问题:说 明 理解物体、物质、物质多少的含义让学生说“理由”,既是对刚学习的质量概念的巩固,又能加强对“质量是物体属性”的真正理解。
此图各部件名称的标注位置与教材不同,可避免学生按课本照抄名词。
普通的篮球和乒乓球中充有什么物质?____________。
两物体内充的是同一种物质吗?汽车轮胎用的橡胶比自行车轮胎用的橡胶多填一填物理学中把物体 叫物体的质量。
按照相同的思路,对下面两图中的液体和固体你能给同学提出问题吗?一碗水比一盆水少1.图7-1冰化成水,变了,质量变了吗?结合“质量”的定义,说明你判断的理由。
2.图7-2中,泥团的变了,质量变了吗?说明你的理由。
3.图7-3,航天员的 了,他的质量变了吗?说明你的理由。
4.你还能举出类似的实例吗? 二、质量的单位活动3:阅读教材第116页“质量的单位”知识栏目中的内容,然后完成下列填空:1.国际单位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2.人们把保存在巴黎国际计量局中的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作为___________的标准。
2023-2024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10.4做功的快慢导学案

20232024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10.4做功的快慢导学案一、教学内容1. 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2. 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3. 功率的计算与应用4. 影响做功快慢的因素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掌握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功率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率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影响做功快慢的因素。
2. 教学重点: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功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如运动员跑步、汽车行驶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中做功的快慢有何不同。
2. 知识讲解:讲解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然后讲解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让学生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选取一些与做功快慢相关的例题,如同一物体在不同速度下所做的功,让学生运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解答。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一辆汽车在某一时间段内的平均功率。
5. 实验环节:让学生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做功的快慢,引导学生分析影响做功快慢的因素。
六、板书设计1. 功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3. 影响做功快慢的因素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名运动员在100米赛跑中所做的功。
答案:根据运动员的质量、速度和位移计算得出。
2. 题目:一辆汽车以80km/h的速度行驶,行驶了30分钟,计算汽车的平均功率。
答案:根据汽车的行驶速度、时间和路程计算得出。
3. 题目:分析影响做功快慢的因素,举例说明。
答案:影响做功快慢的因素有物体的质量、速度、力量等,例如在相同的力的作用下,质量越大、速度越慢的物体做功越慢。
八年级物理全册 10.4做功的快慢教案 (新版)沪科版

10.4做功的快慢《做功的快慢》练习一、单选题1、某同学的质量约为50 kg,他以正常速度从教学楼的一楼走上二楼,请你估算在此过程中该同学上楼的功率最接近于( )A. 1 WB. 10 WC. 100 WD. 1 000 W2、某机器的功率为1 000瓦,则表示该机器 ( )A. 一次能做1 000瓦的功B. 每秒钟做功是1 000瓦C. 1秒钟内的功率是1 000焦D. 每秒钟做功1 000焦3、已知雨滴在空中竖直下落时所受空气阻力与速度大小的二次方成正比,且不同质量的雨滴所受空气阻力与速度大小的二次方的比值相同。
现有两滴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雨滴从空中竖直下落,在落到地面之前都已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在两滴雨滴落地之前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其重力的功率之比为 ( )A. m 1︰m 2B.C. D.4、航模小组的某位同学在操场上利用如图所示的电动遥控飞机进行训练,他操作遥控器,使重为3 N 的飞机从水平地面由静止开始竖直上升,飞机先后经历加速、匀速、减速三个阶段,然后悬停在距离地面10 m 的高度处。
飞机竖直上升的总时间为12 s,匀速上升阶段的速度为1 m/s,假设飞机在空中的受力情况可以简化为仅受重力和竖直向上的升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离开地面的过程中飞机对地面的压力先增大后减小B. 在上升的阶段受到的升力大于重力C. 在上升阶段飞机的功率为2.5 WD. 在悬停阶段飞机升力的功率为3 W5、现有一个吊车在2 s 内将重为1 000 N 的货物匀速提高了3 m,在空中停留了4 s, 则6 s 内吊车的功率为( )A. 50 WB. 500 WC. 1 000 WD. 1 500 W6、如图,用大小相等的拉力F,分别沿斜面和水平面拉木箱,拉力方向和运动方向始终一致,运动时间t ab >t cd ,运动距离s,比较两种情况下拉力所做的功和功率 ( )A. ab 段拉力做功较多B. ab 段与cd 段拉力所做的功一样多C. ab 段拉力的功率较大D. ab 段与cd 段拉力的功率一样大7、三位同学准备进行爬楼比赛,看看谁的功率大。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10.4做功的快慢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10.4做功的快慢一、教学内容1. 功的概念:向学生介绍功的定义,即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
2. 功率的概念:向学生介绍功率的定义,即单位时间内做的功的多少。
3. 功率的计算:引导学生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P=W/t,并能够运用该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4. 功率的意义:向学生解释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机械效率、做功的快慢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功的概念,理解功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掌握功率的概念,理解功率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功率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功率的计算方法和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功率的概念和功率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涉及到做功的快慢。
