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救小昆虫 教学反思 张斌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上美术教案-巧救小昆虫-岭南版

二年级上美术教案-巧救小昆虫-岭南版

二年级上美术教案-巧救小昆虫-岭南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各种小昆虫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小动物的情感。

2. 通过观察、讨论、创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剪、贴、画等手法,创作出富有创意和美感的救小昆虫的作品。

二、教学内容1. 观察和了解小昆虫的特点,如蝴蝶、蜜蜂、蜻蜓等。

2. 学习剪、贴、画等手法,创作救小昆虫的作品。

3. 欣赏和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观察和了解小昆虫的特点,运用剪、贴、画等手法创作作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和美感的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些小昆虫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激发学生对小昆虫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课教学:教师讲解小昆虫的特点,如蝴蝶、蜜蜂、蜻蜓等。

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这些小昆虫,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小动物的情感。

3. 欣赏与讨论:教师展示一些救小昆虫的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讨论这些作品的创意和美感。

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4. 示范与讲解:教师示范如何运用剪、贴、画等手法创作救小昆虫的作品,并讲解创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5. 学生创作: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运用剪、贴、画等手法进行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6.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和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从创意、美感、技巧等方面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7.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保护小昆虫的重要性。

课后布置学生观察身边的小昆虫,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创作等环节,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小昆虫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小动物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和美感的作品。

同时,教师要在评价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美术教案第三册-5、巧救小昆虫(实用文本)

小学:美术教案第三册-5、巧救小昆虫(实用文本)

( 美术教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小学:美术教案第三册-5、巧救小昆虫(实用文本)Allowing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art activities can cultivate their beautiful sentiment andcultivate their perfect personality.小学:美术教案第三册-5、巧救小昆虫(实用文本)5课巧救小昆虫教学重点:发挥想像力,为结局描绘一个画面巧救小昆虫。

教学难点:画出与连环画巧救小昆虫有关联的结局画面。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阅读与思考。

教师问学生达尔文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巧救小昆虫你们从哪里知道?故事的主人公是谁?(请同学把自己找到的资料汇报给大家听)。

师出示以下几个小问题:猜一猜:达尔文说了一句什么话?昆虫会飞到哪里?想一想:四幅画有什么特点?文字与描绘有什么关系?2、观察与发现。

巧救小昆虫找一找:达尔文为什么成为著名的生物学家?他有什么成就与贡献?看一看:课本中描绘了什么昆虫?它们各有什么形态、色彩特点?想一想:达尔文如何救出小昆虫?让同学们讨论编出故事,教师指导。

第二课时3、联想与创造。

说一说:小女孩手上的昆虫是什么形状、颜色?想一想:小开创到哪去了?(激发联想——有趣、有意思、有常见的联想)主体物与背景产生遮挡关系时先画什么,后画什么?做一做:选择什么材料用具表现?巧救小昆虫4、分享与评价。

提出评价目标:谁画的小昆虫最新奇?谁画的故事结局最精彩?在小组说说,小昆虫的结局。

选出最精彩故事结局在班上展示。

教学后记:作品里的昆虫造型丰富。

如果你需要教案或课件,请留言给我。

尽可能满足你的需求。

可在这填写你的名称YOU CAN FILL IN THE NAME Here。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2.5 巧救小昆虫丨岭南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2.5 巧救小昆虫丨岭南版

《巧救小昆虫》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理念】现在二年级的学生接受的信息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联想奇特,他们最爱表现自我,说到昆虫这一动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

首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播放《昆虫的微观世界》片段,展现有趣微观的昆虫世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了解昆虫的生活;然后让他们尽情地聊一聊自己认识的昆虫,说说它们的特点,进一步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接着准备有趣的故事环节,让学生掌握不同昆虫基本型,从而在此基础上进行故事的想象与创作。

【教学对象分析】低年级的孩子们对自然界中的事物充满好奇,他们追求有趣味的课堂形式,向往和乐于尝试各种能表达自己情感的表现方法。

连环画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孩子们在故事中扮演解救者的角色,能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这节课的内容。

【教材分析】教材利用连环画这一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联想和创作,发展其形象思维能力,这是本课的设计意图。

昆虫是孩子们喜爱表现的绘画题材,课本中提供了达尔文巧救小昆虫故事的连环画,提高多幅不同表现形式的同龄人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欣赏,激发学生思考、想象,鼓励学生创作、表现。

教学内容简单有趣,既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保护动物的环保意识又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1、依据连环画的内容,运用造型元素为结局描绘画面。

2、在阅读过程中,感知达尔文巧救小昆虫的过程,培养爱护小动物的美好心灵。

3、在分析中,感知连环画的连续性与故事性的特点。

【教学要点】重点:发挥想像力,为结局描绘一个画面。

难点:画出与连环画有关联的结局画面。

兴趣点:描绘小昆虫的形象、色彩,并创作故事结局画面。

观察点:不同昆虫的不同外形。

【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课件、编写研学案、准备课件、示范工具。

2、(学生)根据研学案要求完成研学。

【研学线路图】教→→→师 ↓↓↓ ↓学 →→→→ 生【教学过程】★ 故事引入 生发兴趣一、欣赏《小昆虫》连环画1、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小昆虫》连环画作品后,你认为达尔文说了怎样的一句话?同学们猜一猜,并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巧救小昆虫-教学设计

巧救小昆虫-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揭示课题】1.红点点和绿点点是一对好朋友,红点点和绿点点都想找到变成蝴蝶的方法的一个小故事。

2.播放视频《红点点和绿点点》进入小故事,学生都变成了各种小昆虫,每个小组代表一种小昆虫(蜜蜂、蜻蜓、 蚂蚁、螳螂、瓢虫、蜗牛),从而引出我们今天的新课《巧救小昆虫》。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角色进入昆虫的世界,让课堂进入学生幻想的世界,幻想中的世界任何天行空的故事都是可以发生的,为后面学生可以用各种方法、各种工具巧救小昆虫做铺垫。

【欣赏昆虫、初探结构】1.运用动态ppt 让学生了解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毛毛虫吃了很多树叶 变成蚕蛹 后破茧变成蝴蝶)2.通过教具把蝴蝶的主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在黑板上拼贴出蝴蝶的大致轮廓。

(引导学生说出触角、头部、身体、翅膀)特点:左右对称3.欣赏画家作品,让学生猜一猜画家运用了什么样绘画技能【设计意图】播放故事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通过对小故事的理解,知道蝴蝶的结构造型,并通过模仿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遵循“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理念,放手让学生去思考、交流、讨论,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积极说出巧救小蝴蝶的方法。

【创作探究 续画结局】1.通过故事的延续让学生从绘本故事情节延展到创作绘画上2.课前准时给予引导和鼓励。

【设计意图】1.通过让学生猜想,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2.通过教师有步骤地进行示范,更直观地让学生知道如何构思创作有故事情节的想象画,从而突破重点难点。

利用不同表现形式的范画,启发学生用多样的,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品展示 相互评价】1.说一说自己的故事结局是怎么样的2.说一说你喜欢的作品 好在哪里。

【设计意图】通过昆虫故事的展示,让学生在相互欣赏交流,发现美、感受美,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以全面的提高,此环节我预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分享自己绘画的昆虫的故事,让学生讲故事,从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巧救小昆虫》教案(5篇范文)

《巧救小昆虫》教案(5篇范文)

《巧救小昆虫》教案(5篇范文)第一篇:《巧救小昆虫》教案《巧救小昆虫》教案教学目的:通过对小昆虫的绘画教学,增强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并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能把小昆虫画得最新奇。

教学难点:把故事的结局画得更精彩。

教学过程:引入欣赏教师的昆虫图片——巧救小昆虫了解决绘画中存在的问题。

昆虫图片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讲授新课(1)教师讲故事“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小时候喜欢观察昆虫。