2. 概念讲解:向学生讲解功的概念,并通过PPT展示相关的图片和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3. 功率讲解:向学生讲解功率的概念,并通过PPT展示相关的图片和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4. 功率计算:引导学生学习功率的计算公式,P=W/t,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6. 板书设计:列出本节课的主要概念和计算公式,方便学生复习。
7. 作业设计:布置一些有关功率计算和应用的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
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何提高机械效率等。
六、板书设计1. 功的概念2. 功率的概念3. 功率的计算公式:P=W/t4. 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用50N的力拉着一辆质量为10kg的小车在平地上前进了20m,求小明拉车的功率。
答案:P=W/t=50N20m/10s=100W2. 题目:一辆汽车以60km/h的速度行驶,发动机功率为100kW,求汽车行驶100km所需时间。
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厚德中学八年级物理全册 10.1 科学探究 杠杆的平衡条件导学案3(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第一节杠杆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杠杆,理解力臂的概念,能根据相关的实物,画出杠杆示意图。
2.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会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认识生活中的一些杠杆,会对杠杆进行分类。
学时安排本节用2学时,第一学时认识杠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第二学时学习杠杆的分类和应用。
第一学时课前准备1.自带物品课前从家里带来羊角锤、剪刀、钳子、起子(及带瓶盖的废酒瓶)等工具。
2.预习记录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合作探究一、认识杠杆活动1:分别用羊角锤起钉子、用剪刀剪纸、用起子起瓶盖、用直尺撬文具盒……。
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讨论:1.这些工具在工作时有哪些共同特征?2.请画出下图中各杠杆的支点O和动力F1及阻力F2的示意图。
思考:F1和F2是谁受到的力?说明学生说出杠杆的特征后,教师顺势给出杠杆、支点、动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活动2:回忆你玩过的跷跷板的游戏,结合观察下图思考:1.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2.跷跷板在水平位置静止由哪些因素决定?活动3: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在木尺的两边分别挂上数目不同的钩码,用F1、F2表示钩码的拉力,用L1、L2表示悬挂点到支点O的距离。
2.改变钩码个数并调节悬挂点到O点的距离,使木尺处于水平静止状态。
将各次实验数据填写入下表。
力、阻力几个名词。
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若在课堂上播放实景视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效果更好。
填一填⑴杠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杠杆。
⑵支点是:________________,动力是:____ ________,阻力是:______ _____。
3.观察分析实验数据,看看木尺平衡的条件是什么?结论4.如果杠杆的左边改用弹簧测力计斜拉杠杆使其平衡(如图所示),用刻度尺分别测出支点到测力计拉力作用点的距离和支点到该力作用线的距离填入下表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功的快慢
学习目标
1.经历建立功率概念的过程,明确功率的含义——表示做功的快慢。
2.知道功率的定义、公式、单位,了解常见动物和交通工具的功率。
3.通过对比功率和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了解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4.会进行有关功率的简单计算。
课前准备
1.复习回忆
复习回顾“第三章第三节快与慢”中速度的定义、公式及单位(简要记在下面)。
2.家庭实验
请与同学或家人合作,测量你上楼时的有关数据,填入下表中,以供课堂讨论和计算用。
(请勿一味求快,务必确保安全)
你的质量m/kg 上楼的高度
h/m
所用的时间
t/s
3.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一、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
活动1:仔细观察教材第167页图9-26和图9-27,思考讨论:图9-26的两幅图中,谁做功快?图9-27的两幅图
说明
中,谁做功快?与同学相互交流你们的判断方法。
思考:要比较做功的快慢,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如果做功的多少和所用的时间都不相同,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
二、功率与测算功率的方法
活动2:阅读教材第168页上半页内容。
思考1:教材对功率的定义采用的是上面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中的哪一种?
思考2:功率概念的引入方法和速度概念的引入方法是类似的,你还知道哪些采用这种方法来引入的物理量?比较这些物理量的引入过程,你能发现哪些相同之处?
许多物
填一填
要比较做功的快慢,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⑴ ; ⑵ 。
填一填
要比较做功的快慢,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⑴功率的定义: 。
⑵功率的公式: 。
⑶功率的单位: 。
活动3:阅读教材第168页下半页表格中一些动物和交通工具的功率,回答下列问题:
1.明确这些功率所表示的含义。
例如马拉车长时间的功率为450W,表示马每秒做功J。
2.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和机器的功率,写出来,并与同学和老师交流。
活动4:利用课前测得的有关上楼的数据,计算自己上楼时的功率。
然后与其他同学交流,思考下面的问题:理量都是采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比较,可以使学生深入领会这种定义方法,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采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功率单位瓦特形成感性认识以及估计常见事物的功率,对学生来说是
谁做的功最多?谁的功率最大?两者是否一致,为什么?个难点,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列举,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
与课前实验相呼应,让学生体验到利用物理知识可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通过联系实际学习物理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