有一天┅”(2)教师把故事讲完后。

不把结果说出来,请同学们用绘画的形式把小昆虫故事讲完。

(4)人物动态要生动,故事的结尾要充满想象力。

(5)环境有什么特色。

分组讨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学生创作1.选定情节,画些什么,怎样布局。

2.先画出主要部分昆虫逃出来后,在赶什么?后来什么样?然后再配上环境及其他有关的道具。

3.配上场景(树木、过节的道具等)4.上色。

人物色彩与背景色彩对比(深与浅、丰富与单纯等)要鲜明,主体要突出。

学生讨论作业学生发言,评一评:谁画的小昆虫最新奇?谁画的故事结局精彩?小结:评述学生作业能否表达自我感受和想象力。

第二篇:巧救小昆虫教案石榴子发表于 2006-10-27 11:34:00年级:二年级教师:吴利萱2006至2007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时间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第四周第五周第六周第七周第八周第九周第十周第十一周第十二周第十三周第十四周第十五周第十六周第十七周第十八周第十九周第一课民间玩具第二课世界现代玩具世界第三课我的玩具伙伴第四课恐龙回来了第五课巧救小昆虫第六课可爱的玩具蛇第七课美丽的叶子第八课想像的鲜花第九课给树爷爷画像第十课我家的菜篮子中段考试第十一课节日的餐桌第十二课泥器皿第十三课小泥人和泥面具第十四课无敌孙大圣第十五课变形金刚第十六课杂技小演员第十七课有趣的数字第十八课漂亮的钟第十九课多彩的小风车第二十课船儿漂漂内容第二十周期终考试第一单元我们的玩具乐园1、民间玩具世界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感受民间玩具造型、色彩特点与审美情趣。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2.5 巧救小昆虫丨岭南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2.5 巧救小昆虫丨岭南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2.5 巧救小昆虫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学会用线条和颜色表现昆虫的形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让学生掌握描绘昆虫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二、教学内容1. 介绍昆虫的基本特征,如身体结构、生活习性等。

2. 讲解如何用线条和颜色表现昆虫的形态。

3. 示范描绘昆虫的步骤和方法。

4. 学生实践,绘制自己喜欢的昆虫。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昆虫的基本特征,学会用线条和颜色表现昆虫的形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昆虫的细节,并将其表现在画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昆虫模型、示范画作等。

2. 学具:画纸、铅笔、彩色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各种昆虫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昆虫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昆虫的基本特征,如身体结构、生活习性等,并讲解如何用线条和颜色表现昆虫的形态。

3. 示范:示范描绘昆虫的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昆虫的细节。

4. 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自己喜欢的昆虫。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巧救小昆虫2. 内容:昆虫的基本特征、描绘昆虫的方法、学生作品展示等。

七、作业设计1. 绘制一幅自己喜欢的昆虫画作,注意表现昆虫的细节和特征。

2. 收集有关昆虫的资料,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描绘昆虫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昆虫的细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关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岭南版美术二年级上册《5. 巧救小昆虫》教学设计2

岭南版美术二年级上册《5. 巧救小昆虫》教学设计2

岭南版美术二年级上册《5. 巧救小昆虫》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巧救小昆虫》是岭南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五课的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如何表现小昆虫的生活习性以及如何将它们巧妙地融入自然环境中。

教材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小昆虫,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身边的小昆虫充满好奇,喜欢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

他们在美术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能够运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描绘出自己喜欢的事物。

但部分学生在表现小昆虫细节方面,如翅膀、腿等结构的处理上,可能会遇到困难。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小昆虫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学会运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现小昆虫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小昆虫的生活习性,学会表现小昆虫的特点。

2.教学难点:如何处理小昆虫细节部分,如翅膀、腿等结构的表现。

五. 教学方法1.故事导入: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小昆虫。

2.观察分析:学生观察小昆虫的图片,分析其特点,为学生绘画提供参考。

3.示范讲解:教师示范绘画小昆虫的步骤,讲解表现小昆虫特点的方法。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5.评价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小昆虫的图片、故事课件、绘画材料等。

2.学生准备:绘画本、水彩笔、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故事课件讲述一个关于小昆虫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关注小昆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小昆虫的图片,学生观察分析小昆虫的特点,如外形、颜色、生活习性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绘画小昆虫的步骤,讲解表现小昆虫特点的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自己绘画小昆虫。

5.巧救小昆虫 教学设计 (3)

5.巧救小昆虫 教学设计 (3)

5.巧救小昆虫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依据连环画内容,运用造型元素为结局描绘画面。

2.过程与方法:在阅读中,感知达尔文巧救小昆虫的过程,培养爱护小动物的美好心灵。

在分析中,感知连环画连续性与故事性的特点。

在交流中,互相启发,积极联想精彩的结局。

在创作中,感受造型表现的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培养热爱科学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②发展想象力。

2学情分析1.兴趣点:看连环画故事。

解救小昆虫的方法和联想多种故事的结局。

想象小昆虫的形象、色彩。

创作故事结局画面。

2.观察点:连环画的故事性和连续性特点。

3重点难点1.重点:发挥想象力,为结局描绘一个画面。

2.难点:画出与连环画有关联的结局画面。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 闭上眼睛,听一听是什么声音?2 找一找,图片中的花丛里有什么?你发现了什么?活动2【活动】观察欣赏,游戏探索1.看连环画,认识达尔文;2.欣赏小昆虫的图片,观察小昆虫的外形,色彩,花纹3.小组活动:每组准备一张小昆虫线描图片,学生用彩色笔在小昆虫身上添加花纹和色彩。

4.欣赏课本连环画,了解故事的经过与发展。

5.想象解救小昆虫的方法,想象故事结局活动3【作业】实践创作1.欣赏学生作品,解读结局的构思,了解不同材料的表现效果,注意遮挡画法的运用2.完成作业活动4【测试】评价自评:说说你给故事设计什么样的结局?他评:谁的小虫最奇特有趣?谁画的故事结局最精彩?活动5【讲授】拓展延伸学生对本课学习的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救小昆虫教学反思张斌
中山市西区美术科组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物的童话》精品课程资料
岭南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精品课程教学反思
《巧救小昆虫》教学反思
翠景东方小学张斌
《巧救小昆虫》一课利用“连环画”这一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形式讲述了科学家达尔文小时候解救小昆虫的故事,并把连环画的结尾设计成问题式,激发学生联想和创作,发展孩子们的形象思维能力。

教材从科学家喜欢观察昆虫的童年形象入手,让学生感受达尔文在花丛中手拿放大镜仔细观察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画面的花、草、昆虫造型夸张、装饰性强,符合儿童的审美情趣。

教材中的四幅连环画,是让学生感知连环画的故事性和连续性,感受一段话、一幅图的绘画形式。

教材中的“猜一猜”,目的是技法学生对昆虫的命运给予同情的关切的心情,在寄予美好的祝福与联想的同时,又激发创作的灵感。

三幅学生作业的欣赏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材料工具的运用和选择所产生的不同艺术效果,总之,发挥想象力,为结局描绘一个画面是本课的重点。

我在备课的时候,就根据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来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共分为激趣导入、认识昆虫、陈述故事、范作欣赏、激发想象五大部分,并将重点放在了陈述故事和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的这两部分。

激趣导入部分,我采用请学生上台抽奖猜昆虫名字的方式展开,猜出昆虫名字的学生能够将昆虫带走,其他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高涨起来,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这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我认为,这样的设计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

在认识昆虫这部分内容里,我重点让学生们通过图片感受昆虫世界的奇妙与美丽,引导学生观察各种不同昆虫的形态和色彩,知道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有触角、有三对足,有的昆虫还有翅膀,我通过范画的形式更加直观的展示了这些知识点,让学生们印象更深刻。

但是,在展示各类静态图片的同时,如果配上一些关于昆虫的视频和声音,学生们对昆虫的了解会更立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浓厚,这一点是我课前没有设想到的。

故事讲述是这一课的中心环节,不仅有一些知识点,接下来启发学生展开
1
中山市西区美术科组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物的童话》精品课程资料联想和想象都必须在这一节中奠定基础。

我直接用课件的形式出示连环画,为了节省时间,我和学生配合一起讲完了故事,目的是让学生们身临其境的参与到故事中有助于他们对故事结尾的想象,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避免了老师满堂灌。

这时将问题抛出,不知为什么,很多学生的思路打不开,他们都说小昆虫死掉了,在我的一再提示和点拨下,总算才有了不同的答案。

我想,这跟我在提出问题前没有事先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思维有关系。

课本作品的欣赏,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别人表现的方式和种类,让学生思考自己的创作方式和方法,吸收他人的优点,结合自己的想法最终创作出自己的作品,这是范作欣赏的目的。

为了拓宽孩子们的思维,除了书本上的范作,我还特地找了两张比较“特殊”的作品,让孩子们明白,故事的结尾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千奇百怪。

孩子们也比较配合,他们的故事结尾变得丰富起来。

学生创作的过程是本堂课中我最不满意的一环,事先没有对学生的创作提出很明确的要求,导致学生们的创作亮点不多,创作方式单一。

老师没有示范绘画,学生的构图不够完美,虽然故事结尾的内容五花八门,学生的画面并没有呈现出较好的效果。

而且,在学生绘画创作的过程中,我没有对学生表达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
跟踪,有些孩子在绘画表现中遇到困难,就立刻改成别的好表现的内容了,这是我的疏忽,应该要让小朋友把自己想法坚持下去,并最终形成画面,这对孩子的性格养成也有重要的意义。

讲评环节是让学生感受学习效果的时刻。

我采用了让学生来描述自己作品,叙述故事的方式,学生们的绘画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编撰故事的过程,现在让他们大声的说出自己的故事,还能锻炼孩子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虽然小朋友都还是二年级,但是他们的语言表达的能力很不错,能够用较流利的话语讲述画面。

不足的是,我注重了画面的内容,却并没有对学生的画面效果给出更有指导性的建议评价,例如构图、遮挡、比例等等,这些知识会让孩子更好的掌控自己画面效果。

在整理课堂实录的过程中,还发现我的课堂语言虽然亲切,可是不够精炼,这个还需要自己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逐渐提炼,渐渐加强。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